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红色素不同分析方法比较研究
辣椒红色素不同分析方法比较研究

一、文献综述【研究意义】辣椒红色素是一种存在于成熟红辣椒果实中的四萜类橙红色色素,属于叶黄素类共扼多烯烃含氧衍生物。
其中极性较大的红色组分主要是辣椒红素和辣椒玉红素,占总量的50% - 60%;另一类是极性较小的黄色组分,主要成分是R一胡萝卜素和玉米黄质。
[1]近年来,人工色素在许多领域被限制使用,天然色素市场前景看好,需求量逐年上升。
辣椒红素作为天然红色素安全无任何毒副作用,可直接使用而且还具有一定的营养保健和医疗作用,被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的着色。
[2-3]辣椒精深加工产品辣椒红色素在国内外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目前,我国还没有辣椒精深加工产品的国家标准,也没有辣椒精深加工产品检测的相关标准。
在检测方法上比较落后,存在许多不足。
在辣椒红色素分离过程中如何测定其准确含量是研究者普遍面临的难题,研究辣椒红色素简便、快捷、准确的检验方法尤为必要。
[4-5]因此,本课题旨在比较研究辣椒红色素不同分析方法,确立并优化检测辣椒红色素的有效方法,【国内研究现状】目前测定辣椒红色素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一般测定辣椒红色素的方法主要有分光光度法、薄层法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5]一、分光光度法辣椒红色素的浓度是辣椒红色素的一项重要指标,主要通过测定辣椒红色素的色价来确定,测定红色素色价一般采用分光光度计来测量。
分光光度法是通过测定被测物质在标定波长或一定波长范围内的吸光度(A),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
辣椒红色素的组分分子结构中含有的发色团,使其在紫外一可见光区有着独特的吸光区,因而其深液或结晶在可见光下具有十分绚丽的红、橙或黄色。
到目前为止;辣椒红色素最大的吸收峰的波长约为450nm-482nm 。
虽然在较短波区和较长当的有机溶剂中,在最大吸收波长下,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的吸光度(A),以此来确定辣椒红色素的色价浓度,用摩尔消光系数ε来计算辣椒红色素的含量。
此法操作简便,但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的辣椒红色素实际是胡萝卜色素的混合物,测定的色值称之为总色值,或粗色值,适于辣椒红色素粗提阶段的浓度测定及定性的分析研究。
辣椒红色素两种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综上所述,索氏提取法制备辣椒油树脂中 间产品的工艺条件为:采用丙酮作为浸取溶剂, 辣椒粉粒度为 40 目,辣椒粉与丙酮的液固比为 3 ml/g,提取时间 4 h. 2.1.2 超临界 CO2 萃取法制备辣椒油树脂 2.1.2.1 工艺流程 实验直接用辣椒粉进行超 临界萃取得到辣椒油树脂. 具体萃取工艺流程见图 3.
综上讨论本实验萃取压力为 30 MPa,温度 315 K,时间 3.0 h,CO2 流量为 0.40 m3/h.
2.1.2.4 10 L 规模中试验条件 萃取压力为 28~30 MPa,温度为 305~308 K;分离条件:一分为压力 6.0 MPa, 温度为 323~328 K;二分压力为 5.0 MPa,316.9~323 K. 萃取时间为 3.0 h,流量为 0.01 m3/h.
- 566 -
河南科学
第 25 卷 第 4 期
最佳萃取参数:萃取压力为 14 MPa,温度为 308 K,时间 2.0 h,流量为 0.40 m3/h.
