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验常规分析方法 2
食品分析(名词解释加简答)

名词解释:1、四分法:将原始样品混合均匀后堆积在清洁的玻璃板上,压平厚度在3cm 以下圆形料堆,在上划“十”字线,将样品分成 4 份,取对角线的 2 份混合,在如上分成为 4 份,再去对角 4 分,再取对角 2 份。
如此操作下去直至取得所需数量为止。
2、绿色食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生产方式,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商标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食品。
3、自由水(游离水):是靠分子间作用力形成的吸附水。
如润湿水分、渗透水分、毛细管水分等,此类水分和组织结合松散,容易用干燥法从食品中分离出去。
4、总酸度:指食品中所有酸性成分的总量。
包括在测定前已离解成 H+的酸的浓度(游离态),也包括未解离的酸的浓度(结合态、酸式盐)。
其大小借助标准碱液滴定来求取,故又称可滴定酸度。
5、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6、空白实验:指除不加样品外,采用完全相同的分析步骤、试剂和用量(滴定法中标准滴定液的用量除外),进行平行操作所得的结果。
用于扣除样品中试剂本底和计算检验方法的检出限。
7、有机食品:指来自于有机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业生产要求和相应的标准生产加工,不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并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
8、挥发酸:指食品中易挥发的有机酸,如甲酸、乙酸、丁酸等低碳来链的直链脂肪酸,其大小可以通过蒸馏法分离,再借标准碱液来滴定。
挥发酸包括游离的和结合的两部分。
9、粗纤维: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少量含 N 物。
集中存在于谷类的麸、糠、秸秆、果蔬的表皮等处。
对稀酸、稀碱难溶,人体不能消化利用的部分。
10、食品分析:是专门研究各种食品组成成分的检测方法及有关理论,进而评定食品品质的一门技术性学科。
11、无公害产品:指场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过认证合格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初加工的食用农产品。
食品化学检测方法

食品化学检测方法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食品化学检测方法变得越来越重要。
食品化学检测方法是通过化学分析手段对食品中的化学成分进行测试,以确定是否存在有害污染物。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食品化学检测方法及其优缺点。
常规检测方法1. 酶联免疫吸附检验法酶联免疫吸附检验法(ELISA)是一种用于分析生物分子的常规检验方法,也可用于食品检测。
其原理是利用抗体-抗原反应来检测目标分子的存在。
ELISA 的优点是操作简便、检测时间短、灵敏度高及自动化程度高等,适合检测大量样品中目标分子的存在。
其缺点是存在交叉反应、假阳性和假阴性等问题,需要多次验证才能确定准确性。
2. 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GC)是一种分离和检测有机化合物的方法,也可用于食品检测。
其原理是利用带载气体将化合物分离出来,再用检测器检测化合物存在的数量。
GC 的优点是精确度高、检出限低、可分析多种有机化合物和容易标准化等。
其缺点是不能检测非挥发性分子,需要先进行样品的预处理,操作难度较高。
3. 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HPLC)是一种用于分离和分析化合物的方法,也可用于食品检测。
其原理是利用固定相将化合物分离出来,再用检测器检测化合物的存在。
HPLC 的优点是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配套检测仪器较多等。
其缺点是样品预处理难度大、仪器和试剂成本高、需要专业技术支持等。
新兴检测方法1. 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高分辨率身份鉴定方法,可用于食品中的成分分析、污染检测及有害物质鉴定等方面。
其原理是利用分子离子的高分辨率质谱谱图对化合物进行鉴定。
质谱法的优点是精确度高、灵敏度好、无需样品预处理等。
其缺点是设备成本高、需要专业操作技能及维护成本高等。
2. 原子吸收法原子吸收法是通过测量样品中金属和半金属元素的吸收能力来检测食品中的重金属和痕量元素的一种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来分析样品中存在的元素。
