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柳宗元阅读答案

《江雪》柳宗元阅读答案
《江雪》柳宗元阅读答案

《江雪》柳宗元阅读答案

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写作背景】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1.第三、四句中最生动传神的字是什么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析。

答:最生动传神的是“独”字。“独”是“独自”、“一个”的意思。千山耸立,万径纵横,山无鸟飞,径无人行,只有一个孤独的垂钓者。“独”字准确形象地刻画出钓者远离尘俗、清高脱俗、傲岸不群的个性特征。

2、请对三四两句作简要赏析

答:三、四两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刻画了一个寒江独钓的渔翁形象,在漫天大雪,几乎没有任何生命的地方,有一条孤单的小船,船上有位渔翁,身披蓑衣,独自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垂钓。

这个渔翁的形象显然是诗人自身的写照,曲折地表达出诗人在政治改革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顽强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的精神面貌。

3、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2分)

答:夸张、对偶

4、说出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及体现这些思想情感的关键词语。(2分)

答:“绝”、“灭”、“孤”、“独”表现出孤独、凄凉;“独钓”表现出倔强、执着、孤傲。(或者思想感情:孤独、凄凉,倔强、执着、孤傲。表达情感的词语:“绝”、“灭”、“孤”、“独”、“独钓”)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柳宗元《江雪》赏析

江雪 作者: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注释】 1.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2.绝:一只也没有了。 3.鸟飞绝:天空中一只鸟也没有。 4.径:小路。 5.踪:踪迹。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6.蓑笠(suō lì):蓑衣,斗笠。 【译文】 千里的山上鸟都没有,万里的道路上连一丝人的踪迹也没有,只有在江上的一只小船上,有个披着蓑衣的老翁,在寒冷的江上独自垂钓。 【作者】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东永济县)人。杰出的思想家、散文家。诗歌的成就也很高。 《江雪》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后的作品,历来为人们所称诵。这首小诗,是托景言志的。作者用极其洗炼的文笔,勾勒出一位渔翁在白雪茫茫的寒江上独钓的情景,艺术地概括了当时他所处的政治环境的险恶,表现了他毫无畏惧、不向黑暗势力屈服的坚强意志和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此诗的艺术构思很讲究,诗人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千山万径之广远衬托孤舟老翁之渺小;鸟绝人灭之阒寂对比老翁垂钓之生趣;画面之安谧冷寂衬托人物心绪之涌动。孤处独立的老翁实际是诗人心情意绪的写照。 【赏析】 此诗大约作于谪居永州时期。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粗看起来,这像是一幅一目了然的山水画:冰天雪地寒江,没有行人、飞鸟,只有一位老翁独处孤舟,默然垂钓。但仔细品味,这洁、静、寒凉的画面却是一种遗世独立、峻洁孤高的人生境界的象征。 此诗的艺术构思很讲究,诗人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千山万径之广远衬托孤舟老翁之渺小;鸟绝人灭之阒寂对比老翁垂钓之生趣;画面

