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期末考试题

大学化学---期末考试题
大学化学---期末考试题

姓名:专业班级:

一、是非题:请在各题括号中,用“√”、“×”分别表示题文中叙述是否正确。

(本大题分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对不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不能认为溶度积大的溶解度也一定大。

()2.凡含氢和氧的化合物分子间都有氢键。

()3. 键的极性越强,分子的极性也越强。

()4. φΘ值越大,则电对中氧化型物质的氧化能力越强。

()5. 一般说来,第一电离能越小的金属元素,其金属性越强。

()6. 配合物的K fΘ越大,表明内界和外界结合越牢固。

()7. 磁量子数m=1的原子轨道必定都是p轨道。

()8. 标准状态下,元素稳定单质S mΘ=0。

()9. 系统经一系列变化又回到初态,此过程中系统的一切状态函数的变化量为0。()10. 知道了化学反应方程式,就知道了化学反应级数。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以下各函数不是状态函数的是:

a.H b.W c.S d.G

(2)在298K,100kPa下,反应

2H2(g)+O2(g)=2H2O(1) Δr H mΘ= -572 kJ·mol-1

则H2O(l)的Δf H mΘ为:

a.572 kJ·mol-1b.-572 kJ·mol-1

c.286 kJ·mol-1d.-286 kJ·mol-1

(3)N的氢化物(NH3)的熔点都比它同族中其他氢化物的熔点高得多,这主要由于NH3:a.分子量最小b.取向力最强

c.存在氢键d.诱导力强

(4)在298K时石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Δf H mΘ为:

a.大于零b.小于零

c.等于零d.无法确定

(5)已知电极反应Cu2++2e = Cu的φΘ为,则电极反应2Cu =2Cu2+ +4e的φΘ值为:a.-b.

c.-d.

(6)下列物质中,哪个是非极性分子:

a.H2O b.CO2c.HCl d.NH3

(7)不挥发的溶质溶于水后会引起:

a .沸点降低

b .熔点升高

c .蒸气压升高

d .蒸气压下降

(8)某化学反应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自发进行,需满足的条件:

a .Δr H m Θ<0 Δr S m Θ>0

b .Δr H m Θ>0 Δr S m Θ

<0

c .Δr H m Θ<0 Δr S m Θ<0

d .Δr H m Θ>0 Δr S m Θ

>0 (9)极性共价化合物的实例是:

a .KCl

b .HCl

c .CCl 4

d .BF 3

(10)某元素原子基态的电子构型为1s 22s 22p 63s 23p 5,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a .p 区ⅦA 族

b .s 区ⅡA 族

c .ds 区ⅡB 族

d .p 区Ⅵ族 (11)某温度时,反应

)(g NH (g)H 2

3

(g)N 21322=+,K Θ= 5108?则在相同温度下,反应

2NH 3(g)=N 2(g)+3H 2(g) 的K Θ

为:

a .5108?

b .×10-6

c .8×105

d .(8×105)2 (12)在醋酸溶液中加入固体NaAc 后,醋酸的离解度:

a .没变化

b .微有上升

c .剧烈上升

d .下降

(13)BaSO 4的K sp Θ

=×10-

8,把它放在 mol ·L -

1 Na 2SO 4溶液中,它的溶解度是: a .不变,因K sp Θ是常数 b .×10-

5

c .×10-2

d .×10-

6 (14)以下各组物质具有缓冲作用的是:

a .Na 2HPO 4—Na H 2PO 4

b .HCl —NaCl

c .NaOH —NH 3·H 2O

d .HAc —HCl (15)当n =2,l 的取值为:

a .1,2

b .-1,0

c .0,1

d .2,3

(16)φΘ(Cl 2/Cl -)=,φΘ(Cu 2+/Cu)=,反应Cu 2+(aq)+2Cl -(aq )=Cu(s)+Cl 2 (g)的εΘ

值是:

a .

b .

c .

d .+

(17)不合理的一套量子数(n ,l ,m ,m s )是:

a .4,0,0,21+

b .4,0,-1,21

- c .4,3,+3,21- d .4,2,0,2

1

+

(18)在下列符号表示的轨道中,其不可能存在的是:

a .1s

b .3d

c .4p

d .2f (19)角量子数l 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

a .电子能量高低;

b .电子自旋方向;

c .电子云形状;

d .电子云的空间伸展方向;

(20)某难溶电解质M 2A 的溶解度s=×10-3mol ·L -1,其K sp Θ

为:

a .×10-5

b .×10-9

c .×10-6

d .×10-9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根据阿仑尼乌斯方程,随温度的升高,其速率常数k将();对不同反应(A 1=A2),其活化能越大,速率常数k将()。

2. 碘升华,系统的熵值()。

3. 定温定压下,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其平衡常数()。

4. 若N2(g)+3H2(g)=2NH3(g)为基元反应,当H2浓度增大一倍,反应速率变为原来的()倍,当N2浓度增大一倍,反应速率变为原来的()倍

5. 注明下列符号的名称及单位:Ea(),Δf H mΘ()。

6. 体系从环境吸收250kJ,而环境又对体系做100kJ功,问内能的变化值是( )。

7. 晶体中几种常见的类型分别是();干冰属于()晶体,SiO2属于()晶体,CaCl2属于()晶体。

8. HCO3-是两性物质,它的共轭酸为(),共轭碱为()。

9.人类合成的第一个有机物是(),由德国化学家()合成的。

10. 核外电子排布遵循的三个原则是某(),(),()。

四、命名下列化合物(每题2分,共20分)

CH3C CH=CH

CH3CH3

1. 2.CH3C CH2CH2CH3

O 3.OH

Cl 4.

5.CH3CH2CH

OH CHCH2CH3

CH3

6.

CH3

CH3

CH37.CH3CH2CHCH2COOH

OH

CH3

8. H2「HgI4」9.「Co(NH3)5Br」Cl210. K4「PtCl6」

五、简答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写出化学反应Sn +2H+ = Sn2+ +H2原电池符号和电极反应。

2、价层电子构型为3d104s2,指出:①元素的原子序数;②该元素是哪一周期哪一族哪一区元素;③用四个量子数描述4s2电子的运动状态。

六、计算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判断298K标准状态下,反应MnO2+ 2Cl- +4H+ =Mn2+ + Cl2 + 2H2O能否正向自发进行若用c(HCl)= mol·L-1

的盐酸与MnO2作用反应能否正向进行[设其他物质仍然处于标准态]已知

Θ(Cl

2

/Cl-) =,Θ(MnO2/Mn2+)=

2. 浓度均为·L-1的Cl—和CrO4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AgNO3溶液,何种离子先沉淀当第二种离子沉淀时先沉淀离子的浓度是多少(K spΘ(AgCl)=2×10-10,K spΘ(Ag2CrO4)=1×10-12)》

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手册(DOC)

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手册 (河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一、目录 1.实验过程中的人身保护 2.实验室用电安全 3.化学危险品的使用安全 4.化学废液、废物的处理方法 5.仪器设备的使用安全 6.压力容器的使用安全 7.实验室消防安全 8.实验室其它方面的安全 9.紧急应变程序 附录:河南师范大学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办法(暂行) 二、内容 1、实验过程的人身保护

