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6 《敬业与乐业》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敬业与乐业》习题及答案反思

九年级语文上册《敬业与乐业》习题及答案反思《九年级语文上册《敬业与乐业》习题及答案反思》这是一篇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敬业与乐业》的作者是梁启超,他幼年聪慧过人。
《敬业与乐业》习题一、语言训练1、下列注音、字形全对的一组是()A、乐(lè)业百行(háng)业为先羡慕(mù)言行相顾B、征(zhèng)引禅(chán)师佝(gǒu)偻(lóu)断章取义C、骈(pián)进亵(xiè)渎(dú)佛(fó)门不二法门D、承蜩(tiáo)旁鹜(wù)层累(lěi)强聒(guō)不舍2、下列引文和出处有误的一项是()A、安其居,乐其业。
《老子》B、群居终日,言不及交,好行小慧,难矣哉!《论语》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D、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论语》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A、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
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
B、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C、我生平最爱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
D、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任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
4、下列句子括号处关联词填写正确的一项是()①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②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③凡做一件事,便是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④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满肚子里不愿意做。
A、①但;②并且;③即使;④但B、①故;②因而;③即使;④才C、①但;②所以;③无论;④但D、①故;②所以;③无论;④才5、在下面括号处填上适当的语句,要求内容相关、句式相似,能和整段的意思自行衔接,前后呼应。
【优质】初三语文敬业与乐业课后练习题附答案-精选word文档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初三语文敬业与乐业课后练习题附答案敬业与乐业是初三语文第二单元的内容,想要记住里面的知识点,学生应该要多做一些课后练习题。
小编为大家力荐了初三语文敬业与乐业课后练习题以及参考答案,给大家作为参考,希望能帮到大家!初三语文敬业与乐业课后练习题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páng wù(),便是敬。
(2)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xiè dú()职业之神圣。
(3)我自己常常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和,又常常把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qiǎng guō bù shě()。
2.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表达方式。
(1)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 )(2)他每日除上堂说法之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
( )(3)做工好苦啊!(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许多人对x疆的周围环境有着十分深厚的兴趣,到了周末都想出去走走。
B.日本停止滨冈核电站4号机组运转,目的是防止地震和海啸不再引发重大核安全事故。
C.在热烈的掌声中,胡锦涛发表题为“推动共同发展,共建和谐亚洲”的主旨演讲。
D.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包括食品用加工助剂、胶母糖基础剂和食品用香料等2314个品种。
4.从下面备选词语中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写一段连贯的话。
(80字之内)备选词语:坚忍倔强教诲断章取义不二法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文第6~7段,完成下面的题。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敬业与乐业》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敬业与乐业》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基础积累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佛.(fú)门蜩.翼(tiáo)哭丧.着脸(sàng)B.禅.(chán)师旁骛.(wù)强聒.不舍(guō)C.赦.(shè)免亵渎..(xiè dú)言不及.义(jí)D.调和..(tiáo hé)妄.想(wàng)旁征博.引(bó)【答案】A【解析】佛fó2.下列词语释义有误的一项是()A.心无旁骛:心思有另外的追求,形容心思不集中,不专心。
旁骛,指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不专心。
B.旁征博引:(写文章、说话)为了证明论点正确可靠而大量地引用材料。
征,是征伐的意思;引是引用的意思。
C.敬业乐群:语出《礼记•学记》。
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D.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强,勉强的意思;不舍,舍不得的意思。
【答案】C【解析】敬业:专心于学业;乐群:乐于与好朋友相处。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孝”文化,尽管是中国人的根文化,也塑造着每个人的精神气质。
B.2017年“魅力中国城”颁奖盛典落下帷幕,随州荣获中国十佳魅力城市。
C.对自然界的利用和开发,应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D.《经典咏流传》告诉我们,古诗词本身有着无穷魅力,今人只差爱上的机缘。
【答案】D【解析】A.“尽管”改为“不仅”。
B.句末补上“的称号”。
C.“利用和开发”应为“开发和利用”。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愿意在相向而行....的前提下增加自美进口贸易量,推动中美经济的共同发展。
B.晚会上,梧州市粤剧名家潘楚华将成名作《女驸马》唱得字正腔圆,令观众刮目相看....。
C.《厉害了,我的国》展示了祖国改革开放40年来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备受国人追捧。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6敬业与乐业课后习题新人教版(含解析)

6 敬业与乐业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乐.业(lè)百行.业为先(háng)羡慕.(mù)B.征.引(zhèng)禅.师(chán)承蜩.(tiáo)C.骈.进(pián)亵渎..(xièdú)佛.门(fó)D.佝偻..(ɡǒulóu)强聒.不舍(ɡuō)层累.(lěi)2.根据括号中所给的意思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词语,把句子补充完整。
(1)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 (不顾全篇文章的内容,而只根据需要,孤立地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造出来的。
(2)我自己常常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和,常常把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3.根据课文填空。
(1)孔子说:“饱食终日, ,难矣哉!”(2)唐朝的名僧百丈禅师常用“, ”两句格言教训弟子。
(3)梁启超先生一点不迟疑答道:“百行业为先, 。
”(4)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 ,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先后谈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问题。
