神经外科危重颅脑外伤的临床治疗研究
神经外科危重颅脑外伤临床治疗分析

1 . 2 . 2 疗效判定标准 ①近期疗效 : 参 考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G C S )
评分标准 : 优: 1 5分 ; 一般 : 1 3 — 1 5 分; 中残 : 9 ~ 1 2 分; 重残 ; 3 - 8 ; 死
亡: 3 分 。②远期疗效 : 依照 日常生 活活动能 力( A D L ) 评价 :I 治
1 . 2 方 法
1 . 2 . 1 仪器及 方法 选用 山东烟台生产 的 V C 2 4 7 5 / 0 . 3 ~ I O V空气 加压腔进 行针对性加减压 。2组患者在实施 颅内压控制时 , 设 置 压力为 0 . 2 ~ 0 . 2 5 M P a , 加压时间控制在 2 0 m i n , 稳压时间 9 0 m i n , 减压时间 1 5 m i n 。采取 面罩 吸氧 , 对其 中 1 4例行气管切开术 患 者将面罩置于患者气管切开部位 。 将吸氧浓度调整为 1 0 0 %。全 程治疗时 间控制在 2 h , 1 次/ d , 持续 1 个月 。研究组和对照组 均
选取该院神经外科 门诊 收治 的 7 8 例危重颅脑外 伤患者 , 均 符合全 国第 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 订的诊断标准 , 并经 c T证
实。 致病原 因: 意外交通事故 4 3例 , 高空坠落 1 9例 , 重物砸伤 1 0
例, 钝器撞击 6例 。随机分为研究组 4 0例和对照组 3 8例 。研究 组男 2 8 例, 女 1 2 例; 年龄 1 8 ~ 6 2岁 , 平 均( 5 4 . 2 + 1 . 2 2 ) 岁; G C S评 分3  ̄ 6分 3 2例 , 7 - 8 分 8 例; 对 照组男 2 3例 , 女 1 5例 ; 年龄 2 0 ~ 6 0岁 , 平均 ( 5 3 . 0 + 1 . 2 3 ) 岁; G C S 评分 3  ̄ 6 分3 0 例, 7  ̄ 8分 8例。
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临床分析

Ac a d e mi c s t u
C h i n e s e j o u ma l o f e t h n o m e d i c i n e a n d e t h n o p h a r ma c y ・5 7・
例 ( 2 6 . 0 9 %) ,重残/ 植物状态 l O 例 ( 4 3 . 4 8 %) ,中残/ 良好 7 例 ( 3 0 . 4 3 %) 。两组患者病死率 、中残/ 良好率 、病 死率相 比较 ,差异 有统 计学 意义 ( P< 0 . 0 5 ) 。结论 :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显露充分 ,能充分减压并彻底清除颅内血肿和坏死脑 组织 ,能有效地保 护脑功能 ,显 著改
颅脑重度损伤患者 4 6例行去 骨瓣减压手术 的临床资料进行 回顾性分析 。结果 :将本 组 4 6例颅脑重度 损伤患者随机 分成两组 ,行标 准大骨
瓣减压术组 2 3例 ,其 中死亡 3例 ( 1 3 . o 4 %) ,重残/ 植物人 6例 ( 2 6 . 0 9 %) 、中残/良好 1 4例 ( 6 0 . 8 7 ¥) 。常规骨瓣组 2 3例 ,其 中死亡 6
去 骨 瓣 减 压 术 治 疗 重 型 颅 脑 外 伤 临床 分 析
吴长 武
广西壮族 自治 区柳城县人 民医院 ,广西 柳城 5 4 5 2 0 0
【 摘 要】 目的 : 探讨颅脑重度损伤患者行大骨瓣开颅减压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对我院 2 0 0 9年 6月至 2 0 1 2 年 6月期间收治的
术后 3个 月 标 准 大 骨 瓣 组 2 3例 病 例 中,死 亡 3例 ( 1 3 . 0 4 %) ,重 残/ 植 物 人 6例 ( 2 6 . 0 9 %) 、中残/ 良好 1 4 例 ( 6 0 . 8 7 %) 。常 规 骨 瓣 组 2 3 例 ,其 中 死 亡 6 例 ( 2 6 . 0 9 %) ,重残/ 植物 状态 1 0例 ( 4 3 . 4 8 %) ,中残/ 良好 7例 ( 3 0 . 4 3 %) 。两 组患 者在 病死 率 、良好 率 及 病死 率上 存在 明显 的差异性 ( P< 0 . 0 5 )( 标准 组去骨 瓣减压 术与 常 规组去骨瓣减压术结果详见表 1 ) 。
纳络酮治疗急性重症颅脑外伤160例临床观察

近 年 来 国内 外 的一 系列 动物 试验 和 一 些 应 用于 临 床治 疗 的 报
药 物 与 临 床
纳络 酮治 疗 急性重 症 颅脑 外伤 1 例 临 床观 察 0 6
徐 彦
( 桃源县人 民医院 湖南常德
4 7 0 1 0) 5
【 摘要 l 目的 探讨纳络一对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1 0 6 饲急性重型颅■损伤志者, 随机分为观察纽和对厩纽, 对照纽采用常规治疗, 观察纽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络一。 比较2 组疗效和预后。 结果 2 组心电圈异常和呼吸异常有明王差异,姐 2 治疗前颅 内压和G 分无明量差别 , 治疗后2 组层 内压均降低 ,c  ̄分增加 , 察组变亿幅度要 大于对照组 ・ 纽预后好于对 熙纽 。 cs , 但观 观察 结论 在综合 治疗 的基l上 加 用纳络 舅 可以减 少继 发损伤 , 意识 障碍 , 复稳定 志者的▲ 压呼吸 。 l ; 改善 恢 临床 应 用前 景广 闰。
