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山水记游文言文A版
完整版)文言文山水游记

完整版)文言文山水游记龙井题名记】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我自吴兴来到杭州,准备东归会稽。
在龙井,有一位才华出众的大师邀请我入山。
我们出了城门,天已经晚了。
在航湖的时候,遇到了道士参寥,他问我是不是去龙井,我回答说已经晚了,可能已经走了。
当晚,天空放晴,月亮在林间清晰可见。
于是我放弃了船只,跟着参寥步行沿湖而行。
我们经过XXX,穿过南屏,洗脚于惠因涧,进入灵石坞,沿着支径上风篁岭,最终在龙井亭停下来,饮泉、坐石。
在路上,我们经过了十五个佛寺,但都是静悄悄的,没有人声。
路旁的房屋,灯火隐现,草木深郁,流水悲鸣,这几乎不是人间的景象。
行了两个时辰,我们才到达寿圣院,拜访了辨才大师于XXX,第二天才回去。
晚游六桥待月记译文:西湖最美的时刻,是春天和月夜。
一整天中,早晨的美景是晨雾,傍晚的美景是晚霞。
今年春天下了很多雪,梅花因此更显得珍贵。
梅花和杏花、XXX一起开放,非常壮观。
石篑告诉我:“XXX在园中有一株梅花,是XXX家的古物,我们得赶快去看看。
”但我当时迷恋上了桃花,不舍得离开湖边。
从断桥到苏堤一带,绿色的烟雾和红色的霞光弥漫了二十多里。
歌声和乐器声像风一样吹拂,粉红色的花瓣像雨一样洒落,美丽的衣裙比堤岸上的草还要多,非常绚丽。
1.请简要概括一下这篇文章讲了什么内容。
这篇文章讲述了作者晚上游览六桥,欣赏了西湖春天的美景,特别是梅花、杏花和桃花的盛开,以及湖畔的歌声、乐器声和粉红色花瓣的美丽景象。
2.请列举一下文章中出现的春天景象。
晨雾、晚霞、梅花、杏花、桃花、绿色的烟雾、红色的霞光、粉红色的花瓣。
3.请简要说明作者最终选择留在湖边的原因。
作者迷恋上了湖边的桃花,不舍得离开。
莫过于此。
丘上有茅屋一间,庐下水声激越,左右有小石穴,穴内亦有水声,而声异于外。
潭西有小山,山下为平田,田中有泉,泉出于石穴,亦有异声。
此三处异音,或高或低,或长或短,或激越或悠扬,或喑哑或清越,各有千秋,令人神往。
XXX以XXX、竹树丘、水穴泉为三绝,而谓之“钴鉧潭西小丘”。
《钴鉧潭西小丘记》柳宗元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钴鉧潭西小丘记》柳宗元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钴鉧潭西小丘记》是唐代的柳宗元创作的一篇山水游记散文,选自其代表作《永州八记》,是其中的第三篇。
《钴鉧潭西小丘记》语言简约精炼、清丽自然,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
其利用托物言志、融情于景等写作手法,巧妙地将柳宗元被贬永州的愤慨与兹丘的遭遇融汇在一起,静静的描绘中有一种生命的力量。
作品原文:钴鉧潭西小丘记得西山后八日,寻1山口西北道2二百步3,又得钴鉧潭4。
西二十五步,当湍5而浚6者为鱼梁7。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8偃蹇9,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10不可数。
其嵚然11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12角列13而上者,若熊罴14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15一亩,可以笼16而有之。
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17而不售18。
”问其价,曰:“止四百。
”余怜19而售20之。
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
即更21取器用22,铲刈23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
由其中24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25熙熙然26回巧27献技28,以效29兹丘之下。
枕席而卧,则清泠30之状与目谋31,瀯瀯32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不匝旬33而得异地者二,虽34古好事35之士,或36未能至焉37。
噫!以兹丘之胜38,致之沣、镐、鄠、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39之,贾四百,连岁40不能售。
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41果有遭42乎!书于石,所以43贺兹丘之遭也。
作品注释:1、寻:通“循”,沿着。
2、道:行走。
3、步:指跨一步的距离。
4、潭:原选本无,据中华书局版《柳河东集》补。
5、湍(tuān):急流。
6、浚(jùn):深水。