之安谧冷寂衬托人物心绪之涌动。孤处独立的老翁实际是诗人心情意绪的写照。 首先,它创造了峻洁清冷的艺术境界。单就诗的字面来看,“孤舟蓑笠翁”一句似乎是作者描绘的重心,占据了画面的主体地位。这位渔翁身披蓑笠独自坐在小舟上垂纶长钓。“孤”与“独”二字已经显示出他的远离尘世,甚至揭示出他清高脱俗、兀傲不群的个性特征。作者所要表现的主题于此已然透出,但是作者还嫌意兴不足,又为渔翁精心创造了一个广袤无垠、万籁俱寂的艺术背景:远处峰峦耸立,万径纵横,然而山无鸟飞,径无人踪。往日沸腾喧闹,处处生机盎然的自然界因何这般死寂呢?一场大雪纷纷扬扬,覆盖了千山,遮蔽了万径。鸟不飞,人不行。冰雪送来的寒冷制造了一个白皑皑,冷清清的世界。这幅背景强有力地衬托着渔翁孤独单薄的身影。此时此刻,他的心境该是多么幽冷孤寒呀!这里,作者采用烘托渲染的手法,极力描绘渔翁垂钓时候的气候和景物,淡笔轻涂,只数语便点染出峻洁清冷的抒情气氛。其笔触所到,连亘天地,高及峰巅,下及江水,咫尺之幅,涵盖万里。沈德潜评论说“清峭已绝”。顾璘则说“绝唱,雪景如在目前”。二人所指,大略都是就这首诗的境界创造来说的。 其次,形象地反映了作者贬谪永州以后不甘届从而又倍感孤独的心理状态。晚于柳宗元的郑谷曾作《雪中偶题》:“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是诗亦写江雪中的渔翁,但造语平常,更乏境界,作者并没有把自己的主观意识与鲜明的个性熔铸进去,所以苏轼批评他是“村学中语”,而称赞柳宗元末尾两句,说是“人性有隔也哉?殆天所赋,不可及也已”!苏轼所谓“人性”,即指诗人的情感熔铸。“人性有隔”的对立面便是“人性无隔”,做到“人性无隔”,亦即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最高境界了。我们知道,柳宗元在“永贞革新”失败后.连遭贬斥,始终保持着一种顽强不届的精神状态。他的“永州八记”,专写穷山僻壤之景,借题立意,寄托遥深,凡一草一木,均坦示出他极为孤苦寂寞的心情。他的兀傲脱俗的个性也得以充分展现。这首诗中的渔翁形象,身处孤寒之界而我行我素,足履渺无人烟之境而处之泰然。其风标,其气骨,其守贞不渝的心态,不是很令人钦慕吗?和柳宗元约略同时的诗人张志和作《渔歌子》说:“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氏造境选择春暖花开之际,画面美而幽,流露了“烟波钓徒”的怡然恬淡之性,闲适自在之情。柳宗元与张志和不同,他本是个坚持正义的政治家,立脚于充满矛盾斗争的土壤之上,所以。.他遣境专取深冬寒凉之际,人的心情也不是只有纵情山水的一面,他还写出了严正清苦,凛然不可犯的一面,个性尤为突出。 最后,这首诗的结构安排至为精巧。诗题是“江雪”。但是作者入笔并不点题,他先写千山万径之静谧凄寂。栖鸟不飞,行人绝迹。然后笔锋一转,推出正在孤舟之中垂纶而钓的蓑翁形象。一直到结尾才著“寒江雪”三字,正面破题。读至结处,倒头再读全篇。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油然生出。苍茫天宇,皑皑大地,其悠远的景界非常吸引人。

《柳宗元传》阅读试题附答案

《柳宗元传》阅读试题附答案 柳宗元传 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 [注释] 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②怂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③质:抵押。④没:没收。⑤营护:料理,护送。 5.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 (1)禹锡终易连州: (2)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 6.下列加点字与“请以柳州授禹锡”中的“以”意义相同的是()(2分)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C.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 D.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 8.选文体现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个方面什么样的特点?试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1)为友: (2)为官: (3)为师: 5.(1)交换,改授(1分)(2)妻子儿女(1分) 解析:此题考査文言词语的含义。解答时要注意古今异义词,如“妻子”是两个词,指“妻”和“子”。 6.A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虚词“以”的用法。“请以柳州授禹锡”的“以”是“把”的意思。A把;B因为;C如果;D按照。 7.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2分)解析:此题考査文言文的翻译。注意关键词和句式。关键词“执友”“何”“若是”。 8.(1)为友:为朋友着想,无私帮助朋友。(1分)为官:为老百姓着想,替老百姓办实事。(1分)(3)为师:水平高,指导有方。(1分)解析:此题考查信息的提炼。“为友”体现在对刘禹锡的帮助上;“为官”表现在到了柳州便改革掉用男或女作为抵押去借钱的风俗上;“为师”主要体现在经柳宗元指点过的人,一定会成为名士。