化学实验均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进行化学实验之前,必须认真考虑人身防护(包括实验者和来访者)措施,化学实验室均需配备必要的防护器具。 预防: 实验过程中必须穿实验服,不可穿已有污染的实验服进入办公室、会议室、食堂等公共场所,实验服应该经常清洗(但不应带到普通洗衣店或家中洗涤); 所有涉及挥发性药品(包括刺激性药品)的操作都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一般情况下,通风橱内不应放置大件设备,不可堆放试剂或其他杂物;操作过程中不可将头伸进通风橱,反应过程中应尽量使橱门放得较低; 实验过程中尽量不要带隐形眼镜;提倡在实验过程中都佩戴防护眼镜,至少在进行具有潜在危险的化学实验操作以及可能产生对眼部有冲击危险的实验过程中佩戴防护眼镜,同时还必须考虑来自邻近其他实验可能产生的危险因素; 进行某些易溅、易爆的实验,应设法在实验装置与操作者之间安装透明防护板或采取其他防护措施; 进行所有化学实验操作时,必须佩戴合适的防护手套,应根据实际进行的操作选择对手能起到防腐、防渗或防烫等作用的手套; 为避免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扩散,应注意佩戴防护手套,操作过程中接触日常物品(如:电话、门把手、笔等)时应脱下手套; 任何人不得在实验室穿拖鞋,实验过程中长发应当束起。

组胚考试范围及详解

一.组胚实验 考20道共20分 考试范围四次实验课要求看的切片 二.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 共50分 考试范围上课内容(考题全部来源于组胚小书) 三.名词解释 考5个共10分 考试范围: 1.肌节:为肌原纤维上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结构,一个肌节由1/2明带+暗带+1/2明带组成。肌节是肌原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动脉周围淋巴鞘:呈鞘状包绕脾中央动脉的弥散淋巴组织,由大量T细胞和少量巨噬细胞与交错突细胞等构成,相当于淋巴结的副皮质区。 3. 淋巴小结:是淋巴组织存在一种形式,主要由B细胞聚集而成的椭圆形结构。再受抗原刺激后,小结增大,中央出现浅染色的生发中心,内有许多呈分裂相的B细胞,还有巨噬细胞、滤泡树突状细胞和Th细胞等。有生发中心的称为次级淋巴小结,没有生发中心的称为初级淋巴小结。从次级淋巴小结中产生出针对抗原的幼浆细胞和记忆性B细胞。 4.滤过屏障:是位于肾血球毛细血管腔与肾小囊之间的结构,又称滤过膜,由有孔内皮、基膜和足细胞裂孔膜组成。当血液流经血管球时,大量的水和小分子物质在较高的毛细血管压作用下,通过滤过膜进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正常时,血细胞和血浆中的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 5.黄体:排卵后,残留在卵巢内的卵泡颗粒和卵细胞膜喜爱那个腔内塌陷,卵泡膜的结缔组

织和毛细血管也伸入颗粒层,这些成分逐渐演化成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团,新鲜时显黄色,故称黄体。黄体含颗粒黄体细胞和膜黄体细胞,前者分泌孕激素,两者协同分泌雌激素。 6.粘液-碳酸氢盐屏障:由胃上皮表面粘液细胞分泌的含高浓度碳酸氢根的不可溶性粘液,覆盖于上皮表面形成。粘液层将上皮与胃液中的胃蛋白酶隔离,而高浓度碳酸氢根使局部pH为 7.既抑制了酶的活性,又可中和深入的盐酸,从而使胃黏膜免受损伤。粘液产生减少或分泌过多盐酸,屏障受到破坏,都会导致胃组织的自我消化,形成胃溃疡。 7.趋化性:体内某些细胞(如巨噬细胞)有沿着某些化学物质浓度梯度进行定向移动,聚集到产生和释放这些化学物质的病变部位的特性。这些化学物质,称为趋化因子。这种趋化性也可见于结缔组织和血液的其他细胞,如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等。 8.郎飞结:有髓神经纤维的髓鞘呈节段状,相邻两个节段之间无髓鞘的缩窄部称郎飞结。郎飞结处的轴突部分裸露于外。 9.尼氏体:是神经元胞质内的强嗜碱性小斑块或颗粒。电镜下由许多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组成。尼氏体是神经元合成蛋白质的场所,主要合成结构蛋白,合成神经递质所需的酶类和肽类的神经调质。 四.论述题 考四个共20分 考试范围 1.试述浆细胞的光镜结构、超微结构和功能 浆细胞是疏松结缔组织中的一种重要的细胞,其光镜特点是细胞为圆形或椭圆形,胞核为圆形,常偏居细胞一侧,异染色质常呈粗块状,呈辐射状排列。胞质丰富,嗜碱性,核旁有一浅染色区。电镜显示,其胞质内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而浅染色区内则有高尔基复合体和中心体。浆细胞能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即抗体,抗体能与特异性的抗原结合,抑制或杀灭

(整理)安全实验知识.

1101 ABC干粉灭火器适用于: A电器起火 B可燃气体起火 C有机溶剂起火 你的答案是:C 正确答案是:ABC 解析:干粉灭火器适用扑救液体火灾、带电设备火灾,特别适用于扑救气体火灾。 1102 对人类而言,生物威胁的来源: A各种致病微生物 B外来生物入侵 C转基因生物 D生物恐怖事件 E70%乙醇溶液及棉球 你的答案是:C 正确答案是:ABCD 解析:乙醇以及棉球不是生物。 1103 不适合在化学实验室穿着的鞋有: A凉鞋 B高跟鞋 C拖鞋 D球鞋 你的答案是:B 正确答案是:ABC 解析:凉鞋、高跟鞋、拖鞋均不适合在实验室穿着,化学品较多,仪器较多,很容易绊倒,造 成仪器不正常运转,同时也可能将化学试剂滴在皮肤上,发生灼伤。 1104 危险化学品包括那些种类: A爆炸品易燃气体易燃喷雾剂,氧化性气体,加压气体 B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反应物质 C可自燃液体,自燃自热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D氧化性液体,氧化性固体,有机过氧化物,金属腐蚀性 你的答案是:C 正确答案是:ABCD 解析: 1105 有毒化学品对人体的危害途径有哪些: A呼吸道 B消化道 C皮肤 你的答案是:B

正确答案是:ABC 解析:有害药品通常经呼吸器官、消化器官或皮肤进入体内,引起中毒。因此,有毒化学品对 人体的危害途径有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 1106 为避免误食有毒的化学药品,应注意做到以下事项: A不准把食物、食具带进化验室 B在实验室内只能吃口香糖 C使用化学药品后须先洗净双手方能进食 D实验室内禁止吸烟 你的答案是:D 正确答案是:ACD 解析:略 1107 如果不慎发生割伤事故应如何处理? A先将伤口处的玻璃碎片取出 B若伤口不大,用蒸馏水洗净伤口,再涂上红药水,撒上止血粉用纱布包扎好 C伤口较大或割破了主血管,则应用力按住主血管,防止大出血 D及时送医院治疗 你的答案是:B 正确答案是:ABCD 解析:按照实验室事故急救措施规定,A.B.C.D选项中所述内容,均为正确方法,应当遵循该 规则,避免耽误病情,造成更大的伤害。 1108 对于一些吸入或食入少量即能中毒至死的化学试剂,生物试验中致死量(LD50)在50mg/kg 以下的称为剧毒化学试剂,以下哪些是剧毒化学试剂: A氰化钾 B三氧化二砷 C乙醇 D氰化纳 E二氯化汞 你的答案是:A 正确答案是:ABDE 解析:氰化钾致死量(LD50)在6.4mg/kg,三氧化二砷致死量(LD50)在2.4mg/kg,氰化纳致死量(LD50)在1-2mg/kg,选项A.B.D.E均属于剧毒化学试剂。

