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气候类型习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22届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气候与气候变化含解析

2022届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气候与气候变化含解析

气候与气候变化一、选择题读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示意图,完成1~2题。

1.下列地区中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显著的是( )A.青藏高原B.南海诸岛C.华北平原D.横断山脉2.能够有效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举措是( )A.计划生育B.提升城市化水平C.节约水源D.开发新能源解析:1.B 2.D 第1题,全球气候变暖,会使海平面上升,故四个选项中南海诸岛受到的影响最显著。

第2题,开发新能源能够有效减少煤炭等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有效缓解全球气候变暖。

下图为欧洲东部第四纪冰川界线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冰期中,气温最低的时期是( )A.冰期① B.冰期②C.冰期③ D.冰期④4.与现在相比,第四纪冰期②时期( )A.全球各地降水较多B.山地雪线海拔较高C.温带作物北界偏北D.陆地总面积较大解析:3.D 4.D 第3题,气温最低,应该是冰川面积最广,分布纬度最低的时期,所以D正确。

第4题,与现在相比,第四纪时期全球处于寒冷期,山地雪线偏低,北半球温带植物北界偏南,降水整体偏少,海平面偏低,大陆和岛屿的面积会增大,所以D正确。

(2018·天津高考)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

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

读图文材料,回答5~6题。

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如图)及产生的影响。

5.对如图所示地区1936~2015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6.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 )A.沿海地区的海拔高度B.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C.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D.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解析:5.D 6.D 第5题,从图示信息看,2015年与1936年相比,冰川大量融化,说明气温升高,则年蒸发量变大,A错;河湖水量开始会增加,但随冰川融水量减少,水量会减少,B错;生态环境的改变,会导致生物种类减少,C错;山岳冰川属于地表淡水资源,2015年山岳冰川面积减小,融化后的淡水或流入湖泊随着蒸发变成咸水,或流入海洋变成咸水,淡水资源减少,D对。

【地理】高考一轮复习:天气和气候(真题解析)

【地理】高考一轮复习:天气和气候(真题解析)

天气和气候专题真题解析1.(2004年湖南)下表是三个城市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1)~(3)题。

(1)城市①、②、③可能分别是A.上海莫斯科孟买B.上海罗马孟买C.北京罗马雅加达D.北京莫斯科雅加达(2)城市②所属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A.大陆西岸B.大陆东岸C.大陆内部D.赤道地区(3)城市①所处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A.热带雨林B.亚寒带针叶林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析: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分布及对应自然带。

解答:(1)由表中数据分析城市①1月均温 5℃,7月 29℃降水夏季多,应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城市②1月均温 11℃,7月 27℃降水量集中在 1月应为地中海气候,城市③1、7月均在 20℃以上,降水集中夏季,干湿季分明应为热带季风气候,此三种气候对应城市应为 B 选项:上海、罗马、孟买,故选项 B 正确。

(2)城市②所属气候即地中海气候应分布在大陆西岸,故正确选项为 A。

(3)城市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故 D 选项正确。

[注意]气候类型判断及分布。

2.(2004年广西)下图表示气温、降水与气候类型的关系,读图回答(1)~(3)题。

(1)年温差最大的一组气候类型是A.①②⑥B.②④⑤C.④⑥⑦D.②③⑤(2)图中①表示的气候类型为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D.地中海气候(3)图中⑦对应的自然带可能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温带草原带C.苔原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读图分析能力及气候类型判断能力。

解答:(1)结合图中温度数值及①~⑦组气候类型中最高温、最低温数值推算各气候类型年温差可知年温差最大的一组应为④⑥⑦,即 C 选项正确。

(2)图①表示的气候特征:终年气温较高年降水量多,应为热带雨带气候,即 A 选项正确。

(3)图⑦对应气温、降水数值,最热月气温在 10℃以下,最冷月在 -20℃,终年降水较少,其对应气候类型可能是苔原带,即 C 选项正确。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专题3 全球气温和降水 含答案解析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专题3 全球气温和降水 含答案解析