7、鱼梁:用石砌成的拦截水流、中开缺口以便捕鱼的堰。
8、突怒:形容石头突出隆起。
9、偃蹇(yǎn jiǎn):形容石头高耸的姿态。
(完整版)文言文山水游记

中考课外文言文分类精编【山水游记篇】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2题。
丰乐亭记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①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②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③,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注释】①掇:拾取。
②刻露:明显地表露出来。
③本其山川:依据其山川地。
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2. 本段文字多角度写出了作者之乐,请再概括出四种。
第- 1 - 页共13 页《丰乐亭记》1.(那时)又恰好遇到民众为那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
2. 乐岁物丰成,乐山川之美(可爱之景),乐风俗之美,乐和平安定,乐与民同乐。
附译文:我来到这里,喜欢这地方僻静,而政事简单,又喜爱它的风俗安宁闲适。
在山谷之间找到这泉水以后,就经常同滁州人在这里抬头望山,低头听泉声。
采摘幽香的山花,躲在乔木下乘凉,经过风霜冰雪,山水更加清楚地显露出秀美,四季的景色没有什么不可爱的。
又庆幸这里的百姓喜欢那年景的丰收,高兴同我一起游玩,于是我根据这里的山水,称道这里的风俗的美好,使百姓知道能够安享这丰收年景的欢乐的原因,幸运地生活在太平无事的时代啊。
第- 2 - 页共13 页龙井题名记秦观①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②。
龙井③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
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④,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⑤,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是夕,天宇开霁⑥,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
出雷峰⑦,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
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
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
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中考文言文阅读山水游记

中考文言文阅读山水游记1. 求有关于山水游记的文言文短文,有翻译和注释小石潭记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编辑本段]注释1从:自,由。
2.小丘:在小石潭东面。
3.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4.篁(huáng)竹:竹林。
5.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碰发出的声音。
佩与环都是系在腰上的玉质装饰品。
鸣:发出声音。
(倒装句:宾语前置) 6.乐:意动用法,单字翻对……感到乐,句中则译为感到快乐。
7.取:这里指开辟。
8.下:(名词作状语)向下,往下。
9.见:看见 10.水尤清冽泉水格外清凉。
尤:格外。
冽:凉 11.全石以为底:(小石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以为:把……作为(此句为倒装句“以全石为底”)。
为:作为12.近岸:靠近岸的地方。
近,靠近。
岸,岸边. 13.卷石底以出: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
卷,弯曲14.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成为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不平的岩石。
岩:磐石。
15.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cēn cī)披拂:青翠的树,翠绿的藤蔓,遮掩摇摆,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16.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
