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心理学 第四章(1)
设计心理学第4章设计的情绪表达

古代工匠使用刨子工作 明万历本《鲁班经匠家镜》
体现效能和理性的设计:电动工具和尼康专业数码相机
未来?
卓别林电影 《摩登时代》 “流水线”使人们类似于机械上的 “螺钉”,此时高效的工具还能使 工人产生愉悦感吗?
工匠利用陶车造坯 《天工开物》
复杂的现代产品常不能 自然而然地被人们所使 用,人们对物品使用方 式的掌握带有了”征服 难题“的意味。
返回
• 理解层面 在这个层面上,设计的物、环境、符号带给人的情感体验来自人们的 高级思维活动,是人通过对设计物上所富含的信息、内容和意味的理 解与体会(特别是新的获得)而产生的情感。 • 包括: 1、自我形象的表达 2、对物及其使用方式、蕴涵意味的领悟和反思。 3、叙事性的解读
4、象征和符号
返回
物品,能传递消费者的身份、 地位、个性、喜好、价值观 和生活方式。
返回
奥哈尔国际机场第5国际航班大厅 芬兰现代设计 转椅
荷兰著名设计组织 droog公司的两款价格同样昂贵的限量版设计,虽然都出于设 计师的奇思妙想,但右图中的椅子销售情况较好,左侧的情况不佳,究其根源, 还是在于右侧的设计的新异刺激过强,经过较长时间后也无法使用户产生放松的 正面情绪,而长时间的新奇、刺激则会使人们感觉疲劳,厌倦。
问题与讨论
1、情绪有哪些作用?请结合设计实践,试分析情绪体验在设计中
的作用。 2、如何理解设计情感的特殊性?
3、模仿文中对汽车造型情感体验的量化研究方法,选择一组同类
产品,采用问卷和量化统计的方式对其情绪体验进行分析。
返回
过山车和蹦极,高度紧张后的放 松能带给人们兴奋、愉悦的情绪, 同时完成冒险之后的成就感也能 给人们带来快乐的情绪。
返回
4.3 设计情感
设计心理学(简单)-李彬彬

1.2.3消费者心理研究与设计师素质
● CSI采集的指标: 理念满意MS (manage satisfaction) :即生产者和设计者的理念带 给消费者的心理满足状态,包括经营哲学、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企业 精神的满意。是企业设计的中心点。
设计设计心第一章设计心理学的对象和意义第二章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三章认知的心理第四章人的个性心理第五章设计与消费者的需要第一章设计心理学的对象和意义第二章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三章认知的心理第四章人的个性心理第五章设计与消费者的需要心理学理学第六章设计与消费者的动机第七章设计与消费者的态度第八章设计心理的微观分析第九章设计心理的宏观分析第十章产品设计与消费者心理第十一章商品设计与消费者心理第六章设计与消费者的动机第七章设计与消费者的态度第八章设计心理的微观分析第九章设计心理的宏观分析第十章产品设计与消费者心理第十一章商品设计与消费者心理一个问题
差异性:表现在他们对商品的兴趣、需要、动机、态度、价值 观的不同,必然产生不同的购买行为。
1.1.1.4消费者行为规律
形成消费需求 产生购买动机
了解商品信息
进行商品选择 发生购买行为
评价所购商品
1.1.1.5适销对路的产品
指消费者满意的附加值高的产品。
a 产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实现必须靠惊险的一跃,只有适销对路 的商品才能跃过由生产到流通,最后跃到消费者那里。
产品满意PS (product satisfaction) :即企业产品带给消费者的的 心理满足状态。包括产品品质、产品时间、产品数量、产品设计、产 品包装、产品品位、产品价格满意。采集的结果是产品设计的重要参 数。
设计心理学4-个体的行为发展、动机和情绪

4-1-1儿童画
人的发展是一个整体,皮亚杰主张所谓的领域一 般化(domain-general approach)发展理论: 决定儿童发展的是逻辑思维能力,因为逻辑具有 一般性,它影响着智力行为的每一个方面
4个主要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0—2岁)是感知运动阶段,儿童学习掌握空 间、时间和因果关系; 第二阶段(2-7)是前运算阶段,儿童的言语和概念以惊 人的速度发展 第三阶段(7—11岁)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开始发展他 们解决问题的方式,这种方式中最本质的成分是操作内 部表象的能力; 第三阶段(11—少年期末)是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思 维加工中开始出现逻辑成分。
假装游戏
假装游戏在意识能力发展理论中具有重要作用。 假装游戏体现了所谓转换代替,即用一个东西代 替另一个东西(如用香蕉代替电话),也可以看 作是一种表象操作 。
智力现实性
所谓智力现实性是从印象主义到立体主义,画家 发现视觉对象的分离效果和多义性后,获得的另 一种真实。儿童画中恰恰是一种智力现实性 。
以自我为中心
儿童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并不只是从一个角 度作画。儿童画与原始部族人的画之所以充满了 一般性(智力现实性)和未经变形的形状,恰恰 是因为,他们画的是“自己感知到的东西”,是 以自我为中心的东西。
