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性主义与类型学

合集下载

类型学——罗西

类型学——罗西

Part Three
Part
3
阿尔多· 罗西
生平
1931年生于意大利米兰,师从于罗杰斯和萨蒙纳 1961年任《Casabella》建筑杂志编辑 1963年任夸罗尼教授的助教并担任威尼斯建筑研究所研究员 1965年~1966年任米兰工业大学副教授同年出版了名著《城市建筑学》 1970年~1971年任米兰工业大学教授 1972年~1974年任瑞士联邦技术大学教授 1975年任威尼斯建筑学院教授 1980年任美国耶鲁学院教授 1990年获普利兹克奖 1991年获美国建筑学会荣誉奖 1992年获美国的杰佛逊奖 1996年被提名为美国艺术与学院的荣誉会员
结构主义 Yu 类型学
著名的语言学家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认为,任何阶段的文化意义都是重叠的,每个 词句、每种艺术形式均依赖其他词句和形式的存在。建筑的历史与语言的历史相似,并 不是后一阶段彻底取消前一阶段的过程,而是过去遗存下来的建筑形式同时并存。因此, 在目前的建筑实践中就可以将历史上的形式看作原材料(素材)。柯尔孔认为需要一个 转化机制才能更好地将结构主义的批评标准用于建筑学。这种转换机制就是类型学。
Part
2
建筑类型学
建筑类型学发展
范型类型学 十九世纪的工业革命改变了长久以来人们的生产方式,同时,人们的建筑观也发生了 改变。建筑业的工业化要求建筑如同工业产品的定型化、标准化一样,具有经济性、 纯洁性、现代性。于是,新的类型变成了由技术决定的功能、效率的产物。范型即依 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大批量的生产。 当代类型学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为了解决现代主义运动对待建筑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的弊端,一大 批建筑师开始从精神层次,人文方面去考虑建筑与城市的问题,而不仅仅依据于技术 的功能主义的要求。
结构主义的两个特点

建筑诗人——阿尔多·罗西

建筑诗人——阿尔多·罗西

建筑诗人——阿尔多· 罗西摘要:阿尔多· 罗西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位建筑理论家、哲学家、艺术家和教师。

他出色的理论文章、建筑作品,在业界内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深刻地影响了欧洲后现代主义运动。

他通过实际的建筑创作来践行自己的理论,为建筑类型学理论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建筑类型学“一位恰好成为了建筑师的诗人”,这是建筑评论家艾达·路易斯·哈斯特帕对阿尔多·罗西的评价。

罗西长期以来以建筑理论家、哲学家、艺术家和教师而闻名,他用自己的声音书写和描述建筑,他优秀的理论文章和建筑作品使他脱颖而出,在业内占据了重要地位。

[1]作为新理性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他的理论在建筑学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并对欧洲后现代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罗西通过实际的建筑创作实践他的理论,为建筑类型学理论做出了宝贵的贡献。

他也是一位绘图大师,多年来,受到传统意大利艺术和建筑的影响,他的概念性草图和效果图,在建筑完成之前已被国际上广泛接受。

1931年5月3日,阿尔多·罗西出生于意大利米兰,在动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度过了童年。

1949年罗西进入米兰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与导师罗杰斯和萨莫纳一起学习,并于1959年获得建筑学学位。

作为学联代表的罗西曾在上学期间前往苏联进行学术交流[2],那些承载着社会主义理想的苏维埃城市,给青年罗西留下了独特印象。

同时,罗西也开始为卡萨贝拉建筑设计杂志撰稿。

罗杰斯的鼓励给了年轻人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

罗西从1961年到1964年担任《建筑设计》杂志的主编。

作为欧洲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之一,罗西认为“最重要的不是建筑本身是否符合功能原则,而是建筑与周围环境的一致性”。

1966年,在他35岁的时候,出版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专著《城市建筑》。

专注于城市和建筑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建筑创作不能无中生有,必须具有历史的连续性。

严厉批判了现代建筑的“表面功能主义”和“空语境形式”和现代主义城市规划的功能原则,罗西对现代建筑的非常规反思,使得《城市建筑学》成为20世纪60年代建筑设计改革时期最重要的建筑理论著作之一。