原子吸收法的优点是适用范围广,可用于分析多种元素的存在、精度高等。
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

1.食品分析检验的内容:感官检验、营养成分检验、食品添加剂的检验及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验2.食品分析检验的方法:1)感官检验;通过人体的各种感觉器官并结合平时积累的实践经验,并借助一定的仪器对食品的色、香、味、形等质量特性和卫生状况作出判定和评价的方法。
2)化学分析法: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由生成物的量或消耗试剂的量来确定被测组分含量的方法。
3)仪器分析法: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利用光电仪器来测定物质含量,包括物理分析法和物理化学分析法。
4)微生物分析法:基于某些微生物生长需要特定的物质,该方法条件温,不易造成被测成分分解5)酶分析法:利用酶的反应进行物质定性定量测定。
3.选择分析方法应考虑的因素:1)样品:存在形态、分析目的。
2)分析方法:灵敏度、准确度、精密度:线性范围、分析速度:设备条件、操作技术要求:适用性、权威性。
4.样品采集1)采样要求:1)是采集的样品要均匀、具有代表性,能反应全部被测食品的组成、质量及卫生状况,2)是采样中避免成分逸散或引入杂质,应保持原有的理化指标。
2】采样步骤;获取检样、得到原始样本、获得平均样本。
3)采样的数量和方法:样品应一式三份,分别供检验、复验、备查或仲裁,一般散装样品每份不少于0,5kg。
4)粮食及固体食品的采样:自每批食品的上、中、下三层中的不同部位分别采取部分样品混合后按四分法对角取样,再进行几次混合,最后取有代表性的样品。
5,样品制备:对采集的样品进行进一步粉碎、混匀、缩分,目的是保证样品完全均匀,使任何部分都具有代表性。
6,有机物破坏法:是将有机物在强氧化剂的作用下经长时间的高温处理,破坏其分子结构,有机物分解呈气态逸散,而使被测无机元素得以释放。
包括1)干法(又称灰化):破坏彻底、操作简便、使用试剂少、空白值低。
但破坏时间长、温度高,尤其对汞、砷、锑、铅易造成挥散损失。
对有些元素的测定必要时可加助灰化剂。
2)湿法(消化)分解速度快、时间短:因加热温度低可减少金属的挥发逸散损失。
食品分析检验的一般方法

感觉的基本规律
感觉的适应现象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感觉的对比现象 在品尝每种食品前,都应彻底漱口;品尝
不同浓度的食品时应先淡后浓;刺激强度应从 弱到强。 感觉的协同效应及掩蔽现象
食品感官检验常用的方法
二、方法分类
1. 差别检验法 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样品
测定相对密度,可用以检查制 品的纯杂程度、浓度及判断其质 量。
(三)测定方法
密度瓶法 密度计法 相对密度天平法
1. 密度瓶法 (1) 仪器
密度瓶是测定液体相对密度的 专用精密仪器,它是容积固定的 玻璃称量瓶。
常用:带毛细管的普通密度瓶
带温度计的精密密度瓶
普通密度瓶
(2) 测定原理
密度瓶容积 一定,一定温度下 用同一密度瓶分别 称量等体积的样品 溶液和蒸馏水的质 量,两者之比即为 该样液的相对密度。
第二章 食品分析检验的一般方法
感官检验法 物理检验法 化学分析法 仪器分析法 微生物检验法
第一节 感官检验法
食品感官检验概念 感官检验的类型
一、食品感官检验概念
食品的感官检验,是根据人的感觉器官 对食品的各种质量特征的“感觉”,如: 味觉、嗅觉、听觉、视觉等;用语言、 文字、符号或数据进行记录,再运用统 计学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得出结 论,对食品的色、香、味、形、质地、 口感等各项指标做出评价的方法。
(2) 锤度计
专用于测定糖液浓度
以蔗糖溶液的百分比浓度为刻度,, 以符号“°Bx”表示。
其标度方法以20℃为标准温度,在 蒸馏水中为0 °Bx ,在1%的蔗糖 溶液中为1 °Bx ,以此类推。
注意:
若样液温度不是20℃,所测得 数值需校正:
2023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检验项目和检验方法

2023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检验项目和检验方法2023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检验项目和检验1. 背景介绍•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检验项目和检验是为了确保食品安全,保护公众健康而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
•2023年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检验项目和检验有着更加严格和全面的要求,以提高食品安全监测的质量和效率。
