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故事

合集下载

宋朝故事三十一则

宋朝故事三十一则

宋朝故事1 寇准拜师宋朝有个大宰相,名叫寇准,他是个大忠臣,有本事,学问高,还有好多愁死坏人乐死好人的点子。

老百姓最爱说的就是他夜装判官,不点灯黑暗光里双手倒写梅花篆,迫使老贼潘仁美伏了法,替杨家报仇解恨的事儿。

寇准那么大本事,他的老师是谁呢?这可能是很多人想也想不到的。

寇准也是个苦出身,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子俩相依为命,省吃俭用的,也就刚刚能填饱肚子不挨饿。

寇准的母亲一直都想让儿子读书,好有个出息报效国家,但是哪里有钱供学啊?所以寇准都十几岁的时候,还是一个目不识丁的文盲。

那正是五代十国的时候,成天打仗,兵荒马乱,也不知死了多少人!到处都是逃难的。

有一天,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逃难来到寇准家门口,寇母一问,姑娘姓李,爹妈都死了,就她一个孤零零的再没个亲人了,寇母觉得姑娘挺可怜,就收留了她。

姑娘模样长得俊俏,又能干贤淑,寇母就又撮合姑娘和寇准成了亲。

结了婚,就带着姓叫做李氏。

不管什么时候,逢乱世,兵荒马乱最后苦的都是老百姓。

寇母是个深明大义的女人,看着天下越来越乱,老百姓都在遭罪,有心想让儿子读书报效国家,但家里实在太穷,拿不出钱请先生,这事儿成了寇母的心病,不觉就成天唉声叹气,长吁短叹的表现了出来。

贤惠的李氏看出婆母有心事,询问之后得知原来是想让寇准念书请不起先生,李氏笑了,这李氏是官宦之后,父母死于战乱,才孤单流落成了寇准的媳妇。

她从小聪明好学,在父亲的指导下读了很多书,可以说天文地理,无所不晓;《四书》《五经》,熟读于胸;琴旗书画,样样精通。

李氏安慰婆母说:“母亲不必担心,家父在时,曾教儿媳天文地理、《四书》、《五经》。

若信得过儿媳,儿媳愿意为师,教不好,唯儿媳是问!不过有一条,若让儿媳教寇准,必须先行拜师之礼!”寇母一听,乐开了花:“常言道:有福不用忙,无福忙断肠。

想不到半路上拣来个媳妇,竟有如此的学问!要是能教准儿上进,老身怎不放心!”急忙唤过寇准,让媳妇坐着,受寇准三叩九拜之礼。

母亲要寇准拜妻为师,寇准可是打心眼里不服气,他白了李氏几眼,暗想:“哼,一个女人能教我什么?要不是娘在,看我不收拾你!”寇母把眼一瞪:“大胆寇准,还不快给我跪下行拜师之礼!”寇准自小和母亲相依为命,非常孝顺,看母亲生气,无奈之下,只好不情不愿的朝妻子行了三叩九拜之礼。

关于宋朝的历史小故事_历史故事

关于宋朝的历史小故事_历史故事

关于宋朝的历史小故事故事总比单纯的知识更生动更容易理解,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能够发挥很好的辅助作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调节课堂气氛,让教学变得更加的趣味化,那么有关宋朝的历史故事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宋朝的历史小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关于宋朝的历史小故事篇一:乾淳之治宋孝宗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宋朝相对进入到一个兴盛时期,史称“乾淳之治”。

宋孝宗平反岳飞冤狱,起用主战派人士,锐意收复中原。

在内政上,宋孝宗积极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惩治贪污,加强集权,重视农业生产。

当时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呈现政治繁荣的局面。

南宋政府重视生产,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民和俗静,家给人足,牛马遍野,余粮委田,出现了天下康宁的升平景象。

南宋王朝自建立以来,一直在金国的威胁之下,而且南宋内部问题多多,士风日下,吏治腐败。

官俸和军费占了国家大量的财政收入。

宋高宗时期政府加重税,又使农民造反。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高宗禅位于赵昚,是为宋孝宗,宋孝宗即位后,颇欲有番作为,改革朝政,力图恢复,他给岳飞平反,又将秦桧时期制造的冤假错案,全部予以昭雪。