B.作者在谈到“有业之必要”时,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两个例子加以论证;谈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时,列举了四个原因加以阐释。
C.作者最后言简意赅地把“敬业与乐业”总结为“责任心”和“趣味”,强调“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并“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
D.作者演讲所针对的听众是职业学校的学生,所以作者所谈论的“业”只局限于狭义的职业。
“敬业与乐业”的意义,只限于正式的谋生职业,只限于成人的工作。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
第一要敬业。
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
唯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
语文九上第6课《敬业与乐业》教材习题课件(含答案)

二、本文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举例论证。如: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禅师,他常常用两句格言教训 弟子,说道: “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他每日除上堂说法之 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有 一回,他的门生想替他服务,把他本日应做的工悄悄地都做了。这 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地不肯吃饭。举 百丈禅师的例子,并引用其言论,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人人应该有职 业并要不断劳作。 对比论证。如:第⑧段中“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
遭受苦难的祖国大地
悲愤的河流 激怒的风
中国人民满腔的悲愤 中国人民的抗日风暴
无比温柔的黎明
抗日胜利后的美好生活
2.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 个怎样的形象?你怎样理解下面这两句诗?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1)这只“鸟”——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
打台湾,我捐一个月工资。 打美国,我捐一年的工资。 打日本,我愿捐我的生命。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地我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爱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 艾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土 青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青艾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一、 作者的观点:“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 法门。 作者先后谈论了“有业”“敬业”“乐业”三个问题。 按照“有业”“敬业”“乐业”的顺序分别论述:“有 业”是“敬业”“乐业”的前提和基础;“敬业”是对 职业采取的基本态度;“乐业”是对待职业的更高境界, 层层递进,论证严密,思路清晰,使人一目了然。
三. 思考: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6课敬业与乐业课后作业题(含答案)

第6课敬业与乐业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每组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教诲/晦暗 行业/言行相顾 乐业/音乐B.骈进/迸发禅让/百丈禅师儒门/妇孺C.承蜩/丝绸仿佛/遁入佛门解剖/陪伴D.亵渎/阅读层累/长篇累牍秘诀/决定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拣择 旁骛 披沙拣金 趋之若鹜B.教诲发奋风雨如晦发愤忘食C.执笔征引明火执仗直接了当D.烦闷曲折要言不烦委曲求全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在读书报告会上,李明同学旁征博引,断章取义,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B.勤学勤记是学习语文的不二法门。
C.一提到干练、开朗的王老师,无论是她所教的学生,还是学生家长;无论是同事,还是领导,无不称赞她的敬业乐群。
D.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要言行相顾。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
”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
B.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C.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
D.“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
5.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朱子家训》中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 。
。
。
。
。
①然而,这却剥夺了孩子一个非常重要的全面“学以成人”的机会②可见,古人讲究从细节培养生活自理的劳动习惯,从而保持身体和精神的基本健康③现在有的家长却不让孩子做家务或参加其他劳动,习惯大包大揽,目的是让孩子多点时间读书学习④我们必须谨记:尽管人类文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⑤家长这样的做法,并不一定能帮助孩子提升学业成绩,反而可能会让孩子在人格发展上出现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意识A.③⑤②①④B.②③①⑤④C.②④①③⑤D.④③⑤①②6、2021年12月,广西崇左江州区开展“紧盯‘窗口腐败’提升为民服务水平”活动,受到当地百姓一致好评,但在某些地区,百姓办事仍会碰到一些问题。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敬业与乐业》 课后练习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敬业与乐业》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注音、字形全对的一组是()A.乐(lè)业百行(háng)业为先羡慕(mù)言行相顾B.征(zhèng)引禅(chán)师佝(gǒu)偻(lóu)断章取义C.骈(pián)进亵(xiè)渎(dú)佛(fó)门不二法门D.承蜩(tiáo)旁鹜(wù)层累(lěi)强聒(guō)不舍2.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风又绿江南岸”和“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句中“绿”的词性一样.B.“实现我的中国梦”“我的中国梦”“今天星期一”“走一趟”的结构各不相同。
C.“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这个句子是假设复句。
D.“中国高铁为中华民族复兴之路写下了有力的注脚。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高铁写下注脚”。
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家都很受不了他强聒不舍....的行为。
B.你要记住,努力学习是取得好成绩的不二法门....。
C.你这样断章取义....地去理解人家的意思是不对的。
D.遇到别人不明白的事情,你要耐心讲解,力求道理上的理至易明....,那样别人才会明白。
4.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宁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在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下,已经阶段性取得了成果。
(语序不当:应把“阶段性”调到“取得了”之后)B.为了提高市民的文明素养,西宁市教育局策划开展了“读传统经典建文明城市”。
(成分残缺:把“西宁市教育局”调整到“为了”之前)C.我们在学习上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决不能骄傲自满。
