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名人故事

合集下载

宋朝的历史名人与伟人形象

宋朝的历史名人与伟人形象

宋朝的历史名人与伟人形象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间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历史名人和伟人。

这些人物在各自的领域中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介绍几位宋朝的历史名人和伟人,揭示他们的形象及其在当时的作用。

一、文化名流1. 苏轼(1037-110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是宋朝文化史上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他才华横溢,精通诗词、书法、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

苏轼的诗词创作充满了反叛和独立的精神,以清新豪放、自由自在著称。

他的文学作品体现了对人生百态的独到洞察和真挚感慨,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文天祥(1236-1280)文天祥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也是宋朝末年的抗金名将之一。

他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倡导忠义之道,并以钱塘观潮诗而闻名。

文天祥坚定地捍卫着自己的信仰,从容面对困厄和死亡,成为后世崇尚忠诚、正直和坚持信仰的典范。

二、政治家和军事家1. 赵匡胤(927-976)赵匡胤是北宋第一位皇帝,也是宋朝建立者。

他出身于军人世家,年少时即展现出出色的军事才能。

赵匡胤以其卓越的战略眼光和领导能力,成功地推翻了后梁政权,建立了宋朝。

他实行了许多改革措施,奠定了宋朝政权的基础,为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岳飞(1103-1142)岳飞是宋朝一位著名的抗金名将,在对抗金朝入侵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善于用兵,善于治军,以勇猛著称。

岳飞以个人操守的高尚和对国家的忠诚而受到广泛尊重。

然而,由于政治斗争的阴谋,岳飞最终被错判为奸臣,被杀以维护朝廷的稳定。

他的忠诚精神和爱国情怀使他成为后世崇拜的对象。

三、科学家和思想家1. 程颢(1032-1085)和程颐(1033-1107)程颢和程颐是宋朝儒学的代表人物,代表了程朱理学的兴起。

他们对儒家经典的解释和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了理学的基础。

程颢尤其注重个体内心的修养,提出了“格物致知”的观点,强调实践与知识的结合。

程颐则深入研究周易,提出了“理学”与“心学”相统一的理论。

名人故事50字(30篇精选)

名人故事50字(30篇精选)

精心整理名人故事50字(30篇精选)名人故事一:苏轼当县令宋代苏轼当杭州县令时,有一县民做扇子谋生,可是天凉,扇子卖不出去,于是欠税。

东坡就叫他拿扇子来在上面画上枯木竹石,画了二十余把扇子,那县民才萧伯纳昏了过去。

名人故事四:拉斐尔作画有人问拉菲尔怎么能画出那么美丽的作品?他回答说:我做了许多梦,然后围绕着我的梦去作画。

幻想能使人得见不可见之物,意志则能使不可见者成为可见之实体。

名人故事五:爱因斯坦的公式X代表工作,起来。

有一次,有个新闻记者问肯尼迪:你怎样成为二次大战时的英雄的?肯尼迪回答:他们把我的巡洋艇弄沉了,我就成名了。

我们知道肯尼迪当时搭DT-O八号小艇,被敌方击沉,他也因此负伤。

名人故事八:苏格拉底的太太苏格拉底的太太非常凶悍,有一次,她大发脾气,把苏格拉底大骂一顿后,还有余怒未息,就提了一大桶水,浇在她先生头上。

苏格拉底搔了搔淋湿的头发,笑到:雷声以后必有大雨,这是自然法则,也证明这是真理。

选八次落败,两次经商失败,甚至还精神崩溃过一次。

好多次,他本可以放弃,但他并没有如此,也正因为他没有放弃,才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名人故事十一:黄侃误把墨汁当小菜1915年,着名学者黄侃在北大主讲国学。

他住在北京白庙胡同大同公寓,终日潜心研究“国学”,有时吃饭也不出门,准备了馒头和辣椒、酱油等佐料,摆在书桌上,饿了便啃馒头,边吃边看书,吃吃停停,看到妙处就大叫:“妙极了!”有一次,看书入迷,竟把馒头伸进了砚台、朱砂盒,啃了多时,涂成花脸,也未觉察,一位朋友来访,捧腹大笑,他还不知笑他什么?书都通读一遍。

