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穿刺技巧

合集下载

小儿动静脉采血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小儿动静脉采血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小儿动静脉采血的方法及注意事项首先,小儿动静脉采血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动脉穿刺法:在皮肤上找到需要穿刺的动脉,通常选择桡动脉或足背动脉,然后用穿刺针将穿刺点穿破,插入导管引入血样。

2.静脉穿刺法:麻醉儿童后,选择适当的静脉,通常是手背静脉、桡静脉或足背静脉,然后用穿刺针将穿刺点穿破,插入导管引入血样。

3.儿童造痛法:用刺激法,如摩擦头皮、敲打部位等,在儿童体表逐渐增加刺激感觉,并在合适的刺激强度产生刺激痛时,采集静脉血样。

接下来,需要注意一些方法和注意事项:1.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儿童的动脉和静脉血管较小,需要选择合适的部位进行穿刺。

通常选择手背、足背等部位较好,而避免选择关节部位。

2.保持儿童的安全和舒适:在采血过程中,保持儿童的舒适和安全非常重要。

医护人员需要给予充分的关心和安慰,保持儿童稳定的情绪。

3.麻醉和镇静:对于年龄较小或特殊情况下的儿童,可以考虑使用麻醉或镇静方法,以减少疼痛和不适感。

4.适当的穿刺和导管选择:选择合适的穿刺针和导管对于成功采血非常重要。

穿刺针需要锋利,以减少伤口大小和出血量。

导管要适合血管大小,并且能稳固地插入血管。

5.专业的操作和技术:医护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操作技巧和知识,确保采血过程安全有效。

他们应该熟悉解剖学结构,熟练掌握动静脉的位置,并能够正确选择和插入导管。

6.控制出血和预防感染:采血后,医护人员应该及时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包扎,以控制出血。

此外,还应采取一些预防感染的措施,如穿戴手套、消毒皮肤等。

7.后续处理和观察:采血结束后,应保持对儿童的观察,观察是否有出血、感染或其他不适症状出现。

如果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和报告。

总结起来,小儿动静脉采血是一项需要专业技术和细心操作的医疗行为。

正确选择合适的穿刺方法、关注儿童安全舒适、掌握专业技巧、预防并发症等都是保证采血过程顺利完成的重要因素。

医护人员应该具备相关知识和技术,并始终以儿童的健康和安全为首要考虑。

静脉穿刺技巧ppt课件

静脉穿刺技巧ppt课件
进针力度
掌握适当的力度,既要保证穿刺针能够顺利进入血管,又要避免对血管造成损 伤。
穿刺成功后的固定与处理
固定
穿刺成功后,应立即用无菌棉球压迫穿刺部位,并用胶带固定,以防止出血和感 染。
处理
操作完毕后,对使用过的穿刺针、棉球等物品进行分类处理,避免交叉感染。同 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如避免剧烈运动等,以减少穿刺部位发生并发 症的风险。
静脉穿刺技巧的重要性
提高穿刺成功率
正确的静脉穿刺技巧能够显著提 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反复穿刺带
来的痛苦和血管损伤。
减轻患者痛苦
通过学习和掌握静脉穿刺技巧,医 护人员能够更加熟练、准确地完成 穿刺过程,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
确保输液安全
正确的静脉穿刺技巧能够确保输液 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避免因穿 刺不当导致的并发症和医疗事故。
02
紧急抢救情况下静脉 穿刺技巧
在选择穿刺部位时,应选择相对较直 、充盈度较好的血管,进针角度应保 持在60°-90°,进针速度宜快而准确 。
03
穿刺注意事项
在穿刺过程中,应注意密切观察患者 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随时调整穿 刺方案,同时应注意消毒和无菌操作 ,预防感染。
案例四:特殊部位静脉穿刺技巧应用
固定技巧
穿刺成功后,需要妥善固定针头。可以 使用无菌棉球或无菌敷料来固定针头, 避免针头移动或脱落。
VS
处理技巧
在固定好针头后,需要及时处理。可以使 用生理盐水或林格氏液来冲洗血管,避免 血栓形成;对于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可 以使用静脉留置针来减少穿刺次数。
05
静脉穿刺技巧的临床应用案例
案例一:小儿静脉穿刺技巧应用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静脉穿刺技巧的核心要素与操作流程

