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绘本《巴夭人的孩子》全国通用
北师大三下语文第八单元教案

最美的花束
板书
水晶
颜料
睁眼
浅色
平淡
作业设计
1.回家读儿歌、并且要背诵。 2.把课文中好词佳句多读几遍明白它怎样用。
教学反思
敦煌市南街小学电子教案
总课时数
课题
最美的花束
第 2 课时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2.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 3.让学生明白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应该互相尊重。
敦煌市南街小学电子教案
11.思考:你看到了什么?课文 四、巩固练习,组内互助 创设情景,引导理解诗文。 1.投影出示:课文中的图 思考:你看到了什么?课文里是怎 样说的?同位互相读一读 2、 根据学生所谈引导学生体会世界 人们平等相处,幸福平等的感情, 并切入朗读。 3、弄懂“你” 、 “我” 、 “他”指的是 什么? 五、课堂总结,达标测评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进一步 体会感情。 出示朗读要解决的问题。 (课件) 里是怎样说的? 12.同桌互相读一读 13. 讨论: 弄懂 “你” 、 “我” 、 “他” 指的是什么? 14.小组交流讨论。 15.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进一步 体会感情。 16. 小组讨论解决课件问题。 (1) 小组内有感情的朗读第一小 节,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敦煌市南街小学电子教案
总课时数
课题
最美的花束
第 1 课时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2、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 3、让学生明白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应该互相尊重。
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理解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孩子们像最美丽的花束,从而让学生懂得人人平 等的道理,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教具:课件 学具:导学案
《天堂的孩子(节选)》公开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天堂的孩子(节选)》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天堂的孩子(节选)》,了解作品背景,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3.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4. 通过课堂讨论与互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作品简介:《天堂的孩子》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一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成长、梦想与现实的故事。
2. 教学重点: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及表现手法。
3.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及作者的批判精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天堂的孩子》及作者罗曼·罗兰,激发学生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节选部分,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作品分析: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及表现手法。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5. 分享与展示: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同学共同交流、探讨。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作品的主题思想及现实意义。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及互动情况,评价其参与度。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答题及讨论,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3. 批判性思维: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观点独到性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4. 表达能力:考察学生在讨论及分享过程中的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天堂的孩子》原著或简化版教材。
