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评价
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分析

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分析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治疗中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的应用效果。
方法:资料资料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70例,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给予研究组患者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进行治疗,对照组则给予其克拉霉素联合果胶铋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比较,研究组显效20例,有效12例,无效2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28% ,显效15例,有效12例,无效8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7.14% ,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来说,采用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进行治疗可极大提高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且治疗中患者不良副作用较小,具有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标签:慢性萎缩性胃炎;阿莫西林;果胶铋;临床试验;临床效果萎缩性胃炎是临床消化系统中极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上腹部隐痛、胀痛以及消化不良等,也是消化内科中以胃黏膜腺体萎缩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多发病[1]。
由于该病病情复杂,病程较长,治愈难度大等特点,临床中一旦错过了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有效治疗时间,则很容易引发患者产生胃出血、溃疡以及穿孔等相关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质量。
本文主要探讨了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的应用效果,并将其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资料资料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70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胃镜及临床症状检查获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下的表现均为胃黏膜红白相间,呈灰暗色,且血管显露,皱襞消失或部分变平,在胃镜下表现为结节状或者是颗粒状。
将7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研究组男性患者为20例,女性患者为15例;患者年龄为32~75岁,平均年龄为(45±5.8)岁;患者病程为5个月~8年,平均病程为(3±2.1)年。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采用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的临床效果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采用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的临床效果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临床表现为上腹不适、饱胀、恶心、呕吐和消化不良等症状。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机制复杂,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酸性胃液反流、自身免疫反应和细菌毒素等因素有关。
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方法包括改善生活方式、幽门螺杆菌根除和使用药物治疗。
近年来,一些临床研究表明,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联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较好,本文将探讨该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
阿莫西林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对幽门螺杆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果胶铋是一种具有保护胃黏膜和促进溃疡愈合作用的药物,两者联合应用可以发挥协同作用,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在国内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许多临床研究证实了其良好的疗效。
一项针对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的患者总有效率达到了85%,症状明显改善,胃部不适感减轻,食欲增加,胃部疼痛减轻。
另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在经过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后,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明显的缓解,胃部症状得到了有效控制,且药物的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较少。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良好,其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阿莫西林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对幽门螺杆菌有较好的杀灭效果,可以减轻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部黏膜的损害,改善胃部炎症症状。
果胶铋具有保护胃黏膜和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可以减轻胃部不适感和胃痛,促进胃部的愈合和修复。
阿莫西林和果胶铋能够发挥协同作用,改善胃部的微环境,促进胃部疾病的康复。
除了临床研究外,一些基础研究也证实了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效性。
实验结果表明,阿莫西林和果胶铋可以共同作用于幽门螺杆菌,阻断其生长和增殖,从而减轻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改善胃部黏膜的损伤程度。
果胶铋联合阿莫西林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果胶铋联合阿莫西林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观察目的:分析探讨果胶铋与阿莫西林合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我院内科收治的5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29例。
观察组患者给予果胶铋联合阿莫西林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克拉霉素联合果胶铋进行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头晕、皮疹、恶心)发生率。
结果:对照组有5例无效,占比17.24%;有效者12例,占比41.38%;显效者12例,占比41.38%,治疗有效率82.76%(24/29)。
研究组有1例无效,占比3.45%;有效者10例,占比34.48%;显效者18例,占比62.07%,治疗有效率96.55%(28/29)。
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有腹泻1例,恶心2例,1例呕吐,不良反应率13.79%。
研究组有1例腹泻,1例恶心,不良反应率6.90%。