• 感知运动阶段:儿童在活动中形成了一些低级的 行为图式,并以此来适应外部环境和进一步的探 索外界环境,其中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是他们探 索周围世界的主要手段。
–反射(reflexes):接触新生儿的嘴唇,他将开始吮 吸;把你的手放在婴儿的手掌中,他将会抓紧
–客体永存性:9~12个月时获得,即儿童必须认识到物
– 假设演绎推理的能力
儿童画
皮亚杰儿童绘画的两个方面感兴趣,一是绘 画传达的信息,二是所画的空间关系。对于第 一个方面,阿恩海姆主张“儿童们画的就是他 们看见的”。
工业设计心理学

工业设计心理学在当今的产品设计中,工业设计与心理学的交叉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工业设计师不仅要产品的外观和功能,还要深入了解使用者的心理需求,以此为基础来提升产品的用户体验。
这种将工业设计与心理学相结合的理念,我们称之为“工业设计心理学”。
工业设计心理学强调的是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
设计师需要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的心理反应和体验,包括对产品的认知、情感、操作习惯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深入了解,设计师可以更好地把握用户的需求和痛点,从而在设计中做出相应的优化。
从认知角度来看,工业设计师需要用户对产品的感知和理解。
这包括产品的外观、颜色、材质、大小等元素,以及用户对产品的第一印象和使用过程中的认知反馈。
设计师需要通过合理的色彩搭配、简洁明了的图标和文字、以及符合用户习惯的交互方式等手段,来提高用户的认知效率,使用户能够快速地理解并掌握产品的使用方法。
从情感角度来看,工业设计师需要用户对产品的情感体验。
这包括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的情感反应,如愉悦、满足、挫败等。
设计师需要通过研究用户的情感需求和心理预期,来设计出能够引发用户积极情感的产品。
例如,设计师可以通过增加产品的个性化元素、提高产品的趣味性和互动性等方式,来增强用户的愉悦感和满足感。
从操作习惯角度来看,工业设计师需要用户的操作习惯和人机交互方式。
这包括用户的操作习惯、使用频率、使用场景等。
设计师需要根据用户的操作习惯和需求,来设计出符合人机交互原则的产品,以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率和舒适度。
例如,设计师可以通过优化产品的布局和交互方式,来降低用户的操作难度和疲劳感。
工业设计心理学是提升用户体验的重要工具。
通过深入了解用户的需求和心理反应,设计师可以更好地把握产品的设计方向和目标,从而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未来,随着、虚拟现实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设计心理学将在产品设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影响工业设计的心理学因素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工业设计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设计心理学-感觉、知觉与视知觉ppt课件

可编辑课件
29
2.5.1 有效错觉
营销技巧
返回
带有液晶显示器的产品常会在显示屏周围设计一圈深色的衬圈,黑色的 衬圈利用相互位置接近、属性类似的物体更易于被人们认为是一个整体 的原理,使黑色光洁的显示屏和旁边深色的衬圈容易被作为一个整体, 从而增大了显示器的面积。
可编辑课件
30
2.5.2 错觉矫正
远距离感觉 近距离感觉 内部感觉
视听 嗅 味 皮肤觉 饥 渴 胃疼
知觉的产生不仅需要具体的客 观对象,还需要借助于过去经 验或知识的帮助。过去经验、 知识甚至还可以补偿部分感觉 信息的缺欠。
可编辑课件
5
绝对感觉阈限
绝对感觉阈限指最 小可觉察的剌激量, 即光、声、压力或 其他物理量为了引 起刚能觉察的感觉 所需要的最小数量。
L/O/G/O
第四章 感觉、知觉与视知觉
可编辑课件
主讲:毛剑秋
1
Contents
1.感觉是什么
Content Title
2.知觉又是什么 3.视知觉的主要特征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可编辑课件
2
两 小 儿 辩 日《列子·汤问》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调整轮廓线条和比例矫正形态错觉
避免错觉的交通标识 设计师有意识地拉长标识使标志显得比例正常、易于识别
可编辑课件
31
面积相对较大的纯平面常常会给 人一种下陷的感觉,为了弥补这 一错觉,往往方形的大平面会设 计为向外凸出。
思考题:我们古代为什么是从右到左的竖排书写?
