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共23张PPT)

万人,征集担架20万副,大小车88万辆,挑子30万副,
牲畜76万头,总共筹运粮食达96000万斤。在战役的第三
阶段,参战兵力与后方支前民工的比例大大超过了战役初
期l:3的概算。这段材料最能说明解放战争的胜利是由于
()
B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国民党军队作战时物资匮乏
B.共产党军队深得民心,人民大力支持
C.国民党军队作战不够勇敢,妥协投降
淮 海 战
参战军
时间 队 和 指
1948年 11月6
挥中华原东者解解放放军军
日—
刘伯承、邓
1949年 小平、陈毅
1月10 、粟裕、谭
日共65 震林。
天
战
徐地州 为区中
心的 淮海 地区
成果或意义
歼敌55万,淮海战 役基本上解放了长 江以北的华东和中 原地区,使蒋介石 在南线的精锐主力 丧失殆尽。 奠定了解放长江以 南各省的基础。
副
辆头
吨副
只
材料三:1948年5月,为配合即将开始的辽沈战役和华北战场杨罗
耿兵团东进,董存瑞所在的第十一纵队奉命攻打隆化。董存瑞带领
爆破组的战友们一鼓作气炸掉了敌人的四个炮楼和个碉堡,顺利地
完成了扫除隆化中学外围工事的任务。
解放军作战勇敢
胜利
课堂小 结
解放区的 土地改革
战略进攻 战略决战 走向胜利
的上策,有利于进一步瓦解敌人。
(傅作义部接受和平改编为其他战
场的国民党将领倒戈率部转向人民
的一方,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三大战役意义
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 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人民解放军乘胜追击。一直打到 长江北岸,等候命令渡江作战——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上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共30张PPT)

教学目标
1、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有关情况,认识到土 地改革的意义和作用;知道人民解放军战略进 攻的开始的标志、三大战役、渡江战役有关情 况及意义。 2、通过讨论等形式,分析得出解放战争迅速胜 利的主要原因,归纳综合得出结论。 3、通过人民解放军为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历尽艰辛、英勇作战、不畏牺牲的精神,使学 生确立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
“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 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 折点。”
——毛泽东
2.决战的条件
国民党的力量严重削弱, 共产党的力量显著增强, 决战的时机来到。
后方
装备
兵力
共产党 巩固 大大改善 280万
国民党 危机 略占优势 365万
士气
高昂 低落
形势
主动 被动
3.三大战役
(1948.9—1949.1)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在美 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 内战爆发。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的作战,先后粉 碎了蒋介石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打得蒋介石 是焦头烂额、支离破碎,国民党军队被消灭了两 百多万。1948年,毛泽东和党中央认真分析了当 时的形势,认为同国民党主力决战的时机已经成 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争的胜利是由于( B )
A.国民党军队作战时物资匮乏 B.共产党军队深得民心,人民大力支持 C.国民党军队作战不够勇敢,妥协投降 D.共产党军事战术指挥得当
3、结果:
根据土地改革总路线和《中国土地法大纲》 规定,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 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4、土地改革的意义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 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 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 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 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共35张PPT)

天 津
和平之战 平津战役
党中央为什么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
请同学们结合课本P94小字思考。
【一决胜负—三大战役】
140天歼灭154万
战役 名称 时间 指挥者 参战部队 歼敌 人数 意义 三大战役 的历史意 义
辽沈
战役 淮海 战役 平津 战役
1948、9至 1948、11
林彪 罗 荣桓
东北人民 解放军
【我思我悟—学史明智】
得 民 心 者 得 天 下 !
三大战役大决战, 歼敌一百五十万; 百万雄师过大江, 蒋家王朝就完蛋; 解放战争留遗憾, 蒋匪残余逃台湾。
4 1 3 2
5 6
1、下列哪一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
A、辽沈战役
C、平津战役 B、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1
2、解放战争中歼灭敌人人数最多的战役是
如果少了这一 点,就不是完 整的中国!
祖国的统一大业尚未完成!!!