应用前景广 阔。 参 考 文 献
[】 吴 吉 元 , 晓 中 . 1 梁 纳络 酮在 神 经 外 科 疾病 恢 复 期 的 应 用【】 中 J. 国临 床 神 经外 科 杂 志 , 0 3 1 1 . 2 0 , : 8 【】 林 坚 , 2 周景 义 , 露 阳 . 洛 酮 在 急 性 重 型颅 脑 损 伤 中 的 应 林 纳 用 【】 浙 江 创伤 外 科 杂 志 。 0 4 9 2 : 4 5 J. 2 0 , ( ) 7 ~7 . [】 贺 晓雅 , 宗 秀 . 洛 酮 的 药 理 作 用和 临 床 应 用f】 现 代 医药 3 凌 纳 J. 卫 生 , 0 4 2 (4 : 6 5 2 0 , 02 ) 2 6 . 【】 盂 庆 林 . 洛 酮 的 药 理 与 临 床 应 用 研 究 【】 中 国 急救 医 学 , 4 纳 J.
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颅脑外伤临床观察

颅脑外伤是 严重危及人类生命 的疾病之 一 ,重型者病 死率 12 方 法 .
可 达 3 % ~5 %。20 0 8 0 4~2 1 0 0年我们对 6 0例急性颅脑损 伤患 1 . 治疗方法 所有病 例均给予对症 治疗 ,包 括手术 、止血 、 .1 2
・
l 66・ 5
・
临春医 程 2 1 0 第1卷 0 学工 0 年1月 8 第1期 1
论著 ・
( 临床 研 究 )
杨 超 刘 金 龙 ’ 吴 昌松 ,
( 中山大学 附属第 一 医院 神 经外科 ,广东 广 州 50 8 : 10 0 贵 阳 医学 院第二 附属 医 院 神 经 外科 ,贵 州 凯里 5 60 ) 5 00
Y ANG C a 。 l Jno g JW U C a g o g2 h oi L U iln , h nsn
{N uougr e ate tteFr f l t si l S nY —e nvr t G aghu5 08 , hn; e r r yD p r n,h it i i e Ho t u a snU i s y u nzo 10 0 C i s e m sA a d p a o f t e i, a 。 ersreyD p r n,h e odAfl e si lfG i n dcl ol e K i 5 0 0 C ia N uougr eat tteS cn f i dHo t u a gMeia Cl g, al5 6 0 hn) e m i a t p ao y e i ,
者进行 了神经节苷脂治疗 ,与常规治疗组 比较 ,疗效有 明显差 脱水 、抗感染等 。①对 照组 采取降低颅 内压 、保护脑细胞 、抗
大剂量甲强龙治疗特重型颅脑损伤临床分析

的 临 床 治疗 效 果 和 安 全 性 展 开 探 索 , 详细分析结果如下 。
1 资料 与方 法
1 . 1 一 般 资 料
8 0 mg , 每隔 1 2 h注 射 1次 , 第7 d和第 8 d剂 量 降 至 4 0 ag r , 每 隔 1 2 h注 射 1次 。治疗 8 d为 1 个疗程 。 1 . 3 观察 指标 和 判定 标 准 采 用 G0S评 分 标 准 进 行评 估 , 包 括 良好 、 中残 、 重 残 以及 植物生存和死亡 , 治疗 有效 : 良好 、 中残 、 重残; 治 疗无效 : 植 物 生 存 和 死 亡 。记 录 两 组 意 识 恢 复 觉 醒 时 间 口 ] 。副作 用评 价 : 对 可 能 出现 的不 良反 应 , 如 肝 肾毒 性 以及 造 血 系 统 毒 性 和 消 化系统毒性等进行密切观察 , 并 详细记录。 1 . 4 统 计 学 分 析 处 理 应用统计学软 件 S P S S 1 8 . 0对 本 次 研 究 所 得 数 据 进 行 统 计学分 析处理 ; 计量 资料用 ( z± s ) 表示 , 并用 t 检验 ; 计 数 资 料用 ) [ 检验 , 用( , z , ) 表示 ; P< 0 . 0 5表 示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3 讨 论
所有患者均通过 脱水 、 抗感 染 、 降 温、 止 酸 以 及 神 经 营 养 和 营养 支持 治 疗 。对 照组 在 基 础 治 疗 的 基 础 上 予 以 地 塞 米 松 治疗 , 2 0  ̄4 0 mg / d , 持续治疗 5 d , 后3 d逐 渐 停 药 , 1个 疗 程 有 8 d 。研 究 组 在 常规 治 疗 的 基 础 上 予 以 甲强 龙 治 疗 , 注射 用 甲 泼 尼龙 琥 珀 酸 钠 ( 海 正辉瑞制药有 限公司) , 按照 3 0 mg / k g体
神经外科诊疗指南--颅脑损伤

第二章颅脑损伤第一节一般原则和平时期颅脑损伤多见于交通事故、厂矿事故;自然灾害,坠落、跌倒、爆炸、火器伤、以及各种顿、利器对头部的伤害。
常与身体其他部位的损伤合并存在。
一、急诊脑外伤病人接诊处置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意识状态,尤其是神志瞳孔等重点体征变化,询问病情,确定GCS评分及分型。
全身检查,确定有无胸、腹、脊柱、四肢复合伤,及时行头颅CT检查,作出初步诊断以及适当的急诊处置。
根据病情,决定就地抢救或直接进入手术室施行急诊手术。
二、救治原则抢救生命(心-肺-脑复苏),解除脑疝,止血,预防感染,复合伤的治疗。
