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扶阳医学(一)
李可在首届扶阳论坛上的演讲----治未病,兼论扶阳的运用问题

关于这次治未病的问题,大家谈得很多。
总的来讲,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对待生命与疾病的战略观点,因为世界上一切的疾病的产生,首先是人体本气致病。
而无病先防,有病早治,是中医对待疾病的战略手段!内经预防为主的思想在世界医学文献上最早出现,是独一无二的,这个光辉思想,现在和将来永远要指导人类的生命活动。
西方医学界在本世纪初提出了威胁人类健康的十大医学难题,他们经过100年的奋斗,没有成功,基本失败了。
十大医学难题大致有这么几个大类:心脏器质性病变,癌症,脑血管病(包括高血压一系列症状),肺结核,糖尿病系列病症,免疫缺陷病,血液病,慢性肾衰,运动神经元疾病,艾滋病!面对这十大医学难题,有些西医对我说“你们空谈什么治未病,就像遮羞布,一个挡箭牌,我们束手无策的疾病,你们也没有什么高招。
”当然这都是一些属朋友的。
我就对他们说,我说“同志你们错了,因为你们不懂中医三千年的历史,现在所说的十大医学难题,并不是现在才有,而是自古有之,早在张仲景的时代、孙思邈的时代,对其中的一些重要的、威胁人类健康的难题,已经做了比较好的解决,这个距今2000年左右。
”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医的传承发生了断层。
宝贵的医学遗产没有能够继承下来,特别是近百年来,中医处在四面围剿的困境中,为了寻找出路,最早选择了中西会通,拿我们民族的东西、拿东方的东西向西方靠拢!然后进一步搞科学化、现代化,最后结果只能是自我毁灭。
这些情况大家可以说是有目共睹。
这就不必细说了。
那么中医复兴的路在什么地方?我说不是现代,而是2000年前的古代,不是西方,而是东方,中医的生命的灵魂是中华文化智慧的结晶,走易经与内经结合(而绝对不是中西医结合)。
是伤寒杂病论,医圣张仲景创立六经辨证一整套的理法方药,统病于六经之内而囊括百法,是攻克世界医学难题的一把金钥匙!我在基层第一线从事中医工作52年,我在青年时代,通过读左积云《伤寒论类方会参》,从中得以见到一些他所引用的清末火神派始祖郑钦安的一些观点,以及一些思路精华,血液元阳为生命之本的观点,以后读民国初期,实验系统古中医学派创始人彭子益的著作,得以领悟,凡是病都是人体本气致病的原理。
扶阳法----附子法系列

扶阳法----附子法系列第一部分:扶阳法1. 扶阳法的概述扶阳法是一种古老且深受广大民众欢迎的中医疗法,旨在帮助人体调整阳气,促进健康和恢复病痛。
这一法系列通常由多种中草药组成,以其温热的性质和具有扶阳作用的属性而闻名。
2. 扶阳法的原理扶阳法的原理基于中医学的阴阳理论。
根据中医学的观点,人体健康与阴阳平衡息息相关,阳气的充盈与否对人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扶阳法通过使用温热性质的中草药,能够补充和调整人体的阳气,从而促进体内各个器官和系统的正常功能。
3. 扶阳法的具体应用扶阳法可以用于治疗各种与阳气不足相关的疾病和症状,如虚寒、畏寒、乏力、脱发等。
通过调整阳气,扶阳法可以增强体力、提高免疫力,并改善人体的整体健康状况。
第二部分:附子法系列1. 附子法系列的概述附子法系列是另一种广受欢迎的中医疗法,以附子为主要草药,具有温阳和驱寒的作用。
这一法系列在中医学中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寒凉症状和疾病。
2. 附子法系列的原理附子法系列的原理基于中医学的驱寒理论。
寒邪是中医学中的病因之一,可以导致人体内阳气的不足和阻滞。
附子法系列通过使用附子草药的温热性质,可以驱散体内的寒邪,恢复阳气的正常流动,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寒凉症状和疾病的效果。
3. 附子法系列的具体应用附子法系列主要用于治疗与寒邪相关的疾病和症状,如感冒、风寒感冒、寒症等。
通过温暖身体、驱散寒邪,附子法系列可以缓解寒凉症状,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恢复和康复。
以上就是扶阳法和附子法系列的简要介绍。
这两种中医疗法在中华医学传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并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其疗效。
