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筛分试验记录表
砂的筛分试验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砂的筛分试验实验报告篇一:砂的筛分实验试验四砂的筛分析试验一、实验目的和原理:砂的颗粒级配,即表示砂大小颗粒的搭配情况。
砂的粗细程度,是指不同粒径的砂粒混合在一起后的总体的粗细程度,通常有粗纱、中砂与细纱之分。
在配制混凝土时,这两个因素(砂的颗粒级配和砂的粗细程度)应同时考虑。
控制砂的颗粒级配和粗细程度有很大的技术经济意义,它们是评定砂质量的重要指标。
用级配区表示砂的颗粒级配,用细度模数表示砂的粗细。
二、主要仪器设备和工具:实验筛、托盘天平、烘箱、台秤、摇筛机等三、实验步骤1.用于筛分析的试样应先筛除大于10mm颗粒,并记录其筛余百分率。
如试样含泥量超过5%,应先用水洗。
然后将试样充分拌匀,用四分法缩分至每份不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在105±5℃下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备用。
2.准确称取烘干试样500g,置于按筛孔大小顺序排列的套筛最上一只筛上,将套筛装入筛机摇筛约10min(无摇筛机可采用手摇)。
然后取下套筛,按孔径大小顺序逐个在清洁的浅盘上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时为止。
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中一起过筛。
按此顺序进行,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3.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均不得超过下式的量:mr?Ad300Ad200质量仲裁时,生产控制检验时,mr?式中:mr—筛余量,gD—筛孔尺寸,mmA—筛的面积,mm24.称量各号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1g。
所有各号筛的筛余试样质量和底盘中剩余试样质量的总和与筛余前的试样总质量相比,其差值不得超过1%。
否则应将该筛余试样分成两份,再次进行筛分,并以其筛余量之和作为该号筛的筛余量。
5.计算实验结果6.分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筛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质量的百分率(精确至0.1%)。
7.累计筛余百分率该号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与大于该号筛的各号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总和(精确至0.1%)。
8.根据各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绘制筛分曲线,评定颗粒级配。
砂原始记录

砂试验原始记录(1)
代表数量:规格:产地:编号:试验日期:
试验名称
颗粒量
第一次g
第二次g
累计筛余平均(%)
试样质量
G(g)
试验前烘干试样质量m0(g)
筛孔尺寸
mm
筛余质量(g)
分计筛余(%)
累计筛余(%)
筛余质量(g)
分计筛余(%)
累计筛余(%)
其中:含水率ωwc= ×100%表观密度ρ=( -αt)×1000堆积密度ρL= ×1000
(2)空隙率νL=(1- )×100%=其中:ρL为堆积密度,ρ为表观密度。
(3)氯离子含量ωcl= ×100%(4)贝壳含量ωb= ×100%-ωc
复核:试验:
试样总量
m1(g)
未烘干的试样与容器总质量
m2(g)
水+瓶+砂样
总质量
m1(g)
容量筒+砂样
总质量
m2(kg)
AgNO3浓度
(CAgNO3)(mol/L)
试样除去贝壳后的质量
m2(g)
烘干后的试样与容器总质量
m3(g)
水+瓶
总质量
m2(g)
容量筒体积
V(L)
空白体积消耗
V2(mL)
含泥量
ωc
含水率
ωwc(%)
水温(℃)
堆积密度ρL
(kg/m3)
样品体积消耗
V1(mL)
贝壳含量
ωb(%)
修正系数αt
表观密度ρ
(kg/m3)
氯离子含量ωcl(%)
平均值
ωwc(%)
平均值ρ(kg/m3)
平均值ρL(kg/m3)
砂筛分实验报告

