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厂电气部分课设-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设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设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电姓名:学号: 2指导教师: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2013年7月12日1 设计原始题目1.1 具体题目某发电厂中发电机—变压器单元接线的升压变压器为三相三绕组自耦变压器,其相关数据如下:额定容量为240/240/120,额定电压为242/121/15.75kV ,额定短路损耗为12400kW p -∆=、13320kW p -∆=、23340kW p -∆=,额定空载损耗为0130kW p ∆=。

(1) 计算各绕组在以下4种运行方式中的负荷(设各侧负荷功率因数相等)① 110kV 侧断开,发电机向220kV 系统输送② 220kV 侧断开,发电机向110kV 系统输送③ 发电机和110kV 系统各向220kV 系统输送④ 发电机和220kV 系统各向110kV 系统输送(2) 用两种方法计算变压器在上述四种运行方式下各自的总损耗。

1.2 要完成的内容了解自耦变压器的组成、运行方式的种类以及熟悉其定量计算的原则和公式,并理解自耦变压器的优缺点。

本次题目就是通过自耦变压器的不同运行方式的定量计算来让我们学生了解其中的不同和变化之处。

2 设计课题的计算与分析2.1 计算的意义自耦变压器的运行方式有联合运行方式、纯自耦运行方式及纯变压运行方式3种。

本次的计算让我更加清楚不同运行的方式下系统中的功率交换的方向、三绕组自耦变压器在联合运行方式下的绕组上电流的分布和流动情况,以及在纯变压运行方式下最大传输功率和额定容量的联系。

2.2 计算中需要的公式推导及注释低、高压侧向中压侧送电,中、低压侧功率因数相同时为:()32b s S S K S += (1)当中、低压侧功率因数相同时为:()c b 233=S K S S S +- (2)低、中压侧向高压侧送电,串联绕组中的负荷为: 12121b 11()U U S U U I S K S U -=-== (3) 纯变压运行方式下的各绕组负荷为:()()s 31c b 3b 1t 3111,b b S K S K S S K S K S S S S ===-=-==, (4) 式中:123S S S 、、——高、中、低压之路的额定短路损耗。

发电厂电气课程设计

发电厂电气课程设计

发电厂电气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发电厂电气系统的基础知识,掌握发电机、变压器、配电装置等主要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 学生能够掌握发电厂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原则,了解电力系统的高压电气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3. 学生能够解释发电厂电气系统的基本电路原理,并运用相关知识分析简单电路。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发电厂电气设备的常规检查和简单故障排除。

2. 学生通过实验和实践操作,掌握发电厂电气设备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够安全地完成模拟操作任务。

3. 学生能够运用电气绘图软件,绘制基本的电气原理图和安装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力工程领域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电力科学奥秘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他们在操作电气设备时的责任感,形成良好的职业操守。

3. 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专业技术课程,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特点:学生应为具备一定物理基础知识和电工基础的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课程应结合实际案例,以实物和模型展示电气设备结构,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确保学生能够达到课程目标所设定的具体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发电厂电气系统概述:包括发电厂电气系统的组成、发展历程以及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教材章节:第一章 发电厂电气系统概述2. 发电机与变压器:讲解发电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类型;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分类和主要参数。

教材章节:第二章 发电机与变压器3. 配电装置与保护:介绍配电装置的组成、类型及功能;电力系统保护的基础知识。

教材章节:第三章 配电装置与保护4. 高压电气设备:阐述高压断路器、隔离开关、负荷开关等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及应用。

教材章节:第四章 高压电气设备5. 发电厂电气设备运行维护:讲解发电厂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原则、方法以及故障处理。

发电厂电气课程设计任务书

发电厂电气课程设计任务书

发电厂电气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目的和要求
1.目的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学习《发电厂电气部分》后的一次综合训练,通过这次训练不仅使学生复习巩固了本课程及其它课程的有关内容,而且增强学生工程观念,培养他们的电气设计能力
2.要求
1)熟悉国家能源开发策略和有关的技术规程、规定,树立供电必须安全可靠、经济的观念;
2)掌握发电厂初步设计的基本方法和主要内容:
3)熟悉发电厂初步设计的基本计算;
4)学习工程设计说明书的撰写。

