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的检测及结果分析

合集下载

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及其检测方法

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及其检测方法

2021年第09期金黄色葡萄球菌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病原菌,若是含水量及含淀粉量较多的食品被此球菌污染,在适宜温度下只需8~10h 便会产生大量肠毒素,从而引发食物中毒。

其中,金葡菌肠毒素所导致的食物中毒占比高达33%~45%左右。

因此,需重点对此病菌进行检测与预防。

1金葡菌肠毒素(S E )分析金葡菌肠毒素属于胞外蛋白质的一种,不同型之间的分子量较为相似,存在较为集中的谷氨酸、赖氨酸等氨期基酸。

SE 具有水溶性与盐溶性特点,对蛋白酶的抵御能力较强,耐热性极佳,沸水中30m i n 内活性不会丧失。

失活温度为218~248℃,且需30m i n 才可完全消除其毒性。

因其对蛋白酶分解抵抗能力强,因而易侵害胃粘膜。

针对T 细胞而言,SE 的有丝分裂原作用较为显著,可将多克隆T 细胞进行非特异性激活,且不必事先进行致敏,也不具备种属特异性。

SE 会与辅佐细胞M H C-Ⅱ类分子相结合,针对T 细胞受体协同发挥作用。

在有丝分裂原作用下,T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会被激活,会通过抑制或诱导作用而使T 细胞释放干扰素,或I L-2,并对后者进行表达,从而于体内或体外对体液及细胞免疫产生抑制效果。

SE 的不同种类的血清型均会导致食物中毒,使之食用者出现呕吐、腹泻现象,并出现体温升高或血小板下降现象,且存在心率加快等多种症状。

2常用的金葡菌肠毒素的检测方法分析此种动物敏感实验是对患者的呕吐物或感染病的食物进行采集,或对SA 菌株培养液进行分离,将其注射于试验动物体内观察病态反应,从而对待测物中是否含有金葡萄肠毒素进行判定的方法。

但此方法灵敏度不佳且流程复杂,必须使用猴或豚鼠作为试验动物,推广应用相对困难。

相关专家研制出了利用兔血T-细胞的体外检测方法,无需使用动物进行检测,灵敏度可提升至1pg/m L ,实现了可定量且高灵敏度的检测,且可节约检测成本。

可实现定量检测的方法需在免疫学技术基础上而实现的,免疫方法有多个类别,如电化学免疫法、化学发光免疫法,荧光免疫法等,这些方法均需利用特异性抗体进行抗原的捕获,再将其转化成光学或电信号,从而测定肠毒素含量,此方法的优点是灵敏度较高且检测耗时短,可实现实时检测。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检测分析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检测分析

1 材 料 和 方 法
杀 白细胞 毒 素 、 表 皮剥 脱毒 素等 , 侵袭 性酶 类有 血浆
凝 固酶 、 脂肪酶、 透 明质 酸 酶和溶 纤 维蛋 白酶 。一旦
1 . 1 流行病 学调 查
某人 在食 用不 洁食 物后 , 发生
恶心、 呕吐 、 腹痛 、 腹泻、 发热 等症 状 。通 过 流行病 学
早期诊断的临床研究 [ J ] . 河 北 医药 , 2 0 1 2, 3 4 ( 2 ) : 6 6 1 —6 6 2 .
[ 2 ] 杨
斌. 慢 性 肾 脏 病 患 者 肾 小 球 滤 过 率 与血 清 C y s t a t i n C相 关
变 化 不显 著 , 但 T c —D T P A清 除率 已下 降 , 同时血 清 C y s t a t i n C也 已 开 始 升 高 , 表 明 肾脏 已 经 受 到 损
害, 提示 C y s t a t i n C对早 期 发现 肾脏 功能损 害 较 S c r 、
2 4 h C c r 、 C c o c k c r o f 更 敏感 。
性分析 [ J ] .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 2 0 1 1 , 1 8 ( 5 ) : 3 0 0—3 0 3 . [ 3 ] 黄少文 , 黄义双 , 郭景涛 , 等. 血 清 胱 抑素 C 和 尿 N G AL在 儿 童 脓 毒 症 早 期 肾损 害 中 的诊 断 价 值 [ J ] . 中 国 当代 医 药 , 2 0 1 3, 2 O
[ 中 图分 类 号 ] R 1 5 5 . 3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 号] 1 0 0 8— 9 2 7 6 ( 2 0 1 5 ) 0 6— 0 7 5 3—0 2

