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烽火》教案

合集下载

2023最新-《卢沟桥烽火》教案精选4篇

2023最新-《卢沟桥烽火》教案精选4篇

《卢沟桥烽火》教案精选4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这次牛牛范文为您整理了4篇《卢沟桥烽火》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卢沟桥烽火》篇一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揭题、导入:揭题:板书:卢沟桥烽火审题:从题目看文章是写什么?(理解烽火)烽火:报警的烟火。

讨论:看了题目,你心中有什么疑问吗?在卢沟桥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板书)为什么说卢沟桥燃起了烽火?是什么样的烽火?这次事件有什么特殊的意义?要求:同学们通过上网查寻有关的资料,看看卢沟桥到底曾经发生过什么事?学生上网进行资料查询通过网易查询卢沟桥。

每个资料要说明出处,以利交流。

查到资料后,可同桌或小组进行讨论,写出自己的书面调查。

查询结果总汇,诱发学生情感学生回答研究,讨论的结果,教师点拔,小结。

a:通过资料可了解:七bull;七卢沟桥抗战(介绍)卢沟桥事变的经过中华英雄rarr;无名英雄碑rarr;中国版图说明卢沟桥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中华英雄(国耻日)rarr;九bull;一八事变时代背景rarr;说明日本帝国主义此时已开始全面侵略中国。

南京大屠杀(图片、内容)说明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

中国台湾南部院校师生观感畅然不忘历史。

学者分析:日本为何再次篡改历史教科书要牢记历史名山景色:卢沟桥了解卢沟桥。

英雄人物:赵登禹。

了解大刀队,抗战英雄。

b:总结:通过同学们查找的资料,我们可以看出,卢沟桥事件是日本帝国主义阴谋侵占我国领土,而蓄意挑战的事端,它是日本全面侵略中国的信号烽火事件。

但中国人民不是好欺负的,自卢沟桥本变后,全中国人民团结起来,同仇敌忾,英勇抗战,终于取得了八年抗战的胜利。

它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

c:过渡:课文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卢沟桥烽火的呢?初读课文,发展情感初读感知,要求:自读课文,读通课文。

边读边想,理清事件的来龙去脉,给课文分段。

2024年小学语文《卢沟桥烽火》的教案

2024年小学语文《卢沟桥烽火》的教案

2024年小学语文《卢沟桥烽火》的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卢沟桥烽火》的历史背景和事件经过。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1.2 教学内容课文《卢沟桥烽火》的阅读与理解。

相关历史背景的介绍。

学生讨论和思考题的解答。

第二章:教学资源与准备2.1 教学资源课文《卢沟桥烽火》。

相关历史资料和图片。

教学视频或音频材料。

2.2 教学准备提前准备好教学资源和材料。

安排课堂讨论和思考题。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方法3.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材料引入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

引导学生思考卢沟桥事变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2 阅读理解学生阅读课文《卢沟桥烽火》。

教师提问并引导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3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

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3.4 思考题解答教师提出思考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思4.1 教学评价学生课堂参与度和讨论表现的评价。

学生回答思考题的准确性和思考深度的评价。

4.2 教学反思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调整和改进。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安排5.1 教学计划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

5.2 教学安排安排课堂讲解、阅读、讨论和思考题的时间。

安排学生的作业和课外阅读任务。

第六章:教学扩展活动6.1 观看相关历史纪录片安排一堂课的时间,让学生观看关于卢沟桥事变的纪录片。

观看后,教师引导学生分享感受和理解。

6.2 参观历史博物馆如果可能,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了解卢沟桥事变的相关实物和资料。

第七章:作业与课外阅读7.1 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作业,如其他关于卢沟桥事变的文章或书籍。

让学生完成一篇关于卢沟桥事变的研究报告。

7.2 课外阅读推荐一些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加深对中国历史的了解。

第八章:教学反馈与调整8.1 教学反馈教师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和报告,了解学生对卢沟桥事变的理解程度。

五年级下《卢沟桥烽火》语文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五年级下《卢沟桥烽火》语文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卢沟桥烽火》语文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卢沟桥烽火》的内容,认识生字词,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深入分析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抗日战争时期我国人民的英勇顽强,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体会抗日战争时期我国人民的英勇顽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引发学生思考:卢沟桥烽火意味着什么?2.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2)教师检查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对生字词进行讲解。