可:大约。
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17.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好像水都没有)。
18.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在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文言文山水行记

文言文山水行记导言本篇山水行记,系张郎中亲往山水之地,亲临其境,细臆其景,情感于笔,尽诉于文。
旨在抒发人生感悟,传达山水之美,启迪读者之心灵。
前言五月连绵雨,山间云雾缭绕,气氛郁蒸。
我心欣然,独自踏上山水行程,期间心境独曰向往之。
第一章王屋山王屋山云集灵秀,神气蒸腾。
我游览于其间,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山峦巍峨,犹如天柱擎天;云雾缭绕,宛如仙境。
登上山巅,俯瞰山下,仿佛穿越时空,与天地共鸣。
第二章黄山黄山俨然神仙居所。
我定期前往黄山,每到此地必能感慨万千。
登高远眺,群山环绕,云雾若隐若现,宛若置身仙境。
仰望高耸入云的奇峰,眺望云海翻滚,心灵为之震撼。
第三章桂林山水桂林山水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我游览桂林山水,被其绝美景色深深吸引。
山峦起伏,犹如巨龙盘旋;江水潺潺,犹如丝绸柔滑。
漓江上,竹筏轻摇,游客乘船领略桂林山水之美,如入梦幻世界。
第四章衡山衡山群峰俨然,峰翠水绕,我流连忘返。
登上衡山,四周山峦环抱,云雾缭绕,仿佛置身仙境。
山上寺庙古朴庄重,听闻钟声,心神清净。
游人如织,气氛热烈,与大自然相互融合。
结语行至此处,千山万水,皆成心灵的滋养。
山水之行,不仅让我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之处,更让我懂得尊重自然,珍惜生命。
山水行记伴我一生,让我无尽回味。
愿此篇文字,与读者共同欣赏,共同领略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注:本文为原创文稿,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完整版)文言文山水游记

(完整版)⽂⾔⽂⼭⽔游记中考课外⽂⾔⽂分类精编【⼭⽔游记篇】阅读下⾯语段,完成1~2题。
丰乐亭记修之来此,乐其地僻⽽事.简,⼜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之间,乃⽇与滁⼈仰⽽望⼭,俯⽽听泉。
掇①幽芳⽽荫乔⽊,风霜冰雪,刻露②清秀,四时之景,⽆不可爱。
⼜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川③,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事之时也。
(节选⾃欧阳修《丰乐亭记》) 【注释】①掇:拾取。
②刻露:明显地表露出来。
③本其⼭川:依据其⼭川地。
1. ⽤现代汉语翻译下⾯的句⼦。
⼜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喜与予游也。
2. 本段⽂字多⾓度写出了作者之乐,请再概括出四种。
第- 1 - 页共13 页《丰乐亭记》1.(那时)⼜恰好遇到民众为那年⾕物的丰收成熟⽽⾼兴,乐意与我同游。
2. 乐岁物丰成,乐⼭川之美(可爱之景),乐风俗之美,乐和平安定,乐与民同乐。
附译⽂:我来到这⾥,喜欢这地⽅僻静,⽽政事简单,⼜喜爱它的风俗安宁闲适。
在⼭⾕之间找到这泉⽔以后,就经常同滁州⼈在这⾥抬头望⼭,低头听泉声。
采摘幽⾹的⼭花,躲在乔⽊下乘凉,经过风霜冰雪,⼭⽔更加清楚地显露出秀美,四季的景⾊没有什么不可爱的。
⼜庆幸这⾥的百姓喜欢那年景的丰收,⾼兴同我⼀起游玩,于是我根据这⾥的⼭⽔,称道这⾥的风俗的美好,使百姓知道能够安享这丰收年景的欢乐的原因,幸运地⽣活在太平⽆事的时代啊。
第- 2 - 页共13 页龙井题名记秦观①元丰⼆年,中秋后⼀⽇,余⾃吴兴来杭,东还会稽②。
龙井③有辨才⼤师,以书邀余⼊⼭。
⽐出郭,⽇已⼣,航湖⾄普宁④,遇道⼈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⑤,则⽈:“以不时⾄,去矣。
”是⼣,天宇开霁⑥,林间⽉明,可数毫发。
遂弃⾈,从参寥策杖并湖⽽⾏。
出雷峰⑦,度南屏,濯⾜于惠因涧⑧,⼊灵⽯坞,得⽀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饮之。
⾃普宁凡经佛寺⼗五,皆寂不闻⼈声。
道旁庐舍,灯⽕隐显,草⽊深郁,流⽔激激悲鸣,殆⾮⼈间之境。
文言文山水游记阅读训练含答案

文言文山水游记阅读训练含答案三叠泉瀑布XXX僧知觉甚稔三叠之胜,言道路极艰,促余速行。
北行一里,路穷,渡涧。
随涧东西行,鸣流下注乱石,两山夹之,XXX,葱郁上下,时时仰见飞石,突缀其间,转入转佳。
既而涧旁路亦穷,从涧中乱石行,圆者滑足,尖者刺履。
