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事件建模及仿真

合集下载

离散事件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

离散事件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

离散事件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离散事件系统(DES)是现实世界中诸多系统的抽象,其模拟与仿真研究对于系统优化与性能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离散事件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展开讨论,探究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一、离散事件系统的概述离散事件系统是指在离散时间下描述系统的一种数学模型,其特点是系统状态以离散的方式变化,系统行为由事件驱动并发生变化。

与连续系统相比,离散事件系统更贴近真实世界的很多场景,如交通系统、供应链管理和计算机网络等。

通过对离散事件系统进行建模与仿真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系统行为以及利用模型来提升系统性能。

二、离散事件系统建模方法离散事件系统建模是指将实际系统抽象为离散事件系统的过程。

建模的目标是准确地描述系统行为,以便进行进一步的仿真与分析。

在离散事件系统建模中,系统元件、状态、事件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1. 系统元件离散事件系统的建模过程首先需要确定系统中的元件,这些元件可以是实体、资源或者处理单元。

例如,对于一个制造业的供应链系统,系统元件可以包括供应商、生产线、仓库等。

2. 状态状态用于描述系统元件的属性和行为,它包括系统的内部状态和外部状态。

内部状态指元件内部的变量或属性,如库存量、生产速率等;外部状态指元件与环境的交互,如接收订单、发货等。

3. 事件事件是离散事件系统中的行为触发点,可分为外部事件和内部事件。

外部事件是由系统环境引起的,如用户的请求、供应商的发货等;内部事件则是系统元件内部触发的,如库存量低于阈值、生产任务完成等。

三、仿真模拟与性能评估离散事件系统建模的目的是为了进行仿真模拟与性能评估,通过对系统模型进行仿真,可以获取系统在不同状态下的行为与性能指标。

仿真模拟可以基于真实数据或者随机数据,通过引入事件触发机制,模拟系统的运行过程。

1. 模型验证在进行仿真模拟之前,需要首先验证建立的离散事件系统模型的正确性。

模型验证可以通过与实际系统进行对比和验证来确保模型的准确性。

离散事件系统建模与仿真第二版教学设计

离散事件系统建模与仿真第二版教学设计

离散事件系统建模与仿真第二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主要面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电气、机械等专业的本科生,通过讲授离散事件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离散事件系统的基本概念、建模方法和仿真技术,具备离散事件系统建模和仿真的分析与设计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安排2.1 教学内容1.离散事件系统基本概念2.离散事件系统的建模方法3.离散事件系统的仿真技术4.离散事件系统仿真案例分析2.2 教学安排教学环节时间内容第一讲2学时离散事件系统基本概念第二讲2学时离散事件系统的建模方法第三讲2学时离散事件系统的仿真技术第四讲2学时离散事件系统仿真案例分析第五讲2学时离散事件系统仿真案例分析期中考试2学时第六讲2学时离散事件系统的仿真技术第七讲2学时离散事件系统的仿真技术第八讲2学时离散事件系统的仿真技术教学环节时间内容第九讲2学时离散事件系统的仿真技术第十讲2学时离散事件系统的仿真技术期末考试2学时三、教学方法采用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离散事件系统的建模和仿真技术。

四、考核方式1.期中考试占30%;2.期末考试占50%;3.平时成绩占20%。

五、参考教材唐学韬, 丁洪波. 离散事件系统建模与仿真 [M]. 第2版.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5.六、教学条件1.教师具有扎实的离散事件系统建模和仿真技术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经验;2.教室内配置可投影仪,可提供计算机实验室进行相关实验。

七、实验内容离散事件系统建模实验,包括:1.使用UML或Petri网进行离散事件系统建模;2.基于仿真工具进行离散事件系统仿真;3.分析离散事件系统实验结果。

八、教学效果评估通过考核成绩与实验分析,对课程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

并记录学生学习离散事件系统建模与仿真课程中的自我思考、团队合作意识、实际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情况,以及对课程内容和教学形式等方面的反馈,不断完善和提高教学质量。

仿真建模中的离散事件仿真与连续系统模拟技术

仿真建模中的离散事件仿真与连续系统模拟技术

仿真建模中的离散事件仿真与连续系统模拟技术在仿真建模领域中,离散事件仿真(Discrete Event Simulation, DES)与连续系统模拟技术是两种常用的方法。