三、各种类型的急诊手术头皮和颅骨损伤的清创手术,血肿钻孔引流术,标准开颅血肿清除术。
四、综合治疗如降低颅内压,改善脑循环,激素类制剂和止血药物的使用,预防性使用抗菌素,水电解质平衡,全身营养与能量支持。
五、危重病人抢救及监护六、康复治疗预防和对症治疗各种外伤后并发症,高压氧,锻炼神经功能和认知能力的恢复,精神心理治疗。
第二节头皮损伤诊疗常规一、头皮血肿头皮血肿多因头部顿器伤所致,根据血肿位于头皮内的具体部位又分为皮下血肿、帽状腱膜下血肿和骨膜下血肿。
【诊断】(一)临床表现1.局部肿块皮下血肿一般体积小,有时因血肿周围组织肿胀隆起,中央相对凹陷,易误认为凹陷性颅骨骨折。
帽状腱膜下血肿,因帽状腱膜组织疏松可蔓及范围较广。
骨膜下血肿其特点是限局于某一颅骨范围内,以骨缝为界。
2.休克或贫血帽状腱膜下血肿可蔓延至全头部,小儿及体弱者可导致休克或贫血。
(二)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化验了解机体对创伤的反应状况,有无继发感染。
2)血红蛋白下降表明出血严重。
2.影像学检查1)头颅X线平片,包括正位、侧位和血肿部位切线位平片。
2)必要时可考虑行头颅CT,以除外颅内异常。
【治疗】(一)非手术治疗较小的头皮血肿在1-2周左右可自行吸收,巨大的血肿可能需要4-6周吸收。
采用局部适当加压包扎,有利于防止血肿继续扩大。
亚低温冬眠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疗效评价

亚低温冬眠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疗效评价【摘要】目的探讨亚低温冬眠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疗效。
方法选择重度颅脑损伤患者10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亚低温冬眠治疗,对比两组的。
结果观察组疗效更好,治疗后活动能力更好,生活质量更高,P<0.05。
结论亚低温冬眠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具有良好的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亚低温;冬眠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疗效评价亚低温疗法,又称为亚冬眠疗法,是一种通过降低体温来减轻脑部损伤、降低机体代谢率和耗氧量的治疗方法。
这种疗法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等领域被广泛应用。
多数研究表明,亚低温治疗在33℃的温度下能达到最佳的保护效果,对于缺血损伤具有显著的减轻作用。
相比之下,深低温通常仅应用于特殊病例,如主动脉狭窄或主动脉夹层等严重疾病。
然而,深低温治疗与亚低温相比,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更高,且并发症的严重程度也更为显著。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亚低温治疗成为更常用的治疗方法[1-2]。
本文将探讨亚低温冬眠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疗效评价。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两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x±s)组年龄(性别体重(发病时损伤原因别±s,岁)(例,%)±s,kg)间(±s,h)交通事故(例,%)高空坠落(例,%)其他(例,%)男女对照组541.45±0.9325(50.00)25(50.00)72.16±1.23.33±0.8718(36.00)17(34.00)15(30.00)观察组541.48±0.9226(52.00)24(48.00)72.30±1.363.29±0.8819(38.00)18(36.00)13(26.00)t /x21.562.040.0401.5561.7541.5121.7001.449P0.275.841.8410.4500.541.066.062.067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亚低温冬眠治疗。
手术治疗72例重症颅脑外伤的临床研究

手术治疗72例重症颅脑外伤的临床研究吴杰;任日军;徐洁【期刊名称】《中外医疗》【年(卷),期】2016(035)030【摘要】目的:总结手术治疗重症颅脑外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uyry,STBI)经验。
方法整群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该医院手术治疗STBI患者72例,回顾性分析并发症发生情况、生存情况。