3.理解课文(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学生复述课文,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4.分析课文(1)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学生讨论课文中的抗日英雄人物形象,感受他们的英勇顽强。

5.课堂活动(1)分组讨论:如果你生活在抗日战争时期,你会如何为祖国做贡献?(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6.课堂小结(2)学生谈收获,表达自己的感悟。

四、作业设计1.抄写课文,熟读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抗日战争时期英勇人物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课堂气氛活跃。

2.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较深刻,能体会到抗日战争时期我国人民的英勇精神。

3.课堂活动设计合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4.作业设计具有针对性,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资源1.课文《卢沟桥烽火》2.卢沟桥事变历史资料3.抗日战争时期英勇人物事迹七、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他们深入分析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3.课堂活动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抗日战争时期我国人民的英勇精神。

《卢沟桥烽火》教案【】

《卢沟桥烽火》教案【】

《卢沟桥烽火》word版教案【可编辑】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发生背景。

掌握事变的基本经过。

感受抗日战争的严峻形势。

1.2 教学内容导入新课,展示卢沟桥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讲述卢沟桥事变的发生背景,如日本侵华战争的扩大等。

详细介绍事变的过程,强调关键事件和人物。

分析事变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影响。

1.3 教学方法图片导入:通过展示卢沟桥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讲述法:以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了解事变的发生背景和过程。

分析法:引导学生思考卢沟桥事变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影响。

第二章:卢沟桥事变的发生2.1 教学目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发生时间和地点。

掌握事变的开端和导火索。

认识主要当事人。

2.2 教学内容讲述卢沟桥事变的发生时间和地点。

介绍事变的导火索,如日军挑衅等。

详细讲述事变的开端,如中国军队的回应等。

介绍主要当事人,如宛平城守将等。

2.3 教学方法讲述法:以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了解事变的发生时间和地点。

图片展示法:展示相关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章:卢沟桥事变的扩大3.1 教学目标了解卢沟桥事变扩大后的战况。

掌握事变扩大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影响。

认识相关英雄人物。

3.2 教学内容讲述卢沟桥事变扩大后的战况,如中国军队的抵抗等。

分析事变扩大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影响,如全国性抗战的爆发等。

介绍相关英雄人物,如二十九军副军长等。

3.3 教学方法讲述法:以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了解卢沟桥事变扩大后的战况。

分析法:引导学生思考事变扩大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影响。

事例法:通过介绍英雄人物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第四章:卢沟桥事变的后果4.1 教学目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后果。

掌握事变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影响。

认识事变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讲述卢沟桥事变的后果,如中国军队的损失等。

分析事变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影响,如全国性抗战的爆发等。

介绍事变对中日关系的影响,如战争的长期化等。

《卢沟桥烽火》的教案

《卢沟桥烽火》的教案

《卢沟桥烽火》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发生背景和历史意义;(2)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和词汇,如“七七事变”、“全民族抗战”等;(3)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了解卢沟桥事变的经过;(2)学会利用历史资料,对事件进行分析与评价;(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视和平的情感;(2)认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了解中国人民抗争的伟大精神;(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及历史意义;(2)中国人民在全民族抗战中的英勇表现;(3)事变中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2. 教学难点:(1)卢沟桥事变的背景和原因;(2)事变中的战略战术及战争规律;(3)事变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卢沟桥事变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2)学生分享对卢沟桥事变的认识和了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卢沟桥事变的经过;(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事变中的战略战术及战争规律;(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经过和意义;(2)引导学生关注事变中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5. 情感升华:(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卢沟桥事变对中国的历史进程的影响;(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热爱祖国、珍视和平的情感。

四、课后作业:2. 绘制一幅关于卢沟桥事变的绘画作品,展示事变中的英勇形象;3. 调查家族中的抗战故事,分享亲友的抗战经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合作意识;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课后作业,关注他们对卢沟桥事变的理解和感悟;3. 情感态度: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爱国主义、珍视和平等价值观的认同程度。