静脉穿刺技巧

静脉穿刺技巧

静脉穿刺技巧理论上静脉穿刺的角度为20度,在实际操作中可选择血管上直接进针,进针角度可在30~40度。

一旦进入血管,见回血再平行进针少许,达到容易进针,减少疼痛的目的。

1、老年病人皮肤皱褶多,注意绷紧皮肤,选择手背较直的静脉,穿刺时进针力度要稍小一些.血管有分叉应在血管下5 mm处进针,以35度角快速刺入皮下后稍放平针头,见回血后平行进针。

2、老年消瘦病人消瘦患者的皮肤大多松弛,血管的活动度大并且弹性差,不容易固定,故扎操作时必须先固定血管,因此穿刺时要采用握指法,并从血管的侧面进针,进针角度和力度不宜过大,回血后继续平行进针1mm为宜,退出针芯后再将套管送入,以防刺破血管。

3、肥胖病人老年人的皮肤肥胖患者皮下脂肪较厚,静脉血管隐藏于丰富的皮下脂肪中,不易显露,但是固定不易滑动穿刺时操作者要扎紧止血带,使其血管充盈,以食指和中指探明静脉走行方向和深浅度,然后从血管上方进针,沿前方探索血管,其进针角度和力度要稍大些,但进针角度一般不超过40度。

4、小儿头皮静脉清晰,在操作前必须将头发剃净,并绷紧头部皮肤,回血后不易继续浅行,应立即固定,否则易刺破血管。

穿刺时应注意头皮静脉和动脉的鉴别。

5、水肿患者熟悉四肢浅静脉的分布及血管走向,手背静脉是成人实施静脉输液的首选部位,下肢的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和足背静脉也是常用部位,但不作为静脉输液的首选部位,评估水肿情况,正确选择大小型号合适的输液针头,刚针易刺破管壁,引起液体外渗,水肿肢体不易发现,所以最好选择合适型号的留置针。

扎止血带后反复握拳充盈血管,根据血管的走向寻找血管,并按压血管周围的水肿部位,使水肿液驱散至血管旁的皮下组织,使血管显露出来。

逆向静脉穿刺适用于关节等不易固定的部位,逆向穿刺通过变换穿刺针的方向而容易固定以达到穿刺成功的目的。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技巧的体会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技巧的体会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技巧的体会动静脉内瘘适用于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

根据美国临床实践指南推荐,是国内外首先方式。

在临床工作中如何建立和维护功能良好的血管通路,如何延长内瘘的寿命,保证透析计划的实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命质量,一直是血液透析工作者备受关注的问题。

快速的掌握一套动静脉穿刺技巧会有助于我们在工作中建立信心,赢得患者的信任。

针对刚到的护士操作时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结合前人的经验,总结动静脉穿刺技术的技巧。

1.本操作技术研究1.1 血管穿刺前准备操作者在穿刺之前应检查患者内瘘血管成熟情况,了解吻合的位置及血管的走向。

观察内瘘有无红、肿、热、痛等感染现象,严禁在炎症部位穿刺。

1.2 血管的选择和判断选择相对直而又富有弹性的血管段穿刺,不要急于进针,多触摸血管,体会它的血管走向和深浅度及管壁厚度,避开关节和静脉瓣,太细的血管不宜穿刺。

动脉穿刺点灵离吻合口2cm以上,并且要求该段血管有较强的震颤感,静脉穿刺点离动脉穿刺点一般8cm以上,最好勿与动静脉穿刺在同一血管上。

一般可采用绳梯法进行穿刺,忌用定点穿刺。

定点穿刺虽然成功率高,疼痛轻,但易引起针眼渗血,血管内膜损伤和假性血管瘤。

1.3 进针的方法及固定内瘘血管壁较厚,进针角度应在30-40?。

扎针时左手拇指压住内瘘血管,并向后绷皮肤固定,皮肤松弛者,同时用左手食指和右手中指分别绷紧血管两侧皮肤,使血管不易滚动,血管壁硬者,从血管上方进针,且角度宜大。

穿刺失败时,不宜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

固定针柄时,皮肤松弛者用胶布做“Y”字固定,以防针头滑脱。

1.4 拔针止血方法血透用的穿刺针管径大,针刃锋利,若用力按压穿刺点快速拔针,对较薄的血管壁会造成切割性损伤,因此用准备好的无菌纱布卷轻放在穿刺针上,针头向外慢慢拔针,当针头即将拔出体外时,左手压住穿刺点,弹力绷带绷紧。