”主人惊讶,就借给匡衡书,后来他成了大学问家。

名人故事十四:映雪读书孙康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

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

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

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

宋朝人物故事

宋朝人物故事

宋朝人物故事
1、范仲淹:范仲淹是宋朝时期的一位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将领。

他小时候家境贫寒,但他刻苦学习,以优异成绩考入进士。

他曾在多地为官,清廉勤政,深得民心。

他的文学成就也很高,他的诗词和散文都受到很高的评价。

2、岳飞:岳飞是宋朝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他以忠诚、正直、勇猛著称。

他在抗金战争中表现出色,成为宋朝的民族英雄。

他的名言“精忠报国”激励了无数人。

3、王安石:王安石是宋朝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改革家和文学家。

他提出了变法新政,试图解决宋朝面临的种种问题。

虽然他的改革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但他的贡献对宋朝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苏轼:苏轼是宋朝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

他的文学成就极高,诗词、散文都堪称一绝。

他的书法和绘画也很有造诣,被誉为“诗书画三绝”。

5、李清照:李清照是宋朝时期的一位著名女词人。

她的词作情感真挚,语言优美,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她的人生经历也充满了坎坷和波折,让人深感敬佩。

宋代名人故事

宋代名人故事

宋代名人故事宋代的著名人物很多,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宋代名人故事:1.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苏轼兄弟有个老乡,来求苏轼给个差事做。

苏轼没同意,那人说:“我去找子由试试。

”苏轼说:“我给你讲个故事,从前有个人特别穷,就想盗墓致富。

他看到两座古墓,费好大劲挖开一座,里面坐着一个面黄肌瘦的人。

墓中人说:‘我是伯夷,当年是饿死的,坟里没有能帮你的东西。

’盗墓人很沮丧,想挖开另外一座碰碰运气,伯夷说:‘劝你还是别白费力气,那个墓里是我弟弟叔齐,你看看我的样子,他也好不了哪去。

’”故人听了,大笑离去。

2.朱熹: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他创立了“理学”,成为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朱熹有足疾,曾有一个江湖郎中来为他治疗。

针灸以后,老夫子感到腿脚轻便了不少。

朱十分高兴,重金酬谢的同时,还送给这个道人一首诗:“好多年走路靠一根瘦竹撑动,想不到针灸还真有神奇之功。

扔开拐杖出门儿童看了发笑,这难道就是从前匍匐而行的老翁?”道人拿了朱熹手书的诗章,就离去了。

没几天,朱熹足疾重新发作,且比没针灸前更厉害了。

急忙派人去追寻道人,已不知道逃到那里去了。

朱叹息道:“我不是想惩罚他,只是想追回赠的那首诗,唯恐他拿去招摇撞骗,误了别人的治疗。

”3.辛弃疾:南宋著名将领、词人,他以豪放奔放的词风和深厚的爱国情感而著称,被誉为“词中之龙”。

公元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

21岁的辛弃疾聚集了当地2000多名男儿,参加了由耿京领导的起义军。

而辛弃疾因为读书能文,在队中担任掌书记。

当时队里有个叫义端的和尚,私自盗走了军中大印。

辛弃疾知道此事后,连夜骑马捉拿义端。

和尚大慌,一个回马枪甩了过去。

少年面不改色,一个闪避,抬手一剑刺穿对方胸口,那人随即倒地。

这就是少年辛弃疾,勇猛无畏。

而真正让他名声鹊起的是之后发生的一件事。

金军北撤时,辛弃疾被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以合力之势围攻金军。

古代名人的经典励志故事

古代名人的经典励志故事

古代名人的经典励志故事关于古代名人的经典励志故事三篇关于古代名人的经典励志故事:李清照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话在李清照的一生也得到证明。

宋朝的李清照生活在文化气氛浓厚的家庭里,父亲是文学家李格非,母亲是状元王拱辰之女,工于文章。

所以李清照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她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家,写了很多词。

李清照18岁的时候,手持盛开的桂花,带着一阵幽香,粉面含春,步步生莲,嫁给了当时著名的才子赵明诚。

赵家也是很富裕的家庭,夫妻俩过着很幸福的生活。

赵明诚虽是个绣花枕头,但也会写一点词,所以两人经常交换作品来欣赏。

赵明诚著有《金石录》,而李清照就写了《金石录序》。

序中详细地记载了夫妻的共同生活和对书画金石的爱好。

她的词多数描写闺中的生活、情趣及大自然的绮丽风光,真不愧为宋朝一代女词人。

她写的词没有不好的。

可赵明诚写得就没有她那么好了。

他写的词从来就没有得过别人的夸奖,心里十分难受。

某日,他眉头一皱,灵机一动,闭门写词,废寢忘食三日三夜,写成50首,再照抄了李清照的三句词:“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夹在自己的`作品中。

