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之思考
非理性主义

酒神精神
在《悲剧的诞生》中,尼采以日神阿波罗与酒神狄 奥尼索斯为象征来说明艺术的起源、本质尤其是人生 的意义。
日神是美的外观的象征。日神精神让人仅仅停留在“外观”, 用幻觉等“美丽的面纱”掩盖人生的悲剧面目,使人生的痛苦 暂时得以解脱。酒神是情绪放纵的象征。个体生命虽然稍纵即 逝,但是,隐藏在个体生命背后的生命本体,即生命意志却是 不断再生的,要肯定生命,就要肯定其中所必然包含的个人的 痛苦和毁灭。尼采通过对酒神精神的阐释,把叔本华的纯粹的 消极挣扎的生命意志转变了一种积极的创造的力量。
• He hates Democracy, Socialism, and Communism
– 1) They let the idiots run the system – 2) All are based on equality—even though we are not all equal—some men are greater! – 3) The masses of weak always win out while the few strong thinkers are forced to comply
弗里德里希· 威廉· 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l ,1844-1900)
德国哲学家、唯意志主义的主要 代表 。1844年出生于普鲁士萨克森 州一个乡村牧师家庭。其父社会地位 不高且早逝,但与当权贵族交往较密。 尼采自幼受父亲的思想影响,曾因其 远祖为波兰贵族而自傲。1858一 1864年,尼采在普福塔一所培养特权 子弟的寄宿学校上学,热衷于希腊文 化,对诗和音乐感兴趣。
1803一1804年曾按父愿去英、法等国访问、学 习、经商。但后来放弃了作商人的打算。1809年赴 哥丁根大学学医,第二年改学哲学,成了柏拉图的崇 拜者。1811年他到柏林听费希特和施莱尔.马赫的讲 课。1813年他以《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的论文获 得耶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来先后居留魏玛、德累 斯顿,研究印度哲学和佛学。 1820年任柏林大学哲学讲师。当时德国各大学 的哲学讲坛大都被以黑格尔为代表的理性派哲学家所 把持。叔本华对他们极为敌视,欲与之一争高低。他 在柏林大学时就企图与当时也在柏林大学任教的黑格 尔争夺听众,但遭到惨败。从1831年因躲避瘟疫离 开柏林去莱因河畔的法兰克福等地。1833年起至死 均孤栖于法兰克福的一个小旅店中。
西方哲学非理性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异同

前言纵观西方哲学的发展史,从古希腊哲学时期到德国古典哲学时期,理性主义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与进步,直到19世纪的下半叶开始,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兴起,对理性主义进行了反驳。
并由著名的哲学家萨特、尼采以及柏格森等所继承和发扬。
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后现代主义运动对传统理性主义的批判掀起了新的高潮。
虽然后现代主义是对非理性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但是它比非理性主义走得更远,对于理性主义的批判更加激烈。
由理性主义到现代非理性主义再到后来的后现代非理性主义的演变,必然有其内在的逻辑联系性,但是它们在认识论、价值观、本体论以及人性论等方面有着不同的观点。
故而,寻求西方哲学史中非理性主义和理性主义,并进行探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非理性主义的源与流非理性主义一直处于理性主义的附加位置,直到19世纪的下半叶才得到了改变。
