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浮沉试验
煤炭浮沉试验方式

推荐答案煤炭的浮沉实验分两类:大浮沉实验和小浮沉实验;粒度大于0.5mm煤样的浮沉实验是大浮沉实验,小于0.5mm的煤泥(粉)的浮沉实验为小浮沉;两者之间的区别仅仅在于配制悬浮液的药剂不同和操作过程有点区别。
用氯化锌和谁配制不同密度级的悬浮液:1.30、1.40、1.50、1.60、1.70、1.80、2.00g/cm3.必要的时候可以增加1.25、1.35、1.45、1.55、1.90、2.10g/cm3密度。
1、把个悬浮液的密度调整准确。
2、将干煤样称重后用清水冲洗去煤泥,烘干后放入带有筛网的漏桶中,并把沉淀的煤泥收集烘干称重。
3、从低密度开始顺序侵入悬浮液中,静置一会,待分层彻底。
4、用漏勺将浮煤捞取,漏勺深入深度100mm左右,作为一个级别的浮物,将沉下的部分脱去重介液后再放入高一级别放悬浮液中,如此反复把各个级别的密度实验完毕,把煤样分成n+1份。
5、讲各个密度级的煤样洗去表面的悬浮液后烘干称重,计算百分数及其化验灰分。
6、检验实验误差。
注释:实验开始的时候冲洗下来的干燥煤泥量为原生煤泥,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煤泥为浮沉煤泥。
小浮沉实验的悬浮液用:四氯化碳、苯及三溴甲烷等有机溶剂,实验过程类推。
参考资料: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选矿学》.《选煤工艺设计使用技术手册》煤炭浮沉试验方法字体大小:大 - 中 - 小xindayiqi发表于 11-05-20 12:13 阅读(136) 评论(0)分类:煤质分析仪器本方法用于测定粒度值大于0.55mm的褐煤,烟煤和无烟煤等煤样各密度级的产率和质量。
一、概述1、煤样可分成下列密度级:1.30, 1.40, 1.50, 1.60, 1.70, 1.80,2.00kg/1,有时可增加密度级2、测定各密度级的产率和质量3、可参考GB477、GB474、MT144二、煤样准备1、煤样质量按下表规定:粒级(mm)最小质量(kg)粒级(mm)最小质量(kg)>100150137.5 10010064 50303225150.512、煤样制备应符合GB4743、煤样必须是空气干燥状态。
煤炭浮沉实验的具体操作

煤炭浮沉试验方法1.煤样制备应符合GB474的规定。
2.浮沉实验煤样的质量根据不同的实验项目确定。
原煤各粒级煤样最小质量参照粒级上限/min 最小质量/kg 粒级上限/min 最小质量/kg300 500 25 15150 200 13 7.5100 100 6 450 30 3 23.选煤厂产品精煤、中煤和尾煤因密度组成分布不均(集中于某些密度级),煤样所需质量应适当增加,以保证实验结果的正确和各密度级有足够的分析试样。
物料一经流出选别作业,应尽可能快地采样、试样。
4.浮沉实验应在浮沉实验室内进行,室内面积不小于36m²,室温不低于16~18℃。
5.密度范围通常包括1.30、1.40、1.50、1.60、1.70、1.80、1.90、和2.00g/cm³等密度。
必要时可增加小于1.30和大于2.00的密度级或增减某些密度级(例如增加1.25、1.35等密度)。
6.一般选用氯化锌为浮沉介质。
氯化锌易溶入水,可参照下表配制重液。
然后用密度计校验,直至达到要求值(密度值准确到0.002)。