离散事件仿真通过模拟系统组成部分之间的事件交互,以离散的时间步长进行模拟,适用于涉及离散事件和事件交互的系统。

而连续系统模拟技术则基于连续时间模型,将系统的状态从一个时间点演化到下一个时间点,适用于涉及连续变量和连续过程的系统。

本文将对离散事件仿真与连续系统模拟技术进行详细介绍和对比。

离散事件仿真是一种在离散事件驱动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模拟的方法。

离散事件驱动指的是系统的状态变化是由离散事件的发生所触发的。

这些事件可以是任何可能影响系统行为的事物,如任务到达、资源请求和完成等。

离散事件仿真将系统中的所有活动建模为一系列事件,并通过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来模拟系统的行为。

在仿真过程中,建模者需要明确定义系统中的各个事件及其发生的条件,以及事件发生后系统状态的变化规则。

离散事件仿真的优点是能够精确地模拟系统中的时间和事件交互,使得仿真结果具有较高的精确度。

它常用于模拟涉及排队、流程调度、供应链管理等问题的系统,如银行业务、交通系统和制造业生产线。

在离散事件仿真中,时间步长是指仿真模型中的事件触发机制。

不同的仿真模型可以选择不同的时间步长,以确保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和效率。

时间步长的选择应考虑系统中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对结果的精确度要求。

当事件发生频率较高时,适合选择较小的时间步长,以提高仿真的精确度。

而当事件发生频率较低时,可以选择较大的时间步长以提高模拟效率。

常用的时间步长选择策略包括固定时间步长和自适应时间步长。

固定时间步长是指在整个仿真过程中使用相同的时间间隔,适用于事件发生频率稳定的仿真模型。

自适应时间步长则根据事件发生的频率动态调整时间间隔,以保持较高的仿真精确度和效率。

相比之下,连续系统模拟技术则更适用于描述连续变量和连续过程的系统。

在连续系统模拟中,系统的状态是以连续的时间点为基准进行演化的。

离散事件动态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

离散事件动态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

离散事件动态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离散事件动态系统(Discrete Event Dynamic System,DEDS)是一种用来描述离散事件的数学模型,其在集成电路设计、制造业、物流管理、网络通信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离散事件动态系统建模和仿真技术是研究这一领域的关键问题之一。

I. 离散事件动态系统简介离散事件动态系统是一种将时间分为离散事件的模型,该模型针对每个事件进行计算,以决定模型的下一个状态。

每个事件的时间戳都是不同的,一次模拟可以包含大量的事件,事件之间可能会有多种关系,这是离散事件模拟的特点。

常见的离散事件动态系统包括排队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网络系统、供应链系统、交通系统等,可以应用于机器人系统、智能交通、虚拟现实等领域。

II. 离散事件动态系统建模离散事件动态系统的建模是指将动态的系统描述成一个离散事件模型的过程,常用的建模框架包括Petri网、DEVS和CTPN等。

Petri网是描述离散事件模型的一种图形化建模语言,其由Petri网元素和变迁组成。

当一个Petri网达到一个使变迁操作成为可能的状态时,变迁将被激活。

Petri网允许对分布式系统进行实时分析和检验,并允许通过变形分析系统行为的改变。

DEVS是离散事件系统建模技术的一种形式化表达,其通过定义系统组件之间的输入输出以及它们之间的转移逻辑来描述系统行为。

DEVS模型一般包含四个部分,输入信号、状态、事件响应函数和状态转移函数。

CTPN是一种图形化建模语言,它通过两个主要元素,控制流程和时间约束,来建模系统的动态行为。

控制流程用于表示系统中的活动和控制流,时间约束表示活动之间的时间上限和下限。

III. 离散事件动态系统仿真离散事件动态系统仿真技术是为了模拟离散事件系统的行为,以便分析和预测其性能。

通常,离散事件动态系统仿真需要从实际系统的模型出发,将系统的模型转换成计算机程序,利用程序模拟实际系统不同的状态和事件,并通过这些状态和事件来推断系统的行为。

离散事件建模与仿真

离散事件建模与仿真

第7章离散事件系统建模与仿真离散事件系统指的是一组实体为了达到某些目的,以某些规则相互作用、关联而集合在一起。

与连续事件系统不同,离散事件系统所包含的事件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离散的。

离散事件系统在生产和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例如一个超市就是一个离散事件系统,它由顾客和收银员组成。

在离散事件系统中,各事件以某种顺序或在某种条件下发生,并且大都是随机性的,所以,其模型很难用某种规范的形式,一般采用流程图或者网络图的形式来定义实体在系统中的活动。

这类系统在建模时,只要考虑系统内部状态发生变化的时间点和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而不用描述系统内部状态发生变化的过程。

