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资源调查简介

合集下载

湿地调查报告 学生

湿地调查报告 学生

湿地调查报告学生介绍本次湿地调查是由本校学生组成的小组共同完成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湿地的生态环境,保护湿地资源。

我们选择了位于城市附近的某湿地进行调查,该湿地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良好。

调查目的1. 了解湿地的现状和生态系统2. 评估湿地对城市生态的影响3. 寻找适合的保护措施,促进湿地可持续发展调查内容1. 湿地植被调查我们首先对湿地内的植被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在湿地内,我们发现了多种植物,包括湿地特有的植物、水生植物和湿地边缘的植物。

这些植物为湿地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的生物多样性。

其中,我们观察到一些珍稀濒危物种,例如独脚金和睡莲。

这些发现表明该湿地对于维持珍稀植物的生存起着重要作用。

2. 湿地动物观察在对湿地植被进行调查之后,我们开始观察湿地内的动物。

我们发现湿地是多种鸟类和昆虫的栖息地。

其中,候鸟和水鸟数量较多,它们选择在这里繁殖和迁徙。

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湿地特有的动物,例如螺蛳和蜻蜓。

这些动物的存在表明该湿地为多样性动植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栖息条件。

3. 湿地水质分析我们带上水质测试仪器对湿地的水质进行了分析。

测试结果显示该湿地的水质良好,pH值接近中性,溶解氧含量充足。

这说明该湿地的水源来自于自然的降水和洪水,同时也受到附近区域的污染影响较小。

这种水质对于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行起着重要作用。

影响和保护1. 城市化对湿地的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扩张和人口增加对湿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湿地面积的减少和污染会直接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湿地保护措施,合理规划城市发展,减少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

2. 湿地保护措施为了保护湿地资源,我们提出以下保护措施:- 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保护湿地的生态环境。

-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意识。

- 建立湿地保护区,限制湿地开发。

- 加强水源保护,减少湿地污染。

- 建立湿地保护管理机构,监督湿地保护工作的进展。

结论湿地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对于维护城市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湿地调研资料(一)

湿地调研资料(一)

湿地调研资料(一)少海湿地公园调研报告调研人:王林明(20146705)调研时间: 2015年10月17日调研地点:少海湿地公园调研目的:对少海湿地公园的动植物与其历史、现状以及未来的规划进行深层次的了解。

同时,结合现阶段湿地公园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议。

调研内容:1.1 湿地的概念湿地,指天然或人工、常年或季节性积水,蓄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或咸水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包括低潮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

相对于海洋与陆地,湿地的面积较小。

湿地的类型多种多样,我国的湿地包括滨海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和沼泽湿地等天然湿地和稻田、池塘、水库等人工湿地。

湿地区内适生着各类野生动植物的地区。

由于这些地区的水分和阳光充足,土壤肥沃,相对人为干扰较轻,因此,植物生长茂盛,吸引着许多动物在区内繁衍栖息,形成了多姿多彩的生物世界。

作为一类生态系统,湿地是介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态系统之间兼有水陆特征的一种过渡型生态类型,因而兼有两种生态系统的特点,是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的特殊类型,与全球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环境质量关系密切。

湿地区域内水、洲纵横交错,芦荡深幽,百鸟翔集,水乡泽国,野趣盎然,是人类回归大自然的理想场所。

2.1 湿地的效益评价2.1.1 社会效益①观光与旅游。

湿地具有自然观光、旅游、娱乐等美学方面的功能,湿地除可创造直接的经济效益外,还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尤其是城市中的水体,在美化环境、调节气候、为居民提供休憩空间方面有着重要的社会效益。

②教育与科研价值。

湿地生态系统、多样的动植物群落、濒危物种等,在科研中都有重要地位,它们为教育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对象、材料和试验基地。

一些湿地中保留着过去和现在的生物、地理等方面演化进程的信息,在研究环境演化,古地理方面有着重要价值。

2.1.2 环境效益①维持生物多样性。

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依赖湿地生存、繁衍的野生动植物极为丰富,其中有许多是珍稀特有的物种,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的重要地区和濒危鸟类、迁徙候鸟以及其它野生动物的栖息繁殖地。

湿地资源调查报告

湿地资源调查报告

湿地资源调查报告一、引言湿地是指生态系统与水的接触或作用区域,包括沼泽、泥炭地、河口、湖泊、池塘和沿海滩涂等。

湿地是地球上最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也是重要的生态服务提供者。

为了深入了解当地湿地资源状况,本次调查了地的湿地资源情况。

二、调查目的1.了解湿地类型和范围;2.调查湿地中的物种丰富度和数量;3.调查湿地当前的生态环境;4.研究湿地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调查过程调查过程中,首先对湿地进行了分类和范围划定的初步分析,然后通过现场考察和采样等方式进行具体调查。