叔本华的生存意识对非理性主义进行了开创,他认为对生存意志的认识与把握主要是依靠生存意志的本身,即非理性的“直觉”和“感觉”;柏格森认为世界的本质是一种非理性的生命变得;尼采则把理性比喻为耀眼且明亮的太阳神,把情感、意志等非理性主义比喻成沉醉于狂灌的酒神;萨特认为人的发展与进步都是可以自由选择的,对自由有着绝对的责任。
在20世纪60年代末的西方社会,出现了环境污染、生态危机等一系列问题。
同时由于各种运动的掀起,例如妇女解放运动、学生造反运动、黑人民权运动等的影响,西方社会产生了比较激进的后现代主义哲学,比非理性主义对理性主义的反驳更加猛烈,发扬的是一种流浪天涯、飘忽不定的哲学观。
认为无论是精神还是物质,无论是理性还是非理性,都没有确定性的本体论。
其中最著名的后现代主义者包括有拉康、福柯、罗蒂、德里达等,其哲学思想都对传统哲学进行瓦解、反对和解构,他们推崇的是一种模糊不清、破碎而又多元化的哲学思想。
德里达认为自己无论是空间上还是精神上都是一个流浪家,它将非理性主义的理性方法和理性主义的中心理性传统都进行了全盘扫荡;福柯利用对思想教材的分析,认为理性的标准在于社会实践和政治力量,并不是靠自身的权威性;罗蒂则主张摒弃一切的“无镜哲学”,解构传统哲学处于居高临下的位置,主张哲学应该与艺术、政治、文学及其他领域和谐共处、相互平等。
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

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
高岸起
【期刊名称】《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0(002)002
【摘要】人的认识过程是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内在统一.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理性因素与理性主义、非理性因素与非理性主义、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对于深入理解人的认识过程,全面把握认识活动的能动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总页数】4页(P1-4)
【作者】高岸起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哲学系,江苏,南京,21009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017
【相关文献】
1.从非理性主义的产生看非理性主义的实质——马尔库塞的非理性主义产生学说评析 [J], 张和平
2.非理性主义的人文情结及其理论缺失--对人本主义哲学中非理性主义的辩证思考[J], 徐满泽
3.非理性主义及其对人的拯救-对人本主义哲学中非理性主义的辩证思考 [J], 徐满泽;刘卓红
4.柏拉图与非理性主义——现代非理性主义文艺思想溯源 [J], 张朝瑾
5.体育异化的根源与纾解:
基于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哲学视角的一种解读 [J], 王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理性_非理性与人_对个人的非理性存在的关切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Guizhou Education Institute(Social Science Edition)2000年第6期第16卷(总第62期)理性、非理性与人对个人的非理性存在的关切陈永力(贵州民族学院社会科学部,贵阳 550025)[摘要]个人的非理性存在主要强调内心中每个人独一无二的生存经验感受。
中国的哲学应从根本上关注人的存在与人的命运,为当代21世纪中国的发展和中国人的现实生活提供一种文化价值观念。
[关键词]非理性;存在;原始动力中图分类号:B023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83(2000)06-0053-05进入20世纪后,人的本质、存在和发展问题成了当代哲学最突出、最根本的问题。