乳与乳制品病原微生物检验方法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的检验

乳与乳制品病原微生物检验方法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的检验

乳与乳制品病原微生物检验方法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的检验 YLNB4.21. 仪器及器材1.1德国必发葡萄球菌肠毒素试剂盒 (套)1.2酶标仪1.3移液器 Termo Labsystems 50 μL 、100μL 、300μL (多道)1.4低温离心机及离心管:3500转/分1.5灭菌吸管:1ml (具0.01ml 刻度)、10ml (具0.1ml 刻度)1.6 NaH2PO4。

H2O 、 Na2HPO4。

2H2O 、NaCI 、 n--庚烷2. 检验程序:室温 ,1 h样品前处理加入100 µL 样品(A---G 孔)在H 孔中,加100 µL反复洗板(至少3次)将足够标准和样品所用数量的孔条插入微孔架加100 µL酶共轭化合物室温, 1 h反复洗板(至少3次)加50 µL的培养基和50 µL色液体室温, 0.5 h加100 µL终止液60min内测量吸光度值分析结果出报告3. 方法3.1样品前处理3.1.1 牛奶:取10ml样品于离心管内进行低温离心(10min/3500转/10℃)后去除上层油脂层,取上清液1ml,按1:20的比例用蒸馏水稀释后无菌过滤。

3.1.2 面、米、肉、奶油及其他脂肪含量低于40%的食品:取10g样品切碎(最好进行均质),添加15mL缓冲液,调节PH值至7.4,摇匀15min后进行离心(10min/3500转/15℃),如必要去除上层油脂层,过滤。

3.1.3 脂肪含量超过40%的食品:取10g样品切碎(最好进行均质),添加15mL缓冲液,调节PH值至7.4,摇匀15min 后进行离心(10min/3500转/15℃),取5mL上层液转移到另一个离心管内,加5mL的n—庚烷,充分混匀后再离心(5min/3500转/15℃),去除上层庚烷层,过滤。

3.2测试操作3.2.1 把所有试剂在使用之前均放至室温(20—25℃)。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实验报告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实验报告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的病原菌,能够引起多种感染性疾病。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检测方法,准确检测出样本中是否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并确定其数量和特性,为食品安全、临床诊断和环境卫生等领域提供可靠的检测依据。

二、实验原理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一些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生化反应,可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检测:1、血浆凝固酶试验: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够产生血浆凝固酶,使血浆发生凝固。

2、甘露醇发酵试验: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发酵甘露醇产酸。

3、革兰氏染色: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呈葡萄串状排列。

三、实验材料1、样本:食品样本(如乳制品、肉类)、临床样本(如脓液、血液)等。

2、培养基和试剂:血琼脂平板甘露醇氯化钠琼脂培养基兔血浆革兰氏染色液生理盐水3、仪器设备:恒温培养箱显微镜无菌接种环、移液管等四、实验步骤1、样本处理食品样本:称取一定量的样品,加入适量生理盐水进行均质处理,制成稀释液。

临床样本:直接进行涂片或适当稀释。

2、增菌培养将处理后的样本接种于 75%氯化钠肉汤中,置于 36±1℃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18 24 小时。

3、分离培养从增菌培养物中分别划线接种于血琼脂平板和甘露醇氯化钠琼脂培养基上,于 36±1℃培养 18 24 小时。

4、形态观察观察血琼脂平板上的菌落形态,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呈金黄色,周围有明显的透明溶血圈。

