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主义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合集下载

洛克《教育漫话》中的理性教育观及其当代启示

洛克《教育漫话》中的理性教育观及其当代启示

洛克《教育漫话》中的理性教育观及其当代启示人不仅拥有感性,还蕴含着丰富的情感。

然而情感的表达和传递又会受主体固有理性意识的支配,因为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事情我们都需要理性地分析与思考,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往往也是如此。

著名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对“理性教育”有着完整生动的阐述,并且集中体现于健康教育、道德教育和学术教育及闲暇教育等思想中。

所以洛克的“理性教育”观有深入探讨的必要,并且应该看到它的现实价值。

一、洛克“理性教育”观的内涵柏拉图认为:“人是由肉体和灵魂构成的,人的灵魂分为三部分,即理性、意志和情欲,三者之间具有统属关系,理性最高,意志其次,情欲最下。

”“理性教育”观不同于理性主义教育,理性主义教育强调的是重认知轻情感、重知识轻经验,损害了人的非理性素质。

洛克所提倡的“理性教育”强调培养的理性,将意志、情感、灵感、想象等非理性因素完美融合,培养学生判断、概括、推理等认知力能,而不是单单只强调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

洛克作为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提出能够为国家未来发展做出贡献的绅士教育主张,即以培养具有吃苦耐劳、能适应气候环境变化的绅士为教育目标,他在《教育漫话》中提出了一系列与之相适应的“理性教育”内容和方法。

二、理性教育观的体现1. 教育内容“理性教育”观的教育内容,洛克的《教育漫话》主要是从体、德、智三个方面谈及的。

首先是体育观,洛克在文章的开篇就提到“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尤其强调体育对儿童发展的促进作用。

洛克认为,儿童健康的标准是:能吃苦耐劳,适应气候及环境的变化。

洛克将体育放在教育内容的首要位置,同时在为确保儿童健康的方式方法上做了详细的说明,这对当时和现代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其次是德育观,洛克认为,与智德相比,“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认为个人高尚品德形成的重要性。

最后是知识观,洛克反对夸美纽斯“将一切知识交给一切人”的教学思想,认为学生所学的知识只能是“最有用和最必要的”。

浅谈哲学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浅谈哲学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浅谈哲学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哲学思想在教育教学中的影响是显著的,因为哲学本身就是思想的体系,它对人的行为、观念和认知都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阐述哲学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价值观影响、教育思想影响和教学方法影响。

教育是培养合格公民和人才的系统性、综合性过程,它需要有明确的价值观和理念来指导教育的目标和方法。

哲学思想对此具有重要的影响,如人性观、世界观、价值观等。

人性观方面,哲学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

例如,庄子提出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一个人要达到真正的自我实现,需要与自然和谐共生,同时理解和尊重自己和他人的人性。

这种人性观与教育中的“以人为本”的理念是相似的,教育的目标是要使学生在自我意识、社会责任和德性修养等方面得到全面升华。

世界观方面,哲学思想提出了各种世界观,如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等。

它们对教育教学的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而唯心主义则注重个体的思想和情感,教育的目标是要使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道德意识。

这些理念都影响了教育的价值观和教育目标的设定。

价值观方面,哲学思想也对教育教学中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产生了影响。

例如,儒家思想提倡“仁爱”、“孝悌”、“诚信”等道德观念,这些观念被认为是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

同时,自由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也强调个人的自由和平等,这些观念与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和纪律建设有密切的关系。

教育思想是影响教育教学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哲学思想对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育思想方面,哲学思想提出了各种教育思想,如儒家教育思想、黑格尔教育思想、居留教育思想等。

这些教育思想都反映了哲学思想对教育的认识和分析,并对教育实践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方案。

例如,儒家思想认为教育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过程,需要通过经典和礼仪等传统方法来促进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格塑造;黑格尔则认为教育应该注重人的成熟和自我实现,通过艺术、文学和哲学等人文科学的教育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何谓理性,理性与教育的关系

