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上君子意思
梁上君子的成语典故

梁上君子的成语典故[释义] 梁:房梁。
躲在房梁上的君子。
原指窃贼。
后比喻上不沾天下不着地的、脱离实际的人。
[语出] 宋·苏轼《东坡志林》:“近日颇多贼;两夜皆来入吾室。
吾近护魏王葬;得数千缗;略已散去;此梁上君子当是不知耳。
”[正音] 上;不能读作“shǎnɡ”。
[辨形] 梁;不能写作“粱”。
[用法] 多用来比喻小偷。
一般作主语、宾语。
东汉的时候,有一个人叫做陈寔音:实。
每次别人遇到什么纷争的时候,都会请陈寔出来主持公道,因为大家都知道陈寔是一个忠厚诚恳的大好人,每个人都很喜欢他、听他的话!有一年陈寔的家乡闹饥荒,很多人都找不到工作做,有的人就到别的地方去工作,也有人因为没有工作可以做,变成了小偷,专门去偷别人的东西!有一天晚上,有一个小偷溜进陈寔的家,准备等陈寔睡觉以后偷东西,这个小偷不知道陈寔发现他躲在屋梁上面,不过陈寔却假装没看到,安静地坐在客厅里喝茶。
过了一会儿,陈寔把全家人都叫到客厅,对着大家说:「你们知道,人活在世界上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如果我们不好好把握时间去努力,等我们老了以后再努力就来不及了。
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就要养成努力向上的好习惯,长大以后才能对社会、家庭,还有自己有好的贡献!当然也有一些不努力的人,只喜欢享受,这些人的本性並不坏,只是他们没有养成好的习惯,才会做出一些危害社会的坏事情,你们现在把头往上看,在我们屋梁上的这位先生,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小偷一听,吓得赶快从屋梁上爬下来,跪在陈寔的前面:「陈老爷,对不起!我知道我错了,请您原谅我!」陈寔不但没有责骂小偷,还非常慈祥的对小偷说:「我看你不象是一个坏人,可能是因为生活困苦所逼,我现在给你一些钱,你不要再去偷东西了,好好努力,做错事情只要能改过,你还是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的!」小偷感动的哭着对陈寔说:「谢谢陈老爷!我一定会好好努力的!」后来,这个小偷果然把自己的坏习惯改掉,努力做事,成为一个大家都称赞的好青年!后来,大家就把陈寔说的话变成“梁上君子”这句成语,用来称呼偷拿别人东西的小偷。
梁上君子翻译

梁上君子翻译【梁上君子翻译】陈实是东汉人,为人仁厚慈爱。
那一年闹饥荒,百姓饥饿。
有一个小偷晚上进入他的屋子,躲藏在梁上。
陈实在暗中看到了他,于是起身整理衣服,叫他的儿孙起来,神情严肃地教育他们说:“人不能不自己勤勉,不善良的人本性未必是坏的,只是粘染了坏习惯,就转成了这样。
”儿孙说:“这样的人是谁?”陈实指着梁上的盗贼说:“就是那梁上的君子。
”盗贼很吃惊,自己跳下地,磕头认罪。
陈实慢慢地开导他说:“看你的相貌,不像是坏人,就应反省自己,做好事。
”陈实明白他很穷,于是让人给了他二匹绢。
从此整个县中再也没有小偷了。
【文言知识】盗与贼。
现代汉语中,盗指强盗,贼指小偷,而文言中恰恰与此相反:盗多指小偷,贼多指强盗。
上文“盗夜入其室”、“盗大惊”中的两个“盗”,均指小偷;“无复盗者”中的“盗”指偷窃。
【原文】陈实与“梁上君子”陈实,东汉人也,为人仁爱,时岁饥民馁,有盗夜入其室,栖于梁上。
实阴见之,乃起整衣,呼儿孙起,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
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
”儿孙曰:“孰也?”实指梁上盗曰:“梁上君子者是也。
”盗大惊,自投于地,叩头归罪。
实徐谕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省己为善。
”实知其贫,乃令人与之绢二匹。
自是一县无复盗者。
【文言文】梁上君子文言文翻译及主人公简介

