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位中国诗人作品赏析
高中语文重要诗人简介及主要作品赏析

样, “欲共冤魂语 ”一句,就很生动真实地表现了李白的内心活动。
最后一句 “投诗赠汨罗 ”,用一 “赠 ”字,是想象屈原永存,他和李白
千载同冤,斗酒诗百篇的李白,一定作诗相赠以寄情。这一
“赠 ”字
之妙,正如黄生所说: “不曰吊而曰赠,说得冤魂活现。 ”(《读杜
诗说》)
这首因秋风感兴而怀念友人的抒情诗,感情十分强烈,但不是
二、艺术风格 杜甫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艺术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 主。杜诗创作继承和发展《诗经》以来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我国 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 杜甫的更为重要的影响,是在思想情操方面。杜甫的一生颠沛 流离,沦落潦倒, “苦难 ”成了他人生的代名词。但杜甫并没有沉陷 于个人的不幸,而是系念国家安危,同情生民疾苦,以满含血泪的 动地歌吟,传达出一个儒者的良知和勇气,传达出那个时代的沉重 和悲哀,反映了忧愤深广的时代特征。他的诗,以 “沉郁顿挫 “的独 特风格雄立于中国文学史,令百世而下叹为观止;他的不朽人格,
见如此剪裁,就在于它能完满地表现其主题思想。
清代屈复评这首诗说: “前四句止就一事言,五以 ‘几回 ’二字括
过六代,繁简得宜,此法甚妙。 ”(《唐诗成法》 )不过应该指出,
若是没有前四句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第五句是难以收到如此
言简意赅的效果。第六句 “山形依旧枕寒流 ”,山形,指西塞山;寒 流,指长江, “寒 ”字和结句的 “秋 ”字相照应。诗到这里才点到西塞 山,那么前面所写,是不是离题了呢?没有。因为西塞山之所以成 为有名的军事要塞,之所以在它的身边演出过那些有声有色载入史 册的 “活剧 ”,就是以南北分裂、南朝政权存在为条件的。因此前面 放眼六朝的兴亡,正是为了从一个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引出西塞山, 从而大大开拓了诗的境界。诗人不去描绘眼前西塞山如何奇伟竦 峭,而是突出 “依旧 ”二字,亦是颇有讲究的。山川 “依旧 ”,就更显 得人事之变化,六朝之短促,不仅如此,它还表现出一个 “江山不管 兴亡恨,一任斜阳伴客愁 ”(包佶《再过金陵》 )的意境。这些又从 另一个角度对上一句的 “伤 ”字作了补充,所以纪昀说: “第六句一笔 折到西塞山是为圆熟 ”(见方回《瀛奎律髓》纪评) 。
中国古诗词赏析

中国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刻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以下是一些中国古诗词的赏析:1.《静夜思》-李白《静夜思》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五言绝句。
诗的前两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描绘了一个寂静的夜晚,诗人的目光落在一轮明月上,明月的光辉洒在床前,宛如地上的霜。
这两句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人抬头仰望明月,又不禁低头沉思故乡的亲人和风景,进一步表达了他的思乡之情。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离乡背井之人的思乡之情,被誉为千古绝唱。
2.《登鹳雀楼》-王之涣《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一首五言绝句。
诗的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将白日的辉煌和黄河的奔腾汇入大海的宏伟景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是作者抒发自己的感慨,表达了不断追求进步和发展的精神追求。
整首诗气势磅礴,寓意深刻,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赞叹和对生命的热爱。
3.《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是宋代词人秦观的一首词。
词的上片“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描绘了七夕牛郎织女相会的场景,表现出牛郎织女克服重重困难,终于相会的美好情感。
下片“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则表现出牛郎织女在鹊桥相会时的浪漫和幸福。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表达了人们对真挚爱情的赞美和追求。
4.《江雪》-柳宗元《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五言绝句。
诗的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绘了一个寂静、荒凉的雪景,展现了大自然的威力和严寒。
后两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则表现出一位老翁在雪中独自垂钓的孤独形象,表达了作者在逆境中的坚韧和不屈精神。
整首诗意境高远,寓意深刻,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体现了作者的人生哲理和思想境界。
以上是中国古诗词中的几篇经典作品,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思想、艺术和情感价值。
艾青诗选摘抄加赏析

