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畜牧行业)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精编
《农业的区位选择》优质导学案(第1课时)

《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2.掌握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及其变化;
3.分析和评价某一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
【重点难点】
1.区位的含义,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和分类。
2.主导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农业生产的。
【知识梳理】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农业区位的含义
(1)农业生产所选定的。
(2)农业与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答案】地理位置地理环境
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1)区位选择的实质:对农业土地的。
(2)主要区位因素
①自然因素:包括、、土壤、水源等。
②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劳动力、、政策、机械等。
【注意提示】图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3.区位选择的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合理利用
气候地形
市场交通运输合理利用农业土地
【归纳总结】
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静态因素)。
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1

3.1《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1[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能理解分析人类对一些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而发展农业的一些典型事例。
2.理解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农业区位的含义:一是农业生产所选定的①____________,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②____ ________)各因素的③____________。
2.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对农业土地的④____________。
3.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1)自然条件:气候、⑤________、⑥________、土壤。
(2)社会经济条件:市场、⑦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政策。
(3)技术条件:机械、化肥、良种、冷藏等。
4.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⑨____________比较稳定,⑩________________发展变化较快。
我的疑惑1.2.3.探究点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探究材料】读教材P42图3.1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图3.2澳大利亚牧场和图3.3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探究问题】1.探究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东南部牧场为什么不同?并思考什么是“区位”?2.根据教材P42图3.3探究下列问题。
(1)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除图中列出的各种因素外,影响农民决策的因素还有哪些?3.阅读案例1环地中海地区农业的发展,探究下列问题。
(1)农业区位因素发生过哪些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有哪些影响?(2)说出哪些因素在农业区位选择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你能对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提出建议吗?【规律总结】自然环境因素相对稳定,不利因素可以适当改造。
社会经济因素变化较快,对农业的区位选择影响越来越大。
【考例探究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
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和经营。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1导学案

第三单元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导学目标】1、掌握农业区位各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的影响;2、掌握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和主导因素。
【预习案】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农业区位: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二是指农业与的相互关系。
2、农业区位因素: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
3.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4.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比较稳定,发展变化较快。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1、农业地域的概念:农业地域是指在一定的和一定的,在、社会、经济和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2、农业地域类型的标志:同一农业地域内,、、、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特点。
【探究案】(P43活动)下列农业生产的布局和变化主要受那些区位因素的影响?为什么?1.结合水稻生长需要的热量和水分条件,分析为什么水稻生产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而不包括地中海气候区?2.我国江西省泰和县的千烟洲,是一个典型的亚热带红壤丘陵地区。
这个地区为什么要采取“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立体农业布局模式?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一些耕地经历了“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的农业景观变迁,你知道为什么吗?(P44活动)1.从环地中海地区农业发展的历史中,分析如下问题。
(1)农业区位因素发生过哪些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有哪些影响?(2)哪些因素在农业区位选择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你能对环地中海的农业区位选择提出建议吗?2.以你家乡为例,说明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以及一个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因素的变化。