【文言文】梁上君子文言文翻译及主人公简介“梁上君子”这一典故出自《后汉书·陈寔传》,讲述了陈寔感化小偷的故事。
以下是原文及翻译:原文: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
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
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
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
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
然此当由贫困。
”令遗绢二匹。
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翻译:当时年成不好,民众生活穷苦,有一个小偷夜间进入陈寔的屋子,躲藏在房梁上。
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把子孙们都叫过来,严肃地教导他们说:“人不能不自我勉励。
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就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
屋梁上的那个人就是这样!”小偷非常惊恐,从房梁上跳下来,叩头认罪。
陈寔慢慢地开导他说:“看你的样子,不像是个坏人,应该深深地克制自己,返回正道。
然而这样做大概是因为贫困吧。
”于是命令赠送二匹绢给小偷。
从此整个县中再也没有小偷了。
接下来为您介绍一下故事的主人公陈寔。
陈寔,字仲弓,颍川许县(今河南许昌长葛市古桥乡陈故村)人。
东汉时期官员、名士。
陈寔出身卑微,但他自幼勤奋好学,有志于追求道德和学问的完善。
尽管家境贫寒,他却凭借着坚定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逐渐在当地崭露头角。
他为人正直,心地善良,对待他人总是充满关爱和宽容。
在乡里,他以公正和仁慈著称,深受百姓的尊敬和爱戴。
陈寔在处理事务时,总是秉持着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偏袒权贵,也不欺压弱小。
他的这种品质使得他在当地树立了极高的威望,人们遇到纠纷和问题,都愿意请他来评判和解决。
在“梁上君子”这个故事中,陈寔展现出了他的智慧和宽容。
他没有直接惩罚小偷,而是通过教诲和感化,让小偷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给予他改过自新的机会。
这种以教育和引导代替惩罚的方式,充分体现了陈寔的仁爱之心和高超的处世智慧。
陈寔的事迹和品德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世树立了榜样。
梁上君子文言文翻译

梁上君子文言文翻译《后汉书·陈寔传》中有一篇名为“梁上君子”的故事,原文如下: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
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
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
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
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
然此当由贫困。
”令遗绢二匹。
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以下是对这段文言文的白话翻译:当时年成不好,民众生活贫困俭朴,有一个小偷夜间进入陈寔的屋子,躲藏在房梁上。
陈寔暗中看到了,就起身整理好衣服,把子孙们叫来,神情严肃地教导他们说:“人不能不自己努力上进。
不好的人不一定本性就坏,(坏毛病)是因为习惯养成,才到了这种地步。
房梁上的那位君子就是这样的人!”小偷非常惊恐,从房梁上跳下来,叩头认罪。
陈寔慢慢地开导他说:“看你的样子,不像是个坏人,应该深刻地反省自己,改过自新从善。
然而你这样做大概是因为贫困吧。
”于是命令(家人)送给他两匹绢。
从此整个县再也没有发生盗窃的事情。
这篇故事虽短小,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首先,陈寔的智慧和宽容令人钦佩。
他发现了小偷,没有立即大声呵斥或捉拿,而是以一种温和而又严肃的方式,通过教育子孙来警醒小偷,让小偷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这种处理方式既避免了可能的冲突和危险,又给了小偷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其次,文中提到“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这句话反映了一种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它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恶行可能并非源于其天生的本性,而是不良的习惯和环境逐渐导致的。
这提醒我们在看待他人的错误和缺点时,不能一味地指责和排斥,而应该尝试去理解背后的原因,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再者,陈寔不仅教训了小偷,还能体谅他可能是因为贫困才走上盗窃之路,并且送给他两匹绢。
这种善良和同情心,体现了他的宽厚仁爱。
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社会贫困问题可能是导致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
“梁上君子”这个故事在后世被广泛传颂,成为了教育人们要改过自新、宽容待人的经典范例。
梁上君子翻译_学习总结