艾青诗选摘抄加赏析艾青诗选摘抄及赏析艾青,原名艾岱舟,生于1921年,是中国的一位著名诗人、文学家和翻译家。
他以深入人心的诗歌作品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而广为人知。
他的诗作以独特的艺术表达和深刻的思想内涵闻名于世。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会选择一些艾青的诗作进行摘抄,并进行赏析。
1. 《长夜》长夜渡不过月光背叛脚印我轻轻碾碎草的血印天空通向枯萎的星系逆河望旅印脚踏无情奔驰由往昔到来世用力踢翻我流亡的剩下日子如背着花印子的癞皮狗赏析:这首诗以幽默的方式描绘了生活中的挫折和无奈。
长夜象征着困难和逆境,而月光背叛脚印则暗示着在艰难时期可能失去信任和支持。
诗人以画面感极强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在逆境中奔向未来的决心。
2. 《忘却》爱情是神秘的美丽过去了只剩下硕大的回忆有一个人,仿佛他曾经给我过初恋的吻温存过我的夏天生活给他的冷风吹得满脸严霜赏析:这首诗表达了时光流逝中心灵深处的遗憾和忧伤。
诗中的爱情在美丽过后只能以回忆的形式存在,而初恋的吻和温存的夏天也只能成为心中无法忘记的一份记忆。
诗人通过形象的描写,将自己的情感传达给读者。
3.《自述》我其实是个什么样的人曾一度活得那么放肆活得那么狂傲狂放的生命在凋零时留下了怎样的迹象赏析:这首诗给人一种反思人生的感觉。
诗人在面对生命的凋零时,开始思考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曾经的狂放和放肆变得苍白无力,生命的痕迹也带有一丝无奈。
诗人通过自述的方式,表达了对过去行为的反思。
4.《他是个静默的人》他是个静默的人一生静默下去仿佛遮住了夕阳他诗歌的名字叫《遮住夕阳的人》赏析:这首诗以简洁独特的形式表达了对一个静默的人的赞美。
静默的人是一种不张扬但沉默有力的存在,他们可以遮住夕阳,给予他人安静和平和。
诗人通过对这样一个人的描述,呈现出一种深入内心的美感。
5.《我爱你却只说了谢谢》我爱你却只说了谢谢你用明亮的白衣包裹着我我拥有了自由浮生云烟的站台上等待过往赏析:这首诗以委婉的表达方式展示了爱的复杂和自由。
唐诗三百首摘抄赏析

唐诗三百首摘抄赏析唐诗三百首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集结了唐代一千多位诗人的作品,跨越了三百年的时光,展现了唐代文人的才情与风貌。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唐诗三百首进行摘抄并作赏析,以展示唐诗的魅力与深远影响。
摘抄一:《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是唐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他的作品多以豪放狂放的风格著称。
《静夜思》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通过简短而有力的文字,表达了诗人思乡之情。
诗中的月亮和故乡成为了情感的投射物,将人们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相连结,给人以宁静而深远的感受。
摘抄二:《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是唐代以写景著称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多以壮丽的自然景观为背景。
《登鹳雀楼》中,他借用鹳雀楼这一高塔的形象,表达了人们追求进步,攀登巅峰的意愿。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唤起读者对于追求卓越和突破自我的渴望。
摘抄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是李白向好友孟浩然告别的作品,表达了离别之情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中的黄鹤楼和长江成为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展示了唐代文人之间深厚的友情。
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船影流动,诗人传达了离别的伤感和对未来的祝福。
摘抄四:《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王勃是唐代初期的文学家,他的作品多以政治、社会等现实题材为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以离别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思念和对宦游生涯的感慨。
通过描绘城阙和风烟景象,诗人以个人的离别经历反映了时代的变革和政治斗争的残酷。
摘抄五:《行路难》- 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箫拔作歌,欲取鸣琴得间弦。
《行路难》是李白的一首抒怀之作,描绘了诗人在世间奔波、追求自由的心境。
通过物质财富与精神追求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于人生价值和存在意义的思考。
九百个赏析

九百个赏析九百个赏析《艾青诗选》是现代诗人艾青的诗歌选集,包含了艾青先生的大量经典诗歌作品。
下面我将从作品的主题、艺术手法和诗人的人生经历等角度,对九首诗歌进行赏析,共计九百字。
一、《北方》在《北方》这首诗中,艾青描绘了北方人民在苦难中的坚强与不屈精神。
诗人通过“土地”、“河流”、“风”、“夜晚”等自然元素,展现了北方荒凉、严峻的自然环境。
同时,诗人以北方人民为诗歌主角,歌颂了他们在苦难中的坚强与不屈,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
二、《向太阳》《向太阳》是艾青的代表作之一,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太阳的壮丽与伟大。
在诗中,艾青将太阳视为生命的象征,歌颂了它带给世界的光明与希望。
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三、《旷野》《旷野》是一首描写大自然与人之间关系的诗歌。
艾青通过对“旷野”的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尊重。
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人类在自然环境中行为的反思,呼吁人们要珍惜大自然,保护环境。
四、《黎明的通知》《黎明的通知》是一首具有强烈政治色彩的诗歌。
艾青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黎明描绘成一个通知者,向人们宣告新的一天的到来。
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自由、平等、博爱等人类价值观的追求。
五、《大堰河——我的保姆》《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代表作之一,诗人通过回忆自己的保姆,表达了对母爱的感恩和对生命的敬畏。
在诗中,艾青将保姆的形象描绘得十分感人,让人们对母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六、《春》《春》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诗歌。
艾青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在诗中,艾青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将春天描绘得十分生动。
七、《盼望》《盼望》是一首描绘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的诗歌。
艾青通过对“盼望”的描写,表达了人们对自由、平等、博爱等人类价值观的追求。
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八、《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是一首描绘中国苦难时期的诗歌。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卷作品选诗词赏析