本章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离散事件系统和离散事件系统建模方法。

7.1 离散事件系统模型离散事件系统是指系统的状态仅在离散的时间点上发生变化的系统,而且这些离散时间点一般是不确定的。

这类系统中引起状态变化的原因是事件,通常状态变化与事件发生是一一对应的。

事件的发生没有持续性,可以看作在一个时间点上瞬间完成,事件发生的时间点是离散的,因而这类系统称为离散事件系统。

首先看一个典型的离散系统的例子。

例7.1 超市服务系统某理发店只有一名理发师。

在正常的工作时间内,如果理发店没有顾客,则理发师空闲;如果有顾客,则为顾客理发。

如果顾客到达理发店时,理发师正在为其他顾客服务,则新来的顾客在一旁排队等候。

显然,每个顾客到达理发店的时间是随机的,而理发师为每个顾客服务的时间也是随机的,进而队列中每个顾客的等候时间也是随机的。

下面,结合例7.1介绍一下在离散事件系统仿真中所用到的一些基本概念。

(1)实体实体是指有可区别性且独立存在的某种事物。

在系统中,构成系统的各种成分称为实体,用系统论的术语,它是系统边界内的对象。

在离散事件系统中,实体可分为两大类:临时实体和永久实体。

临时实体指的是只在系统中存在一段时间的实体,这类实体由系统外部到达系统,在系统仿真过程中的某一时刻出现,最终在仿真结束前从系统中消失。

离散事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研究

离散事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研究

离散事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研究离散事件系统(Discrete Event System,DES)是指由一系列离散事件组成的系统,其状态随时间点发生离散性的变化。

DES作为一种重要的描述和分析系统的工具,在工业、交通、通讯、金融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如何对离散事件系统进行建模和仿真研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

一、离散事件系统建模离散事件系统的建模一般分为三个结构层次:事件层次、状态层次和行为层次。

1.事件层次事件层次是最高层次,定义了系统所有可能的事件和事件发生的时刻。

每个事件都有其自身的类型和时间戳,时间戳确定了事件发生的时刻。

对于同一类型的事件,可以区分其源头和目的地,进而描述事件之间的依赖关系。

2.状态层次在事件层次的基础上,系统的状态层次定义了系统中存在的状态集合,每种状态都有其自身的定义,包括了系统变量的取值,如流量、压力、速度等。

状态的改变是由事件的发生所触发的。

状态层次是描述系统的重要结构层次,不同状态之间可以描述系统运行的不同模式。

3.行为层次行为层次定义了事件与状态之间的关系,描述了事件发生所引起的状态变化。

在行为层次中,可以描述不同事件类型下的状态转移,以及每种状态下的事件类型和发生时间。

行为层次是系统的最底层,包含了所有可观测性质和系统性能的信息。

二、离散事件系统仿真仿真是模拟真实系统行为的过程,在离散事件系统研究中,仿真是验证模型正确性和性能指标的一种有效手段。

1.仿真方法离散事件系统仿真一般分为两种方法:基于事件驱动的仿真和流程中心仿真。

基于事件驱动的仿真是离散事件系统的常用仿真方法。

其基本思想是在仿真的过程中,以事件为驱动条件,在每个事件发生的时刻,进行状态的改变和事件的处理,从而实现系统状态的模拟。

基于事件驱动的仿真具有高效、灵活等优点,在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流程中心仿真是基于业务逻辑流程的仿真方法。

该方法将流程看作系统的基本单位,通过对流程中各项任务的调度和业务逻辑的处理,得出系统的行为和性能指标。

简单的离散事件建模与仿真 python案例

简单的离散事件建模与仿真 python案例

简单的离散事件建模与仿真python案例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离散事件建模与仿真Python案例,其中我们将模拟一个等待队列。

在这个模型中,顾客到达一个服务台,如果服务台是空的,他们就会立即得到服务。

如果服务台是满的,顾客就需要等待直到有一个空位。

我们将使用Python的collections.deque数据结构来模拟队列,并使用random库来模拟顾客到达。

pythonimport randomfrom collections import dequeclass Queue:def __init__(self, capacity):self.queue = deque()self.capacity = capacitydef arrive(self):if len(self.queue) < self.capacity:self.queue.append(1) # 添加一个新顾客到队列 else:print("队列已满,顾客需要等待")def serve(self):if len(self.queue) > 0:self.queue.popleft() # 服务一个顾客else:print("没有顾客需要服务")def simulate(self, n):for _ in range(n):self.arrive()self.serve()print(len(self.queue))# 测试我们的模型q = Queue(3) # 创建一个容量为3的队列q.simulate(10) # 模拟10个顾客的到来与离去。