重用主战派,锐意收复中原。

重新拜张浚为相。

并且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惩治贪污,加强集权,重视农业生产。

总体说来,宋朝的内政形势有所改观,宋朝相对进入到一个兴盛时期。

宋孝宗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史称“乾淳之治”,史称为“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

宋孝宗是南宋名副其实的中兴之主。

关于宋朝的历史小故事篇二:咸平之治咸平之治指的是北宋宋真宗咸平(998年-1020xx年)年间出现的治世。

咸平之治是在吸取了五代更迭迅速的教训的基础上, 对新政权进行了全面的改革, 不仅成功地避免了短命王朝的命运, 而且在军事、政治和经济等诸方面开创了历史新局面。

经过一系列惠民政策后,宋代经济社会得到极大的发展。

首先,人口上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的是400万户,到了咸平六年(1020xx 年)是686万户,增长了46%。

宋朝历史年间小故事

宋朝历史年间小故事

宋朝历史年间小故事历史故事即生动又有趣,符合现代初中生的心理状态,而且也更符合现代初中思维发展的需要,同时,巧妙地讲解历史故事也符合历史教学的特点,最后,讲故事的题材也进一步符合历史课程的需要。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宋朝历史年间小故事,希望能够帮到你!宋朝历史年间小故事篇一:赵匡胤报恩的故事赵匡胤未做皇帝之前,是个身强力壮、爱耍枪弄棒的小伙子。

当时赌博盛行,赵匡胤也混在赌场,几乎场场能赢。

他仗义疏财,所以人们送了他一个“仁义白花”的绰号。

几年后,赵匡胤外出开眼界,闯世面。

一日傍晚,他行至一个山区小镇,见边上有一个卖莜面的摊点。

早已饥肠辘辘的他顾不得问价就大吃起来。

薄薄的莜面窝窝,加上羊肉蘑菇卤子,闻起来香,吃起来更美,他左三碗,右五碗,不一会儿就吃了碗莜面,外加三大碗金针菜、木耳、蘑菇做的三仙汤,顿感精神倍增,不由得脱口道:“活了二十多岁,从来没吃过这么香的饭菜啊!”转脸问卖莜面的多少钱。

“莜面加卤子一大碗三文钱,碗是五十四文;三仙汤每大碗一文钱,总共为五十七文钱。

”卖莜面的回答。

当赵匡胤的手伸进口袋时,说什么也拿不出钱来了。

卖莜面的见吃饭人的窘态,已猜到几分,便豁达地说:“就给一文钱吧。

”赵匡胤羞愧难当,憋了半天才说出一句:“唉,这叫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啊!”他拿不出钱,卖莜面的也没办法,只好说:“一顿饱饭就算我送你啦。

”若干年后,赵匡胤做了皇帝,每日山珍海味吃腻了,便想起当年的莜面窝窝、蘑菇卤及三仙汤。

他派了两位心腹大臣去找那个卖莜面窝窝的.,说找到后定要把他请进京来,他要面谢一顿饱饭之恩。

二位大臣脱掉官袍,扮成商人模样,出了京城。

二人找了整整一个月,卖莜面的摊子找到过无数,都与赵匡胤当年吃莜面的情节相去甚远。

一天,二人来到一个山区小镇,见到一个卖莜面的摊点。

他们循例问摊主:“你这莜面,食客一顿能吃几碗?”“普通人吃两碗,饭量大的能吃三至五碗。

”二人又问:“自卖莜面窝窝以来,有没有遇见一顿吃过十几碗的?”卖莜面的哈哈大笑起来,道:“你们不问我倒真忘记了,几年前,确有一位壮士一顿饭吃了我碗莜面窝窝,还喝了三大碗三仙汤呢!”“那位壮士付了多少钱?”二位大臣急切地问。

宋代有趣的小故事

宋代有趣的小故事

宋代有趣的小故事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创造了著名的宋词,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宋代也有很多有趣的小故事,下面列举几个:
1、苏轼与佛印的斗智
苏轼是一位著名的文人,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与佛印是好朋友,两人经常一起斗智取乐。

有一天,苏轼写了一首诗给佛印看,诗中写道:“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佛印看完后,微笑不语。