2. 检验项目和方法常规检验项目•常规检验项目主要包括对食品中的重金属、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微生物指标等进行检测。
•重金属检测通常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等方法进行分析。
•农药残留检测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技术手段进行分析。
•兽药残留检测主要使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免疫分析等方法进行检测。
•微生物指标检测包括对细菌、霉菌、大肠菌群等进行培养、分离和鉴定。
新技术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应用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检验。
•基于PCR技术的快速检测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定食品中的致病菌。
•近红外光谱技术和红外成像技术可以实现对食品中营养成分、品质指标等的快速检测。
•生物传感器技术结合微流控芯片可以实现对多种食品污染物的高灵敏度检测。
•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大批量的监测数据进行自动化处理和分析,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
3. 检验流程和质控要求检验流程1.样品采集:按照规定的方法和数量采集食品样品,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2.样品制备:根据不同的检验项目,采用适当的方法对样品进行制备和提取。
3.检验操作:根据相应的检验项目,进行仪器的校准和样品的测定,确保准确性和可靠性。
4.数据分析:将检测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比对国家标准和限量要求,判断样品是否合格。
5.结果报告:编制检验报告,准确记录检测结果和相关信息,及时反馈给食品生产经营者和监管部门。
质控要求•检验机构应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评审等。
•检验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通过相关资格认定或培训合格。
食品分析检验法与考点总结

绪论食品分析方法及开发方向1.分析方法〔1〕化学分析法化学分析法是以物质的化学相应为本原的分析方法。
化学分析法是食品分析的最根基、最重要的分析方法。
方法:重量分析、容量分析〔2〕仪器分析法仪器分析法是目前开发较快的分析技术,它是以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为本原的分析方法。
它具有分析速度快、一次可测定多种组分、减少人为误差、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
方法:色谱分析、电化学分析、原子汲取、核磁共振、比色分析〔3〕微生物分析法和生物鉴定法食品的微生物分析法和生物鉴定法要紧是指细菌学的检验,包括真菌及其毒素、食源性病原细菌及其毒素等的检验。
经典的方法有固体培养基法、液体培养基发酵法等。
(1)测定方法的开发(2)食品分析的仪器化(3)食品分析的自动化第一章一、采样的一般方法〔判定选择〕样品分检样、原始样品和平均样品三种。
由整批食物的各个局限采取的少量样品称为检样。
把许多份检样合在一起称为原始样品。
原始样品通过处理再抽取其中一局限做检验用者称为平均样品。
1.散粒状样品(如粮食、粉状食品)〔判定选择〕散粒状样品的采样容器有自动样品收集器、带垂直喷嘴或歪槽的样品收集器、垂直重力低压自动样品收集器等。
2.液体样品液体样品在采样前必须充分混合,采样一般用长形采样器,用虹吸法分层取样,然后装进小瓶混匀即可。
3.对含水量较高的肉类、鱼类、禽类等样品可取其可食局限,放进铰肉机中铰匀;对含水量更大的水果蔬菜等,取其可食局限,放进高速组织捣碎器中搅匀;于蛋类食品,往壳后用打蛋器打匀;关于罐头食品,取可食局限,并取出各种调味品后,再制备均匀。
二、样品的预处理〔填空选择〕〔不用认真瞧,但要了解有哪些方法〕1.有机物破坏法用于食品中无机盐或金属离子的测定。
在高温或强烈氧化条件下,使食品中有机物质分解,并在加热过程中成气态而散逸掉。
a.干法灰化法:样品在马福炉中(一般550℃)被充分灰化。
灰化前须先碳化样品,即把装有待测样品的坩埚先放在电炉上低温使样品碳化,在碳化过程中为了制止测定物质的散失,往往进进少量碱性或酸性物质(固定剂),通常称为碱性干法灰化或酸性干法灰化。
食品检验与分析 2食品分析的基础知识

第二章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一、选择题1.在测定食品中挥发性酸的过程中,所采用的蒸馏方法为()。
(1)常压蒸馏(2)减压蒸馏(3)加压蒸馏(4)水蒸气蒸馏2.常压干法灰化的温度一般是()。