【我思我悟—合作探究】
阅读分析共产党在三年内就以弱胜强打败国民党的原因? 材料一:三大战役人民支前统计:
共产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材料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蘑菇战术、口袋 毛泽东等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 阵;挺进大别山;“关门打狗”“瓮中捉鳖”“将革命 术,解放军英勇作战 进行到底” 材料三: 在解放军的大攻势面前,敌军官兵毫无斗志, 国民党毫无斗志 争相投降。解放军攻入沈阳后,一群国民党官兵在街上 找到解放军,连忙说:“我们投降,蒋介石再也管不着 我们了!”
解放了
52万
国共划江 而治,好 不好…
不行…一定要打倒蒋 介石,解放全中国!
。
朱 德
毛 泽 东
国 人 民 , 保 卫 中 国
切 彻 奋 敢 底 勇 于 、 前 抵 中 干 进 , 抗 国 净 , 解 的 境 、 坚 决 放 内 、 全 一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件 (共25张PPT)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聂荣臻、罗荣桓、林彪
仔细阅读课本116-117页,填写三大战役慨况表
人教版八年级上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胜利
三大战役影响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三篇章:聚民心——渡江战役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毛泽东 朱德
1947年夏,战略进攻的条件成熟了
1.千里跃过大别山:毛泽东对这一次战略部署作了生动的比喻:蒋介石把它的主要兵力集中了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我们就攻其薄弱的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
南京
武汉
作用:大别山地处武汉和南京正中间,控制住大别山就意味着西可取武汉;东可取南京,可谓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唾手可得。
影响: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战略决战 (1948.9-1949.1)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名称
时间
指挥者
参战部队
战况
影响
辽沈战役
解放东北全境
解放长江以北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解放南京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揭开战略进攻序幕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推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革命胜利提供了保障。1947年夏,为了实现人民解放和国家统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军发动了战略反攻,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着武汉、南京。 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进行,基本上打垮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能在3年多的时间里,打败国民党军队,用事实再一次向世人证明:得民心者得天下。
聂荣臻、罗荣桓、林彪
仔细阅读课本116-117页,填写三大战役慨况表
人教版八年级上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胜利
三大战役影响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三篇章:聚民心——渡江战役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毛泽东 朱德
1947年夏,战略进攻的条件成熟了
1.千里跃过大别山:毛泽东对这一次战略部署作了生动的比喻:蒋介石把它的主要兵力集中了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我们就攻其薄弱的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
南京
武汉
作用:大别山地处武汉和南京正中间,控制住大别山就意味着西可取武汉;东可取南京,可谓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唾手可得。
影响: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战略决战 (1948.9-1949.1)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名称
时间
指挥者
参战部队
战况
影响
辽沈战役
解放东北全境
解放长江以北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解放南京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揭开战略进攻序幕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推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革命胜利提供了保障。1947年夏,为了实现人民解放和国家统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军发动了战略反攻,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着武汉、南京。 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进行,基本上打垮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能在3年多的时间里,打败国民党军队,用事实再一次向世人证明:得民心者得天下。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精品教学课件

——摘编自刘统《中国的1948年》
据材料,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有那些? 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 国民党:不能代表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经济崩溃;政治腐败; 军队士气低落
课堂总结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人
民
战略进攻: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
影响: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课堂总结
材料一
55万
103万
国民党
共产党
1948年秋国共双方在东北地区的兵力对比
材料二:东北地区97%的土地和86%的人口已经解放,土改基本完成,
东北的敌军远离国民党的统治中心,且仅固守长春、沈阳、锦州等几座孤 城,几乎得不到其它救援。
七届二中全会
时间:1949年3月(三大战役之后,渡江战役之前)
地点:河北西柏坡
内容:
1.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2.党的奋斗目标是把中国逐渐由落后的农业国 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提出“两个务必” 4.制定党在政治、经济及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
合作相探关究史事
材料一 解放东北是战略反攻的第一步。在毛泽东正确的军事思想指导下, 战前就制定了“关门打狗”的战役方针。东北野战军灵活地执行战役方针, 坚持英勇作战,这是战役取得伟大胜利的根本保证……在战役中,东北地区 动员支前民工183万人,担架13.7万副,筹集和运送粮食1.1亿斤。
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因素。
课堂总结
材料一:梁思成绘制的《北平重点文物图》,被挂到了毛 泽东指挥平津战役的指挥所墙壁上。在毛泽东的指示下, 北平城的全面保护被列为第一项第一级。在攻城的演习训 练中,解放军对城内射击目标逐一精确计算,力求勿使炮 弹损毁文化古迹。
据材料,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有那些? 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 国民党:不能代表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经济崩溃;政治腐败; 军队士气低落
