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20200408111358)

合集下载

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卷3卷逐题解析版

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卷3卷逐题解析版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

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

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

2020年全国新高考真题卷Ⅱ 语文(Word可编辑版)

 2020年全国新高考真题卷Ⅱ  语文(Word可编辑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Ⅱ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巴巴看起来一点儿也不害怕。

它不怕把它团团围住的兴奋的小孩,而是十分镇定地接受着加州夏日烈阳的炙烤。

这种漫不经心的态度是能说得通的,因为它就生活在既安全又轻松的环境中。

巴巴是一只肚皮雪白的穿山甲,这种惹人喜爱的动物约莫一只小猫那么大。

它脸颊边缘的一圈毛好似山羊胡,粉色的脸颊下方是一截尖尖的、没有牙齿的口鼻——十分适合吸食蚂蚁和白蚁。

它最具特色的是覆满头、身、四肢和尾巴的鳞片,这些浅橙色的鳞片层层叠叠,形成了一件防御力极强的外套。

构成这些鳞片的成分和你的指甲一样,都是角蛋白。

巴巴是圣迭戈动物园的形象大使,它性格温顺,训练得当,能参与各类公众活动。

动物园的工作人员常常把巴巴带到福利院、儿童医院等地方,为患病的孩子带去快乐,并向他们普及关于各类珍稀动物的科学知识。

此时,罗布·奈特正用棉签轻轻擦拭它的脸部边缘,奈特是一名研究微观生命的学者,他研究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特别着迷存在于动物体内或体表的微生物。

开展研究前,他首先得收集它们,收集蝴蝶的人会用网兜和罐子,奈特的工具则是棉签。

他把棉签伸进巴巴的鼻孔,仅仅转上几秒钟,就足以让白色棉签头上沾满来自穿山甲体内的微生物。

巴巴不仅是一只穿山甲,也是一个携带丰富微生物的聚合体:一些微生物生活在它的体内,绝大多数分布在肠道内,还有一些附着在它的脸部、肚子、爪子和鳞片表面。

其实人类身上也寄宿着微生物,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一样——唯一的例外,是科学家在实验室无菌环境下极其小心地培育出来的极少数动物。

我们身上仿佛在举办一场盛大的微生物展览,展品统称为微生物组。

它们生活在我们的皮肤表面、身体内部,甚至是细胞内部。

其中大部分是细菌,也有一些是其他的微小生命体,例如真菌(比如酵母菌)和古菌——后者的身份至今保持神秘,还有数量多到难以估量的病毒。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课标卷,含答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课标卷,含答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课标卷,含答案)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11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以及药品等,可以说,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通泌出,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

除此以外,科技黑箱中还整合了大童人文的、社会的知识,并且或多或少渗透了企业文化和理念。

这样,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葬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美学,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知识.科技黑箱是特殊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媒体,具有三大特点。

首先,它使得每一个使用者—不仅牛顿,都能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试想,如果要全世界的电脑使用者都透彻掌握电脑的工作原理,掌握芯片上的电子理论,那需要多少时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

如今,计葬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

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

其次.处在相付低端的科技黑箱往往与语境和主体无关,而处于高端的科技黑箱则需满足特定主体在特定场合乃至心理的需要。

人们很少能对一把锤子做什么改进,而使用一个月后的电脑则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这就锐明,在认识变得简单易行之时,实践变得复杂和重要.最后,当科技为我们打开一扇又一扇门的时候,我们能拒绝它的诱惑不进去吗?而一旦进去,我们的行为能不受制于房间和走道的形状吗?表面上是使用者在支配科技黑箱,然而科技黑箱却正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使用者施加潜移双化的影响,也就是说使用者被生产方对象化了。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卷1,含答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卷1,含答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卷1,含答案)绝密★启用前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1)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

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天气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子女之间公平享有天气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本人的行为来保护地球天气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天气系统交给子女;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本人及子女设界说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天然资本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完成代际同享,避免“生态赤字”。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天然资本包括天气资本,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配合享有和掌管的。

2020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III)及答案

2020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III)及答案

2020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III)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文观止》是一个文章选本,“观止”本于《左传》记载季札在鲁国看乐舞时赞美的话:“观止矣!”这个选本是清朝吴楚材、吴调侯在康熙三十三年(1694)选定的,它备受读者喜欢是有原因的。