建筑语言里的类型和类型学

建筑语言里的类型和类型学

建筑语⾔⾥的类型和类型学2019-10-16摘要:类型学是⼀种根据建筑环境的物理属性或者其他属性进⾏不同分类的⽐较研究。

在本⽂中,基于⽅法论和历史诠释,⾃启蒙运动以来类型和类型学已经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的历史性转变。

第⼀阶段的概念主要来⾃于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哲学,第⼆个阶段涉及到现代主义的意识形态,第三阶段则与1960s的新理性主义有关。

关键词:类型,类型学,建筑设计,建筑理论,建筑历史。

中图分类号:TU2 ⽂献标识码:A正⽂类型学的思想是指各种事物之间关系, 从整体上看,⾛向了极致,同时⼜和谐。

它是⼀种与空间有关,但与时间⽆关的思考⽅式。

对⽴的空间在边界处融合,具有合理的普遍性。

基于⽅法论和历史诠释,⾃启蒙运动以来类型和类型学已经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的历史性转变。

启蒙哲学的类型理论第⼀阶段的类型学来源于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哲学。

启蒙运动时期的建筑师把起初的避难所看成是⼈们居所的第⼀种类型。

劳吉埃尔(1713年⾄1796年)在他的《论建筑》⼀书中最初界定了类型学的认识,类型学的理解提出了⼀种建筑中的⾃然基础属性,这种基础属性在原始茅舍的模型中可以找到。

在劳吉埃尔的原始茅屋的描述中有合理化的元素和标准。

他描述了四根⽊头,站成⼀个完美的正⽅形,完美横向的⼤树枝彼此穿过形成梁,俯⾝的树枝以形成⼀个三⾓形的屋顶,以及⼭墙。

简陋的⼩屋已经被假定是所有可能的建筑形式的起源,因此也是所有建筑的原则和尺度。

德.昆西试图通过⽐较“模型”和“类型”定义类型的概念,并将隐喻理论的类型第⼀次引⼊到现代建筑语⾔中。

德.昆西的类型概念是基于以下三个内容:起源,转换和发明。

德.昆西第⼀次在建筑历史上建⽴了系统明⽩的类型概念的理论。

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德.昆西的建筑先例分析第⼀次超出了古典建筑的限制范围,类型成为普遍了。

然⽽,在启蒙运动,法国⼤⾰命(1789年)以及⼯业⾰命时期,J. N. L. 迪朗 (1760-1834) 也像德昆西⼀样发展了劳吉埃尔的原则。

新理性主义

新理性主义
第三节 新理性主义(Neo-Rationalism)
பைடு நூலகம் 一、发展概况
1、发源地:60年代,意大利 2、理论背景:

政治背景 社会背景 文化背景
第三节 新理性主义(Neo-Rationalism)
二、理论基础:理性主义
1926年,意大利米兰“理性主义” 七人集团的成立标志了理性主义的开 端,他们追求真诚和理性、普遍规律 及与传统的结合。理性主义建筑往往 采用简洁单纯的几何形状,倡导将 “有机”的观点引入建筑,将环境作 为现代与历史、建筑与传统之间联系 的纽带、桥梁。
第三节 新理性主义(Neo-Rationalism)
五、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意】阿尔多· 罗西(Aldo Rossi) 1、设计理念:建筑类型学 类型学(typology)是一种分组归类方法的体系。罗西 在建筑设计中倡导的类型学,实质是要建筑师在设计中 回到建筑的原型去,提出了“相似性”的概念,由此扩 大到城市范围,提出了“相似性城市” 的主张。
在使用建筑符号上不主张模仿古典的装饰细节 ,而强调使用古典主义的几何形式的应用,特 别是圆形、圆柱形、长方形、方形等等,这些 形式是古典建筑的根本。 这个流派与其他后现代主义派的区别在于它强 调建筑与城市的关系,从城市的总体考虑来选 择风格,同时排斥通俗文化,建筑形象大多严 肃、庄重。
三、相关术语: 坦丹萨学派(Tendenza)、塔夫里
学派、威尼斯学
第三节 新理性主义(Neo-Rationalism)
四、理论著作
《城市建筑》 1966年,阿尔多· 罗西(Aldo Rossi) 该书的理论基石是主张建筑应该成为城市肌 理的一部分,而不是入侵或者突变,强调已经确 定的建筑类型在其发展中对城市形式的形态结构 所起的作用。 《建筑的逻辑结构》1969 年,格拉西 (Giorgio Grassi)