化学实验安全知识2018春季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化学实验安全知识2018春季期末考试 1.单选(2分) 根据《火灾分类》,A类火灾是指 A.固体火灾 B.液体或可熔固体火灾 C.金属火灾 D.气体火灾 2.单选(2分) 下面哪种不属于灭火的基本方法 A.隔离法 B.窒息法 C.拆除法 D.冷却法 3.单选(2分) 进行照明设施的接电操作,应采取的防触电措施为 A.站在金属登子或梯子上 B.切断电源 C.戴上手套 D.湿手操作 4.单选(2分) 停电检修时,在一经合闸即可送电到工作地点的开关或刀闸的操作把手上,应悬挂如下哪种标示牌 A.“禁止合闸,有人工作” B.“今日休息” C.“在此工作” D.“止步,高压危险” 5.单选(2分) 操作液氮时,使用的手套应该是 A.PE手套 B.金属丝网手套 C.防冻手套 D.乳胶手套 6.单选(2分) 易燃类液体的特点是 A.以上都是 B.闪点在25℃以下的液体,闪点越低,越易燃烧 C.极易挥发成气体 D.遇明火即燃烧 7.单选(2分) 下列几种物质中的哪一种物质与乙醇混溶时易发生爆炸 A.水 B.乙醚 C.高氯酸

D.丙酮 8.单选(2分) 下面哪种常用气瓶的瓶体颜色为黄色 A.乙炔 B.氧气 C.氨气 D.氢气 9.单选(2分) 下列哪种气体钢瓶结构中装有易熔塞 A.二氧化碳 B.乙炔 C.氮气 D.氧气 10.单选(2分) 化学品的毒性可以通过皮肤吸收、消化道吸收及呼吸道吸收等三种方式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下列不正确的预防措施是 A.实验过程中移取强酸、强碱溶液应带防酸碱手套 B.称取粉末状的有毒药品时,要带口罩防止吸入 C.实验过程中使用三氯甲烷时戴防尘口罩 D.实验场所严禁携带食物;禁止用饮料瓶装化学药品,防止误食 11.单选(2分) 皮肤接触了高温(热的物体、火焰、蒸气)、低温(固体二氧化碳、液体氮)和腐蚀性物质,如强酸、强碱、溴等都会造成灼伤。如果发生意外,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A.金属钠溅入眼内,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B.被碱灼伤时先用水冲洗,然后用3%的硼酸或2%的醋酸清洗,严重时就医 C.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直接用水冲洗 D.不管什么情况,马上送医院就医 12.单选(2分) 下列哪种不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管理范围内,另外有专门的“条例”来管理 A.腐蚀性物质 B.放射性物质 C.爆炸品 D.毒性物质 13.单选(2分) 回流和加热时,液体量不能超过烧瓶容量的 A.1/2 B.4/5 C.3/4 D.2/3 14.单选(2分) 学校对危险化学废物的处理的工作原则是 A.以上都不对 B.当作生活垃圾处理 C.自行处理

有机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 (2)

有机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 由于有机化学实验室所用的药品多数是有毒、可燃、有腐蚀性或爆炸性的,所用的仪器大部分又是玻璃制品,所以,在有机化学实验室中工作,若粗心大意,就容易发生事故。如割伤、烧伤,乃至火灾、中毒和爆炸等。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化学实验室是潜在危险的场所。然而,只要我们重视安全问题,思想上提高警惕,实验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加强安全措施,大多数事故是可以避免的。下面介绍化学实验室的安全守则、危险品的使用规则和实验室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一)实验室安全守则 1. 实验开始前应检查仪器是否完整无损,装置是否正确稳妥,在征求指导教师同意之后,方可进行实验。 2. 实验进行时,不得擅自离开岗位,要经常注意观察反应进行的情况和装置是否漏气、破损等现象。 3. 当进行有可能发生危险的实验时,要根据实验情况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戴防护眼镜、面罩或橡皮手套等。 4. 使用易燃、易爆药品时,应远离火源。实验试剂不得入口。严禁在实验室内吸烟或吃饮食物。实验结束后要细心洗手。 5. 熟悉安全用具,如灭火器材、砂箱以及急救药箱的放置地点和使用方法,并要妥善爱护。安全用具和急救药箱不准移作它用。 (二)危险药品的使用规则

1. 易燃、易爆和腐蚀性药品的使用规则 (1) 绝不允许把各种化学药品任意混合,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2) 使用氢气时,要严禁烟火,点燃氢气前,必须检验氢气的纯度。进行有大量氢气产生的实验时,应把废气通向室外,并需注意室内的通风。 (3) 可燃性试剂不能用明火加热,必须用水浴、油浴、沙浴或可调电压的电热套加热。使用和处理可燃性试剂时,必须在没有火源和通风的实验室中进行,试剂用毕要立即盖紧瓶塞。 (4) 钾、钠和白磷等暴露在空气中易燃烧,所以,钾、钠应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白磷可保存在水中。取用它们时要用镊子。 (5) 取用酸、碱等腐蚀性试剂时,应特别小心,不要洒出。废酸应倒入废酸缸中,但不要往废酸缸中倾倒废碱,以免因酸碱中和放出大量的热而发生危险。浓氨水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一旦吸入较多氨气时,可能导致头晕或晕倒。若氨水进入眼内,严重时可能造成失明。所以,在热天取用氨水时,最好先用冷水浸泡氨水瓶,使其降温后再开瓶取用。 (6) 对某些强氧化剂(如氯酸钾、硝酸钾、高锰酸钾等)或其混合物,不能研磨,否则将引起爆炸;银氨溶液不能留存,因其久置后会生成氮化银而容易爆炸。 2. 有毒、有害药品的使用规则 (1) 有毒药品(如铅盐、砷的化合物、汞的化合物、氰化物

化学实验安全知识全解

化学实验安全知识 一、大学化学基础实验安全总则.大学化学基础实验是在大学化学实 验教学中心实验室进行。1 .实验室是大学生进行化学知识学习和科学研究的场所,必须严肃、认真。2 3.在进入实验室前必须要熟悉和遵守实验安全总则。.了解实验室水、电、气(煤气)总开关的地方,了解消防器材(消火栓、灭4火器等)、紧急急救箱、紧急淋洗器、洗眼装置等的位置和正确使用方法以及安全通道。.了解实验室的主要设施及布局,仪器设备以及通风实验柜的位置、开关和安5 全使用方法。.做化学实验期间必须穿实验服(过膝、长袖),戴防护镜或自己的近视眼镜6 (包括戴隐形眼镜者),长发(过衣领)必须扎短或藏于帽内,不准穿拖鞋。 7.严禁将任何灼热物品直接放在实验台上。 8.产生危险和难闻气体的实验必须在通风柜中进行。.取用化学试剂必须小心,在使用腐蚀性、有毒、易燃、易爆试剂(特别是有9 必须仔细阅读有关安全说明。使用移液管取液时,必须用吸耳球。机试剂)之前, 10.一切废弃物必须放在指定的废物收集器内。 11.使用玻璃仪器必须小心操作,以免打碎、划伤自己或他人。.禁止在实验室内吃食品、喝水、咀嚼口香糖。实验后,吃饭前,必须洗手。12.实验后要将实验仪器清洗干净,关好水、电、气开关和做好清洁卫生。实验13 室备有公用手套供学生使用。14.一旦出现实验事故,如灼伤、化学试剂溅撒在皮肤上,应即时用药处理或立即用冷水冲洗,被污染的衣服要尽快脱掉。 15.实验室所有的药品不得携带出室外。 16.在化学实验室进行实验不允许嬉闹、高声喧华,也不允许带耳机边听边做实验。 17.发生事故,必须立即报告,即时处理。 二、实验陋习 1. 实验时不穿实验服、穿拖鞋、不戴手套; 把实验室当寝室,在实验室吃东西,喝水、咀嚼口香糖; 2. 3. 实验室杂乱、不及时清理垃圾; 4. 使用后的试剂瓶没有盖上; 5. 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6. 危险化学品不上锁,乱堆在地上; 7. 气体钢瓶无铁链固定; 8. 实验结束后,不洗手、忘关闭仪器、忘关水源; 9. 离开实验室时忘随手锁门、忘关照明灯; 10. 实验室所有的药品携带出室外; 11. 长发(过衣领)不扎短或藏于帽内