专题3全球气温和降水一、选择题下图为海南岛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3题。

1.根据海南岛气温分布特点推断,影响海南岛冬季与夏季气温分布的主导因素分别是()A.地形、降水B.纬度、地形C.地形、季风D.洋流、纬度2.图中甲地所在区域,1月等温线发生弯曲的主要原因是()A.地处河谷地带,河流向北注入海洋B.深居岛屿内部,海陆热力差异大C.地形低洼且狭长,狭管效应较显著D.受南下冷空气影响大,海洋调节作用小3.与丙地相比,乙地7月平均气温较高,其主要原因可能是()A.地形闭塞,大气保温作用强B.长期人类活动影响,植被遭到严重破坏C.地处东南季风背风坡,夏季降水少D.沿岸有季风洋流流经,增温效应显著读某区域年等降水量线图,完成第4~5题。

4.该区域冬季主要盛行()A.东北风B.西南风C.东南风D.西北风5.该区域()A.地势大致东高西低B.东、西部地域差异显著C.以常绿阔叶林为主D.全年降水集中在夏季一般情况下,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是向上输送的,表现为蒸发过程。

而在特定情况下,水汽可能会在地表或土壤中凝结而向下输送,这就是逆湿现象。

荒漠中的绿洲在夏季是一个冷源和水汽源,绿洲周边存在绿洲风。

据此完成第6~8题。

6.下列地区,最容易出现逆湿现象的是()A.绿洲边缘的荒漠B.荒漠边缘的绿洲C.绿洲中心D.荒漠中心7.夜晚出现逆湿现象的概率大,原因可能是夜晚()A.绿洲风最弱,水汽不容易消散B.地表温度低,蒸发弱,易凝结C.绿洲风最强,由绿洲输送的水汽多D.地表温度低,近地面大气中水汽多8.我国西北地区的逆湿现象可能会()A.导致荒漠化扩大B.改善土壤条件C.导致降水增多D.加剧风力侵蚀二、非选择题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地球上除了热带雨林,还有温带雨林。

图1中的W岛是世界温带雨林主要分布地区之一,雨林中植被茂密,但树种单一,冷杉、云杉等高大的针叶树种占绝对优势。

只有在树木相对稀少的局部地带才能见到低矮的阔叶植物,这是温带雨林与热带雨林最大的不同。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13)气候类型(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13)气候类型(含解析)

气候类型一、单项选择题下表是我国北方几个城市气温日较差平均状况。

读表回答1~2题。

1.A.受海洋影响较大B.受夏季风影响较明显C.大陆性较强D.太阳高度日变化在全国最大2.西安与太原相比,日温差≥15 ℃的日数相差较大,主要影响因素是()A.太阳高度的变化B.纬度高低C.离海远近D.雨日数量和下垫面性质解析:1.C 2.D第1题,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最大日温差都比较大,说明大陆性较强。

故选C。

第2题,西安与太原的地理位置相近,太阳高度、纬度高低、离海远近都差不多,故两地日温差≥15 ℃日数相差较大的主要因素是雨日数量和下垫面性质。

故选D。

读大不列颠岛年降水量分布图和地形分布图,完成下题。

3.对该岛降水特征及形成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B.东部降水多,西部降水少C.降水受西风带影响所致D.地形对降水起决定性影响解析:选C读图可知,大不列颠岛位于欧洲西部,常年受西风带控制,降水特征全年温和多雨,季节分配均匀;降水主要受西风带影响所致,降水西部多东部少;地形对降水不起决定性影响。

(2019·盐城中学模拟)如图为2018年5月31日12时部分地区气温分布图(单位℃)。

读图,完成4~5题。

4.杭州与拉萨的气温可能相差()A.18 ℃B.20 ℃C.22 ℃D.24 ℃5.导致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因素B.海陆位置C.洋流性质D.地形起伏解析:4.B 5.D第4题,据图分析可知,杭州的平均气温约为27 ℃,拉萨约为6~9 ℃之间,两地气温差18~21 ℃之间,所以可能相差20 ℃。

第5题,据图分析可知,两地纬度相当,导致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起伏。

(2019·镇江一模)下图为某条东西走向山脉局部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下题。

6.关于M坡与N坡叙述正确的是()A.M坡为阳坡、夏季背风坡B.M坡为阴坡、冬季背风坡C.N坡为阴坡、冬季迎风坡D.N坡为阳坡、夏季迎风坡解析:选D据图分析可知,同海拔地区,无论是1月均温还是7月均温,N坡均高于M坡,说明N坡为阳坡;该山脉7月均温高于1月,为夏季,夏季(7月)N坡降水量高于M 坡,为迎风坡。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我国的气候习题(带解析)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我国的气候习题(带解析)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我国的气候习题(带解析)气候是大气物理特征的临时平均形状,下面是查字典天文网预备的我国的气候习题,请考生及时练习。