观察甘露醇氯化钠琼脂培养基上的菌落,金黄色葡萄球菌能使培养基变黄。

5、革兰氏染色挑取可疑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呈葡萄串状排列。

6、血浆凝固酶试验取兔血浆与可疑菌落混合,置于 36±1℃培养箱中观察,若血浆发生凝固,则为阳性。

7、甘露醇发酵试验接种可疑菌落于甘露醇氯化钠琼脂培养基中,观察是否产酸。

五、实验结果1、形态观察在血琼脂平板上观察到金黄色、周围有透明溶血圈的菌落。

在甘露醇氯化钠琼脂培养基上观察到变黄的菌落。

实验十二金黄色葡萄球菌

实验十二金黄色葡萄球菌
可产生卵磷脂酶,分解卵磷脂,产生甘油 脂和可溶性磷酸胆碱。
致病性金葡菌可产生血浆凝固酶。
精品课件
5
金葡菌镜下特征
精品课件
6
操作流程
检样25g(mL) +稀释液225mL,均质
7.5%氯化钠肉汤或10%氯化钠胰酪胨大豆肉汤)
36℃±1 ℃, 18h~24h
Baird-Parker平板,血平板
36℃±1 ℃
B-P平板18h~24h或45h~48h 血平板 18h~24h
涂片染色
观察溶血
BHI肉汤和营养琼脂斜面 血浆凝固酶试验
结果报告
精品课件
7
菌落特征
Baird-Parker平板:呈灰色到黑色,边缘为淡色, 周围为一混浊带,在其外层有一透明圈。直径 2mm~3mm。
长期保存的冷冻或干燥食品中所分离的菌落比典 型菌落所产生的黑色较淡些,外观可能粗糙并干 燥。
精品课件
23
取新鲜配置兔血浆 0.5 mL,放入小试管中, 再加入 BHI培养物 0.2 mL~0.3 mL,振荡摇 匀,置 36 ±1 ℃温箱或水浴箱内,每半小时 观察一次,观察 6 h,如呈现凝固(即将试管 倾斜或倒置时,呈现凝块)或凝固体积大于原 体积的一半,被判定为阳性结果。同时以血浆 凝固酶试验阳性和阴性葡萄球菌菌株的肉汤培 养物作为对照。也可用商品化的试剂,按说明 书操作,进行血浆凝固酶试验。
精品课件
3
生化特性
典型的金葡菌呈球形,大小0.5×1.0μm。致病 性菌较非致病性菌小。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 常呈双球菌或短链状排列。
本菌无鞭毛及芽孢,一般不形成荚膜。革兰 氏染色阳性。
金葡菌耐盐性强,最适宜生长的盐浓度为 5%~7.5%,可利用此特性对金葡菌增菌,抑制 杂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定量检测能力验证结果与分析

金黄色葡萄球菌定量检测能力验证结果与分析
分析检测 Analysis and Testing
doi:10.16736/41-1434/ts.2020.03.065
金黄色葡萄球菌定量检测能力验证结果与分析
Proficiency Testing Results and Analysis of Quantitative Detection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冰箱保存,试验前从冰箱中取出,使其达到室温后开 启。后按此次能力验证作业指导书对样品进行处理。 依据 GB 4789.10-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 物学检验 金黄色葡球菌检验》第二法进行检验。由 于 GB 4789.10-2010 第二法要求每个稀释度分别吸取 1 mL 样品匀液以 0.3、0.3、0.4 mL 接种量分别加入 3 块 Baird-Parker 平板上,这样对于未知样品不确定其 菌含量时,容易出现可疑菌落在 BP 板上生长的太密集, 不方便观察及计数的缺点。因此按照国家标准方法操 作的同时,本实验以 0.3、0.3、0.3、0.1 mL 的接种量分 别加入 4 块 Baird-Parker 平板上涂布,再以 0.2、0.2、0.2、 0.2 mL 和 0.2 mL 的接种量分别加入 5 块 Baird-Parker 平 板上涂布。其它步骤与 GB 4789.10-2010 第二法相同。 实验得出数据与国家标准法得出数据进行对比。
Agricultural Byproducts, Urumqi 830011, China)
摘 要:采用 BP 平板计数法、显色培养法分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力验证的两个样品进行定量检测。定量 比对结果显示,BP 平板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数明显大于显色平板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数,其原因可能是显色培 养基的检出率小于传统培养基的检出率,显色培养基存在假阴性。同时对涂布时不同的接种量进行比较,实验 发现涂布的次数越多且每次接种量越小,所得的实验结果越大。结果表明,采用国家标准法中的接种量,实验 所得数据的 Z 值更接近中位值。