砂筛分实验报告砂筛分实验报告引言:砂筛分实验是一种常见的颗粒分析方法,通过筛分不同粒径的砂样,可以了解砂土的颗粒组成及其分布情况。
本实验通过采用标准筛网,对不同颗粒大小的砂样进行筛分,以获取砂土的颗粒分布曲线,并进一步研究砂土的工程性质。
实验方法:1. 实验器材准备:实验器材包括标准筛网、筛分器、天平、砂样等。
标准筛网由一系列筛孔大小递增的筛网组成,常用的有20mm、10mm、5mm、2.5mm、1.25mm、0.63mm、0.315mm等规格。
2. 实验步骤:a. 将砂样取出,并将其充分干燥,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b. 准备好标准筛网,将筛网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放置在筛分器上。
c. 将砂样均匀地放在最上层的筛网上,然后盖上盖板。
d. 将筛分器放在振动筛上,开启振动筛进行筛分,时间一般为15分钟。
e. 关闭振动筛,取下各层筛网上的砂样,用天平称量每层筛网上的砂样质量。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不同筛孔大小下的砂样质量数据,进而可以计算出每个筛孔下的砂样通过率和累积通过率。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绘制了砂土的颗粒分布曲线。
颗粒分布曲线是以筛孔孔径为横坐标,通过率为纵坐标的曲线,用于表示不同颗粒大小的砂样在筛分过程中的分布情况。
通过观察颗粒分布曲线,可以初步了解砂土的颗粒组成及其分布情况。
讨论与分析:通过对颗粒分布曲线的观察,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 随着筛孔孔径的减小,砂样通过率逐渐降低。
这是因为较大颗粒的砂样更容易通过较大的筛网,而较小颗粒的砂样则更容易被截留在较小的筛网上。
2. 颗粒分布曲线呈现出典型的“S”形曲线。
在初始阶段,通过率迅速下降,这是因为较大颗粒的砂样容易通过较大的筛孔;随着筛孔孔径的减小,通过率下降速度减慢,直至达到一个极小值;然后,通过率开始逐渐上升,这是因为较小颗粒的砂样开始通过较小的筛孔。
3. 通过率最大值对应的筛孔孔径称为最大通过颗粒径。
最大通过颗粒径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可以用来描述砂土的颗粒组成。
粗集料筛分试验检测记录表(水筛法)

筛孔尺寸(mm)
复核:
日期:
年
月
日
委托/任务编号 JTG E42-2005 电热鼓风干燥箱020、石子筛001、砂子筛002 第一组 第二组 平均 规范 样品编号 样品名称 试验日期
级配曲线
筛孔尺寸 (mm) 37.5 31.5 26.5 19 16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筛底 筛分后总质量 损耗(g) 损耗率(%) 试验:
筛上重 分计筛 累计筛 通过百 筛上重 mi(g) 余(%) 余(%) 分率(%) mi(g) (1) (2) (3) (4) (1)
分计筛 累计筛 通过百 通过百 余(%) 余(%) 分率(%) 分率(%) (2) (3) (4) (5) 100 80-90 / 60-70 / / 40-50 28-38 16-28 / 8-15 / / 3-7
第
页
共 页 JJ0201b
粗集料筛分试验记录(水筛法)
试验室名称:许昌华盛公路工程检测有限公司省道237线登封界至禹州火龙段大修工程一标工地试验室 工程部位/用途: 试验依据 样品描述 主要仪器及编号 干燥试样总量 m0(g)
水洗后0.075mm筛 下量(g) 0.075mm通过率
记录编号:JL-2013-CJL/ YP-2013-CJL4%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
100 90 80 70 通过质量百分率(%) 60 50 40 30
2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Hale Waihona Puke / / // / /
机制砂筛分试验(水洗法)记录

0.0
0
0.0
100
100
0.0
0
0.0
100
100
0.0
0
0.0
100
100
0.0
0
0.0
100
100
0.0
0
0.0
100
100
0.0
0
0.0
100
100
265.4 26.6 26.6 73.4 72.36
219.5 22
48.6 51.4 50.8
237.5 23.8 72.4 27.6 27.0
亚行贷款安徽地方道路改善工程
粗集料筛分试验(水洗法)记录
承包单位:安徽玉龙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安徽省公路工程建设监理公司
试验单位
山闵路改建工程X056改建工程
试样产地
宿州符离
试样描述及用途
热料仓4#(0-5mm)
试验环境
室内
试验设备
集料筛、天平
干燥试样总质量m3
(g)
第一组 1000
试-34
合同号:NO3.3
111.8 11.2 83.6 16.4 15.8
68.9 6.9 90.5 9.5
9.3
54.0 5.42 95.9 4.080 4.3
干筛总量Σmi(g) 952.8
957.1
损耗(g)
1.8
2.1
损耗率(g)
扣除损耗后总量 (g)
0.18 998.2
0.21 997.9
结论
承包人意见及签名:
监理工程师意见及签名:
年月日
年月日
共 1页第 1页
试验规程
JTG E42-2005
普通混凝土用砂检测原始记录