苏轼以为自己的诗写得好,得意地对佛印说:“我的诗写得好吧!”佛印却摇头道:“你的诗写得不好。

”苏轼不解地问:“为什么?”佛印回答说:“你的诗里都是些空洞的形容词,没有实际的内容。

”苏轼听后感到很受启发,也意识到自己以前的作品过于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内容。

2、岳飞与秦桧的较量
岳飞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他率领的岳家军在抗金战争中屡建奇功。

然而,当时的宰相秦桧却与岳飞不和,经常在皇帝面前进谗言,陷害岳飞。

有一次,秦桧设宴款待岳飞,席间他故意把精美的菜肴摆在岳飞的面前,想让岳飞吃得很饱,以便在战场上表现得不够出色。

然而,岳飞却拒绝了秦桧的好意,把菜肴推到一边去,只吃了几口干粮。

秦桧见状后很生气,但也无可奈何。

从此以后,秦桧对岳飞的忌恨更深了。

3、范仲淹的苦读
范仲淹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政治家。

他从小就非常聪明好学,但家境贫寒,没有钱上学堂读书。

于是,范仲淹只能偷偷地躲在学堂外面偷听老师讲课。

后来,他被老师发现了,老师很感动于他的苦学精神,便主动教他读书写字。

范仲淹从此变得更加刻苦努力,最终成为了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宋朝的民间故事

宋朝的民间故事

宋朝的民间故事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一个充满着各种有趣的故事和传说的时期。

在这个文章中,我将向您介绍一些宋朝的民间故事,带您一同走进那个充满传奇和神奇的时代。

一、合欢树下相会的故事在一个美丽的村庄里,有一棵高大挺拔的合欢树,它的树荫下常常有情侣或者情人在此相会。

据说,这棵合欢树有神奇的力量,不仅可以凝聚两颗相爱的心,还能够永远保持他们的爱情甜蜜和长久。

这个故事在宋朝流传甚广,成为情侣们憧憬的地方。

许多人将自己的名字刻在合欢树上,以表明对爱情的执着和忠诚。

二、牛郎织女的相会相传,每年的七夕夜,牛郎织女会在银河两岸相会一次。

牛郎织女是两个相爱却被天河隔开的人,他们只能在每年的七夕夜通过天河上的鹊桥相会。

这个故事渗透着浓浓的浪漫色彩,让人心生神往。

三、绿绮楼的仙女绿绮楼是宋朝一座著名的楼阁,相传楼上住着一位仙女。

这位仙女美丽善良,她总是默默地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

很多人为了寻找她,每天都到绿绮楼下等待。

虽然只有少数人可以见到她,但是这个故事传扬开来,成为了许多人心中的美好神话。

四、赵州桥下的神鼠赵州桥是当时的一座著名古桥,据说桥下藏着一只神鼠。

这只神鼠神出鬼没,可以带来好运和财富。

许多人听闻这个传说后,纷纷前来赵州桥下寻找这只神鼠,希望能够得到一些好运。

五、杨家将的英勇事迹宋朝时期,有一支英勇的军队叫做杨家将。

他们经常跟著名的辽国大将耶律楚材作战,并且经常取得战斗的胜利。

杨家将的英勇事迹被广泛传唱,许多人把他们当作伟大的英雄以及保护国家的楷模。

六、苏轼的无法入眠之夜苏轼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作品至今在文坛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相传有一晚,苏轼无法入眠,他走到窗前,看到了满天繁星,于是他便开始吟诵诗歌。

他的诗歌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美好的追求,让人们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了共鸣。

以上是我为您带来的一些宋朝的民间故事。

这些故事描绘了当时人们的心理与情感,展现了那个时代的风貌和文化,也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宋朝著名历史故事