【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A.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B.农作物品种的选择C.农作物生产所选择的地理位置D.农业与地理环境的相互联系2.决定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分别是:①华南的双季稻种植②宁夏平原的水稻种植③新疆哈密盆地的瓜果生产④上海郊区的乳畜业A.①热量②水源③光照④市场 B.①水源②地形③热量④市场C.①地形②国家政策③土壤④科技 D.①土壤②热量③地形④国家政策3.我国90年代初苹果畅销,但1996年苹果价格大跌,主要由于A.政策变化B.市场需求的变化C.人口增长趋缓D.交通改善4.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发展立体农业,造成这种农业模式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气候 B.水源 C.地形 D.市场5.下列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中,属于社会经济方面的是A.东北平原发展耕作业,利于大型机械化生产B.我国南方和东北的许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C.我国南方水分和热量充足,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D.在北京、上海等周围,往往形成以生产农副产品为重点的农业生产基地6.欧洲北海沿岸多种甜菜、马铃薯等作物,很少种谷物,形成此现象的主导因素是A.生产习惯 B.市场需要 C.地形特点 D.气候条件7.下图表示某地农业生产投入的变化过程,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地域类型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市场的需求变化 B.科学技术的发 C.交通运输的变化 D.国家政策的变化8.19世纪中叶以前,环地中海地区水果、蔬菜、花卉不能大量生产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条件不适合花卉生长 B.交通不便C.花卉生产技术水平低 D.没有灌溉水源9.我国有“橘生淮南为橘,橘生淮北为枳”的记载,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土壤性质不同B. 气候条件不同C. 地形条件的差异D. 市场需求不同二、综合题10.读“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图”,回答问题。
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

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1)【学习目标】 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了解主要农业区位因素。
2、根据相关文字资料和图片,能分析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3、结合生活实际和相关资料,能够说明某一地区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其产生原因。
【学习重难点】结合案例,能够分析影响某一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并结合事例说明如何进行农业区位的选择区位含义: 农业生产所选定的 农业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 自然因素:气候、、土壤、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政策、、劳动力区位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决定农业活动的类型和规模的重要因素是市场因素。
区位选择实质:对农业土地的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处于之中 某个区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区位因素的变化 自然环境因素比较,对农业区位影响 社会经济因素变化,对农业区位影响 风气候、地中海地区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点,下节课提问。
区位【问题探究】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一)罗列影响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完成教材P43活动题,根据活动题分析: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关系。
【知识点拨】: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限制因素”和“主导因素”(1)主要因素:指一区域符合某种农业发展所需要的所有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2)限制因素:指不能满足农业生产所需的因素,如西北地区水源缺乏,是该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
(3)主导因素:指对某种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因素,如果没有该因素,就不可能有这种农业生产的分布。
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在判断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甘蔗种植分布、甜菜种植分布,其主导因素为气候;西北地区水源对农业影响最大,则限制因素为主导因素。
【考例探究一】:结合地图册,对农业活动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1、珠江三角洲的三季稻、海南岛的天然橡胶、青藏高原的青稞()2、江南丘陵的茶树()3、河西走廊的粮棉、南疆的棉花。
农业的区位选择优秀导学案

课题:3.1 农业的区位选择编写人:审核人:【学习目标】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了解主要农业区位因素。
2、根据相关文字资料和图片,能分析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3、结合案例,能够分析影响某一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并结合事例说明如何进行农业区位的选择。
【重点难点】1、重点:农业区位因素:2、难点: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使用说明】1、结合课本将课前预习内容填好并记住,准备上课检查;2、找出不明之处用红笔做好标记,写下问题;3、合作探究部分以小组为单位积极讨论,由组长汇总讨论结果,准备发言。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课前利用15—20分钟读课本42-46页按要求独立完成】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农业生产活动是指 。
2、农业区位的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 ,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 ,这些因素就是 。
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就是对农业土地的 。
3、影响因素及其变化:主要因素有: 、 、 、 、 、、 、 、 等。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相比之下, 因素是比较 稳定的,而 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1、概念:农业地域是指在一定的和一定的,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2、标志: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的、、、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3、澳大利亚混合农业:该国家农业主要是和相结合的农业地域类型。
