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合集下载

浅谈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浅谈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浅谈中国古典诗歌鉴赏浅谈中国古典诗歌鉴赏文章摘要: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要透过意象、通过联想并结合作者生平及时代背景来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

诗歌是诗人将自己的所见所思用文字来表达情感的文体。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要想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旨,首先就要进入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中。

关键词:情感,意象,情境,主旨,知人论世,吟唱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华夏文明灿烂的长卷中,诗人灿若星河,作品浩如烟海,风格异彩纷呈,仅唐一代,就有奔放飘逸的李白,沉郁顿挫的杜甫,通俗平易的白居易,清新俊拔的杜牧,奇诡险怪的李贺,绮丽精工的李商隐。

古典诗歌,像一条横亘古今的河流,流淌着中华文学艺术的精髓,激荡着历史精魂的心曲,成为传承民族灵魂的载体。

一首好的诗歌能增进人的见识,熏陶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心境,提高人的文化修养,因此,在中学阶段能初步理解,鉴赏,评价古代诗歌应成为高中生必修的语文素质。

然而,许多同学,在中国古典诗歌面前,或熟视无睹,或敬而远之,或望而却步,或一脸茫然,不知所云,或瞎猜乱想,曲解诗意。

这些现象的根源,就是没有形成扎实有效的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得不到美感,当然就不会乐在其中。

我国自古就有重视诗教的传统,古人说:“不学诗,无以言。

”中学语文对诗歌教学的要求是:能够阅读、鉴赏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让学生学会阅读和鉴赏诗歌,已成为也理所当然要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的诗词教学的现状又如何呢上海中学做过一次针对高中学生进行的诗歌教学调查,结果显示,认为中学的诗词教学现状很好的,只有%,认为较差和很差的占%,认为较好和一般的占%。

从教学实践来看,一些老师常常感到诗歌难教,学生也觉得只学到一点诗歌常识,对学过的诗歌也仍然是似懂非懂,难以读懂悟透,更不用说形成诗歌分析、鉴赏的能力。

这个学期我担任高二的语文教学工作,第三册课本安排了三个单元中外诗歌的教学,较以往的教材,诗歌的教学增大了容量,从我的教学感受及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情况不容乐观,学生在考试总结中普遍反映诗歌鉴赏是自己的薄弱环节,在考试中诗歌鉴赏题失分很多。

诗歌鉴赏赏析中国古代诗歌之美

诗歌鉴赏赏析中国古代诗歌之美

诗歌鉴赏赏析中国古代诗歌之美中国古代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而闻名于世。

它们不仅展示了古代文人的智慧和才华,也深刻地揭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文将通过对中国古代诗歌的赏析,探讨其美学特点和意义。

中国古代诗歌的美学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古代诗歌注重意境的营造。

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描写人物情感等手法,营造出独特的意象和氛围,使读者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通过描绘高楼之上的壮丽景色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其次,中国古代诗歌注重节奏和韵律的运用。

古人注重歌诗的音韵美感,通过诗句的长短、押韵的组合等手法,营造出优美的音韵效果。

例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运用了流畅的韵律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最后,古代诗歌强调写意和抒情。

诗人通过自己的感悟和体验,用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和感受。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通过简单而富有韵律感的词句,表达了孤独与渴望的深情。

中国古代诗歌不仅美在形式上,更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

首先,古代诗歌展示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中国古人常常以山水之间、花草鸟兽之中表现人情世态,以自然景观寄托自己对生活和命运的思考。

这种对大自然的感悟不仅体现了古代人的精神追求,也反映出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其次,诗歌也是古代文人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思考的重要方式。

古人常常以诗歌的形式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对友情的珍惜、对社会现象的思考等。

他们通过诗歌表达内心的喜怒哀乐,寄托自己的情感与思想,使作品具有普世的人情关怀和审美价值。

最后,中国古代诗歌还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变迁和人民的遭遇。

许多古代诗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目睹的历史事件来表达对时局和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思考。

