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发展规划2

小城镇发展规划2
小城镇发展规划2

*县*镇小城镇发展规划

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要求,为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推进乡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围绕小城镇建设、移民搬迁、现代农业“三位一体”发展目标,根据《*县城市总体规划》、《*县村庄布局规划》和*镇的地域环境特点、资源优势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需求,特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规划区发展现状

(一)经济社会概况

*镇地处*县城以西*公里处,“*”国道和“*”铁路穿境而过。全镇辖*个行政村,*个村民小组,现有农业人口4787户、18223人,耕地面积17831亩,森林覆盖率67.42%。2010年底农村经济总收入11487.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68元,城镇化水平33%。

(二)小城镇建设现状概况

1、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城镇功能日益完善。

2008年以来,全镇累计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达到1020万元,截止2010年底,城镇中心区道路全部硬化,投资350万元建成了长1200米宽25米的世纪新街及其配套五化工程;投资300万元,目前正在建设长486米、宽25

米的富民大道,六月份有望竣工投入使用;投资220万元,在*镇政府门前已建成5898.5平方米的集文娱休闲、体育运动、集会活动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广场一座,绿化、亮化、环卫、公厕等配套设施齐全;投资150万元,在规划区所涉及的*村、*村、*村建起了500余平方米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心,*村文化中心正在建设。城镇建设正硬化、美化、净化“三化”目标基本实现,小城镇综合功能不断完善。

2、移民搬迁顺利实施,城镇聚集吸纳能力凸显。结合2010年“7.24”水灾灾民安置,启动实施了富民大道移民搬迁工程,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功能配套设施,搬迁户报名踊跃,限于地块面积,仅实施移民搬迁100户467人。移民搬迁工程的实施,对小城镇经济总量的扩张、地方财力的充实、农民收入的增长和社会事业的进步都发挥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3、产业发展特色明析,发展活力不断增强。镇域规划区内因地制宜发展各具特色的支柱产业,*村已形成千米商贸大街;*村、*村、*村形成了千亩良种核桃产业带;*村、*村建有百头生猪养殖场,*村建有3户千只以上养鸡场;*村、*村已发展茶叶基地2000亩并成立了*茶叶合作社;规划区内产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三)*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小城镇建设在市、县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整体上看,还依然存在建设水平不高,基础设施不完善,配套服务跟不上,产业支撑力不强等问题。

1、部分干部群众的城镇意识淡薄,城镇观念落后。小城镇建设缺乏中、长远计划,短期行为突出,资源整合不够,未能很好地将小城镇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乡镇企业有机地结合起来。规划区内大部分小城镇居民和农民有改善居住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的迫切愿望,但往往依赖政府的多,主动参与的少,没有树立用市场经济的办法建设配套设施和改善人居环境的观念。

2、城镇规模不大,集聚效益较低。有关研究认为,小城镇镇区人口至少在1~3万左右,才能正常发挥集聚功能。*镇区人口6000人,由于规模偏小,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人口和企业的集聚效益十分低下。

3、产业结构不合理,对经济发展带动力较弱。规划区以发展农业产业为主;第二产业中农产品加工业所占比重小,与农业的关联度低;第三产业主要以传统的批零贸易、餐饮业为主。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制约了小城镇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因而缺乏足够的辐射带动作用。

4、投资渠道单一,建设资金不足。当前小城镇发展资金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自筹、项目投入;由

于地方财力有限,政府投入资金杯水车薪,不能保证小城镇建设应有的资金支持。

5、政策不配套,制约小城镇发展。当前影响小城镇快速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是土地、户籍和社会保障制度三个方面,由于政策机制还不完善,农民对进城镇落户有很多顾虑,影响着小城镇的快速发展。

二、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以机构改革为动力,以发展小城镇经济为中心,紧密围绕小城镇建设、移民搬迁、现代农业“三位一体”的小城镇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人口聚集、积极培育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市场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小城镇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二)基本原则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从实际出发,抓住区域特点和资源优势,兼顾乡情、民情,搞好小城镇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努力做到少占耕地,切实保护生态环境,避免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尊重规律,循序渐进。小城镇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发展小城镇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尊

重农民意愿,既有长远发展规划,又考虑目前现状,坚持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同步,循序渐进。

——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大胆改革创新,广辟资金投融渠道,积极探索公司﹢农户﹢基地产业化发展模式,走出一条在政府引导下以运用市场机制加快小城镇发展的路子。

——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小城镇发展规划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放眼长远,适度当前;建设要量力而行,分步实施,多出精品。

——整合资源,板块开发。整合项目资金,集中优势资源,倾斜发展扶持,实施板块开发,把小城镇打造成为城镇统筹发展的示范点。

——统筹推进,协调发展。坚持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农商贸并举,大办非公经济和第三产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推动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及环保事业的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规划范围

根据《*镇总体规划》,*镇小城镇规划建设范围以镇政府所在地*街村为中心,辐射周边*、*和*3个村,共涉及4个村41个组1451户5400人,总面积约为480.7公顷,规划建设用地120公顷。规划区范围东起*,西至*上马岭,南到*街,北至*水库,总面积约为5平方公里。

四、规划期限

2011年---2015年,共五年。

五、规划目标

按照小城镇建设、移民搬迁、现代农业“三位一体”小城镇的建设要求,全面推进*镇“城镇现代化、乡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现代化进程,到2013年小城镇规划区内人口由现在的6000人发展达到10000人,城镇化水平达52%。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2500元,达到7500元,年均增长17%,增速高出其他镇5个百分点。全面提升*城镇化水平,有效发挥城镇建设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使*镇向着经济发达、社会文明、设施完备、环境优美的方向发展。

六、建设内容

按照*镇“三位一体”小城镇建设目标,规划在*小城镇规划区内实施基础设施、移民搬迁、现代农业三大类共计21个项目,概算总投资 16941.2万元,其中申请项目专项建设资金7667.1万元,地方配套1326.3万元,企业及群众自筹7947.8万元。

(一)基础设施建设

1、道路硬化、亮化、绿化工程

(1)建设内容:新建富民路主、次干道的给排水工程、亮化工程、路面硬化工程、人行道铺装工程及绿化工程,高起点、高标准建设苍坊路(富民路东侧与富民路平行一期建

设25米宽, 420米长),科技路、团结路(与富民路正交的两条道路建设,科技路宽18米长500米,团结路宽25米长300米),使新建中心区形成“井”字型路网。改造长1800米、宽14米的*老街;新建东起*村、西至世纪新街西桥头宽5.5米、长2000米的滨河东路;新建粮站处连接老街至滨河东路宽16米、长300米的康宁路;新建中心小学处连接老街至滨河东路宽16米、长300米的育才路;新建长800米,宽16米连接*村、*村至*国道的安康路,使现有镇区形成“申”字型路网。

(2)投资概算

本项目概算总投资3113万元(其中富民路560万元,滨河东路260万元,苍房路448万元,科技路280万元,团结路360万元,康宁路200万元,老街改造305万元,育才路200万元,安康路500万),资金来源为:申请重点镇建设专项资金1000万元,自筹2113万元。

