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体验式学习发展课程教师用书 主题:能干的我
2024年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能干的我

2024年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能干的我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三章《我会表达》,具体内容包括:1. 学习使用“我能够”、“我会”等句式表达自己的能力;2. 通过故事、讨论等形式,培养幼儿自信、勇敢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掌握使用“我能够”、“我会”等句式表达自己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幼儿在集体中勇敢、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品质,增强团队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引导幼儿运用所学句式自信地表达自己。
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我能够”、“我会”等句式,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故事课件、图片、卡片等。
2. 学具:画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我能干”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展示自己的能力,引导幼儿使用“我能够”、“我会”等句式。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讲述故事《能干的小猴子》,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小猴子如何使用“我能够”、“我会”等句式表达自己。
教师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模仿故事中的句式进行表达。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让每个幼儿用“我能够”、“我会”等句式介绍自己的能力。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幼儿的表达错误,给予鼓励和表扬。
4. 团队活动(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能干的我”团队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
教师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能干的我》2. 内容:句式:“我能够”、“我会”故事:《能干的小猴子》活动:“能干的我”团队活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用“我能够”、“我会”等句式,写一篇关于自己的小短文。
例文:我能够自己穿衣服,我会帮妈妈打扫卫生。
我还能够画画、唱歌、跳舞。
在幼儿园里,我能够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我会和他们分享我的玩具。
中班主题说明:能干的我

中班下学期主题《能干的我》随着中班孩子的自我意识和社会认知能力的不断发展,对事情的好奇心越来越强,也有了自己的想法,遇到事情以后自己知道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处理问题。
他们不断地在与同伴和成人的交往中,学会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逐步适应社会。
根据中班孩子的心理和社会性发展特点,《能干的我》主题围绕“越来越能干”“班级小能手”“家中小主人”三个层次逐步展开。
第一层次“越来越能干”,突出幼儿自身能力的发展。
由探知自己周围生活入手,如:感受到自己身体的变化,如长高了、长胖了,以前的裤子衣服都变小了;感受到自己会做的事情越来越多了,学会了很多以前不会的本领;喜欢接受任务,帮助别人,获得快乐。
最后通过活动“我在长大”,对前期自我认识的零散经验进行梳理与规整,在比较中体验自己在长大,为自己长大了而高兴。
第二层次“班级小能手”指向幼儿在集体生活中的成长。
该层次分为两个板块:第一板块通过“我是值日生”等活动激发幼儿为集体服务的意识。
第二板块通过“我会交朋友”,让幼儿体验并探索怎样与同伴相处,从而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学习与人友好相处,不断发展正确看待自己与他人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第三层次“家中小主人”,指向幼儿在家庭中的成长。
“郎丽奶奶的神秘访客”等活动,将萌发幼儿关爱老人的情感;“买菜”活动,增进他们为家人服务的意识。
亮点:家长可以带领幼儿走进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者服务,如:捡垃圾,发放文明传单等。
关注自我认识及同伴交往的过程中,鼓励幼儿积极亲近社会,建立初步的责任感。
2023年大班语言《能干的我》教案精选