调查的重点包括湿地类型、水质状况、植被分布、动物种类和数量、以及人类活动对湿地的影响等。

1.湿地类型和范围经过实地勘测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确定调查区域内存在河口湿地、沼泽湿地和湖泊湿地等不同类型的湿地。

其中河口湿地分布较广,面积约占调查区域湿地总面积的70%。

2.湿地水质状况通过水样采集和水质监测,发现湿地水质以中等水平为主。

其中部分河口湿地水质较差,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可能是周边工业及农业活动对湿地水质的影响。

3.植被分布通过植被抽样和统计,发现湿地植被种类丰富,主要分布有芦苇、菖蒲、香蒲等。

4.动物种类和数量通过鸟类调查和捕捉鱼类等方式,发现湿地内鸟类种类繁多,涵盖了多个主要鸟类目。

同时还发现了多种鱼类和两栖类等。

5.人类活动对湿地的影响调查发现,湿地周边存在农田灌溉、河流治理和旅游等人类活动,这些活动对湿地的水质、生境和物种多样性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四、调查结果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湿地资源的特点和问题:1.特点湿地资源丰富,拥有多种湿地类型和物种,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2.问题存在部分湿地水质污染的问题,人类活动对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

五、建议与对策针对湿地资源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与对策:1.加强水质监测与污染治理,控制工业和农业活动对湿地的污染;2.制定湿地保护政策和规划,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3.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4.提倡可持续旅游,加强湿地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平衡。

湿地调查实施方案

湿地调查实施方案

湿地调查实施方案一、调查目的。

湿地是生态系统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对维护生物多样性、水资源调节、防洪防涝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科学有效地保护和管理湿地资源,必须进行全面系统的湿地调查。

本次湿地调查的目的在于全面了解湿地的地理位置、类型、植被、动物、水文水质等情况,为湿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内容。

1. 地理位置调查,包括湿地的地理坐标、周边地形地貌、地势等情况。

2. 类型调查,对湿地进行分类,包括沼泽湿地、河口湿地、湖泊湿地等。

3. 植被调查,调查湿地内的植被种类、分布情况、植被覆盖率等。

4. 动物调查,对湿地内的动物种类、数量、分布情况进行调查。

5. 水文水质调查,包括湿地内水文情况、水质状况、水资源利用情况等。

三、调查方法。

1. 野外实地调查,组织调查人员深入湿地进行实地调查,记录观测数据。

2. 遥感调查,利用遥感技术获取湿地的空间信息,辅助实地调查。

3. 样地调查,设置样地,对湿地内的植被、动物、水文水质等进行系统的样地调查。

4. 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绘制湿地的地图、植被图、动物图等。

四、调查报告。

根据调查结果,编写湿地调查报告,包括湿地的基本情况、植被动物资源状况、水文水质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等内容。

报告要求准确客观,为湿地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五、调查保障。

1. 调查人员,组织专业的调查人员,包括地理学、生态学、水文学等专业人员。

2. 调查装备,配备必要的调查装备,包括GPS定位仪、遥感影像解译软件、水质采样器等。

3. 资金保障,保障调查经费,确保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总结。

湿地调查是保护和管理湿地资源的基础工作,通过科学系统的调查,可以全面了解湿地的状况,为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本次湿地调查能够取得丰硕的成果,为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做出贡献。

湿地调研报告范文(两篇)2024

湿地调研报告范文(两篇)2024

湿地调研报告范文(二)引言概述:湿地是具有特定水文地质条件并且水生态系统密集分布的区域,在生态保护和环境修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深入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现状和保护对策,我们进行了湿地调研。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湿地调研的目的、方法和结果,并进一步探讨湿地保护的重要性和需要采取的可持续管理措施。

正文内容:一、湿地调研目的1.1考察湿地保护现状:了解目前湿地保护工作的进展情况,包括政策法规的制定、湿地保护区的设立以及生态修复工作的实施情况。

1.2探究湿地生态系统:研究湿地内的生态系统及其与周边环境的相互作用,包括湿地动植物群落的组成、生态过程和功能。

1.3评估湿地生态服务:了解湿地对水资源调节、生物多样性维持、碳储存等生态服务的提供情况,并评估其经济价值。

1.4制定湿地保护对策:根据调研结果,制定相应的湿地保护对策,推动湿地可持续管理和合理利用。

二、湿地调研方法2.1文献资料收集:搜集相关文献、政策法规和研究报告,了解湿地保护历史、现状和问题。

2.2现地考察:选择一些典型湿地进行实地考察,收集样本、观察生物群落结构,并与专家进行讨论和交流。

2.3数据分析:将采集的样本数据和调研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比较不同湿地类型的差异和特点。