读我国各气候区城市热岛效应强度(以城乡最低气温差表示)图,回答1~3题。

1.关于城市热岛效应的热力缘由,组合正确的选项是()①城市修建规模扩展,降低风速,降低与郊区热量交流难度②城市下垫面性质的改动③城市大气污染物如CO、SO2、NOx 以及悬浮颗粒物添加④工业、交通和生活排缩小量废热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 B[解析] 城市修建规模扩展,降低了风速,添加与郊区热量交流的难度,故①说法错误。

选B。

2.有关我国各气候区城市热岛效应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城市热岛效应最强的是温带地域B.热岛效应1.0℃城市比例高原区最高,说明高原区发生热岛效应的城市最多C.热岛效应时节变化幅度最大的是高原区D.1月份温带地域和高原区热岛效应较强与生活采暖有关[答案] C[解析] 读图可知,城市热岛效应最强的是高原区,故A错;热岛效应1.0℃城市比例高原区最高,不能说明高原区发生热岛效应的城市最多,我国高原区城市数量相对较少,故B 错;1月份我国为夏季,温带地域和高原区需求采暖,热岛效应较强,故D错误;读图可知,热岛效应时节变化幅度最大的是高原区。

选C。

3.关于热岛效应对各气候区的影响,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风沙活动削弱B.水资源供应充足C.暴雨频率添加D.雪灾频率降低[答案] C[解析] 热岛效应是城郊温差招致的,热岛效应增强,说明城郊温差变大,城市温度降低,空气上升加剧,暴雨频率添加;热岛效应招致风从郊区吹向城市,热岛效应增强,那么郊区吹向城市的风力加大,能够使风沙活动增强;热岛效应对水资源供应和雪灾影响小。

选C。

读以下图,回答4~5题。

4.该地能够位于()A.山东丘陵B.珠江三角洲C.西南平原D.辽东丘陵[答案] B[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种植甘蔗、桑树,甘蔗、桑树属于热带、亚热带作物,主要散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域,四个选项中只要珠江三角洲契合条件。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气候类型含答案

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气候类型含答案

气候类型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后面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下图为澳大利亚某月等温线分布图。

据此完成1~3题。

1.根据气温分布状况判断,该月份最可能是()A.1月B.5月C.7月D.10月2.与同纬度地区相比,该月甲地气温偏低的根本原因是()A.受冷高压控制B.海拔较高C.深居内陆D.太阳辐射较弱3.该月乙、丙两地的气温差异较小,其主要原因是该月()A.乙、丙两地以阴雨天气为主B.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较弱C.乙、丙两地以晴朗天气为主D.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较强下表示意1997~2000年汉中、西安两城市各月平均气温统计(单位:℃),下图示意汉中和西安两城市位置。

据此完成4~6题。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西安-0.1 2.98.114.719.826.6汉中 2.4 4.39.215.219.625.2 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西安26.625.319.918.9 6.9 1.3汉中25.225.020.114.88.78.64.与西安相比,汉中冬季各月平均气温较高,其主要影响因素有()A.天气状况、地形B.季风环流、天气状况C.太阳辐射、大气环流D.太阳辐射、地形5.与汉中相比,西安冬季平均气温低,夏季平均气温高,反映了气候的() A.大陆性B.季风性C.稳定性D.多变性6.10月份,汉中平均气温明显低于西安,最有可能是该月份汉中()A.树木落叶时间推迟B.台风的登陆次数增加C.受南下冬季风控制D.受华西秋雨天气影响下图示意我国局部地区的桃花初始观赏日期分布。

据此完成7~8题。

7.影响图中桃花初始观赏日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B.降水C.光照D.海拔8.与N地相比,M地桃花初始观赏日期较早的主要原因是()A.离海洋较远,增温快B.冷空气被阻,气温较高C.海拔较低,热量充足D.云层较厚,降水量较多下图示意甲、乙、丙三种不同气候全年受大气环流影响的状况。

据此完成9~11题。

人教版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04世界的气候-区域地理专项练习》(解析版)

人教版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04世界的气候-区域地理专项练习》(解析版)

考点04 世界的气候一、单选题下左图为美国西海岸区域示意图,下右图为旧金山与西雅图月平均最高气温统计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旧金山水循环较活跃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影响两地夏季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D.洋流【答案】1.D 2.D【解析】1.区域内降水量越多,径流量越大,水循环越活跃。

