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审驴2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包公审驴2教案 北师大版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包公审驴2教案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认识课文的生字新词。
理解“审”、“懊恼”、“闻所未闻”、“冒名顶替”的意思。
2.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继续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擦掉“福尔摩斯(柯南)”、“马”。
今天,我们要讲的小故事,就是和“包公”、和“驴”有关。
2.那“包公”和“驴”又有什么联系呢?(先写“申”,一起案件里都有申诉人,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原告”,当然也要有“被告”了。
在一间屋子里,也就是过去的衙门里,解决原告和被告的纠纷,也就是“审案”了。
把字补充完整。
)3.读着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感觉?(奇怪、有趣,包公为什么要审驴呢……)那好,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个小故事。
二、初读概括1.在预习中有没有遇到影响大家阅读的字?可以互相提醒一下。
2.那我们就一起读读这个故事,看到底讲了个什么事。
(师生读)3.谁来说说讲了个什么事?(学生概括,师指导)4.看来“驴”在这个故事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再精练一些,能不能给经过加一个小标题。
(调换驴〈如果说“丢驴”就加以引导〉——告驴——审驴——找到驴)5.质疑: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你觉得奇怪,或者感兴趣的地方,可以说一说!(随机板书)三、细读探究(一)引导略读“调换驴“部分1.在学习上即使有一点疑惑,咱们也千万不能放过,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好吗?刚才,为什么说“丢驴”不准确呢?2.既然没丢,好坏还有一头驴,干嘛要去“告驴”呢?(两头驴相差太大、唯一的财产)(1)差别有多大?(学生读书比较)(2)差别再大不就是一头驴嘛,万一告到公堂又找不到那多丢人呀?(理解“唯一“的财产)3.顺势引导、朗读:难怪王五会有那样的反映……谁想读读王五的表现?想想王五当时的心情!什么心情?再读。
小结:原本荒唐的事,细细分析起来,有时倒也顺理成章。
最新北师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包公审驴》优秀教案第二课时

《包公审驴》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精读课文中“审驴”部分,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并品味对人物语气、动作、表情描写的妙处,学习侧面描写的作用。
3.体会大量的语言、动作、表情的描写,通过表演课本剧加深理解与认识,并培养表达能力。
4.对比小偷的计谋,让学生知道聪明要用在正当的地方。
教学重点作批注,抓住课文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学生了解包公审驴过程中的深思熟虑,从而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教学方法启发式、情景教学法、编排课本剧课前准备教师制作PPT课件学生搜集关于包公的故事,和同学共享。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1、导课师:几百年来,在我们中国的戏曲舞台上,曾塑造过这样一个人物形象,他的脸像木炭一样黑,在他的额头上印有月牙,他一身正气,秉公断案,人们称他是……生(齐):包公。
师:同学们对包公有哪些了解?包公,北宋年间政治家,原名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
包公一生审案无数,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于世。
师:同学们再看看它是谁?生:是一头很酷的毛驴。
师:包公审案无数,但是审驴可是头一回。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包公审驴。
(板书课题)2、新授(一)引读故事的起因。
1.包公为什么要审驴?课文哪几段写了?2.学生自由读课文一、二自然段,划记出描写毛驴的句子,仔细读一读,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3.学生交流回答。
教师出示句子,对比朗读:王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
他不但把这头驴喂得毛色发亮,还亲手给毛驴做了一个漂亮辔头。
驴还拴在树上,驴背上鞍子还是那个鞍子,套在驴嘴上的辔头也是自己亲手做的那个漂亮的辔头,可是驴却是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了!4.顺势引导、朗读:想想王五面对两头毛驴时是什么心情?指名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句子。
5.过渡:就这样,王五带着满腔愤怒和希望来到了包大人面前。
面对着这样一位特殊的被告,包公如何审案的呢?(二)细读故事经过。
1.带着问题小组合作朗读课文3~9自然段。
包公审驴的故事

包公审驴的故事相传在宋朝,有一位清官包拯,他以廉洁公正而著称。
有一天,有人告发一位老者偷了一头驴,老者被带到了包公的面前。
包公听完老者的辩解后,决定对驴进行审判。
这件事情就是后来被传为美谈的“包公审驴”。
包公对驴进行审判的故事,不仅仅是一则有趣的笑话,更是对包拯廉政清官形象的一种传承和赞美。
这个故事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对廉政清官的向往和期盼。