化学实验室安全常识

化学实验室安全常识 在化学实验室里,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它常常潜藏着诸如发生爆炸、着火、中毒、灼伤、割伤、触电等事故的危险性,如何来防止这些事故的发生以及万一发生又如何来急救. 1.安全用电常识 违章用电常常可能造成人身伤亡,火灾,损坏仪器设备等严重事故。物理化学实验室使用电器较多,特别要注意安全用电。下表列出了50Hz交流电通过人体的反应情况。 为了保障人身安全,一定要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 (1)防止触电 1)不用潮湿的手接触电器。 2)电源裸露部分应有绝缘装置(例如电线接头处应裹上绝缘胶布)。 3)所有电器的金属外壳都应保护接地。 4)实验时,应先连接好电路后才接通电源。实验结束时,先切断电源再拆线路。 5)修理或安装电器时,应先切断电源。 6)不能用试电笔去试高压电。使用高压电源应有专门的防护措施。 7)如有人触电,应迅速切断电源,然后进行抢救。 (2)防止引起火灾 1)使用的保险丝要与实验室允许的用电量相符。 2)电线的安全通电量应大于用电功率。 3)室内若有氢气、煤气等易燃易爆气体,应避免产生电火花。继电器工作和开关电闸时,易产生电火花,要特别小心。电器接触点(如电插头)接触不良时,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4)如遇电线起火,立即切断电源,用沙或二氧化碳、四氯化碳灭火器灭火,禁止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等导电液体灭火。 (3)防止短路 1)线路中各接点应牢固,电路元件两端接头不要互相结触,以防短路。 2)电线、电器不要被水淋湿或浸在导电液体中,例如实验室加热用的灯泡接口不要浸在水中。 (4)电器仪表的安全使用 1)在使用前,先了解电器仪表要求使用的电源是交流电还是直流电;是三相电还是单相电以及电压的大小(380V、220V、110V或6V)。须弄清电器功率是否符合要求及直流电器仪表的正、负极。 2)仪表量程应大于待测量。若待测量大小不明时,应从最大量程开始测量。 3)实验之前要检查线路连接是否正确。经教师检查同意后方可接通电源。 4)在电器仪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有不正常声响,局部温升或嗅到绝缘漆过热产生的焦味,应立即切断电源,并报告教师进行检查。 2.使用化学药品的安全防护 (1)防毒 1)实验前,应了解所用药品的毒性及防护措施。 2)操作有毒气体(如H2S、Cl2、Br2、NO2、浓HCl和HF等)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3)苯、四氯化碳、乙醚、硝基苯等的蒸气会引起中毒。它们虽有特殊气味,但久嗅会使人嗅觉减弱,所以应在通风良好的情况下使用。 4)有些药品(如苯、有机溶剂、汞等)能透过皮肤进入人体,应避免与皮肤接触。 5)氰化物、高汞盐(HgCl2、Hg(NO3)2等)、可溶性钡盐(BaCl2)、重金属盐(如镉、铅盐)、三氧化二砷等剧毒药品,应妥善保管,使用时要特别小心。 6)禁止在实验室内喝水、吃东西。饮食用具不要带进实验室,以防毒物污染,离开实验室及饭前要冼净双手

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

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之一(着火防范) 着火是化学实验室,特别是有机实验室里最容易发生的事故。多数着火事故是由于加热或处理低沸点有机溶剂时操作不当引起的。 常见有机液体的易燃性 二硫化碳,乙醚、石油醚、苯和丙酮等的闪点都比较低,即使存放在普通电冰箱内(冰室最低温—18℃,无电火花消除器),也能形成可以着火的气氛,故

这类液体不得贮于普通冰箱内。另外,低闪点液体的蒸气只需接触红热物体的表面便会着火。其中,二硫化碳尤其危险,即使与暖气散热器或热灯泡接触,其蒸气也会着火,应该特别小心。 一、火灾的预防 有效的防范才是对待事故最积极的态度。为预防火灾,应切实遵守以下各点: ①严禁在开口容器或密闭体系中用明火加热有机溶剂,当用明火加热易燃有机溶剂时,必须要有蒸气冷凝装置或合适的尾气排放装置。 ②废溶剂严禁倒入污物缸,量少时可用水冲入下水道,量大时应倒入回收瓶内再集中处理。燃着的或阴燃的火柴梗不得乱丢,应放在表面皿中,实验结束后一并投入废物缸。 ③金属钠严禁与水接触,废钠通常用乙醇销毁。 ④不得在烘箱内存放、干燥、烘焙有机物。 ⑤使用氧气钢瓶时,不得让氧气大量溢入室内。在含氧量约25%的大气中,物质燃烧所需的温度要比在空气中低得多,且燃烧剧烈,不易扑灭。 二、消防灭火 万一不慎失火,切莫慌惊失措,应冷静,沉着处理。只要掌握必要的消防知识,一般可以迅速灭火。 1、常用消防器材

化学实验室一般不用水灭火!这是因为水能和一些药品(如纳)发生剧烈反应,用水灭火时会引起更大的火灾甚至爆炸,并且大多数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且比水轻,用水灭火时有机溶剂会浮在水上面,反而扩大火场。下面介绍化学实验室必备的几种灭火器材。 (a) 沙箱将干燥沙子贮于容器中备用,灭火时,将沙子撒在着火处。干沙对扑火金属起火特别安全有效。平时经常保持沙箱干燥,切勿将火柴梗、玻管、纸屑等杂物随手丢入其中。 (b) 灭火毯通常用大块石棉布作为灭火毯,灭火时包盖住火焰即成。近年来已确证石棉有致癌性,故应改用玻璃纤维布。沙子和灭火毯经常用来扑灭局部小火,必须妥善安放在固定位置,不得随意挪作他用,使用后必须归还原处。 (c) 二氧化碳灭火器是化学实验室最常使用、也是最安全的千种灭火器。其钢瓶内贮有CO2气体。使用时,一手提灭火器,一手握在喷CO2的喇叭筒的把手上,打开开关,即有CO2喷出。应注意,喇叭筒上的温度会随着喷出的CO2气压的骤降而骤降,故手不能握在喇叭筒上,否则手会严重冻伤。CO2无毒害,使用后干净无污染。特别适用于油脂和电器起火,但不能用于扑灭金属着火。 (d) 泡沫灭火器由NaHCO3与Al2(SO4)3溶液作用产生Al(OH)3和CO2泡沫,灭火时泡沫把燃烧物质包住,与空气隔绝而灭火。因泡沫能导电,不能用于扑灭电器着火。且灭火后的污染严重,使火场清理工作麻烦,故一般非大火时不用它。 过去常用的四氯化碳灭火器,因其毒性大,灭火时还会产生毒性更大的光气,目前已被淘汰。