梅雨潭阅读答案

梅雨潭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边,便听见哗哗哗哗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我们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的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16.本文的文眼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分别写出了“绿”的什么特点?(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在上下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绿》与《荷塘月色》都是朱自清写景抒情的名篇,试分析探究两篇文章在抒发的情感上有什么不同。(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6.【解析】“文眼”就是作者“立片言而居要”的语句,或透露主旨,或点明题意,或交代写作缘由。 如《荷塘月色》的首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即是本文文眼,因为该句交代了独游荷塘的原因,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结合上述分析,答案不难找出。 【答案】惊诧于梅雨潭的绿。 17.【解析】注意抓住喻体的特点并结合本体展开联想。

柳宗元古诗《江雪》赏析

柳宗元古诗《江雪》赏析 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柳宗元自从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于是,他怀着幽愤的心情,写下了这一首令人传颂的名诗。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柳宗元古诗《江雪》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注释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蓑” ,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 ,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独:独自。 赏析 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柳宗元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一首《江雪》正是这样,柳宗元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柳宗元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 柳宗元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柳宗元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一首先,柳宗元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柳宗元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

柳宗元传文言文试题附答案

柳宗元传文言文试题附答案 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 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 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 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 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 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 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 传》,有删改) [注释] 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 ②怂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 ③质:抵押。 ④没:没收。 ⑤营护:料理,护送。 5.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 分) (1)禹锡终易连州: (2)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 6. 下列加点字与“请以柳州授禹锡”中的“以”意义相同的是 ( ) (2 分) 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 C.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 D.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 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 8.选文体现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个方面什么样的特点?试用自己 的话概括。(3 分)

(1)为友: (2)为官: (3)为师: 参考答案: 5.(1)交换,改授(1 分) (2)妻子儿女(1 分) 解析:此题考査文言词语 的含义。解答时要注意古今异义 词,如“妻子”是两个词,指“妻”和 “子”。 6. A 解析: 此题考查文言虚词“以”的用法。 “请以柳州授禹锡”的“以” 是“把”的意思。A 把;B 因为;C 如果;D 按照。 7.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2 分)解析:此题 考査文言文的翻译。注意关键词和句式。关键词“执友”“何”“若是”。 8.(1)为友:为朋友着想,无私帮助朋友。(1 分) (2)为官:为老百姓着想,替老百姓办实事。(1 分) (3)为师:水平高,指导有方。 (1 分) 解析:此题考查信息的提炼。“为 友”体现在对刘禹锡的帮助上;“为官” 表现在到了柳州便改革掉用男或女作 为抵押去借钱的风俗上; “为师”主要体现在经柳宗元指点过的人, 一定会成为 名士。

江雪 赏析 英译文中的对比表达

《江雪》中的情境在英译文中的对比表达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江雪》中所刻画的情景和意境,并从其中五种较有代表性的英译文为模板,对其在静态和动态翻译表达方面作了详细的对比。文章还对“独钓寒江雪”的理解作了详细分析,对本诗的“诗眼”——“钓”字应当如何翻译作了深刻的讨论。 关键词:《江雪》;情景;静态;动态;独钓寒江雪。 I.背景与寓意 五言绝句《江雪》是柳宗元诗歌代表作之一,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江雪》仅二十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全是常字常句,明白晓畅,朴实无华。然而正是这些简单的词句,勾勒出一幅冷气透骨、意境开阔的寒江独钓图,渲染了一种萧瑟荒寂的气氛,给人一种孤独不屈的情绪。粗一看,这首诗似乎是感叹人民群众的劳苦凄凉——大雪纷飞冰冷天气还要外出钓鱼以养家糊口。其实不然。如果我们了解作者作诗当时的背景的话,就不难看出这是一首政治抒情诗。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柳宗元参了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派,发起了一场政治革新运动。但新政权只维持了一百四十六天。“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到荒凉的永州。《江雪》就是在当时生活环境恶劣、政治气候险恶的背景下创作的。那抗寒斗雪的渔翁形象,映照着诗人自己的影子,寄托着诗人的理想。诗的前两句渲染了天地的寥廓,烘托出天气的寒冷。后两句笔锋一转,聚焦点落在一叶扁舟和一个老渔翁上。用“孤”和“独”来形容渔翁的清高孤傲,不管冰天雪地,不惧寒气逼人,专心致志垂钓。在写法上,以静衬动,冰冷死寂的画面,突出毅然垂钓的渔翁;以冷衬热,寒气袭人的环境,反衬出诗人不甘寂寞与恶劣的政治气候作斗争的赤子情怀,那内心世界是热烈涌动而充满向往的。目前,学术界对《江雪》的意境也作了深入探讨,存在四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第一种是吴小如先生的观点。他认为,诗人的主观意图是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第二种是“佛禅说”。鲁峡认为,永州时期的作品《江雪》,深深地体现了作者崇儒向佛的思想以及由此构成的禅机理趣。陈琼光也认为,渔翁此时“钓”得的是情味,“钓”得的是禅趣。第三种与政治有关。日本学者户崎哲彦分析到,前二句“……鸟飞绝,……人踪灭”暗示的是永贞革新的败北、同志的流放,并不是对实地景色、生活现状的描写。第四种是林兴宅先生的观点。他认为,柳宗元曾写过“无限居人送独醒,可怜寂寞到长亭”的诗句,可见他是以“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渔翁自喻的。