可编辑课件
19
讨论一下手机按键的设计
(完整版)工业设计专业设计心理学教学大纲

设计心理学课程编码051000230 课程名称设计心理学总学分 3 总学时:48 理论:32 实践:16课程英文名称Design Psychology先修课程工业设计概论、设计构成适用专业工业设计专业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课程性质:设计心理学计划时数为48学时,本课程3学分,《设计心理学》是工业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设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初步学会从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出发,创造性地提出和解决设计问题;理解设计与消费者心理的关系,“好的设计”的准则,并且能在课程学习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产品色彩、表面质感等方面对设计心理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设计心理学是工业设计专业的基础理论课,是工业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
本课程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是研究人们心理状态,尤其是人们对于产品需求的心理,及其通过意识如何作用于设计的一门学问。
通过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可有效探索沟通生产者、设计师与消费者关系的方法,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研究消费者的行为规律。
以实现让每一位消费者都能买到称心如意的产品的目的。
三、理论教学内容及安排第1章设计心理学概述(理论4学时)1.具体内容:设计心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发展历史等。
2.基本要求:了解并掌握设计心理学的概念、分类初步了解心理学研究的几个热点领域,并在设计中广泛拓展思路,提高设计的创新能力。
3.重点:设计心理学的概念、分类初步了解心理学研究的几个热点领域。
4.说明:提高设计心理学的思维拓展和创新能力。
第2章设计中的感觉和知觉(理论5学时)1.具体内容:围绕“视觉生产的设计”剖析用户的感觉和知觉。
2.基本要求:对用户的感觉和知觉有一个更为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并应用于产品设计实践。
3.重点难点:重点:图形错觉中的定势与注意,图形逆转与注意,图地关系原理以及错觉在设计中的运用等难点:视知觉表现的理解方面,需要学生在课下反复的去阅读相关知识在加强理解。
《设计心理学》1 3 6章习题答案(完整版)

《设计心理学》1\3\6章习题答案第一章 设计心理学概述一、名词解释:1.高峰体验:一种强烈的认同体验。
自我感觉比任何时刻都更加完整,处于最佳状态。
2.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理论为核心的心理学,又可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
3.工业心理学:是应用于工业领域的心理学分支,主要研究工作中人的行为规律及心理规律。
4.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是运用生理学、心理学和医学等有关科学知识研究人与系统中其他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应用相关理论、原理、数据和方法来设计以达到优化人类和系统效能的学科。
5.广告心理学:是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广告活动研究的应用心里学分支。