他知道黄花就是菊花,这三句是手法极为高明的佳句,所以抄了去。

然后就拿给友人陆德夫看。

陆德夫看了之后就说:“你这作品只有三句是好的,其余都是垃圾。

”赵明诚激动得浑身发抖,忙问:“哪三句?”那人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赵明诚听了,脸色发青,一言不发,转身就走,陆德夫问他去哪里,他说:“看看本城哪座楼比较高。

”“干什么?”“好让我跳下去,就此了结残生。

”陆德夫忙劝阻。

赵明诚命虽保住了,但心里留下了阴影。

想想也是,李清照词写得好,人又长得漂亮,丈夫若是个废物,自然会觉得有点危险。

李清照身材苗条,一阵风都能把她吹倒,但性格坚强,不像是窈窕淑女。

在士大夫们大力提倡封建礼教、控制妇女思想、扼杀妇女才能的时代,她不仅掌握了广博的知识,而且敢于干预闺房以外的事情。

她曾献诗给赵明诚的父亲,当权的赵丞相。

宋朝历史名人

宋朝历史名人

宋朝历史名人学好历史知兴替, 以史为鉴明古今,学好历史非常重要。

那么有关宋朝历史名人的故事有哪些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宋朝历史名人,希望能够帮到你!宋朝历史名人篇一:赵匡胤陈桥兵变赵匡胤原本是后周的大将。