需要强调的是,在应用这些法系列时,应先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并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使用。
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扶阳主题文章

扶阳主题文章今天我们讲扶阳医学的三大特色之一,即“脉法药一体论”。
我们知道,扶阳医学有三大特点,其一叫“三法治万病”,其二“脉法药一体论”,其三是“治病次第”。
上一节我们已经讲了三法治万病,而且我们还有文字版,我希望大家把这篇文章反复看一下。
扶阳医学为什么能够在这200多年的传承过程中,不断的涌出新人,辈出名医,而且临床疗效受到大家的肯定,这一定与他的临床特色有密切关系。
今天晚上我们就讲第二个特点,叫扶阳医学的脉法药一体论。
我们要讲脉法药一体论,首先要弄明白,什么叫脉法药一体论?这个在我们中医学几千年的历史上是没有这种说法的,只有扶阳医学才有这样的学术理念,才有这样的临床特色。
我们要把基本理念能够理解之后,对于学习扶阳医学才会有信心,才能真正的学好,并灵活运用于临床之上。
脉法药一体论,是扶阳医学的一个最大的特色之一,因为它涵盖了三法治万病,以及治病次第论,所以我们就这一节内容给大家进一步详细的解释。
脉法药一体论,是扶阳医学从郑钦安、卢铸之传承下来之后,形成的一个学术理论体系。
我们知道,我们学中医的人,我们所学中医理论,需要去背方、背药,即中医学基础理论、治法、方剂、药物——这四大理论,也就是说理、法、方、药这四方面是分离的。
虽然说都是在中医学的架构下学习,但是在临床上是独立的,没有办法紧紧的联系在一起。
我们每一个中医学传人,在中医学传承几千年的框架下,我们学中医都要用自己的体验、自己的认知,把理、法、方、药结合自己的体悟,贯穿于临床并有效地应用于临床。
我们从步入中医学以来,大家不管是自学中医,还是学校毕业的大学生,我们都是要从背方开始,背方、背法、背药、背中医基础理论,都是从“背”开始。
而扶阳医学里没有这种概念,它叫做脉法药一体论,也就是说以切脉为主干线,切脉之后法出来了,然后药也出来了。
最后形成一套贴合这个人当下情况的一张处方,这就叫脉法药一体论。
他与我们过去所学的背方、背药、背法是完全不一样的理念,我们背的能不能用在临床上,能不能用在这个人身上,我们也不知道。
冬病夏治论扶阳PPT课件

03
扶阳的理念与实践
扶阳的理念
扶阳理念源于《黄帝内经》,强调人体阳气的重要性,认为阳气的盛衰决定着人体 的健康和疾病的康复。
扶阳理念认为,人体阳气在夏季最为旺盛,此时治疗冬季易发的疾病,可以借助阳 气的力量,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治疗效果。
饮食调理
运动锻炼
夏季扶阳需注意饮食调理,适当食用温性 食物,如姜、葱、蒜等,有助于温补阳气 。
适当的运动锻炼可以促进人体阳气的生发 ,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结合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患者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每年冬季发作频繁。在夏季采用扶阳疗法,通过中 药调理和艾灸治疗,冬季症状明显减轻,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中医理论基础
阴阳五行理论
中医认为人体内部阴阳平衡是保 持健康的关键,而五行理论则认 为自然界和人体内部存在着相互 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
经络理论
经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 也是疾病传变的途径。通过刺激 经络穴位,可以调节人体气血运 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历史与发展
冬病夏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医 经典《黄帝内经》,其中记载了“春 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为冬病 夏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冬病夏治中扶阳疗法的应用范 围广泛,适用于多种慢性疾病, 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研究展望