第一,一般说来,它体现了比较进步的文学主张。

古代的选本,梁朝萧统的《文选》也很著名。

那时的文学主张,认为哲理散文和历史散文都不能入选。

《文选》除诗歌外,选的主要是骈文,是一种讲究辞藻、对偶、声律的文章。

唐朝韩愈起来提倡古代的散文,称为古文,用来反对骈文。

这种主张是进步的。

《古文观止》正是贯彻了韩愈以来的古文家的主张。

第二,一般说来,入选这个选本的文章丰富多彩,思想性和艺术性是比较高的。

自从韩愈提倡古文以后,古文的选本在《古文观止》前早已有了,像宋朝真德秀的《文章正宗》选录《左传》《国语》到唐朝末年的作品,《古文观止》的选文从《左传》开始,就是本于《文章正宗》。

不过真德秀是道学家,他用封建伦理的眼光来选文章,忽略了文章的艺术性,所以他的选本不受欢迎,《古文观止》所选,像先秦的历史散文《曹刿论战》《鲁仲连义不帝秦》,表现当时人的智慧和品德;两汉文《治安策》和《出师表》,反映出当时政治上的重大矛盾,表现出作家的远见和忠诚;唐文《捕蛇者说》,深刻暴露封建统治者“苛政猛于虎”的罪恶;宋文《岳阳楼记》,通过不同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这些名篇,都是古今传诵。

这个选本所选文章的丰富多彩,也表现在文章的体制上。

选本也选了几篇韵文、骈文。

严格讲起来,古文跟骈文是对立的。

但就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讲,古文由散体趋向骈体,再由骈体回复到散体,完全不选骈体,就看不出这种变化来。

第三,这个选本的编选体例也有它的好处。

萧统的《文选》分很多门类,烦琐不堪;真德秀的《文章正宗》古文部分分辞令、议论、叙事三类。

2020年全国新高考I卷语文高考真题

2020年全国新高考I卷语文高考真题

2020年全国新高考I卷语文高考真题2020年全国新高考I卷语文高考真题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 (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这家烧卖的做法是明代传下来的,肥油和面,馅儿是肉皮和肉糜。

C.到山上打柴的记忆是幸福而快乐的——尽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种劳作。

D.你不能用这么简单的方式对待一个人——一个有活力、有思想、有感情的人。

19.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4分)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近年来,①我国的电子书阅读率发生了快速增长,②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③根据统计数据显示,④200年国内上的阅读率仅为3.9%,⑤2012年上升到41.7%,⑥电子书的阅读人数更是达到了2.95亿,⑦截止目前,⑧我国已经有接近20%的民养成了通过互联阅读时事新闻的习惯,⑨16%的人群养成了电于阅读的习惯,⑩而且又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电子书上。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5分)总部位于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2020年6月3日发布新闻公报宣布,第51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将于2021年1月举行,年会主题为“世界的复兴”,新闻公报介绍,“世界的复兴”这一目标将致力于共同迅速地建立起世界范围内经济和社会体系的基础,以塑造一个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和更具韧性的未来。

届时,年会将以线下和线上两种方式进行,世界经济论坛将和瑞士政府一道,确保会议安全。

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断采取防控措施,全国人民紧急行动。

2020年高考语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阅读练习及解析浣溪沙①苏轼其二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

相挨踏破蒨罗裙。

②老幼扶摧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

道逢醉叟卧黄昏。

其三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③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餪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④[注]①宋元丰元年,徐州春旱,词人时任徐州太守,往石潭祈雨,得雨,复往石潭谢雨,途经乡村,写下一组《浣溪沙》词记途中观感。

②蒨:同茜,绛红色。

③络丝娘:纺织娘,此处代指缫丝姑娘。

④餪:女嫁三日送食曰“餪”,此处指馈赠饭食。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浣溪沙》组词以独特的视角,捕捉初夏雨后乡村两三画面,笔触始终不离农事和乡情,生活气息十分浓郁,完全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

B.《其二》下阕写村落祠堂,村民扶老携幼,举行麦收前的赛神活动来感谢天降喜雨,祠前乌飞鸢翔,道旁老翁醉卧,人与自然和谐,一片喜庆。

C.《其三》下阕写扶杖老农见太守造访,情不自禁地从田头捋下待熟青麦粒捣成粉,馈赠客人以尝新,词人趁势询问豆子何时成熟,满是关切。

D.苏轼为官对田园怀有亲近之心,这两首《浣溪沙》词,写了行经乡村路途所见或所闻所问,无不反映乡民情绪,也交织着词人的欣悦和同情。

2.两首词的上阕分别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乡村女子?请简要分析。

(6分)我是—条小河冯至我是一条小河,我无心从你的身边流过,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投入了河水的柔波。