课堂总结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人
民
战略进攻: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
影响: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课堂总结
材料一
55万
103万
国民党
共产党
1948年秋国共双方在东北地区的兵力对比
材料二:东北地区97%的土地和86%的人口已经解放,土改基本完成,
东北的敌军远离国民党的统治中心,且仅固守长春、沈阳、锦州等几座孤 城,几乎得不到其它救援。
七届二中全会
时间:1949年3月(三大战役之后,渡江战役之前)
地点:河北西柏坡
内容:
1.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2.党的奋斗目标是把中国逐渐由落后的农业国 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提出“两个务必” 4.制定党在政治、经济及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
合作相探关究史事
材料一 解放东北是战略反攻的第一步。在毛泽东正确的军事思想指导下, 战前就制定了“关门打狗”的战役方针。东北野战军灵活地执行战役方针, 坚持英勇作战,这是战役取得伟大胜利的根本保证……在战役中,东北地区 动员支前民工183万人,担架13.7万副,筹集和运送粮食1.1亿斤。
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因素。
课堂总结
材料一:梁思成绘制的《北平重点文物图》,被挂到了毛 泽东指挥平津战役的指挥所墙壁上。在毛泽东的指示下, 北平城的全面保护被列为第一项第一级。在攻城的演习训 练中,解放军对城内射击目标逐一精确计算,力求勿使炮 弹损毁文化古迹。
第24课-部编教材八年级历史上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共25张)精品PPT课件

3.结果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 地改革运动,经过艰苦的工作和斗争,历时一年多的 土改革命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 食和衣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翻身农民丈量土地
贫雇农代表分土地给农民
分到土地后喜悦的农民
4.影响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 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 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D.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黄河以南各省的基础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解放区人民踊跃支前
解放区农民从亲人参军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千里跃进大别山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鲁豫解放军主力,
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
作用:大别山地处武汉 和南京正中间,控制住 重 大别山就意味着西可取 武汉;东可取南京,可 谓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 唾手可得。
点
武汉
南京
影响:揭开了人民解 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八年级历史上册(RJ) 教学课件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新课导入
提问:解放战争开始于哪一年? 什么时候我军转入反攻作战?其标 志是什么?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 地改革运动,经过艰苦的工作和斗争,历时一年多的 土改革命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 食和衣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翻身农民丈量土地
贫雇农代表分土地给农民
分到土地后喜悦的农民
4.影响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 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 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D.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黄河以南各省的基础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解放区人民踊跃支前
解放区农民从亲人参军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千里跃进大别山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鲁豫解放军主力,
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
作用:大别山地处武汉 和南京正中间,控制住 重 大别山就意味着西可取 武汉;东可取南京,可 谓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 唾手可得。
点
武汉
南京
影响:揭开了人民解 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八年级历史上册(RJ) 教学课件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新课导入
提问:解放战争开始于哪一年? 什么时候我军转入反攻作战?其标 志是什么?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件(共30张PPT).ppt

辽沈战役
三大战役—概况
辽沈 战役
时 间 1948年9月-11月 地 点 东北 部 队 东北人民解放军 将 领 林彪、罗荣桓 意 义 解放了东北全境
三大战役—概况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 车推出来的! ——陈毅
时 间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地 点 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部 队 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 将 领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 意 义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毛泽东
千里挺进大别山
“蒋介石两个拳头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 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毛泽东
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两三 翼军 牵配 制合
1947年6月,为了把战争引向国 统区,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 鲁豫野战军12.4万人挥师南进, 千里跃进大别山。
有一位海外学者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南京国民政府库存的黄金、白银、美钞 的价值空前未有,并且拥有400万美式装备的军队,配有飞机千架,舰艇如云,但为时
不过3年就被“小米加步枪”的中国共产党打得落花流水。
你认为奇怪吗?结合本课所学知识,小组讨论,
中共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得
民
政治: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解放战争全记录》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 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进军令
渡江战役 渡江战役
时间 结果 意义
1949年4月 横渡长江,占领南京 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解放战争胜利—原因
挺进大别山—概况
千里挺进大
三大战役—概况
辽沈 战役
时 间 1948年9月-11月 地 点 东北 部 队 东北人民解放军 将 领 林彪、罗荣桓 意 义 解放了东北全境