故而西方哲学出现了回归人的生活世界的潮流,中国也出现了人学思潮,第18、19和20届世界哲学大会都把 人 作为主题。
这里的 人 主要的是个人。
因为在当代西方哲学,人的发展趋势主要是由独立的个人向具有类意识的健全的个人。
在当代中国,人的发展趋势主要是由依附性的个人走向有独立人格的个人。
也突出了对人的非理性存在的关切。
一对人的研究涉及到理性存在与非理性存在的问题。
对于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一种理性存在,理性是人的一种本质力量。
表现在认识上,理性一般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或思维活动。
在西方哲学中,对于理性的本质和作用,各种哲学流派有不同的看法。
斯多葛派认为理性是神的属性和人的本质。
唯理论认为只有理性才是最可靠的,把理性看成是知识的源泉。
18世纪法国唯物论认为凡是合乎自然、合乎人性的就是理性,把理性变成了一面反封建的旗帜,主张把理性作为衡量一切现存事物的唯一标准,建立一个理性和永恒正义的王国。
在德国古典哲学中,理性同知性相对,是认识的一种能力或阶段。
与之相对立的是非理性的存在。
非理性从认识论上讲是指理性、思维所不能理解的,逻辑概念所不能表达的。
非理性主义往往将理性同直观、直觉、本能等对立起来。
人格理论的九大设想

人格理论的九大设想基础医学院 09级应用心理学2班荆菁 2009051227 在人格心理学中,有一些问题是人格人格理论家都不能回避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往往表达了他们的核心思想,树立其人格理论的基本框架,这些问题就是人格理论的基本问题,而对这些基本问题的回答就成为人格理论的基本涉想。
包括自由意志-决定论、理性-非理性、整体说-原素说、素质论-环境论、主观性-客观性、前动性反应性、稳态-异态、可知性-不可知性、可改变-不可改变这九种。
一、自由意志-决定论。
自由意志-决定论维度表现为一个人在指向和控制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有多少内部的自由,他的行动在多大程度上是由意识以外的因素决定的。
,在此一维度中,包含了以下几种心理学流派:机能主义学派、人本主义学派、精神分析学派以及行为主义学派。
其中。
机能主义和人本主义学派是归属于自由意志论的。
精神分析与行为主义学派是属于决定论的。
心理学中存在自由意志论和决定论的争端,自由意志论假设人类有选择他们的行为的自由,人类在本质上是自我决定的。
它并不意味着行为是没有原因、完全随机地存在,而是认为影响人行为的外界环境和社会道德等境因素能被意志所拒绝。
由罗杰斯和马斯洛等人所创导的人本主义是人类自由意志论的最强有力的倡导者,认为我们能够自我选择需要的目标,自由的行动。
机能派认为,意识是机体适应环境达到生存目的的工具;心理学的任务是对意识状态“适应功能”的描述和解释。
决定论假设,每一个物理事件都是有原因的,因此,既然人类行为是一个物理事件,它也应由先前的因素引发。
决定论强调因果律,而科学的目标便是提示这些规律从而对将来的事情进行预测和控制。
心理学中大多数流派都采取了相当严格的人类行为决定论的观点。
行为主义主张极端的环境决定论,其中以华生为代表,他先提出了环境决定论。
行为主义的观点夸大了外界的对人的影响。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人的本能的、情欲的、自然性的一面,它首次阐述了无意识的作用,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开辟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它重视人格的研究、重视心理应用人不是环境的奴隶,人的行为并非全由外界环境决定,也受内部状态的调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理性与非理性的科学阐释

马克思主义关于理性与非理性的科学阐释马克思主义关于理性与非理性的科学阐释上个世纪的最后二十年,是我国的思想理论界充满活跃气氛的二十年。