2.4模型模拟:利用湿地生态模型,模拟湿地生态系统的演变和预测未来的变化趋势。

2.5问卷调查: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知程度和意愿,并收集公众的保护建议。

三、湿地调研结果3.1湿地保护现状:调研结果显示,近年来湿地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湿地面积减少、生境破坏及污染等问题。

3.2湿地生态系统:各个湿地类型的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差异,但总体上,湿地能够提供丰富的生态服务,对当地的水资源调节和生物多样性保持起着重要作用。

3.3湿地经济价值:湿地提供的水资源、食物供应和生态旅游等生态服务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但目前并未得到充分的利用。

3.4湿地保护对策:基于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了一系列湿地保护对策,包括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增加湿地保护区面积、推动湿地生态修复工作以及提高公众保护意识等。

湿地调查实施方案

湿地调查实施方案

湿地调查实施方案一、调查目的。

湿地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栖息地,也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科学保护湿地资源,了解湿地生态环境状况,制定湿地保护规划,制定湿地保护政策,本调查旨在全面了解湿地资源现状,为湿地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范围。

本次湿地调查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湿地地理位置、湿地类型、湿地植被、湿地水质、湿地动物种类及数量等。

三、调查内容。

1. 湿地地理位置调查,包括湿地地理坐标、地形地貌特征等。

2. 湿地类型调查,根据湿地的水文、生物、土壤等特征,将湿地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并了解各类型湿地的分布情况。

3. 湿地植被调查,包括湿地植被种类、分布状况、植被覆盖率等。

4. 湿地水质调查,对湿地水体进行采样分析,了解水质状况及其对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5. 湿地动物调查,包括湿地内陆生物种类、数量、分布情况等。

四、调查方法。

1. 野外实地调查,组织调查人员深入湿地现场进行实地调查,记录湿地地理位置、植被、水质等情况。

2. 样地调查,选取代表性样地进行详细调查,获取更准确的数据。

3. 问卷调查,针对当地居民、农民等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湿地利用现状及对湿地保护的态度。

五、调查成果应用。

1. 编制湿地资源调查报告,整理分析调查数据,编制湿地资源调查报告,提出湿地保护建议。

2. 制定湿地保护规划,根据调查成果,制定湿地保护规划,明确湿地保护目标和措施。

3. 开展湿地保护宣传教育,利用调查成果进行湿地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六、调查保障。

1. 人员保障,组织专业人员参与调查,确保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 资金保障,保障调查经费的到位,确保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3. 装备保障,提供必要的调查装备,确保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七、总结。

本次湿地调查将通过科学的调查方法,全面了解湿地资源现状,为湿地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湿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希望通过本次调查,能够为湿地保护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湿地调查报告

湿地调查报告

湿地调查报告湿地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为了解湿地的生态状况和价值,评估其对生态系统的贡献,并提出保护建议。

二、调查范围本次调查范围包括地区的湿地,总面积约X平方公里。

三、调查方法⒈野外调查a) 环境特征调查:记录湿地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体特征、植被分布等信息。

b) 生物资源调查:记录物种组成、数量、分布、繁殖状况等信息。

c) 人类活动调查:记录对湿地的利用状况、开发活动、污染源等信息。

d) 数据采集:使用高精度测绘仪、生物采样器具、水质采样器等设备,采集实地数据和样本。

⒉实验室分析a) 水质指标测定:通过实验室分析测定湿地水体的各项水质指标,如PH值、溶解氧、氨氮等。

b) 土壤分析:采集湿地土壤样本进行实验室分析,包括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pH值等。

四、调查结果⒈湿地环境特征a) 地理位置:度分秒N,度分秒E。

b) 地形地貌:湿地包括湖泊、沼泽、河道等,形成丰富多样的环境景观。

c) 水体特征:湿地水体清澈,水质优良,有丰富的水生植物和动物资源。

d) 植被分布:湿地植被主要为水生植物,包括浮叶植物、沉水植物和湿生植物等。

⒉生物资源状况a) 物种组成:调查发现湿地共有物种,包括种鸟类、种鱼类、种植物等。

b) 数量与分布:湿地鸟类数量众多,常见的有、等。

鱼类主要分布在水域,常见的有、等。

c) 繁殖状况:湿地为多种鸟类提供了繁殖地,其中包括稀有鸟类,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⒊人类活动状况a) 利用状况:湿地周边有农田和牧场,部分地区用于旅游观赏和休闲活动。

b) 开发活动:湿地周边存在一些水利工程和人工开挖水道,对湿地生态系统产生一定影响。

c) 污染源:湿地存在农业面源污染、排污口排放等问题,对水质造成一定威胁。

五、保护建议⒈加强保护意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重视程度,并鼓励参与湿地保护行动。