柳宗元《江雪》原文、译文、赏析

柳宗元《江雪》原文、译文、赏析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 ),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贞元九(793 年)进士。授校书郎,后调任蓝田尉,升任监察御史里行。唐顺宗继位(805 ),柳宗元参加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集团,失败后被贬为永洲司马。十年后改任刺史。死于柳洲。 柳宗元和韩愈同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的散文创作,有卓越的成就。他有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他的诗有的反映人民的疾苦,有的抒写他被贬后的悲愤忧伤。风格清峻简洁,在平淡的语言中愈含深远的情思。有《柳河东集》。 [注释] 绝:绝迹。 鸟飞绝:天空中一只鸟也没有。 径:小路。 踪:踪迹。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蓑笠(SUL):蓑衣,斗笠。 蓑笠翁:披蓑衣、戴斗笠的老头儿。 [译诗] 很多很多山上没有鸟飞,千万条道路上看不到人影,只见一只孤独的船里,有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人,独自在那寒冷的江上钓着鱼。 [赏析] 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大约作于他谪居永州(今湖南零陵)期间。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于是,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因此,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显然同他一生的遭遇和他整个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是分不幵的。 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把我们带到一个幽静寒冷的

2017年咸宁市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湖北省咸宁市201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试题卷(共6页)和答题卷;全卷23小题,满分13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考生答题前,请将自己的校名、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同时认真阅读答题卷上的注意事项。 3.考生答题时,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卷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题卷上无效。考试结束时,只交答题卷。 一.语文基础知识(15分)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倏忽(sh u)差使(c帀)学学半(xi co)恪尽职守(k e) B. 倜傥(t i)恣雎(zi)鸡毛掸(don)尽态极妍. (y ai) C.静谧(mi)睥睨(p i)绥靖区(su i)即物起兴. (X mg) D.旸谷(y eng)匀称(ch mg )到了儿(li ao)周道如砥(d 1)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憔悴清冽柝散锋芒毕露 B . 怂恿羸弱狼藉莫衷一事 C . 归咎哂笑诘责长途跋陟 D . 枘凿荣膺虬须重蹈臼覆辙[来源学。科。网Z X。X K]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对待学习, 我们应该有 「 丝不苟的态 度, ,对任何细小的问题都要吹毛求疵 B.王明同学做作业时,字迹潦草,杂乱无章,如群蚁排衙...。 C.教学中,老师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要洗耳恭听...。 D.当优美的旋律戛然而止时,整个端午节晚会现场出奇的寂静,人们沉浸在无尽的回味中 4.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我们不应该对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滥加粗暴的不讲理的非议。(这个句子的谓语是“滥加”) B.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这句话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那树虽老但枝繁叶茂的状态) C.“狂澜”“沉湎”“鞠躬尽瘁”“呕心沥血”(这四个词感情色彩相同) D.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不让戾气弥漫整个校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单元同步阅读【共八单元 含答案】

