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义演变的途径

合集下载

英语词义演变的原因和主要方式

英语词义演变的原因和主要方式

浅谈英语词义演变的原因和主要方式摘要:词语的意义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但历经千百年后,则会发生一定的甚至是重大的变化。

英语经历古英语时期、中古英语时期及现代英语时期三个阶段的发展,法语词、拉丁语词、希腊语词和斯堪的纳维亚语词等的大量涌入,英语的词汇越来越丰富。

可以说,词汇的变化最快,也最显著。

这一方面表现在新词汇的产生和旧词汇的消亡,还有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词义的不断演变。

本文将讨论词义演变的诸多起源以及其主要方式。

关键字:词义的扩大,缩小,升格,降格等班级:07外国语学院教育3班学号:072725030姓名:黄滢作为语言的载体,人们日常生活交流的工具,词和词义都会随着时间不断地变化。

根据语言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时期,一个词常常会被赋予一些新的含义,或发生一些意义上的变化。

因此,词义的变化就是原有词义的改变和新词义的产生。

由于有的事物之间在功能、形状、动作等特征方面存在着某些相似之处,那么命名该事物的词就可以从一种事物、现象、行为的名称转指成为另一种事物、现象、行为的名称,这是词义的改变和新词义产生的基础。

一词义演变的主要原因引起词义变化的原因很多,一位早期的语义学家把词义变化的原因归纳为三十一条。

词义变化的复杂性由此可见一斑。

尽管引起词义变化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有:1.历史因素。

英语的历史起源于公元五世纪上半叶盎格鲁、撒克逊和裘德人所使用的语言,后经历了漫长的社会发展和变化,特别是英国历史上两次外来入侵者的统治,加剧了词义的变化。

2.社会因素。

社会是在不断发展中进步的,语言是社会发展变化的晴雨表,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会给词赋予新的含义,原本是普通含义的词可能会变成专业术语,反之亦然。

3.语言因素。

词义的变化常常是由于语言的发展而造成的,语言的发展总是朝着一定的规律而动的,如词的省略(ellipsis),使得原本需要几个词表达的含义转到一个词上,使词义发生了变化。

4.心理因素。

这点主要是通过委婉语,夸张语及讽刺语的使用而改变着某些词的含义。

走的词义演变方式

走的词义演变方式

走的词义演变方式
“走”字的词义演变方式可以从字形和词义引申两个方面来探讨。

从字形演变来看,“走”的甲骨文字形像一个人摆动双臂、迈开大步奔跑的样子。

金文字形在其下增加了一只脚,有的字形还增加了表示行走、道路等意思的“彳”。

发展到小篆阶段,“走”字的字形变得更加规整,下面的“止”(表示脚)变得更加明显。

隶书和楷书阶段,“走”字的字形基本定型,下面的“止”变成了“辶”。

从词义引申来看,“走”最初的意思相当于现在的“跑”。

例如,《韩非子·五蠹》中有“兔走触株,折颈而死”的句子,这里的“走”就是“跑”的意思。

在古代,“走”表示“跑”的意思很常用。

例如,《孟子·梁惠王上》中有“弃甲曳兵而走”的句子,这里的“走”也是“跑”的意思。

随着时间的推移,“走”的词义逐渐扩大。

除了表示“跑”的意思之外,还可以表示“行走”、“离开”、“经过”等意思。

例如,“走路”、“走红”、“走马观花”等词语中的“走”就是“行走”的意思;“走亲戚”、“走神”等词语中的“走”就是“离开”的意思;“走过场”、“走红运”等词语中的“走”就是“经过”的意思。

总之,“走”字的词义演变方式是通过字形演变和词义引申来实现的。

在字形上,“走”字从最初的象形字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会意字;在词
义上,“走”字从最初的“跑”的意思逐渐扩大,涵盖了“行走”、“离开”、“经过”等多种意思。