初三化学实验中的安全知识

初三化学实验中的安全知识 全国有假设干的化学实验室由于条件限制,通风不良、存放药品较多、各种仪器设备年久失修,存在着很多的火灾隐患,如何做到防患于未然,把危害降低到最低的程度,很有必要对全体学生加强防火安全的教育。 学生所做的化学实验,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尽量选择安全性好、毒性低、不易造成人身伤害事故的化学实验。即使这样任课老师也不能掉以轻心,仍然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尤其在每次的实验前。 【一】消防安全知识教育⒈正确识别化学物品的性质,不轻易使用水来灭火。水能克火,水在灭火中应用范围最广,因为水具有很大的冷却能力,它能使着火点的温度降低,破坏继续燃烧的条件,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但水不是万能的,有时处理不当反而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和伤害,因此应使学生正确认识化学物品的理化性质,知彼知已,方能百战百胜。如碱金属、氢化钾、氢化钠、电石和锌粉等,当遇水后即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放出可燃性气体,同时释放出大量的热,极易引起爆炸;汽油、乙醚、丙酮和苯等有机溶剂,这些物质比水轻,着火时假设用水灭火,它们会漂浮在水面上,随水流动,造成火势蔓延扩大;火灾现场存放有浓强酸时,水遇浓酸放出大量的热,使得酸液飞溅,有喷伤人的危险;有毒化学物品,禁止使用泡沫没有灭火器灭火,锑粉、铍粉、

金属铊等不得用水灭;高压电气装置火灾时,在没有良好的接地,或没有切断电源的情况下,不能用水扑救,这是因为一般的水都具有导电性能,电流可通过水流造成人身触电事故;精密化学仪器设备,也不易用水扑救。 ⒉正确认识火源的性质,选用适当的灭火器。我国目前通常使用以下一些灭火器:⑴、泡沫灭火器药液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铝和碳酸氢钠溶液,当两者混合后发生反应,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在灭火器内形成巨大的压力,把机内的药剂连同水一起,化为泡沫喷射出去,由于带有二氧化碳的泡沫比油类轻,因此它象绒毯一样把着火的物体或油类盖得严严密密,既降低了温度,又隔绝了空气,以起到灭火的作用。 ⑵、二氧化碳灭火器成分是液态二氧化碳,当它从灭火器中喷出时,由液态变为气态,要吸收大量的热量,从而降低着火点温度,同时由于二氧化碳比空气重,覆盖在燃烧物表面,以阻止氧气的进入。一般适用于扑灭电器设备,小范围油类及忌水化学物品的失火。 ⑶、四氯化碳灭火器成分是液态四氯化碳,它灭火主要是由于四氯化碳比空气重,覆盖在燃烧物表面,以阻止氧气的进入。但是由于在以下条件下四氯化碳会产生窒息性的剧毒气体──光气;另外它也不能用于扑灭活泼金属钾、钠的失火,因四氯化碳会强烈分解,甚至爆炸。目前已有了灭火效果更好的1211灭火剂,因此,这种灭火器已使用得较少。

实验室安全知识汇总

实验室安全知识 化学安全、防护、救护知识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1安全的工作的方针和处理事故四不放过的原则 2现今化学检测领域实验室存在的若干问题 3化学危险品的类别 4化学伤害进入人体的途径 5化学安全通常知识 着装穿戴、生活保建、存放、设施、操作、急救电话、刑法罪责 6化学安全专业常识 6.1易燃性液体的安全使用、防护知识 6.2腐蚀性物质的安全使用、防护知识安全使用、防护知识 6.3爆炸性的安全使用、防护知识 6.4有毒性安全使用、防护知识 6.5碱金属和钙磷的安全使用、防护知识 6.6水银(汞)的安全使用、防护知识 7玻璃器皿的安全使用、防护知识 8气体钢瓶的安全使用、防护知识 9安全用电知识 10防火和扑火知识 11一般救护知识 附现场采样安全和防护知识 化学安全和防护救护知识 CNAL/AC01:2002第1.5:“不包含应符合的法规安全要求”即应有关健康、安全和环保的要求。 CNAL/AC06:2002《实验室认可准则在化学检则领域的应用说明》第5.2.1“实验室内人员应接受有关化学安全和防护、救护知识的培训”。 化学检测领域中实验用的化学品大多数是有毒的,可燃易燃的,具有爆炸性及腐蚀性。

检测操作又常在高温高压或真空低温以及通电情况下进行,容易发生烫伤。因此,熟悉所使用化学品的性质遵循安全操作事项,穿戴必要的防护工具,是实验室每个员工必须了解和掌握的,以便预防和避免化学检测危险,保护员工自身健康安全。 1安全工作的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实验室的最高管理者是第一安全责任者。处理安全事故的四不过原则: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人和和全体员工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作出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罚不放过。 2现今存在的若干问题: 检测室装备设施、灭火器材、易燃易爆、腐蚀性、有毒剧毒物的存放、高压气体钢瓶的放置与防爆设施、防护工具、健康检查、知识培训。 3化学危险品的类别: 按照GB13690分为以下八个大类: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和自燃物品、腐蚀品。 4化学伤害进入人体的途径: 呼吸道、消化道、皮肤。 5实验室的化学安全通常知识: 从事化学检测领域的人员,必须经过化学安全知识培训,考核合格者,才能上岗工作。这是实验室最高管理者为保障员工人身安全应采取的措施之一,也是员工自我安全保护应获得的受教育的权利。 5.1着装穿戴 5.1.1为防止皮肤吸收毒物;防止烧伤、烫伤、冻伤、进入实验室区域工作,必须穿好工作服。不得穿无神衫、短裤、裙子、拖鞋以及暴露脚背脚跟的鞋子、高跟鞋。 5.1.2长辫长发必须扎紧,置于工作服内或带工作帽。 5.1.3在处理强腐蚀性物质时,要穿防腐服或围裙,戴乳胶手套、防护明镜或面罩;处理有毒气体时应带防毒面具;在高易燃性物质场所,不可穿着会产生火花的化纤材料制成的服装,尤其不可在当场穿脱。 5.2生活保障 5.2.1具有下列症状者,应回避相应实验: a)对所使用的化学药品气味具有特殊敏感病; b)有颜色视觉障碍者,不能进行涉及到的