基于离散事件仿真的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

基于离散事件仿真的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

基于离散事件仿真的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系统建模和仿真是现代科技和工业领域中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

而基于离散事件仿真技术的系统建模和仿真技术更是在实际应用中的广泛应用,因为它可以通过对决策者的决策和操作过程进行创新性的建模和仿真来促进决策者对不同决策方案的方案理解和评估,从而有效优化系统运行和管理流程。

离散事件仿真技术主要针对离散事件流行的周期性事件或事件序列的连续性变化进行建模和仿真。

基于此,它主要通过对系统中离散事件的流程进行描述,来模拟整个系统的运行。

比如,企业生产厂商的业务流程、航天器的设计、电子计算机的性能和交通系统的规划等。

在基于离散事件仿真的系统建模和仿真的应用中,我们需要重点考虑以下三个方面:模型构建、模拟过程控制和结果分析。

模型构建是模拟技术的基础,它包含了构建需要仿真的系统的集成建模、验证和优化模型的方法,以及模型的参数设置和转化;模拟过程控制则是对模型仿真的过程进行控制,包括仿真的时间、事件的控制和运行进展的状态捕捉等;结果分析则是对仿真结果的解析、处理和展示。

一个成功的仿真模型应该满足如下的特点:具有时间性、原生性和切实性。

时间性,指的是模型的实现过程是基于时间的,在仿真过程中记录各种时间节点和事件序列,通过这些数据来发现系统中的隐含问题和隐性规律,并做出适当的调整和优化;原生性,指的是仿真模型的构建是基于系统本质属性的,在模拟过程中会涉及到系统内部的流程以及支持流程的各种基础数据和物料,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模型的开发者更好的了解系统本身的运行机制和优化因素;切实性,指的是仿真模型能较为真实地展示系统的各种现实问题,使得决策者们能在仿真结果的基础上做出更加准确和科学的决策。

基于离散事件仿真的系统建模和仿真技术可以应用到的领域非常广泛,其中工业制造和物流是其中的代表行业。

在制造行业中,仿真模型可以用于预测生产过程的各种瓶颈和优化方案的程度,以及在设计新工厂瞬间对生产流程进行检验;而在物流领域,仿真模型可以辅助设计、优化和改进物流系统中的关键节点、衔接环节和运输路径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章离散事件系统建模与仿真
离散事件系统指的是一组实体为了达到某些目的,以某些规则相互作用、关联而集合在一起。

与连续事件系统不同,离散事件系统所包含的事件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离散的。

离散事件系统在生产和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例如一个超市就是一个离散事件系统,它由顾客和收银员组成。

在离散事件系统中,各事件以某种顺序或在某种条件下发生,并且大都是随机性的,所以,其模型很难用某种规范的形式,一般采用流程图或者网络图的形式来定义实体在系统中的活动。

这类系统在建模时,只要考虑系统内部状态发生变化的时间点和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而不用描述系统内部状态发生变化的过程。