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扶阳药物的作用 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科学的依 据。
加强扶阳疗法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研 究,不断完善治疗方法,提高临床疗 效。
探索更多扶阳药物与其他治疗方法的 联合应用,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副 作用。
扶阳实践需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制定 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最新我是怎样跟师学习扶阳医学的(下)

我是怎样跟师学习扶阳医学的(下)我是怎样跟师学习扶阳医学的(下)七诊:2008年2月12日处方:制附片75(先煎2小时)、苍术15、法半夏20、硃茯神15、桂枝尖25、陈皮15、石菖蒲20、南山楂20、香白芷15、炙甘草6、生姜60、木蝴蝶20;5付。
八诊:2008年2月20日处方:制附片75(先煎2小时)、生白术15、杭巴戟20、菟丝子20、桂枝尖20、硃茯神15、砂仁15、石菖蒲20、陈皮15、炙甘草6、生姜60;7付。
九诊:2008年3月4日处方一:桂枝尖15、硃茯神15、石菖蒲20、南楂20、陈皮15、砂仁15、白叩15、茯苓15、炙甘草5、生姜20;5付。
处方二:制附片75、生白术15、杭巴戟20、菟丝子20、桂枝尖20、砂仁15、明天麻15、生龙牡各30、熟枣仁15、陈皮15、炙甘草5、生姜60;12付。
十诊:2008年3月22日处方:制附片75g(先煎2小时),苍术15g,黄芪30g,潞党参30g,元胡15,茯苓20g,砂仁15g,广木香15g,郁金15g,陈皮15g,白蔻仁15g,炒麦芽20g,干姜45g;14付。
第七诊的这个方是一个附桂法,就是附子加桂枝法,那么这个附桂法呢,里面用了硃茯神(地火明夷卦,后面为大家讲解)。
为什么要用附桂法呢?就是轻取、沉取都由紧象,都紧,也就是说,附桂法它的立法旨证就是表里阴阳脉象都有紧,所以用了附桂法。
那么菖蒲也是一样的,就是肺脉紧;南山楂呢就是膀胱脉也紧。
为什么不直接给我用桂枝法呢?因为我的坎中一阳已经不行了,所以在附桂法的条件下来用,就是更保险一些。
而且,通过前面的治疗,桂枝法呀,藿香法呀,我的舌苔也没那么黄了,所以这个时候就用了附桂法。
你看白芷就是把太和之气引向头,木蝴蝶呢就是化燥,木蝴蝶它是降,它是通过金生水来补肾,这是一个说法,第二呢他也可以化燥,那么这个是第七诊。
第八诊呢,就是把填精的药加进去了,所以说这里面就没有用南山楂了。
为什么呢?膀胱脉不紧了,但是轻取还有紧,所以还要用桂枝和菖蒲,用菖蒲说明肺脉也是紧的。
扶阳法----黄芪法系列

扶阳法----黄芪法系列
扶阳法,又称黄芪法,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一种治疗方法。
它
属于中医药学中的养护调理法,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来达到治
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扶阳法的核心药物是黄芪,它是一种常用的中药。
黄芪具有温
阳补气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的阴阳平衡调节中。
在扶阳法中,黄芪通常以药材或制剂的形式服用。
黄芪法系列包括了多种扶阳法的衍生方法和应用。
其中,常见
的有黄芪煲汤法、黄芪汤煎法、黄芪炖肉法等。
这些方法在中医中
的应用场景各不相同,但都以黄芪为主要药物,以达到调整人体阴
阳平衡的目的。
扶阳法----黄芪法系列在中医养生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价值。
它不仅可以用于治疗疾病,还可以作为养生的一种方法。
扶
阳法可以增强人体的阳气,提升人体免疫力,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从而保持人体的健康和活力。
总之,扶阳法----黄芪法系列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效果。