普通混凝土用砂检测原始记录检测项目:普通混凝土用砂的检测检测日期:YYYY年MM月DD日检测单位:XX实验室样品名称:普通混凝土用砂(按照YY标准)检测项目及标准:1.砂粒形状:检测样品砂粒形状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要求。
2.含泥量:检测样品中的泥土含量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要求。
3.石粉含量:检测样品中的石粉含量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要求。
检测仪器设备:1.显微镜2.地下水沉淀管3.电子天平4.粉末筛分仪测试步骤:1.合理取样:从样品中随机选取若干部分,并混合均匀得到被测样品。
2.砂粒形状检测:a.将被测样品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砂粒形状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要求。
b.记录每个砂粒的形状,如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等。
a.取一定量的样品,将其放入地下水沉淀管中,静置一定时间。
b.观察沉淀液的澄清程度,根据标准规定的澄清程度判断含泥量是否符合要求。
c.使用电子天平称量沉淀液中的泥土重量,计算含泥量,并记录结果。
4.石粉含量检测:a.取一定量的样品,放入粉末筛分仪中进行筛分。
b.将通过筛分的石粉收集起来,称重,并记录结果。
c.根据标准规定的石粉含量,计算样品中石粉含量的百分比,并记录结果。
检测结果记录:1.砂粒形状检测:a.样品编号:XXXb.观察结果:砂粒形状呈圆形,符合规定的标准要求。
2.含泥量检测:a.样品编号:XXXb.沉淀液澄清程度:符合规定的标准要求。
c.泥土重量:XX克d.含泥量计算结果:XX%a.样品编号:XXXb.石粉重量:XX克c.石粉含量计算结果:XX%总结:根据对样品的检测结果,普通混凝土用砂的砂粒形状、泥土含量和石粉含量均符合规定的标准要求,可以满足普通混凝土的使用需求。
砂石骨料试验记录表格

平均筛失重 平均 (g) 分计 筛余 (%)
g 累计 筛余 (%)
校核:
石
试验编号 试验日期
子
试
验
记
录
样品规格(mm)
样品名称
检测项目
样品+桶重 (g)
桶重 (g)
样品重 (g)
桶体积 (L)
堆积密度 (kg/m )
3
平均值 (kg/m )
3
空隙率 (%)
堆积密 度、空 隙率
紧密
松散
针、片状颗粒含量
平均比重(g/cm³)
样品重(g) 含泥量
洗后烘干重 (g) 损失重量(g)
含泥量(%)
平均值(%)
样品重(g) 吸水率
烘干重(g)
吸水率(%)
平均值(%)
样品重(g) 云母含量
云母重(g)
云母含量(%)
平均值(%)
原样重 500g 筛孔 尺寸 级 配 情 况 (mm) 4.75 2.36 1.25 0.63 0.315 0.16 底 细度模数 Fx= 备注: 试验计算: 1 2 筛余重(g)
砂
试验编号 试验日期
子
试
验
记
录
样品规格(mm)
样品名称
检测项目
样品+桶重
桶重(g)
样品重 (g) 桶体积 (L)
堆积密度 (kg/m³)
平均值 (kg/m³)
空隙率(%)
堆积密度
项目 表 观 密 度 干砂表观密 度 饱和面干表 观密度
砂样重(g) 瓶加水重(g)
瓶加砂加水重 (g)
比重(g/cm³)
样品重(g)
针片状重量(g)
针片状含量(%)
砂检测记录(机制砂)(最新)

受控编号:
砂检测记录(机制砂)
样品编号:
№:
共
页第
页
到样日期 年 月 日 检测起始日期
年月日
样品状态
符合
不符合,不符合描 述:
品种
检测依据 JGJ52-2006
GB/T14684-2011
仪器设备
试样质量 (g)
水及容量瓶 试样,水及容量 总质量(g) 瓶总质量(g)
水温度 ℃
单值
平均值 松 容量筒 容量筒和试样 容量筒 单值 散 质量(g) 总质量(g) 容积(L)
试样质量 (g)
加入溶液 总量(mL)
MB值(g/kg)
度
试样质量(g)
4.75
筛孔尺寸
mm
2.36 mm
1.18 mm
隙 9.50mm方孔筛筛余试样质量
600
30(0g) 150
μm
μm
μm 筛底
筛分用 量
筛余量
1
(g)
2
颗粒
泥块含量
试验前烘干试 样质量(g)
试验后烘干试 样质量(g)
单值 (% )
平均值
松 散单值(%)源自平均值 (%)表观密度
堆
堆
积
积
密
空
度
隙
含泥量 (石粉含量)
试样质量 (g)
烘干试样质量(g)
单值(%)
平均值(%)
紧 容量筒 容量筒和试样 容量筒 密 质量(g) 总质量(g) 容积(L) 堆 积
单值
平均值
紧 密
单值(%)
堆
积
平均值 (%)
密
空
亚甲蓝 试验
快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