他们以诗歌的笔触记录下了古代社会的兴衰荣辱,使作品充满了时代感和历史意义。

通过对中国古代诗歌的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观。

这些作品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浅谈古诗词鉴赏

浅谈古诗词鉴赏

浅谈古诗词鉴赏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都不可忽视。

鉴赏古诗词,需要广博的文化素养和深厚的语言功底。

首先,古诗词的词香语韵是其核心之一。

鉴赏古诗词,需要具备对词汇、修辞、音韵的敏锐感知力和识别能力,感受其写作时音韵美感和表达情感的独特手法。

如《咏柳》的“衰草枯杨”、“春意阑珊”、《夜泊牛渚怀古》的“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都是典型的古诗词用词技巧,在韵律与思想上,有着极为精妙的结合。

其次,古诗词也突出了其思想内涵。

需要借助文化底蕴、历史背景和时代变迁,去理解其所表达的哲理和人性思考。

如李清照的《如梦令》表达了离别之痛与生命短暂的悲鸣,《登高》则表现了自然环境与人生观察精神的融合。

最后,古诗词作者所面临的处境、心情和意境,也是鉴赏的重要层面。

从中品味其对生活和对人性之思考,反映出作家的个性特点,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当时的文学环境。

综上所述,鉴赏古诗词不仅仅是在欣赏其文学价值,更是在品味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时代精神和人性哲思。

SWOT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战略分析方法,可以帮助企业确定自身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为制定战略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SWOT分析案例:1. 公司拥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品牌知名度高。

2. 产品质量可靠,赢得了大多数客户的信任和支持。

3. 公司拥有强大的技术团队,并持续创新研发的产品具有竞争力。

4. 公司经营管理稳健,财务状况良好。

5. 公司在市场分布和供应链管理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能够更好满足市场需求。

Weaknesses (劣势):1. 公司未能有效扩大市场份额,竞争压力较大。

2. 公司管理模式滞后,运营效率可以进一步提高。

3. 产品创新速度较慢,新产品开发质量不尽如人意。

4. 人才留存率较低,对公司的长期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5. 公司地域覆盖较窄,国际化经营能力较弱。

Opportunities (机会):1. 国内市场需求不断涌现,未来增长潜力巨大。

中国古代诗词的艺术鉴赏与欣赏

中国古代诗词的艺术鉴赏与欣赏

中国古代诗词的艺术鉴赏与欣赏中国古代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不仅具有丰富的意境和美感,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艺术鉴赏与欣赏中国古代诗词,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并感受其中的情感与审美。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介绍中国古代诗词的艺术鉴赏与欣赏。

一、诗词的意境中国古代诗词的艺术在于其独特的意境。

诗人通过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出自然、人情、哲理等方面的情感。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描述了壮美的自然景色,让人感受到壮丽与雄伟;李白的《静夜思》则将寂静的夜晚与思念之情相融合,展现出婉约的情感。

通过欣赏诗词的意境,我们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深情、豪情和哲理思考,从而增添了我们欣赏诗词的乐趣。

二、诗词的音韵中国古代诗词的艺术不仅在于其意境,更在于其音韵。

中国古代诗词以平仄和押韵为主要构成要素,使得诗词具有独特的音乐美。

平仄指的是音节的轻重声,押韵指的是诗句末尾的韵脚相同。

例如,杜甫的《登高》中有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这里的“家”和“改”以及“回”和“衰”的韵脚相同,形成了和谐的押韵。

欣赏诗词的音韵之美,可以使我们陶醉其中,感受到音乐般的韵律。

三、诗词的修辞手法中国古代诗词的艺术还在于其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可以增强诗词的艺术表现力,使诗词更具生动感和雄辩力。

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运用了拟人、对比等手法,赋予了草原以人的情感和生机,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抒发。

欣赏诗词的修辞手法,可以让我们对诗词的艺术技巧有更深的理解,并加深对诗词的欣赏与鉴赏。

四、诗词的文化内涵中国古代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欣赏诗词,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对自然、人情和哲理等方面的思考。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融入了中国古代壮丽自然的审美观念,而孟浩然的《春晓》则展示了中国古代人们对春天的热爱。

通过欣赏诗词的文化内涵,我们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拓宽自己的思维视野。

《谈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谈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浅谈中国古代诗歌鉴赏全艳(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北荆州434020)[摘要]鉴赏中国古代诗歌。