何谓理性,理性与教育的关系

总结
• 何谓理性,理性与教育有什么关系。 要想知道理性与教育的关系,首先我们必须明白什 么是理性,在不同时期,理性有着什么样的定义, 对教育又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在教育领域,理性表现在教学过程方面,在教学过 程中,怎样体现理性教学,又秉着什么样的价值 理念。 当前理性与教育之间的误解,说到底就是理性在教 学过程中应该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在什么样的位 置,才能体现理性,才能把握好理性与非理性之 间的界限。
• • • • •
(二)问题: 关于理性与教育的关系存在两种观点: 一种是认为弱化理性在教育中的作用 另一种是强化理性在教育中的地位。 “将理性片面理解为理性知识,与感性知识相对” 认为理性知识在教育中具有至高的地位,理性知 识才是真理。 • “将理性片面地理解为工具理性或实用理性。” 在教育中认为讲理性就是讲实用、讲功利。
二、理性与教育的关系
• (一)什么是教育 • 教育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子系统,它包括三种基本要素 -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 • 1、教育的广义和狭义。 • 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 的活动,都是教育。 • 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 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 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2:3.】 • 2、学校教育:是指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全 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 科学出版社,2008.12: 8.】
何谓理性 理性与教育的关系
一、何谓理性
• 理性在不同的时代所指不同,有时身份、 名称也有所变化。 • (一)从社会发展看待理性

20世纪以来道德判断理论的争论及对中国道德教育的影响

20世纪以来道德判断理论的争论及对中国道德教育的影响

2024年第2期 现代大学教育 德育寻径基金项目: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百年中国教育哲学思想史研究”,项目编号20XJA88002。

收稿日期:2023-05-12作者简介:樊改霞(1976—)女,甘肃临洮人,教育学博士,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从事道德教育研究;高绚丽(1996—)女,山东聊城人,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从事道德教育研究;兰州,730070。

Email:gaixiafan@163 com。

20世纪以来道德判断理论的争论及对中国道德教育的影响樊改霞 高绚丽摘 要:道德判断的本质和发展问题是道德研究的基本问题。

以柯尔伯格为代表的理性主义主张推理是道德判断的核心,而以海特为代表的社会直觉主义则提出“直觉在先、推理在后”的道德判断理论。

研究发现,这两种理论在道德判断的来源、基础、过程等方面均有争论:理性主义关注道德判断中的理性和推理,而社会直觉主义关注道德判断中的情感和直觉;理性主义将公正与关怀两种道德原则作为道德的基础,社会直觉主义确定了6种道德直觉为道德的基础;理性主义主张道德判断的过程是理性驾驭情感,社会直觉主义则认为道德判断是由情感自动驱动的过程。

道德判断理论的争论不仅促进了理论本身的传播与发展,也形成了一批本土化的研究成果,促进了中国道德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型、研究视野的拓宽,并推动了中国道德教育的实践变革。

关键词:道德判断;理性主义;社会直觉主义;情感;推理中图分类号:G410;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10(2024)02-0077-09 道德是处理个体与群体间关系的行为准则,运用这些准则对个体或群体的行为或事件做出对错与好坏的评价性判断,即道德判断。

“道德判断本质上是一种对个体及群体行为的评价。

”[1]20世纪前,在哲学领域主要形成两类关于道德判断的解释框架。

一类以康德(ImmanuelKant)为代表,倾向于将个体看成是理性的,个体的道德判断是在理性思考中产生的,“任何理性的个体都可以而且应该通过运用绝对命令来找出道义上正确的事情”[2]。

浅析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三大基本特征

浅析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三大基本特征

浅析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三大基本特征【摘要】夸美纽斯教育思想强调理性主义教育观,认为教育应该以理性和知识为基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能力。

他注重个性发展,认为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天赋和特点,应该根据个体差异来制定教育方案。

夸美纽斯强调社会教育,认为教育不仅应该关注学术知识,还应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对后世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教育领域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启示。