这种词义演变方式反映了汉语词汇的丰富性和演变规律。

词义演变的原因

词义演变的原因

04
词义演变的未来趋势
语言变化的预测
语言发展与科技进步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事物、新概念不断涌现,语言也 会随之发生变化,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将不断涌现。
社会变迁与文化影响
社会变迁和文化发展对语言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随着社会 观念的转变和文化的交流融合,一些词汇的意义可能会发生变 化。
全球化与跨文化交流
通过对不同语言和历史时期的研究, 发现词义演变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 这些规律和模式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 语言发展和变化的机制。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加强跨语言和跨文化的研究,比较不同语言和 文化中词义演变的异同,以揭示更深层次的语
言共性和特性。
关注语言现实,对现代语言使用中的词义变化进行及 时跟踪和研究,以揭示语言变化的最新趋势和特点。
进一步探究词义演变的机制和规律,特别是对 于一些特殊类型的词义演变,例如隐喻、转喻 等现象。
结合认知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理论 和方法,全面探究词义演变的动因和机制,以推 动语言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对社会的影响
1 2
社会认知
词义演变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从而 影响社会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形成和变化。
社会交流
词义演变会影响社会交流,影响人们的沟通效果 和信息传递,从而影响社会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3
社会进步
词义演变也会促进社会进步,随着新词汇和新意 义的应用和普及,社会的认知水平和文明程度也 会相应提高。
词汇意义的变化
词汇意义的演变是词义演变的核心。随着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入,词汇的意义 也会发生变化。例如,“小姐”一词在古代指未出嫁的女孩,现在则指年轻女性。
语言外部因素

简述词义演变的原因

简述词义演变的原因

简述词义演变的原因
词义演变是指一个词的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

词义演变的原
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2.语言接触和借用:语言接触和借用可以促进词义演变。

当两种或多
种语言相互接触并影响彼此时,词汇之间的借用和交流会导致词义的改变。

人们根据不同的文化和语境进行意义的扩展或缩小,从而改变了词语的含义。

3.语言的隐喻和象征:语言中常常使用隐喻和比喻来表达更深层次的
意思。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一些隐喻或象征的理解可能会发生变化,
影响了词义的演变。

4.语音和语法的变化:语音和语法的变化也会导致词义的变化。

发音
的变化可能导致一些词的含义发生变化,而语法的变化可能会改变词语的
用法。

总的来说,词义演变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语言现象,它受到社会文化、
语言接触、隐喻和象征、语音和语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1-词义发展的方式

21-词义发展的方式

第二十一讲词义发展的方式词义的发展方式, 有的人通常说有“引申”和“假借”两种方式, 这是不完全正确的。

假借是用字问题, 假借使一个字所记录的词义增多, 这不是词义问题。

词义发展的方式有以下几种:(一)引申(二)相因生义(三)虚化(四)语法影响(五)修辞影响(六)简缩(七)社会原因下面一一介绍。

(一)引申一、什么是引申引申是基于联想作用而产生的一种词义发展。

引申义与原来的意义之间有相关的部分。

从义素分析的角度来说, 两个意义的义素必然有共同的部分。

一个词的某一个义位的若干义素, 在发展过程中保留了一部分, 又改变了一部分(或增或减或变化), 就引申出一个新的义位。

如, “信”有这样几个义位:①言语真实[言语]+[真实]②对人真诚有信用[对人的态度]+[真实]③相信[认为]+[某种情况]+[真实]④的确[某种动作或状态]+[真实]⑤凭证[证明情况真实]+[物品]⑥信使[携带凭证传递信息]+[人]⑦音讯[信使传递的]+[消息]⑧书信[传递消息的]+[文字]从引申的方式来看, 有连锁式和辐射式两种(略而不详谈)关于词义的发展, 通常还提到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 这是就引申所产生的结果而言的。

二、词义引申的结果——扩大、缩小、转移一个义位引申出另一个义位, 就新旧义位比较而言, 有扩大、缩小、转移三种情况。

请思考:脸: 面颊→面孔趾: 脚掌→脚趾汤: 热水→菜汤我们首先明确扩大、缩小和转移的标准。

我们用义素分析法描写。

1、扩大一个义位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减少了限定性义素, 由下位义变成了上位义, 这就是扩大。

“唱”, 古代指领唱, 现代指一切歌唱, 它的义素变化是:唱: [带头]+[唱]→[唱]在语义场中地位的变化是:古今歌唱⁄\ ⁄\唱和领唱跟唱从唱所代表的概念来说, 由种概念变成了属概念。

扩大的例子还有:古代现代嘴鸟的口口响回声声响洗洗脚洗涉徒步渡河渡河雄鸟的雄性鸟兽的雄性由以上条件看“脸”的变化是否属于词义扩大呢?面颊和面孔不是语义场中的上下位关系, 也不是逻辑上的种属关系, 而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词汇发展及规范

词汇发展及规范

对方言词的吸收和规范应坚持 必要性原则。如果现代汉语词汇 中已有相应的词语,就没有必要 再从方言中吸收同样意思的词。 例如表示“今天”意义的“今儿 个、今朝”等方言说法,就没有 必要被吸收到普通话当中来。

对方言词的吸收还应该坚持 普遍性原则。在北方方言区内,“ 蚜虫、腻虫、蚁虫、蜜虫、油虫 、旱虫”等说法并存,从普遍性看 ,应该选用“蚜虫”。

关于商业广告套用成语的问题—— “咳”不容缓 “骑”乐无穷 “鳖”来无恙 默默无“蚊” 一“网”情深 “琴”有独钟 随心所“浴” 终生无“汗” “烧”胜一筹 以“帽”取人 好“色”之涂 “快治”人口、 大“石”化小、小“石”化了