单元同步阅读一 江山如画 认真品读文章,边读边体味祖国山河的壮丽与优美,了解作者记叙的顺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的方法,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并在今后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一)梅雨潭(节选)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 ()着草,()着乱石,小心() 身下去,又()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 汪一碧的潭边了。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 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地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地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渣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 1.选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句,请用“______”在文中画出一句。 2.把下列词语填入文中括号内。(填序号)A.探B.揪C.鞠躬D.攀 3.作者为大家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色,主要抓住了它的

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之情。 (二)大峡谷的瀑流 九曲村是俯瞰大峡谷的最佳位置。这一段峡谷实在是险峻,北侧紧贴雪山,两岸皆是耸立千仞的悬崖峭壁。峡谷 底部不时升腾起上百米高的水雾汽柱,江水奔涌, 涛声震天动地。如果来到谷底,举头仰望,真有 坐井观天的感觉:天地一下子变得小起来,峡谷是门字形,上方的天空成了一块小小的四方形,在峭壁、汽柱和涛声之中,人实在是太渺小了。 这里的瀑流是瀑布群。在峡谷上游急拐弯的端部,出现一处大瀑布,急流奔涌在河床的石槽中,瀑流跌落,声震山谷。主体瀑布高33米、宽62米,中间有一块大的黑色岩石,把瀑流分成两大股。主体瀑布上面的石槽,还连接着一系列小的瀑布。水流激荡,江水变得像牛奶一样白。再往下又出现了一串大瀑布,瀑布跌落时腾起的水雾足有数十米高,水雾弥漫,难以接近。水流声震山谷,回音轰响,甚至面对面讲话都难以听清。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坐井观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俯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自然段是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个方面来写大峡谷的。 3.文中画线句子是第二自然段的_________句,它的作用是________

《周法尚传》阅读练习

《周法尚传》阅读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周法尚,字德迈,汝南安成人也。法尚少果劲有风概,好读兵书。 高祖受禅,拜巴州刺史,破三叛蛮于铁山,复从柱国王谊击走陈寇。迁衡州总管四州诸军事,改封谯郡公,邑二千户。后上幸洛阳,召之,及引见,赐金钿酒钟一双,彩五百段,良马十五匹,奴婢三百口,给鼓吹一部。法尚固辞,上曰:“公有大功于国,特给鼓吹者,欲令公乡人知朕之宠公也。”固与之。岁馀,转黄州总管。上降密诏,使经略江南,伺候动静。及伐陈之役,以行军总管隶秦孝王,率舟师三万出于樊口。陈城州刺史熊门超出师拒战,击破之,擒超于阵。转鄂州刺史,寻迁永州总管,安集岭南,赐缣五百段,良马五匹,仍给黄州兵三千五百人为帐内。陈定州刺史吕子廓据山洞反,法尚引兵逾岭,子廓兵众日散,与千馀人走保岩险,其左右斩之而降。 炀帝嗣位,转云州刺史。后三岁,转定襄太守,进位金紫光禄大夫。明年,黔安夷向思多反,杀将军鹿愿,围太守萧造,法尚与将军李景分路讨之。法尚击思多于清江破之斩首三千级还从讨吐谷浑法尚别出松州道逐捕亡散至于青海辽东之役,以舟师指朝鲜道,会杨玄感反,与将军宇文述,来护兄等破之。以功进右光禄大夫,赐物九百段。时有齐郡人王薄、孟让等举兵为盗,众十馀万,保长白山。频战,每挫其锐。明年,复临沧海,在军疾甚,谓长史崔君肃曰:“吾再临沧海,未能利涉,时不我与,将辞人世。立志不果,命也如何!”言毕而终,时年五十九。赠武卫大将军,谥曰僖。 (节选自《隋书·周法尚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法尚击思多于清江破之/斩首三千级/还/从讨吐谷浑/法尚别出松州/道逐捕亡散/至于青海/ B.法尚击思多于清江破之/斩首三千级还/从讨吐谷浑/法尚别出松州道/逐捕亡散/至于青海/ C.法尚击思多于清江/破之/斩首三千级/还/从讨吐谷浑/法尚别出松州道/逐捕亡散/至于青海/ D.法尚击思多于清江/破之/斩首三千级还/从讨吐谷浑/法尚别出松州/道逐捕亡散/至于青海/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受禅是古代王朝更迭时,无血缘关系的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 B.邑就是封邑,君主把自己国土中的某一地方的土地奖励给某一个人。 C.总管,官名,为地方高级军政长官、军事长官或管理专门事务的行政长官的职称。D.谥,在此处是大臣死后,朝廷赐予的寓含善意评价或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6.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法尚小时就果敢勇毅,有气概,自幼就好读兵书,这为后来他的征战中,运用兵法屡立战功奠定了基础。 B.皇上巡幸洛阳时赐给周法尚财宝、马匹和奴婢,他坚决推辞,皇上认为他对国家有大功,坚持要奖赏给他。 C.周法尚跟随隋文帝和隋炀帝两朝皇帝,南征北战,遇到发生叛乱,皇帝就委以重任,出征平叛,都能取胜。 D.隋征讨辽东时,周法尚率水军直指朝鲜道。可是退上杨玄感造反,回兵平定,第二年又到沧海,却因病重去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上降密诏,使经略江南,伺候动静。