新理性主义总结报告范文(3篇)

新理性主义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新理性主义,作为当代哲学、社会科学以及人文科学领域的一种思想潮流,是对传统理性主义的一种反思和发展。

它强调理性与感性、经验与超越、个体与社会等关系的重新审视,旨在为现代社会提供一种新的价值导向和思维方式。

本报告将从新理性主义的理论渊源、核心观点、主要流派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总结。

二、新理性主义的理论渊源1. 对传统理性主义的反思新理性主义是对传统理性主义的一种反思,它批判了传统理性主义过分强调理性、忽视感性、忽视个体经验等弊端。

这种反思源于对现代社会中理性主义带来的种种问题的关注,如科学主义、技术主义、工具理性等。

2. 现代哲学思潮的影响新理性主义受到现代哲学思潮的影响,如存在主义、现象学、批判理论等。

这些思潮强调个体经验、感性、实践等,为新理性主义提供了理论支持。

三、新理性主义的核心观点1. 理性与感性的统一新理性主义认为,理性与感性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理性不是脱离感性的抽象概念,感性也不是盲目、无序的经验。

理性与感性在个体认知、价值判断等方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2. 经验与超越的结合新理性主义强调,经验与超越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

经验是认识世界的基础,但经验本身具有局限性。

超越是对经验的一种超越,是追求真理、美好生活的动力。

3. 个体与社会的和谐新理性主义认为,个体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个体是社会的一部分,社会是个体的集合。

个体与社会的和谐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关键。

四、新理性主义的主要流派1. 现象学现象学是新理性主义的重要流派之一,其代表人物有胡塞尔、海德格尔等。

现象学强调从个体经验出发,揭示事物的本质。

2. 批判理论批判理论是新理性主义的另一个重要流派,其代表人物有霍克海默、阿多诺等。

批判理论强调对现代社会的批判,追求社会公正、公平。

3. 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新理性主义的一个分支,其代表人物有福柯、利奥塔等。

后现代主义强调对传统理性主义的解构,追求多元、包容。

类型学

类型学

【摘要】本文讨论了建筑类型学理论的方方面面:定义、历史、作为城市本体论的类型学,作为“元”理论的类型学,阿尔甘的类型学,维勒的类型学,柯尔孔的类型学,克里尔的实用类型学,和罗西的城市建筑类型学。

【关键词】类型学“元”理论理性主义类似性城市城市记忆类推方法L·克里尔罗西随着现代主义或功能主义出现危机,人们对类型学重新开始重视,这就是类型学的复兴。

对类型学的重视也是现代主义之后更广泛地对建筑“意义”的追求的一部分。

因为类型与历史建立了联系,人们日益认为与历史建立了联系便是在一种特定文化内赋予建筑以合法性的必要步骤。

在讨论城市形态学时,人们认为类型具有创造一种合法又合理的城市主义的内在能力,可以用于对抗以柯布西耶的“明日的城市”为代表的现代主义城市思想。

结构主义为类型学的复兴奠定了理论基础,根据作为结构主义基础的符号学理论,在任何符号系统中符号传达意义的能力有赖于特定系统中约定俗成的关系结构,而不在于符号与外在的先存在,或与外在现实的某种固定联系上。

建筑与语言相似,在这两个领域内,历史呈现的过程不是那种一个阶段彻底抹去前一个阶段的过程,而是每个阶段都有遗痕留存,这些不同阶段的痕迹又保持在今日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上。