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联合采用果胶铋和阿莫西林,疗效确切。
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果胶铋;阿莫西林;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中一种极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且治疗难度较大,患者一般病程较长,受疾病困扰程度深。
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会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活治疗,给患者的饮食造成极大影响。
其主要病理特征是胃粘膜腺体萎缩,常表现出腹胀、腹痛、消化不良等临床症状,其中消化不良症严重者可发生贫血、消瘦、舌炎、腹泻等,患者若治疗不及时,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导致机体出现胃穿孔、出血、溃疡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发生癌变,这将对患者身体带来极大的损害。
慢性萎缩性胃炎本身病程长、病情复杂、难彻底治愈,对病人正常饮食影响大,因此更需选择更优的治疗方案来实施治疗。
此文研究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58例,总结果胶铋和阿莫西林联合治疗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经阿莫西林和果胶铋联合治疗有哪些作用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经阿莫西林和果胶铋联合治疗有哪些作用发布时间:2021-04-15T02:05:04.275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2期作者:宋仕平[导读] 不用我说,大家都知道胃是我们人体的必不可少的重要脏器之一,是人体关键的消化器官,胃正常位于人体膈下部位,上接食道,下通小肠,主要组成部门有五种,即贲门(连接食道,胃部起始)、胃底(贲门旁胃上部)、胃体(主要部位)、胃窦(幽门旁胃下部,食物与胃液混合于此)、幽门(相接十二指肠,阀门作用,控制食物进入十二指肠)。
宋仕平宜宾市翠屏区安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川宜宾 644000不用我说,大家都知道胃是我们人体的必不可少的重要脏器之一,是人体关键的消化器官,胃正常位于人体膈下部位,上接食道,下通小肠,主要组成部门有五种,即贲门(连接食道,胃部起始)、胃底(贲门旁胃上部)、胃体(主要部位)、胃窦(幽门旁胃下部,食物与胃液混合于此)、幽门(相接十二指肠,阀门作用,控制食物进入十二指肠)。
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经历过胃部疾病吧?在临床研究过程中,发现近几年胃部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最为常见的胃部疾病那就是胃炎了,那胃炎的定义是什么呢?胃炎,就是胃黏膜炎症,疾病类型多种多样,根据胃炎持续时间,有急性与慢性之分,而根据诱发原因,可分成应激性与自身免疫性胃炎两种。
相信大家也可以明确一点,出现胃炎的原因肯定与我们日常不良的饮食习惯有关,这一观点无异议的,其实,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酗酒、压力大、免疫力低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引起胃炎疾病。
那今天我们主要讲解的胃部疾病是什么呢?它就是慢性萎缩性胃炎。
首先,慢性萎缩性胃炎顾名思义,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机体胃部黏膜和腺体往往出现了萎缩现象,炎症过程中机体的胃腺细胞丢失,且被肠上皮细胞所取代,这种病症的发生原因相对要复杂,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重要因素,与部分自身免疫疾病、用药不当、吸烟酗酒等因素也有一定的关系,多数患者是经慢性浅表性胃炎迁延发展所致[1]。
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分析

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索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分析。
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7月到我院就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
对照组采用单纯使用阿莫西林治疗方案,试验组采用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试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比较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相似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使用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的治疗方案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患者的病情,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用药安全。
【关键词】阿莫西林;果胶铋;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病,其主要症状为中上腹部钝痛感,饱胀感、烧心,食欲不振,恶心、嗳气和反酸。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本病的常见病因,中老年人是好发人群,若未能及时治疗,可引发癌变。
临床中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消除病因,增加胃黏膜防御,改善胃动力,预防胆汁反流,改善和预防胃癌的发生[1],常用药物为阿莫西林、果胶铋和奥美拉唑等。
阿莫西林属于半合成的广谱青霉素类抗菌药物,胃肠道吸收可达90%,能够抑制因革兰氏阴性杆菌与Hp引起的炎性反应[2]。
果胶铋是一种新型胶体铋制剂,能够起到保护胃黏膜,直接杀死Hp和止血的作用,对于溃疡面愈合和炎症起到促进作用,并且减少溃疡复发的可能。
本文对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索,现阐述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8月-2020年7月到我院就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
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34-69岁,平均(53.25±5.54)岁,病程3-9年,平均(5.52±1.42)年。
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观察

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观察目的: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开展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的疗效。
方法:于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抽取5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双盲法均分为每组28例,实验组治疗过程中运用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对照组治疗过程中运用克拉霉素联合果胶铋治疗。
结果:观察及分析2组患者组间数据,明显实验组总有效率更高,对比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
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开展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疗效确切。
标签:慢性萎缩性胃炎;阿莫西林;果胶铋临床常见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病情较为复杂,发病率较高且呈现为年轻化趋势,病因较多,根据病理学研究资料所述,临床可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分成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特殊性胃炎,患者疾病发生相关影响因素包括烟酒茶嗜好、动脉硬化、胃血流量缺失等[1],可对患者胃黏膜屏障机能造成一定损害,临床治疗时间较长,患者癌变风险较高,因此,临床应给予患者实施有效治疗,避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对患者各项临床症状进行有效缓解。