6.访谈法:是通过访谈者和被访谈者面对面地进行交谈,借以了解受访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之一。
7.问卷法:指研究者将其研究的内容事先设计成问卷,以书面形式向被试提出问题,由被试用书面或口头形式填答并返回,通过对答案的分析和统计研究得出相应结论的研究方法。
8.量表:是一种测量工具,由一系列结构化的符号和数字构成,用来按照特定的规则分配给适用的人、行为或态度,它可将主观的或抽象的概念作定量化测量。
9.测试法:通过采用预设的标准化问题和量表,按照规定的程序来测量某种心理现象、心理差异、心理反应等的方法。
10.投射法:通过一定的媒介,研究被试埋藏在表面反应下的真实反应,获取被试真实的情感、意图、需要、动机和人格倾向等的心理测试方法。
二、简述题1.设计心理学的主要特征?(1)设计心理学史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设计艺术学与心理学交叉的边缘学科;(2)设计心理学史研究设计领域中各种心理现象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影响和干预这些心理现象的相关因素和规律的科学;(3) 设计心理学研究的目的是指导设计师按照心理活动规律,创造性地开展设计活动,改善产品品质,进而提升生活质量;(4)设计心理学通过对思维和创造过程客观规律的研究,提升设计师设计及管理的能力。
2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与设计活动相关心理现象(2)设计目标主体(用户和消费者)心理(3)设计主体(设计师)心理3.精神分析学派中的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设计心理学第四章与设计审美心理ppt课件

Design Psychology
1
第四章 审美与设计
第一节 设计的审美心理 第二节 产品设计中美的体现 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化与审美心理 第四节 设计师的审美与设计
go go go
go
返回 2
第一节 设计的审美心理
美的本质和特征
美的含义:
形境之美 、行动之后的美 、满意之美 、实现之美、憧憬之美
美的本质: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 。 美的特征:形象性、感染性、相对性、绝对性、社会性
设计审美
设计的审美活动:
是指人观察、发现、感受、体验及审视等特有的审美的心理活动。
设计的审美关系:人在审美活动中与客观世界产生的美与创造美的关系 。 设计的审美对象:是指主体认识、欣赏、体验、评价与改造的具有审美
22
阿迪达斯的运动版广告,为了突显男性运动魅力,运用了浓重的黑色 墨迹,富有重量感、厚重感。
23
如图杂志的封面设计是红色和白色的循环重复,产生韵律美并且突出 主题,引人目光的驻留。
24
例如 墨尔本城市形象设计就反复利用多色的调和,使整体富有韵律感 。
25
图中sun-ripe果汁广告创意就运用了材质的秩序美,在同一空间中, 运用水果构成的文字形成强弱变化和聚散,用这种相对应的材质来表 现产品的特点。
28
产品的体验之美
通过人与产品的交互,可以使 人得到深层次的美的体验,满足 情感的需要。
产品的和谐之美
产品设计追求的和谐之美是一种 平衡之美,也是一种状态之美, 更是一种标准和原则。
设计的和谐包括设计产品与人之 间的和谐,设计自身的和谐,设 计与环境的和谐。
29
这款惠普仿形系列的广告,透出甜甜的家园气息,清新的生活感觉迎面 扑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分析模式--感情动机
情绪动机:喜怒哀乐爱憎 等情绪引起的动机
A.感情动机
冲动性 即景性 不稳定性
情感动机:道德感、理 智感、美感等引起的动机
具有较大的稳定性
感情动机主要的特点有: 1.炫耀地位; 2.竞争或好胜;
3.求新; 4.舒适;
5.娱乐;
6.安全;
7.社交; 8.好奇、求名, 9.特殊爱好; 10.发展。
各个