如是三里,得绿水潭。
一泓深碧,怒流倾泻之上,流者喷雪,停者XXX。
又里许,为大绿水潭。
水势至此将堕,大倍之,怒亦益甚。
潭有峭壁乱耸,回互逼立,下瞰无底,但XXX倒峡之声,心怖目眩,泉不知从何坠去也。
于是涧中路亦穷,乃西向登峰。
峰前石台鹊起,四瞰层壁,阴森逼侧。
泉为所蔽,不得见,必至对面峭壁间,方能全收其胜。
乃循山冈,从北东转。
二里,出对崖,下瞰,则一级、二级、三级之泉,始依次悉见。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B。
XXX,路穷,渡涧。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 修(枝):整理、修剪。
2) 许(多):约略、大约。
3) 悉(见):全部看到、全都出现。
D。
峰前/石台鹊起:在山峰前面,有一座石台突然升起。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 既而涧旁路亦穷,从涧中乱石行,圆者滑足,尖者刺履。
随着时间的推移,涧旁的路也走到了尽头,只能从涧中的乱石行走,圆形的石头使人容易滑倒,尖锐的石头会扎伤脚底。
2) 泉为所蔽,不得见,必至对面峭壁间,方能全收其胜。
瀑布被周围的山峰遮挡,无法看到全貌,只有到对面的峭壁间,才能完全欣赏到它的美。
4.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大绿水潭的?(3分)作者从水的颜色、水的流势、潭的大小、潭旁的峭壁等方面来描写大绿水潭。
瀑布被山峰所掩盖,看不到全貌,必须到对面的峭壁之间,才能完整地欣赏它的胜景。
4.作者XXX游览三叠泉瀑布的经历告诉我们,要欣赏自然风光,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只有克服了困难和恐惧,才能领略到大自然的壮美和神奇。
描写山水的文言文

描写山水的文言文1、柳宗元《小石潭记》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译文:从一个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水的声音,很像人们身上佩戴的配饰发出的声音。
心里感到高兴,砍一个竹子,开辟出一条小道,沿着路走下去,看到水潭,潭水格外清凉。
石头的底,靠近岸边,石头有些部分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的高地、小岛、岩石等型装。
数目青青翠翠,遮掩着经络,互相缠绕着,参差不齐、随风飘动,潭中的鱼儿游来游去,一百多条,阳光照下来,鱼的影子映在岩石上,一动不动,忽而又游向远处,来来往往,好似与游玩的人们相互取乐。
2、欧阳修《醉翁亭记》节选: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文: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散去,云彩拢过来,山里或暗或明,山林中早晚的美景,野草开花了,散发出芬芳的香气,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天高气爽,水面底下去,石头露出来,四季景色不同,乐趣无穷。
3、范仲淹《岳阳楼记》节选: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译文:我观看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在洞庭湖。
远处是山,吞吐长江的水,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天气变化,气象万千。
这就是岳阳楼的景色,前人记述已很详细了,向北是巫峡,向南面是潇水和湘水,来往的诗人对汇集到这个地方,赏景抒发心情吧?4、王羲之《兰亭集序》节选: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山水记游文言文A版
【学习目标】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熟悉古代游记散文的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4.理解并翻译文段中的关键语或典型句。
【知识概述】
古代游记散文是中国古代散文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它不仅名篇佳作众多,而且名家辈出,群星灿烂。
许多作家就是因为一篇游记散文而傲视文坛,历久弥新,许多经典作品对中国传统思想、对中国文人的心态有着巨大的影响。
比如陶渊明,一篇《桃花源记》,使多少文人对那一片神奇的“世外桃源”充满向往;比如范仲淹,一篇《岳阳楼记》,千百年来,一直被具有儒家情怀的为政者奉为“圣经”,抬头捧读;比如王勃,一篇《滕王阁序》,成为骈体文的登峰造极之作,千古传颂;比如苏轼,一篇《前赤壁赋》,不仅使黄州这个小城名闻史册,成为旅游胜地,而且文人骚客每每落寞之时,总要反复诵读,以释放心中官场羁旅的无限愁怀;比如张岱,一篇《湖心亭看雪》,不仅反映了晚明文人生活的微妙情趣,也成为文人赋闲生活的浮华若梦……不用举很多例子了,我们已然了解,古代游记散文十分重要,它不仅勾勒了大好河山的瑰丽景致,而且寄托了文人的浪漫情怀,抒发了文人难解的百结愁肠。