类型犹如语言,语言总是先存在于个人的或团体的语言能力之前。

建筑的系统总是先于个体建筑师和某个建筑历史阶段之前。

正是由于先前存在的类型使得该系统得以传输意义。

类型与历史中任何一个时刻呈现在建筑面前的的任务互动而形成整个建筑系统。

类型学的重兴属于现代主义之后更广泛地对建筑“意义”的追求的一部分。

类型与历史建立了联系,而人们日益认为与历史建立了联系便是在一种特定文化内赋予建筑以合法性的必要步骤。

在讨论城市形态学时,人们认为类型具有创造一种合法又合理的城市主义的内在能力,可以用于对抗以柯布西耶的“明日的城市”为代表的现代主义城市思想。

类型学不是从纯形式或纯语言学角度入手的,而是从社会文化和历史传统角度入手的。

阿尔多·罗西

阿尔多·罗西

运用象征形式,罗 西设计出了典型的 荷兰建筑,金属穹 顶从平坦的河岸景 色中升起,使人想 起那些教常的尖塔 和风车;室内的主 楼梯也暗示着对于 文化的追溯,他的 抽象形式融合了对 荷兰和其历史的理 解,更重要的是提 供了一种更为持久 的存在形式。
当人们靠近这座建筑的时候,首先会被它那高耸而 醒目的门厅所吸引,那是一个典型的阳光大厅,这种 阳光大厅首先出现在苏黎世大学的校园建筑中。
Aldo Rossi,1931-1997
阿尔多·罗西
关于阿尔多·罗西
1931-1997
英文名: Aldo Rossi 国籍: 意大利 出生地: 米兰 著作: 《城市建筑》1966出版 风格流派:后现代主义 获得奖项:普利兹克奖(1990年) 代表作品:卡洛.菲利斯剧院(1982)
林奈机场 博戈里科市政厅 卡洛卡塔尼奥大学 博尼苏丹博物馆(1993)
正立面朝向海湾,高度 抽象的柱枋布满整个 立面,罗西对梁柱体系 的强烈表达一如既往。 整个建筑充满纪念性 和戏剧性,它的抽象性 与标志性也使设计满 足了业主创造“港湾 新貌”的意图。
修复的门廊
室内室外相互渗透, 观众落坐在城市广场 一般的大厅里面,两 侧则是街道景观—— 大理石立面和带阳台 的窗户
No.
03
他的作品具有雄浑、规整以及古色 古香的特点。
爱用精确单纯的几何形体:圆柱体、 方锥体、圆锥体、三角形体是他常 用的造型要素,而它们的表面又是 光光净净,窗子常常是平板上开出 的整齐单一的孔洞。
他想用一种真实的方法来设计建筑, 并且它想要把建筑中流失的文化给 整合入其中,比较注重建筑的精神 层面。
设计特点
No.
04
卡洛.菲利斯剧院(1982)
年份:1982年 面积:30000㎡ 地点:意大利/热亚那

新理性主义讲演PPT

新理性主义讲演PPT

第三节 新理性主义(Neo-Rationalism)
五、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意】阿尔多· 罗西(Aldo Rossi) 2、建筑作品: 1976年 圣.卡塔多公墓 1979年 威尼斯双年“水上剧场” 1970年 格拉拉公寓
第三节 新理性主义(Neo-Rationalism)
六、小 结
第三节 新理性主义(Neo-Rationalism)
二、理论基础:理性主义
1926年,意大利米兰“理性主义” 七人集团的成立标志了理性主义的开 端,他们追求真诚和理性、普遍规律 及与传统的结合。理性主义建筑往往 采用简洁单纯的几何形状,倡导将 “有机”的观点引入建筑,将环境作 为现代与历史、建筑与传统之间联系 的纽带、桥梁。
1.起源及发展
新理性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意大利出现的 建筑思潮。起源于60年代意大利对城市建筑的 讨论。代表人物有:罗西、格拉西、阿莫尼洛、 格里格蒂。
新理性主义(Neo-Rationalism)
一、发展概况
1、发源地:60年代,意大利 2、理论背景:

政治背景 社会背景 文化背景
(2)理性主义及理性主义建筑
理性主义(Neo-Rationalism)
发展
意大利理性主义运动在20世纪30年代达到高峰。在第 2次世纪大战以后,虽然理性主义作为一个运动已经不存在, 但它的思想和语汇,引起更多的关注,作为意大利建筑的 成熟标志, 理性主义建筑 也是对世界建筑的重要贡献, 其 影响遍及世界各 国, 影响了迈耶、 路易 康、 詹姆斯 斯 特林、阿尔 瓦 奥托等建筑大师的创作道路, 形成了赫尔辛 基文化宫、 巴西议会大厦、 孟加拉国议会大厦等lism)
特征
重视逻辑性,采用国际风格的纯洁的语言,意大利理性 主义称之为“理性”。 不反对传统,认为传统是不可能被割断的。他们批判未 来主义。 将意大利传统文化精神,如新古典主义的端庄,融入现 代建筑语言。 反对学院派的复古主义。30年代以后,意大利理性主义 在压力下,虽然向法西斯靠拢,还是受到官方文化的打 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维大教堂剖面图
艾维大教堂平面图
新蒙哥诺教堂外观
新蒙哥诺教堂是一个雪崩 中被摧毁的教堂重建项目,教 堂是一个长短轴分别为17m和 8m的椭圆实体,屋顶斜切形成 直径为14.5m的圆形金属框架 玻璃天窗。
教堂室内由两条石拱券支撑 着屋顶,博塔融合了水平条 纹石板饰面、石拱券等罗马 风、哥特式教堂的元素,以 独特的方式诠释了一个神圣 的精神崇拜场所。
策源地 主要建筑 理论家 主要方法 论 历史文脉 继承层面 深层的结 构与类型 形式特征 对待传统 文化态度
新理 性主 义
欧洲大 陆
阿尔多·罗 西、克里 类型学 尔兄弟等
简洁、无 重建历史 装饰、纪 文化的延 念性 续性 从复古到 通俗化、 玩世不恭、 商业化、 戏谑性颠 反纪念性 覆
后现 代主 义
布莱刚佐纳独家住宅
该住宅纯粹的几何原型已不 十分明显,而是几种类型混 合构成的复杂形态。但是封 闭幽深的入口空间、沿对角 线方向展开的室内空间,仍 然与其他独家住宅一脉相承, 只是顶部不再是长条的天窗, 而被两个半圆形钢架天篷所 取代。
布莱刚佐纳独家住宅轴测图
2.集体记忆的捕捉
对罗西而言,建筑设 计就是通过捕捉城市 中“集体记忆”的 “原型”,来揭示建 筑文化的永恒性。 罗西的代表作— —米兰的格拉拉公寓, 是一个长182m、进 深仅12m的长条形建 筑,由于地形高差分 成两部分。
斯塔比奥独家住宅
博塔对“家”的诠释: “家应该是一个巢穴,它 包容和保护着它的栖息者 并将周围的景致呈献给他 们。”他以古典几何原型 尤其是圆形作为形式构成 的出发点,通过封闭厚实 的墙体形成与环境相隔离 的实体,而立面深邃的开 口更进一步强化了“巢穴” 的形态意向。
如斯塔比奥独家住宅、罗桑那独家 住宅,均为中间有着深深凹陷的简 单圆柱体,而圆形平面与圆柱体量, 有效地屏蔽了周围杂乱无序的建筑, 其封闭性、独立性与周围环境形成 了强烈对比。
4.3 当代建筑类型学理论
罗西指出,“类型乃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一种形式的结 合。”他将类型概念定义为某种经久和复杂的事物,定 义为先于形式且构成形式的逻辑原则。”他认为,“类 型就是建筑的观念,它最接近于建筑的本质。” 当代建筑类型学既不是对历史上的建筑形式简单的 归纳和总结,也不是满足工业化大生产需要的工业产品 类型学,而是应用其他人文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来揭 示建筑的本质,以重建城市和建筑文化的历史连续性。 当代建筑类型学的三个基本原理:结构主义、原型和集 体无意识。
美国
罗伯特·文 折中主义、 里、查尔 表层的风 波普艺术 斯·詹克斯 格与形式 手法 等
4.1 从古典主义到新理性主义