“之乎者也”之类,在现代汉语 书面语中因为颇有修辞效果,使用频 率不低。例如:
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松树要求 于人的可谓少矣!(陶铸《松树的风格 》)

恰当地运用古语词,可以使语言 简洁、凝炼、匀称。例如: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 ,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 (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

2.不随意改变原型。成语具有结 构的凝固性特点,一般不能任意改变 或增减其构成成分。例如“胸有成竹” 不能说作“胸有毛竹”,“老马识途”不 能讲成“老马识路”,“画蛇添足”不能 变为“画蛇添脚”,“吐故纳新”不能改 作“吐旧纳新”,等等。

当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为了 增强修辞效果,成语也可以活用。例如 :

2.统一书写形式。采用通 用式,淘汰其它形式。如用“托 拉斯”不用“托拉思”,用“迪 斯科”不用“的士高”,用“巧 克力”不用“朱古力”,用“高 尔基”不用“戈里基”,用“ 尼龙 ”不用“呢隆”,等等。

3.尽量采用意译词。除了人 名、地名、国名要用音译方式, 以及不用音译就不能准确地表达 原外来事物意义的以外,应尽量 采用意译,以贴近本民族具象造 词的习惯,便于理解和记忆。如 用“青霉素”不用“盘尼西林” ,用“电话”不用“德律风”, 用“科学”不用“赛因斯”,用 “民主”不用“德谟克拉西”, 等等。

词义的演变及其规律

词义的演变及其规律

词义的演变及其规律
英语单词义的演变及其规律,主要指的是源于古英语以及中古英语
期间英语单词义的变化以及演变趋势。

英语单词的义史越来越深远,
不同的语言文化对单词的义的演变也不完全相同。

一般来说,英语单
词的义的演变分为三个主要阶段:拓展增广、渐次而变弱和改变义义
和词类。

首先,拓展增广也就是语意的拓展。

它是指单词在原有语义的基础上,发展出新的语义,从而使得词法得以发展和扩展。

拓展增广可能是一
个专业用词对普通人开放出来,也可能是一个普通词汇被扩展到全新
的语义。

其次,渐次而变弱代表词义渐次而又被弱化。

一个现象是,有些原本
表达低层含义的英语单词,语义很快被弱化为了表达较高级的概念。

英语单词一般来说,语意越层次深,也就越可能被弱化为了表达较高
的概念。

最后,改变义态和词类指的是单词的义态和词类发生改变。

它是指单
词通过改变语义而变为不同的词类,从而构成英语词汇的新的意义结构。

改变义态和词类的概率较低,但也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
了单词语义的演变。

总之,英语单词义的演变及其规律,是我们研究英语演变及其发展的
重要内容。

它不仅包括词义的拓展增广、渐次而变弱和改变义态和词
类,而且这也是英语习得的重要基础,可以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的掌握英语单词的熟悉及其扩充语义。

词义演变的三个途径

词义演变的三个途径

词义演变的三个途径
1、词义的扩大。

有的词,其意义所反映的事物的范围比以前扩大了,或在原义的基础上又引申发展出新的意义。

2、词义的缩小。

有的词,其意义所反映的事物的范围比以前缩小了,或者原来的某些意义消失了。

3、词义的转移。

有的表示甲类对象的词,转用指称与之有关的乙类对象。

词义的演变情况,可从弄清词义演变的几个因素入手。

引起词义变化的因素很复杂,难以一一列举,不过总的来说,现实现象的变化、人们对现实现象认识的发展、词义之间的相互影响都可以引起词义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义演变的途径:1、词义的扩大即扩大词所概括的对象范围“收获”,由专指“农业的收成”扩大到指称“一切行为的所得”,如“学习收获、参观的收获” 2、词义的缩小即缩小词所概括的对象范围“为了”,原义含有原因和目的两个方面内容,现在只表示目的。

3、词义“灌输”,原义指“把流水引到需要水的地方”。

现在只剩下指“输送(思想、知识等)”的意义的转移表示甲类对象的词专用指称与之相关的乙类对象。

举例说明实词和虚词的区别。

第一,从意义看,实词具有比较实在的意义,例如"太阳、月亮";虚词的意义比较虚,例如"如果、关于"。

第二,从功能看,实词能作句子的主要成分,有许多还能单说,单独回答问题,例如"我们学习",其中的词语充当句子的主语、谓语;虚词一般不能单说,不能作句子的主要成分,例如"了、吗"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