大学化学基础实验安全知识

大学化学基础实验安全知识 前言 大学化学基础实验安全总则 第一章 着火爆炸与电击 1.着火 2.爆炸 3.电击 第二章 化学中毒和灼伤 1.化学中毒 2.化学灼伤 第三章 实验室安全措施 1.实验室安全标准 2.化学药品的管理 3.实验室急救药箱的配备 4.消防器材的正确使用 第四章 实验安全操作技术 1.加热 2.玻璃加工操作 3.常用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 4.药品的正确取用和溶液的配制 5.减压蒸馏和其它减压操作 6.高压气体钢瓶的正确使用 7.控制化学反应操作 8.放射性物质的安全操作 参考资料 1.1.1 着火 着火是化学实验室,特别是化合物合成实验室里容易发生的事故。例如: ①化学药品中有许多可燃、自燃或助燃的物质而引起着火; ②加热操作不当引起着火; ③电器短路引起着火等。 最危险的是那些在常温下易燃的物质。下面介绍一下有关化学实验中常接触的一些易燃物质的有关知识。 1.1 化学易燃气体和液体 易燃气体:氢气、氨气、煤气、石油气、乙炔、乙烯、一氧化碳等。 易燃液体:乙醚、二硫化碳、四氢呋喃、苯、溴乙烷、汽油、酒精、醋酸乙酯(天那水)、醋酸丁酯(稀料)、丙酮、乙醛等。

有的因燃点很低(如乙醚、二硫化碳、四氢呋喃等),能和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发生爆炸性燃烧。此外,有的易 燃物本身有毒,有的燃烧时能分解产生刺激性气体或剧毒气体,均威胁实验人员的安全。 对于易燃物的性能,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衡量它们: (1)闪点:指该液体上的蒸气形成燃烧混合物的最低温度。闪点在22℃以下的是危险易燃物,在22~66℃范围内的易燃物。例如,乙醚的闪点有-45℃;二硫化碳只有-30℃,是最危险的易燃物。 (2)燃点:该物质的蒸气自动着火的最低温度。 (3)爆炸极限:该物质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的极限,又分下限(在空气中的浓度低于此限不着火爆炸)和上限(在空气中的浓度高于此限亦不着火爆炸)。爆炸上下限相隔越大,说明该物质与空气混合,有一个很宽的 爆炸范围,危险性就越大。例如乙炔就是危险性很大的易燃物。因乙炔上限是100%,下限2.5%。常用易燃气体和易 燃液体的有关特性见表1-1、表1-2。 由表1-2看出,低碳烷烃、乙醛、氯乙烷、溴乙烷、二硫化碳、乙醚、石油醚、苯和丙酮等的闪点都比较低,即使存放在普通电冰箱内(冰室最低温-18℃,无电火花消除器),也能形成可以着火的气氛,故这类液体不得贮 于普通冰箱内。另外,低闪点液体的蒸气只需接触红热物体的表面便会着火。其中,二硫化碳尤其危险,即使与暖 气散热器或热灯泡接触,其蒸气也会着火,应该特别小心。 1.2 化学不稳定的易燃物 这类物质非常活泼,或者不稳定,稍改变外界条件(温度、压力、震荡、磨擦、撞击等),即发生猛烈反应,立即着火甚至爆炸。 这类药品分下列六类叙述: (1)炸药 大家都知道TNT是烈性炸药。多硝基化合物都是烈性炸药。实验室常用的苦味酸(Picric acid),又叫三硝基酚(Trinitrophenol),干燥时是很危险的炸药,必须保持潮湿状态。

化学实验安全知识盲点大搜罗

化学实验安全知识盲点大搜罗 2、不慎发生意外,下列哪个操作是正确的?(标准答案: D ) A. 如果不慎将化学品弄洒或污染,立即自行回收或者清理现场,以免对他人产生危险 B. 任何时候见到他人洒落的液体应及时用抹布抹去,以免发生危险 C. pH值中性即意味着液体是水,自行清理即可 D. 不慎将化学试剂弄到衣物和身体上,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10-15分钟 3、以下物质中,哪些应该在通风橱内操作?(标准答案: D ) A. 氢气 B. 氮气 C. 氦气 D. 氯化氢 4、超级恒温水浴使用时错误的操作是:(标准答案: C ) A. 超级恒温水浴内应使用去离子水(或纯净水), B. 恒温水浴内去离子水未加到“正常水位”严禁通电,防止干烧 C. 可以使用自来水 5、大量试剂应放在什么地方?(标准答案: D ) A. 试剂架上 B. 实验室内试剂柜中 C. 实验台下柜中 D. 试剂库内 6、高温实验装置使用注意事项错误的是:(标准答案: D ) A. 注意防护高温对人体的辐射 B. 熟悉高温装置的使用方法,并细心地进行操作 C. 如不得已非将高温炉之类高温装置置于耐热性差的实验台上进行实验时,装置与台面之间要保留一厘米以上的间 隙,并加垫隔热层,以防台面着火 D. 使用高温装置的实验,要求在防火建筑内或配备有防火设施的室内进行,并要求密闭,减少热量损失 7、过氧化酸、硝酸铵、硝酸钾、高氯酸及其盐、重铬酸及其盐、高锰酸及其盐、过氧化苯甲酸、五氧化二磷等是强氧化剂,使用时应注意:(标准答案: D ) A. 环境温度不要高于30℃ B. 通风要良好 C. 不要加热,不要与有机物或还原性物质共同使用 D. 以上都是 8、化学危险药品对人身会有刺激眼睛、灼伤皮肤、损伤呼吸道、麻痹神经、燃烧爆炸等危险,一定要注意化学药品的使用安全,以下不正确的做法是:(标准答案: C ) A. 了解所使用的危险化学药品的特性,不盲目操作,不违章使用 B.妥善保管身边的危险化学药品,做到:标签完整,密封保存;避热、避光、远离火种。 C.室内可存放大量危险化学药品 D.严防室内积聚高浓度易燃易爆气体 9、回流和加热时,液体量不能超过烧瓶容量的:(标准答案: B ) A. 1/2 B. 2/3 C. 3/4 D. 4/5 10、离心操作时,为防液体溢出,离心管中样品装量不能超过离心管体积的多少?(标准答案: A ) A.2/3 B. 1/3 C. 1/2 D. 3/4 11、普通塑料、有机玻璃制品的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标准答案: B ) A.40℃ B. 60℃ C. 80℃ D. 100℃ 12、取用化学药品时,以下哪些事项操作是正确的?(标准答案: D ) A. 取用腐蚀和刺激性药品时,尽可能带上橡皮手套和防护眼镜。 B. 倾倒时,切勿直对容器口俯视;吸取时,应该使用橡皮球。 C. 开启有毒气体容器时应带防毒用具。 D. 以上都是

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

: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 全国有若干的化学实验室由于条件限制,通风不良、存放药品较多、各种仪器设备年久失修,存在着很多的火灾隐患,如何做到防患于未然,把危害降低到最低的程度,很有必要对全体学生加强防火安全的教育。 学生所做的化学实验,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尽量选择安全性好、毒性低、不易造成人身伤害事故的化学实验。即使这样任课老师也不能掉以轻心,仍然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尤其在每次的实验前。 一、消防安全知识教育 ⒈正确识别化学物品的性质,不轻易使用水来灭火。水能克火,水在灭火中应用范围最广,因为水具有很大的冷却能力,它能使着火点的温度降低,破坏继续燃烧的条件,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但水不是万能的,有时处理不当反而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和伤害,因此应使学生正确认识化学物品的理化性质,知彼知已,方能百战百胜。 如碱金属、氢化钾、氢化钠、电石和锌粉等,当遇水后即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放出可燃性气体,同时释放出大量的热,极易引起爆炸;汽油、乙醚、丙酮和苯等有机溶剂,这些物质比水轻,着火时若用水灭火,它们会漂浮在水面上,随水流动,造成火势蔓延扩大;火灾现场存放有浓强酸时,水遇浓酸放出大量的热,使得酸液飞溅,有喷伤人的危险;