在建筑思想史中,理性主义一般基于四种不同的理性 原则: 第一种:以建筑形态与空间原型为原则,它基于理 性抽象的原始空间与形态,而不是感性具象的建筑风格 与装饰,可以称为古典理性主义; 第二种:以建筑技术为原则的理性主义,是基于建 造方法、手段和过程的技术理性主义,其主要表现形式 结构理性主义萌芽于哥特复兴运动。 第三种:以实用功能为原则的理性主义即功能理性 主义,视建筑形式为使用功能的必然结果; 第四种:以经济合理性为准则的经济理性主义,将 建筑的本质建立在单纯的经济效益之上。
特拉尼是意大利理性主义最重 要的先锋人物,他于1932-1936年 设计建造的科莫的法西斯会馆, 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标准 的现代主义风格,该建筑平面为 33m×33m的正方形,高度为正方 形边长一半的16.5m,是一个简单 的半立方体体量,通过比例和控 制线,特拉尼为这幢建筑确定了 基于几何关系的理性基础。该建 筑平面布局以内庭为核心,内庭 为屋面玻璃窗采光的双层中央大 厅,四周为办公室和会议室。建 筑立面不仅表达了梁柱、楼板的 结构逻辑,还表示出内部中庭的 存在。立面窗洞经过精心地设计, 增加了立面构图的深度。
德国柏林的弗雷德里希大街公寓,罗西采用环绕中央绿地布置 建筑的周边式布局,深红色柏林砖间以白色饰带、立面上的格网 和楼梯间顶部尖尖的坡顶一起回应着城市的“集体记忆”。
舒泽大街住宅
罗西的舒泽 大街住宅采 取了带内院 和内天井的 街区住宅模 式,反映了 他对传统城 市街区的怀 念。
卡洛· 菲利斯剧院, 原为热那亚市歌剧 院。二战期间,该 建筑遭到彻底毁坏。 罗西重新设计建造 的新卡洛· 菲利斯剧 院保存了原来歌剧 院的印迹,修复了 部分损坏的陶立克 柱和侧边门廊,并 按原建筑师卡洛· 巴 拉比那的设计进行 了部分重建。舞台 上方耸立着一座新 的4层塔楼,为彩 排室和机械室,可 以容纳新增加的机 械设备。
贯穿底层的公共展廊 设计了一个采光井以 提供日间照明,钢和 玻璃的圆锥形采光井 悬挂在公共休息厅上 方穿透了屋顶,在屋 脊上形成纤细的玻璃 尖塔刺。夜间,尖塔 变成一个发光体,像 灯塔般闪耀在港口的 上空。
2.原型理论Leabharlann 集体无意识学说类型学( Typology)作为对城市和建筑现象进行 研究的重要方法,首先是对城市和建筑现象进行分 类和归纳,然后从现象中抽取其共同的本质特征即 原型。具体事物是千变万化的,而“理念”作为具 体事物的本质和“原型”,则是先验的、唯一的、 永恒的。万事万物都有其被创始的原型,都有其理 念本原。 中世纪之后,“原型”这个词几乎销声匿迹。 瑞士分析心理学家荣格让这个概念重获生命,在他 创立的“集体无意识”学说中,原型理论对当代文 艺批评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所谓集体无意识就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无数同类经 验在种族全体成员心理上的沉淀物,主要由“原型” 所组成.而原型就是在人类集体无意识中积淀的, 我们祖先的无数次重复出现的典型经验的形式。
古典理性主义诞生于古希腊时期。美被视为是客观、有 规律和可知的,是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的关系。以帕提农神庙 为代表的古希腊建筑,无论是比例构图还是细部装饰,均体现 出严谨的理性精神。 17世纪兴起的法国古典主义,把古典理性主义推进到极 致,形成了唯理主义建筑思想:认为建筑形式美存在着先验的、 永恒的、超越一切地域民族偏见的普遍规律,而这种绝对的理 性规律就是纯粹的几何和数的关系。 工业革命之后,社会对建筑提出了更为复杂的要求,新材 料、新技术和新功能也对古典理性主义美学提出了严峻挑战。
罗西为圣· 卡塔多公墓所做的 构思草图
探究罗西的形式来源,可以从意大 “形而上”画派画家契里科的绘画 中诡异的城市场景中找到些许印迹。