10 L 规模中试条件:萃取压力为 14~16 MPa,温度 308~313 K. 分离条件:分离釜Ⅰ为压力 12~13 MPa,
辣椒红色素的分离提取及测定

实验七辣椒红色素的分离提取及测定综述:辣椒红色素为深红色粘性油状液体,是以辣椒为原料,用石油醚、丙酮、正己烷等有机溶剂提取得到的天然色素。
主要由辣椒红素、辣椒玉红素、辣椒酮、辣椒红呋喃素、玉米黄质等化合物组成,,依据来源和制法的不同,因含有辣椒碱而具有不同程度的辣味。
辣椒红素几乎不溶于水,可任意溶解于丙酮、乙酸乙酯、正己烷,易溶于乙醇,稍难溶于丙三醇。
紫外光可以使辣椒红素褪色,但辣椒红素对热稳定,160℃加热两小时几乎不褪色,Fe3+、Cu2+可使之褪色。
pH对色素色度无影响。
辣椒红素一、实验目的:本实验为自主设计实验,要求学生几人一些小组,自己查阅文献、制定实验方案、在教师指导下讨论通过后进行实验。
通过对辣椒红色素的提取、分离及测定,初步了解和掌握食品中某些成分的提取技术、分离技术以及测定方法,从而对食品有效成分的分析有比较系统的认识,为能灵活运用食品化学的研究方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次实验还拟通过这种方式,使同学们了解一个研究性试验的基本过程,从而提高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为今后创新性实验的开发奠定一定的能力基础,同时也在于培养大家团队协作的团队精神。
二、实验原理辣椒红色素为脂溶性色素,选用适当的方法提取后,可采用不同的分离技术对色素进行分离。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材料:干红辣椒2.试剂:石油醚、丙酮、乙酸乙酯、乙醇、氯仿、甲醇、柱层析用硅胶、薄层层析用硅胶、0.5%羧甲基纤维素钠等。
3.设备:粉碎机、超声波清洗机、旋转蒸发仪、薄层层析板、柱层析、层析缸等。
四、实验步骤1.色素的提取:称取1-2g 干红辣椒,掰开去籽,放入粉碎机中粉碎。
将粉碎好的粉末倒入一干燥洁净的三角瓶,加入50-100ml 丙酮,用保鲜膜封口,并在保鲜膜上扎几个眼儿。
将三角瓶放入超声清洗机20-30min ,过滤后放入旋蒸瓶内旋蒸,直至完全蒸干。
向内壁附着有辣椒红色素的旋蒸瓶内加入3-4ml 左右的石油醚,轻摇将辣椒红色素溶解在石油醚中,最后把石油醚倒入小试管,密封好放入冰箱保存。
陕西凤翔辣椒红色素的色度稳定性研究

二次蒸馏水, 结果见表 5。
表 5 氧化剂、还原剂对色素色度的影响
浓度
对照液 0. 5% 1. 5%
3%
氧化 剂 (H 2O2 )
A (吸光度 )
颜色
0. 545
橙红色
0. 547
橙红色
0. 527
橙红色
0. 530
橙红色
还原剂 ( N a2 SO3 )
A (吸光度 )
颜色
0. 545
橙红色
0. 478
由表 4可见, 辣椒红色素在 pH 值为 3 13之间最大吸收峰均位于 465 nm 处, 颜色均为橙红色, 且 当 pH 值为 7 9时辣椒红色素的吸光度值大于参比液的吸光度值, 说明 pH 为 7 9对辣椒红色素色度 有一定的增色作用, 所以辣椒红色素色度在 pH 为 3 13之间比较稳定 , [ 10] 最适宜在中性偏弱碱性条件
降解率% 颜色
橙红 色
1. 07 橙红色
2. 23 橙红色
2. 98 橙红色
3. 64 橙红色
4. 47 橙红色
5. 71 橙红色
6. 45 橙红色
由表 2可见, 辣椒红色素的吸光度值随放置时间的延长略有减小, 至第 7周仅降解了 6. 45% , 且溶 液颜色均为橙红色, 说明辣椒红色素色度有较好的耐光性。 2. 4 温度对色素色度的影响
取 0. 05 g辣椒红色浓缩膏溶于这些溶剂中, 观察其颜色和溶解性, 结果见表 1。 表 1 色素对不同溶剂的溶解性
溶剂 溶解性 溶液颜色
四氯化碳 可溶