2023年大班语言《能干的我》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材《能干的我》,通过讲述小主人公小明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种种表现,引导幼儿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培养幼儿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教材内容包括:小明在家庭、学校中的趣事,小明帮助他人的经历,以及小明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等。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培养幼儿自信心。
2. 教育幼儿学会欣赏他人,懂得合作与分享。
3. 培养幼儿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通过故事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要自信、勇敢。
难点:让幼儿学会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故事视频、图片、挂图等。
2. 学具:画纸、彩笔、贴纸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故事视频,引导幼儿观看并简单复述故事内容。
2. 故事讲解(10分钟)结合挂图和图片,分段讲解故事内容,引导幼儿关注小明在家庭、学校中的表现,以及他如何帮助他人和面对困难。
3. 小组讨论(5分钟)分组让幼儿讨论自己和组员的长处和优点,以及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
4. 实践环节(10分钟)让幼儿用彩笔和画纸画出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分享给同学们。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能干的我2. 板书内容:家庭、学校表现;帮助他人;面对困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自己在学校的优点和长处,以及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1. 小明在家庭、学校中的趣事:通过具体事例,展示小明在家庭和学校中的优秀表现,如帮助家长做家务、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等,让幼儿从中感受到小明的能干和自信。
3. 小明面对困难和挫折:通过讲述小明在遇到困难时,如何调整心态、勇敢面对,并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教育幼儿面对挫折时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二、教学目标细节1. 帮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培养幼儿自信心:通过讨论、实践环节,让幼儿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并在同伴面前展示,提升自信心。
幼儿园体验式学习发展课程教师用书主题:能干的我

幼⼉园体验式学习发展课程教师⽤书主题:能⼲的我⼩问号活动⽬标:1.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会提出各种问题。
2.尝试⽤各种⽅法寻求答案,感受和同伴⼀起解决问题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重点:对周围的事物有探究的愿望,并愿意提出各种疑问难点:运⽤⼰有经验,尝试⽤多种⽅法解决问题活动准备:教师事先将幼⼉的问题集中记录在“我的问题”⼤海报上幼⼉⽤书第I册第19页。
活动过程⼀、“?”⼤集合教师出⽰“我的问题’‘海报纸,⼀起看看幼⼉的问题_—这是你们提出的所有问题,⽼师把它们记在海报纸上,我们⼀起来看看吧!请幼⼉互相交流⾃⼰的问题、—谁来说⼀说你的问题是什么? (提醒提问的幼⼉先不要说出答案)⼆、我是⼩博⼠1.教师陈述幼⼉的问题,其余幼⼉根据已有的经验尝试解答。
--- 那么多的问题,有什么问题是你能回答得呢?请幼⼉回答问题,如果回答正确,可奖励⼀张贴纸以⽰⿎励;如果回答不正确,请提问的幼⼉公布⾃⼰找到的答案。
(幼⼉回答问题时,教师需要更多关注幼⼉的思维,⽽并⾮指向答案的唯⼀性。
)2.每⼀个问题解决后,教师可在⼤海报上画“√”3.幼⼉⼤讨论,了解获取答案的多种途径与⽅法——还可以⽤什么⽅法来获得答案?(可以通过询问他⼈、查阅资料、⽹络搜索等途径)三、“?”我来答1.在海报的最后,教师提出⾃⼰的问题,但不公布答案,让幼⼉回家去寻找答案。
——⽼师这⾥也有⼀个问题,请⼩朋友回家后去运⽤各种办法找答案,并请爸爸妈妈帮忙记录,带到幼⼉园来,好吗?2.提供“我的问题”记录表,让幼⼉记录⾃⼰感兴趣的问题,并尝试去寻找答案。
活动延伸1.阅读幼⼉⽤书,完成“我的问题”调查表,并且在⽗母的帮助下寻找问题的答案,请⽗母⽤⽂字记录在调查表的下⽅。
2.在⽇常活动中组织幼⼉交流“⽼师的问题”的答案,并说⼀说⾃⼰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3.在班级设置“?”⾓,⿎励幼⼉提出各种问题,并尝试解答。
4.如果有条件,可组织幼⼉观看动画⽚《蓝猫淘⽓三千问》,并且欣赏其主题曲。
2024年幼儿园中班《能干的我》教案

2024年幼儿园中班《能干的我》教案第一章:认识自己1.1 教学目标:让幼儿能够通过自我介绍,认识自己,增强自信心。
培养幼儿观察和表达能力。
1.2 教学内容:自我介绍游戏:通过简单的自我介绍,让幼儿认识彼此。
观察自己的照片:让幼儿观察自己的照片,描述自己的特点。
1.3 教学活动:组织幼儿进行自我介绍游戏,让他们轮流介绍自己的名字、年龄、爱好等。
给每个幼儿发放一张自己的照片,让他们观察并描述自己的特点。
第二章:我的家人2.1 教学目标:帮助幼儿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家庭成员。