首先要弄清中国古代诗歌的风格特点;其次是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类别;再次应明确中国古代诗歌意象的特定含义;最后要把握古代诗人的思想情感。

[关键词]古代诗歌鉴赏风格类别情感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中最为悠久、博大而精深的部分。

学习中国古代诗歌,对于了解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而诗歌的鉴赏正是其得以实现的桥梁。

1 弄清中国古代诗歌的风格特点我国历来被誉为“诗”的国度,古往今来曾涌现出大量的优秀诗歌,中国古代诗歌更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诗歌几乎都是作者思想情感的倾向性表达,是作者内心世界或直白或曲折的直接体现。

由于作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

如李白的飘逸洒脱,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旷达豪迈,柳永的柔美婉丽等。

了解了诗人的风格,有利于把握他们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杜甫的诗沉郁顿挫,无论是描摹现实,还是勾勒历史,都表现出厚实的思想内蕴和凝重的历史意识。

代表杜甫七律最高成就的《登高》中的“艰难苦恨”四字就饱含着作者郁积难抒的爱国情感和排遣不开的羁旅愁思。

当然,在鉴赏诗歌时,也不能机械地用作者的生活经历、生活背景和艺术风格来套到具体的作品中去,而要从作品的本身出发,具体分析其思想内容。

如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婉约派常抒写“离愁别绪”,即“惜别”之情。

写伤感之情是李清照词的整体风格特点,而李清照在《如梦令》这首词中抒发的却不是“帘卷西风,从比黄花瘦”的惜别之情,而是通过“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借惜花怜春来怜已,表达自己对春的眷念和婉惜之情。

2 了解诗歌的类别了解诗歌的分类,将有助于识别不同的诗歌形式。

诗歌是一种集中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丰富的想象和情感,常常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语言精炼,音调和谐,有鲜明的节奏和韵律。

浅谈对中国古典诗歌的鉴赏

浅谈对中国古典诗歌的鉴赏

利箭 由强 弓射 出. 它所体 现 出来 的力 量
远非 投掷一 块石头所 能 比拟 的 . 它表 现 出来 的在空 间上 的深度 和广 度 以及美 感也要更为 突出与强烈 而这些 只有用 直观 、 形象 的汉 语言文 字才能淋 漓尽致 地表现 出来
二、 传 统 的 文 化 思想 基础
诗就 是有声 的画 . 而 画就是无声 的
要 了解几种特殊 的审美心理 . 去奠 定一 定 的审美心理基础
1 . 联 想

汉语 的语 言基础
唐・ 孟浩然《 过故人庄》
中 国古典 诗 歌的鉴 赏 依据 首 先是
这首诗从 字面可 以这样理解 . 一个 普 通 的农庄 .一 回鸡黍 饭 的普 通款 待
… …
诗歌语 言 .要弄懂 古典诗歌 的语言 . 首
临 四野 . 登高望所 思” 语 点 。第六 句“ 桑 麻” 用 陶渊 明《 归 田园居 相见无 杂言 , 但 道桑麻长 ” 语 意 末 两旬又用 陶渊 明 在重 阳节 出宅把菊 、酌酒 醉归典故 , 从
单音 节 . 它原本 的形态是一 只手举着杖 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形象 , 蕴涵着 力量 、 担当等信 息 , 是
基础课教学I ; 巧 趁曩一
浅谈 对 中 国古典 诗歌 的 鉴 赏
●新乡 市职业教育 教研 室 李家琰
鉴赏 中国古典 诗歌 . 是 一种高级 的 精 神活动 . 是与古 代的贤人智 者进行跨
越 时空的对话 、 思 想的交流 与情感 的共
重情感 、 重体悟 。如 : 故人 具鸡黍 . 邀我 至田 家。绿树 村

上及下. 由表及 里 . 这 样才 能真 正欣 赏
诗歌 的意趣 鉴赏 是一 种 富于创 造 性 的艺术 活

诗词鉴赏古代诗词的鉴赏与理解

诗词鉴赏古代诗词的鉴赏与理解

诗词鉴赏古代诗词的鉴赏与理解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不仅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还展示了中华民族对自然、人生和人类情感的追求与表达。