中国国情研究会的报告说,一个中国里,已经有三个消费 世界。消费中国的“第一世界”已经是一个为了自我享受的 “需求”世界;另一端的“第三世界”则是一个“清贫型”的 消费世界,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想买但没有钱”;而那些 “奋斗的小白领”所处的“第二世界”,虽已超越衣食之忧, 但满足却是很大的问题。
一般购买动机
本能分析模式
由生理本能引起的 动机和行为称为本 能分析模式
心理分析模式
由人们的认知过程,感情过 程和意志过程引起的行为动 机,叫做心理分析模式。
A.感情动机 B.理智动机 C.惠顾动机
本能分析模式 由生理本能引起的动机和行为称为本能分析模式。具体表 现为以下几种动机: ✓ 1.维持生命的动机 ✓ 2.保护生命的动机 ✓ 2.延续生命的动机 ✓ 3.发展生命的动机 一般而言,在本能动机驱动下的购买行为,具有经常性, 反复性和习惯性的特点。多数是日常生活必需品。
4.2.4 消费者的现代购买动机与设计
优越欲
在购买商品上要显示出比别人优越的欲望。
同步欲 换购欲
这是一种普遍现象,是人们的从众心理在购买动 机上的反映,主要表现在人们在购买耐用消费品 方面与别人保持同一步调。
原有商品的使用状况尚属良好的情况下,就另买 新的,或卖旧换新。
独特欲
使用产品来构建和表达个性化的自我。
消费者购买动机的外部因素 1.政治经济因素 2.人文环境因素 3.居住环境因素 4.广告定位因素 5.地理区域因素 6.购物环境因素
消费者购买动机的内部因素 1.产品品质 2.产品功能 3.产品造型 4.产品规格 5.产品包装 6.产品商标 7.产品广告 8.产品保修 9.产品价格
消费者动机与人群划分
个体自我概念分化演变模型
回顾重点 动机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 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需要是引发动机行为的内部因素,诱因是引发动机行为的 外部刺激。动机是一种具有指向性的驱力,由需要和诱因相互 作用所决定。
理智动机是人们对产品的客观认识上,经过分析判断决策 之后产生的购买动机是基于情感和理智的经验,对特定的产品、 商标、厂牌、商店等产生特殊的信赖和偏好,使消费者重复、 习惯性地前往购买的动机。
动机1 动机2 动机n
动机1 动机2 动机n
表现出 行为A
表现出 表现出 表现出
行为A 行为A 行为A
动机a 动机a 动机a
表现出 表现出 表现出
行为一 行为二 行为N
动机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 ①一种行为往往包含着若干个动机; ②不同的动机有可能表现出同样的行为; ③相同动机有可能表现出不同的行为。
(3)诱发力―期望理论 这个理论是弗鲁姆提出的,他用诱发力、期望和力的概念, 来描述人类动机作用模式。模式的内涵是:个人进行某种行为 的努力,是诱发力和期望强度乘积的代数和的单调增函数。其 核心意义是,人的努力是由诱发力和期望相结合所决定的。
4.2.2 消费者的一般购买动机与设计 4.2.2.1 本能分析模式 (1)维持生命的动机 (2)保护生命的动机 (3)延续生命的动机 (4)发展生命的动机 4.2.2.2 心理分析模式 (1)感情动机 (2)理智动机 (3)惠顾动机
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好哇! 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选摘于人教版课标本语文第七册
4.2 消费者动机分析与设计
4.2.1 消费者动机的界定 4.2.2 消费者的一般购买动机与设计 4.2.3 消费者的具体购买动机与设计 4.2.4 消费者的现代购买动机与设计 4.2.5 消费者动机分析指标体系
具体措施:改进产品本身的功能、改变广告主题设计。
思考: 美国米勒酿酒公司针对一些顾客既爱喝啤酒,同时又担心 摄入酒精后影响身体健康的心理,开发出不含酒精的啤酒。这 是对消费者_____冲突的一种处理。
4.4 影响消费者购买动机的因素
4.4.1 影响消费者购买动机的外部因素 4.4.2 影响消费者购买动机的内部因素 4.4.3 消费者动机与人群划分 4.4.4 自我概念与消费动机
自我概念,也称自我形象、自我意象等是个体关于自己的 特点、能力、外表、态度、情感和价值等方面的整体认识,是 个体把自己当作客观事物进行知觉。
谢谢大家!
