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卢梭的公意思想
简论卢梭“公意”的本意

简论卢梭“公意”的本意摘要:“公意”是卢梭社会契约思想的核心概念,是其政治学说的重要内容,然而却也是卢梭最具争议的思想之一。
一些人从中读出了民主思想,另一些人则将其视为现代极权主义的理论依据。
其实“公意”的本意是很简单的,反而是后来者的解读使其变得错综复杂了,本文试图从这些繁复的线条中跳出来,从“公意”这一思想本身入手,还原其本来面貌。
关键词:卢梭“公意”本意卢梭的思想向来是颇具争议的,而“公意”则是争议的重中之重,因为对此的不同理解会导致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结论。
一些人从中读出了民主的思想,从而将卢梭看做是现代民主理论的先驱;另外一些人则从中找到了专制极权的思想依据,于是把卢梭看做是现代极权的理论肇始者。
后来的民主主义者和独裁者中都有人将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视为自己的思想圣典,甚至出现过互相敌对的双方同时拿着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为自己正名,都认为自己一方代表真正的“公意”。
正因为“公意”是如此重要的概念,对其的不同理解影响到卢梭整个思想体系的性质及其后世声名,因此我们才更有必要穿越历来繁芜错杂的解读,从“公意”思想本身入手,还它一个真实的本来面貌。
一、“公意”思想的提出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有五十多处论及“公意”,但却始终没有给出完整而明确的定义,这也为后世的研究者对“公意”作出不同解释提供了可能。
后来者注解的“公意”思想千差百异,一方面是由于卢梭出于不同的论证需要在文本的不同地方表述不尽相同,另一方面(在我看来,也是更重要的因素),作为政治哲学思想重要内容的“公意”,对现实的国家政治生活有着重要的实践指导作用,因而更容易被别有所图的人们加以曲解利用。
因此,严格来说,“公意”的种种流行说法都不是卢梭“公意”的本意,也没有人敢坚持认为自己对卢梭作品的理解唯一正确。
但这显然不能表明我们面对卢梭的作品时就无所作为,我们其实可以抛开他人注解的纷扰,从卢梭“公意”提出的背景、目的和文本本身入手,还原一个真实的“公意”。
《论卢梭的公意思想》范文

《论卢梭的公意思想》篇一一、引言卢梭,这位法国启蒙时代的伟大思想家,以其深邃的哲学思想和政治理论影响了后世无数思想家和政治家。
公意思想作为卢梭政治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其思想体系及现代社会的政治架构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围绕卢梭的公意思想展开讨论,探究其内涵、意义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二、卢梭公意思想的内涵卢梭的公意思想主要体现在其政治哲学中,指的是人民通过集体意志形成的公共意志,即公意。
公意是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决策、表达意志的结果,是社会契约的核心。
在卢梭看来,公意是社会秩序的基石,是保障人民自由和权利的重要手段。
三、公意思想的历史背景与理论基础卢梭的公意思想产生于启蒙时代,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反思。
在封建社会中,人民缺乏自由和权利,社会不公现象严重。
卢梭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提出了公意思想,旨在通过人民的集体意志来改变社会现状,实现社会的公正与和谐。
公意思想的理论基础是社会契约论,即人民通过契约将自身权利委托给集体,以实现公共利益。
四、公意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与价值公意思想在现代社会仍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公意思想强调了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集体决策的重要性,有助于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其次,公意思想强调了公共利益的重要性,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此外,公意思想还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如通过集体协商解决社会矛盾、通过公共政策实现社会公平等。
五、公意思想的挑战与反思然而,公意思想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反思。
一方面,公意思想的实施需要一定的制度和机制保障,如民主制度、公民参与等。
另一方面,公意思想的实践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民粹主义的泛滥、集体决策的低效等。
因此,我们需要对公意思想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反思,以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六、结论总的来说,卢梭的公意思想对于理解其政治哲学和现代社会的政治架构具有重要意义。
公意思想强调了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集体决策的重要性,为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浅谈卢梭的公意理论