中国似乎进入一个狂飙时代,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的思想风暴。
在国门向西开放当中,人们张惶等待,希冀有新鲜的理念来荡涤激活僵化的中国。
尼采、柏格森、萨特、弗洛伊德、海德格尔……一潮接一潮的理论被介绍进来之后,人们如获“启蒙”,变得惊奇、兴奋、热情,源源不断的研究阐释它们。
在这追潮逐新当中,有一股非理性主义的丝线,时隐时现地游走其中,人们似乎对“永恒的沉默之乡”——“非理性”表现出极度的偏爱,以为只有非理性主义才强调人的存在,所以他们认为自己在理论上抓住了根本,而马克思主义见物不见人,是“人学的空场”,是冷冰冰的理性主义。
其实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是错误的甚至是带有情绪化的偏执。
所以我们有必要来澄清这种错误,还马克思主义以科学性。
我们有必要厘清理性、理性主义、非理性、非理性主义的涵义。
理性和非理性是一对多纬度的概念。
从认识论的意义上讲,理性指的是指人类特有的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抽象思维形式和能力,它表现为清晰的逻辑;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的方式,认识世界。
具有自觉性、抽象性等特点。
但它不是一种超历史、超现实的先天能力,它存在于现实的活动和思考之中,带有历史、文化、社会和个体的特征。
从人性论的意义上讲,理性指人的思维能力所支配的人的理智的、合理的、自觉的、合乎逻辑的能力和存在属性,是人的精神结构上的非凡特质,表现出一种清醒的价值判断和自我约束等等。
而所谓的理性主义,就是将理性本体化,认为理性是先验的绝对的超时空的永恒原则,“理性在一切思维主体、一切民族、一切时代和一切文化中是相同的。
”[1]( P4)人是理性的动物,鄙视拒斥人的非理性因素,否认感性经验的可靠性和实在性,否认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强调理性在认识中的作用。
非理性,是在否定理性的基础上包含自身的特定的含义。
简单的说,非理性指不属于理性范围的直觉、无意识、情感、意志和欲望等认识形式和心理因素的总和。
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和科学进步

作者简介 : 于莲( 1 9 7 o _ _ ) , 女,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2 0 1 1 级博 士研 究生。
・
1 05・
( L 1 &C 1 )卜 L
( 2 )
是如何进步的 , 进步的性质义是什么?在《 科学革命的结构》
一
我们 可以通过谓项演算来说 明 L 1 和 C 。 与 L的关联 , 即
共 同的基本观点 : 经验是关 于世界真的知识的唯一来 源。这
一
、
追 求理 性 主 义
传统 的开创者是培根。但是 , 到了 1 8 世纪 , 这种 “ 感觉论”
的古典经验论 的观点在讨论中逐渐 陷入 了怀疑论。 逻辑经验主义者继承了古典经验主义的传统 , 把科学知
毕达哥拉斯 的学 生阿尔克迈说人类之所以走 向毁灭 , 是 因为他们不能把起点 与终点联结起来 。 我们可以理解 为大 自 然之所 以永恒存 在 , 是因为 自然界 春夏秋冬 , 周而复始 , 能把 起点和终点联结成一整体 。 人类在 自己的人生旅 途中经常跌
出重 归理 性 主 义 的 愿 望
关键词 : 理性主义 : 非理性主义 ; 科 学进 步
中图分类号 : B 5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3 — 8 4 7 7 ( 2 0 1 3 ) 0 2 — 0 1 0 5 — 0 3
在什么意义上说科学是进步 的? 科学是如何进步的?它
一
我们把理性 主义理解为对盲 目信仰主义 的反叛 , 把理 性看成
是 人类认识世界 的一种高级思维 能力 , 那么, 近代西方哲 学 中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 尽管在知识 的来源上 。 即在 如