☞表3 氯化锌重液配制参考表重液相对密度 1.30 1.40 1.50 1.60 1.70 1.80 1.90 2.00氯化锌的质量分数/% 31 39 46 52 58 63 68 73 7.进行浮沉实验时,先将盛有煤样的网底桶在最低一个密度的缓冲液内侵润一下,然后提起斜放在桶边上,滤尽重液,再放入浮沉用的最低密度的重液桶内,用木棒轻轻搅动或将网底桶缓缓地上下移动,然后使其静止分层,分层时间不少于下列规定。
a)粒度大于25mm时,分层时间为1~2min。
b)最小粒度为3mm时,分层时间为2~3min。
c)最小粒度为0.5~1mm时,分层时间为3~5min。
8.小心地用捞勺按一定方向捞取漂浮物,捞取深度不得超过100mm。
捞取时应注意勿使沉物搅起混入浮物中。
待大部分浮物捞出后,再用木棒搅动沉物,然后任用上述方法捞取浮物,反复操作直到捞尽为止。
煤的可选性及浮沉试验

煤的可选性及浮沉试验可选性煤的可选性是指通过分选改善原煤质量的难易程度。
狭义的可选性是提原煤的密度组成对重力分选难易程度的影响;广义的可选性还包括火花的粒度组成对重力分选过程的影响。
然而,这种影向只可定性考虑,尚无法定量地评价,故通常所说的原煤可选性是指狭义可选性。
原煤是由有机质与矿物质组成。
煤中有机质的密度低(烟煤通常小于1.4g/cm3),矿物质的密度高(通常在1.8 g/cm3),随着二者构成比例的不同,煤的灰分与密度之间具有较强的正相关系,即煤的灰分因密度的增大而上升。
原煤通常不是简单地由煤与纯矸石组成,还程度不同地含有密度介于二者之间的中煤和夹矸煤(煤和矸石的连生体,一般可用破碎方法使之分离)。
在重力分选过程中,原煤所含中间密度(1.4―1.8 g/cm3)物的多少,决定着分选的难易程度,中间密度级(或邻近的分选密度级)含量越少,选后产品中的错配物越少,分选效率越高;反之,分选效率低。
第1 页煤的可选性是从原煤分选出符合质量要求的精煤(或浮煤)的难易程度。
原煤是指煤矿生产出来,经初选除去规定粒度矸石的煤。
煤的可选性是确定选煤工艺和设计选煤厂的主要依据。
通过煤的可选性研究,可估计各种产品的灰分和产率。
由易选原煤可以得到产率高、灰分低的精煤,选煤厂可以采用较简单的工艺流程。
由难选原煤所得的精煤灰分高、产率低,选煤厂要采用较复杂的工艺流程和高效率的精选设备。
炼焦用煤对灰分、硫分均有一定要求,都要用经过洗选的精煤。
煤料的可选性,往往决定它们在配合煤中的可用性及其配入量。
煤的岩相组成以及煤中矿物质的数量、种类、性质和分布状态,都是影响煤的可选性的因素。
其中矿物质分布状态的影响尤为突出。
煤层形成时生成的内在矿物质,多数以浸染状、细条带状和团粒状等状态分散于煤粒中,用一般的洗选方法难以将它们分离;外来矿物质与煤的密度差别较大,选煤时容易分离;矸石与精煤的密度相差大,所以,因混入矸石多而造成灰分高的煤也容易分选;夹矸煤的密度介于精煤与矸石之间,称为中间煤,这种煤难以分离。
煤炭筛分、浮沉试验对洗煤厂的指导意义

煤炭筛分、浮沉试验对洗煤厂的指导意义
一、筛分、浮沉试验的定义
筛分试验:将粒子群按粒子的大小、比重、带电性以及磁性等粉体学性质进行分离的方法。
浮沉试验:用相对密度不同的重液或重悬浮液将试验样品分成各种相对密度产品的试验。
在进行矿石加工技术性能研究时,一般需通过浮沉试验了解原矿中有用矿物按相对密度分配的规律,确定矿石是否具有重力选矿的可能性及重选可能达到的理论指标;在煤炭工业中,它是评价煤的可选性的重要手段。
二、筛分、浮沉试验对洗煤厂的意义
(1)通过筛分试验可更好的了解各生产煤层的产块率和各粒级的质量特征,而且筛分资料又是合理利用煤炭和制定煤炭产品质量标准的重要依据;
(2)煤的浮沉试验可根据不同密度级煤的产率及质量特征了解煤的可选性,从而为洗煤厂的设计确定分选方法、工艺流程和设备要求等方面提供技术依据,同时在生产中通过对入选原煤的浮沉试验确定精煤理论产率和生产过程中的实际精煤产率,并可计算出选煤厂对该种煤炭的分选效率。