旧金山地处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多雨季节为冬季,水循环较活跃。

故选D。

2.读图可知,夏季旧金山气温低于西雅图。

从纬度因素考虑,纬度越低,气温应越高,图中旧金山纬度较西雅图低,A错误;旧金山夏季的气温较西雅图低,主要是由于加利福尼亚寒流流经旧金山附近,D正确;两地海陆位置与地形没有太大差异,B、C错误。

故选D。

纳瓦里诺岛(68ºW,55ºS)是智利的岛屿,位于火地岛的南面。

岛上最高点海拔1195m,岛的北部年降水量467mm,南部年降水量800mm。

最热月平均气温为9.6℃,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9℃。

下图示意纳瓦里诺岛位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纳瓦里诺岛位于北京的()A.东北方B.西北方C.东南方D.西南方4.纳瓦里诺岛南部降水多于北部的原因可能是()A.位于盛行西风迎风坡,多地形雨B.濒临德雷克海峡,有暖流流经C.受极锋影响,多锋面气旋雨D.山脉西北走向,利于西风深入5.纳瓦里诺岛最热月平均气温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海陆位置B.纬度位置C.气压带与风带D.地形地势【答案】3.C 4.C 5.B【解析】3.纳瓦里诺岛的经纬度坐标是(68ºW,55ºS),北京的坐标是(116°E,40°N),两地的经度差超过180°,所以纳瓦里诺岛位于北京的东方,位于北京的南方,即是纳瓦里诺岛位于北京的东南方,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纳瓦里诺岛位于55ºS附近,盛行西风是西北风,南部位于盛行西风背风坡,A错误。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检测气候类型的判读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检测气候类型的判读

全球气候改变和气候类型的判读一、选择题植物对气候的反应最为敏感,孢粉(孢粉是孢子和花粉的简称)因其体积小、质量轻、产量大、易保存等特点,成为了解古气候的重要媒介。

如图为距今240万年以来华北地区某地地层四类植物孢粉带图谱。

据此完成1~3题。

1.在孢粉带Ⅰ中发觉大量松属类花粉,则孢粉带Ⅰ时期该地区主要的植被类型是() A.常绿阔叶林—硬叶阔叶林B.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C.针阔混交林—草原D.落叶阔叶林2.图中能够反映该地区气候寒冷干旱的是()A.孢粉带ⅠB.孢粉带ⅡC.孢粉带ⅢD.孢粉带Ⅳ3.在孢粉带Ⅲb中发觉了大量的现仅存于高海拔山地的云杉(乔木)花粉,说明孢粉带Ⅲb时期该地区气候()A.暖和干旱B.暖和潮湿C.寒冷干旱D.寒冷潮湿解析:1.C 2.B 3.D第1题,读图可知,孢粉带Ⅰ时期该地区以草本植物和乔木植物花粉为主,其含量分别超过50%和40%,同时,该孢粉带中还有大量的松属类花粉,而松属于针叶林植被,故说明此时期该地区植被多为针阔混交林和草类植物,主要的植被类型是针阔混交林—草原。

第2题,乔木多为生长在暖和潮湿气候下的木本植物,灌木多为半旱生植物,草本为旱生植物,蕨类多属湿生或水生植物。

读图可知,距今240万年以来该地区在孢粉带Ⅱ中草本植物孢粉含量比其他孢粉带高,蕨类植物孢粉含量较其他孢粉带偏低,说明该孢粉带所在的时期气候寒冷干旱,地表以耐旱的草本植物为主。

第3题,云杉是湿冷气候环境下的典型乔木植被类型,现在仅分布于高海拔的山地林带(指示气温低而湿度大的环境)。

读图可知,孢粉带Ⅲb地层中的乔木类、灌木类花粉含量都偏高,蕨类花粉含量也相对增多,说明此时期大气湿度较大,相宜于乔灌木、蕨类的生长;同时,该地层中发觉大量的云杉花粉,进一步说明孢粉带Ⅲb沉积地层时期气候寒冷潮湿。

(2019·上海高考)气候异样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它严峻威逼与影响人类的生存和生活。

据此回答4~5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气候类型习题(2019·成都六校统考)下图为某地降水量和气温年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该地的气候类型为()A.地中海气候B.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2.下列哪个城市的气候类型与该图符合()A.开罗B.上海C.开普敦D.悉尼图甲和图乙表示某地区不同季节的风向变化。