培养幼儿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2.2 教学内容:介绍家庭成员:让幼儿介绍自己的家人,如父母、兄弟姐妹等。
家庭树:让幼儿绘制一棵家庭树,展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2.3 教学活动:组织幼儿进行家庭成员介绍活动,让他们轮流介绍自己的家人。
提供纸张和绘画工具,让幼儿绘制一棵家庭树,并在树上标注家庭成员的名字。
第三章:我的学校3.1 教学目标:帮助幼儿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学校环境。
培养幼儿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3.2 教学内容:学校环境观察:让幼儿观察学校的各个角落,如教室、操场、花园等。
学校地图制作:让幼儿合作制作一张学校地图,标注各个场所。
3.3 教学活动:组织幼儿进行学校环境观察活动,让他们观察学校的各个角落。
提供纸张和绘画工具,让幼儿合作制作一张学校地图,并在地图上标注各个场所。
第四章:我的朋友4.1 教学目标:帮助幼儿建立和发展友谊,学会与同伴交往。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2 教学内容:朋友介绍:让幼儿介绍自己的朋友,分享彼此的兴趣爱好。
团队合作游戏:组织幼儿进行团队合作游戏,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
4.3 教学活动:组织幼儿进行朋友介绍活动,让他们轮流介绍自己的朋友,并分享彼此的兴趣爱好。
提供各种团队合作游戏,让幼儿参与其中,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
第五章:我的兴趣爱好5.1 教学目标:帮助幼儿发现和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2024年幼儿园教案能干的我

2024年幼儿园教案能干的我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教材《快乐成长》第三单元“我是能干的小朋友”,具体内容包括:第一章“我自己”,第二节“我会做的事”。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学会表达自己的成就。
2. 培养幼儿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增强自信心。
3. 培养幼儿与人分享、合作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学会表达自己的成就,增强自信心。
重点:培养幼儿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与人分享、合作的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故事书、图片、卡片、贴纸、小奖品等。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1 教师讲述一个关于小朋友自己做事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主人公的成就。
1.2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家会做的事情,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能力。
2. 例题讲解(5分钟)2.1 教师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图片中的人物在做什么。
2.2 教师引导幼儿用“我会做……”的句型表达图片中人物的成就。
2.3 教师邀请幼儿模仿图片中的人物,进行角色扮演,巩固句型。
3. 随堂练习(5分钟)3.1 教师发放卡片,让幼儿选出自己会做的事情,并用“我会做……”的句型表达。
3.2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活动,让幼儿互相分享自己的卡片,学习合作与分享。
4.2 教师为每位幼儿发放小奖品,鼓励他们在家里尝试独立完成任务。
六、板书设计1. 我会做的事:句型:“我会做……”图片展示:幼儿模仿图片中的人物,展示自己会做的事情。
七、作业设计插图:展示幼儿会做的事情。
文字:用“我会做……”的句型描述插图中的内容。
2. 答案示例:插图:幼儿在刷牙、穿衣、收拾玩具等。
文字:“我会刷牙”、“我会穿衣”、“我会收拾玩具”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例题、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学会表达自己的成就。
在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在家里独立完成任务的情况。
2024年大班语言教学活动《能干的我》公开课教案设计

2024年大班语言教学活动《能干的我》公开课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自我认知与表达》,具体内容为《能干的我》。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特点与能力,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优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描述自己特点的词汇,并能用流畅的语言进行表达。