我流过一座森林,柔波便荡荡地把那些碧绿的叶影儿裁剪成你的衣裳。

我流过一座花丛,柔波便粼粼地把那些彩色的花影儿编织成你的花冠。

最后我终于流入无情的大海,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衣裳!我也随着海潮漂漾,漂漾到无边的地方;你那彩霞般的影儿,也和幻散了的彩霞一样!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是一条小河,我无心从你的身边流过”,诗句隐喻“一见钟情”,这位姑娘使诗人钟情。

B.”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此诗句寄寓了对社会丑恶现实与人们险恶心机的批判。

20年语文高考试题

20年语文高考试题

20年语文高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1. 文章主要论述了什么观点?请简要概括。

2. 作者在第二段中提到了哪些论据来支持其观点?3. 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

4. 文章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有哪些?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

5. 文章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6. 文章结尾部分的描写有什么深层含义?试结合文章主旨进行分析。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9题。

7. 文章是如何介绍该科技产品的?请分析其介绍方式。

8. 文章中提到的科技产品有哪些主要功能?请列举并解释。

9. 作者对这项科技产品持什么态度?请根据文章内容推断。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10.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1. 文中提到的“礼”具体指什么?请结合文本内容解释。

12. 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说明“礼”的重要性?13. 文章的主旨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6题。

14. 诗中描绘了哪些景象?请列举并分析其在诗中的作用。

15.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16.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17.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2),,;,。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一)成语运用(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18. 阅读下面的句子,选择正确的成语填空。

(1)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我国外交政策需要更加。

(2)他虽然年轻,但在处理问题时却显得非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捉贼张爱国天地间一片死寂,只有大朵大朵的雪花落地的“沙沙”声。

虽然裹着厚厚的棉袍棉裤,但还是无法抵御彻骨的寒气。

我弓腰缩背,双手紧拢,踩着没过脚踝的雪,跟着父亲走向村外的后岗。

父亲仿佛看出了我的怨气,说:“今晚一定能捉住那个贼。

”“不就几捆稻草吗?大半夜还出来受冻!”我没好气地说,我总以为父亲是小题大做。

“你说得轻巧,没了稻草,开春后咱家大牯牛吃什么?”父亲说着就愤愤起来,“再说了,不要脸的贼你不捉住他,还不知要祸害多少人呢!”到了后岗,父亲用手电筒四下照了照,茫茫雪地里,只有我家一大一小两个草堆,顶着厚厚的雪,静静地矗立着。

我和父亲钻进小草堆洞里,茫然地看着黑咕隆咚的雪的世界。

草堆洞里虽然比外面暖和了许多,但绝比不上家里,更比不了暖和的被窝,我的双脚很快就冻得生疼。

“今晚不会有贼了吧?”我说——我想让父亲同意我们早点撤退,可父亲却传出了轻微的鼾声——他天天劳作不闲,今儿又推了一整天的磨,实在太困了。

不知过了多久,雪停了,却下起了冰子,纷纷扬扬地撒进草堆洞。

草堆洞俨然成了冰窖,没有一丝温度。

我正要推醒父亲回家,却见一窝微弱的灯光向这边慢慢移来。

很快,我看到了,是两个孩子,一大一小,提着防风的煤油灯,径直来到我家大草堆前。

“从里面拉,轻点,别拉倒了草堆。

”小个子低声对大个子说,还挥了挥右臂——半截的右臂!天啊,她不是孩子,是矮婶啊!我忘记了推醒父亲:矮婶怎么会干这种事?怎么干这种事还带着儿子小江——小江比我还小一岁啊。