包公审驴的故事也给了后人很多启示,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做人做官的道理。
首先,包公审驴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官员应该以廉洁清正的形象示人。
包公作为一个清官,他不仅自己廉洁公正,还要求身边的人也要廉洁公正,这也是包公审驴的用意所在。
一个官员如果连一头驴都不能公正地审判,又怎么能够管理好一个地方呢?其次,包公审驴的故事也告诉我们,官员应该以人民利益为重。
包公审驴并不是为了开玩笑或者恶搞,而是为了让老百姓看到官员的廉洁形象。
官员应该时刻以人民的利益为重,不能因为一点小利益就忽视民生,这也是包公审驴给我们的启示。
最后,包公审驴的故事还告诉我们,做人要有责任心和担当。
包公审驴并不是一种轻率的行为,而是包公对自己廉洁形象的坚守和对民生的责任担当。
一个官员要想做到包公那样受人尊敬,就需要有责任心和担当,要时刻为人民着想,为国家着想。
总之,包公审驴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个官员应该以廉洁清正的形象示人,以人民利益为重,同时还要有责任心和担当。
这些都是包公审驴给我们的启示,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时刻铭记的道理。
希望我们都能够以包公为榜样,做一个廉洁清正的好官员,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包公审驴的故事

包公审驴的故事包公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廉政官员,他以公正廉明而著称于世。
在包公的一生中,有一则著名的故事,那就是包公审驴的故事。
相传,在包公任职开封府的时候,有一天,有人将一头驴推到了包公的面前,声称这头驴是他的,而另一人也声称这头驴是他的。
包公听了他们的争吵,便决定审理此案。
包公首先询问了第一个人,他说,“这头驴是我的,我从小就养了它,它是我的耕田的工具,没有它我无法生存。
”包公听了,点了点头,示意他暂时退下。
然后包公又询问了第二个人,他说,“这头驴是我的,我是从小就和它在一起的,它是我的伙伴,没有它我会孤独无助。
”包公听了,又点了点头,示意他也暂时退下。
包公思索片刻,然后宣布,“我有一个办法来判决这个案件。
”他让人把这头驴牵到了一片田地中,然后对两个人说,“我会放开这头驴,它会跟着谁,谁就是它的主人。
”。
于是,当这头驴被释放后,它竟然并不跟任何一个人走,而是径直走向了一片青草地,开始吃起了青草。
包公看到这一幕,便宣布,“这头驴是野驴,既不是你们两个人的,也不是我的,你们两个人都不是它的主人。
”。
这个案件的审理结果让在场的人们都感到震惊,但他们也为包公的公正感到敬佩。
包公以这样的公正和智慧,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爱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包公审驴的故事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公正廉明的官员,包公不仅仅是依法审理案件,更重要的是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公正来解决问题。
他不偏袒任何一方,而是通过客观公正的方式来判决案件,这种公正和智慧,不仅仅是包公的个人品质,更是中国古代廉政官员的典范。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也要学习包公的公正和智慧,不偏袒任何一方,不带有任何私人感情,客观公正地看待问题,这样才能解决问题,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包公审驴的故事,是中国古代廉政官员的典范,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学习的榜样。
愿我们都能像包公一样,做一个公正廉明的人。
《包公审驴》课本剧

《包公审驴》课本剧人物:包公(扮演者:孙思宇)王五(扮演者:戴璐)瘦驴(扮演者:何镇山)好驴(扮演者:谢忠明)众人(扮演者:杨嘉敏、李志远、方东明、刘洁、任一平、查梦桐、周志萍、熊峰、吴自佳、储昭俊)衙役(扮演者:陆昕、徐景)第一幕(幕启。
包公来到公堂,开始审理案件。
衙役站在两旁,王五吧瘦驴牵上公堂,好像又气又恨,懊恼极了。
)包公:在下何人,为何牵来一头驴?王五:包大人在上,这畜生不知来自何方,竟敢冒名顶替!包公:(疑惑地)何为冒名顶替,请细细说来。
王五:(气愤地)今天,我牵着自家毛色发亮的驴,驼了木炭,到镇上去卖,驴栓在树上,等我卖木炭回来,栓在树上的驴变成了毛色难看的驴了,我到处寻找,自己的驴却不见了踪影。
包公:(捋了捋胡子)你牵错了别人的驴吧。
王五:(懊恼地)驴背上的鞍子还是那个鞍子,驴嘴上的辔头还是我亲手做的辔头,分明是谁调换了我的驴,我不知告谁,只好告这头瘦驴,请大人为小民做主啊!包公:(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到)王朝,马汉!赶紧把这头驴嘴套给套上!别给它吃,别给它喝!把它严严实实关上三天!到时候我再来审它!衙役:(捂着嘴差点笑出声来)遵命(把瘦驴关进圈栏)众人:(十分吃惊的)这真是有生以来闻所未闻的奇案啊!第二幕(幕启。
三天后,包公升堂,听审的有好几百人,都想来看热闹,瘦驴耷拉着脑袋,显得更瘦了可怜极了。
王五站在大堂之上)。
包公:(惊堂木一拍,大声叫到)来人啊!把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大板,使劲地打。
衙役:(齐声答道)是!(纷纷拿气板子,痛打瘦驴)众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包大人何故把这头驴子打得又蹦又跳,放声大叫?王五:(不解地)我倒要看看,包大人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包公:(胸有成竹的)现在把它放了,随它上哪就上哪儿。
包公:(严肃地)王五啊!你和两个衙役跟踪瘦驴一同前去,看看到底这头瘦驴跑到哪户人家去了,这下,你该明白怎么回事了吧!衙役:(一拍脑袋)包大人英明,小的这就前去看个究竟。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包公审驴》北师大版(第二课时)