2. 培养学生自我认知和自我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描述自己特点的词汇,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优点。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知,用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卡片、小黑板。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在这些场景中展现出的能力。
2. 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描述自己特点的词汇,如勇敢、细心、友好等,并让学生用这些词汇造句。
3. 实践: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张图片,讨论图片中的人物展现出了哪些能力,并进行分享。
4.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例子为例,讲解如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优点。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用画纸和彩笔制作自己的优点卡片,并与同学互相分享。
六、板书设计1. 《能干的我》2. 内容:描述自己特点的词汇:勇敢、细心、友好等用语言表达自己的优点:例句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张自己的优点卡片,至少包括三个描述自己特点的词汇。
2. 答案示例:优点一:勇敢例子:我敢在班上发言,不怕别人笑话。
优点二:细心例子:我画画很仔细,每个细节都画得很好。
优点三:友好例子:我喜欢和同学一起玩,总是主动帮助他们。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描述自己特点的词汇,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优点。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知,激发他们的自信心。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家庭、学校等场合,多观察自己的表现,发现并表达自己的优点,不断提高自我认知和表达能力。
幼儿园能干的我教案

幼儿园能干的我教案教案标题:幼儿园能干的我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自己的能力和潜力。
2. 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主题:我能做到!2. 学习内容:a. 认识自己的身体部位。
b. 认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c. 学习简单的生活技能。
d. 学习与他人合作和分享。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入幼儿园能干的主题,与幼儿共同探讨“我们能做什么?”2. 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幼儿认识自己的身体部位,并鼓励他们说出自己能做的事情。
主体活动:3. 分组活动:将幼儿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幼儿作为“小老师”,由“小老师”带领其他小组成员展示自己能做的事情。
4. 活动1:自我介绍。
每个幼儿轮流站在前面,介绍自己的名字、年龄以及自己擅长的事情。
5. 活动2:动手能力训练。
提供一些简单的手工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象力制作一些小手工作品。
6. 活动3:生活技能学习。
教授幼儿一些简单的生活技能,如穿衣、洗手、整理玩具等,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实践。
7. 活动4:合作游戏。
组织一些合作游戏,让幼儿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总结活动:8. 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9. 提醒幼儿,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能力,只要努力,就能做到很多事情。
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收集幼儿制作的手工作品,评估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与幼儿进行简短的讨论,了解他们对自己能力的认识和自信心的提升情况。
教学延伸:1. 鼓励幼儿在家继续实践所学的生活技能,并与家人分享自己的成果。
2. 组织更多的合作活动,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资源:1. 图片或实物:身体部位、手工材料等。
2. 生活技能教学示范视频或图片。
3. 合作游戏的道具和规则说明。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幼儿认识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问号活动目标:1.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会提出各种问题。
2.尝试用各种方法寻求答案,感受和同伴一起解决问题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重点:对周围的事物有探究的愿望,并愿意提出各种疑问难点:运用己有经验,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活动准备:教师事先将幼儿的问题集中记录在“我的问题”大海报上幼儿用书第I册第19页。
