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中央集权制形成
复习课件: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史论归纳】早期政治制度与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关联
——传承与创新
【概念理解】官僚政治
1、含义:西周宗法分封制下“官”以贵族血统世袭,秦 以后的“官”则 是皇帝任免,俸禄来自国家税收,形成 了完善的官僚政治体系。官僚制制度有严格的职务分工, 职权分明,有职则有权,离职则无权,当官实际上成为 一种职业,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产物。韩非主张“主 卖官爵,臣卖智力”,官僚政治体系还包括管理官僚、 选拔官僚的制度,官僚履行职责执行政务的制度。
【教材基础知识梳理】
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权力中心——皇帝制度
(3)特征: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
创制与“皇帝”有关的一系列专用称号,如皇帝自称“ 皇帝独尊 朕”,命称“制”,令称“诏”,印称“玺”。“皇帝
”成为我国君主专制社会最高统治者的专有称谓
皇权至上
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皇帝集行政权、 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本节内容结束 THANKS
【概念理解】官僚政治
2、特点: (1)权力来源:由皇帝授予。 (2)权力运作:以皇权为中心。 (3)权力机构:各机构相互配合又互相牵制。 (4)收入来源:实行俸禄制。 (5)官吏选拔:由皇帝任免,由察举、科举制等形式产生。
3、意义: (1)政治: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 (2)经济:有利于维护小农经济的稳定。 (3)思想文化:有利于促进古代思想与教育发展。 (4)社会观念:对形成官本位的社会观念、官僚主义的作风产 生影响。
(3)特点:
①以皇权为中心; ②分工明确,互相牵制; ③充分体现“家天下”;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历史纵横: 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 建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
颁布秦律; 经济: 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 军事: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南平百越,开凿灵渠 思想文化: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交通: 统一车轨,修建驰道; 民族关系: 进行大规模移民,加强民
族融合;
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细密、严苛。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材料三:秦代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春秋战国时,卿大夫及地方官吏 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据载,秦朝的传国玉玺其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请回答:
① 从材料一、三的“皇帝”称号及“制”“诏”“朕”“玺”等规定中,你能得
A.②③①⑤ B.②①⑤⑥ C.①③⑤④ D.④③⑤⑥
A.②③①⑤
北抵长城一带
西
东
到
到
陇 西
人口达2000万
东 海
南到南海
秦的统一的历史意义
(1)结束混战,有利于人民安定生 活,社会生产发展,符合人民共同 愿望 (2)扩大了疆域,推动了中华民 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一)皇帝制度的建立 (二)中央官制的建立 (三)地方建立郡县制
中央政府属下的地方行政机构, 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维护 了国家的统一 在国家大一统条件下实行的, 按地域划分
以中央集权的方式解决了分封制所导致的地方割 据问题,巩固了国家统一是历史的进步。
中央集权制的主要内容 皇帝制度 中央官制
郡县制
秦朝封建专制 主义中央集权
制度
①建立皇帝制度:权力高度集中 ②建立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③建立地方机构:废分封,置郡县
秦朝的中央集权体制

秦朝的中央集权体制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一个中央政权统一全国的大一统时代,也是一个以中央集权为特征的封建王朝。
秦朝的中央集权体制在当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后来的封建王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秦朝的中央集权体制展开论述。
一、秦朝中央集权体制的背景和形成1. 秦国的汉化自秦始皇嬴政统一中国后,通过一系列改革,秦朝将其统治范围扩展到了北方的匈奴和南方的百越之地。
为了巩固统一的政权,秦朝大力推行汉化政策,统一文字、度量衡、法律以及货币等,使得全国各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服从中央。
2. 重农抑商和均田制秦朝坚持实行重农抑商和均田制,通过保护农民权益,增加农业生产力和国家财政收入,为中央集权体制提供了经济基础。
此举也限制了地方豪族的势力,加强了中央的控制力。
3. 分封制的废除秦朝通过废除分封制,取消世袭的诸侯王,并以郡县制取而代之,将全国划分为36个郡,实行更加直接的中央控制。
这使得中央政权有效地掌握了地方行政权力,并减弱了地方势力。
二、秦朝中央集权体制的特点和机构设置1. 御史台秦朝设立了御史台,负责监察官员的职责,向皇帝直接汇报。
御史台的设置加强了中央对地方官员的监督,维护了统治的严密性。
2. 三公九卿制度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度,即由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宰相和九个卿组成的中央行政机构。
他们拥有权力,直接为秦朝的统治者服务。
这种架构使得权力集中在中央,并有效地管理全国各地的政务。
三、秦朝中央集权体制的影响与意义1. 加强了统一的程度秦朝的中央集权体制使得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规范统一,大大加强了国家的统一度。
这为后来的封建王朝在统一中国方面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2. 促进了国家繁荣中央集权体制的实行使得秦朝能够更加高效地利用资源,规范经济制度,提高国家的财政收入,从而加速了国家的发展和繁荣。
3. 引发了社会矛盾尽管秦朝的中央集权体制对统一国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它也削弱了地方豪族的势力,引发了农民起义和社会矛盾的激化。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2
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概念解释: 中央集权制度全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专制主义”是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策方式,即 皇权至上、皇帝独裁;(包含着皇权和相权的矛盾)
2、“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控 制地方、地方绝对服从中央。(包含着中央和地方的矛 盾)
1
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1
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材料四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