学也未能幸免 ,特别是 自 1 9 6 2年库恩发表 《 科学革命 的结 何合理地获得知识的 问题上持有不 同的看法 , 但都坚持 了理 性 主义的传统 。虽然经验论内部观点众 多, 但是 它们 有一个
管理的理性和非理性

论管理中的理性与非理性【原文出处】改革与战略【原文页号】67~72【原文日期】1996年02月00日【作者】都星汉【纲目号】思维的方法与艺术一、理性管理与非理性管理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经历了科学管理、行为科学、管理科学、企业文化等阶段,从本质上讲,管理理论和实践可归纳为二类,一个是“理性管理”,一个是“非理性管理”。
两者在管理的前提、管理的内容和管理的方法等各个方面都存在对立或较大差距,二者是此一时,彼一时,不同时期管理的重心往往倾向一边,理性管理和非理性管理很难统一。
科学管理——理性管理。
本世纪初出现的泰勒“科学管理作为一种系统的管理体制,是由(1)时间和动作研究,(2)任务管理,(3 )职能化管理这三部分构成的”〔1〕。
科学管理法强调“效率的决定因素不是经营者的个人经验和感觉之类的人的因素,而是形成基于科学原理的系统的管理体制”〔2〕。
与泰勒并驾齐驱的经营管理论的创始人昂里·法约尔不仅将经营活动中管理与其它职能(技术、营业、财务、保养、会计)区分开来,而且明确将管理职能规定为计划、组织、指挥、调节、控制。
这种古典管理理论前提是假定人是有理性的。
即:追求最大限度利润的企业家和争取最大限度工资收入而出卖劳动力的工人都是“经济人”。
事实证明,古典管理理论通过将生产技术的合理化、管理机构和管理程序公式化等手段大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科学管理开创了理性管理的先河。
行为科学——非理性管理。
梅奥以霍桑实验的结果向泰勒主义发出诘难,认为“经济人”假设并不全面,经济动机并不是人的行为唯一动机,并提出“社会人”的假设:在社会上活动的人不是各自孤立存在的,而是作为某一集团的一员有所归属的“社会人”,是社会存在,“社会人”不仅要求在社会上寻求收入的源泉,而且作为人,他还需要得到友谊、安定和归属感,所谓社会人,是指作为集团的一员而行动,以这种人类的社会需要动机的有关人的假设,霍桑实验表明:尽管工资和休息时间等作业条件发生了变化,但生产效率仍然继续提高,这种现象只有根据把组织中的人不是作为“经济人”而是作为“社会人”这种新的假设才能得到解释,西方学者注意到了人除了物质需求之外还要其它诸如情感、友谊、自尊等非理性需求,人际关系论首次将非理性纳入经营管理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婢 叔本 华开 启 , 由尼 采 、 格森 、萨特 等人所 继 承 。 哲 学 沦为 神学 的 “ 女 ” ,但 古希 腊理性 主义传统 并 伯 2 纪6 0世 0年代 ,后 现代 主 义运 动 掀起 了新 一轮 的 并 未 中断 ,理 性 主义思 维 占据 着统 治地 位 ,最为权 批 判 传统 理性 主 义 的高潮 ,它 是对 以往 的非 理性 主 威 和 神圣 的上 帝也需 要 借助理 性来 推理 和证 明 。 义 的继 承和发 展 ,但 它走 得更 远 ,对理 性 主义 的批
共 性 ,是世 界 的发展 的 内在 动力 和源 泉 。 不 确定 、不 可言喻 、不 可约 化 、不 可设 定 的哲 学 思
总之 ,理 I主义是一种世界观 ,认为人能够认识 想 和哲学 原则 的倾 向 。德 里达 自称 自己是 一个 无家 生
世界 的规律 。理性 主义是一种人生哲学 ,是一种文化 可 归 的流浪思 想家 ,无依 无靠 浪迹 天涯 。不仅 是 在
到 了 l 世 纪末 1 8 9世纪 初 的德 国古 典哲 学 ,它
正理 性 主义 的先 河 ,由理 性精 神构 建 了理念 论 。柏 是一 种理 性 主义哲 学 。他们 崇 尚理性 ,认 为理 l是 生
拉图在 《 理想国》中把人类灵魂分为理性 、情感和 人 的本质 ,是 世界 的本 质 ,通过 理 l 以解 决一 切 生可
第 1 0卷 第 2期
21 0 0年 6月
广 东 培 正 学 院 学 报