1.发电厂情况:
(1)类型:水电厂;水电厂机组容量与台数:4X50MW,发电机端电压,cos0.85:发电厂年利用小时数Tmax4000hMaX
(2)发电厂所在地最高温度40摄氏度,年平均温度20摄氏度,气象条件一般,所在地海拔高度1000m
2.电力系统负荷情况:
(1)发电厂电压负荷:最大10MW,最小8MW,cos0.85,
Tmax4000h.
(2)35KV电压负荷:最大200MW,最小100MW,cos0.8,
Tmax3800h.
(3)其余功率送入110KV系统,系统容量1000MVA。

归算到
110KV母线阻抗,其中S100MVA:自用电3%
(4)供电线路数目
1.发电机电压,架空线路6回,每回输送容量2MW,cOS0.85 架空线路6回,每回输送容量20MW,cOS0.85
架空线路2回,与系统连接。

三.设计成果
1.课程设计说明书一份。

2.发电厂电气主接线图一张。

3.课程设计计算书一份。

长沙理工大学《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

长沙理工大学《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

目录摘要.............................................................................................. - 2 -引言.............................................................................................. - 4 -第一篇设计说明书 .................................................................. - 5 - 第一节变电站主接线选定方案................................................ - 5 - 第二节变压器选定方案......................................................... - 7 - 第三节断路器与隔离开关选定方案 .................................... - 7 - 第四节母线选定方案............................................................. - 9 -第二篇设计计算书.............................................................. - 9 - 第一节电气主接线 .................................................................. - 9 - 第二节主变压器选择............................................................. - 19 - 第三节设备型号选择............................................................. - 21 - 断路器与隔离开关的选择 ................................................. - 24 -母线的选择........................................................................ - 29 - 设计心得体会........................................................................... - 32 -摘要由发电、变电、输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能生产与消费系统。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一、设计任务设计一台火力发电厂的电气系统,包括发电机、变电站、输电线路、配电室等。

二、设计要求1.确定发电机额定功率和其对应的电气参数,如电压、电流等。

2.设计变电站,包括选择合适的变压器、开关设备与控制系统等,以提高电气系统功率传输效率。

3.建立适当的输电线路,以提供稳定、高效的电力传输。

4.设计配电室,包括选择合适的组合电器、保护装置与监测系统等,以防止电气系统失效、故障和危险。

三、设计流程1.确定并计算发电机的电气参数,包括额定功率、电压、电流等,以建立发电机模型。

2.选择变电站设备,并建立变电站模型,以确定变压器的变比,开关设备和控制系统。

3.设计输电线路,考虑线路材料、长度、负荷情况等因素,以保证稳定、高效的电力传输。

4.选择组合电器、保护装置与监测系统,并建立配电室模型,以保证电气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

5.对整个电气系统进行系统集成,并进行仿真和测试,以确保其适应各种工况下的电气负载和波动。

四、设计结果1.确定发电机额定功率为1000MW,额定电压为22kV,额定电流为45A。

2.选择变压器为单相变压器,变比为10:1,开关设备和控制系统采用数字化技术。

3.设计输电线路长度为50km,材料为铜导线,负荷为800MW,考虑了电阻和电感的影响。

4.选择组合电器设备为高压开关、电容器和补偿装置,保护装置采用继电器保护和数字化保护设备,监测系统为远程监控系统。

5.综合整个系统,进行仿真和测试,结果表明电气系统可以满足各种工况下的电气负载和波动。

五、结论通过以上设计,可以有效地提高电气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保证了火力发电厂的稳定供电。

此外,电气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都得到了充分考虑和保证。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一、设计概述本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了解发电厂的电气部分的基本原理和运行机制,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在电气工程领域的技能和能力。

通过本课程设计,学生将深入学习发电厂电气系统的设计、运行和故障排除。

二、设计目标1.理解发电厂的电气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学习发电厂电气设备的选型、安装和调试。

3.掌握发电厂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和故障排除技巧。

4.能够进行发电厂电气系统的设计和改进。

三、设计内容本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发电厂电气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学习发电厂电气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设备的功能。