(1)100℃~150℃(2)500℃~600℃(3)200℃~300℃3.可用“四分法”制备平均样品的是()。
(1)稻谷(2)蜂蜜(3)鲜乳(4)苹果4.湿法消化方法通常采用的消化剂是()。
(1)强还原剂(2)强萃取剂(3)强氧化剂(4)强吸附剂5.当蒸馏物受热易分解或沸点太高时,可选用()方法从样品中分离。
(1)常压蒸馏(2)减压蒸馏(3)高压蒸馏(4)水蒸气蒸馏6.防止减压蒸馏暴沸现象产生的有效方法是()。
(1)加入暴沸石(2)插入毛细管与大气相通(3)加入干燥剂(4)加入分子筛7.()是利用被测物质中各组分挥发性的不同来进行分离的方法。
(1)灰化法 (2)蒸馏法(3)抽提法 (4)色谱法8.用溶剂浸泡固体样品,抽提其中的溶质,习惯上称为()。
(1)浸提 (2)抽提(3)萃取 (4)抽取9.采集的数量应能反映该食品的卫生质量和满足检验项目对样品量的需要,一式三份,供检验、复验、备查或仲裁,一般散装样品每份不少于()。
(1)0.05 kg (2)0.25 kg(3)0.5g (4)0.5kg10.对代表性取样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1)是用系统抽样法进行采样,采集能代表其相应部分的组成和质量的样品(2)采样要遵从样品随空间、时间变化的规律(3)可分为分层取样、随生产过程流动定时取样、按组批取样、定期抽取样等(4)代表性取样优于随机取样,可单独使用二、填空题1.蒸馏法是利用被测物质中来进行分离的。
2.对于液体样品,正确采样的方法是。
3.样品预处理的目的、和。
4.对于较粘稠的半固体样品,正确采样的方法是。
5.样品预处理的常用方法有:、、、和。
6.按照样品采集的过程,依次得到、和等三类。
7.将许多分检样综合在一起称为。
食品检验技术的原理与方法

食品检验技术的原理与方法
食品检验技术的原理和方法是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检测和评价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以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
其主要原理和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物理检验原理和方法:物理检验主要通过测量食品的物理性质来判断其品质和安全性,如外观、形状、大小、纹理、密度等;常用的物理检验方法有称重、测量、观察等。
2. 化学检验原理和方法:化学检验主要通过分析食品中的化学组分来判断其成分和含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如水分、脂肪、蛋白质、糖类以及添加剂等;常用的化学检验方法有滴定法、光度法、色谱法、质谱法等。
3. 微生物检验原理和方法:微生物检验主要通过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来判断其是否受到污染和腐败,以及是否满足卫生要求;常用的微生物检验方法有培养法、菌落计数法、快速检测法等。
4. 残留物检验原理和方法:残留物检验主要通过检测食品中的农药、兽药、重金属等残留物质的含量来评估其安全性;常用的残留物检验方法有色谱法、质谱法、免疫检测法等。
5. 感官评价原理和方法:感官评价主要通过人的感官器官对食品的视觉、嗅觉、
味觉、口感等进行评价,以反映食品的优劣和口感特点;常用的感官评价方法有有组织的品尝、问卷调查、专家评价等。
综上所述,食品检验技术的原理和方法是多种科学手段的综合运用,通过对食品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和评价,以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旋光度——当偏振光通过光学活性物质溶 液时,偏振面旋转的角度 叫作该物质的旋 光度。
旋光度的大小与光源的波长、液层厚度、 光学活性物质的种类、浓度、溶剂及其温 度有关。
KCL
旋光度
旋光系数
溶液浓度
液层厚度
2.比旋光度——在一定温度和一定光源情况下,
当溶液浓度为 1 g/ml ,液层厚度为 1分米 时偏振 光所旋转的角度。记为:
• 一、定性分析 • 定性分析的目的,在于检查某一物质是否存在。
它是根据被检物质的化学性质,经适当分离后, 与一定试剂产生化学反应,根据反应所呈现的特 殊颜色或特定性状的沉淀来判定其存在与否。 • 二、定量分析 • 定量分析的目的,在于检查某一物质的含量。 • 可供定量分析的方法颇多,除利用重量和容量分 析外,近年来,定量分析的方法正向着快速、准 确、微量的仪器分析方向发展,如光学分析、电 化学分析、层析分析等。
在用旋光法测定蜂蜜,商品葡萄糖等含有 还原糖的样品时,样品配成溶液后,宜放置过夜 再测定。
•若需立即测定,可将中性溶液(pH7)加热至沸, 或加几滴氨水后再稀释定容; •若溶液已经稀释定容,则可加入碳酸钠干粉至 石蕊试纸刚显碱性。
•在碱性溶液中,变旋光作用迅速,很快达到平 衡。但微碱性溶液不宜放置过久,温度也不可太 高,以免破坏果糖。
[
]t
= α/ L C
——查手册得到不同物质的比旋光度。
α—— 测定样液的旋光度。
L—— 旋光管长度(液层厚度)分米。