⒉设立保护区:将湿地划定为保护区,规范人类活动和开发行为。

⒊治理污染源: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强对排污口的监管,并推动工业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湿地资源调查报告

湿地资源调查报告

xx湿地资源调查报告第一章基本概况第一节自然概况1.地理位置xx位于东经114°47′36″-115°″6′24″,北纬27°2′18″-27°17′36″,处于省中部、赣江中游,居赣岸,xx东邻青原区,南、西连xx县,北界与xx水接埌。

全区总面积424.9平方公里,2.地质地貌xx境地势西高东低,区境中南部以平原为主,约占16%;东、西部和北部以丘陵和低岗为主,约占84%;全区有耕地16.3万亩,其中水田14.9 万亩,水面 4.5万亩,其中可养水面1 万亩。

区自然库塘众多。

平均高程为70.6米。

最高点是赣江边的螺子山,高程为142.1米;至赣江沿岸一带地势最低xx境水溪较密,江河溪流相连,湿地生态环境良好。

3.土壤xx境土壤类型主要分为水稻土、、丘陵红壤、紫色土三大土类,分别占土壤面积的23.4%、60.9%、15.6%其中,全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56 %,在全省属中等水平。

4.气候全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

无霜期长。

四季更替分明,春夏多雨,伏秋常旱,春秋短而夏冬长。

年平均气温介于18.3℃之间。

夏季七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9.5℃,冬季一月最冷,月平均气温6.2℃。

极端最高温40.2℃,极端最低温-8.0℃。

年降雪期约5天,积雪厚度约5-15cm。

全年无霜期平均为285天。

历年平均日照1814.5小时。

年均相对湿度为78%,以2-6月相对湿度最大,7-8月相对湿度最小。

全区年均降水量1560毫米。

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不均匀,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0-2月降水量少,历年平均5个月仅359.1毫米,约占全年降水量的23.0%;3-6月降水量相对集中,4个月降水777.9毫米,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6-9月降水量为301.9毫米,约占全年降水量的21%。

5.水文xx地处赣江中游,属于赣江流域。

境河溪多,库塘密布,由6条主要河流、与池塘等水体生态系统组成:有赣江、禾河、泸水、桐江、螺湖水、后河等6条江河流,其中禾河、泸水、桐江、螺湖水、后河5条江河齐汇入赣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湿地资源调查简介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重庆市0000
湿地资源调查报告二〇一〇年九月
受000的委托,0000承担了000湿地资源调查任务,在0000的大力支持下,于2010年7月开始对符合湿地调查范围内的一般调查样地和重点调查样地的类型、分布、海拔、流域、植被等进行调查,9月完成了资料统计汇总,其成果材料已经0000审查合格并提交了成果资料。

一、调查内容与方法
1、调查的范围、内容
调查范围:
000区境内各类湿地,包括面积大于8公顷(含8公顷)以上的人工湿地和宽度10米以上,长度5公里以上的河流湿地。

调查内容:
一般调查内容:对所有符合调查范围的湿地类型、面积、分布(行政中心、中心点坐标)、平均海拔、所属流域、水源补给状况、植被类型及面积、主要优势植物种类、土地所有权、保护管理状况:河流湿地的河流级别。

重点调查内容:除一般调查内容外,还包括自然环境要素(位置、平均海拔、地形、气候、土壤);湿地水环境要素(水文、地表、水质);湿地野生动物(湿地内动物种类、分布及生境状况、优势或数量比例);湿地植物群落及植被;湿地保护与管理、利用现状、社会经济状况和受威胁状况。

2、调查方法
资料收集
0000地形图、000遥感图、森林资源现状图,0000水库、河流基础资料,0000年统计年鉴等。

2.外业调查
一般湿地斑块调查方法:采用以遥感(RS)为主、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为辅的“3S”技术。

即通过遥感解译获取湿地型、面积和分布、平均海拔、植被类型其面积、所属三级流域等信息。

通过野外调查、现地访向和收集最新资料获取水源补给状况、主要优势植物种、土地所有权、保护和管理状况等数据。

重点调查湿地斑块调查方法:重点调查的湿地斑块调查采用以遥感(RS)为主、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为辅的“3S”技术。