2、*客运站建设项目

(1)建设内容:在*镇世纪新街西头新建占地2000平方米客运站,配设停车场、候车厅、检测台、公厕等附属设施。

(2)投资概算

本项目概算总投资40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农村客运站场建设专项资金。

3、水利工程

3.1供水工程

(1)建设内容

在*村、*村新建水厂两座,厂房及管理房300m2,600 m3和100m3蓄水池各1座,50 m3和30 m3调节池个1座,水处理设备2套。

(2)投资概算

本项目概算总投资584.5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水利专项资金465万元,地方配套59.5万元;自筹59.7万元。

3.2灌溉工程

(1)建设内容

在*村、*村、*村衬砌*水库东干渠970米,建引水低坝5座,整修田间渠道2590米,配套田间渠道3800米,配套机井5眼,铺设管道25600米。

(2)投资概算

本项目概算总投资213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水利专项资金117.4万元,地方配套21.3万元;自筹21.3万元。

3.3河道综合治理工程

(1)建设内容

在*河治理河道3500米,修复加固河堤1500米。

(2)投资概算

项资金210.4万元,地方配套26.3万元;自筹26.3万元。

3.4农田建设工程

(1)建设内容

在*村、*村、*村修复水毁农田279亩,干砌石田坎1.2万米、1.8万立方,推移土方3.2万立方,覆土6.9万立方。

(2)投资概算

本项目概算总投资120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水利专项资金96万元,地方配套12万元;自筹12万元。

3.5小流域治理工程

(1)建设内容

在*村新修坡改梯2.08hm2,坡耕地造经济林4.46hm2,封禁治理654.46hm2,兴建蓄水池2口,沉砂池2口,沟渠1km,田间道路1km,谷坊2座,新建河堤1km。

(2)投资概算

本项目概算总投资82.2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水利专项资金65.8万元,地方配套8.2万元;自筹8.2万元。

4、电力通讯项目

(1)建设内容:在*村*村拆迁、架设电力、移动、联通、网通、广播、有线电视线路各2.3千米。

(2)投资概算

移动、联通、网通、广播、有线电视建设专项资金。

(二)移民搬迁工程

1、建设内容

到规划期末,在*村新建移民搬迁集中安置小区,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户实施,移民搬迁400户1520人新建房屋400套,新建道路、给排水、硬化、绿化、亮化等配套设施。

2、投资概算

此项目概算总投资5600万元。其中:财政投资1200万元,群众自筹3200万元,基础设施配套1200万元。

(三)现代农业项目

1、设施蔬菜基地项目

(1)建设内容

在*河两岸水源稳定、土壤肥沃和群众具有种植蔬菜习惯的*村十一组、五组建设200亩日光温室蔬菜基地,在*村、*村、*村和*村六组建设800亩钢架结构大棚蔬菜基地。

(2)投资概算

总投资2210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省、市、县财政扶持资金共计488万元(省财政资金108万元,市、县财政分别配套260万元和120万元);企业和农户自筹1722万元。

2、无性系茶园建设项目

(1)建设内容

在*村新发展无性系茶园800亩,无性系苗圃基地100亩,年加工30000斤无性系茶叶加工厂一个。

(2)投资概算

本项目概算总投资1310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财政补贴300万元,企业自筹资金1010万元。

3、林业产业建设项目

(1)建设内容

在*村、*村、*村栽植和综合科管良种核桃32000株,建成1600亩良种核桃产业带;在*村、*村、*村栽植油茶65000株,建成700亩油茶基地;在*村、*村、*村产业建设地块外的零星荒山栽植侧柏60000株,绿化荒山600亩。

(2)投资概算

本项目概算总投资280.5万元,资金来源为:

申请财政种苗资金50万元、群众和企业自筹资金230.5万元。

4、畜牧养殖示范村建设项目

(1)建设内容

在*村建设1个万头生猪专业示范村、在*村建设1个养鸡专业示范村。

(2)投资概算

本项目概算总投资1075万元,资金来源为:

申请“百千万”养殖工程资金62万元,群众和企业自筹资金1013万元。

(四)社会事业项目

1、中心小学迁建项目

(1)、建设内容:迁建*镇中心小学,迁至世纪新街西段、富民大道东侧,征地30亩,新建校舍4700平方米,容纳400余名学生就学。

(2)、投资概算

本项目概算总投资1155万元,其中征地300万元,校舍建设855万元。资金来源为国家教育专项资金。

2、医疗卫生项目

(1)、建设内容:实施永清中心卫生院安居工程,新建职工楼1200平方米;建设中医药服务体系中医科;建成*村、*村、*村、*村4各村级卫生室,总建筑面积310平方米。

(2)、投资概算

项目估算总投资216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医疗卫生专项资金。

3、*社区建设项目

(1)、建设内容:新建*社区,占地1500平方米。新建5间2层社区1幢,建筑面积360平方米。

(2)、投资概算

本项目概算总投资40万元,资金来源为社区建设专项资金20万元,自筹20万元。

4、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项目

(1)、建设内容:新建*、*、*、*等4个村级文化活动室。配备锣鼓、秧歌服装、音响设备、农家书屋等。

(2)、投资概算

本项目概算总投资40万元,资金来源为争取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专项资金40万元。

(五)旅游项目

1、上苍农家乐建设项目

(1)、建设内容:新建上苍农家乐30家。

(2)、投资概算

本项目概算总投资300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专项资金150万元,农户自筹150万元。

2、猕猴桃休闲采摘园建设项目

(1)、建设内容:新建、改建猕猴桃休闲采摘园500亩。

(2)、投资概算

本项目概算总投资100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林业建设专项资金80万元,自筹20万元。

3、*水库休闲乐园建设项目

(1)、建设内容:新建*水库烧烤园、改建水上乐园。

(2)、投资概算

本项目概算总投资130万元,资金来源为自筹130万元。

七、阶段目标

(一)2011年目标任务

市政项目:完成投资820万元,新建长468米、宽25米的富民路硬化、亮化、绿化、给排水工程;新建长2000米,宽5.5米的滨河东路。

水利项目:1、完成投资55.8万元,新建*供水工程,新建水厂1座,厂房及管理房100m2,100m3蓄水池1座,30m3调节池1座,水处理设备1套。

2、完成投资37万元,实施*村自流渠灌溉工程,衬砌*水库东干渠970米,建设长25米引水低坝1座,整修田间渠道1030米,配套田间渠道1600米;投资23万元,实施*村大棚菜喷灌工程,建设配套机井2眼,埋设管道1600米。

移民项目:移民搬迁100户410人。计划总投资1400万元。其中:财政投资300万元,群众自筹800万元,基础设施配套300万元。

现代农业项目:1、建设100亩日光温室和400亩钢架结构大棚蔬菜基地,建成标准化育苗点一处(日光温室10亩)。

2、完成投资240万元新建无性系茶园200亩;投资30万元新建无性系茶叶苗圃20亩;投资200万元新建年加工30000斤无性系茶叶加工厂。

3、完成投资215万元,其中申请“百千万”养殖工程资金24万元,群众自筹191万元。在*村建万头生猪专业示范村,计划发展5户,建设标准化圈舍600m2;在*村建养鸡专业示范村,计划发展4户,建设标准化鸡舍1760m2。