五代十国时期,他最早加入后周太祖的军队,逐渐发迹。

由于作战勇猛,指挥有方,到周世宗即位时,他已经晋升为禁军的总管了。

适逢北汉前来侵犯,周世宗亲自率领军队抵抗。

两军即将交锋,后周的指挥樊爱能等人却临阵逃跑,士气大挫。

军情危急之时,赵匡胤指挥骑兵纵马向前,冲垮了汉军的前锋部队,汉军阵形因此混乱。

赵匡胤乘胜追击,攻打敌人镇守的河东城,并烧掉了城门。

正要继续前进,一支流箭射来,正中他的左臂。

周世宗连忙阻止他,命他班师。

这场战役过后,周世宗看到了赵匡胤的智慧和勇气,擢升他为殿前都虞侯。

在攻打南唐的战斗中,赵匡胤更是身先士卒,当仁不让,表现出了极强的军事指挥才能。

他跟着周世宗征战淮南,先斩杀南唐的兵马都监何延锡等人,又打败南唐节度皇甫晖、姚凤统领的十五万军队,并一路追击直到城下。

皇甫晖在城上喊道:“人人都是各为其主,我把军队摆成阵势来和你决一死战,你觉得怎么样?”赵匡胤笑着答应了。

皇甫晖整好军队,摆出一个阵势。

赵匡胤抱着马脖子直冲入阵中,一刀砍中皇甫晖的脑袋,又生擒了姚凤。

南唐军队大败,四散溃逃。

第二年,赵匡胤又担任前锋,跟随周世宗征讨濠州、泗州。

南唐在十八里滩下寨,以河流为天险据守。

周世宗召集随从将领,商议用骆驼把军队渡过对岸。

而赵匡胤一个人跳上马先横渡河流,部下都骑马跟着他,上岸后立刻攻破了南唐的营寨。

赵匡胤的军队一路势如破竹,连连大破南唐军队,令南唐政权闻风丧胆。

南唐君主想用反间计,离间赵匡胤和周世宗之间的关系,于是派人给赵匡胤送去一封书信和三千两白银。

赵匡胤将书信和白银全部上交,反间计没有得逞。

周世宗在征战途中,每天都要批阅来自各地的文书。

一天,他在文书中发现一只皮革口袋,里面装着一只木简,木简上刻着五个字“点检作天子”。

宋朝爱国名人故事

宋朝爱国名人故事

宋朝爱国名人故事这次我们来说一下宋朝爱国爱国故事。

一定少不了岳飞和文天祥,还有一位就是陆秀夫,那个背起幼主殉国的人。

宋朝爱国名人故事岳飞抗金1140年,金兵又大举进攻南宋。

岳飞等将领分路出击,岳飞负责中原一线,他一面派人到河北一带联络当地的民间抗金组织,一面亲率大军进击,收复了河南许多州县,驻军郾城,两军展开激战。

郾城大战中,金投入精锐骑兵15000人。

兀术以头戴铁盔身穿铁甲的3000“铁塔兵”打前锋,以号称“拐子马”的骑兵居左右,列队进攻。

岳飞指挥儿子岳云等率军应战。

将士手持刀斧,冲入敌阵,上砍骑兵,下砍马腿。

双方从下午激战到天黑,宋军大获全胜,追杀金军几十里。

岳家军乘胜前进,抵达开封的朱仙镇,北方人民抗金情绪高涨。

岳飞请求宋高宗下令北伐。

宋高宗和朝中的奸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会威胁自己的统治,于是向金求和,并命令岳飞撤回军队,岳飞愤慨地说:“十年的功劳,一天就断送了!”1141年,宋高宗解除了岳飞等抗金将领的兵权。

秦桧又派他的爪牙诬陷岳飞谋反,把岳飞和他的儿子岳云逮捕入狱。

另一位抗金将领韩世忠去质问秦桧,根据什么说岳飞谋反,秦桧拿不出证据,竟厚颜无耻地说:“莫须有。

”韩世忠愤怒地对他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1142年初,宋高宗和秦桧杀害了岳飞。

那时候,岳飞刚39岁。

岳飞一生廉洁正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有人问他:“什么时候天下才能太平?”,岳飞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怕死,天下便可太平!”。

他一生坚持抗金,保卫了南宋人民的生命财产,因此受到历代人民的尊敬。

宋朝爱国名人故事宁死不屈的文天祥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

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

"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丞相,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

"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还说什么鬼话!"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义了,给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

古代名人不杀生的故事

古代名人不杀生的故事

古代名人不杀生的故事
在古代,许多名人都秉持不杀生的理念,以下是一些名人的故事:
1.曹彬:在宋朝时期,曹彬是平定江南的名将。

他因为不忍杀戮,在攻破城市后,
选择安抚城中的居民,而不是屠杀他们。

他的仁慈行为为他赢得了声誉,也使得很多城市选择主动投降,减少了战争的伤亡。

2.苏轼:苏轼是一位文学家,也是一位佛教信徒。

他主张戒杀、放生,即使自己
并非完全断肉,他也始终坚持戒杀。

在看到侍女朝云杀死虱子后,他深感痛心,并写下诗文表达对生命的尊重和悲悯。

3.朝云:王朝云是苏轼的侍女,她在听了苏轼关于戒杀的教诲后,深受感动,从
此不再杀生,并开始修行信佛。

在临终时,她还诵念金刚经。

这些古代名人的故事表明,他们深知生命的可贵和杀生的危害,因此选择尊重生命、不轻易杀生。

他们的行为和观念对于我们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朝名人故事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时期。

那你知道宋朝名人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宋朝名人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宋朝名人故事:花蕊夫人费贵妃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大将孟知祥举兵拿下东川,从此占据四川全境。

四川有山川之险,更有天府之都,自三国刘备起便可雄踞一方,逐鹿天下。

因而孟知祥据蜀之后,起了自立为王的念头。

传说一天傍晚,孟知祥行军到成都郊外,见一人推着小车经过,车上的东西都用袋子装着。

孟知祥随口问那人:“你这车子能装多少袋?”那人回答说:“最多能装两袋。

”孟知祥听后,心中很不高兴。

后唐明宗驾崩之后,孟知祥打算在成都称帝。

成都街头来了一个叫醋头的和尚,手持灯台,每到一处便高呼道:“不得灯,灯便倒。

”人们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后来,孟知祥登基称帝,七个月之后以风疾而死了,人们这才知道这句话的意思。

而后蜀只传了两代,到孟知祥之子孟昶这里,便被北宋灭亡。

孟昶是个没有政治野心,只想安享太平富贵的人。

他的生活是奢华无比的。

据说为了避暑,他命人在摩诃池上建筑水晶宫殿,以楠木为柱,沉香为栋,珊瑚嵌窗,碧玉为户,琉璃为壁,青玉为枕,冰簟为席,罗衾为被,就连他用的夜壶也是七种宝石装饰的。

他又遍寻美女充实后宫,妃嫔之外另设十二等级,内庭有宫人数七种宝石装饰的。

他又遍寻美女充实后宫,妃嫔之外另设十二等级,内庭有宫人数千,光是每月支给宫人的买花钱就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在三千佳丽之中,他最宠爱的,是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费氏,不仅天姿国色,而且擅长诗文,是一位秀外慧中的才女。