浣溪沙-—[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傍晚时分,听着小曲独自饮酒,怅然排遣着心中的愁绪。
去年的时节,去年的天气、去年的亭台依然如故,不知何故,如今却要感时伤怀,心中无端浮生起岁月年华易逝难留的淡淡哀愁,面对西下的夕阳发出几时才能回来的感叹.看着繁花落尽,看着屋檐下似曾相识的归燕,伤春叹老之情才下了眉头,骤然又袭上心头。
一个人独自徘徊在小园落花飘零的小路上,怎么也无法排解心中的失落、惆怅、孤独与寂寞。
这首词的妙处在于不作态,不用典,不做作,通过时间和景物对比,不言愁苦,而愁苦自见.尤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人称道。
“一曲新词酒一杯”,以听歌、对酒开篇,格调闲雅,欲抑先扬,构思独特,令品读者以为是一首书写词人内心愉悦之情的词作。
接着品读下去,情绪就不由自主地随着词人的笔端蒙上了些许淡淡的哀愁。
虽然摆在眼前的还是那些与去年一样的时节,一样的天气,一样的亭台,不足为哀,但是与词人年事已老联系起来;词人那心中的哀愁就不难理解了.紧接着一句“夕阳西下几时回”点破了其中蕴含的深意,时光易逝难回呀!“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依然是对眼前环境事物的描绘,春天要随落花去了那是毫无办法,好在还有“似曾相识”的燕子又飞回来了,姑且可以聊以自慰,然而词人已随着岁月流年带走的东西无奈是追不回来了。
“似曾相识燕归来”看似聊以自慰,实则内心愁苦更加强烈。
“小园香径独徘徊”,词人面对落花归燕,触目伤怀,抑郁难解,孤独寂寞之中,只有徘徊香径,在记忆中寻回逝去的年华而已。
通观全词,我们不难看出,作品始终贯穿着一种对时光年华易逝难留的愁苦与无奈,但是也从另一个角度在警醒后人,应努力抓住今天,不要给自己留下日后的无奈和哀愁。
蝶恋花·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描写秋天的古诗词及赏析

描写秋天的古诗词及赏析描写秋天的古诗词及赏析秋天就像是一首诗,秋高气爽,看着那树叶儿让人浮想联翩。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描写秋天的古诗词及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一、天净沙.秋思朝代:元朝|作者: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古诗简介《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
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
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翻译/译文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
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注释⑴枯藤:枯萎的枝蔓。
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昏:傍晚。
⑵人家:农家。
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⑶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
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⑷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⑸天涯:天边,非常远的地方。
赏析/鉴赏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
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
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
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这首被赞为秋思之祖的成功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一、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
诗歌流派代表诗人及其创作现代诗歌作品鉴赏方法