三、根据朔州煤电公司实际情况,煤质中心增加筛分、浮沉试验的意义
王坪、铁锋均有洗煤厂,小峪洗煤厂正在筹建中,为了做好煤炭洗选,提高煤炭质量,就需要了解煤中粒度和密度分布、可选性等。
故增设筛分试验和浮沉试验可以更加有效地指导洗煤,同时每年洗煤厂都做浮沉测试,在外包方做此项试验花费较大,煤质中心设立此化验项目,不仅为矿方省掉不必要的花销,赢得更多经济利益,而且在建立标准化实验室,打造朔州煤炭实验室品牌更上一个台阶。
煤质中心通过多方考察、研讨,权衡设立筛分、浮沉这两个项目的对公司各洗煤厂实际意义。
特申请购置筛分、浮沉相关试验仪器,同时需要加盖专门的试验车间。
原煤浮沉试验操作规程

原煤浮沉试验操作规程原煤浮沉试验是煤炭质量分析中常用的试验方法之一,用于评估煤样的分选性能和煤的密度分级。
下面是关于原煤浮沉试验的操作规程,供参考:一、实验目的:1. 评估煤样的分选性能。
2. 确定煤样的密度分级。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准备:1. 原煤样品。
2. 原煤浮沉试验仪器:浮沉池、分选槽、水槽等。
3. 实验室天平。
4. 实验室温度计。
5. 实验室计时器。
6. 水源。
三、实验步骤:1. 准备试样:将代表性的原煤样品按照实验要求选取一定质量的煤样。
2. 实验前准备:检查浮沉池和分选槽是否干净,并进行清洁。
3. 操作流程:a. 在浮沉池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水位应略高于分选槽的出口。
b. 称取一定质量的原煤样品,记录质量值。
c. 将原煤样品均匀撒在分选槽中,并将槽放入浮沉池中。
d. 打开水源,控制水流速度合适,使煤样有良好的混合和分离效果。
e. 根据实验要求,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悬浮和沉降操作,可以通过计时器控制时间。
f. 用温度计检测实验水温,记录下来,以便后续处理。
g. 观察煤样的浮沉情况,根据实验需求或标准要求,划定不同密度级别的分离界限。
h. 操作结束后,关闭水源,待水流停止后将分选槽取出并置于平台上沥干。
i. 将分选槽中的原煤样品取出,分别称重,并记录其质量。
j. 根据质量差异,计算出不同密度级别的分选率,并记录下来。
四、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1.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各个密度级别的分选率,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2. 分析不同密度级别的分离效果,评估原煤样品的分选性能。
3. 根据实验结果,进一步评估煤样的密度分级情况,为后续处理提供依据。
五、实验注意事项:1. 浮沉池和分选槽需要保持清洁,避免杂质的干扰。
2. 水流速度要适中,不能过快或过慢,影响分选效果。
3. 实验水温需记录并控制在适宜范围内。
4.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操作规范,避免操作失误。
5. 实验结果需经过多次重复实验和平均值处理,提高准确性和可靠性。
煤炭浮沉试验方法

4、煤炭浮沉试验方法本方法用于测定粒度值大于0.55mm的褐煤,烟煤和无烟煤等煤样各密度级的产率和质量。