即通过遥感解译获取湿地型、面积和分布(行政区、中心点坐标)、平均海拔、植被类型及其面积、所属三级流域等信息。

通过野外调查、现地访问和收集最新资料获取水源补给状况、主要优势植物种、土地所有权、保护管理状况等数据。

在多云多雾的山区,如无法获取清晰的遥感影像数据,或遥感无法解译湿地型,则应通过实地调查来补充完成。

自然环境要素、水环境要素、湿地野生动物、湿地植物群落与植被、湿地保护与利用状况、受威胁状况等的重点调查,以重点调查湿地为调查单元,根据调查对象的不同,分别选取适合的时间和季节、采取相应的野外调查方法开展外业调查,或手机相关的资料。

3.内业汇总
为了保证调查成果的有效利用,充分服务于湿地的保护与管理,本次湿地调查的数据汇总、信息管理和制图全部通过数据库和GIS软件进行。

根据遥感解译判读结果和现场调查成果,将各湿地斑块及其属性输入GIS软件和相关数据库,并进行汇总,得到各湿地斑块的湿地型、所属湿地区、面积、平均海拔、主要植被类型及面积、土地所有权、所属行政区、所属三级流域等。

根据遥感解译判读结果和现场调查成果,将分布在湿地区内的各湿地斑块及其属性输入GIS软件和相关数据库,对各湿地斑块的相关信息进行汇总统计,得到各湿地区的湿地面积、斑块数量、湿地类、主要湿地型、湿地区分布、平均海拔、水源补给状况、所属二级流域、土地所有权、主要植物群系、植被面积、主要优势植物物种等。

通过遥感调查、典型样地调查以及有关资料的收集,需要对每块重点调查湿地的信息进行汇总,并输入数据库。

重点调查湿地基本状况:包括重点调查湿地名称、湿地区编码、湿地总面积、湿地斑块数量、湿地类及其面积、主要湿地型及其面积;
4.检查评审
质量检查是对调查前的准备、外业、内业各项工序和成果进行检查。

外业前准备工作质量检查的内容包括对实施细则、图面材料、数表以及所用的仪器和工具等进行审查,并通过试用检查其适用性。

在上述各项检查合格的基础上,着重对外业调查样地进行检查。

内业检查包括样地调查原始记录、统计表、图面资料、遥感判读质量和调查报告。

县级应检查数量为调查总量的10%以上、遥感判读样地检查数量应在图斑总数的10%以上,并针对不同的湿地类、湿地型区域及要求制订不同的图斑判读合格率。

只有达到要求的判读合格率时,方可进行下一个工序。

内业阶段其它各项工作应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工作重点是样地调查记录,各工组应全面复核,并在此基础上由专职检查人员进行100%检查,调查样地要检查有关的调查材料。

质量检查一般采用原调查方法进行检查,专职质量检查人员所检查对象,应根据检查的数据在开展工作前统一按随机方法抽取,外业检查时不得随意更改,以保证检查对象能客观反映其质量,外业检查样地可由被检查人员陪同检查人员到现场进行,内业检查由被检查人员提供成品交检查人员检查,各项检查都必须作检查记录,进行质量评价。

检查工作结束后提交检查报告。

验收与质量评定:根据检查方法分别检查内、外业主要检查内容,外业检查内容合格率达90%,内业检查内容合格率达96%。

二、调查结果
1、湿地斑块数量:
0000湿地调查总斑块数为227个,按调查类型分为:一般调查158个,重点调查69个。

按湿地类型分为:永久性河流146个,人工库塘38个,洪泛平原湿地43个。

2、湿地面积数量:
0000湿地调查总面积为13894.7公顷,按调查类型分为:一般调查3857.8公顷,重点调查10036.9公顷。

按湿地类型分为:永久性河流10440.6公顷,人工库塘1265.5公顷,洪泛平原湿地2188.6公顷。

3、湿地植被面积数量:
0000湿地调查总植被面积为1099.1公顷,按调查类型分为:一般调查746.5公顷,重点调查352.6公顷。

按湿地类型分为:永久性河流654.5公顷,人工库塘95.7公顷,洪泛平原湿地348.9公顷。

4、湿地植物种类:
本次调查0000湿地植物有34个科,64个种,详见附件3:《重庆市万州区湿地植物名录表》。

附件1:《00000一般湿地调查斑块一览表》
附件2:《0000重点湿地调查斑块一览表》
附件3:《0000湿地植物名录表》
附件4:《0000湿地资源分布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