《卢沟桥烽火》的教案

《卢沟桥烽火》的教案

《卢沟桥烽火》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2)掌握事变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和感人故事;(3)认识事变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剖析卢沟桥事变的历史意义;(2)运用多媒体手段,直观展示事变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3)以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形式,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体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仇恨侵略者的情感;(2)引导学生珍惜和平、警惕历史悲剧重演的意识;(3)树立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和过程;(2)事变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和感人故事;(3)事变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与国内外形势的联系;(2)事变中various military strategies 和战术的应用;(3)事变对中日两国关系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卢沟桥事变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2)学生分享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共同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卢沟桥事变的过程;(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事变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和感人故事;(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景再现:(1)学生分组表演情景剧,再现卢沟桥事变的关键场景;(2)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卢沟桥事变的历史意义。

四、课后作业:2. 调查家族中祖辈或父辈对卢沟桥事变的了解,记录下他们的讲述;3. 搜集更多关于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资料,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卢沟桥烽火》教案【】

《卢沟桥烽火》教案【】

《卢沟桥烽火》word版教案【可编辑】章节一:导入课程背景:介绍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强调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卢沟桥事变会成为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标志性事件?章节二:卢沟桥事变的经过事件起因:解释日本侵华战争爆发的背景,以及日本军队占领卢沟桥的经过。

事变的经过:详细描述卢沟桥事变的发生过程,包括中国军队的抵抗和牺牲。

章节三:卢沟桥事变的影响国内影响:分析卢沟桥事变对中国国内的影响,如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情感,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国际影响:探讨卢沟桥事变在国际上的影响,如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章节四:卢沟桥事变的纪念与传承纪念活动:介绍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纪念卢沟桥事变的活动,如公祭仪式、纪念展览等。

传承精神:探讨卢沟桥事变精神在当代中国的传承,如弘扬爱国主义、坚定民族自信等。

章节五: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卢沟桥事变对于中国人民的意义,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卢沟桥事变精神。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卢沟桥事变对当代青年的启示,并提出具体行动计划。

教学目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背景、经过和影响。

认识卢沟桥事变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信。

教学资源:《卢沟桥烽火》教材或相关资料。

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

教学评价:学生课堂参与度。

学生对卢沟桥事变的理解程度。

学生对卢沟桥事变精神的传承和发扬情况。

六、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证据照片和视频:展示卢沟桥事变时期的照片和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事变的发生过程。

证人证言:介绍当时亲历者的证言,让学生了解事变的真实情况。

七、卢沟桥事变的历史意义中国人民的抵抗:强调卢沟桥事变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开始,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情感。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分析卢沟桥事变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八、卢沟桥事变的纪念场所卢沟桥事变纪念馆:介绍卢沟桥事变纪念馆的建立背景、展览内容和参观体验。

《卢沟桥烽火》教案

《卢沟桥烽火》教案

学习建议
03
学生是否能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向教师提出合理的学习建议,
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学生评价
学习效果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
学习态度
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端正,是否能够认真完成学习任务。
进步情况
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
05 教师自我评价
课文讲解
讲解历史背景
介绍卢沟桥的历史背景和 重要性,以及中日关系的 历史渊源。
分析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讲解 重点词汇和句型,分析文 章结构和写作技巧。
讲解课文主题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 和思想,探讨卢沟桥烽火 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课堂活动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就卢沟桥烽火 的相关话题展开讨论,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生
先烈们的英勇和民族精神,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03
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小组讨论和课堂发言中,学生能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述自己的观
点,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的反思
情境创设有助于学生理解
通过多媒体手段创设历史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当时的历史 背景和事件经过,增强了学生对历史的认识。
小组合作讨论效果良好
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树 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02 教学内容与过程
CHAPTER
导入
01
02
03
故事导入
讲述卢沟桥的历史背景和 相关故事,引起学生的兴 趣。
情境导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卢沟桥的 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 感受卢沟桥的壮丽和历史 意义。
提问导入
提出关于卢沟桥的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出课 文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卢沟桥烽火》教案高密朝阳街道姚哥庄中学钟洁(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语文2,两课时:3,学生课前准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自主学习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三、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四、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五、有关卢沟桥图片以及视频(二)、教学背景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新词。