她常常陪伴孟昶宿于水晶宫中,还写了一首《木兰花》记述当时的情景:那是一个夏日凉夜,花蕊夫人与孟昶宿在水晶宫中。

一觉醒来,但见清风徐来,星河沉静,身边良人为伴,不知今夕何夕,只愿共此一生,长相厮守。

于是花蕊夫人提笔写道: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一点月窥人,欹枕钗横云鬓乱。

起来琼户启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

屈指西风几时来,只恐流年暗中换。

苏轼后来据此写了一首《洞仙歌》,词曰: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

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

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这首词清丽婉转,细腻传神,可为花蕊夫人知音之作。

花蕊夫人不仅文采出众,还有一手好厨艺。

孟昶厌倦了山珍海味,花蕊夫人便别出心裁,做了一道“绯羊首”:用净白羊头,以红姜煮之,紧紧卷起,用石头镇压,以酒淹之,使酒味入骨,然后切如纸薄。

此菜风味无穷,又叫“酒骨糟”。

她还根据孟昶爱吃山药的习惯,发明了一种素食,即将山药切片,用莲粉拌匀,添入五味,闻之清香扑鼻,食之既酥且脆,又洁白如银,望之如月,故而宫中称为“月一盘”。

宋太祖赵匡胤灭掉后蜀之后,将孟昶与花蕊夫人掳回京城。

孟昶被封为秦国公后的第七天便暴毙,接着赵匡胤便将花蕊夫人据为己有,所以人们都认为,孟昶是被赵匡胤害死的。

孟昶这一生,在政治上虽无建树,但是却有不少佳话流传。

比如我国民间关于写春联的最早记载,就是从他开始的。

在北宋灭后蜀前一年的除夕,孟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符版于寝宫门外,因为辛寅逊写的词不好,于是自己写了两句话: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孟昶也会采纳大臣的建议,对自己的玩乐有所节制。

他对待臣下很宽容,但是对于那些十恶不赦的大臣又绝不留情。

他还亲自撰写一篇让官员廉洁自律、克己爱民的《官箴》(做官手则)。

黄庭坚(见本书《山谷道人黄庭坚》)曾受朝廷的命令写过一则十六字的碑文,文字内容正是取自孟昶的《官箴》:“尔俸尔禄,民膏民脂。

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这一碑文被颁发到各州县,刻成石碑,叫“戒石”,立于官署衙门的大堂上。

这件事曾被后人传为美谈。

除此之外,他还擅长医道。

传说群臣有病他亲自诊治,比御医都厉害。

花蕊夫人虽然被迫成为赵匡胤的妃子,却对孟昶念念不忘。

一日她正对着孟昶的画像思念故人,正巧被赵匡胤撞见,赵匡胤便问画中人是谁。

花蕊夫人灵机一动,说这是蜀地供奉的送子神仙张仙,只要虔诚供奉便可得子。

结果宫中妃嫔信以为真,都到她宫中照样画一幅,供奉起来。

后来,民间就以张仙为送子神仙了。

后人有诗咏此事:“供灵诡说是神灵,一点痴情总不泯;千古艰难唯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

”也许正因如此,孟昶在道教中被尊为赐子神张仙。

传说他是位美男子,左手张弓,右手执弹,能制服天狗不让其到人间吃小孩。

因他执的“弹”与“诞”同音,暗含“诞生”之意,所以张仙就成为专管人间送子的诞生之神。

关于花蕊夫人之死,可以肯定的是,她是在一次陪赵匡胤打猎时,被赵光义一箭射死的。

至于赵光义为什么射死她,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认为赵光义是想让哥哥不要贪图美色而误国;第二种认为赵光义也爱慕花蕊夫人,却得不到她,因爱生恨;第三种认为赵光义怕花蕊夫人生下皇子后,耽误自己夺取皇位。

无论哪种原因,这位美女兼才女,终究死于非命。

宋朝名人故事:千古词帝李煜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初七,南唐后主李煜望着窗外皎洁的月光,家国之思油然而起。

七夕是他的生日。

从前,在他还是南唐国主的时候,每逢这一天,国中就会举行欢庆活动。

他最心爱的女人;;天姿国色的皇后周娥皇会为他跳舞、弹琵琶,而精通音律的他也会以曲相和。

宫女们会为他表演失传已久的《霓裳羽衣舞》,她们穿着天青色的衣裙,翩然欲仙;文武百官觥筹交错,通宵宴饮;民间百姓也喜气洋洋,举国同庆……可在三年前,一切都变了。

其词曰: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开宝八年(975年)十二月,北宋军队攻陷了南唐国都金陵。