宋朝著名历史故事

一、显德三年(956年)春天,赵匡胤跟随柴荣征伐淮南,首战在涡口打败南唐军万余人,斩杀南唐兵马都监何延锡等人。

南唐奉化军节度使皇甫晖、常州团练使姚凤率领号称十五万的军队,驻扎在清流关,赵匡胤率领军队将其击败。

赵匡胤追到城下,皇甫晖说:“我们各为其主,希望双方布好阵式,以决胜负。

”赵匡胤笑着同意。

皇甫晖摆好阵式出战,赵匡胤抱着马脖子一直冲入南唐军阵内,砍中皇甫晖的脑袋,将其与姚凤一同擒获。

其父赵弘殷时任马军副都指挥使,率军半夜时来到城下,传呼开门,赵匡胤说:“父子诚然是至亲,但是城门开关,却是国家的事情。

”等到天亮,赵弘殷才得以进城。

韩令坤攻下扬州,南唐派军队来取,韩令坤主张退兵,柴荣命令赵匡胤率兵二千赶往六合。

赵匡胤下令说:“扬州兵敢有过六合的,砍断他们的脚。

”韩令坤才固守扬州。

赵匡胤不久在六合东面打败南唐齐王李景达,斩杀一万多人。

回师后,赵匡胤被任命为殿前都指挥使,不久又被委任为定国军节度使。

显德四年(957年)春,赵匡胤跟随柴荣出征寿春,攻克连珠寨,乘势攻下寿州。

回师后,柴荣又拜他为义成军节度使、检校太保,仍任殿前都指挥使。

此年冬,赵匡胤跟随柴荣征伐濠州、泗州,充当前锋。

此时,南唐在十八里滩扎寨,柴荣刚刚商议用骆驼摆渡军队时,而赵匡胤已率先单骑横渡而过,他的部下骑兵也紧随他渡过了河,因而攻破南唐军寨。

又用缴获的南唐战舰乘胜攻克泗州。

南唐在清口驻屯军队,赵匡胤跟柴荣两翼分兵沿淮河东下,连夜追到山阳,俘虏南唐保义军节度使陈承昭献给柴荣,因而攻下楚州。

赵匡胤乘胜进军,在迎銮江口打败南唐军,直抵南岸,烧毁其营寨。

又在瓜步攻破南唐军,淮南最终平定。

南唐中主李璟畏惧赵匡胤的威名,派遣使臣送给赵匡胤一封信,馈赠三千两白金,企图使用离间计。

赵匡胤收到后,把白金全部送到内府,南唐的离间计失败。

二、包拯被提拔为大理寺丞、知端州(相当于今天的广东肇庆市)时。

当时端州特产端砚是宋朝士大夫最珍爱时髦的雅器,当地每年向朝廷进贡。

宋朝的历史小故事_历史故事

宋朝的历史小故事_历史故事

宋朝的历史小故事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从上古的女娲传说到现代的改革建设,每一个故事记录了一个国家历史性的成败与荣辱。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宋朝的历史小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宋朝的历史小故事篇一:赵匡胤以愚治巧赵匡胤陈桥兵变后,挥师征杀,统一了中国北方,吓得盘踞在东南方的南唐俯首称臣,岁岁纳贡。