包公审驴第二学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精读课文中“审驴”部分,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并品味对人物语气、动作、表情描写的妙处。
3.通过复述课文加深理解与认识,并培养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精读课文中“审驴”部分,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包公的断案如神,足智多谋,一身正气。
教学难点: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精读课文中“审驴”部分,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包公的断案如神,足智多谋,一身正气。
一、激情导入1.(播放课件)同学们,图片上的这个人是?2.昨天我们已经初识了一身正气、秉公断案的包青天,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包公审驴》的故事。
3.在学习课文前,我们来进行一个小测试,拿出听写本,两个学生板写。
同桌互换,对照课件互检。
二、带题读文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包公审驴》,齐读课题。
看了这个题目后,你想知道什么?三、整体感知同学们真会提问题,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自由读文。
出示课件:1.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边读边思考:包公为什么审驴?怎样审驴?结果怎样?同学们读的真认真,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课文。
(一)学习换驴首先,包公为什么审驴?预设:因为刘五的驴被换了,他把驴告上了公堂。
板书:换驴(二)学习审驴1.刘五原来的驴什么样?被换的驴又是什么样?出示课件:快速浏览课文的一、二自然段,用“——”画出描写刘五的驴的句子,用“~~”画出描写被换之后的驴的句子。
预设:这头驴是刘五唯一的财产,因此,刘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
他不但把这头驴喂得毛色发亮,还亲手给驴做了一个漂亮辔头。
由于他的悉心照料,不管谁见到这头驴,都要夸奖一番:“这简直是一头四条腿的宝贝啊!”出示课件:这头驴是刘五唯一的财产,因此,刘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
他不但把这头驴喂得毛色发亮,还亲手给驴做了一个漂亮辔头。
由于他的悉心照料,不管谁见到这头驴,都要夸奖一番:“这简直是一头四条腿的宝贝啊!”2.请同学们齐读这段话,然后说一说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3.你是从哪几个词语看出这些的呢?预设:唯一、珍宝、悉心照料、宝贝等。
《包公审驴》第二课时导学案

四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导学案四年级组名:姓名:编号:课题:包公审驴课时:第二课时备课人:牛育新课型:回顾复习+能力提升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复述课文,正确理解“智谋”的含义。
3、学习课文侧面描写的手法。
重点:目标2难点:目标3【关键问题】如何正确理解“智谋”的含义。
【课文回眸】一、听写重点词语和句子二、学生复述课文,理解“智谋”含义。
1、同桌复述课文。
2、文中小偷用计谋“偷梁换柱”,最后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包公用计谋“哀驴供主”为民作主赢得美名,你对使用智谋有什么看法?请在下面写一写。
我的看法:三、学完了这篇课文,谈谈你在表现人物....方面有什么收获。
我的收获是【拓展题升】一、我的积累(描写“计谋”的成语,可要记住!)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混水摸鱼、指桑骂槐无中生有、暗度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金蝉脱壳、顺手牵羊、抛砖引玉、假道伐虢打草惊蛇、釜底抽薪、调虎离山、欲擒故纵、偷梁换柱、擒贼擒王、将计就计、虚张声势二、加偏旁,变新字,再组词申()()安()()()()()()艮()()某()()()()()()三、补充词语又()又()又()又()又()又()又()又()又()又()又()又()四、仿写小练笔本文作者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描写了包公在审案的过程中众人的反应,对于衬托故事情节,烘托气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通过对周围任务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
侧面描写往往比正面描写更能激发读者的想象,以较少的笔墨却能收到以少胜多的效果。
请你模仿本文的写法来写一段话,通过同学们的反应来表现老师的课讲得好。
快来试一试吧。
【我的练笔】刘老师讲课有人物、有故事、有内涵,同学们都听得入了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老师评价☆☆☆☆☆。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 《包公审驴》第二课时 ppt课件

作业超市
1.请同学们把包公审驴 编成课本剧在课后再演一演。 2.读一读《包青天》这 部书,了解更多的包公审案故 事。
饿 关 打
— —
包公十分熟悉驴的本性,他的 计谋源于他渊博的知识。
精读感悟 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 拍,大声喊道:“王朝,马汉!赶紧把嘴套给驴套上! 别给它吃,别给它喝!把它严严实实地关上三天!到时 我再来审它!”