心理分析模式--理智动机 理智动机是人们对产品的客观认识上,经过分析判断决策 之后产生的购买动机。
B.理智动机
客观性
周密性
控制性
理智动机主要的特点有: 1.容易使用; 3.使用可靠; 5.便利; 7.良好服务;
2.提高效率; 4.耐久性; 6.经济; 8.安全。
心理分析模式—惠顾动机 惠顾动机是基于情感和理智的经验,对特定的产品、商标、 厂牌、商店等产生特殊的信赖和偏好,使消费者重复、习惯性 地前往购买的动机。
需要是引发动机行为的内部因素,诱因是引发动机行为的 外部刺激。动机是一种具有指向性的驱力,由需要和诱因相互 作用所决 (诱因)
想吃某种食物 (动机)
吃某种食物 (行为)
饥饿感 (内部需要)
美味 (诱因)
动机由三个要素组成: 1.需求驱使 2.刺激强化 3.目标引诱
C.惠顾动机
经常购买
宣传影像
充分理解
惠顾动机主要的特点有: 1.时间地点便利; 3.价廉物美; 5.炫耀特殊身份。
2.品类齐全; 4.良好服务;
4.2.3 消费者的具体购买动机与设计
求实购买动机
求新购买动机
求名购买动机
求利购买动机
癖好购买动机 效仿消费动机
平等消费动机 疑虑消费动机
求速消费动机
求美购买动机 好胜购买动机 隐蔽消费动机 安全消费动机
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魏校长注意 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他回答。周恩来站了起来, 清晰而坚定的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 孩子,竟有如此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 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4.2.5 消费者动机分析指标体系
动机唤醒度 即动机被唤醒的难易程度。
动机潜伏期 即从动机形成到发生购买行为之前的时间。
动机实现性 即动机是否获得实现或动机是否激发出购买行为。
动机复杂度 即用来衡量同一行为背后存在的动机单体数量的多少。
此为综合指标,即对动机唤醒度、动机潜伏期、动机实现
动机有效性
性、动机复杂度的综合指标,用来综合判断动机是否有效。 动机唤醒度高、动机潜伏期短、动机实现性高、动机复杂
自我概念与消费动机
注意: (1)消费者在进行购买决策时更多的是依赖于产品与自 我概念之间的相关联程度,而不是产品的功能性物理特征。 (2)消费者购买商品旨在通过购置物来表现其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也称自我形象、自我意象等是个体关于自己的 特点、能力、外表、态度、情感和价值等方面的整体认识,是 个体把自己当作客观事物进行知觉。
①一种行为往往包含着若干个动机。
动机1
动机2 动机n
表现出 行为A
劣势 动机
优势 动机
一个复杂而多样的动机往往以其特定的相互联系构成动机系统。 在动机系统中,各种不同的动机所占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有 些动机比较强烈而稳定,称为主导动机;其余的则为劣势动机。
4.2.1.1 动机理论 (1)内驱力理论 该理论认为,动机作用是过去的满足感的函数,其意义是, 人对行为的决策,大部分以过去行为所获得结果或报酬进行考 虑,也就是以往的某个行为得到良好的结果,从中受益,人们 就有反复进行这种行为的趋向。
想吃某种食物 (动机)
吃某种食物 (行为)
动机作为一种能量,其强度的大小, 取决于三个变量: ①需要的强度,即有机体内的生物与 本能的空缺状况; ②刺激物的激活效能,即外界环境所 提供的条件对有机体的激活效能; ③目标诱力的大小,即在众多刺激中 的能够构成行为目标对人的诱发力 (拉力)。
动机和行为的关系:不是一一对应的
工业设计心理学
第四章 设计与消费者的动机
设计与消费者的动机 行为背后的秘密 ——人们为了什么而行动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那天修身课上,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请问诸 生为什么而读书?”
同学们踊跃回答。有的说:“为明理而读书。”有的说: “为做官而读书。”也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为吃饭 而读书”……
(2)认知论 这种理论认为,人的行为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关于信念、 期望和未来的预测。 认知论与内驱力理论的比较:内驱力理论是着眼于过去事 件的结果,认知论则面向未来事件的预测。 由认知论可以认为:人的行为都是有目的性的,以有意识 的意图为基础。如果个体预期得不到好处,那么他购物的动机 会减弱,也无需再作购买的努力。
4.2.1 消费者动机的界定 动机: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 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4.2.1.1 动机理论 (1)内驱力理论 (2)认知论 (3)诱发力—期望理论
4.2.1.2 消费者购买动机的特点 (1)目的性 (2)迫切性 (3)内隐性 (4)多样性 (5)模糊性 (6)矛盾性 (7)主动性 (8)可变性 (9)模仿性
当消费者处于进退两难,难以选择的状态,这时,消费者 只得避开一个不愉快较强的可能来解决这种冲突。
设计策略: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为消费者着想,减少带来 不利的后果或利益上的损失,缓解消费者的不安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