澳大利亚既是世界市场的主要供应国,也是世界的主要产地之一,还是世界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
其国土东南部的是典型的小麦—牧羊地区。
第二部分合作探究【课内小组互相讨论突破学习目标】一、实例分析以下农业生产活动主要是受什么因素影响形成的?1、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
( )2、杭州的“明前龙井”茶驰名中外,日本茶道把茶种带回日本栽培,但效果不好。
( )3、三江平原和青藏高原都较寒冷,为什么农业类型不同。
( )4、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 )5、珠江三角洲的三季稻,海南岛的天然橡胶,松嫩平原的甜菜。
《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

《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从个案分析中把握混合农业的区位因素和生产特点。
力量目标:培育分析、归纳、运用地理基础学问的力量。
德育目标:懂得农业区位的选择须根据自然和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布局农业,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以实现最大经济效益。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重点]农业主要区位因素的分析和应用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难点]结合事例分析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进展变化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帮助教学、争论法[教具预备]录像机(带)、投影仪(片)[课时]一课时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过程][导入]:本节课我们将共同来学习农业的区位选择。
什么是农业?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
由于生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亲密,因而农业是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大的产业。
[展现图片]: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澳大利亚牧场。
[老师提问]:从图片上看,两地的农业生产有何不同之处?[同学看图回答]:泰国湄南河平原是一片水田,从事水稻种植;而澳大利亚东南是一个牧场,从事养羊业。
[老师提问]:为什么这两地会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农业景观?[同学回答]:由于两地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不一样。
[承转]:毕竟有哪些因素影响了农业在湄南河平原和澳大利亚东南部这两地的不同选择呢?引入农业区位的概念。
[老师讲解]:农业的区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以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为例,它的区位应当有两层含义:一是水稻分布的位置—湄南河平原;二是湄南河平原种植水稻是与当地所处的地理环境亲密相关的,是环境中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老师提问]: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同学分组争论,各小组相互沟通得出: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机械。
[老师小结]:既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又包括社会环境因素,如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机械等。
【范文】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

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农业的区位选择》问题生成—评价单第一课时班级:姓名:【学习目标】明确农业的概念,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重点难点】重点:农业区位因素难点: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学法指导】通过案例和活动说明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导学案】随着农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又先后出现了绿色农业、蓝色农业、白色农业、观光农业、基因农业、立体农业、综合农业、生态农业等等,要想对这些新兴的农业有所了解,必须掌握有关农业生产方面的基础知识。
一、农业区位因素、农业生产活动:2、农业生产活动的特点橘生于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小结:可见农业生产部门与其他物质生产部门相比显著特点、、。
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某事物的区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是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联系。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农业的区位选择受、和三大因素的制约。
(一)自然条件、农业对自然条件的依赖,主要体现在、、、、等方面。
2、阅读教材P53阅读材料:“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光照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热量土地水分【课堂训练】1、分析影响下列农业活动的主要自然条件:①古巴大规模种植甘蔗。
②吐鲁番盆地生产长绒棉和葡萄。
③天山地区的冬夏牧场。
④横断山区种植的农作物品种随海拔高度而变化。
判断: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影响都是决定性的。
()(结合下面分析判断)例:我国将橡胶生产由热带向北推广到北纬220;将双季稻生产推广到江淮平原;将小麦的种植高限扩展到海拔4000米的高度。
说明:人们通过、度等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又如:丘陵可以通过人类活动改造为梯田人们利用温室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人们在干旱的地区通过人工灌溉发展农业生产说明:人们根据,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农业畜牧行业)地理教案教学设计农业的区位选择精编

(农业畜牧行业)地理教案教学设计农业的区位选择(农业畜牧行业)地理教案教学设计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目的:1.了解区位的含义。
2.了解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3.了解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4.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1.影响农业的主要自然因素2.社会经济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难点:1.运用岁学原理,合理评价选择农业区位.教学用具:插图、板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1)自学读书讨论。