2. 相关背景资料:关于罗曼·罗兰及作品的介绍。
3. 投影仪、音响等教学设备。
4. 课堂讨论表格及评价量表。
六、教学准备1. 课前布置学生阅读《天堂的孩子(节选)》相关章节,确保学生对文本有初步了解。
2. 准备教学PPT,包括作品简介、人物关系图、重要情节标注等。
3. 收集相关的评论文章和分析报告,用于拓展学生视野。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8山里的孩子浙教版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8山里的孩子浙教版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明白得词语意思。
能读明白课文1、2、3、段是如何样围绕总起句具体写出山里小孩的特点的。
能背诵课文。
培养学生热爱山乡、热爱山里小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明白得词语意思。
能读明白课文1、2、3、段是如何样围绕总起句具体写出山里小孩的特点的。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山乡、热爱山里小孩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3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明白得“健壮”、“满山遍野”等词意。
读明白课文第1 自然段是如何样围绕总起句具体写出山里小孩的特点。
有感情的朗读第1 自然段,初步感受作者对山里小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明白得词语意思。
能读明白课文1、2、3、段是如何样围绕总起句具体写出山里小孩的特点的。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山乡、热爱山里小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直截了当出示课题齐读。
二.交待学习任务。
我们对山里还了解甚少。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对山村的漂亮,专门是山里小孩的可爱之处将会有一定的了解。
进一步学习和明白得总分段式把一段话写清晰、写具体的方法。
三.自学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想想山里小孩是如何样的。
四.检查自学成效。
指名分节读课文,读后学生评议,要紧针对生字的读音把握情形。
说说山里的小孩是如何样的。
句式1:山里的小孩是。
句式2:山里的小孩是、、。
五.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指名读,摸索:这段话用什么方法写?学第7课时,我们是如何样读明白总分段的?用“——”划出总起句。
用“..”圈出中心词。
明白得“健壮”。
什么缘故山里的小孩长的这么结实、健壮呢?明白得分述句。
齐读第2 句,圈出动词,在练一练:爬山采树拾松果登蘑菇听读第3 句,说说漏读了哪几个词?什么缘故不能漏?“满山遍野”是什么意思?你从句中哪些地点看出?他们到过这么多地点,干过这么多情况,怪不得长得这么结实、健壮。
读《巴夭人的孩子》有感

读《巴夭人的孩子》有感作者:娄娇娇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6年第07期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373-01周日的晚上,躺在床上陪五岁的女儿一起欣赏绘本书《巴夭人的孩子》,这是一个非著名的摄影家彭毅老师的摄影作品,他用镜头讲述了一个距离我们很遥远的一个海上民族--巴夭族人生活的故事。
这是一本精装绘本书,照片清晰逼真,大海、小船、茅草屋和一群黑人在海上快乐生活的场景栩栩如生,女儿似乎对这些照片很感兴趣,一页一页地翻看着、欣赏着,女儿一边看,一边不停的提出问题:"妈妈,为什么巴夭族人的皮肤黑黑的?为什么这些小朋友不穿衣服?为什么他们的房子那么破呀?听到她的话,我很茫然。
不知如何回答,随口说道:"这些巴夭人生活在大海上,那里的温度一年四季都很高,每天高达40-50℃,日照也是最强的,所以他们的皮肤黝黑黝黑的,这些孩子不穿衣服也许是因为天气太热。
要不停地下水,穿衣服不方便,或许他们每天生活在大海上,没有钱买衣服,女儿指着那个光着上身给孩子喂奶的那副图片神情凝重地对我说:"妈妈,我看着这个妈妈好可怜,这个孩子也很可怜。
"我就问女儿:"和他们相比你觉得幸福吗?"女儿表情凝重,点了点头说:"妈妈,看到他们我就想哭,他们太可怜了,要不我把我不穿的衣服和玩具送给他们好吗?"当听到女儿的这句话时,我很诧异,心里涌出一丝丝感动,没想到一个幼小的心灵居然住着一颗庞大的爱心,我很欣慰的对她说:"女儿好有爱心,他们一定会感谢你的,你棒极了!"这本书的作者想告诉孩子:在这个世界上有这样一个地方,生活着这样一群人,过着这样一种生活,这里的孩子很快乐。
阳光下孩子黝黑的光腚,妇人哺乳的姿态,还有夕阳下男人们的海上背影,真实地呈现一片水绿得透彻,天蓝得耀眼的海上家园。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绘本阅读《你很特别》全国通用 (2)

《你很特别》教学设计教材简介:《你很特别》是由美国着名绘本作家马第尼斯的作品,讲述了爱给人贴标签的微美克人的故事,胖哥由于没有赞美的星星标签,全身都是灰点点而失落,最终找??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目标:1、随文认识“雕刻、俯瞰、钦佩”等词语,分类认识书中关于人物形容的字词和动词短语,进行同主题字词积累。