读准多音字“爪”、“咽”、“处”。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按照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学生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攻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4、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认清日寇侵略罪行。

激发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三)、教材分析《卢沟桥烽火》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反映了中国现代史上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卢沟桥事变,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

在六年级学生心中,抗日战争就是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把侵略者赶出中国,至于卢沟桥事变具体是怎么回事,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学生并不了解,毕竟现在的孩子距离抗战这一特定的历史时“卢沟桥事变”是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怀的历史,但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及其发生的背景,孩子们是知之甚少的。

课文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生动叙述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细致描画了敌我双方的行为、语言等,通过对比手法来突出侵略者的丑恶嘴脸与我国守军顽强抵抗、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因此,学生读此文,不仅要了解事情发生的背景、经过,抓关键词句体会敌寇的狡猾凶恶,守军的英雄顽强,还得深入感悟文本的表现手法,不仅要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情怀的教育,还得从中领悟写作手法的精妙。

期已很远。

(三)、教学方法本课课文的语言浅显,内容真实,能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崇敬之情,因此要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感知。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我把读贯穿全文。

同时,在教学中采用了图片、视频等,通过多媒体手段的利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加深了对历史的认识,学习积极性高,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理解课文的内容,能按照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教学过程: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二、1. 听歌曲《松花江上》。

2. 请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百度文库】1、九一八事变(/view/80e16bfcaef8941ea76e05e9.html)2、卢沟桥事变的有关图片。

3、图片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热点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百度文库】卢沟桥烽火图片(/view/8ab56fa4b0717fd5360cdc54.html)二、初读指导1. 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利用教学课件学习(百度文库)《卢沟桥烽火》课件(1)小黑板出示词语。

相机理解部分词语。

(2)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去掉拼音读。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4. 指导分段:(1)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2)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1):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2-5):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6-8):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9):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国抗战的序幕。

三、观看卢沟桥事变片段:【百度文库】课件(/view/01d2cc1ab7360b4c2e3f6429.html)四、指导写字五、作业:(1)习字册上习字。

抄写词语(2)解释加点字同仇敌忾万籁俱寂众寡悬殊如火如荼猝不及防课外作业:(1)【百度文库】今日卢沟桥图片(2)【百度视频】) 观看电影《七七事变》(/v?ct=301989888&rn=20&pn=0&db=0&s=8&word=%B5%E7%D3 %B0%C6%DF%C6%DF%CA%C2%B1%E4&ty=21&fr=ala3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我先通过谈话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了那些内容,然后引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2、词语复习:1、指名两生朗读:气势汹汹严词拒绝人仰马翻同仇敌忾抱头鼠窜两面夹击2、分两组学生各读一列,思考:你从这两组词语中发现了什么?(分别写敌军和我军的)3、导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首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它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4、课文中详细描写“七七卢沟桥事变”的是(2-5自然段)。

5、“七七卢沟桥事变”是我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事件。

现在让我们重温这段历史,讲好这个故事。

二、细读课文。

(一)指导学习课文2—5节。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2-3自然段,看看故事开头,敌我双方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划出有关词句,作好批注。

2、交流:(1)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

(可恶)(2)一个日本军官气势汹汹地说,他们有一个士兵失踪了,要到宛平城内去“搜查”。

(无理)(3)这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

(奸诈)(4)面对敌人的无理要求,守桥的中国士兵当即严词拒绝。

(英勇)(5)日军恼羞成怒,首先向中国军队开起火来。

(蛮横)(6)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

(狠心)3、师评:同学们讲得非常到位,故事就因日军“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开始,让我们一起来读好它,读出日军的蛮横无理,奸诈狡猾。

(生齐读2-3自然段)4、听了大家的朗读,让我感觉看到了这帮可恶的日本鬼子!记住这个事件的开始了吗?相信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小朋友都会将它牢牢记在心中的。

谁来试试讲故事的开头吧!老师将刚才同学们交流的词出示在大屏幕上,也许对你有用。

(师出示)时间敌军我军1937年7月7日深夜全副武装气势汹汹大声喝问严词拒绝恼羞成怒首先开火……立即还击……师评:(1)你能够将这个故事的开头讲得这么完整,真是了不起!(2)哎,大家有没有发现,他在讲的时候,时而高兴,时而忧愤。