社会事业项目:1、完成中心小学迁址的征地及其前期准备工作,启动基础设施建设。

2、完成投资40万元,新建*社区1幢,5间2层360平方米。

(二)2012年目标任务

市政项目:完成投资1280万元,完成长420米、宽25米的苍房路,长500米、宽18米的科技路,长300米、宽25米的团结路的道路硬化、亮化、绿化、给排水工程;新建长300米、宽16米的康宁路。

交通项目:完成投资40万元,新建占地2000平方米,配设停车场、候车室等附属设施的客运站1座。

水利项目:1、完成投资528.7万元,新建*供水工程,新建水厂1座,厂房及管理房200m2,600m3蓄水池1座,50m3调节池1座,水处理设备1套

2、投资78万元,实施*村自流渠灌溉工程,建设长30米引水低坝3座,整修田间渠道1560米,配套田间渠道2000米;投资75万元,实施*村无性系茶园喷灌工程,建设配套机井3眼,埋设管道24000米。

3、投资35万元,实施*村农田修复工程,修复水毁农田80亩,干砌石田坎0.35万米、0.5万立方,推移土方0.9万立方,覆土2.0万立方;投资50万元,实施*村农田修复工程,修复水毁农田119亩,干砌石田坎0.5万米、0.8万立方,推移土方1.4万立方,覆土2.9万立方;

移民项目:投资1120万元,其中:财政投资240万元,群众自筹640万元,基础设施配套240万元。移民搬迁80户220人。

现代农业项目:1、建设100亩日光温室蔬菜基地和400亩钢架大棚蔬菜基地。大棚设计:钢架大棚棚高2米、宽6米、长50-60米;钢索、钢管结构复合大棚两端用砖墙,棚高2米,棚宽8—10米。日光温室按商

洛市农科所设计的标准模式建造,温室长60米、宽7米。

2、完成投资240万元新建无性系茶园200亩;投资60万元新建无性系茶叶苗圃40亩。

3、投资315万元,其中申请“百千万”畜禽养殖工程资金38万元,群众自筹277万元。在*村计划发展7户养猪专业户,建设标准化圈舍840m2;在*村建养鸡专业示范村,计划发展6户,建设标准化鸡舍2640m2。

电力通讯项目:完成投资69万元,拆迁、架设电力、移动、联通、网通、广播电视线路各2、3千米。

社会事业项目:1、完成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宿办楼、师生食堂等,2012年秋季开学前竣工交付使用。

2、完成投资180万元,在永清卫生院院内新建安居工程项目,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

3、完成投资40万元,完成*社区建设项目,新建5间2层360平方米社区1幢。

旅游项目:完成投资100万元,配合上苍房景区开发在*村新建猕猴桃休闲采摘园500亩。

(三)2013年目标任务

市政项目:完成投资505万元,改造完成长1800米、宽14米的*老街;新建长300米、宽16米的育才路。

水利项目:1、投资35万元,实施*村农田修复工程,修复水毁农田80亩,干砌石田坎0.35万米、0.5万立方,推移土方0.9万立方,覆土2.0万立方。

2、投资82.2万元,在*村竹园沟新修坡改梯2.08hm2,坡耕地造经济林4.46hm2,封禁治理654.46hm2,兴建蓄水池2口,沉砂池2口,沟渠1km,田间道路1km,谷坊2座,新建河堤1km。

移民项目:投资1120万元,其中:财政投资240万元,群众自筹640万元,基础设施配套240万元。移民搬迁80户220人。

现代农业项目:1、完成投资240万元新建无性系茶园200亩;投资60万元新建无性系茶叶苗圃40亩。

2、投资165万元,群众自筹165万元。在*村计划发展4户养猪户,建设标准化圈舍480m2;在*村建养鸡专业示范村,计划发展3户,建设标准化鸡舍1320m2。

社会事业项目:投资5万元,建设中医药服务体系;投资8.5万元新建*村85平方米卫生室。

旅游项目:完成投资130万元,配合上苍房景区开发改建*水库水上乐园,新建水库烧烤园。

(四)2014年目标任务

水利项目:完成投资263万元,治理河道3500米,修复加固河堤1500米。

移民项目:投资1120万元,其中:财政投资240万元,群众自筹640万元,基础设施配套240万元。移民搬迁80户220人。

现代农业项目:1、投资240万元,新建无性系茶园200亩

2、:投资165万元,群众自筹165万元。在*村计划发展4户养猪户,建设标准化圈舍480m2;在*村建养鸡专业示范村,计划发展3户,建设标准化鸡舍1320m2。

社会事业项目:投资15.5万元,建设*村、*村两个卫生室155平方米。

(五)2015年目标任务

移民项目:投资840万元,其中:财政投资180万元,群众自筹480万元,基础设施配套180万元。移民搬迁60户220人。

现代农业项目:投资215万元,群众自筹215万元。在*村计划发展5户养猪户,建设标准化圈舍600m2;在*村建养鸡专业示范村,计划发展4户,建设标准化鸡舍1760m2。

社会事业项目:投资7万元,建设*村卫生室70平方米。

八、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通过小城镇现代农业的发展,有效提高农业产业效益,增加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通过发展畜牧养殖业年总收入预计达到20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新发展1000亩设施蔬菜,年总收入预计达到1088万元,农民人均600元以上;发展千亩良种核桃3年后年总收入达到1800万元,农民人均可达900元。通过以上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2500元,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二)社会效益:通过小城镇建设带动农村非农产业发展,激活农村经济,可培育大量上下游产业,不断吸引周边相关配套产业的集聚;利用各种优势,吸纳外部资本进入,可形成一大批具有小城镇特色的产业品牌。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村医疗、养老、教育等社会保障能力,促进农村市场的消费,促进农村劳动力在本地就业,解除外出务工之忧,进而推进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化水平。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确保*小城镇建设发展规划项目的顺利实施,县、镇、村三级分别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并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镇上成立小城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镇政府镇长担任组长,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

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

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 为加快我乡城镇化建设步伐,充分发挥小城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推动新农村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本乡实际,特制定《八里营乡20XX年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XX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坚持正确的发展理念,以加快城镇化水平为工作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和发挥小城镇功能,不断提高小城镇的吸纳力、辐射力和带动力,促进全乡经济社会良性互动,推动全乡新农村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目标任务 我乡20XX年小城镇建设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一年的努力,基础设施得到加强,环境更加优美,人民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市场经济秩序得到规范,城镇功能更加完备,吸纳力、辐射力和带动力进一步增强,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社会安定有序,人民生活幸福, 20XX年小城镇建设的主要任务是: (一)按照四级水泥路面的标准,于年底前完成本乡五干排南岸四万路至路寨段总长2000米的道路硬化任务,为小城镇建设和市场发展搭建好基础框架。