读图回答第3题。

3.该地区的气候类型是()A.地中海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亚热带湿润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2019·成都模拟)下图为某地1月、7月等温线分布图(单位:℃,等温距为4 ℃)。

据此完成4~5题。

4.图中①地1月、7月的温差可能为()A.8 ℃B.12 ℃C.16 ℃D.20 ℃5.导致图中②地7月等温线弯曲的因素是()A.洋流B.海陆热力性质C.地形D.冬季风的影响(2019·河南六市模拟)下表为世界某大洲A、B两城市的气温(℃)和降水(mm)资料。

据表回答6~7题。

城市位置海拔/m月份1月4月7月10月12月年平均A城37°47′N16 气温10.4 13.2 14.9 16.3 11.4 13.8 122°25′W降水116 114 0 23 108 529B城33°39′N308 气温7.1 16.1 26 17.1 6.7 16.4 84°25′W降水113 114 120 62 111 1 1976.关于A城气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夏季凉爽干燥,冬季温和多雨B.夏季炎热少雨,冬季温和湿润C.全年温和湿润,四季分明D.夏季高温少雨,冬季低温多雨7.造成A、B两城市气候特征明显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地势B.大气环流C.洋流D.纬度位置(2019·福州一中模拟)研究发现,我国秦汉以来气候变化对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有重要的影响,暖期利于耕作业发展,冷期则相反。

读“历史时期中国东部冬半年平均温度变化曲线图”,回答第8题。

8.根据图文信息,下述说法不正确的是()A.秦汉时期,北方农耕区扩大B.魏晋时期,北方农耕区大幅度向南退缩C.唐朝初期,河西走廊绿洲农业发展迅速D.明清时期,黄河流域的水稻生产繁荣下面甲图为回归线附近某岛屿地形剖面图(其上部是该区域相关气象要素沿剖面变化图),乙图为该岛地形示意图。

读图回答9~10题。

9.甲图中曲线①②③所代表的气象要素分别是()A.气温、光照、降水B.降水、光照、气温C.光照、降水、气温D.降水、气温、光照10.导致②气象要素东坡数值明显低于西坡的主要原因是()A.东坡地势高B.东坡受暖流影响C.东坡受海洋影响大D.东坡多阴雨天气11.(2019·郑州质量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非洲局部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甲地1月、7月的气温和降水资料。

1月7月气温(℃) 18.0 19.2降水(mm) 58.3 242.3(1)描述甲地的气温特点,并分析原因。

(2)分析本区7月风向的形成原因,并说出该风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高考题组(2019·福建文综)下图示意“某区域某年气候要素的逐月变化”。

读图完成12~13题。

12.造成4~6月蒸发量逐月上升的主要原因是()①气温上升②降水量增多③风力增大④云量减少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3.该区域当年水分累积亏损最为严重的月份是()A.3月B.6月C.9月D.12月(2019·江苏地理)图1是“2019年5月15日14:00欧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图2是“①②两种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量图”。

读图回答第14题。

14.图2所示①②气候类型与图1中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类型相符的有(双选)()A.①-甲B.①-丙C.②-乙D.②-丁(高考安徽卷)1958年竺可桢在《中国的亚热带》一文中指出:我国亚热带北界接近34°N,即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直至104°E;南界横贯台湾中部和雷州半岛南部……。

完成15~16题。

15.我国亚热带在34°N 以南、104°E以西分布范围小,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B.地形C.季风D.海陆位置16.北半球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是因为我国()A.冬季气温南高北低B.地形阻挡了夏季风深入西北C.夏季南北普遍高温D.冬季风势力强且影响范围广17.(2019·浙江文综)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2)题。

材料一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及棉花带范围图。

材料二图中甲、乙两城市气温比较表。

甲(37°48′N) 乙(36°54′N)1月气温(°C) 9.3 4.77月气温(°C) 17.1 25.7(1)描述美国西部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据表比较甲、乙两城市的气温差异,并解释其原因。

气候类型的判读习题答案1.A2.C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该地雨热不同期,7月份气温最低时,降水量最大,且最冷月气温在0 ℃以上,应是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第2题,开罗为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上海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开普敦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悉尼为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3答案 A 解析甲图显示为西北风;乙图显示风由中心吹向四周,说明该处为高压中心;依据题意,不同季节分别受西风和高压控制,可能是地中海气候。