暗红色
丙酮 可溶 红色
乙醚 可溶 红色
石油醚 可溶 红色
乙 酸乙酯 可溶
橙红色
酒精 可溶 橙红色
辣椒红色素的提取

辣椒红色素的提取—用不同溶剂提取的比较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有机溶剂提取取辣椒红色素的方法2.掌握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其吸光度并计算辣椒色价和提取率二.实验原理辣椒红色素是一种安全无毒的天然食用色素,其主要成份是辣椒红素和辣椒玉红素,皆是类胡萝素,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并在人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
它不仅安全无任何毒副作用,而且还具有一定的营养保健和医疗作用,被广泛运用于饮食、糕点、饮料、化妆品、医药、儿童玩具等的着色,倍受世界各国的重视。
辣椒红素的外观为深红色粘性油状液体,易溶于植物油、丙酮、乙醚、三氯甲烷,溶于乙醇,不溶于甘油和水,具有较好的分散性、耐热性、耐酸性、耐碱性,但耐光性较差。
不同的溶剂对辣椒红色素提取都会有所差异,本次实验设计将通过索氏提取法制取辣椒油树脂中间产品,用不同的溶剂提取辣椒红色素,比较哪一种溶剂提取的回收率高,以及辣椒红色素的色价高。
三.辣椒红色素分析方法1.决定辣椒红色素经济价值的是色价,准确称取0.1醚样,精确至0.0002 g,用丙酮稀释于100 M L容量瓶中,再精确吸取稀溶液10 ML,稀释至100 M L,用分光光度计于460 n波长处,用丙酮作参比液,于1 c m比色皿中测定其吸光度。
比色液的吸光度范围A=0.30-0.70。
如比色液的A值大于0.70,则需用丙酮稀释至原浓度的一半,若比色液的A值小于0.30,则须弃去,用较大试样量重新制备比色液。
2.在最大吸收峰460n 处的吸光度(最大吸光波长随溶剂不同有所变化),即为色价。
A—实测试样的吸光度;3.辣椒红色素的提取率计算:辣椒红色素的提取率100 %=(提取的辣椒油树脂的质量/原辣椒粉的质量)100 %四.实验流程图丙酮浓缩辣椒树脂辣椒粉索氏萃取提取丙酮回收五.实验试剂实验原料:干红尖椒实验试剂:丙酮,石油醚,95 % 乙醇,二次蒸馏水六.实验设备50 0m L 索氏提取器,EM 2 15S 精密电子天平(1/10万),微型植物试样粉碎机,ZK-8 2B 真空干燥箱,98-1-B型电子调温电热套旋转,蒸发仪,紫外光谱仪七.实验步骤1.原料处理:将干红尖椒置于70℃真空干燥箱中2h左右至用手一捏即破的程度,粉碎过筛后放置干燥环境中待用。
提取辣椒红色素的实验方案

2.辣椒红色素标准曲线 用分光光度计,用丙酮溶解定 容, 以丙酮作空白,在最佳波长460 nm处测对照品溶液 的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辣椒红色素为横坐标, 绘制标准曲线,见图2.
辣椒红色素的线形范围为24~120μg/mL。
3.辣椒红色素提取结果测定 将在不同条件下得到的辣椒红色素粗产品,用丙酮 溶解定容, 以丙酮作空白, 在最佳吸收波长460 nm 测其A 值。 取备好的辣椒粉4份(每份6g),与萃取剂按1:4的 比例分别加入不同的萃取剂在三角烧瓶中混合均 匀,在50℃水浴锅中加热萃取,分别萃取2小时 后取萃液,50 ℃减压蒸馏,油水混合物分离,用分 光光度计法在最佳吸收波长460nm处测定得其吸 光度。
七.注意事项
• 分光光度计、旋转蒸发仪、索氏提取器的 正确使用 • 溶液的配置注意事项(例:40%氢氧化钠溶 液的配制)
八.思考题
• 用有机溶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取辣椒红色素的原理是什么?