小江双手抓着一捆稻草使劲往外拉,一个没注意,重重地滑倒在雪地里。

矮婶急忙上前扶起,叫他接着拉。

小江嘴里却愤愤地嘀咕着什么,站立一旁,不愿拉了。

寒风中,母子俩僵持着,浑身颤抖——小江上身穿一件破棉袄,下身是一件旧单衣,而矮婶上下身穿的都是破旧的单衣。

矮婶放下煤油灯,用左手吃力地拉着小江刚刚拉过的那捆稻草,可稻草压得太紧,她发了好几次力也拉不下。

小江终于不忍,上去帮忙,母子俩好不容易才拉下了一捆稻草。

然后,他们又合力拉下一捆。

矮婶提起一捆稻草就要回家,小江却犹豫着说:“娘,再拉一捆吧,够牛吃三天了。

”矮婶看看草堆,摇着头说:“算了吧,你四伯家的牛也要吃草呢。

”说完,母子俩提着稻草一前一后地往回走。

我已经决定不叫醒父亲让他们走了,可父亲却突然醒来,一声大叫,明亮的手电筒的光就照上了三四丈开外的母子俩身上。

我急忙抓住要往外冲的父亲,与此同时,父亲刚出口的“不要脸的……”也硬生生吞回了半句——他也似乎明白了什么,慢慢地坐回原地。

手电筒的灯光里,矮婶怀抱稻草,弯着腰,脸紧紧地贴着稻草,一动不动。

呼呼的北风已掀翻她单薄的衣服,枯瘦的后背整个地裸露在寒风中,任由密密的冰子肆无忌惮地击打。

小江更是吓坏了,提着稻草,浑身颤抖得异常厉害。

“是矮婶。

”我贴着父亲的耳朵低低地说。

“哦,拿草的是二柱三柱吧……你们……”父亲关了手电筒,大声地说,“你们拿回去吧,明天……明天我再找你们算账……”回到家,母亲还坐在床上纳鞋底,问我们抓没抓到贼。

见我们谁也不说话,母亲才发现我们的神情很凝重,就一再追问到底发生了什么。

“哎,老天造孽啊!”父亲长长地叹口气说,“你这就起来,给桂香送稻草去……”“是桂香啊?”母亲吃惊地大张着嘴,继而猛拍脑门,懊恼地说,“我应该早就想到是她娘几个了—秋天草堆失了火。

”母亲一边穿着衣服,一边喃喃地说,“一个女人家,一见人就脸红,手又不便,还带着那么多孩子,再加上牲口,这冰天雪地的草不够用,可怎么熬啊……”此后,每隔两三天,夜深人静的时候,母亲就带着我,将几捆稻草悄悄地放到矮婶家的门口。

有一晚送草回来,我睡觉做梦,竟梦见矮婶家的四周长出了青草,一大片一大片的,蓬蓬勃勃,青翠碧绿……(选自《天池小小说》2013年第1期,有改动) 1.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注意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回答。

内容上,弄清楚这一环境描写的具体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对人物形象塑造和主题思想表达有何直接或间接的作用;结构上,考虑其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的作用,看其有无“渲染气氛”“推动故事情节”“使结构紧凑,前后照应”等作用。

答案开头写大雪与极寒,渲染了寒冷的氛围,为人物活动提供了场景;为下文矮婶偷草作铺垫。

2.文中画线的句子“脸紧紧地贴着稻草”表现了矮婶怎样的心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要结合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来分析。

答案做贼被捉后的害怕心理;无颜面对失主的羞愧心理。

3.请结合小说的内容简要分析父亲的人物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父亲”这一人物形象。

主要是通过“捉贼”这一行为来表现的。

注意抓住对父亲的心理、语言、动作描写来进行分析。

答案正直(在雪天里捉贼除害),勤劳(天天劳作),机智(故作没有看清偷草人),善良(帮助弱者)。

分析略。

4.小说的结尾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解析本题为探究题,具有开放性,回答时应在联系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题干中的条件和要求。

所做的梦就是作者的一种美好祝福和愿望,注意联系人物和主题来回答。

答案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表达出了“我”及家人对矮婶的美好祝愿,希望她早日摆脱困境,过上美好的生活,写出了“我”与家人的善良;深化主题,展现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用象征的手法,表达作者对如春草般茂盛爱心的歌颂。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一个诗人的生命[加拿大]迈克·弗洛里安建筑物的大片墙皮已经脱落,露出红砖和白色的墙体。