(2)读图讨论。
(3)联系旧知。
(4)实例分析。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引入新课:1.农业生产的特点?2.水稻种植业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中分别哪些类型属于?大牧场放业呢?过渡:农业生产活动有多种类型,且具有地域性的特点,而且同学们知道世界上有多种农作物和驯化了的动物,那么同学们想壹下壹个地区在进行农业生产的时候,该选择哪壹种农业生产类型合适呢?选择的时候应该考虑哪些因素呢?这就是这壹节课要讲的农业的区位选择问题。
(板书:5.2农业的区位选择)提问:首先同学们想壹下什么是区位?学生回答归纳:壹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壹方面指该事物和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
读图:(图5.4)提问:同样是农业,为什么三江平原选择了种植业而青藏高原却选择了畜牧业?选择的时候考虑了什么因素?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三江平原和青藏高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有着巨大的差异,从而决定了这俩个区位农业的不同选择:三江平原底下平坦,土壤肥沃,地广人稀。
适宜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主要种植小麦等;青藏高原地势高峻,气候寒冷,山地草场广布,人们从事的是粗放的放牧业。
过渡: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有很多。
既有社会方面的因素又有自然方面的因素,下面同学们见壹下图5.5有哪些自然方面的因素和社会方面的因素?学生讨论,回答归纳: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主要有气候、地形、土壤、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等提问:他们会对农业区位的选择产生哪些影响?学生讨论,回答归纳:气候热量、光照、降水等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畜牧行业)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农业畜牧行业)农业的区位选择导学案高壹地理导学案课题:3.1农业的区位选择(第壹课时)【学习目标】明确农业的概念,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重点难点】1.重点:农业区位因素:2.难点: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学法指导】通过案例和活动说明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知识链接】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
农业生产是人类有意识的利用动植物生长机能,以获得生活所需要的食物和其他物质资料的经济活动。
由于生物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密切,因而农业是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大的产业。
农业又是发展历史最悠久的产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环境对农业的影响越来越大。
农业地域的形成,在壹定程度上体现了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
今天我们来学习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1.观察、对比图3.1和3.2,认识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活动的差异;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2.分析图3.3掌握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和社会因素有哪些?(合作探究)根据活动题分析: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和区位因素的关系。
实例分析:以下农业生产活动主要是受什么因素影响形成的?1.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
()2.杭州的“明前龙井”茶驰名中外,日本茶道把茶种带回日本栽培,但效果不好。
()3.三江平原和青藏高原都较寒冷,为什么农业类型不同。
()4.壹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活动1和2要求在地图上找到各个地区相应的地理位置且分析其影响因素。
实例分析:以下农业生产活动主要是受什么因素影响形成的?杭州市周围形成大规模的乳、肉、蛋和蔬菜的农业生产基地。
()公路边的乳肉畜牧业、园艺业。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有计划地建立了壹批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完成活动3分析其影响因素结论: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阅读课本P44第壹段理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不是壹成不变的。
合作探究:结合下列问题阅读案例1且完成P44活动题此地哪些因素发生了变化?农业生产方式如何进行调整?效果如何?(结合地中海气候区,对比分析法国和西班牙俩国农业区位因素差异且提出对地中海地区农业发展的建议)【当堂检测】(1)图中字母表示的内容是: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_。
(2)如对A、B因素利用不当,容易产生哪些生态环境问题?(3)在C、D、E三个因素中,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是_____________。
(4)影响世界各地农业生产主要因素的差别很大,形成了农业生产极为明显的_________特征,因此农业生产必须坚持_______________的原则。
(5)分析回答形成下列各地农业类型的最主要的区位因素:①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___________。
②东北平原壹年壹熟,海南岛壹年三熟___________。
③江南丘陵种植茶树___________。
④河套平原的灌溉农业___________。
自主探究: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湿润半湿润地区适宜发展:干旱半干旱地区适宜发展:平原地区地区适宜发展:山地丘陵陡坡地区适宜发展:丘陵缓坡地区适宜发展:沿海滩涂地区适宜发展:小结:农业区位选择因素及变化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途径:(1)技术改革扩大农作物的区域范围;(2)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进行改造。
原则:(1)经济效益原则:考虑投入和产出比;(2)生态效益原则:改造应有利于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
3、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学习反思】谈谈你通过这节的学习对农业区位因素的认识是怎样?高壹地理导学案课题:3.1农业的区位选择(第二课时)【学习目标】明确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理解农业地域形成的深层原因及其发展变化,【重点难点】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