马里奥· 博塔的建筑创作也是从最基本的几何原 型—方、圆和三角形人手,着眼于最基本的建筑要素— —材质、光线和空间的塑造。他运用精美的砖、石饰面, 把几何原型的神秘体验与乡土建筑的粗拙朴素结合起来。 法国艾维大教堂是一个多世纪以来法国最重要的宗 教建筑之一。博塔借鉴了拜占庭集中式教堂的圆形平面, 内外墙面均采用精美的砖饰面,运用了他的招牌式的顶 面斜切圆柱体形象,巨大的圆形体量作为对传统拜占庭 教堂的回应,表现了基督教建筑文化的延续和发展。
第四章
新理性主义与类型学 —理性高度上重建文化连续性
正统的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尤其是“国际式”风格,由于在大 规模的建设中忽视了历史传统,破坏了城市的文脉肌理,造成了 传统历史文化的断裂。 20世60年代,在欧洲大陆形成的新理性主义建筑思潮,既是对 正统现代主义思想的反抗,也是对商业化的古典主义、后现代主 义的形式拼贴游戏的一种批判。如果对新理性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理论进行较为详尽的比较,可以更清晰地揭示两者之间的差异。
18世纪末,法国建筑理论家科特米瑞· 狄· 昆西在《建 筑百科辞典》中以“模型”作为对比,通过区分“类型” 与“模型”的概念,第一次定义了类型的概念。 科特米瑞认为类型不是可被模仿和复制的事物,而是 形成模型的法则。 他强调了类型与模型的区别,即模型所隐含的设计行 为是复制、模仿;而类型则是指某一类对象所共同具有的 观念框架,它所隐含的设计行为是在这个框架中的发挥、 发展和获得变化。
2.以几何构图为类型:几何类型学
法国建筑师、理论家迪朗首先发展出一套建筑类型学, 在1800年出版的《古代与现代诸相似建筑物的类型手册》 中,迪朗一共总结了72种建筑平、立面的几何组合形式, 他认为建筑形式可以从图表中的元素加以组合而成,建筑 师的工作就是在于组合这些元素,从而产生更加复杂而统 一的新形式。
米兰的格拉拉公寓
住宅形式来自米兰 传统出租屋的意象, 底层架空,透空的 底层一边由落地的 窗间墙支撑。另一 边是纤细的列柱, 建筑两部分的连接 处是数根粗大的圆 立柱。无始无终的 列柱形成了强烈的 “廊”的感觉。 同时,建筑形式被简约到最纯粹的层面,素面外墙、正方形窗 洞、绵延不尽的柱廊以及圆形支柱,唤来了超越世俗的抽象与 纯净。
4.3 从古典主义到新理性主义
运用类型学方法进行建筑设计,首先要对历 史上的建筑类型进行总结,选取那些在特定历史 中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建筑,对其进行概括、抽象 以获得一种超越个别性的“类型”,然后结合现 实需要转译成具体的建筑形象。
1.几何原型的应用
罗西认为,在传统建筑中抽取的单纯几何体是用现代语言 表达古典精神的最适宜元素。 罗西的类型学设计具有两个关键特征:一方面立足于抽象的 和形而上学的观念,他试图建立一种绝对的、普遍而永恒的建筑 形式原则,他的建筑是一个基本形体的世界,正方体、长方体、 圆锥体等柏拉图体以及开满规则窗洞的立方体、长长的拱廊和列 柱不断地出现在作品中。同时,罗西的作品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哲 学思想内涵。
1932年,由皮亚琴梯尼、帕加诺等人设计建造 的罗马大学新大学城,通过大面积的实墙面、方 形石柱组成的门廊,传达出一种古典建筑的神韵。
4.2 建筑类型学渊源
1.类型学的起源于昆西的类型概 念
在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出现了 回归建筑自然本源的原始主义倾向。 1753年,耶稣修士马克· 安东· 劳吉埃长 老提出了原始屋架理论,他在《论建筑》 一书中描述了建筑的自然起源——原始 屋架,原始屋架作为一个原型,对此原 型的模仿成为各种建筑,进而形成城市。 在原始屋架基础上,劳吉埃架构了一个 以自然秩序为基础的建筑类型学的基本 框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