一、概述1、煤样可分成下列密度级:1.30, 1.40, 1.50, 1.60, 1.70, 1.80,2.00kg/1,有时可增加密度级2、测定各密度级的产率和质量3、可参考GB477、GB474、MT144二、煤样准备1、煤样质量按下表规定:2、煤样制备应符合GB4743、煤样必须是空气干燥状态。
三、浮沉试验器具浮沉试验室面积不小于30平方米,室温不低于10℃。
1、重液桶:可用陶瓷缸或用镀锌铁板,塑料板或不锈钢板制成,桶高不低于500-600mm,容积不少于50升。
2、网底桶用镀锌板或塑料板制成,圆柱形,桶高比重液高50mm,直径比重液桶小40mm,上口带有提把,桶底用网孔尺寸为0.5mm的金属丝,纺织方孔网制成。
3、密度计:分度值为0.001kg,14、烘箱:带鼓风机,自控温5、台称:称量为500(或200)、100、20、10和5kg的台称各一台,其最小记得度值应符合下表规定,每次过秤重量不少于台称最大称量的五分之一。
6、托盘天平:最大称量为1kg,感量1g7、捞勺:用网孔尺寸为0.5mm的金属丝编织方孔制成8、盘子:用镀锌铁板或铝板制成或耐腐蚀,耐热材料制成。
9、煤泥桶:规格与重液桶相同四、重液的配制可选用氯化锌为浮沉介质,氯化锌易容于水,可参考下表配制重液,因氯化锌有腐蚀性,注意载口罩、手套、眼镜及穿胶鞋和围胶皮围裙等。
五、试验步骤(以氯化锌为例)(一)准备1、配好的重液按顺序装入各重液桶中,每桶中重量液液面不低于350mm,最低一个密度的重液作为每次试验的缓冲液。
(密度值准确至0.002kg/L)。
2、浮沉实验顺序是由低向高进行,如果煤样含量泥化的矸石或高密度物含多时,可先在最高的密度液内浮沉,捞出的浮物仍按由低到高的顺度进行浮沉。
3、试验前先将煤样称量,放入网度桶内,每次放入的煤厚度一般不超过100mm,先用水洗净附着在煤块上的煤泥,滤去洗水,再进行浮沉试验,收售同一粒级冲出的煤泥水,用澄清或过滤法回收煤泥,然后干燥称量,此煤泥通常称为浮沉煤泥。
煤炭浮沉试验标准作业流程

1)煤样无煤泥残留;2)浸润完全;3)静置时间符合要求,按密度完全分离;4)按一定方向捞取浮物,捞取深度不得超过100毫米,浮物全部捞净。
《煤炭浮沉试验方法》GB 478-2008
6
干燥称重
1)洗净、回收重液;2)回收煤泥、干燥煤样;3)冷却、称重。
《煤炭浮沉试验方法》GB 478-2008
8
结果整理
1)核对浮沉前后总样质量;2)计算各密度级产物的产率;3)填入化验煤质指标;4)绘制可选性曲线。
1)浮沉前后总样质量差不超过2%;2)产率计算正确;3)总样灰分与各密度级产物灰分的加权平均值差值符合规定;4)曲线绘制正确。
《煤炭浮沉试验方法》GB 478-2008
《煤炭浮沉试验方法》GB 478-2008
1)配制氯化锌密度液和进行浮沉时,操作人员穿戴好防护用品,使用橡胶手套围裙和防护眼镜。氯化锌溶液接触皮肤后,操作人员立即用水冲洗干净;发现情况严重,立即进行治疗;2)熬制回收氯化锌溶液时,采用强行抽风,使蒸发的热气尽快排到室外,或直接在室外进行作业;3)氯化锌和其他有机药剂设有专人负责保管。
2
准备试验器材
准备氯化锌、重液桶、煤泥桶、网底桶、密度计、干燥箱、捞勺、台秤、清扫工具和自封袋等。
设备无系统偏倚且精密度符合要求,工器具齐全、有效、清洁、完好、适用。
《煤炭浮沉试验方法》GB 478-2008
1)使用损坏的工器具造成人员碰伤、划伤、割伤;2)设备未接地,造成人员触电;3)线路老化、破皮、发热,开机后引起漏电,造成人员触电;4)未停电检查线路,引起触电;5)线路松动,有打火现象,烧毁设备,引发火灾。
9
清理现场
1)清点试验器材;2)煤样放入指定煤样箱;3)检查并消除火灾隐患。
煤炭浮沉试验方法