(二)于6月底前完成八里营集段道大路两侧隔离带安装的安装工作,8月底前完成马路市场的清理,保障道路的畅通。同时搞好八里营集南街商业摊位的规划,组织好广大商户向规划摊位的转移。 (三)做好占地70亩初中新校建设的规划、清障、施工招投标等前期准备和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协调工作,保证年内顺利开工,力争早日竣工并投入使用。 (四)搞好原棉花加工厂和供销社行政院两处商业市场的规划,力争年内完成规划设计和清障等前期工作。 (五)做好初中新校至八里营集段道路硬化的备土和路基平整等前期准备工作,争取早日予以硬化,方便广大学生到校学习。 (六)健全市场管理长效机制,组织成立市场管理委员会,为维护市场秩序、发挥市场功能、促进市场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三、主要措施 八里营乡党委、政府对小城镇建设高度重视,并针对20XX 年度小城镇建设工作制定了如下措施: (一)全面规划,突出重点。 本着科学发展的标准,重点围绕提升城镇品位,增强城镇功能和作用发挥统筹搞好规划,为小城镇健康发展打好基础。坚持全乡统筹规划,突出集镇建设这一重点,本着既具前瞻性,又便于操作,既坚持高标准,又不脱离实际乡情,切合农村发

灵溪镇小城镇规划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发达地区的小城镇建设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高速发展后,已经走上调整战略、集约发展的道路,优化空间结构,完善城市功能。如何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加快小城镇建设,我国的小城镇建设中又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解决?下面,仅以灵溪镇为例,谈谈对小城镇规划建设的认识 关键字: 自然概况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灵溪镇[2]位于浙闽交界处鳌江流域,是浙江省最南端的一个县城集镇,位于苍南县中心偏北。北离温州市区83公里,南距福建省福鼎市32公里。灵溪镇风光秀丽,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土壤肥沃,属中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区,海拔高度在63-4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7.8℃,年平均降水量1737毫米。灵溪地理条件优越,其西南距闽东地区仅16公里,北上83公里即温州市区,西依玉苍山,东濒东海,周边与浙江的平阳、文成、泰顺三县和福建省的福鼎相毗邻,是浙江的南大门。 人文概况 全镇面积达88.5平方公里,总人口22.6万人,下辖9个办事处、112个行政村、24个居民区,当地语言为闽南语。1981年苍南从平阳分析出来并确定灵溪为县城后,灵溪人民充分利用浙闽边界的地理优势,发挥县城的集聚效应,依靠优惠政策,吸引大量人才和资金,城镇建设日新月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灵溪镇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镇属三座水利发电站和一个3.5万伏变电站,工业企业有电力、建筑、砂石建材、藤编、玻璃纤维、茶叶、制衣、光学、包装印刷、化工等。城镇建设 灵溪镇内公共设施、社会事业齐全完备,工、商、运、建、服五业全面发展。文化卫生事业发展迅速,镇内有1所卫生院,具备较高的医疗服务水平;1所中学,10所小学;全镇电视、通讯、交通事业十分发达,有线电视、程控电话村村通;程控电话、手机可直拔国内外;320国道、梨温高速公路均从镇内经过。农民人均人收入达到了3662元,获得江西省文明镇的光荣称号,丁洲村荣获省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称号。镇内实现了水泥路环绕主干道,城镇主要街道道路硬化率达到90%。 2004年,该镇饶北河以西约7.2 平方公里被市政府规划定为上饶市城东新区,上饶新火车站就坐落在该镇境内,给该镇带来历史性发展契机。2005 年,灵溪镇党委、政府提出“接轨城区,融入都市,打造生态东郊镇,建设文明新花园”的发展定位,引领全镇干部群众以只争朝夕的精神迈上灵溪发展的新征程。灵溪镇内公共设施、社会事业齐全完备,工、商、运、建、服五业全面发展。文化卫生事业发展迅速,镇内有1所卫生院,具备较高的医疗服务水平;1所中学,10所小学;全镇电视、通讯、交通事业十分发达,有线电视、程控电话村村通;程控电话、手机可直拔国内外;320国道、梨温高速公路均从镇内经过。农民人均人收入达到了3662元,获得江西省文明镇的光荣称号,丁洲村荣获省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称号。镇内实现了水泥路环绕主干道,城镇主要街道道路硬化率达到90%。 一、小城镇发展的有利条件 政策条件:中共中央已经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五大战略之一,指出小城镇要合理布局,科学规划,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注意节约用地和保护环境,明确了今后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方向。同时,小城镇规划建设工作已经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并从不同程度和不同角度上意识到,我市要实现现代化,只有城区现代化是不够的,其与周边小城镇的现代化息息相关,没有周边小城镇的现代化,我市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加快小城镇建设,将成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产业条件: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要求大力发展小城镇,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原来布局在城市中的传统产业今后将主要向小城镇转移;随着农村产业的集约化经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一些老的村镇企业及新建企业将会集中布局在小城镇;随着土地管理工作趋于严格,过去“遍地开花”式的企业布局方式将逐步改善;随着小城镇经济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涌入,这群人的户籍安置、转化政策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第三产业的服务对象和居住人口的结构,并进一步扩大了小城镇住房与用地规模、基础设施配套等需求。 交通条件:灵溪镇建设发展的有利条件相对较多。如灵溪镇离市区为8公里,北与311高速公路连接,320国道穿境而过,依托上饶市这个区域中心城市,信息来源渠道多,人才多且引进容易,资金引进比较方便,随着今后市区自来水厂等基础设施的东迁及新火车站的北移,这些都为灵溪镇的建设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二、小城镇的规划建设及规划管理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城镇建设质量不高。灵溪镇依托320国道建设,在国道两侧各建一排两至三层高的门面房,造成“一条街两层皮,鸭舌帽子一样齐”。背后的街区多是原有的耕田,是城?是村?概念模糊,发展模式不清晰。 (2)市政公共设施不完善,欠帐过多。镇区没有完善的道路体系,公共服务设施也不完善,绿化水平低,缺乏公共绿地。 (3)规划管理中的有关小城镇建设的法规不健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在小城镇建设中违法批地、违章建筑案例仍然存在。 (4)城镇体系建设的观念尚未确立,规划起点低,缺乏通盘考虑。受本土观念的影响,规划的立足点在本镇域,建设与布局各自为政,很难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其最大效能。 (5)城镇规模偏小。如灵溪镇,镇区人口219万,全镇人口2.万人,即使全都住到镇区上,也因其规模小,只能搞小而全:“一条商街,一处公园,一所中学,一家卫生所…”,虽已铺马路,装路灯,搞绿化…,有城市外观,却无城市生活内在魅力和气氛。人气不旺,行人稀落,夜幕未垂,店门早闭,毫无诱发消费之氛围。 (6)发展建设不当对一些重要生态功能用地造成破坏;是灵溪镇发展环境管理跟不上,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导致污染加剧;灵溪镇周边农村生产和生活污染依然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灵溪镇环境质量的改善;

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超常规发展

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超常规发展 **县位于省会近郊,东接浏阳,南抵株洲、湘潭、北临汩罗、平江、西与长沙市区紧紧相连。浏阳河、捞刀河穿行县境、京珠高速、***、***国道纵贯全县。全县国土总面积****平方公里,辖*个乡、**个镇,人口**.*万,其中城镇人口达到**.*万,城镇化率**.*%。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长沙县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城镇建设与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基础。今年*一9月份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亿元,财政收入突破*.*亿元,预计全年县财政收入可突破**亿元,全县人民平均收入可达****元。历史上长沙县市有县无城的大县,**年代中期,仅有榔梨一个建制镇,进入**年代,长沙县乘小平同志南方讲话东风,一张白纸从零开始,作出了“搬县城,进百强,达小康”的战略决策,启动了建设新县城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历史性进程,规划建设了一批中心镇,并率先在全省成立了乡镇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将规划、建设、城管,房产、爱卫、环保等六大职能归口管理,为小城镇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目前,不仅开发区和县城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建制镇、中心村集镇得到快速增加,而且,整个县城经济实现了超常规发展,我们的作法是: 一、坚持“五个统筹”,实现协调发展