4.B5.C 解析:第4题,根据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可知,该地位于南美洲。

①地位于1月闭合等温线内部,在①地北侧(纬度低的区域)应该有一条28 ℃等温线,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可以推断①地1月温度的范围是20~24 ℃;再根据图中7月等温线的分布可推知①地7月温度的范围是8~12 ℃。

由此可以计算出①地1月、7月的温差范围是8~16 ℃,结合选项可知可能为12 ℃。

第5题,由图中河流分布可知,②地位于河谷地区,由于河谷地势低,冬季气温高于同纬度两侧地区,等温线向温度低的南部凸出。

6.A7.B 解析第6题,表中A城降水数据显示冬季多雨、夏季干燥;而气温呈现出冬不冷、夏不热的特点。

结合位置可判断该地为地中海气候与温带海洋性气候的过渡地带,即受副热带高压与西风带影响。

第7题,表中数据显示B城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即受季风影响所致;结合上题分析,可知两地气候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大气环流不同。

8.答案 D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秦汉时期东部地区温度距平为正值,说明温度较高,利于农业发展,北方农耕区扩大。

魏晋时期,北方农耕区大幅度向南退缩。

唐朝初期,东部地区温度距平为正值,说明冬季平均温度升高,河西走廊地区冰雪融化量大,绿洲农业发展迅速。

明清时期,东部地区温度距平为负值,说明冬季平均温度下降,黄河流域适合种植水稻的面积减小。

答案:9.B10.D解析:第9题,台湾岛中部为山脉,海拔较两侧高,气温较两侧低,故③曲线表示气温;该岛屿东部受东南季风及东北信风影响,受地形抬升作用,形成地形雨,降水较西部丰富,故①曲线表示降水;台湾岛西部降水少,多晴朗天气,光照强,东部降水多,多阴雨天气,光照弱,故②曲线表示光照。

第10题,据上题分析可知,②气象要素为光照。

光照的强弱与当地的天气状况关系密切,若多晴朗天气,则光照强烈,若多阴雨天气,则光照较弱。

11.答案(1)特点:终年温和,温差小。

原因:纬度低,海拔较高。

(2)原因:7月气压带、风带北移,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西南风。

影响:东南信风从海上吹向陆地,可以带来丰富的降水。

或偏转后变成西南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沿岸形成荒漠景观。

答案12.A13.B解析第12题,由图示可以看出4月~6月降水增多,气温升高,致使蒸发量逐月上升,但是题目看不出风力和云量状况。

第11题,水分的亏损主要取决于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图中显示3月~6月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所以6月份累积亏损最为严重。

14.答案AD解析根据气温和降水特点:①地全年温和,最高月(7月)气温不超20°C,全年降水较多且较均匀,故为北半球温带海洋性气候。

②地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故②地为地中海气候。

据欧洲气候的分布规律可知,甲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乙、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丁为地中海气候。

答案:15.B16.D解析:第7题,我国34°N以南、104°E以西地区主要是青藏高原和横断山区,这里地势高,改变了气温和降水状况,气温较低,形成了高原山地气候,所以该范围内亚热带分布范围小。

故B项正确。

第8题,温度带的划分主要以积温为依据,我国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与1月份0 ℃等温线大致吻合。

由于我国冬季风势力强且影响范围广,导致我国冬季气温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明显偏低,因此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

故D项正确。

17.答案(1)分布特点:大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西北部降水空间差异较大。

成因:西部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山脉西侧地处迎风坡,降水多;西部的山间高原盆地,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

(2)甲城比乙城冬季(1月)气温高,夏季(7月)气温低。

甲城气温年较差小。

冬季:甲城有高大山脉的阻挡,受北冰洋的寒冷空气影响较弱,气温较高。

美国东部为低缓山地,乙城易受北方寒冷空气影响,气温较低。

夏季:甲城受寒流影响,气温较低。

乙城受暖流和东南暖湿气流影响,气温较高。

解析(1)由年降水量线的分布可知,美国西部沿海多,内陆少,西北部年降水量线分布复杂,空间差异大。

成因应从地形分布和水汽来源等方面分析。

(2)气温差异应对冬季和夏季分别比较,概括气温年较差的差异。

地形决定其受北方冷气流影响程度不同,是冬季气温存在差异的原因;夏季差异应从洋流和盛行风两方面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