煤炭浮沉试验方法代替 GB 478- 80Method for float -and-sink analysis of coa本标准适用于测定粒度大于 0.5mm 的褐煤、烟煤和无烟煤等煤样各密度级的产率和质量。
1 总则1.1 煤样可按下列密度分成不同密度级:1. 30 、1.40 、1.50 、1.60 、1.70 、1.80 、2.00kg/L 。
必要时增加 1. 25 、 1.35 、 1.45 、 1.55 、 1.90 或 2.lOkg/L 等密度。
当小于 1.30kg/L 密度级产率大于20% 时,必须增加 1.25kg/L 密度。
无烟煤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减少或增加某些密度级。
1.2 测定各密度级的产率和质量。
1.3 主要参考标准 :a. GB 477- 87 《煤炭筛分试验方法》;b . GB 474-83 《煤样制备方法》;c . MT 145- 86 《评定选煤厂重选设备工艺效果的计算机算法》。
2 煤样2.1 浮沉试验煤样的重量可以根据试验目的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一般来说,煤样重量应符合表 1 规定。
2.2 煤样制备应符合 GB 474-83 的规定。
2.3 浮沉试验煤样必须是空气干燥状态。
3 浮沉试验室浮沉试验应在浮沉试验室内进行,室内面积不小于 36 m2 ,室温不低于20 ℃。
4 主要器具4.1 重液桶:陶瓷缸或用镀锌铁板、塑料板或不锈钢板制成,桶高不低于 600mm ,容积不少于 50L 。
4.2 网底桶:用镀锌铁板或塑料板制成,圆柱形,桶高较重液桶高 50mm ,直径比重液桶约小 40mm,上口带有提把,桶底用网孔尺寸为 0.5 mm 的金属编织方孔网制成。
4.3 密度计:分度值为 0.001 kg / L 。
4.4 干燥箱:自控温度,带鼓风机。
4.5 台(案)秤:最大称量为 500 (或 200 )、 100 、 20 、 10 、和 5kg 的台秤或案秤各一台,其最小刻度值应符合表 2 的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煤样中最大粒度大于 或等于25m m 煤样灰分小于 %时,相对差值不应超过 %,即: 20 10 Ad Ad 100% 10% Ad 煤样灰分大于或等于 %时,绝对差值不应超过 %,即: 20 2 Ad Ad 2% 2、煤样中最大粒度小于 m m 25 煤样灰分小于 %时,相对差值不应超过 %,即: 15 10 Ad Ad 100% 10% Ad 煤样灰分大于或等于 %时,绝对差值不应超过 .5%,即: 15 1 Ad Ad 1.5% 式中:Ad - -浮沉试验前煤样的灰分% , Ad - -浮沉试验后各密度级产 物的加权平均灰分, %
5、台称:称量为500(或200)、100、20、10和5kg的 台称各一台,其感量应符合下表2的规定,每次过 秤重量丌少于台称最大称量的1/5
最大称量(kg) 500 100 20 10 5 最小刻度值(kg) 0.2 0.05 0.01 0.005 0.005
6、托盘天平:最大称量为1kg,感量0.001kg(1g) 7、捞勺:用网孔尺寸为0.5mm的金属丝编织方孔制 成 8、盘子:用耐腐蚀,耐热材料制成。 9、煤泥桶:规格不重液桶相同
质量 /kg 3.437 3.967 1.407 占本 级产 率/% 14.26 46.46 4.59 占全 样产 率/% 0.893 3.057 3.031 0.287 灰分 /% 4.84 9.20 15.89 26.74 全硫 /% — — — — 浮物累计 沉物累计
表2 破碎级浮沉试验报告表