实验三 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验

实验三  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验
数第 三 法 金 黄 色 葡 萄 球 菌

MPN
三法特点及适用性:
第一法适用于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定 性检验
第二法适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含量较高的 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计数 第三法适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含量较低而
杂菌含量较高的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分组:每3人一组 3、评分标准:见附表1
大肠杆菌在普通营养琼脂上的菌落特征: 中等大小、圆形、表面光滑、无色半透明、边缘 整齐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的菌落
3、具有高耐盐性,在7.5%氯化钠肉汤中呈现浑浊生 长;
4、在BP平板上菌落特征:圆形、光滑凸起,湿润, 直径为2~3mm,颜色呈灰色到黑色,边缘为淡色, 周围有一浑浊带,外层有一透明圈;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质及培养特征
1、革兰氏阳性球菌,排列为葡萄状,无芽 孢、无荚膜。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 扫描电镜照片
2、在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的菌落特征:
经18~24小时培养后形成圆形隆起、边 缘整齐、表面光滑、湿润、不透明的菌落,直径 为1~2mm,不同菌株可产生不同色素,出现 金黄色、白色、柠檬色。
2.2转种血平板
在三个平板上寻找周围有浑浊带的黑 色菌落,并从中任选五个菌落,分别接种 血平板, 于36℃±1℃培养24h后进行染 色镜检、血浆凝固酶试验,步骤同增菌培 养方法。
2.3 菌落计数
将三个平板中疑似金黄色葡萄球菌黑 色菌落数相加,乘以血浆凝固酶阳性数, 除以5,再乘以稀释倍数,即可求出每克 样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数。
2、直接计数方法
2.1 梯度稀释转种BP平板
吸取上述1:10混悬液,进行10倍第次稀释, 根据样品污染情况,选择不同浓度的稀释液1mL, 分别加入三块BP平板,每个平板接种量分别为 0.3mL、0.3mL、0.4mL,然后用灭菌涂布器涂布 整个平板,如水分多不易吸收,可将平板放在 36℃±1℃1h,等水分蒸发后反转平皿置 36℃±1℃培养。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测定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测定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测定1 卫生学意义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性检验(增菌培养法):适用于检查含有受损伤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加工食品。

2 检验方法2.1 术语与定义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为一种革兰氏染色阳性球形细菌。

显微镜下排列成葡萄串状,金黄色葡萄球菌无芽孢、鞭毛,大多数无荚膜。

是常见的引起食物中毒的致病菌。

常见于皮肤表面及上呼吸道黏膜。

2.2 设备和材料除微生物实验室常规灭菌及培养设备外,其他设备和材料如下:(1)恒温培养箱:36℃±1℃。

(2)冰箱:2℃~5℃。

(3)恒温水浴箱:37℃~65℃。

(4)天平:感量0.1g。

(5)无菌吸管:1mL(具0.01mL刻度)、10mL(具0.1mL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

(6)无菌锥形瓶:容量100mL、500mL。

(7)无菌培养皿:直径90mm。

(8)pH计或pH比色管或精密pH试纸。

2.3 培养基和试剂(1)7.5%氯化钠肉汤1)成分:蛋白胨:10.0g;牛肉膏:5.0g;氯化钠:75g;蒸馏水:1000mL;pH:7.4;2)制法:将上述成分加热溶解,调节pH,分装,每瓶225mL,121℃高压灭菌15min。

(2)B-P琼脂平板1)成分:胰蛋白胨:10.0g;牛肉膏:5.0 g;酵母膏:1.0g;丙酮酸钠:10.0g;甘氨酸:12.0g;氯化锂(LiCl·6H2O):5.0g;琼脂:20.0g;蒸馏水:950mL;pH:7.0±0.22)增菌剂的配法:30%卵黄盐水50mL与经过除菌过滤的1%亚碲酸钾溶液10mL 混合,保存于冰箱内。