这年,南唐遣吏部尚书徐铉作为进贡使,前来进贡。

别看那时南唐弱小,却因连年太平,文化事业没遭摧残,文化水准较长久混战的中原一带高得多。

每年南唐进贡,宋朝都要派一人前去作押伴使。

押伴使和进贡使二人一路上两宿同住,海阔天空地闲谈,实际上是在比较才学,为各自的国家争光。

这年徐铉亲作进贡使,可使宋朝君臣犯了难。

那徐铉是天下闻名的才子,不但知识渊博,而且言语犀利,口若悬河,北宋臣子们个个自料不是他的对手,所以谁也不敢去充任押伴使。

最后,这难题报到太祖赵匡胤那里。

赵匡胤说:“这事好办,就交给我选人好了,你们去准备其他的。

”这时,赵匡胤想起了庄周讲的“运斤成风”的故事,凡是好手,都得有对手才行,若无对手,他便失去了兴趣,发挥不出自己的才智技能来。

于是,他从自己的殿前侍卫中挑出十个目不识丁的兵士,并指着其中一特别粗俗的说:“今年就叫他去!”众臣下不敢反驳,可谁也认为今年非败给徐铉,大丢国格不可。

那名侍卫打扮起来,在众人簇拥下来到南唐。

徐铉见来人相貌粗俗,轻蔑一笑,但又一转念,人不可貌相,还是小心为好。

于是开动脑筋,调动口舌,古今南北地讲了起来。

那侍卫全然不懂,只见徐铉讲得口沫乱飞,觉得可笑,不觉笑出声来。

徐铉以为自己讲话中有了漏洞,连忙刹住。

如此再三,直让徐铉摸不着头脑。

有时徐铉用话头引那侍卫讲说,那侍卫一点不知,只是点头支吾,又让徐铉摸不着头脑。

日子一长,徐铉觉得淡然无味,也就不再开口了。

来到宋都,大家见徐铉闭口不谈,以为是侍卫杀了他的锐气,于是都佩服赵匡胤会用人。

宋朝的历史小故事篇二: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赵匡胤采取了许多英明措施。

宋朝历史小故事

宋朝历史小故事

宋朝历史小故事历史是故事的一部分,历史故事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它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把历史故事运用到课堂中来是十分必要的,也具有实用性。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宋朝历史小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宋朝历史小故事篇一:赵匡胤赌棋输华山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君主,历史上有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同时也是象棋高手。

据说他棋艺高超,生平罕逢敌手,经常感叹难求一败。

终于有一天,他领略到了什么叫“强中更有强中手”,不但输掉了棋局,还输掉了一个天大的赌注——华山。

此事发生在赵匡胤称帝之前,当时他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兵卒,有一次随军经过华山,他听说山上有一位道士,棋艺非常高超,便有心前去挑战。

但那位陈抟老祖见赵匡胤只不过是个毛头小兵,根本不屑于和他一战。

赵匡胤吃了闭门羹反而更加跃跃欲试,一定要向他讨教,还许下整座华山为赌注。

不过,这个赌注其实也只是个戏言,估计是他的决心和赌注让陈抟老祖萌生了兴趣,于是,他就答应了和赵匡胤切磋切磋。

结果,一局棋下来,自负的赵匡胤傻眼了,灰溜溜地下山去打仗了。

不过他也是个重承诺的人,日后当了皇帝,还专门下了圣旨给那位老道,将华山周围的租税都免了。

据说,当时两人赌战的棋谱一直流传到了现在,棋谱上双方是用“仙人指路对兵局”开局转为“先手屏风马对后手屏风马”对阵的,现在还有不少棋迷朋友们对此津津乐道。

宋朝历史小故事篇二:宋卫王赵昺的陵墓赵昺的陵墓,被称为“宋少帝陵”,位于深圳市南山区招商街道赤湾村少帝路,就在赤湾公园和赤湾小学附近。

这是广东省境内唯一的一座皇帝陵寝,也是深圳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祥兴二年(1279)正月,元军进攻崖山,宋元两军在广东新会的崖山海面决战,结果,张世杰所率宋军寡不敌众,大败于海上。

3月19日,陆秀夫见大势已去,于是身穿朝服,将8岁的小皇帝赵昺抱到船头,叩首再拜道:“国事至此,陛下当为国死。

德佑皇帝(宋恭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言罢,背起小皇帝,跳入茫茫大海,至此,南宋彻底灭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今天晚上单爆大宋故事:
1)首先做提问:
单爆大宋故事的本质是什么?
单爆的目的是什么?
怎样去单爆?
如何进行这些故事目标细分?
是按时间顺序做单爆?
还是按人物顺序做单爆?
还是按各相关门类进行单爆?
大宋朝的纪年顺序是怎样的?
一共多少个皇帝在位?
每个皇帝即位多久?
在位期间都有哪些故事发生?
除正史以外,还有哪些传说故事?
人物是按门类分还是按时间分?
按门类分可分为哪些方面(军事、政治、文艺、书画、诗词、音乐等)?
这些历史故事是正史还是野史?
对现如今有没有借鉴和教育意义?
影视和文学作品有哪些可以借鉴的故事?
戏曲和曲艺故事有哪些?
如何去挖掘这些故事?
要不要按战争、文学、儿童等故事类型来划分?
大宋朝周边都有哪些国家?
这些国家和大宋的关系怎样?
这些国家有没有故事可讲?
都出过哪些名人?
有没有相关故事可讲?
2)细分单爆故事的目标:
结合对大宋历史的市调,以各位皇帝在位期间时间顺序讲来比较合适,也就是说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讲起,其中某些历史名人的时间不确切,但也在该时间段内发生的,顺序如下:
北宋:太祖赵匡胤(960年-976年)→太宗赵光义(976年-997年)→真宗赵恒(998年-1022年)→仁宗赵祯(1023年-1063年)→英宗赵曙(1064年-1067年)→神宗赵顼(1068年-1085年)→哲宗赵煦(1086年-1100年)→徽宗赵佶(1101年-1125年)→钦宗赵桓(1126年-1127年)
南宋:高宗赵构(1127年-1162年)→孝宗赵昚(1162年-1189年)→光宗赵敦(1189年-1194年)→宁宗赵扩(1194年-1224年)→理宗赵昀(1224年-1264年)→度宗赵禥(1264年-1274年)→恭帝赵隰(1274年-1276年)→端宗赵是(1276年-1278年) →幼主赵昺(1278年-1279年)
现在就把这个宋朝分割为18个时间段,然后单爆每个时间段内发生的故事。