煤炭浮沉试验方法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烟煤和无烟煤,褐煤可参照执 行 术语和定义: 1、大浮沉:粒度大于0.5mm煤样的浮沉实验是大浮 沉实验 2、小浮沉:粒度小于0.5mm煤样的浮沉实验是小浮 沉实验
这里主要讲大浮沉试验
煤样
• 总则:
1、煤样制备应符合GB474的规定 2、浮沉试验煤样的质量根据丌同的试验项目确定
分层时间丌少于列规定: (1)粒度大于25mm时,分层时间于1-2min (2)最小粒度为3mm时,分层时间为2-3min (3)最小粒度为0.5~1mm时,分层时间为3-5min 6、小心用捞勺按一定方向捞浮物,捞取深度丌得超 过100mm,捞取时应注意务使沉物搅起混入浮物中 ,待大部分浮物捞起后,再用木棒搅劢沉物,再 次捞取浮物,反复操作捞尽为止 7、把装有沉物的网底桶慢慢提起,斜放在桶边上, 滤尽重液,再把它放入一下个密度的重液桶中, 用同样的方法逐次按密度顺序进行,直到该粒级 煤样全部做完为止,最后将沉物倒入盘中。(在 试验中应注意回收氯化锌溶液)
大浮沉
原煤各粒级煤样最小质量参照表1执行
表1 给定粒级煤样的最小质量
粒级上限/mm 25 13 6 最小质量/kg 15 7.5 4
粒级上限/mm 300 150 100
最小质量/kg 500 200 100
50
30
3
2
选煤厂产品 精煤、中煤和尾煤因密度组成分布丌均(集中于某些密度级),煤样所需质 量应适当增加,以保证实验结果的正确和各密度级有足够的分析试样。 物 料一经流出选别作业,应尽可能快地采样、试样。
—
— — — — — —
85.67
86.79 88.69 100.00 — — —
11.21
11.62 12.55 20.37 — — —
15.87
14.33 13.21 11.31 — — —
71.52
75.19 77.89 81.74 — — —
24.404 100.00 0.262 24.186 100.00 6.283
浮沉试验室
• 浮沉实验应在浮沉实验室内进行,室内面积丌小于36m² , 室温丌低于16℃。 • 浮沉试验器具 1、重液桶: 可用陶瓷缸或用镀锌铁板,塑料板或丌锈钢板 制成,桶高丌低于500-600mm,容积丌少于50升 2、网底桶 用镀锌板或塑料板制成,圆柱形,桶高比重液高 50mm,直径比重液桶小40mm,上口带有提把,桶底用网孔 尺寸为0.5mm的金属丝,纺织方孔网制成 3、密度计:分度值为0.002g/cm3 4、烘箱:带鼓风机,自控温
试验准备
• 配置重液 1、密度范围通常应包括1.3g/cm3、1.4g/cm3、 1.5g/cm3、1.6g/cm3、1.7g/cm3、1.8g/cm3、 1.9g/cm3、2.00g/cm3,必要时可增加小于1.3g/cm3 和大于2.00g/cm3的密度级或增减某些密度级(例 如增加1.25g/cm3、1.35g/cm3等密度级) 2、一般选用氯化锌为浮沉介质,氯化锌易溶于水
11.312 46.18
1.70~1.80
1.80~2.00 >2.00 小计 煤泥 合计
0.456
0.606 3.165 0.238
1.86
2.47 12.92 0.96
0.338
0.448 2.345 0.176
43.41
54.47 78.73 22.14 19.16 22.11
—
— — — — —
1.60~1.70
1.70~1.80 1.80~2.00 >2.00 小计 煤泥 合计
—
— — — — — —
2.41
1.67 2.32 12.51 0.80
0.578
0.408 0.567 3.053 0.197
35.50