小城镇建设关联度极高,应当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保障,按照中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长沙县在全省率先实现现代化这一目标,长沙县委、县政府认为,今年关键是要加快“三化”建设的步伐,建立起全县小城镇建设管理工作体系,从整体建设部署上全面适应生产发展和生活提高的需要,综合规划,统筹安排,促进小城镇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此,县委、县政府确立了“一区带六园”的工作思路,坚持小城镇与工业园区建设紧密结合,并将以下“六个原则”始终贯穿于建设发展的全过程:即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具有地方特色的原则;以地生财、以财建镇、以镇兴业、强镇富民的原则;建管并重、管重于建、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原则;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协调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原则;量力而行、突出重点、兼顾一般、优先发展的原则。 搞好小城镇建设,规划是前提,是龙头,是灵魂。没有科学的、适应超前的规划蓝图,不可能建成有独特品位和快速发展的小城镇,没有小城镇的快速发展,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就不可能得到根本的解决,农民的小康、农村经济的

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议

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议 来自:大众论坛-大众社区作者:提案建议发表于:2010-1-25 14:29 查看:5709 回 复:2 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议 刘维国 小城镇是农村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处在城乡过渡带、工农连接点上。是城乡连接枢纽,产业集聚平台,就业转移蓄水池,城乡统筹结合点。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小城镇建设工作,近年来连续召开三次高规格会议,集中研究小城镇建设问题,相继出台了《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关于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鲁发〔2009〕21号),极大地推动了我省小城镇建设,城镇规模不断扩大,面貌不断改善,实力不断增强,为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促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奠定了基础。自2008年起,潍坊市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相继出台了《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村镇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60个小城镇建设提升的意见》、《实施镇级扩权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等重要文件,提出了小城镇改革与发展“三个三”的要求,启动了小城镇建设提升。将全市60个小城镇纳入建设提升范围,强化措施,积极推动,小城镇建设提升取得了明显成效,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尽管小城镇建设取得明显的成效,进展迅速,但是制约小

城镇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仍然存在:一是建设资金投入不足。镇区道路、路灯、绿化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完善,小城镇的承载能力和吸聚能力差。二是小城镇风格特色不够鲜明。有的小城镇规划定位和发展方向不清晰、不明确,不少镇的发展规划没有体现出自己的特色,发挥出自己的优势,不能真正形成独特的经济特色和产业风格。三是部分小城镇“形象差”。镇区管理仍是困扰小城镇党委、政府的一道难题。主要原因是:小城镇建设管理队伍不健全,管理经费没保证,职责不清晰;小城镇管理体制不完善,机制没形成,镇区环境脏、乱、差等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四是政策措施配套不完善。中央、省、市各级都命名了一批重点镇、中心镇和示范镇,但是没有强有力的扶持政策、资金。小城镇建设用地指标紧缺,许多项目无法正常实施,严重影响小城镇可持续发展。 就促进小城镇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1、用高起点规划引领小城镇发展。建议省规划要高起点定位,做好基层的指导和引领工作。把握好四个重点:一是突出小城镇自身特点,体现自然特色、产业特色以及历史文化底蕴等。二是搞好小城镇功能分区,尽快实现控制性详规全覆盖。实现功能分区明确,交通流畅便捷。三是架构好小城镇框架,膨胀城镇规模,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增强小城镇聚集能力。四是搞好建筑设计,重视外观设计和色

综合交通体系发展重点专项规划

综合交通体系发展重点专项规划 目录 前言 一、发展现状及“十五”面临的形势 (一)综合交通发展成绩显著 (二)综合交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十五”综合交通发展面临的形势 二、发展方针和目标 (一)发展方针 (二)“十五”发展目标 (三)2010年发展设想 三、“十五”综合交通建设重点 (一)铁路 (二)公路 (三)沿海港口 (四)内河航运 (五)民航 (六)管道 (七)城市交通 四、“十五”综合交通发展的主要政策和措施 (一)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比较完善的交通运输市场体系 (二)广开资金渠道,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三)交通价格改革 (四)推进交通运输技术进步 (五)扶持西部地区交通发展 前言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环节正常运转和协调发展的先决条件,对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和促进国防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继续加快交通运输建设,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重要内容。 本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运输结构的重点专题规划,是指导和组织2001年至2005年我国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本规划包括综合交通发展现状和未来形势的分析,“十五”综合交通体系的发展方针和目标、发展重点以及主要的政策措施等内容。 一、发展现状及“十五”面临的形势

(一)综合交通发展成绩显著 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消除交通运输严重的“瓶颈”制约,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增加投入并加大政策支持的力度,推进了交通运输的改革与发展,使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交通运输落后被动的局面初步扭转。综合交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主要有: 1、基础设施快速发展,运输能力不断增强。以干线铁路、高速公路、枢纽机场、国际航运中心为重点的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改善了交通运输设施条件和装备技术水平,其中高速公路建设和铁路提速成为九十年代交通运输快速发展的形象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到2000年末,铁路营业里程6.8万公里,比1995年增加6000公里,其中复线里程2.16万公里,电气化里程1.5万公里,分别比1995年增加4700公里和5300公里;公路通车里程140万公里,比1995年增加2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6万公里,比1995年增加1.27万公里,公路已通达99%的乡镇和90%的行政村,分别比1995年提高1.9和10个百分点;民航机场129个,比1995年增加11个,航线1120条,比1995年增加323条,航线里程151万公里,比1995年增加39万公里;输油(气)管道2.5万公里,比1995年增加7800公里;内河千吨级以上航道7855公里,比1995年增加1140公里;沿海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646个,比1995年增加164个。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使交通运输在满足运输需求、降低运输成本、节约运输时间、提高运输质量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目前,铁路运输紧张状况有所缓解;公路交通状况明显改善;港口压船压港减少;民航干线运输基本适应需求。2000年全社会货运总量135亿吨,比1995年增加11亿吨,货物周转量43359亿吨公里,比1995年增加7629亿吨公里;全社会旅客运输总量146亿人,比1995年增加29亿人,旅客周转量12188亿人公里,比1995年增加3186亿人公里。城市交通发展速度加快,目前全国668个设市城市中有613个城市有公交设施,公共交通车辆21万辆,地铁线路120公里,出租汽车79.1万辆;城市道路长度15万公里,道路面积18亿平方米。总体上,运输紧张状况有较大程度的缓解。 2、综合运输体系逐步形成,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开始得到发挥。从“八五”开始着手建设的全国综合运输大通道骨架已初步形成,由铁路、公路、内河和沿海港口组成的煤炭运输通道,以沿海主要港口为龙头、后方各种运输方式为集疏运的外贸货物运输通道,以沿海和长江港口为重点的原油、铁矿石运输通道运输能力大幅度增加,运输效率不断提高,通过高速公路建设、民航运输发展、特别是铁路的提速,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中心的客运快速通道框架基本形成,服务质量明显改善。经过不断调整和优化,客货运输依赖单一或少数运输方式的运输结构有了很大变化,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开始得到较好发挥。2000年与1980年相比,货物周转量中,铁路比重由48%降为31.4%,公路比重由6%上升为13.8%,水运比重由42%上升为53.2%,管道比重仍维持1.6%左右;旅客周转量中,铁路比重由60.6%降为36.8%,公路比重由32%上升为54.2%,水运比重由5.7%降为0.8%,民航比重由1.7%上升为8.2%。公路的基础性作用日益显现,铁路、水运的长距离、大运量的优势得到了较好发挥。 3、交通运输改革取得进展。运输管理体制与企业经营机制改革取得一定进展,铁路全面推行资产经营责任制,提出“网运分离”的改革方案,公路、内河和海上运输基本实现“政企分开”,国有大中型运输企业通过重组、改制,现代企业制度正在建立。交通设施建设的投资主体、投资渠道与投资方式多元化格局正逐步形成。运输价格改革稳妥推进,公路、内河水运等运输方式运价基本与市场接轨。不同行业与多种经济成分参与运输经营,运输市场竞争机制正在建立,运输质量与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用户已开始有可能通过运输市场选择经济、合理和服务质量高的运输方式及运输企业。