4.金属离子对稳定性的影响:Cu、Fe对辣椒红色素具有明显的 破坏作用,Sn、A1+在浓度较高,即大于400 mg/kg时对红色素 的色价有影响,而Fe3+、Na+、K+等对红色素的影响可以忽略。
3.提取方法比较
• 国内外辣椒红色素的提取方法主要有油溶 法、有机溶剂法和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三 种。油溶法因油与色素难分离不易得到纯 净的辣椒红色素,所以该种方法现已基本 停止使用;溶剂法使用较普遍,通常用丙 酮、乙醇、正己烷等有机溶剂浸提。超临 界CO2流体萃取法是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 工艺简单、能耗低、萃取溶剂无毒、易回 收、所得产品具有非常高的纯度
2.辣椒红色素的理化性质有哪些?
理化性质:纯品为深红色液体,无辣味,其显色强度强于其他 天然色素。辣椒红色素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酮、油脂等有 机溶剂,因其极性较强,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几乎不溶解。 具 有如下稳定性: 1.光对稳定性的影响:在室内光线下,稳定性较好,放置4周, 色素无褪色现象。但如直接暴露在室外强光之下则很容易褪色。 2.温度对稳定性的影响:温度越高色素损失愈多,加热至70℃ 以上则损失更明显。 3. pH值对稳定性的影响:辣椒红色素的耐酸、耐碱性好。pH值 在3—12之间时色泽稳定不变。
从红辣椒中分离红色素剖析

从红辣椒中分离红色素一、实验目的1、了解分离天然化合物的技术与方法;2、了解红辣椒所含色素的种类,掌握红色素的分离方法;3、了解薄层色谱板和色谱柱的制作方法,掌握薄层色谱和柱色谱分离的一般步骤。
二、实验原理色素作为一种着色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
天然植物色素与人工合成色素相比,因其原料来源充足,对人体无毒副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红辣椒是辣椒Capsicum annum的成熟果实,含有几种色泽鲜艳的色素,主要为红色素。
红辣椒色素以其色泽鲜艳、稳定性好而广泛作为食品着色剂,因此,研究红辣椒色素中红、黄色素的提取、分离和分析方法,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物质提纯方法主要包括萃取法,色谱分离法和蒸馏法。
萃取法的原理:利用物质在两种互不相溶(或微溶)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比的不同来达到分离、提取或纯化目的的一种操作。
自固体中萃取化合物,通常是用长期浸出法,靠溶剂长期的浸润溶解而将固体物质中的需要成分浸出来。
萃取溶剂的选择,应根据被萃取化合物的溶解度而定,同时要易于和溶质分开,所以最好用低沸点溶剂。
每次使用萃取溶剂的体积一般是被萃取液体的1/5~1/3,两者的总体积不应超过分液漏斗总体积的2/3。
色谱分离法的原理:根据样品混合物各组分在不同的两相(固定相和流动相)中溶解、解析、吸附、脱附,或其它亲和作用性能的差异,当两相作相对运动时,使各组分在两相中反复多次受到上述各作用力的不同而以不同的速度在固定相上移动,从而得到互相分离。
柱色谱(柱上层析)常用的有吸附色谱和分配色谱两类。
吸附色谱常用氧化铝和硅胶作固定相;而分配色谱中以硅胶、硅藻土和纤维素作为支持剂,以吸收较大量的液体作固定相,而支持剂本身不起分离作用。
吸附柱色谱通常在玻璃管中填入表面积很大经过活化的多孔性或粉状固体吸附剂。
当待分离的混合物溶液流过吸附柱时,各种成分同时被吸附在柱的上端。
当洗脱剂流下时,由于不同化合物吸附能力不同,往下洗脱的速度也不同,于是溶质在柱中自上而下按对吸附剂的亲和力大小分别形成若干色带,再用溶剂洗脱时,已经分开的溶质可以从柱上分别洗出并收集。
红辣椒中红色素的提取

红辣椒中红色素的提取实验目的1. 学习从红辣椒中提取红色素2. 学习薄层层析法和柱层析法及应用3. 掌握提取、分离、鉴定天然化合物的方法 产品介绍天然红辣椒中含有辣椒红色素(简称辣椒红),辣椒素、辣椒油酯等。
辣椒红是辣椒红素、辣椒玉红素、β-胡萝卜素等色素的混合物,为深红色油状液体。
辣椒红是食品和化妆品中的天然色素添加剂。
其化学组成为呈深红色的色素主要是由辣椒红脂肪酸酯和辣椒玉红素脂肪酸酯所组成。
呈黄色的色素则是β-胡萝卜素,化学结构:HOCH 3CH 3OCH 3CH 3CH 3CH 3CH 3OHCH 3CH 3H 3C辣椒红OCH 3CH 3OCH 3CH 3CH 3CH 3CH 3CH 3CH 3H 3C OCO RCO R辣椒红的脂肪酸酯(R=3个或更多碳的链)另一个具有稍大R f 值的较小红色斑点,可能是由辣椒玉红素的脂肪酸酯组成。