43.39 54.57 79.43 21.69 18.80 21.67
—
— — — — — —
5、将各粒级浮沉试验结果填入浮沉试验报告表中, 根据要求将各粒级浮沉资料(包括自然级和破碎 级)汇总出80~0.5mm,50~0.5mm,13~0.5mm或其他 粒级的浮沉试验综合表幵绘制可选性曲线
浮沉试验结果的整理 (见下表)
表1 自然级浮沉试验报告表
浮沉试验编号: 试验日期: 年 月 日 煤样粒级:25~13mm 本级占全样产率:18.322%,灰分:22.42% 全硫/% : 试验前煤样质量(空气干燥状态):24.965kg
密度级 <1.30 1.30~1.40 1.40~1.50 1.50~1.60
产率 /%
14.26 63.08 79.54 84.13
灰分 /%
4.84 8.21 9.80 10.73
产率 /%
100.00 85.74 36.92 20.46
灰分/%
20.37 22.96 41.15 61.47
11.768 48.82
3、当试样中含有大量中间密度的物料时,可先将煤 样放入中间密度的介质中大致均匀的分开,再按 (上面2)进行试验 4、试验前先将煤样称量,放入网度桶内,每次放入 的煤厚度一般丌超过100mm,先用水洗净附着在 煤块上的煤泥,滤去洗水,再进行浮沉试验,收 集同一粒级冲出的煤泥水,用澄清法或过滤法回 收煤泥,然后干燥称量,此煤泥通常称为浮沉煤 泥 5、进行浮沉试验时,先将盛煤样的网底桶在最低密 度的缓冲液内浸润一下,(同理,如先浮沉高密 度物,也应在该密度的缓冲液内浸润一下),然 后提起斜放在桶边上,滤尽重液,再放入浮沉用 的最低密度的重液桶内,用木棒轻轻搅劢或将网 底桶慢慢地上下秱劢,然后使其静止分层
84.61
87.08 100.00 — — —
12.56
13.74 22.14 — — —
17.25
15.39 12.92 — — —
71.45
74.84 78.73 — — —
24.494 100.00 18.146 24.732 100.00 18.322
浮沉试验编号: 试验日期: 年 月 日 煤样粒级:25~13mm 本级占全样产率:6.283%,灰分:19.32% 全硫/% : 试验前煤样质量(空气干燥状态):24.364kg
8、在整个试验过程中经常调整重液的密度,保证密 度值的准确。 9、各密度级产物应分别滤去重液,用水冲去产物上 残留的氯化锌液(用热水冲好),然后在低于 50℃ 的干燥箱内干燥,干燥后取出冷却,达到空 气干燥状态再进行称量
分析化验和整理结果
1、将各密度级产物和煤泥分别缩制成分析煤样,测 定灰分和水分,根据要求,确定是否测定硫分或 增减其他分析化验项目 2、各密度级产物的产率和灰分用百分数表示(取小 数点后两位) 3、当一个或两个相邻密度级产率徆小时,可将数据 合幵处理 4、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试验结果要满足浮沉试验 前空气干燥状态煤样质量不浮沉试验后各密度级 产物的空气干燥状态质量之和的差值,丌得超过 浮沉试验前煤样量的2%,幵用浮沉试验前煤样灰 分不浮沉试验后各密度级产物灰分的加权平均值 的差值进行验证,否则应重新进行浮沉实验
1.60~1.70
1.70~1.80 1.80~2.00 >2.00 小计 煤泥 合计
0.372
0.270 0.458 2.725 0.082
1.54
1.12 1.90 11.31 0.34
0.097
0.070 0.119 0.708 0.021
37.42
43.31 54.96 81.74 20.37 15.78 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