诗词鉴赏是一门深奥的学问,需要我们对古代文化的理解与感悟。

本文将着重探讨古代诗词的鉴赏与理解,以助读者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些经典之作。

首先,要理解古代诗词,我们需要了解其创作背景和文化氛围。

古代诗词产生于不同的朝代和时期,每一个时期都有独特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点。

比如,《唐诗三百首》是唐代文化鼎盛的产物,而辛弃疾的词则代表了宋代的抗金情怀。

了解这些背景和氛围,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涵。

其次,古代诗词的鉴赏与理解需要我们学会欣赏其形式美。

古代诗词在形式上有严格的要求,包括韵律、格律和字数等。

譬如五言绝句需要有四行,每行五个字,而七言绝句则需要有四行,每行七个字。

此外,还有律诗和词等不同的形式。

对于这些形式美的欣赏,我们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练习,才能够逐渐领悟其中的奥妙。

第三,理解诗词还需要善于品味其中的情感表达。

古代诗词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打动人心。

我们在鉴赏诗词时,应该注重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和手法。

比如,李白的豪放狂放,王之涣的忧国忧民,杜牧的闺怨,都是他们通过诗词表达自己情感的方式。

品味其中的情感表达,能够让我们更加贴近古代作者的内心世界。

此外,古代诗词还需要善于理解其中的意象和隐喻。

许多古代诗词通过生动的意象和隐喻来描绘自然景色、表达情感和寄托哲理。

在鉴赏中,我们需要通过对意象和隐喻的解读,理解诗词背后的深层意义。

譬如,在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鹳雀楼的高度和险峻象征着作者的抱负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最后,要理解古代诗词还需要善于结合历史和文化知识。

古代诗词是一部分文人士大夫的智慧结晶,他们在创作过程中融入了大量的历史典故、文化传统和哲学思想。

只有通过对这些知识的了解和研究,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和欣赏古代诗词的独特之处。

综上所述,古代诗词的鉴赏与理解是一门需要多方面知识和技巧的学问。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中国古代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许多杰出的诗人和文化名人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词作品,成为后世传诵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进行中国古代诗词的鉴赏,包括创作背景、艺术特点以及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一、创作背景中国古代诗词创作起源于古代文人墨客的田园生活和宫廷体验。

其起初是表达作家自己的心情和感慨,后来发展成为社交艺术,受到帝王贵族和文人雅士的推崇。

大多数古代诗词都与士人的情怀、风景景色以及社会时事有关。

通过赏析古代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从而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

二、艺术特点中国古代诗词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这些特点为其赋予了卓越的美感和艺术魅力。

1. 精炼而含蓄:诗词以措词简练、意境深远著称。

它们通常使用寥寥几句话表达丰富的意蕴,将复杂的情感和思想凝聚在字字句句之间。

2. 奇妙的韵律:古代诗词注重音律和韵律的运用,通过平仄押韵、声韵对偶等手法,增加诗词的韵味和音乐性。

这种韵律美能够令人心旷神怡,给人以美好的享受。

3. 深邃的意象:古代诗词善于运用比喻、象征、意象等修辞手法,把复杂的思想和情感融入到独特的形象之中。

这些意象常常留给读者广阔的遐想空间,能够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和共鸣。

4. 唯美的情感表达:中国古代诗词擅长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感慨,无论是对爱情的歌颂,还是对自然的赞美,都蕴含着浓郁、纯美的情感。

三、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国古代诗词不仅是艺术创作,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赏析古代诗词,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感受到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同时,古代诗词也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1. 风景描写与旅游文化:古代诗词常以山水、春秋、花鸟等自然景色为背景,将自然美与人文风情相结合,而这些风景地也成为文化旅游的热点,吸引着无数游客前往领略。

2. 人情世故与社交礼仪:古代诗词中常常描绘人情社交、友谊亲情,以及宴会婚嫁等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文章摘要: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要透过意象、通过联想并结合作
者生平及时代背景来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

诗歌是诗人将自己的所见所思用文字来表达
情感的文体。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要想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旨,首
先就要进入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中。