【关键词】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理性主义教育观、个性发展、社会教育、影响1. 引言1.1 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简介夸美纽斯(Quintilian)是古罗马著名的教育家和修辞学家,他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夸美纽斯主张教育应该是全面的、均衡的,目的是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格。

他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使其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知识渊博、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人。

夸美纽斯强调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人格发展和成长,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信心。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体现了古罗马人对教育的严谨和注重实践的态度,对后世的教育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正文2.1 理性主义教育观夸美纽斯教育思想中的理性主义教育观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夸美纽斯认为,人的理性是最高的精神力量,也是人类最大的优势。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理性的指导和启发来培养学生的智力和思维能力,使他们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在夸美纽斯的理性主义教育观中,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他主张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分析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理性思考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

夸美纽斯还认为,只有通过理性的启发和引导,学生才能真正理解知识,而不是仅仅死记硬背,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人才。

理性主义教育观还要求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榜样,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对教育的影响

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对教育的影响

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对教育的影响导言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关键,它对个体和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教育理论中,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是两个重要的观点。

本文将探讨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对教育的影响,并分析它们的优势和劣势。

一、理性主义对教育的影响理性主义强调理性思维和推理的重要性,认为人类通过思考和分析来获取知识。

在教育中,理性主义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它强调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智力和思考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首先,理性主义强调学习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它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让学生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性主义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其次,理性主义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分析和评估不同观点和证据,能够形成自己的见解。

这种批判性思维能力对于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和解决方案至关重要。

然而,理性主义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它过于强调理性思维,忽视了感性和情感方面的培养。

有些学生可能更擅长情感和直觉思维,而不是纯粹的逻辑推理。

因此,理性主义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二、经验主义对教育的影响经验主义认为知识来自于经验和感知,通过实践和观察来获取。

在教育中,经验主义注重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它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和体验来掌握知识和技能。

首先,经验主义教育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活动,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所学的知识。

例如,在科学课上,学生可以进行实验和观察,从而加深对科学原理的理解。

其次,经验主义教育注重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培养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能力对于学生未来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时至关重要。

然而,经验主义也存在一些问题。

它可能过于注重实践,而忽视了理论和知识的基础。

有时候,学生可能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实践中的经验。

因此,经验主义在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和知识储备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当代世界思潮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影响

当代世界思潮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影响

当代世界思潮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影响【摘要】当代世界思潮的兴起带来了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深刻影响。

通过探讨当代世界思潮对教育的作用,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性。

当代世界思潮对世界观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开拓视野、拓展思维、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对人生观教育的影响则在于引导学生明确人生目标、价值观念,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价值观教育方面,则强调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推动其形成独立、批判性的思维。

教育体系和教育方法也在当代世界思潮下得到不同程度的改革和创新。

当代世界思潮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产生综合影响,为未来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当代世界思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影响、教育体系、教育方法、综合影响、发展趋势。

1. 引言1.1 当代世界思潮的兴起当代世界思潮的兴起是一个深刻而复杂的现象。

随着全球化的加剧和科技的迅速发展,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变得越来越密切。

这种全球性的联系和互动,使得世界各地的思想和观念得以快速传播和传播,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当代世界中,许多新兴思潮如后现代主义、全球化、多元文化主义等不断涌现,挑战着传统的价值观念和观念体系。

这些思潮引发了人们对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深刻思考,激发了人们对不同文化和思想的探索和理解。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变得更加便捷和多样化。

这也为当代世界思潮的传播和交流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渠道,使得不同文化和思想可以更加广泛地传播和影响。

当代世界思潮的兴起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思想和观念,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交流平台。

这种全球性的思想交流和碰撞,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人们对自我和世界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1.2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对世界、生命和价值的认识和看法。