《绿》阅读理解训练与答案

《》阅读理解训练绿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分14 ;。,,小心探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攀着乱石揪着草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身下去又jū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我的心随着潭水的绿而荡漾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那醉人的绿呀已没有瀑布了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的一个妄想呀望到那,;。。站在水边——,!,,。,像少妇拖着的边她松松的皱缬着居然觉着有些远呢着实可爱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地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 ,,;,宛然一块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又不杂些儿尘滓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从叠着无穷的碧草,,。,。,,。,我将什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可爱的与绿叶的秦淮河的也太暗了那又似乎太浓了??,;仿佛蔚蓝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来呢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大约潭是很深的,。--!,我将这才这般的鲜润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那醉人的绿呀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她必明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我若能挹你以为眼赠给那轻盈的舞女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善睐了móu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本文的文眼是:.11 ()分2 文中画线句极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的可爱作者用比喻句分别写了梅雨潭绿的,,.12、 、 、 。()分4

《沈传师传》阅读练习

《沈传师传》阅读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沈传师,字子言。材行有馀,能治《春秋》,工书,有楷法。少为杜佑所器。贞元末,举进士。时给事中许孟容、礼部侍郎权德舆乐挽毂士,号“权、许”。德舆称之于孟容孟容曰我故人子盍不过我传师往见谢曰闻之丈人脱中第则累公举矣故不敢进孟容曰:“如子,可使我急贤诣子,不可使子因旧见我。”遂擢第。德舆门生七十人,推为颜子。复登制科,授太子校书郎,以鄠尉直史馆,转右拾遗、左补阙、史馆修撰,迁司门员外郎,知制诰。召入翰林为学士,改中书舍人。翰林缺承旨,次当传师,穆宗欲面命,辞曰:“学士、院长参天子密议,次为宰相,臣自知必不能,愿治人一方,为陛下长养之。”因称疾出。帝遣中使敦召。李德裕素与善,开晓谆切,终不出。遂以本官兼史职。俄出为湖南观察使。方传师与修《宪宗实录》,未成,监修杜元颖因建言:“张说、令狐峘在外官论次国书,今藁史残课,请付传师即官下成之。”诏可。宝历二年,入拜尚书右丞。复出江西观察使,徙宣州。传师于吏治明,吏不敢罔。慎重刑法,每断狱,召幕府平处,轻重尽合乃论决。尝择邸吏尹伦,迟鲁不及事,官属屡白易之,传师曰:“始吾出长安,诫伦曰‘可阙事,不可多事’,伦如是足矣。”故所莅以廉靖闻。入为吏部侍郎,卒,年五十九,赠尚书。传师性夷粹无竞,更二镇十年,无书贿入权家。初拜官,宰相欲以姻私托幕府者,传师固拒曰:“诚尔,愿罢所授。”治家不威严,闺门自化。兄弟子姓,属无亲疏,衣服饮食如一。问饷姻家故人,帑无储钱,鬻宅以葬。 (节选自《新唐书·沈传师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德舆称之于孟容/孟容曰/我故人/子盍不过我/传师往见/谢曰/闻之/丈人脱中第/则累公举矣/故不敢进/ B.德舆称之于孟容/孟容曰/我故人子/盍不过我/传师往见/谢曰/闻之丈人/脱中第/则累公举矣/故不敢进/ C.德舆称之于孟容/孟容曰/我故人/子盍不过我/传师往见/谢曰/闻之丈人/ 脱中第/则累公举矣/故不敢进/ D.德舆称之于孟容/孟容曰/我故人子/盍不过我/传师往见/谢曰/闻之/丈人脱中第/则累公举矣/故不敢进/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挽毂,意为拉车前进,比喻选拔人才。毂,指车轮中心的圆木,借指车轮或车。 B.制科,即制举,是皇帝为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置的特科,考试时间有随机性。 C.制诰,秦汉以后专指皇帝的命令。制,帝者制度之命也,诰,是以上告下之意。 D.幕府,原指古代将军的府署,后来三公、权臣、疆吏等也设立幕府,招募亲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师才德有余,受人赏识。他年少被杜佑器重,应举时拜见许孟容,又受到孟容的赏识,后来成为权德舆的门生。 B.传师谦逊退让,坚辞重职。翰林学士承旨空缺,穆宗想任命传师,他以不能胜任推辞,并称病请求到地方去任职。 C.传师善治史书,多任史职。他早年研究《春秋》,入仕曾担任直史馆、史馆修撰,任地方官仍接受命令完成史稿。 D.传师平和纯正,不事钻营。他任地方官多年,没有向豪门贵族请托;宰相想安排姻亲去他的幕府,他也严词拒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遣中使敦召。李德裕素与善,开晓谆切,终不出。