有毒化学物品,禁止使用泡沫没有灭火器灭火,锑粉、铍粉、金属铊等不得用水灭;高压电气装置火灾时,在没有良好的接地,或没有切断电源的情况下,不能用水扑救,这是因为一般的水都具有导电性能,电流可通过水流造成人身触电事故;精密化学仪器设备,也不易用水扑救。 ⒉正确认识火源的性质,选用适当的灭火器。我国目前通常使用下列一些灭火器: ⑴、泡沫灭火器药液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铝和碳酸氢钠溶液,当两者混合后发生反应,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在灭火器内形成巨大的压力,把机内的药剂连同水一起,化为泡沫喷射出去,由于带有二氧化碳的泡沫比油类轻,因此它象绒毯一样把着火的物体或油类盖得严严密密,既降低了温度,又隔绝了空气,以起到灭火的作用。 ⑵、二氧化碳灭火器成分是液态二氧化碳,当它从灭火器中喷出时,由液态变为气态,要吸收大量的热量,从而降低着火点温度,同时由于二氧化碳比空气重,覆盖在燃烧物表面,以阻止氧气的进入。一般适用于扑灭电器设备,小范围油类及忌水化学物品的失火。 ⑶、四氯化碳灭火器成分是液态四氯化碳,它灭火主要是由于四氯化碳比空气重,覆盖在燃烧物表面,以阻止氧气的进入。但是由于在下列条件下四氯化碳会产生窒息性的剧毒气体──光气;另外它也不能用于扑灭活泼金属钾、钠的失

化学实验安全知识教程

第1章绪论 1、化学实验室常见的安全隐患有哪些: 答:(1)实验室人员密集,空间拥挤,活动频繁、工作时间长,注意力不够集中,使实验室活动存在一定风险; (2)实验室存放物品种类多,其中有易燃液体、氧化性物质、毒害品,感染性物品等危险化学品; (3)实验室有大量电气设备,涉及强激光、高温、辐射、磁场、高压的等险因素、极易引发安全事故; 2、实验室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答:实验室人员作为实验室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实施者,具有一定责任意识、安全知识和应变技能,才能消除日常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或者在意外发生后能够合理应对,化险为夷。 3、谈谈你对安全教育的认识。 第2章消防安全 1、什么是燃烧?燃烧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答:燃烧是指可燃物与助燃物相互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发热(或发炎)现象; 燃烧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和引火源(温度) 2、根据燃烧形成的条件和瞬间发生的特点以及燃烧现象,燃烧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答:闪燃、阴燃、自燃和着火四种类型 3、燃烧产物对人的危害有哪些? 答:烟气:烧伤、窒息和吸入气体中毒,高温烟气可导致人体循环系统衰竭,气管、支气管黏膜充血起水泡,组织坏死,并引起肺水肿而引起死亡;烟气的减光性影响人员的疏散和火灾的救援,造成心理上的恐慌;有毒气体引起人体麻醉、窒息,甚至导致死亡;有些不完全燃烧产物还会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源而发生爆炸,火灾蔓延。 4、什么是爆炸?爆炸可分为几类? 答:爆炸是物质在外界因素激发下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瞬间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和大量气体,发生剧烈体积变化的一种现象,即物质迅速地发生反应,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放出巨大能量和发出声响,或气体在瞬间发生剧烈膨胀的现象。 分类:物理爆炸、核爆炸、化学爆炸。 5、什么是爆炸极限?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有哪些? 答:爆炸性混合物发生爆炸测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最高浓度称为爆炸上限。 影响因素:初始温度、含氧量、压力、惰性气体含量、火源温度、容器。

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之一全解

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之一(着火防范) 着火是化学实验室,特别是有机实验室里最容易发生的事故。多数着火事故是由于加热或处理低沸点有机溶剂时操作不当引起的。 ?常见有机液体的易燃性 ?二硫化碳,乙醚、石油醚、苯和丙酮等的闪点都比较低,即使存放在普通电冰箱内(冰室最低温—18℃,无电火花消除器),也能形成可以着火的气氛,故这类液体不得贮于普通冰箱内。另外,低闪点液体的蒸气只需接触红热物体的表面便会着火。其中,二硫化碳尤其危险,即使与暖气散热器或热灯泡接触,其蒸气也会着火,应该特别小心。 ?一、火灾的预防 有效的防范才是对待事故最积极的态度。为预防火灾,应切实遵守以下各点: ①严禁在开口容器或密闭体系中用明火加热有机溶剂,当用明火加热易燃有机溶剂时,必须要有蒸气冷凝装置或合适的尾气排放装置。?②废溶剂严禁倒入污物缸,量少时可用水冲入下水道,量大时应倒入回收瓶内再集中处理。燃着的或阴燃的火柴梗不得乱丢,应放在表面皿中,实验结束后一并投入废物缸。 ③金属钠严禁与水接触,废钠通常用乙醇销毁。 ④不得在烘箱内存放、干燥、烘焙有机物。 ⑤使用氧气钢瓶时,不得让氧气大量溢入室内。在含氧量约25%的大气中,物质燃烧所需的温度要比在空气中低得多,且燃烧剧烈,不易扑灭。 ?二、消防灭火 万一不慎失火,切莫慌惊失措,应冷静,沉着处理。只要掌握必要的消防知识,

一般可以迅速灭火。?1、常用消防器材 化学实验室一般不用水灭火!这是因为水能和一些药品(如纳)发生剧烈反应,用水灭火时会引起更大的火灾甚至爆炸,并且大多数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且比水轻,用水灭火时有机溶剂会浮在水上面,反而扩大火场。下面介绍化学实验室必备的几种灭火器材。 (a) 沙箱将干燥沙子贮于容器中备用,灭火时,将沙子撒在着火处。干沙对扑火金属起火特别安全有效。平时经常保持沙箱干燥,切勿将火柴梗、玻管、纸屑等杂物随手丢入其中。?(b) 灭火毯通常用大块石棉布作为灭火毯,灭火时包盖住火焰即成。近年来已确证石棉有致癌性,故应改用玻璃纤维布。沙子和灭火毯经常用来扑灭局部小火,必须妥善安放在固定位置,不得随意挪作他用,使用后必须归还原处。?(c) 二氧化碳灭火器是化学实验室最常使用、也是最安全的千种灭火器。其钢瓶内贮有CO2气体。使用时,一手提灭火器,一手握在喷CO2的喇叭筒的把手上,打开开关,即有CO2喷出。应注意,喇叭筒上的温度会随着喷出的CO2气压的骤降而骤降,故手不能握在喇叭筒上,否则手会严重冻伤。CO2无毒害,使用后干净无污染。特别适用于油脂和电器起火,但不能用于扑灭金属着火。?(d) 泡沫灭火器由NaHCO3与Al2(SO4)3溶液作用产生Al(OH)3和CO2泡沫,灭火时泡沫把燃烧物质包住,与空气隔绝而灭火。因泡沫能导电,不能用于扑灭电器着火。且灭火后的污染严重,使火场清理工作麻烦,故一般非大火时不用它。?过去常用的四氯化碳灭火器,因其毒性大,灭火时还会产生毒性更大的光气,目前已被淘汰。 ?2、灭火方法?一旦失火,首先采取措施防止火势蔓延,应立即熄灭附近所有火源(如煤气灯),切断电源,移开易燃易爆物品。并视火势大小,采取不同的扑灭方法。?(a) 对在容器中(如烧杯、烧瓶,热水漏斗等)发生的局部小火,可用石棉网、表面皿或木块等盖灭。?(b)有机溶剂在桌面或地面上蔓延燃烧时,不得用水冲,可撒上细沙或用灭火毯扑灭。?(c)对钠、钾等金属着火,通常用干燥的细沙覆盖。严禁用水和CCl4灭火器,否则会导致猛烈的爆炸,也不能用CO 2灭火器。?(d) 若衣服着火,切勿慌张奔跑,以免风助火势。化纤织物最好立即脱除。一般小火可用湿抹布,灭火毯等包裹使火熄灭。若火势较大,可就近用水龙头浇灭。必要时可就地卧倒打滚,一方面防止火焰烧向头部,另外在地上压住着