结果并发肺部感染29.17%,上消化道出血19.44%,癫痫19.44%,肾功能不全9.72%,呼吸衰竭6.94%,多发器官功能衰竭6.94%,心功能障碍5.55%,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78%;死亡率29.17%,良好率34.72%;入院时、术前、术后2周、术后30 d GCS评分分别为(6.1±1.1)分、(9.4±1.1)分、(11.2±2.1)分、(12.5±2.5)分,呈上升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手术治疗STBI需遵循个体化原则。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 of surgical STBI . Methods Group selection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6, Surgical treatment of the 72 cases of STBI patient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sur-vival. Results 29.17% complicated with pulmonary infection, hemorrhage of upper digestive tract 19.44%, 19.44% of epilepsy, renal insufficiency 9.72%, 6.94% of respiratory failure, multiple organ failure 6.94%, 5.55% of cardiac dysfunc-tion, diabetic ketoacidosis 2.78%; mortality is 29.17%, Good rate is 34.72%;admission, preoperative, postoperative 2 weeks, 30 days after the GCS score was (6.1 ± 1.1) points, (9.4 ±1.1) points, (11.2 ± 2.1) points, (12.5 ± 2.5) points, a rising trend, the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Surgical treatment of STBI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in-dividualization..【总页数】3页(P60-61,64)【作者】吴杰;任日军;徐洁【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山东青岛 266300;山东省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山东青岛 266300;山东省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山东青岛 266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相关文献】1.手术治疗73例重症颅脑外伤的临床研究 [J], 马兴才2.开颅手术治疗80例重症颅脑外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J], 马涛3.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J], 卢林友4.手术治疗68例重症颅脑外伤的临床研究 [J], 韦可聪5.手术治疗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效果分析 [J], 张小尚;何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外科危重颅脑外伤的临床治疗研究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危重颅脑外伤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于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危重颅脑外伤患者96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
两组患者均施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在发病4w之后开始高压氧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发病4w 之内开始高压氧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ADL)均得到明显的提高,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
结论神经外科危重颅脑外伤患者应在发病后第一时间进行高压氧治疗,从而防止病情加重,提高治疗效果及预后。
标签:神经外科;危重颅脑外伤;治疗
颅脑外伤是神经外科中一种常见疾病,多由外界暴力的作用造成,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头皮外伤、颅骨骨折、脑损伤、脑震荡等。
颅脑损伤发生之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思维障碍、运动障碍、视乳头水肿、头痛、呕吐等症状[1]。