三大战役—概况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 车推出来的! ——陈毅
时 间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地 点 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部 队 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 将 领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 意 义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毛泽东
千里挺进大别山
“蒋介石两个拳头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 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毛泽东
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两三 翼军 牵配 制合
1947年6月,为了把战争引向国 统区,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 鲁豫野战军12.4万人挥师南进, 千里跃进大别山。
有一位海外学者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南京国民政府库存的黄金、白银、美钞 的价值空前未有,并且拥有400万美式装备的军队,配有飞机千架,舰艇如云,但为时
不过3年就被“小米加步枪”的中国共产党打得落花流水。
你认为奇怪吗?结合本课所学知识,小组讨论,
中共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得
民
政治: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解放战争全记录》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 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进军令
渡江战役 渡江战役
时间 结果 意义
1949年4月 横渡长江,占领南京 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解放战争胜利—原因
挺进大别山—概况
千里挺进大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件(24张PPT)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学期

减租减息
『 耕者有其田 』
阅读课本114-118页的内容,大字细读,小字快读,认真查 找下列问题的答案,在课本上划出,做好标注。
1.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基本史实 2.三大战役的基本史实(时间、指挥者、结果、影响) 3.渡江战役的基本史实(时间、结果、影响)
战略进攻阶段
1947年夏,战略进攻的 条件成熟
——1947年10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 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
100% 80% 60% 40% 20% 0%
1947年农村土地占比情况图
地主富农
人口占比
中下贫农
土地面积占比
如何看待当时 中国的土地占 有情况?
• 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 • 土地占有情况不均衡
解放区土地改革
时间: 1947年
内容:1.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 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 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2.制定了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 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 农业生产。
结果: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意义: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 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 参军,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 保障。
(1)中国共产党决策英明,领导正确,抓住时机,发动战略决 战。 (2)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不怕牺牲,坚决执行党中央的战略决 策。 (3)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完成,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人民群众的支持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 利提供了根本保证。 (4)国民党统治腐朽,经济、军事等方面全面破产;国民党发动 内战不得人心。
千里挺进大别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海战役
(1948.11.7 -- 1949.1.10)
商丘
陈官
庄
徐州
碾 庄
海州
猛 虎 掏 心
双堆集
奠定了解放长江
以南各省的基础
蚌埠
时间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地点
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参战部队
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
指 挥 员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
概
况 碾庄、双堆集歼敌,解放徐州,陈官庄歼敌
52万
歼灭和 改编敌 人150 多万人
队的主力 基本上被 消灭,大 大加速了 人民解放 战争在全 国的胜利。
-
1949.1
傅作义部出城接受解放军改编
历史意义
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 消灭,大大加速了人们 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2、三大战役——主力大决战
(1)、辽沈战役 1948年9-11月 (2)、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3)、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复习提问:
1.重庆谈判背景、时间、内容、意义?(P110) 2.国民党发动内战时间?(P111) 3.内战爆发后毛泽东提出了什么论断?(P111) 4.中共中央制定了什么作战方式、目标、原则和方 针?(P111) 5.内战在1947年前半年的进展如何?(P112)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 胜利
预习提问:
意 义 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张家 口
新保安
分割包围
先打两头
北
后取中间
平
(瓮中捉鳖)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平津战役
(1948.11.29--1949.1.31)
天 津塘
沽
时间 地点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华北
参战部队
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
指挥
林彪 罗荣桓 聂荣臻
概况 意义
分割攻占张家口、天津,北平和平解放
3.军事上,正确战略方针
知识结构
和战
战
战
谈略
略
略
时防
反
决
期御 攻
战
1946.6
渡 江 战 役
1949.10
1945 .8
1947.6
1948.9 1949.1 1949.4
解放战争时期
❖
1.取样要有专人负责,开始时隔-小 时取样 一次, 以后根 据取样 判定结 果再决 定取样 间隔时 间。
❖
2.经化验冲洗精度合格后,油冲洗工 作即可 停止, 待油温 降至室 温后进 行排液 和管道 系统恢 复,充 填工作 油,进 行试运 转。
2.解放南京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结果
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 残余退往台湾
意义:
1.政治上,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2.经济上,土地改革后,得到拥护
刘伯承在大别山三角峰视察作战地形
解放军进攻锦州
这幅图 片跟哪 一大战 役有关?