——《史记· 秦始皇本纪》 甲兵之符,右才皇帝,左才阳陵
皇帝
丞 相
(统率)
御史 大夫
直 接 控 制
太 尉
(虚设)
诸卿
1 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1
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2
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1.受命中央
郡 县
郡守
县令 或县长
2.督责属县 3.汇报丞相
郡 县 制
乡、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向心力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
相同点 性质: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王权的统治
不同点
分封制 基础 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 关系为基础 郡县制 按地域划分 官员都由皇帝任免调迁,官位不世 袭,官员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与中央政府 被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 的关系 并有封地
影响
诸侯国的独立性很强,容 易形成割据势力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维护了国 家的统一
阅读教材历史纵横与学习延伸 思考: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可分积极和消极影响两方面思考)
第二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单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一〕教学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要素:皇帝制度确实立,处所上推行郡县制,从中央到处所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二〕教学难点:秦朝创立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三〕常识布局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西周末年,王室衰微,西方少数民族来犯,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①春秋时期a.周天子大权旁落,只能控制都城附近地域。
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
b.各诸侯国为了控制更多的地盘和人民,彼此间进行战争。
记忆方法:大权落诸侯争。
②战国时期a.一些强大的诸侯不满足本身的封号,纷纷改称“王〞。
b.一些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开始对本国的政治、军事等方面进行鼎新或变法,力图通过兼并战争来统一天下。
【易错点】战国时期,各国君主纷纷变法的直接动力是:想称霸天下的愿望。
①条件a.人民经受持久分裂和混战后,巴望统一。
b.争霸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呈现局部统一。
c.颠末商鞅变法,秦国实力日益强大。
d.秦王嬴政的个人因素。
记忆方法:两统一,一国一人。
②颠末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持久的诸侯割据场合排场。
b.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易错点】秦国能够攻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的主要原因是:秦国是七雄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易错点】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实行商鞅变法。
【易错点】秦王赢政能够灭六国,实现统一的底子原因是:统一条件成熟,赢政顺应了历史开展趋势。
【易错点】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的成立者是:秦王赢政——秦始皇。
二.登峰造极的皇权和中央官制①称呼:秦王赢政认为本身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自称“始皇帝〞。
秦始皇规定:只有皇帝一个才能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所用的玉印称“玺〞。
②权力:皇帝总揽全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秦朝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 机构有哪些基本内容? 中央:…… 地方:……
(2)秦朝开创的一整套官僚机 构有什么特点? ①皇权至高无上,从中央到地方 的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命; ②三公分工明确,牵制配合; ③中央对地方进行直接管理,地 方听命于中央并对中央负责。
分封制与郡县制比较
分封制 相 同 划分标准 郡县制 性质同:两者都是地方行政制度, 作用同:在不同时期都曾在加强中央对地 方的统治发挥过重要作用。
1、经济根源: 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 根本原因 2、理论基础: 3、政治根源:
4、个人因素:
根本原因——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秦国商
鞅变法确立了封建经济的统治地位,这种经济的特点 便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①封建的自然经济具有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有 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以保 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
2、(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 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 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 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P10学思之窗,据《史记》载:始皇曾外出巡游, 见到丞相车骑多,认为不是好事。宫中有人将此事告 诉丞相,丞相随即减少车骑。始皇听说后大怒,遂将 当时在场之人全部杀掉。
(5)本质:是君主专制,即:皇帝是 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
(1)机构设置:三公九卿制度
皇帝
三公 九卿
奉 常 郎 中 令 卫 尉
中央集权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控制地方, 地方服从中央,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 没有独立性。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二节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二、秦朝为了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
(选修四,P5—6)
加强中央集权制度,中央设三公九 政治上: 卿制以集大权于皇帝,地方实行郡 县制以避免国家重新分裂。 统一度量衡、货币,促进各地经济 经济上: 文化交流
军事上: 北击匈奴,南征越族;修筑长城和
“直道”
文化上:
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一、秦的统一
前221年、嬴政、秦统一全国、咸阳 1、秦统一的过程? 2、秦统一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3、秦统一产生了什么历史影响?