•了解发电厂电气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

•分析发电厂电气系统的运行特点和需求。

2. 发电厂电气设备的选型、安装和调试•学习发电厂电气设备的选型原则和方法。

•掌握发电厂电气设备的安装和调试技术。

•学习电气设备的运行参数调整和优化方法。

3. 发电厂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和故障排除•掌握发电厂电气设备的日常运行维护方法。

•学习电气设备的故障检修和故障排除技巧。

•了解电气设备的故障分析和预防措施。

4. 发电厂电气系统的设计和改进•学习发电厂电气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原则。

•掌握电气系统的改进和升级技术。

•进行实际发电厂电气系统的设计和改进。

四、设计步骤1.学习发电厂电气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2.进行发电厂电气设备的选型和配套计算。

3.编制电气系统的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纸。

4.安装和调试电气设备。

5.进行电气系统的运行和维护。

6.掌握电气设备故障排除和分析方法。

7.对电气系统进行改进和优化。

五、设计要求1.设计文档需要使用Markdown文本格式进行编写。

2.文档字数不少于1200字。

3.图表和表格需要清晰明确,便于理解和演示。

4.设计步骤需要详细说明和解释,确保学生能够按照步骤进行实际操作。

六、评估方式根据学生对课程设计的实际操作和设计文档的质量,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评估:1.实际操作评估: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表现和操作结果进行评估。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

第一章概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课程设计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设计原始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3设计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第二章方案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1原始资料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2发电厂接线方案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2.1 主接线方案拟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2.2各方案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3主变的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3.1相数的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3.2 绕组数量的选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3.3连接方式的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3.4普通型和自耦型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3.5调压方式的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4各级电压中性点运行方式选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第三章短路电流的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3.1短路形成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3.2短路的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3.3短路的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3.4短路电流计算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3.5短路电流的计算方法以及短路点的选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第四章厂用电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4.1厂用电负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4.2厂用电电压等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4.3厂用变压器的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4.3.1相数的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4.3.2绕组数量的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4.3.3联结组别的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4.3.4厂用变容量的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4.4厂用电源及接线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4.4.1 工作电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4.4.2 备用电源和启动电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4.4.3 事故保安电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4.5厂用电接线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4.6厂用电短路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4.7厂用电动机的自启动校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4.7.1电动机的自启动的概念和必要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4.7.2电动机自启动时母线电压的校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 第五章导体、电气设备选择及校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5.1选择电气一次设备遵循的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5.2导线的选择及校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5.2.1发电机侧导体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5.2.2主变到系统导体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5.3断路器的选择与校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5.3.1主变到系统侧断路器选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5.3.2发电机到母线汇流点的断路器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5.3.3厂用变高压侧到母线汇流点的断路器的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5.3.4 厂用变压器低压侧到厂用母线的断路器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5.3.5厂用负荷到厂用母线断路器的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5.4隔离开关的选择与校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5.4.1主变到系统侧隔离开关选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5.4.2发电机到母线汇流点的隔离开关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5.4.3厂用变高压侧到母线汇流点的隔离开关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5.4.4 厂用变压器低压侧到厂用母线隔离开关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5.4.5厂用负荷到厂用母线的隔离开关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5.5互感器的选择与校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5.5.1 电压互感器的选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5.5.2电流互感器的选择与校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5.6绝缘子串和套管的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5.6.1 穿墙套管的选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5.6.2 支柱绝缘子的选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5.6.3 悬式绝缘子的选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5.7熔断器的选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9 第六章发电厂配电装置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96.1布置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96.2布置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6.3配电装置的选择和校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 第七章过压保护和接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7.1电气设备绝缘配合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7.2过电压保护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7.2.1过电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7.2.2 避雷针、避雷线、避雷针的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7.3接地系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 第八章继保配置规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58.1继电保护配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58.2电站综合自动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58.3测量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78.4同期装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78.5信号系统设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78.6直流系统设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8 第九章课程设计总结与心得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9附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0 参考文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摘要:电力系统是由发电、变电、输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能生产与消费系统。