包公一拍惊堂木,大声叫道:“喂,当差的!把 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大板,要用劲打!”
“现在把它放了,随它爱上哪儿就上儿。”
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来 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
精读感悟
故事结果最终是什么?
逮到偷驴贼,得回原驴。
精读感悟
讨论:
包公审驴高明在哪里?精读感悟点赞:
包公(包青天) 足智多谋 出神入化
精读感悟
这个故事都有谁 使用了计谋?结 果如何?
小结
1、总结一下本文的中心思想? 2、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北师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第13课
播放学乐师生精彩导学作业
精读感悟
说说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毛驴:毛色发亮(王五之驴)
毛驴:毛色难看(被换之驴)
精读感悟
精读感悟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3——10自然段,找出包公审 驴过程的句子。
精读感悟
一审: 困饿三天
他皱着眉头想 了想,把惊堂木一 拍,大声喊道: “王朝,马汉!赶 紧把嘴套给驴套上! 不要给它吃,不要 给它喝!把它严严 地关上三天!
精读感悟
喂,当差的! 把这头冒名顶替 的蠢驴打四十大 板,要用劲打!
二审: 用劲打
精读感悟
“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 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书课题,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个断案故事——《包公审驴》。
2.谁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故事的主要内容?
3.我们还学习了什么?
(1)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分为换驴——审驴——找驴三段。
(板书:换驴——审驴——找驴)
(2)我们还提出了两个问题:A,包公为什么审驴?B,包公怎样审驴的?
二.品读课文
1.引读故事的起因(包公为什么审驴?)。
包公为什么审驴呢?请你快速浏览换驴的部分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请你划出分别描写两头驴的句子。
(1)学生自由读课文一、二自然段,划记出描写毛驴的句子,仔细读一读,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好驴:这头驴是王五唯一的财产,因此,王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
他不但把这头驴喂得毛色发亮,还亲手给驴做了一个漂亮辔头。
由于他的悉心照料,不管谁见到这头驴,都要夸奖一番:“这简直是一头四条腿的宝贝啊!” (课件)
这头驴好在哪?王五喜爱这头驴吗?从哪个词看出来的?(穷人,唯一,亲手,悉心照料。
)想像王五还会为这头驴做些什么?
所以,无论谁见到这头驴,都要夸奖一番:“这简直是一头四条腿的宝贝啊!”(课件)
是呀,王五的驴是多么漂亮,王五为拥有这么一头驴是多么自豪呀。
可是,驴被换走了,代替它的却是什么样的驴呢?谁来读一读文章。
坏驴:驴还拴在树上,驴背上的鞍子还是那个鞍子,套在驴嘴上的辔头也是自己亲手做的那个漂亮辔头,可是驴却是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了!(课件)
王五曾经__________,但是现在_______________.
直接说驴被换走了就行呗,为什么还要花这么多笔墨写这头难看的驴的样子?
这种对比描写是为了使好与不好两个方面的特点更加突出,为下文审驴做铺垫。
(2)过渡:就这样,王五带着满腔愤怒和希望来到了包大人面前。
面对着这样一位特殊的被告,包公如何审案的呢?
2.细读审驴部分。
(1)指名读3——9自然段。
(2)你觉得文中的包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足智多谋)
(3)做批注:勾画出能表现出包公足智多谋的语句,写下自己的认识,记下自己的感受与疑问。
(4)集体交流,汇报自学所得。
咱们按顺序来说一说,你画出了哪些句子。
对包公语言、动作、表情的描写:
A.“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
”这是对包公表情的描写,他想了些什么?