【典型例题】
1.《兰亭集序》文采斐然,此中不少用语成为成语。
如“,”用来形容群英荟萃,人才济济的兴旺景象。
“”表示观赏景物,心旷神怡;“”,表示不受世俗礼法的束缚,“”,表示感情随事物的变化而变化;而“”则被用来比喻文人雅兴。
2.翻译横线上的的句子
(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2)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解题指津】
山水里到底有什么——古代游记散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所谓“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在山水里既能看到了美丽、挺秀、超拔、奇怪、幽微,又在山水里看到了非山水所能承载的东西,这是入世的牵挂、个人的性情。
所谓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就是既依赖于山水,又超脱于山水,在山水里看到了超脱的人生万象。
这真是一种奇妙的高峰体验。
山水自有格,无处不成景。
山水里有自足的的美丽和清净。
许多人沉浸在这个世界中,娱情山水,陶醉其中,并且用生花妙笔,极尽所能地去描绘它,赞美它。
吴均的《与朱元思书》、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王维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袁宏道的《满井游记》等都
是这样的名篇。
如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作者极尽描绘之能事,将永嘉的山水描写得似一个人间仙境。
全文扣住一个美字,纵横上下,晨霞晚照,或入高云,或见清流,或描绘夕阳渐落西山,或亲睹小鱼跳跃泉中,一幅美妙的、不见丝毫尘俗的山水之画。
在写法上,作者偶对骈俪,极力体现中国思维。
这正是中国先期游记散文的特征,也为后世山水游记的写作提供了模山范水的母本。
读书人终于撇开政局的动荡和社会的昏暗,找到了一块互相取悦的神奇天地,从此,他们沉浸其中,暂时忘掉了尘俗的纠缠和社会的危险。
美丽的山水终于成为人们乐以忘忧的圣地。
山水自有情,人间牵挂真。
山水虽然自然自足,但并非是世外桃源,它始终活跃在人们心中,尤其是士人心中。
说穿了,士人尽管徜徉山水,能偷来片刻的欢愉,但他们终归心系民间疾苦,难忘入世的责任和抱负。
他们到底惦记着民间了!这样的散文占据了游记散文的较多篇目,且名篇众多。
像《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滕王阁序》等都是。
如《桃花源记》一文中,一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还是暴露了诗人的全部秘密。
陶渊明先生纵然移情在世外桃源里,也没有忘记生他养他的苦难家园。
范仲淹,这位北宋初期的重臣,在描写山水之美之后,仍然不忘“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忘“是进亦忧,退亦忧”,不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济世安民的情怀,不仅令当时人动容,而且感动千古。
欧阳修,即便是冤造贬谪,纵情山水,也要与民同乐,践行了孟子心仪的“民惟邦本”的理想主义的儒家思想。
山水照人影,情性付流云。
如晚明作家张岱的《西湖梦寻》。
七月半是“鬼节”,杭州西湖有盂兰盆佛会,为信徒们诵经忏悔,以超度其祖先亡灵,所以杭州人有七月半游湖的风气。
作为一个没落贵族,张岱感受着明朝覆亡的气息,感受着家世繁华不再的落寞,他选择这样一个时间游湖赏月,可能也有一点排遣忧愁苦闷之意吧。
作者并没有刻意传达这种情绪,更多的是娱情山水,交际移情。
因此,文人雅士之乐就表现得十分充分。
他们完全不同于前面的达官贵人、名媛闺秀、名妓闲僧和市井之徒,他们似乎看月,似乎又不看月,他们“得之心而寓之游”也。
张岱的性情,就在于山水之乐的恣意中。
天地有大美,理趣各分舒。
先前的山水游记,无论怎么写,抒情性是其基本特点,鲜有人在山水中议论,或者借助“游览”讲道理。
受宋代理学的影响,宋代的大文豪苏轼、著名改革家王安石,居然在山水里找到了“理趣”,这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游褒禅山记》。
一般来说,纪游总要对所游山水或地方详加记述或极尽描写,许多山水散文都是这样写作的,但王安石不同,他的纪游文字近似于苛刻的说明,严谨、干净、丝毫不加修饰,为什么要写成这样,原来是为了后面的议论,“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后洞深处,才有“奇伟、瑰怪、非常之观”,然而作者没有深入,所以引出“有志”的问题。