发电厂电气部分第五版课程设计

发电厂电气部分第五版课程设计

发电厂电气部分第五版课程设计一、前言本文档是针对发电厂电气部分第五版的课程设计所编写的。

本课程设计主要涵盖了电气装置原理、电力系统分析、保护与控制等重要内容,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电力系统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具备初步的工程应用能力。

二、课程设计概述2.1 设计目标本次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两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其动手操作、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掌握电气装置原理及其基本结构;•能够分析和解决电力系统的故障问题;•熟悉保护与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具备一定的电力系统调试和运行能力;•了解电能质量控制的相关知识和技术。

2.2 设计内容本次课程设计主要包含以下内容:•电气装置原理及其基本结构;•电力系统分析;•保护与控制;•电力系统调试和运行;•电能质量控制。

2.3 设计要求•学生需在课程设计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设计结果须能实现相应的电力系统控制方案;•设计报告应准确、清晰、简明,格式规范。

三、具体设计方案3.1 设备与实验本次课程设计主要需要使用以下设备:•电能质量分析仪;•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设备;•发电机组;•变压器;•电缆线路;•电容器、电抗器等电气元件。

3.2 设计步骤3.2.1 基本设备检查和调试在正式进行课程设计前,需对设备进行检查和调试。

具体步骤包括:•确认所需设备是否齐全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调试发电机组、变压器等检测设备是否正常;•对电气元件进行通电测试,测试其电气参数是否正常。

3.2.2 电力系统分析根据所设计的电力系统参数,进行系统仿真和分析。

具体步骤为:•确认电力系统的拓扑结构和参数;•进行电力系统故障分析,包括短路故障、接地故障等;•对电力系统进行负荷仿真,分析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以及对电网的影响。

3.2.3 保护与控制针对电力系统的保护和控制进行设计,并实现相应的保护和控制方案。

具体步骤为:•设计电力系统的保护方案,包括过流保护、过电压保护等;•设计电力系统的控制方案,包括电容器无功补偿、电抗器无功补偿等;•确认相应的保护和控制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目录第1章概述51.1 设计的依据.51.2 电力系统概述51.3 110kV变电所各级电压负荷情况分析. 61.4 110kV变电所的自然条件 6 第2章电气主接线72.1 电气主接线设计的基本要求72.2 主变压器台数、容量、型式的选择72.3 电气主接线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与确定92.4 110kV变电所主接线图15第3章所用电接线设计163.1 所用电设计的要求及原则.163.2 所用变的确定及所用变接线的选择16第4章短路电流计算194.1 短路电流计算的条件194.2 短路电流计算方法和步骤194.3 三相短路电流计算20第5章电气设备选择255.1 电气设备选择的一般条件255.2 10kV配电装置电气设备选择25.5.3 110kV配电装置电气设备的选型33参考文献41第1章概述1.1设计的依据1.1.1依据根据设计任务书下达的任务和原始数据设计。

1.1.2设计内容为了满足该县负荷发展及电网电力交换的需要,优化该县的电网结构,拟在县城后山设计建设一座110/10的降压变电所,简称110kV变电所。

1.2电力系统概述1.2.1本变电所与电力系统联系12、说明110kV变电所通过两回110kV线路接至该变电所,再与电力系统相连。

由于原始数据未提供电力系统X X、S j及110kV变电所接线路长度L。

这里将X X取为0.0451, S j取为100MVA;按供电半径不大于5kM要求,110kV线路长度定为4.8kM。

1.2.2 110kV变电所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1、根据110kV变电所与系统联系的情况,该变电站属于终端变电所。

2、110kV变电所主要供电给本地区用户,用电负荷属于Ⅱ类负荷。

1.3 110kV变电所各级电压负荷情况分析1.3.1供电方式110kV侧:共有两回进线,由系统连接双回线路对110kV变电所供电。

10kV侧:本期出线6回,由110kV变电所降压后供电。

1.3.2负荷数据1、全区用电负荷本期为27MW,共6回出线,每回按4.5MW计;远期50MW,14回路,每回按3.572MW设计;最小负荷按70%计算,供电距离不大于5kM。