窗户上连玻璃也没有。

三月冰冷的雨一直下着,地面上积了一个个小水坑。

很久以前战斗刚打响时村民们就离开了这个名叫罗斯多夫的小村庄。

村子里有二十所小房子、一座东正教教堂、一口井和几条泥泞的小道。

一百公里内几乎看不到人。

有两个俘虏坐在泥地里,低头盯着自己的膝盖。

因为有一只手被一根粗粗的绳子和旁边站着的伙伴的手紧紧地绑在了一起,所以他们不得不举着它。

一百米开外处,一个黑衣女子站在一辆马车后面默默地看着他们。

那匹没有上套的马背风站着,长长的马尾被风吹得飘了起来。

女人把马拴在村中央一口老井的手柄上,朝这群俘虏走来。

获胜一方有十个士兵和他们的队长全身也都被雨淋透了,制服上沾着泥水和血渍。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佩带手枪,还有几个人的身边放着步枪。

队长的左肩上缝着一块黄色肩章。

右肩上的衣服撕破了,露出光光的皮肤和血淋淋的伤口。

这个孤单的黑衣女人朝他走来。

队长几天前就注意到她了,她牵着马车,远远地站着。

“同志。

”女人走到队长身边用俄语喊道。

队长吃惊地看着她,发现她并不漂亮。

她上身穿着黑罩衫,脚上是一双平底宽靴子。

一只靴子的前头磨破了,露出乌黑的指甲和弯曲的脚趾。

她的两只手共用一只手套,抵御着冰冷雨水的袭击。

她的头上顶着一块破布,眼睛和她的靴子一样黑,四周有深深的黑眼圈。

“就是那个人,”她指着其中一个俘虏说,“他不属于他们的队伍,我要把他带回家。

我已经把马牵来了。

他不会给你们惹麻烦的。

”队长低头看看她的靴子,转过身对他的士兵们说:“准备列队。

”“他和他们不是一类人,”她又重复了一遍,“他和其他人不一样,他是俄国人,和我一样,他是我的丈夫。

”队长没有搭理女人,而是背对着她,命令手下:“站好队,每个人瞄准一个人头。

”“我已经跟踪你们五天了,他真的不是和他们一伙的,他是一个诗人。

”她用俄语说。

队长仍然没有转过身来,他的士兵们排成了一行。

这个阵势把女人吓坏了。

她看着丈夫,那一排被绳子连在一起的人中的倒数第二个。

他站在那里,是唯一一个没有倚着墙的人。

他的两只手臂被旁边或坐或躺的人直直地朝下扯着。

有些俘虏在抽泣,有些在祈祷,还有几个也像她丈夫一样沉默地站着。

她用一种被克制的急促腔调说着克罗地亚语、匈牙利语、奥地利语、斯洛伐克语等,甚至尝试了捷克语。

当她用斯洛伐克语说“他和他们不是一伙的”时,她似乎看到队长动了一下,因此她就继续用那种语言说:“我丈夫两边的队伍都帮。

他没有枪,只是给两边的伤员们提供药品和酒。

他是一个和平主义者,只是正当他在那边的队伍里时被你们抓到了,是运气不好。

同志,他不是你们的敌人。

”队长仍然背对着她坐着。

女人不敢接近他或碰他。

她继续说:“他救了很多你们的人,也救了很多你们的敌人。

他就像一个傻瓜一样带着酒精不顾一切地穿越前线去救那些伤员。

当他的马被一颗地雷炸死之后,他就以步代行。

“我跟着他翻过一座高山。

他想阻止杀戮和死亡,这个傻瓜。

他是一个诗人,而不是一个士兵。

看,这里有他写的诗。

”她轻轻地挪到队长跟前,把一摞写满字的纸放在他身边的泥地上,纸上有不知是被雨水还是被泪水冲出的一道道水渍。

队长站起来走开了,那些写满诗行的纸被他的靴子踩进泥地里。

他走向那个人——女人的诗人,她的爱人,丈夫,傻瓜,她的生命。

他从枪套里拔出左轮手枪,命令士兵们站在每个俘虏的身后照着他的样子做。

当他发布枪决令的时候,黑衣女人目击了这幕情景。

但是她的眼里只有队长、队长手里的枪以及她的丈夫。

当蓝色的硝烟在一片血淋淋的尸体上方飘浮的时候,她的男人……(选自《译林》有删改) 5.概括小说首段环境的特点并指出环境描写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解析散文或者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和诗歌中的“意象”“意境”一样,同样属于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范畴。

作者对景物形象进行描绘,往往是将自己的思想、情感蕴含其中。

分析环境的特点时,要注意作者运用的修饰词语,另外还要注意作品整体上的感情格调和主旨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