3)制法:将各成分加到蒸馏水中,加热煮沸至完全溶解,调节pH。

分装每瓶95mL,121℃高压灭菌15min。

临用时加热溶化琼脂,冷至50℃,每95mL加入预热至50℃的卵黄亚碲酸钾增菌剂5mL摇匀后倾注平板。

培养基应是致密不透明的。

使用前在冰箱储存不得超过48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盒购自法国梅里埃公司, 操作方法按说明书进行, 结果观察有无凝集颗粒出现, 如出现凝集颗粒即判 定为 MRSA 株。
2.3 肠毒素检测: 用反向间接血凝试验( RPHA) , 具 体 操 作 参 照 文 献[2]进 行 。
表 1 260 株 SA 不同方法 MRSA 检测情况
FOX方 法(%)
PBP2a 方法(%)
134 株 , MSSA 126 株 ; 用 检 测 PBP2a 的 方 法 , 检 测 19.4%、16.4%、13.4%; MSSA 126 株, 产肠毒 素 率 为
出 MRSA 124 株, MSSA 136 株。经卡方检验, P > 30.2%( 38/126) , 以 SEB 为主, 占 9.5%。MRSA 与
江西医学检验 2006 年 8 月 第 24 卷 第 4 期
·353·
2.1 毒检能迅速检出中毒患者所中毒物种类, 为临床提供 诊疗依据。不醒人事的中毒病人, 被送到医院后, 当医生问及 病史时, 亲朋好友众说不一, 临床医生则往往举棋不定, 通常 只好按常规洗胃洗肠, 对症治疗, 其效果常常不能令人满意。 有时还会适得其反, 例如: 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中毒时均有 胆碱能毒蕈碱样和烟碱样症状[13]。有机磷中毒, 一般说不能应 用高锰酸钾洗胃洗肠, 因为高锰酸钾能使有机磷氧化成毒性 更强的氧化型有机磷。敌百虫变成敌敌畏, 对硫磷变成对氧 磷等。2002 年 8 月一位面色苍白、抽搐不止的儿童被送到我 院抢救, 其父叙述病史说: 母亲精神不好, 可能吃了抗感冒 药。致使临床医生无法对其抢救治疗, 经我毒检中心检测, 血 样中有大量有机磷成分, 胆碱脂酶活力 30%。急诊医生迅速 采取针对治疗, 使患儿转危为安, 毒物检测可以及时的检测 出送检物品所含毒物成分, 对病人的确诊以及医生的及时救 治, 提高治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方法 1: 参照 NCCLS 2005 年推荐的用 K- B 法 检测头孢西丁( FOX) 的抑菌环直径, 当 FOX 的抑菌 环直径≤19mm 时即判定为 MRSA 株。
方法 2: 乳胶结合试验的方法检测 PBP2a, 试剂
·292·
Jiangxi J. Med Lab Sci.August 2006, Vol 24, No4
MSSA(126 株)
检出数(38 株)ຫໍສະໝຸດ 检 出 率(%)A
28
10.8
22
16.4

38
14.6
26
19.4

26
10.0
18
13.4

16
6.2
10
7.46


3.1

5.97
AB
10
3.8

5.97
AC

3.1

5.97
AD
12
4.6
10
7.46
BC

3.1

4.47
ABC

2.3

4.47
ACD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肠毒素
Detetive analysis of Staphylococcus aur eus enter otoxin LI Hongyu, LONG Jun, XU Xia. The Medical Laboratory Department of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120, China
2.5 数据统计 卡方检验。
66.2%, 主要为 SEA 型 10.8%(28/260)、SEB 型 14.6%
结果
(38/260)、SEC 型 10.0%( 26/260) , 同时产二种或二种
1 MRSA 检测结果
以上的肠毒素的占 21.5%( 56/260) ; 其中 MRSA134
260 株 SA, 用检测 FOX 的 方法, 检测出 MRSA 株 , 全 部 产 肠 毒 素 , 以 SEA、SEB、SEC 为 主 , 分 别 为