2、负荷同时率取0.85,cosφ=0.8,年最大利用小时数T max=4250小时/年。

3、所用电率取0.1%。

1.4 110kV变电所的自然条件1.4.1 水文条件1、海拔80M2、常年最高温度40.3℃3、常年最低温度1.7℃4、雷暴日数——62日/年5、污秽等级为3级1.4.2 所址地理位置与交通运输情况地理位置不限制,交通便利。

第2章电气主接线2.1 电气主接线设计的基本要求对电气主接线有以下几方面的基本要求:1、根据系统和用户的要求,保证必要的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

2、具有运行、维护的灵活性和方便性。

3、具有经济性:在满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力求经济合理。

4、具有将来发展和扩建的可能性。

2.2 主变压器台数、容量、型式的选择2.2.1 主变压器的选择原则1、主变压器台数1)为了保证供电可靠性,变电所一般装设两台主变压器。

2)当只有一个电源或变电所可由低压侧电网取得备用电源给重要负荷供电时,可装设一台。

3)对于大型枢纽变电所,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可安装2至4台变压器。

2、主变压器的容量1)主变压器的容量应根据5至10年的发展规划进行选择,并考虑变压器正常运行和事故时的过负荷能力。

2)对装有一台变压器的变电所,变压器的额定容量应满足用电负荷的需要,按下式选择:S n≥K∑S M或S n≥K∑P M/cosφ式中,S n—变压器额定容量(kVA),S M, P M——变电所最大负荷的视在功率和有功功率(kVA,kW),cosφ——负荷功率因子,K——负荷同时率,取0.85。

3)对装有两台变压器的变电所中,当一台断开时,另一台变压器的容量一般保证70%全部负荷的供电,但应保证用户的一级负荷和大部分二级负荷。

每台变压器容量一般按下式选择:S n≥0.7S M或S n≥0.7P M/cosφ。

3、主变压器的型式1)相数;2)绕组数与结构;3)绕组接线方式;4)主变调压方式;5)冷却方式;2.2.2 计算、选择、校验1、总负荷计算根据负荷数据,近期6回出线,每回按4.5MW计,近期总负荷∑P M=6×4.5=27MW。

2、主变压器台数、容量选择计算1)计算主变容量∑S M∑S M=∑P M/cosφ= 27/0.8=33.75MVA选择主变容量、台数a、S n≥K∑S M=0.85×33.75=28.688MVAb、选两台主变压器,则每台主变容量S n≥K∑S M/2=14.34MVA。

查产品目录,选每台主变容量S n=31.5MVA>14.34MVA。

c、校验:按主变压器容量选择原则第3点,要求任一台主变S n>0.7∑S MS∑=0.7×33.75=23.625MVA,结合系统对本变电所的技术要求,最终选择110kV变电所主变容量S n=31.5MVA。

故所选变压器容量满足要求。

3、主变型式选择按任务书要求并查110kV变电站设计指导手册附录2-3。

近期主变压器型式选择SFZ7—31500/110±8×1.25%;列表如下:2.3 电气主接线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与确定2.3.1 各级电压配电装置接线方式的拟定根据电气主接线设计的基本要求及设计基本原则来拟定各级电压配电装置接线方式。

1、10kV电压母线接线方式1)单母线接线2)单母分段接线2、110kV电压母线接线方式1)单母线接线2)单母分段接线3)桥式接线(因线路故障和操作的机会比变压器多,选用可靠性较好的内桥接线。

)3、主变台数为了保证供电可靠性,装设两台主变压器。

2.3.2 110kV变电所可能采用的电气主接线方式如下:110kV 变电所主接线方案简图如下:方案Ⅰ: 方案Ⅱ:2.3.3方案的技术比较1、六种方案的技术比较(略)2、选用两台主变的优缺点(略)3、从上述分析比较确定两个较好方案:(略)2.3.4方案的经济比较1、从电气设备数目及配电装置比较2、计算综合投资Z=Z0(1+a/100)Z0——主体设备投资,包括主变、高压断路器、高压隔离开关及配电装置综合投资等。

a——附加投资,110kV电压等级取90%。

主体设备参考价格如下:主变压器每台投资125万元SF6断路器每台投资65万元GW4-110隔离开关每台投资2.5万元110kV单母分段投资559.73万元内桥投资303万元方案Ⅱ:主体设备投资Z0=2×125+5×65+8×2.5+559.73=1154.73万元综合投资Z= Z0(1+a/100)=1154.73(1+90/100)=2193.987万元方案Ⅵ:主体设备投资Z0=2×125+3×65+8×2.5+303=768万元综合投资Z= Z0(1+a/100)=768(1+90/100)=1459.2万元3、年运行费用U年运行费用U=aΔA+ U1 + U2a——电能电价∆A——变压器电能损失U1——检修维护费,一般取(0.022——0.042)Z,Z为综合投资额。