中国交通运输发展动态趋势分析

中国交通运输发展动态趋势分析 0引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如何确定交通运输系统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成为当前构建我国交通运输系统所必须认真考虑的个问题[1,2]。交通运输系统的建设和管理,首先取决于该系统是否拥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蓝图,并以此为依据,具体指导该系统的开发、建设和管理;其次,一个系统的合理发展,还必须通过科学的预测和规划,明确具体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发展格局,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该系统的发展目标[3,4]。因此,研究我国的交通运输系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且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动态趋势对我国的交通事业发展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 1我国交通运输发展趋势 1.1交通规划 目前,交通规划呈现出持续化、民主化和一体化的发展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环境保护越来月重视,人性化交通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更好地体现人性化的方面,大家更为重视公共交通和非机动交通方式,同时,对道路的分级和城市密度的改变也有了新的思想方法。 1.2决策模式 专家决策作为一种理性的决策,将人、环境、经济、社会、体制等一系列系统中的各种行为的发展趋势和动态的交互影响整合起来考虑。在具体决策技术上将经验规则、专家知识、系统关系等描述手段用于建立相应的定价模型[5]。同时,还要充分结合民主决策,考虑交通运输规划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和便捷性,更好地为社会和经济系统做贡献,更好地服务人民。 1.3交通政策 提到交通政策,难免要考虑到以下三个层面的问题,即战略层面、规划层面和应用层面。虽然这三个层面的交通政策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不同,但从国家层次及总体规划上来看,都体现了交通政策的可持续、一体化、民主化的原则。在具体规划和实施的过程中,把应用层面的交通政策根据作用对象的不同分为针对交通设施硬件建设和针对交通工具两类。 1.4交通管理 目前,交通管理模式发展方向是一体化和智能化。一体化是传统交通管理模式在整体论、系统论指导思想下的新发展,包括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客运系统和货运系统、交通运输规划与交通运输运营、土地规划与交通规划、交通管理、交通控制、交通诱导、交通运输系统结构、交通运输系统资源、城市与乡村交通的一体化等。而在智能化的发展上,体现于计算机技术逐步引入交通规划中,包括交通管理、交通控制、交通引导、交通运输系统结构的优化等方面。 1.5交通技术 交通运输系统制定了可达、快捷、安全、舒适、可持续的目标,在科技的保障下实现的。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现代科技提供了新材料、新工艺以及各种智能技术的应用;在交通工具方面,现代科技提供了能源、材科、机械制造和控制等诸多技术的发展。 2交通运输发展方向 2.1智能运输系统的提出 目前,我国机动车拥有量急剧增加,交通拥挤阻塞、交通事故频发及环境污染严重等城市病与日俱增。通常考虑到最直接的解决方法是修建道路,不过仅考虑单一因素道路因素或车辆因素是很难从根本上解决交通问题的。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在交通运输系统中将人、车、路进行综合考虑,融入了先进科技、有着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的智能运输系统(its)就由此诞生了,这也是交通运输发展的趋势。

2019最新的小城镇规划建设问题调研报告

2019最新的小城镇规划建设问题调研报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城市化模式的外部发展条件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发达地区的小城镇建设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高速发展后,已经走上调整战略、集约发展的道路,着重于提升产业结构档次,调整经济与发展战略,优化空间结构,完善城市功能。目前我市共有27个省级重点镇,79个一般建制镇,117个乡集镇,2522个村庄。如何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加快小城镇建设,我市的小城镇建设中又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是摆在我市城乡规划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下面,仅以信州区的沙溪镇和灵溪镇两镇为例,谈谈对小城镇规划建设的认识。 沙溪镇和灵溪镇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好时机,主要表现在:中共中央已经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我国 __发展的五大战略之一,指出小城镇要合理布局,科学规划,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注意节约用地和保护环境,明确了今后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方向。同时,小城镇规划建设工作已经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并从不同程度和不同角度上意识到,我市要实现现代化,只有城区现代化是不够的,其与周边小城镇的现代化息息相关,没有周边小城镇的现代化,我市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 加快小城镇建设,将成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要求大力发展小城镇,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

一些原来布局在城市中的传统产业今后将主要向小城镇转移;随着农村产业的集约化经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一些老的村镇企业及新建企业将会集中布局在小城镇;随着土地管理工作趋于严格,过去“遍地开花”式的企业布局方式将逐步改善;随着小城镇经济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涌入,这群人的户籍安置、转化政策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第三产业的服务对象和居住人口的结构,并进一步扩大了小城镇住房与用地规模、基础设施配套等需求。 我市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有利条件相对较多。如灵溪镇和沙溪镇离市区分别为8公里和22公里,北与311高速公路连接,320国道穿境而过,依托上饶市这个区域中心城市,信息渠道多,人才多且引进容易,资金引进比较方便,随着今后市区自来水厂等基础设施的东迁及新火车站的北移,这些都为两镇的建设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1)城镇建设质量不高。两镇依托320国道建设,在国道两侧各建一排两至三层高的门面房,造成“一条街两层皮,鸭舌帽子一样齐”。背后的街区多是原有的耕田,是城?是村?概念模糊,发展模式不清晰。 (2)市政公共设施不完善,欠帐过多。镇区没有完善的道路体系,公共服务设施也不完善,绿化水平低,缺乏公共绿地。

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

中共潼南县委潼南县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总书记“314”总体部署及市委三届二次全委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我县城镇化进程,促进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建设和谐潼南,现就进一步推进我县小城镇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新形势下建设小城镇的战略意义 1、战略意义。小城镇是“大战略、大课题、大手笔、大突破”,是城镇体系的基础性环节,是连接城乡、联系工农的桥梁与纽带,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对于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和发展,有利于促进企业、资金、技术向小城镇集聚,人口向小城镇集中,实现集约发展,提高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有利于保护耕地,统筹利用土地等资源,实现节约发展;有利于保护农村生态和自然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农村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我县小城镇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小城镇规模不断扩大,面貌不断改善,实力不断增强,涌现出了一批历史文化传承型、乡镇企业主导型、商贸流通集散型等各具特色的新型小