目前,临床中治疗颅脑外伤的方法比较多,实效性显著,然而患者仍然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其中危重颅脑外伤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明显高于轻型颅脑外伤患者[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神经外科于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危重颅脑外伤患者96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
观察组有男患者27例,女患者21例;年龄为20~72岁,平均年龄(50.5±3.7)岁;重物砸伤10例,高处坠落15例,交通事故伤患23例。
对照组有男患者25例,女患者23例;年龄为22~70岁,平均年龄(51.2±3.5)岁;重物砸伤13例,高处坠落14例,交通事故伤患21例。
经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性,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两组患者均施行常规治疗,包括脱水、止血、给予营养支持、抗感染、扩张血管、维持体内循环等治疗手段。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采用以下治疗方式:对照组患者在发病4w之后开始高压氧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发病4w之内开始高压氧治疗。
高压氧治疗方法如下:首先选择空气加压舱,型号为VC2475/0.3-10V。
治疗时,空气加压舱的压力控制在0.2-0.25MPa,首先持续加压20min,之后维持稳压80min,再之后持续减压18min,停止治疗。
在治疗期间,患者通过面罩吸氧的方式进行氧疗,而对不便于使用氧气面罩的患者,如气管切开术患者,则将面罩置于气管切开部位。
整个高压氧治疗持续2h,1次/d,以4w为1个疗程。
1.3临床观察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对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语言反应能力以及睁眼反应等进行评估;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对患者
的躯体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估。
1.4统计学分析患者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均得到明显的提高,其中,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
见表1。
3 讨论
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因病情严重,肢体功能受限,自主意识受损,所以生活自理能力受到严重影响。
就致病机制而言,重症颅脑外伤首先对脑组织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使颅内压持续升高,之后脑组织在高压状态下发生移位现象,阻碍了脑脊液的正常运转,同时脑干也在颅内高压的影响下受损,于是患者有极大的几率发生脑死亡[3]。
此外,颅内高压还会引发脑水肿,而脑水肿又会反过来加重颅内压增高并减少血氧含量。
二者相互作用到一定程度之后则脑组织的功能与结构也相应发生损害,最严重的可导致脑死亡[4]。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发病4w之内即进行高压氧治疗的患者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具体表现为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在4w之后采用高压氧治疗的患者。
高压氧治疗是指在高压环境下呼吸纯氧或高浓度氧的治疗方式。
采用这种治疗方式主要是利用了以下几点:①氧作为一种广谱抗生素,既能够抗厌氧菌,又能够抗需氧菌,所以它对颅脑外伤这种容易发生感染的病症具有良好的抗感染效果;②高压氧能够提高血氧含量。
在高压的作用下,大量的氧气被溶解在血液之中,所以它能够阻止脑组织缺氧等情况的发生,进而防止脑死亡。
综上,神经外科危重颅脑外伤患者可以采用高压氧治疗方式,并且治疗时机越早越好。
参考文献:
[1]陈宝满.神经外科危重颅脑外伤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5,15(12):10-11.
[2]翟中文,张晶,等.神经外科危重颅脑外伤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21(31):433-434.
[3]罗国全.神经外科危重颅脑外伤临床治疗分析[J].中外医疗,2013,16(34):60-61.
[4]王魁先.探讨危重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外科临床治疗效果[J].中国伤残医学,2014,10(07):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