CH 3CH 3CH 3CH 3CH 3CH 3CH 3CH 3CH 3H 3Cβ-胡萝卜素 实验原理:色谱法是分离、纯化、鉴定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方法之一,有着广泛的用途。
色谱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一物质中的吸附或溶解性能(即分配)的不同,或其它亲和作用性能的差异,使混合物的溶液流经该种物质,进行反复的吸附或分配等作用,从而将各组分分开。
流动的混合物称为流动相;固定的物质称为固定相(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
依据各组分在固定相中的作用原理不同,可分为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排阻色谱等;依据操作条件的不同,又可分为柱色谱、薄层色谱、纸色谱、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
下面着重介绍柱色谱与薄层色谱:柱色谱常用的有吸附色谱和分配色谱两种。
吸附色谱常用氧化铝和硅胶为吸附剂。
分配色谱用硅胶、硅藻土、纤维素等为支持剂,以吸收大量的液体作为固定相。
吸附柱色谱通常在玻璃管中填入表面积很大经过活化的多孔性或粉状固体吸附剂。
待分离的混合物溶液流过吸附柱时,各种组分同时被吸附在柱的上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文献综述
【研究意义】
辣椒红色素是一种存在于成熟红辣椒果实中的四萜类橙红色色素,属于叶黄素类共扼多烯烃含氧衍生物。
其中极性较大的红色组分主要是辣椒红素和辣椒玉红素,占总量的50% - 60%;另一类是极性较小的黄色组分,主要成分是R一胡萝卜素和玉米黄质。
[1]近年来,人工色素在许多领域被限制使用,天然色素市场前景看好,需求量逐年上升。
辣椒红素作为天然红色素安全无任何毒副作用,可直接使用而且还具有一定的营养保健和医疗作用,被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的着色。
[2-3]
辣椒精深加工产品辣椒红色素在国内外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目前,我国还没有辣椒精深加工产品的国家标准,也没有辣椒精深加工产品检测的相关标准。
在检测方法上比较落后,存在许多不足。
在辣椒红色素分离过程中如何测定其准确含量是研究者普遍面临的难题,研究辣椒红色素简便、快捷、准确的检验方法尤为必要。
[4-5]因此,本课题旨在比较研究辣椒红色素不同分析方法,确立并优化检测辣椒红色素的有效方法,
【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测定辣椒红色素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一般测定辣椒红色素的方法主要有分光光度法、薄层法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5]
一、分光光度法
辣椒红色素的浓度是辣椒红色素的一项重要指标,主要通过测
定辣椒红色素的色价来确定,测定红色素色价一般采用分光光度计来测量。
分光光度法是通过测定被测物质在标定波长或一定波长范围内的吸光度(A),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
辣椒红色素的组分分子结构中含有的发色团,使其在紫外一可见光区有着独特的吸光区,因而其深液或结晶在可见光下具有十分绚丽的红、橙或黄色。
到目前为止;辣椒红色素最大的吸收峰的波长约为450nm-482nm 。
虽然在较短波区和较长当的有机溶剂中,在最大吸收波长下,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的吸光度(A),以此来确定辣椒红色素的色价浓度,用摩尔消光系数ε来计算辣椒红色素的含量。
此法操作简便,但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的辣椒红色素实际是胡萝卜色素的混合物,测定的色值称之为总色值,或粗色值,适于辣椒红色素粗提阶段的浓度测定及定性的分析研究。
国内已经为辣椒红色素的色价制定了一个标准,GB10783一2008所采用的方法是:先用丙酮稀释辣椒红色素,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其在最大吸收峰(460 nm)处的吸光度,然后列下式计算:[6]