2、能够结合生活实际尝试拓展词汇,提升识字数量,并能够尝试简单运用。
3、通过阅读绘本故事,故事的大致内容,明白“做特别的自己”最重要。
学习重点:1、阅读故事,了解内容,分类认读词语,提升识字数量。
2、交流“做最好的自己”的看法,提升学生的自信和个性追求。
学习难点:(1)自己读一读故事,又不认识的字词请你圈出来。
(2)老师想为大家读读这个故事可以吗?大家听的时候尤其要注意刚才你不认识的生字,听听怎么读,还可以猜猜它的意思。
(教师范读,学生听音,识记词语。
)???(3)多媒体出示较有难度的词语,指导认读:雕刻???俯瞰???钦佩???光滑???粗糙??自卑?追逐??铁锤??辩护??脱落指名认读,听辨字音。
这些词语当中有没有哪两个词是有关系的?(引导学生发现“光滑”和“粗糙”是一对反义词,“自卑”的人经常只会“钦佩”别人等。
)???(2)动作短语积累:?????微美克人喜欢干什么呀?(贴贴纸)?????这个短语很特别,两个“贴”字,意思一样吗?(第一个“贴”是动作,后面的“贴纸”是一件东西。
)那我们还可以贴什么?(指名发言,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动宾短语”。
)其实,书中还有许多的事情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说——干什么。
请你自己再读读故事,找一找,划一划,看你能找出多少个来。
(学生自读,寻找动词短语。
)组织交流:贴星星??贴灰点点??举木棍??跳箱子??咽口水??你看看这些动作,你能做出来吗?试试看,有什么不同?进行运用指导,提升学生朗读的语感,促进字词学习的归类。
进而小结方法,让学生自主实践,再次阅读,去寻找合适的词组,提升识字量。
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天地八》教案2

语文天地八(第二课时)
冯庄镇中心校张堤学校孟改娣
教学目标
教学开卷有益、畅所欲言。
教学重难点
畅所欲言。
教具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出示课件
一、读短文《苏珊的帽子》,回答问题:
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短文写了苏珊因为做化疗,失去了一头美丽的金发,老师知道后,以研究帽子为名,安排全班的同学戴着帽子来上学,从而逃避了尴尬,使苏珊和同学们在相互尊重的环境中愉快地生活,教育我们要学会尊重别人,同时也赞扬了老师关心爱护学生,细心呵护学生的好品质。
二、读短文《爱因斯坦和小姑娘》,回答问题:
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短文写了爱因斯坦教小姑娘做数学题,小姑娘教会了爱因斯坦如何穿戴、整理房间,他们之间是平等的、和谐的。
告诉人们,所有人之间都是平等的,都应该互相尊重。
三、出示畅所欲言。
1、留心观察,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2、讲优点时态度要真诚,要发自内心。
3、可以稍加一两句评价。
四、展示台。
挑出优秀的上台展示。
五、课堂作业。
写出同学的优点。
六、板书:
七、课后反思:
也不知道为什么,每次分析短文,让学生概括大意,他们都说得不怎么照号,真该令想办法了。
迭部县四小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9诚实童子教案设计冀教版

9 诚实童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3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9自然段,学习童子身上诚实的品质。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体会童子诚实的品质。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小古文,故事有一个主人公,是一个小童子,他的身上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你们想去看看吗?好吧,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看看吧!让我们一起学习《诚实童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同学们仔细读课文,有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查查字典,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老师啊有个小要求,同学们边读边思考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学生发言:教师总结:这篇小古文讲了:一个卖柑橘的人将柑橘掉在了地上,小孩看到了,捡起柑橘还给了卖柑橘的人,买柑橘的人想回报孩子,孩子却拒绝了。
(孩子回答不完整或不简洁时教师要适时引导)师:大家说得都很好,刚才阅读了课文,你认为如果是你也会像童子那样做么?三、师讲解古文1。
讲解古文生字词.2.生古文和译文对照着读一读。
四、学生讨论。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诚实的事例?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
田螺姑娘很久以前,在一个村子里有一个孤儿,是好心的邻居们收养了他,才使他长大成人。
小伙子长到二十来岁时,就在村边搭了两间茅屋,开始独立生活了。