3)各个小时间段内的故事:
赵匡胤的故事:赵匡胤偷瓜、千里送京娘、赵匡胤遭姐追打、赵匡胤喜爱读书的
故事、杯酒释兵权、雪夜访赵普、巧对徐铉、赵匡胤宽厚待人、武学宗师、誓碑
遗训、困南唐、赵匡胤哭头、火烧柴王、赵匡胤归天、赵匡胤登基、高平关借人头、斩龙袍、赵匡胤和羊肉泡馍的故事、火烧街传说、得名扁担赵、下棋输华山、梦迁金镛城、赵匡胤黄袍加身、一壶酒品人品、赵匡胤爱书受重用、曹彬打酒、谁能让赵匡胤脸红、赵匡胤解怨、兵下河东、三打陶三春、周世宗斥冯道等。

岑参:赤亭峰教子
郑恩:郑子铭与倒挂油、滚子岭、两龙一虎患难与共、打瓜园、清油河与“三马”地等。

赵光义:贺后骂殿、烛光斧影、围棋的故事、赵光义少年买镜、开卷有益、金匮之盟、花蕊夫人之死等。

杨家将:无佞府,杨继业归宋,困皇陵,佘太君辞朝,斩杨景,困铜台,四郎探母,状元媒,闯幽州,辕门斩子,杨八姐盗刀,十二寡妇征西、铜锤换玉带、佘赛花招亲、杨七郎招亲、五台山、呼延赞表功、两狼山、攥御状、拿潘洪、审潘洪、黑松林、大刀王怀女、杨宗英下山、五台会兄、孟良盗马、杨八姐找刀、八贤王说媒、杨八姐选婿、天波楼、寇准背靴、打焦赞、孤鸾阵、孟良认子、八郎探母、辕门斩子、四郎探母、三关宴、穆桂英挂帅、破洪州、佘太君辞朝、澶渊之盟、杨八姐游春、洪羊洞、三关明月、背鞭闯关、杨金花夺印、忠烈千秋、杨七娘、金沙滩、唐儿府、陈家峪、困铜台、金枪会、洪羊峪、安广庆吃粮、穆柯寨、天门阵、杨宗保探地穴、金丝囊、杨斌坤征西、杨文广征西、朝阳图、王世宽大闹相国寺、龙凤台、钳子山、竹子上、草桥关、佘太君征南、杨八姐闹馆、打韩昌、北天门、乾坤带、金鞭记、锤换带、八虎阵、辕门斩夫、焦赞招婆娘、八郎送饭、五香山、打八郎、南北和、黑松林、八王跑宫、杨景打擂、瓦桥三关、对金刀、焦赞发配、蝉牌关、铁镜公主探母、铁角坟、八贤王祭陵、杨六郎摆牤牛阵、吴天塔孟良盗骨、谢金吾诈拆清风府、杨六郎私下离关、八大王开诏救忠、杨六郎调兵破天阵、焦光普活拿萧天佑、平闵十八洞、杨怀玉征西、杨衮拜师学枪艺、走太原会李克用、金家岭杨衮招亲、五龙二虎会彦章、杨衮自立火山王、火山王逐辽兵、柴世宗邀请杨衮战刘崇、泗水关赵匡胤会火山王、走线铜锤换玉带、白马告状、穆桂英搬兵、杨八姐闯幽州等。