本章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离散事件系统和离散事件系统建模方法。

7.1 离散事件系统模型
离散事件系统是指系统的状态仅在离散的时间点上发生变化的系统,而且这些离散时间点一般是不确定的。

这类系统中引起状态变化的原因是事件,通常状态变化与事件发生是一一对应的。

事件的发生没有持续性,可以看作在一个时间点上瞬间完成,事件发生的时间点是离散的,因而这类系统称为离散事件系统。

首先看一个典型的离散系统的例子。

例7.1 超市服务系统
某理发店只有一名理发师。

在正常的工作时间内,如果理发店没有顾客,则理发师空闲;如果有顾客,则为顾客理发。

如果顾客到达理发店时,理发师正在为其他顾客服务,则新来的顾客在一旁排队等候。

显然,每个顾客到达理发店的时间是随机的,而理发师为每个顾客服务的时间也是随机的,进而队列中每个顾客的等候时间也是随机的。

下面,结合例7.1介绍一下在离散事件系统仿真中所用到的一些基本概念。

(1)实体
实体是指有可区别性且独立存在的某种事物。

在系统中,构成系统的各种成分称为实体,用系统论的术语,它是系统边界内的对象。

在离散事件系统中,实体可分为两大类:临时实体和永久实体。

临时实体指的是只在系统中存在一段时间的实体,这类实体由系统外部到达系统,在系统仿真过程中的某一时刻出现,最终在仿真结束前从系统中消失。

例7.1中,顾客是临时实体,他们按一定的规律到达,经过理发师服务(可能要排队等待一段时间),最终离开系统。

那些虽然达到,但未进入理发店的顾客则不能称为该系统的临时实体。

永久实
体指的是永久驻留在系统中的实体,只要系统处于活动状态,这些实体就存在。

例7.1中,理发师是永久实体,只要系统处于活动状态,这些实体就存在。

可以这样说,永久实体是系统处于活动的必要条件。

临时实体按一定规律出现在仿真系统中,引起永久实体状态的变化,又在永久实体作用下离开系统,如此整个系统呈现出动态变化的过程。

(2)事件
事件是引起系统状态发生变化的行为,它是在某一时间点上的瞬间行为。

从某种意义上说,离散事件系统可以看作是由时间驱动的。

例7.1中,可以定义顾客到达为一类事件。

因为由于顾客的到达,系统的状态——理发师的“状态”可能从闲变到忙,或者另一系统状态——排队的顾客人数发生变化(队列人数加1)。

一个顾客接受服务完毕后离开理发店系统也可以定义为一类事件——顾客离开,此事件可能使理发师的“状态”从忙变为闲。

(3)属性
实体的状态由它的属性的集合来描述,属性用来反映实体的某些性质。

例如理发店服务系统中,顾客是一个实体,性别、身高、年龄、到达事件、离开事件等是他的属性。

对一个客观实体,其属性很多,我们在仿真建模中,只需要使用与研究目的相关的一部分就可以了。

顾客的性别、身高和年龄与理发店服务关系不大,则在理发店服务系统中不必作为顾客的一个属性,而到达事件、服务事件和离开事件是研究理发店服务效率的重要依据,是理发店服务系统仿真中顾客的属性。

(4)状态
在某一确定时刻,系统的状态是系统中所有实体的属性的集合。

(5)活动
实体在两个时间之间保持某一状态的持续过程称为活动。

离散事件系统中的活动,通常表示两个相邻事件之间所经历的过程。

活动因某一事件的发生而开始,因下一事件的发生而结束,活动的开始与结束都是由事件引起的,因此它标志着实体状态迁移的一个片段。

在理发店服务系统中,在“顾客到达”与“服务开始”这两个事件之间存在着一个“排队等候”活动,而在“服务开始”与“服务结束”事件之间存在着一个“理发服务”的活动。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排队等候活动的开始和结束,都标志着顾客队列状态发生变化;而理发服务活动的开始和结束,都标志着理发师状态的变化。

(6)进程
进程由和某类实体相关的若干事件及若干活动组成,它用于描述一个临时实体从进入系统到离开系统所经历的完整过程,包括期间发生的若干事件和若干项活动,以及这些事件和活动之间的逻辑和时序关系。

例7.1中,一个顾客到达理发店系统→排队→理发师为之服务→服务完毕后离开理发店系统的过程,可视为一个进程。

事件、活动和进程三者之间的关系可用图7-1描述。

图7-1 事件、活动和进程三者关系示意图
(7)仿真时钟
仿真时钟用于表示仿真时间的变化,作为仿真过程的时序控制。

它是系统运行时间在仿真过程中的表示,而不是计算机执行仿真过程的时间长度。

仿真时钟推进的时间间隔称为仿真步长。

将连续模型进行离散化后而成为仿真模型时,仿真时间的变化由仿真步长确定,可以是定步长,也可以是变步长。

而在离散事件系统仿真中,在任何两个相邻发生的事件之间,系统的状态不会发生变化,因此仿真时钟可以跳过这段时间,从上一事件发生时刻直接推进到下一时间发生的时刻。

仿真时钟的推进方式基本上有两种:固定步长时间推进机制和下次事件时间推进机制。

由事件发生的随机性可见,离散事件系统仿真时钟的推进步长是随机的,它取决于系统的当前状态和事件发生的条件。

(8)统计计数器
离散事件系统的状态随着事件的不断发生也呈现出动态变化过程,但仿真的主要目的不是要得到这些状态是如何变化的。

因为这种变化是随机的,某一仿真运行得到的状态变化过程只不过是随机过程的一次取样,因而如果进行另一次独立的仿真运行所得到的状态变化过程可能全是另外一种情况,它们只有在统计意义下才有参考价值。

7.2Petri网建模
Petri网是由德国学者Carl Adam Petri(卡尔·A·佩特里)发明的,它是研究信息系统及其相互关系的数学模型。

Carl Adam Petri于1962年在他的博士论文“Kommunikation mit Automaten”(用自动机通信)中提出了一种用于描述事件和条件关系的网络,这就是最初的Petri网。

Petri网是一种用简单图形表示的组合模型,具有直观、易懂和易用的优点,它能较好的描述系统的结构,表示系统中的并行、同步、冲突和因果依赖等关系,并以网图的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