梁上君子翻译【梁上君子翻译】陈实是东汉人,为人仁厚慈爱。
那一年闹饥荒,百姓饥饿。
有一个小偷晚上进入他的屋子,躲藏在梁上。
陈实在暗中看到了他,于是起身整理衣服,叫他的儿孙起来,神情严肃地教育他们说:人不能不自己勤勉,不善良的人本性未必是坏的,只是粘染了坏习惯,就转成了这样。
儿孙说:这样的人是谁?陈实指着梁上的盗贼说:就是那梁上的君子。
盗贼很吃惊,自己跳下地,磕头认罪。
陈实慢慢地开导他说:看你的相貌,不像是坏人,就应反省自己,做好事。
陈实明白他很穷,于是让人给了他二匹绢。
从此整个县中再也没有小偷了。
【文言知识】盗与贼。
现代汉语中,盗指强盗,贼指小偷,而文言中恰恰与此相反:盗多指小偷,贼多指强盗。
上文盗夜入其室、盗大惊中的两个盗,均指小偷;无复盗者中的盗指偷窃。
【原文】陈实与梁上君子陈实,东汉人也,为人仁爱,时岁饥民馁,有盗夜入其室,栖于梁上。
实阴见之,乃起整衣,呼儿孙起,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
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
儿孙曰:孰也?实指梁上盗曰:梁上君子者是也。
盗大惊,自投于地,叩头归罪。
实徐谕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省己为善。
实知其贫,乃令人与之绢二匹。
自是一县无复盗者。
【练习】1、解释:①栖②阴③夫④斯⑤孰⑥徐⑦谕⑧省⑨一2、翻译:①时岁饥民馁②正色训之3、理解:梁上君子现已成成语。
它是指【答案】1.①躲②暗中③句首助词,无义④这(地步)⑤谁⑥慢慢地⑦教育⑧反省⑨整个2.①当时荒年百姓饥饿(饥,荒年)②严肃地教育子孙。
3.小偷。
【相关习题与答案】1.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晓譬曲直,退无怨者。
怨:仇视B.正色训之训:训示C.乃起自整拂拂:拂拭D.寔徐譬之譬:责骂2.下列加点的为与文中宁为刑罚所加中的为字好处相同的一项是()A.一一为具言所闻《梁上君子》阅读答案附翻译《梁上君子》阅读答案附翻译B.为宫室之美C.山峦为晴雪所洗D.不足为外人道也3.下列各项中,对文中资料的理解不贴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陈寔在乡间,是一个德高望重的人,乡里人宁可受到官司,也不愿让陈寔说一顿。
梁上君子文言文注音版

梁上君子文言文注音版
(实用版)
目录
1.梁上君子的故事背景
2.梁上君子的寓意
3.文言文注音版的特点和价值
正文
梁上君子是出自《史记·陈涉世家》的一个成语,原意是指躲在梁上的人,后来引申为小偷的代称。
这个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讲述了陈胜、吴广起义领导人民反抗秦朝暴政的历史事件。
故事中,梁上君子因为偷窃而被发现,最终被起义军处死。
这个故事传达了勇敢与正义的信念,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小偷的强烈谴责。
梁上君子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广泛使用,寓意着那些偷偷摸摸、行为不端的人。
这个成语的教育意义在于告诫人们要遵守道德和法律,不要做损人利己的事情。
同时,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代表着古代人们对于正义和道德的追求。
文言文注音版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阅读方式,它将传统的文言文加上现代汉语拼音,使得读者能够更加轻松地理解和阅读文言文。
这种方式的诞生,一方面是因为现代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追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方便学术研究和教育普及。
文言文注音版的出现,无疑为现代人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文化的窗户,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研究传统文化。
综上所述,梁上君子这个成语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使用的词汇。
而文言文注音版的出现,为我们理解和阅读文言文提供了便利。
第1页共1页。
梁上君子的典故

梁上君子的典故梁上君子的典故导语:夫人不可不自勉。
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
梁上君子者是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梁上君子的历史典故,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梁上君子的.典故梁上君子的由来:《陈寔晓喻梁上君子》原话:夫人不可不自勉。
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
梁上君子者是矣!翻译:陈寔对子孙说,人要自我勉励。
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
梁上君子就是这样的人!梁上君子的故事翻译:陈寔在乡间,以平和的心对待事物。
百姓间出现争执官司时,陈寔判决公正,明白详细地说明是非,百姓回去后没有埋怨的。
甚至有人感叹说:“宁愿被刑罚处治,也不愿被陈寔批评。
”当时年成不好,民众没有收成,有小偷夜间进入陈寔家里,躲在房梁上。
陈寔暗中发现了,就起来整顿衣服,让子孙聚拢过来,正色训诫他们说:“人要自我勉励。
不善良的人不一定本性是坏的,(坏)习惯往往由(不注重)品性修养而形成,于是到了这样的地步。
梁上君子就是这样的人!”小偷十分惊慌,从房梁跳到地上,跪拜在地,诚恳认罪。
陈寔慢慢告诉他说:“看你的长相,也不像个坏人,应该深自克制,返回正道。
然而你这种行为当是由贫困所致。
”结果还赠送二匹绢给小偷。
从此全县没有再发生盗窃。
选自《后汉书》梁上君子的故事原文:寔(shi)在乡闾,平心率物①。
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
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
”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
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
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
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qī)颡(sǎng)②归罪。
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
然此当由贫困。
”令遗绢二匹。
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选自《后汉书》梁上君子的故事注释:①做人们的表率②叩头。
梁上君子的故事和寓意