100
1460%11⨯=m Af nm E cm 式中:nm E 460%1cm 1——被测式样浓度为 1%,用 1cm 比色皿,在 460nm 波长处的吸光度
A ——实测式样的吸光度
f ——稀释倍数
m ——试样质量,g
二、薄层法
薄层色谱广泛应用于色素的定性分析,也可以用于制备和半定量分析,它分离方便,所用时间短,灵敏读高,可以对许多天然色素如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及香豆素等进行分析,同时用标准品做对照以确定分离物。
陈连之等人用20 x 20cm硅胶(上海海洋化工研究所)自制板,在石油醚,丙酮=10:1的展开剂中,上行15 min,得到TLC色谱图。
其主要黄色素成分集中在黄1-黄3,主要红色素集中在红1-红3。
另有文献报道,Tomoko Hayashi以已睛:丙酮:正己烷=11,7:2为展开剂,分别对皂化前、皂化后的辣椒红色素及辣椒红色素的标准品进行展开,得到色素分离效果较好的展开图,说明该方法的准确性。
三、高效液相色谱法
目前色谱法是分离分析天然色素的常用方法,是前苏联植物学家茨维特在分离植物色素的过程中发现的。
它利用混合物中各个组分的性质的不同,如极性、分子亲和力等,使各个组分以不同的速度流动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由于辣椒红色素是一种亲脂性很强的萜类,目前已研究多以反相C18材料为固定相来测定辣椒红色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条件。
以不同的速度流动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它具有分离效能高、分析速度快、样品用量少、结果精确等优点,同时又不像气相色谱受样品的沸点和热稳定性的限制,固可用于辣椒红色素的分析测定。
张志强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辣椒红色素的条件如下:Shim-pack CLC-SIM(M)色谱柱(150min x 4. 6mm i.d.,5μm ),流动相为正己烷:丙酮( v/v) =78:22,
流速0. 8 mL/min,检测波长为475 nm,柱温:40℃。
韩晓岚等试验测出HPLC测定辣椒红素的最佳条件是:
色谱柱:Inertsil OD-3,4.6x250mm,5μm,不锈钢柱;流动相:A一甲醇,B一二氯甲烷;流速为lml/min;进样量:10μl;室温:(28士2)℃;色谱柱温度:30'C。
检测波长:474mm,以峰面积外标法定量。
[7]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检测辣椒红色素必须有辣椒红色素的标准品,根据其在某一流动相的保留时间,绘出浓度与峰面积或峰高的标准曲线,从而得出样品中辣椒红色素的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虽然准确,但样品数量较多时,检测费时、消耗大。
【主要参考文献】
[1]史晓博,张志忠,张志华,王文星,蔡帅龙,曹计恩,苏雨.一种降低辣椒红色素不溶物含量的方法[J].中国食品添加剂,2014,(第1期).
[2]李艳梅,王水泉,李春生.辣椒红色素的性质及其应用[J].农产品加工,2009(2):52-54.
[3]刘燕飞,刘军海,张迎.辣椒红色素提取与分离纯化工艺研究进展[J].粮食与油脂,201l(10):42~45.
[4]张利,徐东华,卜丽涛.辣椒红色素的检测方法[J].品牌与标准化,2010,(第4期).
[5]张志强,江英.石河子大学食品学院.中国食品添加剂生产应用工业协会着色剂专业委员会2006年年会
[6]颜健,卢俏,张怡,张煜.辣椒红色素的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2011,(第21期).
[7]韩晓岚,胡云峰,赵学志,何洪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辣椒红素[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0 (3)
二、研究方案
【研究目的】
1.比较辣椒红色素不同分析方法的优缺点,确定在不同标准下选用最优的
检测方法
2. 探索优化检测辣椒红色素分析方法的方案
【研究内容】
1. 分光光度法,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辣椒红色素的检测效果
2. 优化辣椒红色素的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