1、 秦 统 一 的 过 程:
秦
1、秦统一的过程:
北到长城
辽东
西 到 陇 西
北击匈奴
临洮
西南夷
南攻百越
东 到 大 海
南到南海
2、秦统一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提示:社会基础、人民需要、秦国实力、个人努力
(顶峰并走向衰落)
明朝(强化)
元朝(发展)
第二节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高考考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了解秦的统一;知道皇帝制度创立和郡县
制建立的史实;知道秦朝的“三公九卿”制;
结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史实,了解中
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体会
制度建设对国家稳定和统一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阅读下列材料: 成为秦王朝政 材料一 丞相绾……等皆曰:‚……命为‘制’,令为 治制度的基本 ‘诏’,天子自称曰‘朕’。‛……制曰:‚可。‛ 特征 皇帝独尊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秦代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春秋战 国时,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代,则是 权力高度集中 ‚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据载,秦朝 的标志 的传国玉玺其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家天下”的皇位继 皇权至上 材料三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 ——《史记〃秦始皇本纪》 的另一体现 材料四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 传之无穷。 皇位世袭 ——《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与分封制相比,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
特点是 (
础
)
A.皇位时代相传,以稳固“家天下”的基 B.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皇帝掌握从中央地方的人事大权
D.为提高威权而神化皇权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君主专制”指的是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 策方式,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1、巩固统一的措施 2、作用和影响
对秦朝的影响: ①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 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②有利于封建经济的 发展;③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 秦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对后世的影响: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 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 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 央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①形成过程:春秋时期初设郡县; 战国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 制;秦统一后全面推行。
② 郡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的职能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阅读教材P.11学习延伸2.争鸣 探究问题: ①比较郡县制与西周实行的分封 制的不同 ②你认为柳宗元的看法对不对, 为什么?
2、法家思想的理论基础 3、秦始皇个人的雄才大略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的确立 皇帝称号来源:三皇五帝 皇位世袭 基本特征 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 皇帝制度本质: 君主专制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2、较为完备的中央官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背景——诸侯争霸到秦的统一
前770年 周平王东迁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
楚、秦、晋始大,政由方
伯。”
——《史
记·周本纪》
诸侯各自为政、相互攻伐、国家处于 分裂割据状态。
东周的两个分期
前770年
前476年 前475年
前221年
春秋
战国
诸侯争霸
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诸侯国,到了春秋初年, 还剩170多个,而到战国初期只有十几个诸侯国了。
从诸侯争霸到秦的统一
(西周)周室东 迁 分封制、宗法制
秦的统一
(春秋) 王室衰微,周天子大权旁落 诸侯格局混战
诸侯势力强大,礼崩乐坏
分封制的瓦解和崩溃。
秦商鞅变法成效最大
封 建 经 济 的 发 展
(战国) 各国纷纷掀起富国 强兵的改革变法运 动,人民渴望统一
一、背景
1.政治基础: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的统一
• 战争的残酷,渴望统一 • 商鞅变法 • 赢政的个人才能
一、背景
1.政治基础: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的 (1)秦统一的原因
➢ 客观条件: 1. 经济:生产力的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本原因) 2. 政治:长期争霸,兼并战争,出现局部统一。 3. 军事: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的奠基,利于中国走向统一。 4. 群众: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5. 民族融合,便于统一。 ➢ 主观条件: 1. 个人:秦王赢政的雄才大略 2. 商鞅变法提高秦国国力,为秦统一奠定基础。
(3)政权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2.理论基础:法家思想
A
二、中央集权制度
1、皇帝制度 2、三公九卿制 3、郡县制
一、背景
1.政治基础: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 (1)秦统一的原因:外因、内因 (2)统一的历史过程:韩、赵、魏、楚、燕、齐
➢ 方针:远交近攻——张仪
一、背景
1.政治基础: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 (1)秦统一的原因 (2)统一的历史过程:韩、赵、魏、楚、燕、齐 ➢ 方针:远交近攻——张仪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第2课
中央集权制 度形成
背景
中央集权制 度Βιβλιοθήκη 影响诸侯争霸到秦的统一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保障措施
积极 消极
一、概念
1、专制主义 是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策方式,即皇权至上、皇帝独
裁。 2、中央集权
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绝对服从中 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