梁上君子的故事和寓意“梁上君子,岂无衣”,这句古老的中国谚语,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梁上君子”的基本形象,深深蕴含着中国古代礼仪文明的精神,也成为对道德规范的深刻关怀。
“梁上君子”这个概念起源于古代,早在韩非子的《韩语》中,就有“梁上君子”一词,用以指“文明有礼的人”。
据古代文献记载,“梁上君子”的典故始于一个古代士族,名叫梁上君子,他曾在项羽征讨之时,受到残酷的征讨,他忍受不住这种对他财产和美德的威胁,想要跳河而死,但又不忍离开自己的家园。
他最终做出了一个极其英勇的决定:他将自己的财产全部赠送给了抗敌军,以此来拯救自己的家乡,安抚抗敌军的爱国精神,以及保护自己及家人的性命安全。
此举,获得了古代社会的尊重和赞赏,这也就是“梁上君子”的诞生。
“梁上君子”的故事,为中国传统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影响了许多后世的思想家、文人,甚至流传至今,受到许多人的喜爱和赞赏。
“梁上君子”在汉文化中,没有华丽的外表和装饰,但其内涵却是深远的,他代表着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
“梁上君子”的典故,给人们带来的感悟也是深刻的,他的故事诉说的,是一种无畏的精神和负责任的情感,一种付出自己的一切,以保障别人生活得更安全、更富有的慷慨与仁爱。
他克服了面对生命的恐惧,用他的勇气和毅力,帮助其他人,而不是自己,表现出了一种以不可思议的慈爱和真正的责任感。
传说中,梁上君子用财富抛却性命,在社会上奉献自己,成就了他作为一个模范人物的地位。
“梁上君子”的故事,虽然发生在古代,但它的寓意却是无处不在的,今天,“梁上君子”的精神也是当下社会最需要的:一种为他人献出自己的精神,一种超越自我,以及一种为目标而奋斗的精神。
“梁上君子”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因子,而且也是世界文化和道德规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把正当的财富视为一种恩惠,对于人类行为作出了深刻的思考和指引。
今天,“梁上君子”也被用来激励人们发挥自己的潜能,把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变成最大的慈悲,用来拯救更多的人类,唤起他们的良知与责任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iáng shàng jūn zǐ
梁上君子的意思是窃贼的代称。现在有时也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 人。梁上君子成语故事简介是《后汉书·陈寔传》:“时岁荒民俭,有 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 曰:‘夫人不可以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習以性成,遂至于此。 梁上君子者是矣!”
梁上君子意思
快速准确查询梁上君子成语接龙:
第一位
第二位
第三位
第四位
末位
梁上君子的意思是什么,怎样用梁上君子造句子,梁上字开头的成语, 首先要了解成语“梁上君子”是什么意思?掌握梁上君子成语故事简 介、典故、出处,并有梁上君子成语的句子和梁上字结尾的成语接龙, 梁上结尾的 4 字成语接龙有哪些,有关梁上君子的成语句子,希望对 你有所帮助。
词语梁的词语上的词语君的词语子的词语梁上的词语君子的词语
分词成语较用的八组梁上君子分词和词语的成语如下(点击可查 阅):
梁的成语 上的成语 君的成语 的成语 梁上的成语 君子的成语 上君的成语 梁子的成语 梁上君子的成语接龙 1.子子孙孙 2.子夏悬鹑
3.子孝父慈 4.子为父隐 5.子女玉帛 6.子丑寅卯 7.子曰诗云 8.子虚乌有 更多成语 上一个成语 下一个成语 怎样用梁上君子造句子,有关结尾梁上开头的成语接龙址:
怎样运用梁上君子成语造句子和理解梁上君子句子的意思,写作例句 参考和梁上君子成语句子共 548 个,可继续。
梁上君子造句子:邑西某乙,故梁上君子也。(清·蒲松龄《聊斋志 异·某乙》)
拆分词组梁上君子成语拆分:梁词组上词组君词组子词组词组大全
解释或引用窃贼的代称。现在有时也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人。其 的分词解释详看:梁的意思上的意思君的意思子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