辽沈战役
长 春
(1948.9.12--1948.11.2)
关围 门锦 打打 狗援
黑山、 大虎山
沈阳
锦 州
塔山
辽 西 走 廊
解放东北全境
时间 地点 参战部队 指挥员 概况 意义
1948年9月至1948年11月 东北
东北解放军 林彪、罗荣桓 攻占锦州,长春起义,攻占沈阳 解放了东北全境,使解放军 第一次在数量上占了优势
❖
5.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通过大量 的人物 个性化 的语言 刻画了 人物的 性格, 一些段 落浓墨 重彩, 如刘、 焦话别 ,兰芝 辞母等 ,使人 物形象 更鲜明 。
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内容?总路线?(P114) 2.土地改革的结果和意义?(P115) 3.挺进大别山的时间和意义?(P115) 4.三大战役时间领导人地点意义?(P116) 5.占领南京的时间和意义?(P117)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2.《中国土地法大纲》 内容
❖
3.登高作业绑扎用的直爬梯,必须经 专人检 查绑扎 牢固后 方可使 用,对 于一些 为了安 装方便 而搭设 的临时 操作平 台,除 必须绑 扎牢固 ,并且 其自身 保证一 定的安 全强度 。
❖
4.这首诗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叙述故事 ,最后 一段中 ,松柏 梧桐覆 盖相交 ,鸳鸯 双双和 鸣,是 运用了 浪漫主 义的手 法,既 象征了 刘、焦 爱情的 不朽, 又象征 了他们 的悲愤 和控诉 。所以 ,这首 诗是浪 漫主义 的诗歌 。
敌我兵力变化示意图
1947年夏 战 略946年6月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195 万人
373 万人
1947年6月
1946.6——1947.6 国民党 对抗 共产党
1947.6——1948.9 国民党
反攻
共产党
主力大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使北平得到和平解决 ,使华北全境 基本解放。
辽沈战役 平津战役 淮海战役
战役名 发起时
称
间
战略决战 意义
歼 共计歼 历史意义 敌 敌人数
国民党军
辽沈战役 1848.9 解放东北全境 47万
—11
淮海战役 1948.1 1
奠定解放长江 以南的各省基
55万
平津战役
-11994489..11 1
础 华北全境解放
1947年6,刘邓 大军挺进大别山
刘、邓大军挺进中原(过黄河)
刘邓大军通过黄泛区
1947年6月下旬刘邓大军胜利进入大别山
意义:
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后,活跃于(长)江淮 (河)(黄)河汉(水) 之间,形成东震南京、 西胁武汉、南逼长江、 北制中原之势,最大限 度地调动敌人,减轻了 各解放区的压力,各解 放区也趁势发起反攻。
3、南京解放——百万雄师过大江
(1)、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1日开始
(2)、解放南京
1949年4月23日
1.渡江战役
背景:1949年4月,国共北平谈判失败
时间: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 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战线:西→江西湖口,东→江苏江阴
结果: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 军占领了南京,统治中国大陆22年 的南京国民政府政权垮台。
没收地主土地, 废除封建剥削的 土地制度,实行 耕者有其田,按 照农村人口平均 分配土地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3.土地改革总路线
依靠贫雇农 团结中农 有步骤有分别消灭封 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 发展农业生产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4.土地改革结果 5.意义:阶级关系和土地状况根本改 变,激发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