《绿》阅读理解训练与答案

《绿》阅读理解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14分)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jū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着潭水的绿而荡漾。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的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边,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地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从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来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móu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11."本文的文眼是: (2分) 12."文中画线句极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的可爱,作者用比喻句分别写了梅雨潭绿的、、、。(4分) 13."郁达夫曾说,“他(朱自清)的散文能够贮满着那一种诗意”,“除冰心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请你从语段中举出一例,并简要分析其“诗意之美”。(3分) 【答】

描写冬天的古诗—江雪

在这首诗里,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东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描写冬天的古诗—江雪,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译文及注释译文 基本:四周的山上没有了飞鸟的踪影,小路上连一丝人的踪迹也没有,只有在江上的一只小船里有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在寒冷的江上独自垂钓。 升华:四周的山连绵起伏,空旷的,没有了飞鸟的鸣叫和踪影,所有穿梭在山内外的小路上没有了人的行踪,只有在那宽广平静的江上,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渔翁,一个人坐在孤零零的船上独自垂钓。注释 1.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表达了作者高尚的道德。 2.绝:无,没有。人踪:人的踪迹。灭:消失,没有了。 3.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 4.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5.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6.孤:孤零零。 7. 舟:小船。 8. 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蓑”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9.独:独自。 10。钓:钓鱼。《江雪》赏析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大约作于他谪居永州(今湖南零陵)期间。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于是,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因此,柳宗元笔下的山水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

柳宗元《别舍弟宗一》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赏析

柳宗元《别舍弟宗一》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别舍弟宗一》此诗是作者送别堂弟柳宗一而作,为伤别并自伤之作,既表现了兄弟之间的骨肉之情,同时还抒发了作者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贬窜南荒的愤懑愁苦之情。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柳宗元《别舍弟宗一》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别舍弟宗一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②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③树烟。 注释: ①永贞元年(805)九月,柳宗元参与的革新运动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司马,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不久又被贬为柳州刺史。元和十一年(816)春,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今广西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县)去,柳宗元写了这首诗送别。。 ②桂岭:五岭之一,山多桂树,故名。柳州在桂岭南。③荆、郢:古楚都, ②零落:本指花、叶凋零飘落,此处用以自比遭贬漂泊。