按压力度要适宜,不可过重,压力以穿刺点不出血且感到内瘘血管搏动或震颤为主。

并嘱患者将手臂抬高,减少静脉回流阻力,加快止血。

护理穿刺的技巧

护理穿刺的技巧

护理穿刺的技巧护理穿刺是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个操作,主要包括静脉穿刺、动脉穿刺和骨髓穿刺等。

正确的穿刺技巧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穿刺成功率。

下面是关于护理穿刺技巧的一些要点:1. 静脉穿刺技巧:- 静脉穿刺前应检查患者的手臂,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

一般来说,需要选择静脉粗直、质地柔软、无明显曲张、表皮二次感染等因素的部位。

- 洗手并戴上手套后,使用消毒剂清洁穿刺部位,以确保操作无菌。

同时将患者的手臂下垂,以增加静脉血液充盈度。

- 选择合适的注射针头,一般对于普通成人选择22G或23G的针头,对于婴幼儿和老年人,需要选择更小号的针头。

- 在穿刺时,需要将针头与皮肤成30-45角,迅速穿透皮肤,并顺着周围静脉方向将针头插入静脉内,然后顺利取出穿刺针,然后用胶带固定针头。

- 在针头插入之后,要注意保持稳定,避免滑动或移位带来的不良后果。

在抽血或皮下注射时,需要注射器针头和皮肤交角不超过15。

- 穿刺后,要观察是否有出血点,如有需要用压迫的方式控制出血,避免血液渗透到周围组织。

2. 动脉穿刺技巧:- 动脉穿刺主要用于采血、监测血气分析等要求精确的操作。

在进行动脉穿刺前,需要评估患者的动脉血流状态、血管状态和操作风险。

- 平卧患者,将相关部位暴露并清洁消毒。

通常动脉穿刺部位为桡动脉和股动脉,选择时需要注意避开关节的部位。

- 在插管之前,应用手指定位找到穿刺部位的脉搏。

确定穿刺点后,将局部皮肤扭转以固定动脉,用消毒纱布清洁穿刺点,并用透明胶带固定。

- 选择合适的穿刺器械,一般选择22G或23G的血管内针头。

在穿刺时,要逐渐添加力量,同时注意反馈信号,直到进入动脉腔。

然后将弹簧活塞推进穿刺针,将指示器连线松开,并固定弹簧活塞以避免脱出。

- 动脉穿刺后,要考虑到出血和感染的风险,及时依据需要进行止血或消毒处理。

对于长时间穿刺后需要持续监测的患者,可以使用透明胶带固定管路。

3. 骨髓穿刺技巧:- 骨髓穿刺用于获得骨髓液和骨髓组织的标本。

10种静脉穿刺技巧

10种静脉穿刺技巧

1扎两根止血带法在肘关节上及腕关节内关穴处各扎一根止血带于肘窝部行静脉穿刺取血,比扎一根止血带效果好,对一些不能主动握拳配合的儿童,可代替握拳,同时局部血管充盈度满意。

此法不仅适合儿童,也适合成人中因消瘦、血管不固定、不充盈、肌张力低下、衰竭及无力握拳患者。

在此基础上,扩大到手背(止血带一根扎在腕关节内关穴处,另一根扎在2~5指的第一节指节处)、足背(止血带一根扎在踝关节的内踝上6cm处,另一根扎在足部1~5跖骨小头处)的静脉输液。

对明显水肿及肥胖难以进行静脉穿刺的患者,用两根止血带,上下相距约15cm,捆扎肢体,1min后,松开下面一根止血带,这时该部位看到靛蓝色的静脉,利于穿刺。

2易见回血法一是调节器高调法,即调节器置于紧贴茂菲氏滴管下端。

二是调节器高调输液瓶低位法,即调节器在高调的基础上,输液瓶挂于输液架调节旋钮上,成功率均高。

这两种方法,由于输液管内充满液体和液体瓶的位置降低,具有一定的虹吸作用。

调节器置高位,输液管内承受回血的余地增加,所以头皮针一旦进入血管,血液就很容易回到针管内。

3局部血管扩张法(1)外涂血管扩张剂法:对周围静脉显露不明显,血管痉挛穿刺困难患者,用棉签蘸1%硝酸甘油涂在手背上,并湿热敷局部3min左右,表浅小静脉迅速充盈,经临床观察和仪器检测证实,此法能使静脉直径明显增加,血管充盈度增强,且无过敏反应发生。