(二)徐志摩:新月派的绅士风情
• 关于“新月派” • 徐志摩诗歌:“爱、美、自由” • 代表作:《偶然》 • 音乐美
1923年3月,徐志摩在北京成 立新月社。其成员有胡适、陈西滢、 杨振声、林徽因等,多有欧美留学 经历。稍后闻一多、余上沅、梁实 秋、熊佛西、沈从文等亦加入。
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期。前期代 表是闻一多、徐志摩,闻的爱国主义思 想和反帝反封建精神,徐的理想主义、 人道主义影响颇大。后期由于闻的兴趣 逐渐转向学术研究,徐为新月领袖,作 品多有徐式苍白迷惘的倾向。 徐去世 后新月派走向衰落。
它是胆小的,它怕着人们的喧嚣, 但在寂廖时,它便对我来作密切的拜访。 它的声音是低微的, 但它的话却很长,很长, 很长,很琐碎,而且永远不肯休; 它的话是古旧的,老是讲着同样的故事, 它的音调是和谐的,老是唱着同样的曲子, 有时它还模仿着爱娇的少女的声音, 它的声音是没有气力的, 而且还挟着眼泪,夹着太息。 它的拜访是没有一定的, 在任何时间,在任何地点,
2、记忆的世界又是如何呢?
第二小节以一连串的意象展现了诗人的 记忆世界:燃着的烟卷、破旧的粉盒、颓垣 上的木莓、喝了一半的酒瓶、撕碎的手稿、 压干的花片、凄暗的灯……一切都是苍白、 灰黯,没有分量,缺乏热情的,它远非所谓 理想中的美好,这一切是“有灵魂没有灵魂 的东西” 。
飘着些微云,吹着些微风
——袅袅情思,淡淡思念
二、诗情的发展变化 飘着些微云,吹着些微风:缥缈
意态——淡淡的情丝
月光恋着海洋,海洋恋着月 光:蜜也似的甜蜜意境——强烈 热恋之意境
水上落花,水底游鱼:四处 飘零,飘忽不定——远离家国, 无处依告的哀苦落寞
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中 烧:一冷寂一热烈 ——思恋不得的 凄苦里涌动着遏抑不住的激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位中国诗人作品赏析
郭沫若
《凤凰涅槃》本诗“象征了中国的再生,同时也是我的再生。
”
1、凤凰的形象
诗借凤凰“借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的传说,表现了强烈的爱国激情和狂飚突进的时代精神。
诗人笔下的凤凰形象壮美而崇高。
她大胆否定旧现实的一切,扬弃因袭的旧我,严厉斥责浅薄猥琐的群丑,热烈向往新鲜、净朗、华美、芬芳的新世界,体现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精神和战斗的乐观主义气概。
它是年青诗人的化身,也是民族和祖国的象征。
可以说。
《凤凰涅槃》是民族觉醒的诗的宣言。
2、艺术特色
想象瑰奇,色彩明丽,富有浪漫主义精神。
诗作把宇宙万物和自我融汇在一起,造成一种万物同源、和谐一致的境界,既表现诗人与祖国人民溶合为一的愿望,也具有浓厚的泛神论色彩。
在诗歌形式上,它彻底打破了旧诗格律的镣铐,借鉴西方自由体诗,形式自由奔放,实现了诗体大解放。
大量采用设问、排比、反复、重奏的手法。
闻一多
原名家骅,又名亦多,新月社诗人,《红烛》《死水》。
最早
提倡新诗格律化的诗人。
讲究诗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洗衣歌》1、1925写于美,通过华侨洗衣工人的遭遇和感受,表达了深沉的爱国反帝的思想感情。
2、艺术特色
1)对答的形式。
首尾两节是洋人趾高气扬的吩咐,中间六节是工人激愤的回答,自然平易,有民歌风味。
2)诗形整饬,有建筑美。
主干每节五行末行为低行,句式大致相同;主干之外,头尾又配以两节对称的低行诗句。
3)有音乐美。
全诗韵位固定,相同句式反复出现,迭唱手法的运用。
《死水》1、主题思想
1)抒发诗人回国后因目睹种种现实而引起的悲愤心情。
2)诗中描摹的那“一沟绝望的死水”,是满目疮痍、腐败破落的旧中国的象征,涵蕴着对造成这一局面的帝国主义势力和封建军阀的揭露和斥责。
3)表达了作者希望丑恶的旧物早日灭亡的强烈愿望。
2、以本诗为例看作者的“三美”艺术主张。
《死水》是其“三美”理论的最满意的试验。
每行诗都由四个音步(三个“二字尺”和一个“三字尺”)构成,三字尺
在每行中出现的位置可以有变化,收尾都是双音词,读来富有节奏感,抑扬顿挫,琅琅上口;用词注意色彩,形象鲜明;每节四行,每行九字,形式十分整齐。
闻一多对新格律诗分提倡和实践,有助于纠正“五四”以来部分新诗“散而无章”的弊病。
冯至
原名冯承直,“沉钟社”诗人。
《昨日之歌》、《北游及其它》、《十四行集》。
《我是一条小河》
本诗用以人拟物的手法,把“我”比作小河,以我流过森林、花丛和流入大海的途程为抒情线索,委婉表达对恋人一往情深的忆念和不可改易的情意。
1、特色 1)用以人拟物的手法。
2)借“小河”“影儿”之间的自然联系写出两心相印相随。
3)构思新颖。
4)注意遣词造句。
戴望舒原名戴梦鸥,三十年代的“现代派”代表诗人。
《我底记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
《雨巷》
本诗借寂寥雨巷独自彷徨的描绘,寄寓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失望和痛苦的情绪。
艺术特色
强调自我的感觉,喜欢追求意象的朦胧,用象征手法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