包公此时已经有了主意,所以他把惊堂木一拍,()地大声喊道:“王朝,马汉!赶紧把嘴套给驴套上!别给它吃,别给它喝!把它严严实实地关上三天!到时我再来审它!”
谁还能找到文中包公的语言描写读一读。
(课件出示)
B.文中除了对包公的正面描写能够突出包公的足智多谋,对其它人的侧面描写更加精彩,谁找到了?
“衙役们差点儿没笑出声来。
站在…法官‟旁边的那些人,以及站在下面大堂上的那些人当然不敢笑了……”衙役们和围观的人心里想了些什么?体会衙役们和群众的痴笑与包公的区别。
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从侧面描写了包公的足智多谋?
“包大人在上,这畜牲不知来自何方,竟敢冒名顶替!”王五的急和恼反趁出包大人的镇定自若与
足智多谋。
C.侧面描写:“与此同时,这个消息向四面八方传开来了,人们都十分吃惊,这真是有生以来闻所未闻的奇案……”理解闻所未闻的词义,反映人们对这场官司很感兴趣,包公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很高。
(5)我们通过对包公表情、语言和心理的描写以及对周围其它人的侧面描写感受到了他的足智多谋、遇事冷静。
希望我们在自己的习作中也能够用这样的描写方法,使文章能够更加精彩。
齐读故事结果。
最终包公通过审一头驴抓到了小偷,孩子们,你们知道他是怎么抓到小偷的吗?
3.找驴的启示
(1)这个故事里都有谁使用了计谋?结果如何?
(2)想一想那个小偷被抓以后见到了包大人会说些什么?
(3)看来有聪明的头脑和超人的智慧是不错的,但要把它用在正途上,用在为别人谋福利上,这样才不会使自己的聪明变成罪恶。
(4)我觉得审驴与找驴的过程十分有趣,我们来把它排成课本剧好吗?
送大家一把金钥匙“你也可以成为优秀的小演员”
①小组里协商一下,以最快的速度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
②找到自己的对白,画下来,读通顺。
可以根据剧情需要添加语言。
③联系上下文和人物的心情,想一想该用怎样的语气。
④可以加一些动作和道具吗?那就锦上添花了!
表演课本剧,同学评议。
四.拓展延伸:
推荐阅读:《草船借箭》、《司马光砸缸》等用智慧解决问题的小故事。
《包公审驴》教学反思
雷锋小学王宇
《包公审驴》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课文,通俗易懂。
在备课时,我就不想把过多的时间放在分析课文上,而是把更多时间去琢磨这节课我究竟要教给学生什么。
我将目标初步定为三项:1.体会对比描写的妙处。
2.体会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的妙处。
3.培养学生的朗读\表演和思辩能力。
在本节课后,我觉得这三个目标均很好地完成了。
1.尊重文本,注重生成。
语文不能脱离开文本,我带领学生紧紧抓住文中的词、句进行深入的探究,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仅仅局限于读懂的层面,而是在读懂的基础上学会思考与质疑。
比如:比如我在让学生体会王五的好驴有多好时,让学生从文中找出能够表现王五很喜欢这头驴的词语,孩子们找到了“唯一”“亲手”“珍宝”等词语并说明了理由。
有这样的铺垫就不怕学生理解不了王五为什么把驴当做宝贝一样爱护了,也顺水推舟地训练了学生的朗读。
2.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
什么叫语文味?我也说不太好,这是一种感觉。
语文课不是思品课,不能只注重情感目标而忽视了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本节课,我的教学重点落在了知识目标上,在掌握知识目标后,再指导学生悟情朗读。
如:我在讲解审驴这一环节时,先让学生找出能够表现包大人足智多谋的句子再体会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妙处,从而明白包大人在人们心中的位置与形象,突出其正面性格特征,并将包公的公正严明与王五和小偷相比较。
使学生在对比中即明辨了是非也学会了这样的描写方法。
3.我的遗憾
如果说我也什么遗憾的话,那就是我在“课本剧”与“小练笔”中选择了课本剧。
其实就我个人而言,
我更喜欢“小练笔”的实在。
开始在设计此课时,我设计了当包大人找到小偷后,小偷会对包大人说些什么?然后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接触的不同的描写方法来把当时的情境再现一下。
但和“课本剧”相比较,学生更喜欢这样的形式,所以,我把这个环节放在了课后的作业布置。
我的语文教学生涯还很长,做课与否我都是在给学生上课,也是在给自己上课,每一堂课都是我梦想实现的一个坚实台阶。
我要稳稳地踏上这一级级台阶,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会一见到山顶美丽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