前面写得简约,意在突出后面的议论,所以绝对惜墨如金。
议论严丝合缝,滴水不漏,每一处议论,都扣住前面的“记”,无一“记”没有作用,无一“议论”没有着落。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是万物之始,也是万物之本,人
间一切至理也都蕴藏在大自然中,生命之始,也就是自然之始。
【当堂练习】
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松柏、药草之属,莫不必备。
又有水碓、鱼池、土窟,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
时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当还长安,余与众贤共送往涧中,昼夜游宴,屡迁其坐。
或登高临下,或列坐水滨。
时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
及住,令与鼓吹递奏。
遂各赋诗,以叙中怀。
或不能者,罚酒三斗。
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
故具列时人官号、姓名、年纪,又写诗著后。
后之好事者,其览之哉……(石崇《金谷诗序》)
辛酉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
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
临长流,望曾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
彼南阜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
若夫曾城,傍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想灵山,有爱嘉名。
欣对不足,率共赋诗。
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
各疏年记乡里,以记其时日。
(陶渊明《游斜川诗序》)
夫天逝者万物之逆旅①,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②假我以文章。
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群季俊秀,皆为惠连③。
吾人咏歌,独惭康乐④。
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不有佳作,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注]①逆旅:客舍②大块:大自然③惠连:南朝谢惠连,与族兄谢灵运并称“大小谢”④即谢灵运
1.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①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齐备)②道路并作(写作)③以叙中怀(内心情怀)④又写诗著后(显著)⑤鲂鲤跃鳞于将夕(跃起露出鳞片)⑥各疏年记乡里(分条陈述)⑦良有以也(诚、确实)⑧序天伦之乐事(排列)⑨群季俊秀(即群弟)⑩何伸雅怀(抒发)
A、②④⑧
B、①③⑥
C、⑤⑦⑩
D、④⑦⑨
2.不属于介词“于”的省略的句子是()
A、昼夜游宴
B、合载车中
C、独秀中皋
D、独惭康乐
3.对上面三序的比较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从《金谷诗序》到《兰亭集序》《游斜川诗序》,处处可见对时光易逝的敏感、对人世无常的哀伤、对生命短暂的无奈,韶光易逝,岁月难留。
不难看出,感时伤怀在魏晋文学
表达中已占了相当大的分量。
B、石崇、王羲之、陶潜文中所以着列同游诗作及年里、名号,为的是留记当日那一段欢悦时光,据以抵免凋落遂往的悲慨。
重在抓执今朝、是日之“乐”,而有意忽忘明日甚或一世、千载之“忧”。
C、写阳春,而称“召我以烟景”;叙大块,而曰“假我以文章”,用夸张手法,拉近物我,融和天人。
“开琼筵以坐花”,扣紧题目“桃”字;“飞羽觞而醉月”,又切中题目“宴”字。
D、与同类作品相比,《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确实是别开生面。
同样写游宴,却完全摆脱了“即喜而复悲”的陈套,给人以乐观情绪的感染,表现一种旷达的情怀。
4.翻译:
(1)或登高临下,或列坐水滨
(2)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参考答案】
1.A 2.A 3.C
4.(1)有事登高俯临山下,有时依次坐在水边(2)大家吟咏诗篇,唯独我不能和谢灵运相比而感到惭愧。
幽美的景色还没欣赏完了,高谈阔论也转变成清雅的谈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