它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并可以作为一种养生方法来提升人体健康水平。
我是怎样跟师知识学习扶阳医学的(下)

我是怎样跟师学习扶阳医学的(下)我是怎样跟师学习扶阳医学的(下)七诊:2008年2月12日处方:制附片75(先煎2小时)、苍术15、法半夏20、硃茯神15、桂枝尖25、陈皮15、石菖蒲20、南山楂20、香白芷15、炙甘草6、生姜60、木蝴蝶20;5付。
八诊:2008年2月20日处方:制附片75(先煎2小时)、生白术15、杭巴戟20、菟丝子20、桂枝尖20、硃茯神15、砂仁15、石菖蒲20、陈皮15、炙甘草6、生姜60;7付。
九诊:2008年3月4日处方一:桂枝尖15、硃茯神15、石菖蒲20、南楂20、陈皮15、砂仁15、白叩15、茯苓15、炙甘草5、生姜20;5付。
处方二:制附片75、生白术15、杭巴戟20、菟丝子20、桂枝尖20、砂仁15、明天麻15、生龙牡各30、熟枣仁15、陈皮15、炙甘草5、生姜60;12付。
十诊:2008年3月22日处方:制附片75g(先煎2小时),苍术15g,黄芪30g,潞党参30g,元胡15,茯苓20g,砂仁15g,广木香15g,郁金15g,陈皮15g,白蔻仁15g,炒麦芽20g,干姜45g;14付。
第七诊的这个方是一个附桂法,就是附子加桂枝法,那么这个附桂法呢,里面用了硃茯神(地火明夷卦,后面为大家讲解)。
为什么要用附桂法呢?就是轻取、沉取都由紧象,都紧,也就是说,附桂法它的立法旨证就是表里阴阳脉象都有紧,所以用了附桂法。
那么菖蒲也是一样的,就是肺脉紧;南山楂呢就是膀胱脉也紧。
为什么不直接给我用桂枝法呢?因为我的坎中一阳已经不行了,所以在附桂法的条件下来用,就是更保险一些。
而且,通过前面的治疗,桂枝法呀,藿香法呀,我的舌苔也没那么黄了,所以这个时候就用了附桂法。
你看白芷就是把太和之气引向头,木蝴蝶呢就是化燥,木蝴蝶它是降,它是通过金生水来补肾,这是一个说法,第二呢他也可以化燥,那么这个是第七诊。
第八诊呢,就是把填精的药加进去了,所以说这里面就没有用南山楂了。
为什么呢?膀胱脉不紧了,但是轻取还有紧,所以还要用桂枝和菖蒲,用菖蒲说明肺脉也是紧的。
我是怎样跟师学习扶阳医学的下完整版

我是怎样跟师学习扶阳医学的下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我是怎样跟师学习扶阳医学的(下)我是怎样跟师学习扶阳医学的(下)七诊:2008年2月12日处方:制附片75(先煎2小时)、苍术15、法半夏20、朱茯神15、桂枝尖25、陈皮15、石菖蒲20、南山楂20、香白芷15、炙甘草6、生姜60、木蝴蝶20;5付。
八诊:2008年2月20日处方:制附片75(先煎2小时)、生白术15、杭巴戟20、菟丝子20、桂枝尖20、朱茯神15、砂仁15、石菖蒲20、陈皮15、炙甘草6、生姜60;7付。
九诊:2008年3月4日处方一:桂枝尖15、朱茯神15、石菖蒲20、南楂20、陈皮15、砂仁15、白叩15、茯苓15、炙甘草5、生姜20;5付。
处方二:制附片75、生白术15、杭巴戟20、菟丝子20、桂枝尖20、砂仁15、明天麻15、生龙牡各30、熟枣仁15、陈皮15、炙甘草5、生姜60;12付。
十诊:2008年3月22日处方:制附片75g(先煎2小时),苍术15g,黄芪30g,潞党参30g,元胡15,茯苓20g,砂仁15g,广木香15g,郁金15g,陈皮15g,白蔻仁15g,炒麦芽20g,干姜45g;14付。
第七诊的这个方是一个附桂法,就是附子加桂枝法,那么这个附桂法呢,里面用了朱茯神(地火明夷卦,后面为大家讲解)。
为什么要用附桂法呢就是轻取、沉取都由紧象,都紧,也就是说,附桂法它的立法旨证就是表里阴阳脉象都有紧,所以用了附桂法。
那么菖蒲也是一样的,就是肺脉紧;南山楂呢就是膀胱脉也紧。
为什么不直接给我用桂枝法呢因为我的坎中一阳已经不行了,所以在附桂法的条件下来用,就是更保险一些。
而且,通过前面的治疗,桂枝法呀,藿香法呀,我的舌苔也没那么黄了,所以这个时候就用了附桂法。
你看白芷就是把太和之气引向头,木蝴蝶呢就是化燥,木蝴蝶它是降,它是通过金生水来补肾,这是一个说法,第二呢他也可以化燥,那么这个是第七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扶阳医学(一)
1扶阳医学的特点扶阳医学是扶助保护治理阳气的医学,是在天人合一的思想指导下,主张:“人身立命以火立极,治病立法,以火消阴,病在阳者,扶阳抑阴,病在阴者,用阳化阴”。
并以:“以极为归、坎离既济、水土合德”为治疗宗旨。
其立法都是围绕阳气的生、长、收、藏而设。