本次研究纳入56例患者,研讨慢性萎缩性胃炎开展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1.1资料从我院临床诊断、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选择56例,选自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均知情同意,利用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成2组,实验组28例,男女患者比例18:10,年龄26岁至73岁,中位年龄46.5岁;对照组28例,男女患者比例17:11,年龄25岁至74岁,中位年龄46.0岁。
对比分析2组患者入组数据,统计学意义不存在,P>0.05。
1.2方法對照组治疗过程中运用克拉霉素联合果胶铋治疗:每次用药剂量分别是0.25g、2粒,每天用药次数分别是2次、3次,用药途径均为餐后口服。
实验组治疗过程中运用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每次用药剂量分别是0.5g、2粒,每天用药次数分别是3次、3次,用药途径均为餐后口服。
2组患者用药期间,均应根据患者实际病情来有效调整患者用药剂量,连续治疗2周。
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组。
对照组给予单一阿莫西林治疗,观察组则给予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
比较两组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胃黏膜病灶平均闭合时间、嗳气、反酸等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胃泌素和胃蛋白酶原、生活质量;药物不良反应率。
结果:观察组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黏膜病灶平均闭合时间、嗳气、反酸等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胃泌素和胃蛋白酶原、生活质量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胃泌素和胃蛋白酶原、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率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改善血清胃泌素和胃蛋白酶原,提高生活质量,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阿莫西林;果胶铋;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慢性萎缩胃炎是一种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是指胃黏膜发生萎缩性改变。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多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消化不良、胀痛,患者进食后症状加重,部分病例也会出现食欲减退、嗳气、乏力以及消瘦等症状。
现阶段,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晰,临床治疗多以缓解症状为主[1]。
因此,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9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组。
观察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25~74岁,平均(37.12±2.13)岁。
发病时间1~7年,平均(3.21±0.77)年。
合并糖尿病4例,合并高血压7例。
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26~74岁,平均(37.11±2.16)岁。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采用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的临床效果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采用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的临床效果【摘要】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较大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使用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研究发现,该联合疗法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病情。
临床试验设计合理,方法操作简便,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结果显示,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不仅有效,而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较少。
本研究认为该联合疗法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一个有效方法,并具有较好的临床前景。
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讨该疗法的治疗机制和优化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阿莫西林、果胶铋、临床效果、治疗、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试验、安全性、不良反应、效果评价、未来研究。
1. 引言1.1 胃炎的定义与流行病学调查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主要表现为胃黏膜的炎症反应。
根据其发病过程可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两种类型,其中慢性胃炎又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等不同类型。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主要病理生理特点为胃黏膜的腺体萎缩和萎缩性变,伴随有不同程度的黏膜萎缩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等。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在我国呈现出较高的患病率,尤其在中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
一些研究表明,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与慢性胃炎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慢性萎缩性胃炎也常伴随有萎缩性贫血、胃癌等严重并发症,给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及早发现和有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对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针对该疾病的治疗方案是个研究热点,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在临床上备受关注,对其疗效进行深入研究,有望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1.2 阿莫西林和果胶铋的作用机制阿莫西林和果胶铋是当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常用的药物,它们有着不同的作用机制。
阿莫西林是一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的细胞壁合成来达到治疗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评价