U2——折旧费,一般取(0.05——0.058)Z。

方案Ⅱ:U=a∆A+0.1Z=0.1×674.78+0.1×2197.987=286.88万元方案Ⅵ: U=a∆A+0.1Z=0.1×674.78+0.1×1459.2=213.4万元2.3.5 最佳方案的确定从技术上讲,110kV电压母线主接线采用桥式接线,有一台变压器故障会影响到线路停电,但变压器故障的几率较小,从经济上分析采用桥式接线比采用单母分段接线减少了部分组件,减少了综合投资额。

年运行费用也节省许多。

故优先选用110kV母线接线为内桥接线。

因此,Ⅵ方案为最佳方案即110kV母线采用内桥接线,10kV母线采用单母分段接线。

2.4 110kV变电所主接线图2.4.1 110kV变电所电气主接线图第3章所用电设计3.1 所用电设计的要求及原则3.1.1 基本要求:1.厂用电接线应满足正常运行的安全、可靠、灵活、经济和检修维护方便。

2.尽量缩小厂用电系统的故障范围,并应尽量避免引起全厂停电事故。

3.充分考虑发电厂正常、事故、检修、起动等运行方式下的供电要求,切换操作简便。

4.便于分期扩建或连续施工,对公用负荷的供电要结合远景规模统筹安排。

3.1.2 设计原则:1.变电站设计电压为380/220V。

2.母线接线方式A)大型枢纽变电站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B)中小型变电站采用单母线接线。

3.60MVA及以上变电站应装设两台所用变压器3.2 所用变的确定3.2.1 所用电变压器确定1.所用电变压器台数:2台2.所用电变压器容量:(1)所用电率0.1%(2)变容量:S N=n×S BN=2×31500KVA=63000 kVA(3)所用电负荷S JS1=0.1%*∑S N=0.1%×63000=63kVA(4)S N≥S js*0.73.所用电变压器的型式查《110kV变电站设计指导》附表2-8,选择干式变压器SC-315/10。

变压器参数如下表3.2.2 所用电接线方式:本变电站所用电母线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平时分段运行。

为了节省投资,所用变高压侧(10kV)采用高压熔断器作为保护。

3.2.3 所用电的电源1.工作电源A)为了满足供电可靠性,变电所设计两台站用变做为所用电工作电源。

B)为更可靠保证所用电的不中断供电,所用电工作电源分别从10kVⅠ、Ⅱ段母线引接,供给接在380V各段母线上的负荷。

2.备用电源方式:两台所用电源互为备用,备用方式采用暗备用。

3.3 110kV变电所的所用电接线110kV变电所的所用电接线特点:110kV变电所所用电接线采用单母分段接线,平时分裂运行,以限制故障范围,对重要负荷可以从不同段引出两个回路供电,增加了供电的可靠性。

第4章短路电流计算4.1 短路电流计算的条件1、因为系统电压等级较高,输电线截面较大,电阻较小,在计算短路电流过程中忽略R,计及X。

2、计算短路电流时所用的接线方式,按可能发生最大短路电流的正常运行方式,而不能用仅在切换过程中可能并列运行的接线方式。

3、计算容量按无穷大系统容量进行计算。

4、短路种类按三相短路进行计算。

4.2 短路电流计算方法和步骤4.2.1短路电流的计算步骤1、选择计算短路点;短路计算点如下:d1—110kV母线短路时的短路计算点d2—10kV母线并列时母线短路的计算点d3—10kV母分分列时母线短路的计算点2、画出等值网络图;1)选取基准容量S b和基准电压U b(kV)(一般取各级的平均电压),计算基准电流I b= S b/3U b(k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