黯然:形容别时心绪暗淡伤感。 ③双:指宗元和宗一。 越江:唐汝询《唐诗解》卷四十四:“越江,未详所指,疑即柳州诸江也。按柳州乃百越地。”即粤江,这里指柳江。 ④去国:离开国都长安。 1.对于本诗的最后一联,宋代周紫芝曾在《竹坡诗话》中提出非议说:“梦中安能见郢树烟?‘烟’字只当用‘边’字。”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5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不同意这种观点。(1分)诗的最后一联,说自己处境不好,兄弟又远在他方,今后只能寄以相思之梦,在梦中经常梦见“郢”一带的烟树。(1分)“烟”字状出了梦境相思的迷离恍惚之态,(1分)暗示出今后兄弟二人欲见不易,显得情深意浓,十分真切感人。(1分)用“边”字既与首联重复,又肤浅无味,(1 分) 注:答同意的,酌情给分,但最高不超过3分。 2、(1) 兄弟惜别,依依不舍之情:首联写诗人在越江边送别兄弟,双双落泪,尽显离别的痛苦与不舍;(2)被贬蛮荒的愤懑愁苦之情(或答:政治生活上郁郁不得志的悲愤之情):颔联写只身去国之远,蛮荒生活之久之难,流露出诗人对于自身处境的愁苦愤懑之情。(或:颈联“云似墨”一句,写出诗人被贬之地的险恶,也暗示诗人此时处境的险恶,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于自身处境的愁苦愤懑之情。)(3)

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全诗意思翻译赏析

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全诗意思翻译赏析 《江雪》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后的作品,历来为人们所称诵。这首小诗,是托景言志的。作者用极其洗炼的文笔,勾勒出一位渔翁在白雪茫茫的寒江上独钓的情景,艺术地概括了当时他所处的政治环境的险恶,表现了他毫无畏惧、不向黑暗势力屈服的坚强意志和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词语解释】 1.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

己孤独郁闷的心情。表达了作者高尚的道德。 2.绝:无,没有。人踪:人的踪迹。灭:消失,没有了。 3.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 4.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5.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6.孤:孤零零。 7. 舟:小船。 8. 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蓑” 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 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9.独:独自。 10.钓:钓鱼。 蓑笠翁:披蓑衣、戴斗笠的老头儿。 千山:虚指所有的山。万径:虚指所有的路。 踪:踪迹。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孤:孤零零。舟:小船。蓑(suō lì屁眼儿黑 【诗文解释】 一: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千路万径不见行人的足迹。一叶孤舟上,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默默地在漫天风雪中垂钓。基本:四周的山上没有了飞鸟的踪影,小路上连一丝人的踪迹也没有,只有在江上的一只小船里有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在寒冷的江上独自垂钓。 升华:四周的山连绵起伏,空旷的,没有了飞鸟的鸣叫和踪影,

所有穿梭在山内外的小路上没有了人的行踪,只有在那宽广平静的江上,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渔翁,一个人坐在孤零零的船上独自垂钓。 【赏析】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五言山水诗,描述了一幅冰天雪地寒江,没有行人、飞鸟,只有一位老翁独处孤舟,默然垂钓。这是一幅江乡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诗采用入声韵,韵促味永,刚劲有力。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千古丹青妙手,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 这首五言绝句作于诗人谪居永州期间。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后,精神上受到很大打击和压抑。这首诗就是他借助歌咏隐居山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怀,抒发政治上失意的苦闷和压抑。诗中客

《柳宗元传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柳宗元传 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注释] 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②得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③质:抵押。④没:没收。 ⑤营护:料理,护送。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与/禹锡执友B.裴度/亦奏其事 C.宗元革其/乡法D.请以柳州/授禹锡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偕()易()妻子()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 (2)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 4.选文体现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个方面什么样的特点?试用自己的话概括。 (1)为友: (2)为官: (3)为师: 参考答案: 1.B 2.偕:一同、一起;易:交换,改授;妻子:妻子儿女 3.(1)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像这样呢?(2)长江至岭南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不远 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拜他为师。 4.(1)为友:为朋友着想,无私帮助朋友。为官:为老百姓着想,替老百姓办实事。(3)为师:水平高,指 导有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