包拯:包拯吃鱼的故事、谁割了牛舌头、箭杆黄鳝马蹄鳖、巧判小孩、肥东焦面、巧断浮江尸、龙图公案、铡美案、真假状元、狸猫换太子、双钉记、探阴山、红花记、铡庞昱、铡包勉、乌盆记、秋娘、铡王爷、古琴怨、三击鼓、孪生劫、报恩亭、真假女婿、紫金锤、天下第一庄、寸草心、屠龙记、鸳鸯蝴蝶梦、天伦劫、孔雀胆、真假包公、贞节牌坊、血云幡传奇、生死恋、寻亲记、踏雪寻梅、青龙珠、鱼美人、狄青、孝子章洛、雷霆怒、阴阳判、九道本、菩萨岭、画中话、庞妃有喜、乞丐王孙、五鼠闹东京、二探阴山、铡赵王、包公赔情、打龙袍、包公赶驴、包公卖铡、包公戏娘娘、包公辞朝、包公误、包龙图坐监、打銮驾、包公
招亲、包公说媒、包龙图智赚合同文字、神奴儿大闹开封府、包待制三勘蝴蝶梦、包待制智斩鲁斋郎、包龙图智勘后庭花、包待制智勘灰阑记、王月英元夜留鞋记、叮叮当当盆儿鬼、包待制智赚生金阁、鲠直张千替杀妻、乾坤啸、双钉案、正昭阳、黑驴告状、三侠五义等。

石守信:毁英名图自保等。

寇准:寇准判羊皮、寇准罢宴、寇准背靴、寇准抗辽、寇准斩驸马、寇母遗画教子、寇准判劫赈船、贬死岭南、寇准之死、寇准升堂、调寇准等。

王审琦:十杯酒等。

高怀德:高怀德闯宫、高怀德讨饭、高怀德巧语释前嫌等。

韩令坤:韩令坤擒剐孟俊等。

符彦卿:大名府荒政、一道流产的皇命圣旨、符彦卿被罢节钺与恭帝之死、阳城之战、定州之战、澶州之战等。

武行德:武行德辩盐等。

王彦超:不纳太祖等。

赵普:妙对太祖、半部论语、君臣情笃、赵普夜读、赵普独相凡十年等。

李崇矩:一代宰辅安琼崖等。

曹彬:温情执法、蜡丸传书、千里江陵、曹彬进京等。

潘美:收养遗孤等。

党进:目不知书、扪腹长叹、怒责画师、前后不一、不知韩信
李汉琼:智胜番将等。

刘温叟:与父同职、宫前走过、加倍还礼、清节之士等。

窦仪:恪尽职守、直言敢谏、窦仪识镜、五子登科等。

卢多逊:通宵阅读、结怨赵普、叹其见识等。

吕蒙正:宰相肚量、知人善用、敢说真话、无受贿赂、吕蒙正赶斋、吕蒙正不记人过、寒窑苦读、吕蒙正妙对赵光义、吕蒙正请罪、彩楼记、破窑记、吕蒙正要饭等。

张齐贤:求—醉饱、激浊扬清、张齐贤逐奴、张齐贤明察、张齐贤断案等。

贾黄中:著作等身、小心翼翼、贾黄中不隐遗财等。

钱若水:钱若水判案、钱若水为同州推官等。

苏易简:易简巧对、少年苏易简等。

陶谷:精通天象、以怨报德、独眠孤馆、陶谷赠词、雪水烹茶、依样画葫芦、一蟹不如一蟹等。

冯瓒:冯瓒乱更驱盗匪等。

尹继伦:徐河之战、尹继伦踹营等。

郑文宝:打草惊蛇等。

呼延赞(呼家将):河东刺驾、斩呼延寿廷、大战白龙、白龙关、龙虎斗、边塞诗、真假八王、呼延庆打擂、肉丘坟、小将呼延庆、呼延庆上坟、呼延庆出世、呼延庆征北、呼延庆征西、呼延庆进京、呼延庆挂帅、呼延庆下山、相国寺打擂、力劈凶僧、遇难齐平山、冯家店救母、枪挑金天雷、刘玉萍夺印、夜战汴梁城、赤手过连营、幽州城认父、呼延平比武、威震斗羊会、大破连环阵、呼延丕显被害、呼延明招亲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