活动过程一、“?”大集合教师出示“我的问题’‘海报纸,一起看看幼儿的问题_—这是你们提出的所有问题,老师把它们记在海报纸上,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请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问题、—谁来说一说你的问题是什么? (提醒提问的幼儿先不要说出答案)二、我是小博士1.教师陈述幼儿的问题,其余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尝试解答。
--- 那么多的问题,有什么问题是你能回答得呢?请幼儿回答问题,如果回答正确,可奖励一张贴纸以示鼓励;如果回答不正确,请提问的幼儿公布自己找到的答案。
(幼儿回答问题时,教师需要更多关注幼儿的思维,而并非指向答案的唯一性。
)2.每一个问题解决后,教师可在大海报上画“√”3.幼儿大讨论,了解获取答案的多种途径与方法——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获得答案?(可以通过询问他人、查阅资料、网络搜索等途径)三、“?”我来答1.在海报的最后,教师提出自己的问题,但不公布答案,让幼儿回家去寻找答案。
——老师这里也有一个问题,请小朋友回家后去运用各种办法找答案,并请爸爸妈妈帮忙记录,带到幼儿园来,好吗?2.提供“我的问题”记录表,让幼儿记录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尝试去寻找答案。
活动延伸1.阅读幼儿用书,完成“我的问题”调查表,并且在父母的帮助下寻找问题的答案,请父母用文字记录在调查表的下方。
2.在日常活动中组织幼儿交流“老师的问题”的答案,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3.在班级设置“?”角,鼓励幼儿提出各种问题,并尝试解答。
4.如果有条件,可组织幼儿观看动画片《蓝猫淘气三千问》,并且欣赏其主题曲。
活动延伸活动提示1.提醒幼儿从生活中发现问题,不一定都是知识性很强的问题,教师在收集幼儿问题的时候也要关注问题的多样性。
2.爱提问是幼儿的天性,教师要鼓励幼儿善于观察和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同时,也要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能够在别人回答问题的时候注意听。
3.事先向幼儿征集问题并制作“我的问题”大海报,如: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什么?什么样的蘑菇不能吃,为什么会下雨?……资源库“我的问题调查表”数字朋友1.正确感知数量7,目测7以内的数量并较快地说出总数。
2.用增添的方式使物体变成7个,理解数字7的实际意义。
活动重难点:重点:知道数字7和数量的关系。
难点:理解数字7的实际意义,用增添的方式使物体变成7个。
活动准备:趣味数字卡1~7、图形数量图7张(分别是1 ~ 7个物品)。
小铃、小鼓、木鱼等能发声的器械。
幼儿人手一套7以内数字点卡。
幼儿用书第1册第20页。
活动过程:一、趣味拐杖7。
1.认读数字1~6.并说一说分别像什么——你们认识这些数字朋友吗?它们长得像什么?2.儿歌导人,认读数字7——1, 2, 3, 3, 2, 1,数字朋友真有趣。
1像小铅笔,2像小鸭子,3像小耳朵,4像小红旗,5, 6后面跟着几,看看它像啥东西。
——数字7很像老爷爷用的拐杖,所以大家叫它拐杖7。
二、见到数字躲起来。
1.试玩“见到1就躲起来”。
—请你们上来找一个空位置,一起看卡片,说出卡片上图形的数量,见到图形数量是1时,赶快跑回自己的座位,表示躲过数字1了。
2.分组游戏,目测7以内的数量—听清楚这次要躲过什么数子(分别躲过耳朵3、红旗4,弯钩5或哨子6,教师视幼儿的能力决定出现的图形数量以及变化的速度,提醒幼儿快速反应。
3.集体游戏:带拐杖7回家—(教师出示卡片出现7后马上回家)你们带什么回家了,(7朵花、7颗糖、7只球......)—你们带回家的7朵花、7颗糖、7只球...... 都可以用数字7来表示, 7可以表示数量是7的任何物体三、数字朋友找到你。
教师敲小铃、击鼓、拍手等发出各种声音,幼儿根据声音发出的次数,快速找出相应数量的点卡。
(教师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变换速度与数量)四、把它变成拐杖7。
结合幼儿用书,补充七星瓢虫的斑点数,感知数字7的实际意义—七星瓢虫身上有7个斑点,请你找一找、画一画,在这些小甲虫背上添上斑点,使它们变成有益的七星瓢虫。
活动延伸将游戏“把它变成拐杖7”延仲到区域活动中,可投放夹珠子、添画、考眼力等游戏的材料,让幼儿在操作中进一步感知并巩固7以内的数量。
活动提示:在尤其活动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交代清楚游戏规则,游戏结束后要有验证环节。
验证是手口一致点数的过程,也是让幼儿进一步理解和体验数数时鼓后一个数代表集合的总数这1数概念。
郎丽奶奶的神秘访客活动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感受阿布与郎丽奶奶间浓浓的情谊,萌发关爱老人的情感。
2.自主阅读故事,能根据画面中的细节爬开合理想象,并大胆表述。
活动重难点:重点:观察画面,大胆猜测,感受郎丽奶奶与阿布间的情谊难点:猜测神秘访客,并通过画面的细节及对话说出原因活动准备:爱心树一棵、爱心贴纸若干幼儿用书第1册第21 ~ 26页挂图《郎丽奶奶的神秘访客》)语言CD(《郎丽奶奶的神秘访客》)活动过程一、郎丽奶奶很寂寞1.倾听故事第一段,感受郎丽奶奶对阿布的友好。
——(教师出示挂图第1幅)图片上有谁?2.教师提出问题.设置探究情境—有一天,阿布没有吃到胡萝卜脆饼,也没有闻到青草茶的香味从蘑菇房里飘出来,甚至连跟郎丽奶奶打招呼她都没听到。