用棉签蘸阿托品注射液适量,涂擦穿刺局部皮肤8~12次,2~5min 后,局部浅静脉扩张充盈显露,均未发生不良影响及后果,但婴幼儿、青光眼、心血管患者、高热抽搐、烦躁者慎用。

用2%山莨菪碱,擦拭局部皮肤4下,对血管弹性差,脆性大,血管细,看不清,穿刺有困难患者,亦无不良反应产生。

(2)热敷法:局部热敷能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改善血液循环,血管扩张,静脉充盈暴露。

选用热敷局部穿刺法与常规穿刺法对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穿刺成功率热敷法高于常规法。

4非握拳穿刺法常规法在行静脉穿刺时,嘱患者握拳,成功后才松拳。

动静脉内瘘穿刺技巧及护理体会

动静脉内瘘穿刺技巧及护理体会
李 密 黄 秋鹏
6 7 0 300 四川 省 南 充 市 中心 医院 血 液 净化 中心 , 四川 南 充
【 摘
要 】 动静脉 内瘘是维持性血透病人重要的生命线 ,怎样保护好 内瘘 , 从穿刺技术到内瘘 护理都值得我们血透工作人员去探讨 。
Hale Waihona Puke 【 关键词 】 内瘘血管 ;穿刺技巧 ;内瘘护理 【 中图分类号】R 7 43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0 81 (00 5 00 — 2 07— 57 21 )1 — 28 0
维持性 血透 病人 的血管通路 一般选 择动静 脉 内瘘 、临 时动静 脉穿刺或 深静脉插 管。由于 内瘘具有 维持通 畅时间 长 、穿刺成功率 高 、感染 出血等并发 症少 的优点 ,在 临床 上普遍采用。如何保护 内瘘 ,延长生 命 ,一直 是血透 工作 者和尿毒症 患者倍受关注 的问题。 1 血管穿刺前的准备 首先应检查 内瘘血 管成熟情 况 ,了解 内瘘方 式 、吻合 的位置及血 管 的走 向。观察 内瘘 有无 红 、肿 、热 、痛 等感
染 现 象 ,严 禁 在 炎 症 部 位 穿 刺 。内 瘘 成 熟 需 4~8周 ,所 谓
穿刺点 ,防止渗血 、血肿发生。
2 4 内瘘术 后 4~8周仍成 熟不 良的首次使 用者 ,扎 上止 .
血 带 也 难 以 穿 刺 的 ,可 在 肘 部 或 以 上 寻 找 静 脉 ,可 选 肘 正
中静脉或贵要静 脉逆血 流方 向穿刺做动 脉用 ,血 流量可达 10 l分 以上 ,静脉可选 下肢 静脉 。待 内瘘 条件 进一 步成 5 m/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护 理 研 究
Nu sn Re e r h ri g sac