李煜奉表投降。

第二年,李煜被押到北宋都城汴京,被宋太祖封为“违命侯”,从此开始了阶下囚的日子。

除了要顶着“违命侯”这种侮辱性称呼之外,他没有行动的自由,日夜都在监视下生活;他的吃穿用度一概被克扣,身边侍从也所剩无几;更可悲的是,周娥皇去世之后,他娶了娥皇之妹,可是她经常被宋太宗叫去彻夜不归。

种种悲愤交织在一起,原本多愁善感的李煜悲从中来,借着酒力,题笔写下了一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侯爷”,一名内侍通报说,“徐铉求见。

”“叫他进来吧。

”李煜说。

李煜是很看重徐铉的。

因为徐铉文章写得好,字也写得好,在当时与韩熙载齐名。

韩熙载虽然有才,但是生活过于放荡,李煜为了提醒他有所收敛,就叫南唐最擅长作画的顾闳中潜入韩熙载家,暗中观察韩熙载的一举一动。

有一天夜里,韩熙载大宴宾客,顾闳中混在其中。

回家之后,他凭记忆将宴会上的情形画了下来。

第二天韩熙载上朝,李煜将画交给他。

韩熙载吓出一身冷汗。

这幅画叫《韩熙载夜宴图》,后来成为传世名作。

韩熙载在南唐灭亡之前就去世了,徐铉则一直辅佐李煜。

开宝七年(974年),赵匡胤令大将曹彬伐南唐。

徐铉代表李煜去见赵匡胤,说:“我们南唐对陛下,就像儿子对父亲那样恭敬,什么过失都没有,陛下为什么要讨伐南唐?”赵匡胤一笑,说:“你觉得父亲和儿子应该分两家吗?”徐铉一时答不出话来。

后来金陵被围,赵匡胤让李煜来见他,李煜称病推辞。

徐铉又去见赵匡胤,说:“我们国主不是要故意违抗陛下的旨意,实在是因为有病在身不能前来。

请求陛下看在百姓的份上,饶过金陵城。

”可能是因为这次准备充分,赵匡胤跟他说了半天,居然说不过他。

一怒之下,赵匡胤拔剑而起,说:“你不必再说了!你们国主是没有罪。

只不过这天下是我姓赵的一个人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徐铉听他这样说,也不敢再多说什么了。

后来李煜归顺北宋,徐铉也成了北宋的臣子。

赵匡胤见了他,厉声问:“徐铉,你想过会有今日吗?”徐铉说:“臣为江南大臣,国亡罪当死,不当问其他。

”赵匡胤感慨他是个忠臣,没有为难他。

赵匡胤死后,赵光义即位,还让徐铉参与了一些大型的文化工程,如校正《说文解字》,编纂《文苑英华》《太平广记》等。

这次,也是赵光义命徐铉来探望李煜。

“侯爷,今天是您的生辰,我来迟了。

”徐铉说。

“你能来我很高兴。

”李煜很感动。

“是皇上命我来看您的。

”徐铉说着,瞥见桌案上的字迹,“侯爷又写诗了么?”李煜将诗拿给他。

徐铉看完,眼睛湿润了,说:“侯爷凡事要想开些,以后日子还长。

”“我好后悔,”李煜叹了口气,说,“当初我不该杀了潘佑、李平。

”“侯爷喝醉了,这种话不能说啊!”徐铉小心提醒。

“他们都是为了我好!我如果听他们的,何至于落到如此地步!”李煜说。

“侯爷喝醉了,来人,送侯爷去醒酒。

”徐铉连忙吩咐,“下官告辞了,改日再来给侯爷问安。

”徐铉出了李煜的府邸,就被宋太宗叫过去问话。

徐铉不敢隐瞒,将李煜说的话如实回禀了赵光义。

赵光义听后,勃然大怒:“好一个‘故国不堪回首’!看来只要他活着,复国之心就不死。

”于是下旨,赐李煜喝毒药自尽。

据说那种毒药叫“牵机毒”,人服下之后会剧痛难忍,全身抽搐,腰都直不起来,最后头和脚挨在一起而死。

李煜死时,年仅四十二岁,《虞美人》成了他的绝笔。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评价李煜的文学成就时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李煜的作品与他的故事,对后世影响深远。

20世纪80年代,他的故事还被搬上荧幕,人们用光影与胶片,再诉这位千古词帝的传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