它们构成了一个人的思想体系和行为准则,影响着个人的人生选择和行为表现。

理性主义对现代教育实践

理性主义对现代教育实践

一、引言理性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想,主张通过理性思维来认识世界、解决问题。

自启蒙运动以来,理性主义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教育领域尤为显著。

本文将从理性主义对现代教育实践的影响出发,探讨其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的具体体现。

二、理性主义对教育理念的影响1.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理性主义强调个体的独立思考能力,认为只有通过理性思维,个体才能认识世界、解决问题。

在现代教育实践中,这一理念体现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等方面。

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权威、勇于探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 注重个体发展理性主义认为,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价值,教育应关注个体的全面发展。

在现代教育实践中,这一理念体现在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等方面。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强调科学精神理性主义倡导科学精神,认为科学是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在现代教育实践中,这一理念体现在加强科学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等方面。

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三、理性主义对教育内容的影响1. 注重基础知识教育理性主义强调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认为只有掌握扎实的知识基础,个体才能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游刃有余。

在现代教育实践中,这一理念体现在重视基础教育阶段的知识传授,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2. 强调学科整合理性主义认为,各学科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教育应注重学科整合。

在现代教育实践中,这一理念体现在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

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3. 关注学生兴趣和需求理性主义认为,教育内容应贴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在现代教育实践中,这一理念体现在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开发多样化的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四、理性主义对教育方法的影响1. 注重启发式教学理性主义强调启发式教学,认为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中的观念有三种:天赋的观念,从外面来的观念和人自己创造出来的 观念。 这三类观念不是来自感官,而是通过理性得来的,它们是清楚明 白的,并且是普遍有效的永恒的真理。 笛卡尔提倡理性演绎法,他的理 性演绎法包括直观和演绎两个部分。 他主张通过“普遍怀疑”来扫除一 切不确切、无法肯定的东西,通过普遍怀疑的方法,得到“我思,故我在” 这样一个不可怀疑的第一原则,并由此推论出“上帝存在”和“物质世界 存在”。 “经院哲学唯名论和唯实论关于‘一般是名称’和‘一般是实在’ 以及是‘先理解后信仰’还是‘先信仰后理解’的争论,尤其是‘理解’与 ‘信仰’之间的争论给笛卡尔以很大的启示,使他后来在对上帝存在的 证明中颠倒了长期以来理性和信仰的关系,即理性高于信仰。 ”[1]笛卡尔 开创了近代理性主义的哲学思潮,成为以明确的哲学形式宣布人的理 性独立的第一人。 1.2 斯宾诺莎高扬理性主义旗帜
科技信息
○高校讲坛○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13 年 第 5 期
浅析理性主义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申玉香 (江苏科技大学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江苏 镇江 212018)
【摘 要】理性主义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体系,这一体系对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极大地推动 了教育的进程,但极端的理性主义过分看重知识的学习,也成为了教育发展的桎梏,跨越理性主义对教育的羁绊,注重受教育者的个体全面发 展,才能更好的发展教育。