【学法指导】运用案例,综合分析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主要原因和主导因素,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基本观念。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阅读P45第壹段:什么是农业地域?其特点是什么?如何形成的?案例探究:结合图3.3所示内容来分析探究案例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思考:1.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生产的特点是什么?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分布在哪里?受哪些区位因素的影响?(重点)3.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生产的模式、措施和优点?合作探究:我国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生产的区位选择因素及实质我国珠江三角洲农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在低洼易涝的地方挖地成塘,堆泥成基。
在塘中养鱼,基上种甘蔗、栽桑树或种果树,利用蚕粪、蔗叶等养鱼,塘泥肥田,构成珠江三角洲特有的蔗基鱼塘、桑基鱼塘、果基鱼塘和花基鱼塘。
【归纳小结】当堂检测:壹、选择题2010年某果业X公司和当地农民签订了生产收购300吨符合欧洲人口味的“粉红女士”优质苹果的合同,出口欧洲市场,但由于当地农民生产管理中因苹果套袋、疏果、喷施高毒农药、大量施用氮肥等原因导致苹果着色、果体大小、农药残留量超标、酸度不够,致使合同只完成了30吨的出口订单。
据此回答1~3题。
1.该果业X公司到陕西生产收购“粉红女士”苹果主要原因是①市场需求②消费习惯③环境条件优越④劳动力成本低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2.陕西苹果出口到欧洲市场主要得益于①欧洲市场需要陕西苹果②交通技术进步③保鲜技术的发展④苹果生产成本低、质量好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3.据新华社11月18日报道,2004年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有明显提高,但从上述现象见我们仍有许多工作要做,主要有①寻找新的出口对象扩大贸易范围②发展交通和冷藏、保鲜技术③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④果业X公司要加强产前、产中的技术指导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004~2005年湘潭市第壹中学高三地理第二次月考)下表是我国某城市郊外四种农作物生产、运费和市场价格资料,分析后完成4~6题。
4.该城市可能位于A.珠江三角洲B.黄土高原C.湟水谷地D.山东丘陵5.四种农作物中,单位面积产量利润最小的农作物是A.花卉B.蔬菜C.稻米D.甘薯6.假如上述四种农产品都提供给同壹个消费市场,为了获得壹定的经济效益,该城市郊外上述四种作物用地中,离该市场的最远距离不得超过A.4千米B.5千米C.12千米D.20千米7.决定下列农业生产选择的主导因素分别是①华南的双季稻种植②宁夏平原的水稻种植③吐鲁番盆地的瓜果生产④上海郊区的乳畜业A.①热量②水源③光照④市场B.①水源②地形③热量④市场C.①地形②国家政策③土壤④科技D.①土壤②热量③国家政策④地形8.下列能正确反映我国农业地域性特点的例子是①在松嫩平原壹带大力发展柑橘、香蕉等水果②在南方山地、丘陵大规模开垦梯田③在内蒙古高原东部和北部,逐步实行退耕仍牧、退耕仍草④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水稻、小麦、棉花、油菜等农作物A.②①B.③④C.②③D.①④9.促进吐鲁番盆地经济发展的对策有①发挥“火洲”的气候优势,大面积种植热带作物②大力发展造纸工业③加速发展长绒棉、哈密瓜等特色农产品以及相关的加工工业④发展以“丝绸之路”和干旱盆地景观为特色的旅游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10.(2005年春季北京,9)当前,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的措施是A.退耕仍林、仍草B.兴建开发区,进口粮食C.加快城市化进程D.发展科技,保护耕地二、综合题11.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该城市以发展优质高效粮食生产、乳畜业、水果和蔬菜种植业,按照合理布局原则。
Ⅰ处应发展______________;Ⅱ处可发展________________;Ⅲ处可发展________________。
(2)其中乳畜业考虑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下在该城市市场上能同时见到南方甚至国外的水果、蔬菜和乳制品,这说明了________因素对农业影响在地域上扩大,而这只要在____________条件改善和________等技术发展的条件下,才得以实现。
12.读“浙江西部某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粮食作物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经济作物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该地种植上述农作物有利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地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前,农民经济收入低且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后,该地在发展农业的同时仍发展了加工业,请列举俩个之上加工工业部门________________。
此类加工业兴起的主导因素是A.原料B.市场C.技术D.动力(4)最近,该地茶叶遭遇“绿色壁垒”,出口受阻。
你认为仍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的工作?(至少答出俩点)参考答案1.C2.B3.D解析:陕西劳动力成本低且欧洲市场广大,交通技术进步和保鲜技术的发展使得陕西苹果出口到欧洲市场。
4.A5.C6.D 解析:珠江三角洲盛产稻米,蔬菜花卉。
稻米的市场距离最远。
7:A解析:双季稻和积温、热量有直接关系;宁夏平原处在干旱区,故其水稻种植影响因素为水源;吐鲁番盆地地处干旱区,夏季光照强,利于糖分的积累;上海市人口多,对畜产品需求量大,市场广阔8:B解析:松嫩平原壹带应大力种植中温带作物而非亚热带、热带作物;我国南方丘陵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避免造成严重水土流失。
9:C解析:吐鲁番盆地地处干旱区,降水少,不能大面积种植热带经济作物,及发展耗水多而又污染环境的造纸工业。
10.D解析: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粮食安全涉及到保护耕地和提高粮食产量俩个方面。
二、1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图中Ι处地价高,能够发展单产较高的乳畜业;Ⅱ处可发展单产较高的水果和蔬菜种植业;Ⅲ处距城远,面积大,能够发展粮食生产。
乳畜业主要考虑市场条件,该城市市场上可见南方产品,说明市场对农业区位影响在地域上扩大,前提是交通运输条件和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答案:(1)乳畜业水果和蔬菜种植业粮食生产(2)市场市场交通运输保鲜和冷藏12.解析:本题考查南方红壤丘陵地区,不断发展具有热带、亚热带地区特色的粮、林、果、牧、渔综合创汇产品,走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最终达到促进整个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农业和全区社会经济的协调持续发展。
绿色壁垒是少数发达国家欲将其他农产品阻挡在国门之外的做法,只有采取措施提高品质,提高科技水平,进行综合开发。
答案:(1)水稻、冬小麦油菜光、热、水资源充足(2)农业结构单壹,增产缓慢;能源短缺,植被破坏严重(3)水果罐头、食品加工、茶饮料、毛竹加工等B(4)①控制化肥、农药使用量,增施有机肥,提高品质;②提高科技水平,进行综合开发;③利用WTO有关条款加以保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