2.3

4.47
ABD

2.3

4.47
未检出肠毒素
88
33.8

0.00

4.8
12
9.5

6.3

4.8



1.6



1.6

1.6






88
69.8
合计
260
100.0
134
100.0
126
100.0
讨论 本 文 采 用 乳 胶 结 合 试 验 的 方 法 检 测 PBP2a 判 定 MRSA, 其原理为 PBP2a 单克隆抗体致敏的 乳胶 颗粒与 MRSA 的膜蛋白提取作用, 产生肉眼可见的 凝集颗粒; 从表 1 可见, 与 NCCLS 推荐的检测头孢 西 丁 方 法 来 判 定 M R S A 相 比 , 结 果 无 差 异(P > 0.05), 说明在方法学上无差异, 两者的一致性较好。 近年来革兰阳性菌引起的院内感染明显上升, 主要表现为革兰阳性菌脓毒血症的发生率显著提 高, 至上世纪 90 年代已占脓毒血症发生率的 40%, 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致脓毒血症的能力居 首位[2], 金黄色葡萄球菌, 特别是 MRSA 能产生许多 外毒素, 包括肠毒素( SE) 和中毒性休克综合症毒素 - 1, 这两类毒素在 pg/ml 水平即可引起体内产生强 大生物学效应, SE 是 SA 产生的重要外毒素之一, 除 SEA、SEB、SEC、SED、SEE 外 , 近 几 年 又 发 现 了 SEG、SEH、SEI、SEJ、SEK、SEL、SEM、SEN、SEO 等 新
型 的 肠 毒 素 [3], 其 中 SEA 型 毒 力 最 强 , 最 常 见 , 0.1pg/ml 即可引起中毒。
从表 2 结果可见: 从临床各标本中分离出的 260 株 SA 中 产肠毒素的 有 172 株 , 占 66.2%, 主 要 为 SEA 型 、SEB 型 、SEC 型 10.8%(28/260)、 14.6% (38/260)、10.0%( 26/260) , 同时产二种或二种以上的 肠毒素的 占 21.5%( 56/260) , 与文献 [4~6] 报 道 相 符 。 另 MRSA 产肠毒素率为 100.0%( 134/134) , 以 SEA、 SEB、SEC 为主, 分别为 19.4%、16.4%、13.4%; MSSA 产 肠 毒 素 率 为 30.2% ( 38/126) , 以 SEB 为 主 , 占 9.5%, 与相关的报道[3,5]接近, MRSA 与 MSSA 的产肠 毒素率存在显著的差异 ( P< 0.01) , 提示 MRSA 较 MSSA 有 更 强 的 毒 力 和 致 病 性 , MRSA 对 临 床 病 人 特别是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构成的潜在的威胁更大。 SA 产毒株的存在给临床治疗和预防院内感染方面 带来了许 多 困 难 , 因 此 , 在 检 测 MRSA 耐 药 性 趋 势 的同时检测其肠毒素的产生情况, 把 (下转第 353 页)
江西医学检验 2006 年 8 月 第 24 卷 第 4 期
·291·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的检测及结果分析 *
李红玉 1 龙 军 1 徐 霞 2 中图分类号 R446.5,Q935,R378.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 0023(2006)04- 0291- 03
·论 著·
[摘要] 目的 了解引起临床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SA) 携带肠毒素(SE)的情况。 方 法 对 从 临 床 标本中分离出的 260 株 SA, 用反向间接血凝试验检测其肠毒素, 耐 甲 氧 西 林 金 黄 色 葡 萄 球 菌 ( MRSA) 检 测按 2005 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 NCCLS) 推荐的检测头孢西丁方法进行。 结果 260 株 SA 中 有 172 株 携 带 肠 毒 素 , 占 66.2%, 主 要 为 SEA 型 10.8%(28/260)、SEB 型 14.6%(38/260)、SEC 型 10.0% ( 26/260) , 同时携带二种或二种以上肠毒素的占 23.8%( 62/260) ; 其中 MRSA 134 株, 全部携带肠毒素 , 且 以 SEA、SEB、SEC 为 主 , 分 别 为 19.4%、16.4%、13.4%; 甲 氧 西 林 敏 感 金 黄 色 葡 萄 球 菌 ( MSSA) 126 株 , 携 带肠毒素率为 30.0%( 38/126) , 以 SEB 为主, 占 9.5%。 结论 临床上 SA 分 离 株 大 部 分 都 携 带 肠 毒 素 , 且 以 SEA、SEB、SEC 为主, MRSA 的带毒率高于 MSSA。
[Key wor ds] Staphylococcus aureus; Enterotoxin
金黄色葡萄球菌至今仍是国内外医院获得性 感 染的常 见 病 原 菌 之 一 , 除 引 起 皮 肤 、组 织 及 器 官 的化脓性炎症外, 其产生的毒素因超抗原特性以及 在 中 毒 性 休 克 综 合 征 、多 器 官 功 能 障 碍 综 合 征 的 发 病中的特殊意义而倍受关注。因此, 对临床分离的 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肠毒素的检测有重要的临床 意义。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基金项目: 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 2005- YB- 135) 作 者 单 位 : 510120 1、广 州 , 中 山 大 学 附 属 二 院 检 验 科 ; 2、广 州医学院检验系 作者简介: 李红玉, 女, 1967 年出生, 副主任技师, 主要从事临 床微生物检验及耐药性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