(关联词搭配不当:应把“即使”改为“虽然”,或把“但”改为“也”)D.考试前是否充分备考,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前后两面失衡:在“取得”前加上“能否”)5.下列关于《敬业与乐业》这篇文章的语言特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语言通俗,如话家常。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后练习指导答案【四篇】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后练习指导答案【四篇】《敬业与乐业》课后练习指导一、反复阅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文中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此题意在让学生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和思路。
作者先后谈论了“有业”“敬业”和“乐业”三个问题。
文章最后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合理的生活”,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是皱着眉头、满腹牢骚地叫苦,而是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二、文中在谈到“有业之必要”时,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两个例子加以说明;谈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时,列举了四个原因加以说明。
参照两种写法,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着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或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几个例子。
此题意在让学生了解“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开拓学生的思路。
例如,“有业之必要”的理由:一、可以谋生,使自己在经济上独立,人格上自尊,不需要依赖他人、仰人鼻息、受人牵制;二、使自己的身心有所安顿,不至于无所事事、烦闷无聊;三、使自己的生活起居有规律,有利于健康养生;四、从业过程中的困难、挫折、烦恼,是对意志和品性、能力和才干的锻炼;五、事业上的小小成功,都会增强自信心与成就感,给人带来精神满足;六、有创造性的成就,更是对生命价值的肯定……“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居里夫妇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几年如一日,非常艰辛与枯燥,但他们怀着找到“镭”的梦想,从没有认为这项工作是无聊的,从没有抱怨叫苦而想放弃。
三、“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依照作者的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也发现一两位这样“天地间第一等人”吗?说出来与同学交流。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留意观察生活,能够发现身边凡人琐事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敬业与乐业》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认真阅读课文,说说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又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阐释和论证的。
参考答案:
观点:作者开篇提出中心论点“‘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之后分别从“有业”是前提(举例、对比论证),“敬业”最为必要(举例、引用论证),“乐业”是最高境界(对比、道理论证)三个方面进行阐释和论证的。
二、议论性文章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
本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
本文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
例如:(1)举例论证:举百丈禅师“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的例子,说明人人应该有职业并要不断劳作。
举“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的事例,说明“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的观点。
(2)对比论证:第③段从反面论证“无业”的害处,第④段从正面论述“有业”的重要性,这两段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
(3)引用论证:如引用《老子》、孔子、曾文正、庄子等的言论论证观点。
(4)比喻论证:“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乐。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论证,充分有力地论证了“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这一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三、在论述过程中,文章常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来推进论证或转换话题,如关联词、设问句等。
试从第6、7段中找出这类词句,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第6段“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中“凡……都……”运用关联词引出下文“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两个事例的叙述。
第7段“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用设问句引出下文,行文流畅自然,连贯得体,能激发听众的兴趣,而且发人深省。
四、作者在谈到“有业之必要”时,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两个事例;在谈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时,列出了四个原因。
参照这两种写法,试着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或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几个例子。
点拨:此题意在让同学们了解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两种论证方法,开拓同学们的思路。
参考答案:
例如,“有业之必要”的理由:(1)可以谋生,使自己在经济上独立,人格上自尊,不需要依赖他人,仰人鼻息,受人牵制;(2)使自己的身心有所安顿,不至于无所事事、烦闷无聊;(3)使自己的生活起居有规律,有利于健康养生;(4)从业过程中的困难、挫折、烦恼,是对意志和品性、能力和才干的锻炼;(5)事业上的小小成功,能够增强自信心与成就感,给人带来精神满足;(6)有创造性的成就,更是对生命价值的最高肯定。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的事例:居里夫妇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几年如一日,非常艰辛与枯燥,但他们怀着找到“镭”的梦想,从没有认为这项工作是无聊的,从没有抱怨叫苦而想放弃,反而从中体味到了发现和探索的乐趣。
五、作者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
”对这个观点,你怎么看?同学们之间讨论。
点拨:从“职业是否存在尊卑之别”这个角度探究讨论,表明观点,阐述理由,逻辑合理即可。
参考答案:
[示例一]我不同意这个观点,因为作者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为了说明“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这一观点,是劝告那些“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的人,要脚踏实地、勤恳敬业,才有可能把事情做好,进而体会职业的乐趣和人生的价值。
然而从现实来看,显然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的价值是不能同日而语的,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的价值是远超一个木匠做成一张好桌子的,所以,在脱离了作者说话的语境背景的情况下,这一观点并不成立。
[示例二]我同意这种观点,因为作者说过“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无论做什么职业,无论对社会的贡献大小,都是对社会有益的,从这个角度讲,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都是对社会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