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答案)1

实验室化学安全知识试题 一、选择题(1-14题为单选,15-17题为多选) 1、在使用化学药品前应做好的准备有:(标准答案: D ) A. 明确药品在实验中的作用 B. 掌握药品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密度等)和化学性质 C. 了解药品的毒性;了解药品对人体的侵入途径和危险特性;了解中毒后的急救措施 D. 以上都是 2、把玻璃管或温度计插入橡皮塞或软木塞时,常常会折断而使人受伤。下列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是:(标准答案: C ) A. 可在玻璃管上沾些水或涂上甘油等作润滑剂,一手拿着塞子,一手拿着玻璃管一端(两只手尽量靠近),边旋转边慢慢地把玻璃管插入塞子中 B. 橡皮塞等钻孔时,打出的孔比管径略小,可用圆锉把孔锉一下,适当扩大孔径 C. 无需润滑,且操作时与双手距离无关 3、不慎发生意外,下列哪个操作是正确的?(标准答案: D ) A. 如果不慎将化学品弄洒或污染,立即自行回收或者清理现场,以免对他人产生危险 B. 任何时候见到他人洒落的液体应及时用抹布抹去,以免发生危险 C. pH值中性即意味着液体是水,自行清理即可 D. 不慎将化学试剂弄到衣物和身体上,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10-15分钟 4、大量试剂应放在什么地方?(标准答案: D ) A. 试剂架上 B. 实验室内试剂柜中 C. 实验台下柜中 D. 试剂库内 5、使用易燃易爆的化学药品,不正确的操作是:(标准答案: A ) A. 可以用明火加热 B. 在通风橱中进行操作 C. 不可猛烈撞击 D. 加热时使用水浴或油浴 6、室温较高时,有些试剂如氨水等,打开瓶塞的瞬间很易冲出气液流,应先如何处理,再打开瓶塞?(标准答案: C ) A. 先将试剂瓶在热水中浸泡一段时间 B. 振荡一段时间 C. 先将试剂瓶在冷水中浸泡一段时间 D. 先将试剂瓶颠倒一下 7、天气较热时,打开腐蚀性液体,应该:(标准答案: B ) A. 直接用手 B. 用毛巾先包住塞子 C. 戴橡胶手套 D. 用纸包住塞子 8、下列实验操作中,说法正确的是:(标准答案: C ) A. 可以对容量瓶、量筒等容器加热 B. 在通风橱操作时, 可将头伸入通风柜内观察 C. 非一次性防护手套脱下前必须冲洗干净,而一次性手套时须从后向前把里面翻出来脱下后再扔掉 D. 可以抓住塑料瓶子或玻璃瓶子的盖子搬运瓶子 9、箱式电阻炉使用过程中,当温度升至多少度以上后,不得打开炉门进行激烈冷却,以免烧坏炉衬和电热元件? (标准答案: A )

物理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 1

物理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 [授课课题]:《物理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 [教学目标]:1、理解实验操作时安全的重要性; 2、掌握实验室安全用电、使用化学药品的安全防护等知识; 3、掌握实验室常见伤害的救护并能灵活运用于实践; [教学重点]:实验室的防护和应急措施; [教学难点]:细心操作,遇事冷静,认真分析,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化学实验室里,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它常常潜藏着诸如发生爆炸、着火、中毒、灼伤、割伤、触电等事故的危险性,如何来防止这些事故的发生以及万一发生又如何来急救.这是每一个化学实验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素质。这些内容在先行的化学实验课中均已反复地作了介绍。本节主要结合物理化学实验的特点介绍安全用电、使用化学药品的安全防护等知识。 二、讲授新课 1.安全用电常识 违章用电常常可能造成人身伤亡,火灾,损坏仪器设备等严重事故。物理化学实验室使用电器较多,特别要注意安全用电。下表列出了不同强度交流电通过人体时的反应情况。 表一不同电流强度时的人体反应 (1)防止触电 1)不用潮湿的手接触电器。 2)电源裸露部分应有绝缘装置(例如电线接头处应裹上绝缘胶布)。 3)所有电器的金属外壳都应保护接地。

4)实验时,应先连接好电路后才接通电源。实验结束时,先切断电源再拆线路。 5)修理或安装电器时,应先切断电源。 6)不能用试电笔去试高压电。使用高压电源应有专门的防护措施。 7)如有人触电,应迅速切断电源,然后进行抢救。 (2)防止引起火灾 1)使用的保险丝要与实验室允许的用电量相符。 2)电线的安全通电量应大于用电功率。 3)室内若有氢气、煤气等易燃易爆气体,应避免产生电火花。继电器工作和开关电闸时,易产生电火花,要特别小心。电器接触点(如电插头)接触不良时,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4)如遇电线起火,立即切断电源,用沙或二氧化碳、四氯化碳灭火器灭火,禁止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等导电液体灭火。 (3)防止短路 1)线路中各接点应牢固,电路元件两端接头不要互相结触,以防短路。 2)电线、电器不要被水淋湿或浸在导电液体中,例如实验室加热用的灯泡接口不要浸在水中。 (4)电器仪表的安全使用 1)在使用前,先了解电器仪表要求使用的电源是交流电还是直流电;是三相电还是单相电以及电压的大小(380V、220V、110V或6V)。须弄清电器功率是否符合要求及直流电器仪表的正、负极。 2)仪表量程应大于待测量。若待测量大小不明时,应从最大量程开始测量。 3)实验之前要检查线路连接是否正确。经教师检查同意后方可接通电源。 4)在电器仪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有不正常声响,局部温升或嗅到绝缘漆过热产生的焦味,应立即切断电源,并报告教师进行检查。 2.使用化学药品的安全防护 (1)防毒 1)实验前,应了解所用药品的毒性及防护措施。 2)操作有毒气体(如H2S、Cl2、Br2、NO2、浓HCl和HF等)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3)苯、四氯化碳、乙醚、硝基苯等的蒸气会引起中毒。它们虽有特殊气味,但久嗅会使人嗅觉减弱,所以应在通风良好的情况下使用。 4)有些药品(如苯、有机溶剂、汞等)能透过皮肤进入人体,应避免与皮肤接触。 5)氰化物、高汞盐(HgCl2、Hg(NO3)2等)、可溶性钡盐(BaCl2)、重金属盐(如镉、铅盐)、三氧化二砷等剧毒药品,应妥善保管,使用时要特别小心。 6)禁止在实验室内喝水、吃东西。饮食用具不要带进实验室,以防毒物污染,离开实验室及饭前要冼净双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