动静脉瘘的穿刺技巧

动静脉瘘的穿刺技巧
进而导致静脉瘤和假性动脉瘤。
1)绳梯法:此技术可充分利用内瘘长度。
由于穿刺点1厘米范围内组织均受损伤且组 织修复时间为一周,两个穿刺点应在1厘米 以上。
2)纽扣法:利用少量穿刺重复穿刺,每次
穿刺保证在同一针道,这一技术不易形成 血肿和瘤样扩大,且穿刺速度快,时间短, 疼痛感明显减轻,痛苦少。缺点容易渗血, 对于皮肤松弛和皮下脂肪过多的不建议用 此方法。
1)速度:拔针快、动作稳、压迫点准确、
顺应性强。 2)力度:能听到杂音或触及震颤不出血为 宜。 3)时间:以宽胶布压15-30分钟,避免应 用弹力绷带。
六.穿刺时或透析中发生血肿的处理
1)新建内瘘穿刺失败出现血肿应立即起针
压迫止血,并用冷敷加快止血,待血肿消 退后再穿刺(避开血肿)。
2)穿刺失败出现血肿,血肿未继续增大可暂不 拔针,在原动脉穿刺点以下再穿刺。
动静脉瘘的穿刺技巧
透析室 齐云
一.穿刺针大小的选择
穿刺针一般选择15-16号内瘘穿刺针,穿刺
针头应放置在内瘘口附近静脉。
二.皮肤准备
尽可能减少穿刺过程中感染的危险。准备
穿刺的上肢应用肥皂和清水清洗,用含有 乙醇消毒液消毒至少3分钟,当皮肤清洗待 干后方可进刺可能引起管壁薄弱,
3)如穿刺不成功,尽量避免重复尝试,否
则将对内瘘造成损伤,对同一患者穿刺不 超过3次,如穿刺点边重大,这一区域在肿 胀青紫消失前不得使用。
四.评估
对首次使用内瘘除应进行血管走向、弹性、
还应要进行一望、二触:右手掌心放置内 瘘处有震颤。三听:听诊器听有血管杂音 (瘘口处20-30厘米)。
五.拔针技巧
3)新建内瘘止血带结扎部位应在肘关节以
上,不可过下,松紧应适中,以防压力过 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殊静脉的穿刺方法
1. 颈外静脉:是颈部最大的浅静脉,在耳下方由下颌后静脉的 后支、耳后静脉和枕静脉等汇合而成,沿胸锁乳突肌浅面斜 向下后行,在锁骨上方穿深筋膜注入锁骨下静脉或静脉角。
• 穿刺方法: • ①病人去枕平卧,头部移向床沿并转向对侧。操作者位于病
人头侧。 • ②穿刺点:在下颌角与锁骨中点上缘联线的上1/3处,颈外
4、见鲜红色动脉回血后固定针头,采集到1-2ml后迅速拔针,即 刺入橡胶塞。
5、压迫穿刺部位至少5分钟。 6、轻轻转动注射器将血摇匀。 7、填写化验单,标明采血时间、体温、氧流量或吸氧浓度。 8、标本立即送检。
桡动脉穿刺
血气分析专用注射器
挠动脉采血
足背动脉穿刺
动脉采血的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2、理想的动脉①足够大②体表③与大静脉和神经离得尽可能远
护士平时要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一旦进入角 色,应将一切烦恼置于脑后,调整好心态,保持稳定 、乐观、积极向上的良好情绪,以应有的镇静、果断 、审慎的心态进行操作,减少失误,提高穿刺的成功 率。
静脉穿刺的改良方法
• 1、扎两根止血带法
• 2、易见回血法一是调节器高调法。