扶阳医学的医理法脉与治疗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套纵深战术,更是一套迂回战术,既能全局战略,又能具体战术,还能预见疾病的走向,章法次第了然于胸。
扶阳医学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医学的传承与发展,其理论皆源于经典之理,如《易经》《内经》《伤寒》。
其历史代表人物都精通儒释道。
扶阳医学传承历经200来年,经过几代人的潜心深入探索研究实践和体悟,历尽艰辛,形成了自己一套完整的理法方药体系,和一套纯正深高的医学思想理论。
其理脉法药方紧密相连,是一套完整的、经得起历史反复实践、反复验证的理脉法药方体系。
其脉:总取候阴阳气血虚实;分部浮取候腑,沉取候脏,左尺沉取至骨候肾,此脉决定立法大局,尤其重要。
其法:桂枝法、附子法、非附桂法,三大立法体系,每法都有法中法,法变法,以法统药。
其药:常用药只有近百种,其药性味多为辛温甘平,很少用到寒凉克罚药。
脉法药三位一体,紧密
相连。
其治病由表及里,次第分明,层层章法,步步规矩;药味精准,药纯理深;法有章法,法无定法;法随证变,法定药随;病解灵法,法解灵方。
必须懂其理,明其脉,才能定其法,法定药随,详其药,而出其方,以法统方。
解决了千百年来背方、套方的约束,使中医史发生了很大的变革。
扶阳医学是治病防病延年益寿的医学,因扶阳医学是以扶阳护正为要,肾阳肾气充足,正气旺盛,人的免疫力、抗病力、康复功能就强,就可以有效控制和预防疾病的发生,而达到延年益寿之目的。
同时扶阳医学亦是优生优育的医学,因肾主生殖生长发育,而扶阳医学就是以坎立极,重点以强壮肾阳,填补肾精为要,它抓住了人体生命生殖之本。
从根本上真正做到了未病先防。
2扶阳医学的理论与基本立法渊源扶阳医学的理论源于《周易》《内经》《伤寒》等经典之理。
《周易》:“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大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
”“天行健,自强不息,地势坤,厚德载物”。
乾为阳,坤为阴,阳主阴从。
它强调了“阳”在万物生命活动当中是居主导地位的,“阴”则属于从属地位。
《乾凿度》:“气者生之充也”“夫有形者生于无形”。
这说明阳气是我们机体化生四肢百骸的原动力,扶阳医学就是主张扶阳抑阴、阳主阴从。
《内经》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真气”是先天赋予人的真元之气,真阳也,明确指出了保存了真
阳之气,使其有序地正常运行,才能达到不生病这样的生命境界。
《内经》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说明阳气是人的生命之根,立足之本,是人生命之主宰。
《素问·六节藏象论》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精藏于肾。
《内经》曰:“阳气者,柔则养筋,精则养神”。
说明坎中阳是以“精”的状态封藏于肾中,也就是说人体阳气的蓄积状态是以精的形态储存的,封藏于肾坎中,而成为人体的能量信息库,所以坎中阳是人体气化圆运动的原动力。
而扶阳医学所主张的“人身立命以火立极”“无问其病以极为归”,这里讲的“极”指的就是坎中一阳,在“一”的层面,可化生万物。
扶阳医学的四逆法就是“归极”之法。
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扶阳医学立法的立极点就是在“一”的层面,所以扶阳医学合乎于道,它是在道的“一”的层次上的医学。
张景岳曰:“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
说明人体五脏六腑皆为虚位,人体本是一团血肉之躯,是一团死机,完全靠一息真阳运行其中而有生命,而这一息真阳之根就是坎中阳,乃人身立命之本,坎中一阳,乃乾元一阳,居于二阴之间,真种子也。
由此可见阳气对人体生理病理都有其广泛的影响,如心无阳,血就不能正常地运行;脾无阳,水谷就不能运化;肝无阳,肝气就不能正常地疏泄,肝不能正常地藏血;肺无阳,宣降的功能就会失
常;肾无阳,就可以导致浊阴凝闭,生长生殖无根。
可见没有阳气的布运,气机就不能正常的升降,阴阳就不可能正常的沟通交济,脏腑的气化功能就会失常。
所以扶阳医学重点强调扶助和温通阳气,这无疑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治疗原则。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