— 样液浓度(所求值)。
t——测定温度为20℃。
λ——光源波长通常为D钠线589.3nm。
糖类的比旋光度
糖类 葡萄糖 果糖 转化糖 蔗糖
【α】 + 52.5 - 92.5 - 20.0 + 66.5
第三章 重点:
1. 相对密度? 测定方法有哪些?测定意义? 2. 折光法测定原理,仪器,方法。 3. 旋光法测定原理,仪器,方法。 4. 偏振面、偏振光、旋光度、比旋光度、变旋光
作用。
第四章 化学分析法
• 本法是当前食品卫生检验工作中应用最广泛的方 法。根据检查目的和被检物质的特性,可进行定 性和定量分析。
• 通过测量物质的折光率来鉴别物质的组 成,确定物质的纯度、浓度及判断物质 的品质的分析方法称为折光法。
• 光的反射现象与反射定律 一束光线照射在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时, 要改变它的传播方向,但仍在原介质里 传播,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示意图
A——入射线
B——反射线
L——法线
M-M’——两介质分界线
(3).(4)波美密度计: 是以波美度来表示液体浓 度大小。单位:°B’e 以20℃为基准,蒸馏水为0 15%的食盐液为15 °B’e, 纯硫酸(d=1.8427时)为 66 °B’e。
波美度与相对密度的换算可 查表。
3. 乳稠计
专门测定牛乳的相对密度的,刻度20℃/4℃、15 ℃/15℃,关于温度校正,可查表。
• (一)重量分析
• 本法是将被测成分与样品中的其它成分分离, 然后称定该成分的重量,计算出被测物质的含 量。
• 它是化学分析中最基本、最直接的定量方法。 尽管操作麻烦、费时,但准确度较高,常作为 检验其它方法的基础方法。
• 自然光与偏振光: 自然光—有无数个与光的前进方向互相 垂直的光波振动面。 偏振光—只有一个与光的前进方向互相 垂直的光波振动面。
• 偏振光的产生方法:
1.用尼克尔棱镜 (苏格兰人发明的用两个切成了特殊角度并用加
拿大香脂粘起来的冰晶石组成。) 2.用Polaroid滤光器
( 美 nd发明 由嵌在透明塑料中的几种 晶体组成。) 3.聚乙烯醇人造偏振片 例 WXG—4型旋光仪
液态食品相对密度的测定方法:
1.密度瓶法 (普通密度瓶、带温度计密度瓶) 2.密度计法 (普通密度计、糖锤度密度计、 波美密度计、乳稠计、酒精密 度计、)
普普通通密型度瓶
附温度计 密度瓶
一个封口的玻璃管,内有 空气,中间略粗,下部有 重锤,能浮在一定密度的 液体中。
(1) (2) (3) (4) (1)普通密度计(2)附有温度计的糖锤度密度计 (3)、(4)波美密度计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设计而成。
(1)普通密度计:
直接以20℃时的密度值为刻度的。
0.700~1.000 为轻表,用来测量比 水轻的液体;
1.000~2.000 为重表,用来测量比 水重的液体。
(2)附有温度计的糖锤度密
度计:
又称勃力克斯计 简写为。Bx)
(Brixscale,
是专用于测定糖液浓度的,以 20℃重量百分浓度为刻度的。
α——入射角
β——反射角
光的反射定律
• 入射线、反射线和法线总是在同一平面 内,入射线和反射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
• 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光的折射现象与折射定律
• 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到另一种介质时,除了一部 分光线反射回第一种介质外,另一部分进入第 二种介质中并改变它的传播方向,这种现象叫 光的折射。
相对密度d=(乳稠计读数/1000)+1.000
4. 酒精比重计 示溶液中含酒精的体积百分含量。 注意:当样品中酒精含量低时,测量误差较 大; T≠20℃时要校正。
GB/T 5009.2—2003 《食品的相对密度的测定》
1. 密度瓶法 2. 相对密度天平(韦氏天平) 3. 密度计(比重计)
二、折光法
•光的折射定律: (1) 入射线、法线和折射线在同一平面内,入
射线和折射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 (2)无论入射角怎样改变,入射角的正弦与折
射角的正弦之比,恒等于光在两种介质中的传播 速度之比。
光的折射示意图
L-L’法线 A——入射光 B——折射光 α1——入射角 α2——折射角
三、旋光法
• 应用旋光仪测量旋光物质(光学活性物 质)的旋光度以确定其含量的分析方法 叫旋光法。
糖类 乳糖 麦芽糖 糊精 淀粉
【α】 + 53.3 + 138.5 + 194.8 + 196.4
3.变旋光作用
具有光学活性的还原糖类(如葡萄糖,果糖, 乳糖,麦芽糖等),在溶解之后,其旋光度起初迅 速变化,然后惭渐变得较缓慢,最后达到恒定值, 这种现象称为变旋光作用。
这是由于有的糖存在两种异构体,即 α型和β 型,它们的比旋光度不同。这两种环型结构及中间 的开链结构在构成一个平衡体系过程中,即显示出 变旋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