关键词:情感,意象,情境,主旨,知人论世,吟唱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华夏文明灿烂的长卷中,诗人灿若星河,作品浩如烟海,风格异彩纷呈,仅唐一代,就有奔放飘逸的李白,沉郁顿挫的杜甫,通俗平易的白居易,清新俊
拔的杜牧,奇诡险怪的李贺,绮丽精工的李商隐。

古典诗歌,像一条横亘古今的河流,流淌
着中华文学艺术的精髓,激荡着历史精魂的心曲,成为传承民族灵魂的载体。

一首好的诗歌能增进人的见识,熏陶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心境,提高人的文化修养,因此,在中学阶段能初步理解,鉴赏,评价古代诗歌应成为高中生必修的语文素质。

然而,许多同
学,在中国古典诗歌面前,或熟视无睹,或敬而远之,或望而却步,或一脸茫然,不知所云,或瞎猜乱想,曲解诗意。

这些现象的根源,就是没有形成扎实有效的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得不到美感,当然就不会乐在其中。

我国自古就有重视诗教的传统,古人说:“不学诗,无以言。

”中学语文对诗歌教学的要求是:能够阅读、鉴赏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让学生学会阅读和鉴赏诗歌,已成为也理所当然要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的诗词教学的现状又如何呢?上海中学做过一次针对高中学生进行的诗歌教学调
查,结果显示,认为中学的诗词教学现状很好的,只有 2.9%,认为较差和很差的占44.9%,认为较好和一般的占52.2%。

从教学实践来看,一些老师常常感到诗歌难教,学生也觉得只
学到一点诗歌常识,对学过的诗歌也仍然是似懂非懂,难以读懂悟透,更不用说形成诗歌分析、鉴赏的能力。

这个学期我担任高二的语文教学工作,第三册课本安排了三个单元中外诗
歌的教学,较以往的教材,诗歌的教学增大了容量,从我的教学感受及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
情况不容乐观,学生在考试总结中普遍反映诗歌鉴赏是自己的薄弱环节,在考试中诗歌鉴赏
题失分很多。

这些现象确实值得我们认真反思一下:该如何走出误区,切实提高诗词教学的效率和水
平呢?前不久,我在学生中就诗歌鉴赏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发现学生的问题主要可概
括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不知道怎样读,二是不知道怎样表达。

有鉴于此,我觉得在诗歌教
学中应该扣住这两个方面进行。

而前者应该是我们首先要完成的任务。

那么,怎么来把握古典诗歌呢?我觉得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透过意象、意境来揣摩诗的思想情感。

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

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

这里的所写之“景”、
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作者的主观之意
和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载体。

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
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因此,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
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感知诗人的情感,进入诗歌的意境,领会诗歌的主旨。

所以,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

在讲《雨霖铃》时,讲到“杨柳岸晓风
残月”,扣住“杨柳”“晓风”“残月”几个意象,就很容易使学生体会到作者将自己的离
情别绪融入这几个意象中,渲染出一种凄清、伤感的艺术氛围。

学习王维《山居秋暝》则要
通过清泉、翠竹、明月、碧莲等意象让学生领会空山秋天恬静、清幽的意境美。

另外,在分析诗歌时,我们还必须掌握一些诗歌中常见的意象的含义,如月亮代表思乡,菊花、梅花、松柏多代表一种坚贞、高洁的品质,莲即“怜”,多表达爱情,梧桐象征凄凉
悲伤,杜鹃鸟的哀鸣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寒蝉表示悲凉等等。

只要我们能紧紧地扣住诗歌的意象,理解诗歌的情感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二、要结合作者生平及时代背景来鉴赏诗歌。

一切文学作品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诗歌也不例外。

诗歌要求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许多语言精炼而内涵极深的诗歌不会像其他文学作品那样,用一定的篇幅去介绍社
会环境和政治背景。