二是调节器高调输液瓶低位法。
三是输液管反折法。
• 肱动脉:肱二头肌内测,肘窝稍上方可触及博动,是测血压时 的听诊部位。
• 足背动脉:在拇长伸肌腱外侧,位置表浅可触及搏动。 • 股动脉:位于股静脉的外侧,股神经的内侧,前面仅盖以筋膜
和皮肤,在腹股沟韧带中点稍下方可触及博动。肱动 脉和股动脉容易误入静脉
动脉采血的操作流程
• (一)核对 根据“标本采集原则”进行核对。 • (二)评估 1、正在进行的治疗(氧疗或机械通气)。
动脉采血的操作流程
• (五)2、常规消毒穿刺局部皮肤(以动脉搏动最强点为圆心,直径大于 5cm),同时消毒操作者一手拇指、食指、中指前端。
3、用已消毒好的食指、中指摸清动脉搏动,用拇指、食指绷紧皮肤 ,另一手持注射器,在搏动最强点下0.5-1cm处,穿刺针斜面向 上与皮肤45°角,逆动脉血流方向刺入。
• (6)进针角度的选择
据有关报道:45°角进针成功率最高, 60°角进针疼痛最小这与注射时皮肤所承受的 压力、针头斜面与皮肤接触的时间、神经血管 分布、皮肤结构特点有关。
• (7) 技巧是穿刺成功的关键,在工作中,我们要加强 自身的业务学习。在实践中要不断总结,分析穿刺失 败的原因,同样的错误不要再犯,这样不断的丰富自 己,提高自己,更有善于探索,掌握更多更好的穿刺 技巧,更好地服务患者,也武装了自我。
动静脉穿刺及技巧
心内科 梁颖
大纲
• 静脉的选择 • 特殊静脉穿刺方法及技巧★ • 动脉的选择 • 动脉采血的操作流程★ • 动脉采血的注意事项 • 穿刺技巧★ • 静脉穿刺的改良方法
静脉的选择
• 上肢浅静脉:手背浅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 中静脉。
• 手背浅静脉:临床上静脉输液常用部位。 • 头静脉:手背静脉网的桡侧→前臂桡侧→肱二头肌外
④从解剖学考虑,出现意外时侧支循环能够补偿⑤容易操作。 3、穿刺时也可采用针头在动脉搏动最强点上垂直进针。 4、如抽出暗黑色血液应立即确认是否误入静脉,若误入静脉应
立即拔出。 5、一次穿刺失败,切勿反复穿刺以防损伤血管。 6、穿刺后妥善压迫止血,防止局部血肿形成,压迫不得少于5分
钟。凝血功能障碍、服用抗凝剂、溶栓治疗的患者拔针后应延 长按压时间,以不出血为止。 7、化验单上注明体温并马上送检,以免影响检验结果。
• (5)在腕关节以下的手背及手指指静脉穿刺时 不主张嘱患者握拳,因为握拳时,
a手背肌肉拉紧,导致血管扁平;
b骨骼隆突明显,也增加了静脉的弯曲度;
c穿刺时若针头斜面进入血管内较浅,松拳 后,由于血管轻微回张,那么针头斜面有可能 部分突出血管外,造成外渗现象;
d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拳还可以使皮肤呈横向走向,加大进针 阻力,不利于穿刺,加重患者的痛苦,。
穿刺技巧
• (1)正确的评估患者。 • 1 水(浮)肿患者 • 2 末梢循环差、脱水、营养不良的患者 • 3 特别消瘦、血管硬化、弹性差,滑动、弯曲的患
者。 • 4 肥胖者 皮下脂肪厚,静脉细、深,要凭感觉触摸
血管的走向、深浅、粗细。 • 5 对于血液粘滞度增高的患者,减少回血量。 • 6 一侧瘫痪的患者 • 7 一侧肢体受外伤的患者 • 8 急危重、休克的患者
• 3、局部血管扩张法:
• (1)外涂血管扩张剂法:A用棉签蘸1%硝酸甘油涂在手背上 ,并湿热敷局部3min左右,B用棉签蘸阿托品注射液适量,涂 擦穿刺局部皮肤8~12次,2~5min后,但婴幼儿、青光眼、心 血管患者、高热抽搐、烦躁者慎用。C用2%山莨菪碱,擦拭局 部皮肤4下,对血管弹性差,脆性大,血管细,看不清,穿刺 有困难患者,亦无不良反应产生。
,髋关节伸直并稍外展外旋。 • ②穿刺点:在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连线的中、内段交
界点下方2~3cm处,股动脉搏动处的内侧0.5~ 1.Ocm。胖人穿刺点下移1-2cm; • ③穿刺角度:右手持穿刺针,针尖朝脐侧,斜面向上 (很重要),针体与皮肤成30-45度角。胖人角度 宜偏大。沿股动脉走行进针,一般进针深度2-5cm ,持续负压。此法常用于股静脉置管或给药。
• 穿刺方法(2): • ① 病人卧位同方法(1) • ②穿刺点:在腹股沟韧带中部下方2-3cm处,触碰股
动脉博动,以股动脉内侧0.5cm与腹股沟皮折线相 交的点为穿刺点;胖子穿刺点下移1-2cm; • ③穿刺角度:右手持穿刺针,针体与皮肤成90度角垂 直进针,一般进针深度2-5cm。持续负压。此法易 刺穿股静脉,多适用于临床静脉采血。