城镇,促进了农村产业集聚、人口集中、信息交流和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成为农村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迈进的良好平台。但我县小城镇建设还存在规模普遍偏小、综合实力较弱、特色不够鲜明、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态环境较差等问题。 二、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2、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及市委三届二次全委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为前提,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先进文化为内涵。坚持小城镇与农村协调发展,科学规划,注重建设,加强管理。强化城镇经济,完善城镇功能,发展城镇文明,进一步“鼓舞士气、激活人气、炒热地气、集聚财气、提升名气”,走出一条具有潼南特色的小城镇建设新路子,实现城乡共发展、共繁荣。 3、基本原则。(1)规划先行,科学发展。通过编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小城镇总体规划等,科学确定县域村镇体系的布局结构和小城镇的性质、规模与发展方向,支持有条件的小城镇通过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2)数质并重,协调发展。既要注重城镇数量的增长,更要重视城镇功能的完善、生态环境的改善、文化特色的形成和市民素质的提高。同时,大力推进城镇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3)突出特色,加快发展。着力发展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继承和发展特色文化,加快培育和发展特色城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城镇功能定位,以产业为支撑,形成各具特色的城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加快小城镇建设,是推进城镇化进程,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今年以来,本人就**镇小城镇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镇位于县城西南部,镇政府驻地距县城18公里,是山东省政府首批命名的中心镇。人口5.1万人,面积92平方公里,耕地4200公顷,小城镇建设区面积为3.6平方公里。辖2个居委会,23个村委会,共25个行政村。 近年来,**镇结合本地实际、科学规划、高标准建设,以工业化的理念来经营小城镇,努力推进小城镇建设,提高小城镇品位,塑造小城镇特色,加快了构筑农村新型城镇体系步伐。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注重编制规划,促进了小城镇建设健康有序发展。**镇以工业强镇为基础,大力加快小城镇建设,镇政府于2000年聘请山东省城镇规划设计院的专家对**的村镇体系、城镇镇区、基础设施进行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小城镇建设区面积为3.6平方公里,工业经济园区占地2000亩。2000年9月份又聘请临沂市规划设计院对镇驻地作出详细规划,做到近期建设与远期目标协调一致,同时对沿街建筑物进行单体设计,规划面积15万平方米,规划覆盖率达到35%。2006

年,又聘请市规划专家对工业区进行详细规划,总规划面积94.2公顷,在规划中利用道路将园区划分为6个板块。镇居住区详细规划由县村镇规划设计室设计完成,总规划面积为5.8平方公里,详细规划覆盖率为85%。 (二)加大投入,全面推进小城镇建设进程。一是基础设施建设,镇驻地规划有二纵三横六条道路,均已全部硬化,有沿街楼2700间,今年新建商住楼1栋,沿街楼19座。二是“绿化、美化、亮化”工程。近年来,先后投资350万元对小城镇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全镇共安装路灯200盏,绿化面积16000平方米。其中今年栽植绿化苗木500余株,投资80万元对广场花园及周围道路两侧进行绿化,为镇村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三)强化管理,营造了小城镇发展的良好环境。在制定优惠政策的同时,小城镇的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完善了管理制度。分别制定了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使小城镇管理初步纳入规范化轨道;二是加强了建设管理。本着合理布局,有序开发的原则,严格建设程序,从批地到设计、建筑实行“一条龙”管理,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小城镇。三是加强了环境治理。以镇村环境综合整治为总抓手,加快建设规范有序、卫生整洁、优美和谐的镇村环境,推进城镇建设步伐。先后投资180余万元,上了叉车、垃圾运输车,设置了288

四川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减缩版)

四川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减缩版) “一轴三带、四群一区”城镇化发展格局示意图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为贯彻落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依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结合四川实际,编制《四川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本规划是引领四川省城镇化健康快速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 第一章发展基础(略) 第二章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依法推进,坚持质量与速度并重,以落实国家“三个1亿人”城镇化工作部署为

切入点,扎实推进以人为本的城镇化;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问题导向为出发点,加快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以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提升城镇可持续发展水平;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通过改革释放城镇化发展潜力,走符合四川实际的“形态适宜、产城融合、城乡一体、集约高效”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为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奋力推动“两个跨越”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公平共享。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二)优化布局,集约高效。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合理确定城镇规模和功能定位,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优化城镇空间结构,提高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效率。 (三)四化同步,城乡一体。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强化产业对城镇化的支撑作用;努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 (四)生态文明,传承文化。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 (五)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使城镇化成为市场主导、自然发展的过程,成为政府引导、科学发展的过程。 三、发展目标 适应经济新常态,构建以四大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新格局。到2020年,我省新型城镇化的主要目标是: (一)城镇化质量和水平明显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4%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8%左右,改造约470万人居住的城镇危旧房和棚户区。 (二)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更加优化。优化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的城镇布局,以四大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基本形成结构更加完善、定位更加清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更加协调的“一轴三带、四群一区”的城镇化发展格局。 (三)城镇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城镇发展模式和用地布局结构更加合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 (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更加协调。开展以县为单位的多规合一规划,全域空间实现有序利用。小城镇带动农村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新村建设水平大幅提高。

周以忠在全市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定稿)

周以忠同志 在全市城镇化和住房保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4月21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工作会议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会议精神,对全市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动员全市上下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努力加快推进城乡建设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三个跨越”和开封复兴奠定坚实基础。刚才,学杰同志传达了全省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工作会议精神;各县区和部分市直部门向市政府递交了2011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目标责任书;针对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工作,开封新区、兰考县和金明区做了很好的大会发言。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站在促进开封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跨越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重大意义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实现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市城镇化率为41.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4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必须把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郑汴一体化发展、

打造中原经济区核心区的全局性举措来实施、紧迫性工作来推动、历史性任务来完成。 (一)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迫切需要。加快城镇化进程、优化城乡结构,有利于资源要素集约利用和优化配臵,有利于服务业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有利于污染集中治理和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综合性、关键性、全局性意义和作用。同时,从一定意义上讲,工业化创造供给,城镇化创造需求。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不仅能够带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建设,促进房地产业及相关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产生大规模的生产性投资需求,而且能够加速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有效扩大城市消费群体,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改善消费条件,提高居民消费能力,释放出巨大的生活性消费需求。省政府提出到2015年全省城镇化率达到48%的目标,我市要达到这一平均水平,就得把50万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据测算,每增加1个城镇人口,可以带动10万元以上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带动3倍于农民的消费支出。因此,推动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的客观要求。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城乡二元结构是阻碍我国经济协调发展的一大障碍。近年来,我市

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DOC)