再者,诗贵深曲,往往语近意遥,含吐不露,诗人的创作意旨经常隐藏
在诗句表面意义之下。

要想理解诗歌的深层义,除了认真分析作品外,还需要去了解诗歌产
生的时代背景。

联系社会现实,常常是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捷径。

在鉴赏诗歌时,如能扣住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在鉴赏诗歌时一定能事半功倍。

在讲《梦游天姥吟留别》时,为了帮
助学生了解诗人李白在诗中表现的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精神,我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了李白
的生平,提到“力士脱靴,贵妃磨墨”的故事,让大家对李白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在这个
基础上,学生很快就从诗中发现了本诗的诗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深刻理解了李白对黑暗现实的蔑视和反抗,对个性自由的追求。

讲《归园田居》时,我先给
学生讲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这样,当学生看到诗中“羁鸟恋旧林,池鱼思
故渊”等句子,也就很容易感受到陶渊明在诗中所表现出的对仕途的厌恶及对农村热爱的思
想感情。

讲陆游《书愤》时,我先介绍了南宋的政治格局及诗人一生爱国,立志收复被金占
领的祖国山河,但为主和派所阻,壮志终未酬现的背景。

学生立即感受到了诗中强烈表现的
悲愤之情。

中国古代的诗人,大多是忧国忧民的,诗的内容也大多与社会背景结合很紧,因此,在理解诗歌内容时一定要紧紧抓住作者的生平及当时的时代背景。

在鉴赏诗歌时若能抓住诗中的意象,结合作者生平背景,发挥联想和想象,理解诗歌的思想将不再是难事。

解决了怎样读的问题,我们还要正视怎样表达的问题。

在调查中,有相当多的学生反映知道诗歌的内容,却不知道该如何将自己知道的东西表达出来。

特别是对诗歌鉴赏的一些专业术语知之甚少,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

因此必须让学生了解诗歌鉴赏的要点,掌握一些常用的术语,告诉学生诗歌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有借景抒情、营造氛围、塑造背景或环境、
衬托人物品质或性格或情操、以景衬境、以景衬情、奠定情感基调等,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
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或移情于景)、托物言志(象征)、反衬(对比、烘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用典等,语言风格有清新、自然、朴素(如山水田园诗)、豪放俊逸(如李白诗)、沉郁顿挫(如杜甫诗)、峻伟奔腾,雄浑豪迈(如边塞诗)、委婉含蓄、蕴藉,耐人寻味(如用典诗和咏史怀古诗)、平实、直白(如白居易诗)等。

这样学生才不至于“茶壶里煮饺子”,才能
将自己感受到的东西清楚明白地表达出来。

三、要通过联想去分析诗歌的思想。

诗歌欣赏是一种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象活动,要把诗人由繁杂的生活现象加
以高度概括的东西还原到它原先的状态中去,还要善于寻找并最后判断诗人提供的形象背后
所蕴含的情思,寻求诗句之外包含的不尽的韵昧。

从诗歌的创作过程看,是由生活到作品,
通过诗人的联想和想象开拓诗的意境,表现或深化诗歌的主题。

从诗歌的特点看,诗歌具有形象性和跳跃性,诗人必须在短小的篇幅中表现丰富的内容,因此必须选择最有典型意义最
有启发性的生活片段,并将其拼接到一起,为体现作者的思想情感服务。

因此我们在分析作品时,必须教会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体会诗歌的内蕴;通过想象,去补充诗人有意留下
的空白,还原诗歌的场景,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

在鉴赏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引
导学生扣住相关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发挥联想与想象,去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

让人想到:在这惹人愁绪的
时节,面对令人伤怀的景致,只有凄凉的西风与羸弱的老马与这个游子相伴,悲凉之情油然而生。

在学习杜甫《登高》时,讲到“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引导学生由纷
纷而下的落叶联想到落叶归根、人来还乡,由随风飘转不知坠往何方的落叶联想到漂泊无定
的人生,由树木的衰败想到人的衰老,由滚滚而去的江水想到韶光易逝、壮志难酬。

在此基
础上再去体味后四句的抒情,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作者所表现的那种艰难潦倒之苦,孤寂悲凉之意;也就很容易体味到作者那种欲哭无泪,欲喊无声的悲哀之情。

以上主要从诗歌鉴赏中怎样读和怎样表达方面对诗歌鉴赏进行了粗略的谈论。

我想在鉴赏诗歌若能从这几方面着手,一定能提高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诗歌鉴赏也将不再是一件令人
望而生畏的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