这是怎么回事呢?3.观察画面细节,感受郎丽奶奶的不开心,并大胆猜测原囚——郎丽奶奶怎么了?你从哪里看出来郎丽奶奶不开心,——你觉得郎丽奶奶可能遇到什么事了?4.听故事‘阿布急坏了”至”或许她就不那么寂寞了”,了解郎丽奶奶不开心的原因,尝试解决问题、—郎丽奶奶为什么不开心?如果你是阿布,你会怎么做呢?二、郎丽奶奶变开心了。
1.幼儿自主阅读幼儿用书,根据画面及细节展开合理想象——阿布是怎么做的呢?有没有让郎丽奶奶变开心呢?请你去看看书吧。
(幼儿自主阅读教师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随机互动)2.幼儿交流分享,大胆表述自己的观察及想法——郎丽奶奶变开心了吗?(教师出示郎丽奶奶和阿布一起吃饼干的挂图)——阿布想了哪此办法?三、郎丽奶奶的神秘访客。
1.观察画面,展开合理想象——你觉得这个神秘访客是谁?为什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细节)2.完整欣赏故事,感受郎丽奶奶和阿布间浓浓的情谊——故事真的像你们说的那样吗?这些穿着不同颜色的兔子到底是阿布找来的朋友,还是阿布自己扮演的呢?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吧——现在你们知道神秘访客是谁了吗?——这真是一个既会动脑筋又善良的阿布。
3.教师讲述故事的最后一段.四、爷爷奶奶我爱您1.交流分享可以让家中老人感到幸福的办法——家里有老人吗?你爱他们吗?你有什么办法让他们感到幸福呢?(幼儿讲述,教师在爱心贴纸上用图文记录,并展示在爱心树上。
)你们把能想到的让老人幸福的方法都挂在幸福树上,让这棵幸福树福树挂满幸福,挂满我们对老人深深的爱。
——其实老人的幸福就是这么简单,孩子们,希望你们永远记住你们今天说的话,你们家的老人还有爸爸妈妈会因为你们而幸福!今天回家都去试一试活动延伸1.在爱心贴纸上用绘画的形式记录让老人幸福的方法,展示在爱心树上,供幼儿相互交流,感受与老人们浓浓的情谊。
2.在表演区投放郎丽奶奶及阿布的头饰、三件不同颜色的斗篷,供幼儿进行故事表演,通过学说对话,巩固幼儿进行故事表演,幼儿对故事中角色对话的掌握,用表演的方式来呈现神秘访客-3.投放家人的图片或有关亲情的图书,供幼儿进一步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友善之情活动提示1.在幼儿看看、想想、猜猜的过程中,教师应耐心倾听他们的发现,及时回应与追问,调动幼儿探索的积极性,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
2.活动中需要通过自主阅读获取故事推进的线索,要求幼儿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与水平,教师要视班级幼儿的情况适度地进行引导与启发。
买菜活动目标: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和节奏韵味,尝试学唱歌曲运用看图谱的方法理解、记忆歌词活动重难点重点:借助图谱有感情地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难点:增进为家人服务的意识活动准备:根据歌词绘制的小图卡、大张空自图谱一张-音乐C:D(歌曲《买菜》)活动过程一、我会买菜回忆情景,挖掘已有经验——你和家人去菜场买过菜吗?你买过菜吗?——你买菜的时候心情怎样,为什么?——有一个小朋友要和奶奶去买菜,你们猜,他们买了哪些菜?(可请个别幼儿回答。
)二、和奶奶去买菜1.完整倾听歌曲,了解歌词内容。
(教师在音乐伴奏下完整范唱歌曲一遍)——歌曲里的小朋友和奶奶都买了什么菜呀?教师出示空白图谱,根据幼儿回答贴上相应图卡,帮助幼儿熟悉歌曲内容。
-- 鸡蛋(青菜)长什么样?(根据幼儿的回答追问。
)-- 看,青菜是什么颜色的呢?母鸡怎样叫?鱼儿怎么样呀?(重点引导幼儿说出歌曲中歌词的内容,如鸡蛋圆溜溜、青菜绿油油、母鸡咯咯叫、鱼儿水中游等)-- 还有什么菜?—有这么多好吃的荣,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引导幼儿随歌曲旋律说一说买的菜.)2.再次欣赏歌曲,交流分享,进一步理解歌词,感受歌曲(播放音乐CD.)—我和奶奶买菜的这一天天气怎么样?(出示小图卡)—买了那么多菜,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太累了,怎么说?最后怎么样?—这两幅图,哪幅表示“哎呀呀”,哪幅表示叹气?—最后一句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呢?谁来试试,(鼓励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示乐句。
)幼儿看图谱,听音乐,完整地念歌词、唱歌曲—你喜欢这首歌吗,最喜欢哪句,会用什么声音来演唱呢?谁来试试 (鼓励幼儿有表情地演唱歌曲)3.教师逐渐抽掉图卡,鼓励幼儿在音乐和动作的提示下唱歌曲—如果没有图谱,你知道还能怎么唱吗,有谁愿意来挑战一下?三、我们买菜去喽请幼儿两人一组,分别扮演奶奶和小孙子,一起去买菜,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表现歌曲。
—你最喜欢哪句歌词,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呢?—这么多有创意的动作,我们把它们都编到歌里去吧。
活动延伸1.将图谱贴在表演区,提供奶奶和孙子的失饰,以及篮子、菜等道具,让幼儿继续学习演唱歌曲,并进行歌表演活动。
2.建议家长带幼儿去菜场买菜,并引导幼儿观察社区菜场设施,增加社会经验。
在家鼓励幼儿学习摘菜,提高孩子参加家务劳动的兴趣。
活动提示1.学唱歌曲的时候,如果幼儿对某一句歌词的节奏把握不准,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对那一句歌词进行重点练习。
2.抽取图卡时,可由少到多,从1 ~ 2张到渐渐全部抽掉,让幼儿完全脱离图卡,在音乐和动作的提示下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