肯定是个爱憎分明的好少年!(网络搜索)卢沟桥事变图片5、指导学习第四自然段师:(1)同学们,故事的开头我们在关键词的帮助下,讲得很不错,大家可以按照刚才的方式,学习下面一个自然段。

(2)请同学们边读边划出能帮助你讲好故事的关键词句,可适当作些批注。

(3)交流:第一处:早有防备的中国守军同仇敌忾,奋起还击,打得日本鬼子人仰马翻。

第二处:日本鬼子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哇哇”吼叫着,疯狂地向县城扑来。

第三处:英勇的中国守军举起明晃晃的大刀,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杀声中冲出了县城。

第四处:在硝烟和火光中,日寇被杀得哭爹喊娘,狼狈而逃。

学生交流的时候,可问:你为什么找这些词呢?让学生说说理由。

(师小结)6、日寇狼狈而逃的当天晚上,我们的大刀队员们乘胜追击,他们(引读):手握大刀,腰佩手榴弹,又悄悄地向卢沟桥进发。

到了桥头,大刀队员们齐声呐喊:“小鬼子,看刀!”日寇猝不及防,一个个人头滚落,尸横桥头。

这时,我们的援军又从敌人背后杀来,两面夹击,打得日寇鬼哭狼嚎,抱头鼠窜。

激战一直持续到9日凌晨,侵占桥头的日军全部被歼,卢沟桥重又回到了中国军队的手中。

(1)对于这一部分,你又会抓住哪些词语来讲?为什么?(2)同学们谈得真好,你能够抓住刚才交流的词语,把卢沟桥事件的经过讲一讲吗?同样的,老师将刚才大家交流的词语放在这里,供你选用。

时间敌军我军1937年7月7日偷偷的摸进悄悄的进军第二天凌晨人仰马翻吼叫同仇敌忾疯狂扑来哭爹喊娘奋起还击狼狈而逃……举起冒着冲出砍去……当天晚上猝不及防鬼哭狼嚎手握腰佩抱头鼠窜……悄悄进发齐声呐喊……(3)给学生3分钟时间准备,然后指名交流。

师小结:听了你的故事,我眼前仿佛看到了日军狼狈不堪的样子,讲得不错!我们大刀队员的英勇顽强在你的语言描述下,他们的形象在我们心中更加高大(二)学习6-8自然段1、引:在我军将士的全力反击下,卢沟桥重又返回到我们的手中,但是,日寇亡我之心不死,继续(引读)向平津一带调集兵力,不断对中国军队发动攻击。

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

2、什么是“生死存亡”?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体现在哪儿?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从这里,你感受到危急了吗?(三个“!”“危急”,范围扩大,不断递进,感受到当时我国形势危急)3、正是在这危急的时刻,全国军民团结一致。

他们的团结体现在:北平市民……铁路工人……各地民众、海外华侨……由此,你想到了哪些词?(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三)讲述“卢沟桥事变”的具体经过1、学生默读要讲述的内容,这是为了学生更加熟悉教学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说说讲述要注意的问题,为学生讲述好打下基础。

3、教师点评、指导。

引导学生按照时间和事情的发展顺序,抓住描述敌我双方神态举动的关键词语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先同桌对说、小组互说,再全班交流评议。

五、布置作业: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抄写生字词。

(六)教学反思《卢沟桥烽火》叙写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强盗行经,歌颂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点明了伟大的抗日战争从此拉开了序幕。

对于高年段的学生,课标中就有指出要能“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推敲重点词句,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

”是本课教学重点之一。

中有大量的描写敌我双方的词语。

描写我军的有:悄悄地、进发、同仇敌忾、奋起还击、暂时退守……描写日军的有:偷偷地、摸来、恼羞成怒、人仰马翻……教学中,我由词入手,让学生感受双方战争的激烈以及我军的顽强;同时由词入手,结合时间顺序练习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并且由词入手,学习战斗场面的描写。

通过引导学生准确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感受本文对比鲜明,描写生动的写作特色,在此基础上表情朗读、复述,对词语进行积累、内化,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