J OURNAL OF GUANGDONG P Z EI HE NG COL EGE L
V0 . 0 11 NO. 2
J n2 0 u .01
理性 主义和 非理性 主义之 思考
冯 桂 锋
( 东培 正 学院)
作为 中世 纪宗 教神 学 的对 立 物 ,近 代西 方哲学 判更 加猛 烈 。 由理性 主义 向现 代非 理性 主义 的演 变 充 满 了 理性 主义 精 神 ,1 世 纪 的哲 学 家 在 反 封建 8 及其 向后 现代 非 理 j 生主义 的演 进 ,有其 内在 的理 论 的过 程 中 ,树 立 了理性 的权威 ,主张用 理性 批判一
摘
要 :理 性 主 义和 非理 性主 义是 西方哲 学史上 的 两 大对立 思潮 。 西方 哲 学 自希 腊哲 学 以来依 次呈
现 出三 个特 征 ,即理性 主 义 、现代 非 理性 主 义和后 现 代 非理 性主 义 。 由理 性 主 义向现 代非 理性 主 义的演
变及其 向后 现 代 非理 性主 义 的 演进 ,有 其 内在 的理论 逻 辑 。它们 在 本体论 、认 识 论 、人 性 论和 历 史观等 方面各 有 自己的特 点。理 性 主 义、现 代 非理性 主 义和 后 现代 非理 性 主义都 把 思 维的理 性和 非理 性 两个 方 面割 裂开 来 ,从 而陷入 了形 而上 学 。
在 ” 的基本命 题 ,这 对理 性 主义具 有 奠基 意义 。苏 因素 归 为理性 因素之下 ,最 终还 是没有 将 二者完 全 格拉 底 提 出的 “ 自知 其无 知 ” “ 德 就是 知识 ”就 统一 起来 。 美 是把 理性 作 为认 识 和伦理 的基 础 。柏 拉 图开创 了真
典 哲 学 ,理 性 主 义 获 得 了全 面 和 系 统 的 发 展 。从 不 朽 的部分 ,情 感 和意 志等非 理性 是灵魂 附属 。亚 1 9世纪 下 半 叶开 始 到 2 纪 中期 ,兴 起 了一 股 非 里 士 多德把 理性 主 义贯 穿他 的全部 哲学 和知识 体 系 0世
理性 主义 思潮 ,它是理 性 主义 的反 驳与 发展 ,它 由 中 , 提 出 了 “ 并 人是 政 治 的动物 ” 的命 题 。 中世纪 , 在
收 稿 日期 : 2 1— 4 2 00 0—6
作者简介: 冯桂锋 ( 9 3 18 一),男 ,山东济 宁人 ,广东培正学 院思政部教师 ,硕 士 ,研究方 向 :社会发展哲学。
21
冯 桂锋 :理 l 生主义和 非理 I 义之思 考 生主
问题 。 康德 把理 『主 义提 高到哲 学 的高度进 行 阐发 , 德 里达 、罗 蒂等 。他们 的哲 学思想 都表 现 了反对 、 5 生 在哲 学 中树 立普 遍理 『 生原则 。黑 格尔极 端贬 低非 理 瓦解和解构传统哲学的基础 、方法和终极 目 ,推 标 性 因素 ,认 为理 性是世 界上 一切 事物 的 内在本质 和 崇 一种破 碎 、多元 、模 糊 、流动 、边缘 、无 中心 、
逻辑 。理 性 主义 、现代 非 理性 主义 和后 现代 非理 性 切 。笛卡 儿宣 布 “ 我思 故我 在 ”确立 了人 的理性相 主义 有 相 同点 ,在本 体论 、认 识论 、人 性论 和价 值 对于 物 的优先 地位 ,这 是对 理性 的极 大张扬 。培根 观等 方 面存在 着 不 同点 。
关 键 词 :理 性 主 义 ;非理性 主 义 ;现 代 ;后现 代
中图分类号:B ; 1 文献标识码:A 5 A19
文章编号:粤 内登字O 一 06 2 1 ) 2 02 - 5 127( 0 0 0- 0 1 0
回顾 整个 西方 哲学 史 ,从古 希腊 哲 学到 德 国古 意志 。理性 是灵 魂 的主 宰 ,理 I 三者 中最 高贵和 生是
一
提 出了 “ 知识 就是 力量 ” ,认 为 人凭借 自己的理智 能够 认识 强大 的 自然界 并得 以 自立 ,可 以在 自身 中
、
理 性主 义 的源与 流
理性 是 西方 哲学 中一 个重 要 的概念 ,它源 于古 找到 在宇 宙 中独立 自强 的力 量 。斯宾诺 莎在 肯定 理 希腊 。 巴门尼德 提 出 “ 在者 存在 ,非存在 者 不存 性 因素 的 同时也 肯定 了非理 性 因素 ,但 他把 非理性 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