; 对小儿头皮静脉、手背及足背浅静脉、指(趾)间静脉,
选择10~45°角进针; 肘静脉、大隐、小隐静脉,选择20~30°角进针。
• 7、无痛注射穿刺方法:皮肤痛觉神经纤维大多数分 布于表皮,其痛觉感受器呈点状分布,在手背有触点 25个,痛点100个~200个,所以穿刺时时病人对疼痛 非常敏感。经研究表明近尺侧的静脉穿刺时疼痛最轻 ,而近桡侧的静脉穿刺时疼痛最明显,增大针头与皮 肤之间的进针角度减少皮肤所承受的压力。
内后方→大腿前面→隐静脉裂孔→股静脉 大隐静脉的5大属支:旋髂浅静脉、腹壁 浅静脉、阴部外静脉、股内侧浅静脉、股 外侧浅静脉。 小隐静脉:起于足背静脉弓外侧→外踝后方→小腿后 面→腘窝→穿深筋膜→腘静脉。 大隐静脉和小隐静脉也可以用于静脉采血和静脉输液 ,其分支可用于静脉输液。
• 其他静脉 • 颞浅静脉、耳后静脉等。 • 颈外静脉:颈部最大的浅静脉,行于胸锁乳突肌的浅
侧沟→三角肌胸大肌间沟→注入腋静脉和锁 骨下静脉。 贵要静脉:手背静脉网的尺侧-前臂尺侧→肱二头肌
内侧沟→于臂中点注入腋静脉。 肘正中静脉:于肘窝处连于头静脉和贵要静脉之间。 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为临床静脉采血的常 用部位,其分支即用于静脉输液也可用于采血。
• 下肢浅静脉:足背静脉,大隐静脉和小隐静脉。 • 大隐静脉:起于足背静脉弓内侧→内踝前方→膝关节
2、股静脉的穿刺点旁开股动脉0.5cm即可,股静脉在穿刺中易误 入动脉。
3、小腿是否成90度并不关键,如遇到肥胖者或体位不理想者, 适当加大一些穿刺的角度或把穿刺点更靠近腹股沟韧带一点 可能会好一些。
• 4、穿刺点下方的硬节可能为误穿股动脉后出现的渗血所致,不
要再在此处反复穿刺. 5、有时静脉靠在动脉的后面。 6、股静脉穿刺时,切不可盲目用穿刺针向腹部方向无限制地
在按压穿刺部位的同时拔出针尖则会引起局部疼痛或造成 血管壁损伤。拔针时由于持针柄的方法不同,可引起不同的血 管的损伤、疼痛反应及血管周围淤血等。上下法在拔针时针柄 固定,并施以相同的压力,可保持针尖在管腔内与之平行,明 显减轻针刃对血管造成的机械性切割损伤。
美丽幸福知识优雅智慧成功
谢谢大家!
• (2)热敷法;
• 4、非握拳穿刺法 • 5、穿破后的补救方法:输液针头应留1/4长度的针梗在皮肤外
,才能实现穿破血管后加以补救。 • 6、进针角度的选择:教科书中静脉穿刺进针的角度为20°角
,为达到了容易进针,提高穿刺成功率的目的,拒研究表明, 一般病人穿刺可选择45°角或接近45°角进针; 对老年浅小静脉穿刺,可选择35°角进针; 对指(趾)背侧静脉穿刺,选择10~15°角进针; 对老年血管壁厚、硬、易滚动患者,选择超过40°角进针
股静脉解剖位置
股静脉的穿刺技巧
1、股静脉穿刺的要点,关键在于找准动脉搏动的位置,左手摸 到股动脉位置后,穿刺时左手不宜压迫动脉过紧,以免在左 手的压迫下使静脉移位。找部位的简单方法:在腹股沟稍下 方,紧贴腹股沟,先用左手中指及食指顺动脉方向并排摸准 股动脉走向,然后左手中指及食指与动脉方向垂直并排,把 股动脉卡在中间,然后沿中指(股动脉内侧)指尖穿刺,一 般一针见血,可以概括为一句话:两指卡动脉,内侧穿指尖
静脉的外侧缘。不可过低或过高,过低易损伤锁骨下胸膜 及肺尖,过高则因近下颌角以妨碍操作。 • ③穿刺角度:穿刺针与皮肤呈45°角进针,入皮后改为25° 角沿颈外静脉向心方向刺入。
颈外静脉穿刺
2 股静脉:是下肢的主要静脉干,其上段位于股三角内 • 穿刺方法(1): • ① 病人取仰卧位,膝关节微屈,必要时臂部稍垫高
面,血运丰富。小儿患者静脉采血或静脉留置针穿刺 。也可用于成人,缺点是关节位置活动受限不易固定 。 • 股静脉: 常位于股动脉内侧约0.5-1cm 。 • 锁骨下静脉:主要由腋静脉和颈外静脉汇合而成。 • 颈内静脉; • 股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均为中心静脉,均不 适合外周静脉留置针,若需要深静脉置管均需特殊技 术人员进行操作。股静脉也常用于静脉采血。
进针,以免将穿刺针穿入腹腔,引起并发症。 7、患者贫血较重时,回抽入注射器中的血较鲜红,不要误认为
穿入股动脉。
8、有时患者血压偏低或休克血压时,回血较慢,不要以为没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