发表时间:2018-09-04T13:25:40.477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8月第24期作者:黄晓玲[导读] 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可明显提高Hp根除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甘肃省通渭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甘肃通渭 743300)
【摘要】目的:探究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克拉霉素联合果胶铋治疗,研究组给予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89.09%显著高于对照组69.09%(P<0.05);研究组Hp根除率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51.67%(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可明显提高Hp根除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关键词】阿莫西林;果胶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4-0121-02 慢性萎缩性胃炎好发于中年以上患者,常因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吸烟、饮酒等刺激、以及自身免疫反应等因素而发病,其中Hp感染是发病主要原因,占80%~95%。
该病病程较长,常由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而来,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表现为胃部胀满、疼痛、烧心、消化不良等症状,同时还可并发胃出血、贫血等并发症。
临床多给予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果胶铋等进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现为进一步选择出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对我科收治的1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科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
其中研究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30~78岁,平均(46.68±3.12)岁;病程2~9年,平均(5.35±2.16)年;其中临床表现为腹胀者22例,纳差者28例,恶心呕吐者10例;对照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32~76岁,平均(46.75±3.16)岁;病程1~10年,平均(6.12±2.35)年;其中临床表现为腹胀者23例,纳差者25例,恶心呕吐者12例。
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治共识意见》中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标准;(2)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者;(3)均存在Hp感染,尿素酶试验Hp均为阳性;(4)符合医学伦理学标准,患者及家属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合并肝肾功能严重障碍者;(2)排除消化道肿瘤、糜烂性胃炎、消化道出血者;(3)近期内服用过抗菌药物者;(4)患者依从性较差,无法配合治疗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克拉霉素口服,一次1片,一天2次,同时口服果胶铋,一次3粒,一天4次,餐前及睡前服用,均连续服用2周。
研究组给予阿莫西林口服,一次2粒,一天3次,同时口服果胶铋,一次3粒,一天4次,餐前及睡前服用,均连续服用2周。
1.4 疗效评价
根据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以及胃镜病理检查结果进行疗效评价,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胃镜下黏膜病灶消失或转为浅表性胃炎,黏膜颜色由白色转为粉红色;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胃镜下黏膜病灶缩小>50%,黏膜苍白色有所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未见减轻甚至加重,胃镜下黏膜病灶未见明显缩小,黏膜颜色亦未见明显改善。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观察指标
(1)Hp根除率:胃镜下钳取胃内组织进行病理性检查,尿素酶试验为阴性表示被根除;(2)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治疗期间患者有无腹泻、恶心等不良反应发生。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内及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89.09%显著高于对照组69.09%(P<0.05),详见表。
2.2 Hp根除率
研究组有52例患者尿素酶试验阴性,Hp根除率为86.67%,对照组31例患者尿素酶试验阴性,Hp根除率为51.67%,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5.630,P=0.000)。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
研究组治疗期间2例患者出现恶心,1例患者出现呕吐,1例患者出现头晕,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3例患者出现恶心,2例患者出现呕吐,1例患者出现头晕,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两组患者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均自行缓解。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109,P=0.741)。
3.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胃黏膜上皮受到反复损害后固有腺体减少,伴或不伴假幽门腺化生或纤维替代肠腺化生的慢性胃炎性疾病,最常见的发病原因为Hp感染,机制为Hp产生空泡毒素蛋白、尿素酶、细胞毒素相关基因蛋白等致病因子,直接损害胃黏膜;Hp还可通过胃上皮细胞释放IL-8、IL-1β、IL-12等炎症因子损害胃黏膜;也可通过交叉抗原反应诱发免疫反应,破坏胃上皮细胞间的连接等,损伤胃固有黏膜屏障。
有报道指出Hp可诱发胃上皮细胞增殖及凋亡,当凋亡超过增殖时,可导致胃粘膜萎缩,导致萎缩性胃炎,甚至可进一步发展为黏膜上皮内瘤变或者胃癌。
目前对于伴有Hp感染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常以抗Hp感染治疗为主,常采用二联或三联疗法,即抗菌药+胃黏膜保护剂。
抗菌药常采用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等,胃黏膜保护剂常采用果胶铋,其中克拉霉素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革兰阳性菌及部分革兰阴性菌有抑制作用,可通过阻碍细胞核蛋白50s亚基的联结抑制蛋白合成,进而发挥抗菌作用。
阿莫西林是青霉素类抗生素,对革兰阳性菌及革兰阴性菌均有较好的抗菌活性,进入人体后可迅速与菌体内转肽酶结合,抑制细胞壁胎葡萄糖的合成,损伤细胞壁使菌体破裂溶解,进而发挥抗菌作用;另外,该药在酸性环境下仍较为稳定,胃肠道吸收较好。
果胶铋是一种由生物大分子果胶酸、金属离子铋及钾等所组成的胶态制剂,可通过与黏蛋白结合形成螯合物,形成一层胃黏膜的保护膜,同时刺激胃黏膜上皮细胞分泌粘液,进而保护胃黏膜;另外,果胶铋还可使Hp发生空泡变性,使Hp细胞壁破裂进而失去活性,从而发挥抗菌效果,促进创面愈合。
有报道指出[1]阿莫西林相较克拉霉素,细胞壁穿透性更强,对革兰阴性菌、阳性菌的抗菌作用也更强。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及Hp根除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说明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疗效更为显著,可更为有效地杀灭Hp,与上述报道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更为显著,可明显增高Hp根除率,且安全性较高。
【参考文献】
[1]王文菊,林丹,李彩娟.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6,21(1):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