无论谁家遇到了困难,他都会热心地帮助,大家都夸小伙子是个勤劳、善良的孩子.他每天早出晚归地辛苦耕种,但是忙了地里的活儿,顾不上屋里的活儿,经常吃凉饭、剩菜。
有一天,小伙子干完活儿回家,看见路边有一只很大的田螺,出于好奇,他就将这只田螺带回家,把它养在水缸里。
第二天,小伙子照旧到地里去干活儿,可是当他回到家,准备做饭时却发现,热腾腾的饭菜已经在桌上摆好了。
小伙子以为这是好心的邻居们帮他做的?没想到,接连几天,小伙子干完活儿回到家,都能吃到香喷喷的饭菜。
于是,小伙子向邻居们道谢,可是邻居们都说不是他们做的。
小伙子很纳闷儿,决心要弄个水落石出。
第8课《小巴郎,童年的太阳》教案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中生字词的基本概念和修辞手法。生字词是课文的基础,而修辞手法则是作者表达情感的途径。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具体的例子。通过分析“小巴郎像太阳一样,照亮了我们的童年”这句话,了解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生字词的掌握和修辞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例如:分析“小巴郎像太阳一样,照亮了我们的童年”这句话的修辞手法,并进行仿写练习。
-情感教育: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小巴郎的深厚情感,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珍惜友情的意识。
2.教学难点
-阅读理解:学生需要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从小巴郎的形象中感悟到童年的纯真与美好。
4.口语交际:讨论小巴郎的形象特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5.情感教育: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关爱身边的人,珍惜童年时光。
6.课后作业:根据本节课学习内容,布置相应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阅读与鉴赏:通过学习《小巴郎,童年的太阳》,提高学生的文本理解和感悟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艺术鉴赏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绘本《巴夭人的孩子》教案
教学目标:
1.阅读绘本,感受巴夭人的生活,体会图画书所传递的各种视觉和情感体验。
2.在读绘本的过程中培养听、说、读、写的语文素养。
3.学习绘本的阅读方法,培养绘本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
阅读绘本,体会图画书所传递的各种视觉和情感体验,培养语文素养。
教学难点: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感受巴夭人的生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猜猜这是哪里的孩子?美国泰国蒙古通过观察细节猜想
二、故事与阅读(A段):“初识巴夭人”
师:地球是一个大家庭.有200多个国家,2000多个民族,有很多跟我们不ー样的孩子。
今天,我们跟着一个人,去看看不一样的世界,认识一群不一样的孩子。
(出示彭懿照片)
师:认识他吗?他叫彭懿。
几年前,他去了很远很远的一片大海,拍了一群特别的孩子.(出示摄影图画书《巴夭人的孩子》封面)
师:读绘本,就要从封面读起。
教师出示绘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本书。
齐读题目。
师:巴夭人,听说过吗?巴夭人的孩子,会是一群怎样的孩子?不要放过封面中的每一点信息!用心观察,大胆猜测!
评:了不起!你一眼就看出了巴夭人最重要的本领。
继续观察,还发现什么?
预设:这个地方叫“仙本那”。
有人说就是“仙境本应是那样”,它是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之间的一片珊瑚海,被誉为“地球上最美丽的地方”。
继续看,大胆猜,你一定会发现更多
预设:会联系前面的信息,真好!这里常年气温ニ十多度、三十多度!再观察,每一处细节都在说话。
用心的人,能看到巴夭人的整个世界呢!
预设:用心看,船也会说话!你都听懂了什么?
一个封面,通过用心观察,大胆猜想就让我们读到了这么多信息,真会读书!贴板书:用心观察,大胆想象。
其实,巴天是印尼语意思就是“海上之民”。
是海上吉普赛人,海上游牧民。
现在,我们就跟着彭懿,去验证我们的观察和发现。
三、故事与阅读(B段):“海上的家”(师邀请孩子对读故事)
师:走近巴夭人的村子和家,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
1.住在树干和树叶搭的房子里,跟我们完全不同。
2.他们生活的地方太美了,像一个世外桃源!不过他们的生活还是挺辛苦的,因为他们要到岛上来取淡水、躲選大风。
3.我觉得这个家苦中有温馨。
把家搭在海面
4.他们来来去去都靠船,船就是他们最重要的交通工具。
5.屋子用树干、树叶搭的,刮大风怎么办?下大雨怎么办?浪太大会不会把家给打翻?刮台风来海啸呢?
师:这一片海,得天独厚,台风刮不到,所以被称为“风下之乡”。
苦中有乐,简陋,也温馨。
这就是巴夭人的家。
四、故事与阅读(C段):“家人”
师:这个家中,有哪些重要的家人呢?让我们继续走近巴夭人的家。
师:现在,我们认识了他们的家人,有没有什么信息震撼到你?
预设:他们的兄弟姐妹好多啊!师:是啊,简直不可思议!你家有几个兄弟姐妹?