2 理性主义的三个方面
2.1 关于人类知识的来源 理性主义者认为一切具有普遍性的必然的知识, 不可能来自经
验,而是先验的、与生俱来的,是从“自明之理”出发、经过严密的逻辑 推理得到的,唯有这样获得的知识亦即理性认识,才是真实可靠的。 理 性主义的代表人物笛卡儿认为“天赋观念”、“天赋原则”是我们获得确 实可靠知识的前提和基础。 “在唯理主义者看来,思维本身具有超越感 官经验的先天认识原则,对象只有在先天认识原则的把握下才能被人 所认识;认识不能还原为感觉和感觉的不同结合形式,它有多于这种
理性主义则认为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有赖于天赋理念或天赋的 思维形式进行推理的结果,认为一切真知都是由简单自明的观念演绎 出来的。 理性主义认为,认识是一个从最一般原理到较特殊的原理、最 后到个别现象的理性演绎过程。
3 理性主义对教育的影响
哲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必然会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提 供思维方法和指导,教育也不例外。 理性主义作为近代发展起来的教 育思想,曾对教育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3.1 合理的理性主义使教育更加规范化
理性主义思想指导下的教育盲目崇拜知识,过分追求知识的客观 性、实证性和科学性,把传授知识、发展理性作为了教育的最终目标, 忽视和否定了受教育者的主观感情, 压制了受教育者的充分发展,使 其禁锢在僵化的知识体系中, 从而失去了主动认知的灵活性和创造 性。 传统教育中过分推崇理性主义,导致教育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 高分低能,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创造性和活力,无法 适应现实社会。
理性主义认为普遍必然性的知识不是来自经验,而是经过严密的 逻辑推理得到的,是可靠的。 理性主义强调知识的缜密性和高度抽象 性,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学习知识这一教育目的,使教育科研领域产生 了一个又一个璀璨的科学成果。 理性主义崇尚通过演绎、推理的方法 认识事物的本质,将这一理性主义方法论运用于教育,对教育的方法, 教学的内容,课程的设置进行逻辑推理、科学论证,从而使教育从无序 到有序,更具统筹性和规划性。 理性主义思维为教育提供了理性的解 释框架和理论范式,对教育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合理、有效的思维方 式和决策方法,优化了教育职能、结构和内容,规范了教育的体制、方 法和手段。 [4] 3.2 极端理性主义阻碍了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理性主义;教育;知识
理性主义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在人类认识论史上有着非常重要 的地位和影响,理性主义作为近代发展起来的教育思想,对教育理论、 教育体制的建立有着积极的影响和作用,但极端的理性主义却牵制了 教育发展的步伐。
1 理性主义的发展
1.1 笛卡尔开创了近代理性主义 近代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奠基者笛卡尔是理性主义认识论的创始人。 他认为人
继斯宾诺莎之后,莱布尼茨等理性派哲学家又为理性主义哲学的 发展添砖加瓦。 莱布尼茨提出单子是单纯的精神实体,精神性的单子 是惟一的实体,不存在物质实体。 莱布尼茨对洛克的《人类理智论》中 所阐述的经验主义原则进行针锋相对的批判,在他自己的《人类理智 新论》中阐发了理性主义认识论思想。 在认识论上,莱布尼茨是唯心的 理性主义者,他承认笛卡尔的“天赋观念”说,把真理分为推理的真理 和事实的真理两种。 推理的真理是不依赖感觉经验全凭理性的直觉推 论获得的, 事实的真理是依赖感官经验或根据感官经验总结得来的。 莱布尼茨抬高推理的真理,贬低事实的真理,主张理性主义的真理观。
内容的作为认识原则的天赋观念;思维的理解作用是以它自己固有的 天赋原则去理解对象。 ”[2] 2.2 关于知识的确实性和真理性
笛卡儿曾今说过,“因为我曾经多次观察到: 塔远看像是圆的,近 看却是方的,竖在这些塔顶上的巨像在底下看却像是些小雕像;像这 样,在无数其他的场合中,我都发现外部感官的判断有错误 。 ”[3]可见, 笛卡尔认为人的主观感觉有时不能真实反映事物本来面貌,认为人的 眼睛有欺骗性,只有理性的判断才是可靠的。 2.3 关于认识的方法
斯宾诺莎继续高扬笛卡尔的理性主义旗帜,他像笛卡尔一样清楚 的表明从感觉得来的经验知识是不可靠的, 他把知识大体分为两类: 一类,是人自己亲身经历得来的知识和道听途说的传闻,这类是不可 靠的甚至有可能是错误的;另一类,是通过推理得来的理性而又直观 的知识,如果这类知识能保证在推理过程中没有失误,那么这类知识 是基本可靠的知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斯宾诺莎否认了笛卡尔所主 张的意志自由,否认偶然性,排除了笛卡尔思想中的主观随意性和偶 然性因素,更加彻底的坚持了理性主义原则,他的哲学标志着理性主 义哲学发展到了较为完备的阶段。 1.3 莱布尼茨主张理性主义的真理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