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 交通运输作为基础产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运输发展迅速,综合交通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网络布局和结构得到改善,设施装备水平较大提高,运输能力显著增强。但从总体上看,交通运输仍然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瓶颈”制约尚未完全消除,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任务,需要加快建立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运输体系,以最小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满足经济社会对运输的总需求。为明确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目标和任务,统筹协调各种运输方式,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交通运输资源,发挥综合交通的整体优势,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了《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 综合交通网涵盖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通过在地理空间上和功能上的有机组合、衔接,形成网络布局,构成了综合交通体系的基础。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以构建一体化整体最优的综合交通系统为目标,遵循交通运输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和经济地理特征,对各种运输方式按照其经济技术特征进行合理布局、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突出各种运输方式优化、衔接和协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网络总体规模与构成、综合运输大通道和综合交通枢纽布局方案,以及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促进各种运输方式从局部最优上升到整体最优,进而提高我国交通系统的整体效率和综合效益。 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作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空间布局的总体规划,是指导各种运输方式布局和发展规划的依据。本规划已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以及能源、工业等相关规划进行了衔接,今后,将根据交通运输外部条件和环境的变化,适时对本规划有关容进行修订和调整。 一、综合交通网现状评价 (一)发展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建设,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发生了巨大变化,综合交通网络总量已初具规模,网络布局和结构明显改善,技术水平日益提高,运输能力显著增强。到2005年底,全国运输线路总里程达

2020年关于小城镇建设思考

2020年关于小城镇建设思考 本文是关于2020年关于小城镇建设思考,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全省领导干部会议,市委八届九次全会,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和谐创业,加速崛起已经成为省市的发展主题、工作主线、民意主流;也带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发展是崛起之本,创业是发展之源,和谐是创业之基。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新任务,在认清当前干事、创业、发展的新形势下,引领全民和谐创业,实现富民强县。要实现这个目标,有方方面面的工作要去做,有许许多多的问题要解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解决我县富余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和创业问题。我县经过这几年的高速发展,社会、经济各方面获得了长足发展和进步,但是由于我县基础薄,起点低,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业人口仍占据主要地位。这些人的就业、创业问题没有解决,富民强县就无从谈起。而要解决这个问题,要做的一个基础性工作就是加快小城镇建设。 加快小城镇建设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力,使农业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农村剩余劳动力滞留在有限的土地上,即使土地回报率很高,收入总量也难以有较大增长。要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小城镇地处农村,农民进入小城镇,比进入大中城市的社会成本要低的多。促进农业人口转为城镇人口,即减轻了大中城市的压力,又有利于城镇化的长远发展。 加快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工业化进程。一方面,随着农民不断向小城镇转移,土地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有利于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推动农业先进科学技术的运用和普及,促进农业转向集约化经营,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小城镇建设可拉动建材、建筑、家电、家具等行业发展。人口的集中使乡镇企业产品有更多的销路,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而企业发展的同时又为城镇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加快小城镇建设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XX年我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为23.7%。造成我县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的直接原因就是我县城市化水平低,不能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条件和相应的产业载体。没有城镇,就没有人口的聚集,也就没有第三产业的

小城镇特色发展

小城镇特色化发展——2017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小城镇 规划学术委员会年会 论坛总结: ▲小城镇规划需要深刻体会和挖掘当地地域性特征,不管是文化的还是生态的。 ▲小城镇规划需要分析规划实施后的使用对象,即面向村民、小城镇居民进行小城镇规划的调研,关注人的需求。 ▲小城镇空间特色的塑造没有一成不变的原理,也没有统一的规定、标准和做法,正因为如此,特色小城镇才更有魅力。 平行论坛一:小城镇产业发展和空间特色塑造 1.从哪些方面塑造小城镇的空间特色 武凤文副教授认为主要包括特色、景象、品质和美丽四个层次,其中“特色”是贯穿到总体的,可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保留体制并将其盘活;通过住建部的培育来保护提升产业、形态及风貌(前提是小镇本身已有一定的基础和特色);挖掘人(社会习俗)、物(建筑物/构筑物/基础设施)、产业等的资源来重塑风貌。 谢华教授提出,小城镇的建设关系到整个国家到各省市以及到地方的大局建设,那么要怎么吸引城市人来小城镇、并且将其留住呢?主要是关注小城镇的风貌、民居产业以及它们背后的历史。由于很多特色资源随着时间的推移都被埋没了,因此关键是充分调研当地县域范围、镇域范围的资源,挖掘小城镇的民族特色及资源,形成相应的产业,比如挖掘某些沿海小镇的海塘文化、海产品文化。 由于教育中缺失小城镇的内容,很多时候设计者以城市的手法来对待城镇,以致不符合当地的诉求。陈懿教授以四川的一个红叶风景区为例,提出要从小城镇的风水、人居环境入手,充分考虑当地人的心理,才能使规划获得他们的认同。当时风景区由于红叶树木被砍伐而衰落,规划建议将以前的枫情提升成七彩风情,形成四季的特色风貌,这也符合藏区特色风貌。设计者先是设想长期居住需要什么环境,进而提出较为贴合当地人需求和喜好的方案。 2.塑造小城镇的空间特色有哪些方法 荣丽华教授提出了三个方法。第一是特色化发展,要求决策者、管理者、专家学者和规划业界三个层面都对小城镇的地域性有足够的关注,不能盲目跟风。第二是可持续发展,让各种建设及方法都能持续下去。第三是具有可实践性,不能仅仅作出较难实现的渲染图。比如说呼伦贝尔的太平村,当时解决用电问题的措施是林场发电,这既容易实践、也兼顾环境需求。 总结 最后,陶其中副秘书长总结道,塑造空间特色其实没有一成不变的原理,也没有统一的规定、标准和做法,这也是特色小镇的魅力所在。与会的各位专家对理论和实践的阐述都十分精彩,总体而言,塑造小城镇空间特色,可以关注六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系统化、自然生态、社会性、人的追求、技术性以及实施性。

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

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小城 镇建设的意见 【法规类别】村镇集镇建设 【发文字号】鲁发[2007]23号 【发布部门】山东省政府 【发布日期】2007.12.19 【实施日期】2007.12.19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 (鲁发[2007]23号2007年12月19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我省城镇化进程,促进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现就加快我省小城镇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快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决定》(鲁发 [1999]18号)实施以来,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坚持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与农村城镇化统筹推进,小城镇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小城镇规模不断扩大,面貌不断改善,实力不断增强,涌现出了一批农业产业化集聚型、乡镇工业主导型、商贸流通集散型、工业小区推动型、大企业集团服务型等各具

特色的新型小城镇,促进了农村产业集聚、人口集中、信息交流和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成为农村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迈进的良好平台,在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省小城镇建设还存在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规模普遍偏小、综合实力较弱、特色不够鲜明、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态环境不够好等问题。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小城镇是我国城镇体系的基础,是连接城乡、联系工农的桥梁与纽带,是农村的区域性中心,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加快小城镇建设和发展,有利于促进企业、资金、技术向小城镇集聚,人口向小城镇集中,扩大非农就业,实现集约发展;有利于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切实保护耕地,统筹利用土地等资源,实现节约发展;有利于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对农村的服务功能,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对统筹城乡发展,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加快农村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进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全省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的部署上来,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快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意义,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突破薄弱环节,采取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切实提高我省小城镇化建设水平。 二、小城镇建设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及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坚持把小城镇建设作为落实统筹城乡发展基本方略的着力点,努力推进小城镇发展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转变、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由加快发展向又好又快发展转变,使之整体布局更加合理、经济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