(出示插页)这是船老大,42岁。
你猜他家里有几个孩子?(出示:9个子,6个女,5个孙子)
师:继续看图,还有没有重要信息?
预设:他们一个挨着一个,看上去很团结。
有眼力的人,往往能前后联系
(迅速翻看复印前后画面)板书:前后联系加深理解
师:是啊,巴夭人是一个特别重视亲情的民族。
一颗糖,他们都会和兄弟姐妹分享,从不会因为食物、玩具而打架。
还有什么信息让你震撼?
预设:他们连自己的生日和年龄都不知道。
师:你们猜猜这是为什么?
师:联系我们之前看到的种种,这些不知道自己年龄和生日的巴夭人的孩子,可能还不知道什么?
他们不知道我们生活中还有高铁,还不知道?他们不知道海的那一边还有更大的世界,不知道我们的世界是那么?精彩。
他们的眼中就只有?这片海。
师:是的,这就是巴夭人的世界,简简单单的世界。
谁还读懂更多?
预设:我感觉爸爸很辛苦,一早就要出海去打鱼。
如果这一天没有打到鱼,全家都要饿肚子,生活压力很大。
师:生活确实很辛苦。
不过,这个画面有带给你压力山大的感觉吗?
师:タ阳的余晖,让这片海如此美丽,家,就在前方等你回来。
努力打鱼,努力生活,再辛苦都是甜的。
预设:我还感觉到妈妈极其忙碌,洗衣服、刷地板、喂奶、给宝宝洗澡、剥椰子…这些事都要妈妈一个人做,一天里,从早到晚,她忙得团团转。
师:何止是这些!妈妈可能还要做什么?
预设:咦,这两个跨页放在一起,你们有没有发问题?
预设:就一张照片,还占那么长的一个跨页,妈妈有四幅照片,也只给了一个跨页。
师:好像很不公平啊,这几幅图为什么要这样排?作者还想说什么?有没有其他秘密呢?
学生讨论交流
哦,我懂了,这密不透风的画面仿佛一声声催促:快!快!快!加油干!对吗?读绘本还要关注画面排版的秘密,贴板书:关注画面排版
五、故事与阅读(D段):“我们”
(师生对读故事)
指导朗读,带动作读。
师:好玩吗?喜欢吗?如果你就是巴夭人的孩子,最想怎么玩?为什么?你是怎样玩的?从你的表情中看出了你的开心。
你最不敢怎么玩?为什么?
对巴夭人来说,那是小菜一碟!不管你们敢不敢,我们巴夭人的孩子每天都是这样玩!
童年中的每一天,我们都是这样玩!想象巴夭人孩子那快乐的玩耍样子,给每一次欢笑加上句快乐的描写!
配乐小练笔:
每天,我们奔跑!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大海蓝天,我们就像风一样自由呼啸!我们跳水,
我们打水仗,
我们爬树,
我们荡秋千,
我们快乐得就像大海里的一群小鱼!
四人合作交流,每人写一句。
提醒写字姿势。
(生小练笔后分享)关注拟声词,比喻
小结:“我们”时而跑步,时而跳水,时而打水仗,时而爬树,时而荡秋千,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方式,这是一群怎样的“我们”?
预设:无拘无束,天高地阔,自由奔放,快乐无极限,贫穷但自由.
(师配乐读故事结尾)
师:假如可以和巴夭人的孩子交换童年,你愿不愿意换?为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预设:你向往自由!
预设:是啊,孩子们,你知道吗?巴夭人没有国籍,祖祖辈辈都只能在这片海上生活,不能上岸,生病了也只能?更没有办法像我们一样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
师:其实,交换童年只是一个梦想。
做巴夭人也好,做自己也好,童年不再来,生命只有一次。
结识了这样一群孩子,我们可以问问自己:我怎么做更好的自己?
预设:不管在什么境遇下,依然快乐、乐观。
做一个勇敢、自立自强的人、一本书,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总结:在这个世界上,有这样一个地方,生活着这样一群人,过着这样一种生活,这里的孩子很快乐。
板书设计:
巴夭人的孩子
贫穷快乐用心观察,大胆想象
前后联系加深理解
关注画面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