浅谈卢梭的公意理论作者:刘红杰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1年第02期摘要:让·雅克·卢梭是历史上一个颇受争议的人物,“公意”是卢梭政治学说的核心内容, 却也是产生种种歧义的关键所在。
如何看待卢梭的公意学说,直接影响到我们对其政治哲学思想的把握。
本文力求通过分析公意的概念、特征,从而进一步了解卢梭公意思想的内容、自身的局限性和历史意义。
关键词:《社会契约论》;卢梭;公意中图分类号:B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5-0250-01公意思想是卢梭的政治思想中一个模糊而有分歧的概念。
“公意”的提出是为了解决自由与权威之间的矛盾问题。
公意体现出了共同体成员的普遍利益 ,具有平等性和独立性。
同时,卢梭的公意思想也具有很强的理想化色彩 ,包含着诸多矛盾之处。
一、公意的概念“公意”是卢梭政治哲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它是以自由和平等为前提和归宿,通过全体公民大会的讨论和投票得以产生,法律是公意的体现形式,而政府作为是为了臣民和主权体的相互沟通而设立在他们之间的,负责实施法律、保障社会和政治自由的一个中间体,进而是公意的执行者。
卢梭认为,公意(the general will)是主权者共同体的公共意志。
而这种公共意志是使共同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享有人身、财产和自由的权利。
在卢梭看来,当自然状态侵害人类生存的力量无法由每个个人抵御的时候,这种原始状态便无法维系了,那么就需要“找到一种结合形式,它用全部共同的力量来捍卫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产,每个人虽与众人结合,却只服从他自己,并且和从前一样自由。
”这便是社会。
公意作为人们通过订立社会契约而产生的主权者共同体的公共意志,是全体人民自由意志的升华,是主权者意志的真正体现,它着眼于公共利益,代表共同体的公共利益和社会幸福。
二、公意的特征(一)公意不可能错误,公意是永远正确的公意永远以公共利益为依附,“公意是永远公正的,而且永远以公共利益为依归”,它按照社会契约的目的来指导国家的各种力量。
评卢梭的公意思想

评卢梭的公意思想作者:盛洁来源:《文教资料》2020年第36期摘要:卢梭的公意思想是社会契约论的主旨,在著作《社会契约论》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公意源于社会契约,具有普遍性、神圣性、强迫性的特点。
卢梭的公意思想并不是完美无缺的,而是具有内在的逻辑缺陷,但是作为人类思想的智慧,他的公意思想对当代政治思想仍具有影响力。
关键词:卢梭《社会契约论》公意人民主权“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自以为是其他一切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1](8-175)。
卢梭视自由和平等为社会的最高道德准则,在《社会契约论》开篇中就批判了奴隶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人类服从君王的政治不合法性。
“放弃自由就是放弃成为一个人。
就是要交出人权甚至还有人的责任”[1](8-175)。
普遍的自由是人類的本性,以自由平等协商为基础的社会关系是人们相互交往的基础,因此卢梭提出了公意思想。
一、卢梭《社会契约论》视域下的公意思想(一)卢梭的公意思想内涵。
卢梭认为公意来源于社会契约。
社会契约是国家政权的起源,为建立公正平等的一种社会契约形式,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找到一种联合体的形式——在这种联合形式下,整体的力量能够捍卫和保护每个联合者及其他人们的生命、财产等安全,当联合者把自己与整体相结合时,他也依然是遵从自己的意愿并保持以往的自由。
由此卢梭提出了公意的(公意也有版本翻译为共同意志或公共意志)概念:“我们中的每一个人将他的人身与所有他共同的力量置于共同意志的最高指引之下。
在我们共同的能力之中,我们把每一位成员都看作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8-175)虽然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并没有对公意做出具体明确的概念界定,但是在第二卷中他指出:“在所有人的意志和公共意志之间,常常存在显著的差异。
后者只考虑普遍利益,而前者考虑私人利益,众意无非是许多具体意志的总和。
从这些相同的意志中,所有人的意志只是拿走了互相取消的加加减减,而公共意志则保留了不同意志的总和。
《论卢梭的公意思想》范文

《论卢梭的公意思想》篇一一、引言卢梭,这位启蒙时代的重要思想家,以其独特的政治哲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公意思想作为其政治理论的核心,更是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详细阐述卢梭的公意思想,探究其理论内涵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二、卢梭公意思想的提出卢梭的公意思想源于他对社会契约论的阐述。
他认为,人类在自然状态下是自由和平等的,但由于私有制的出现和社会的复杂化,人们逐渐失去了这种原始的自由和平等。
为了恢复这种自由和平等,人们需要放弃自己的部分权利,通过社会契约组成国家。
在这个社会契约中,公众的意志(即公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公意思想的内涵卢梭的公意思想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 普遍性:公意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代表着人民的普遍利益和诉求。
2. 公共性:公意的形成需要通过公共协商和讨论,使每个人的意见得以表达和尊重。
3. 道德性:公意必须遵循道德原则,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
4. 强制性:公意一旦形成,就具有了法律效力和强制力,所有人都必须遵守。
四、公意思想在政治实践中的应用卢梭的公意思想在政治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民主制度中,人民的公意通过选举、议会等形式得以体现。
这些制度使得人民的意见得以表达和尊重,从而保障了人民的权利和自由。
此外,公意思想还强调了法律的公正性和公平性,使得法律成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的重要手段。
五、公意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卢梭的公意思想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强调了公众参与的重要性,使得民主制度得以发展和完善。
其次,公意思想倡导公正、公平和道德原则,为现代社会的伦理道德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最后,公意思想还强调了公共利益的重要性,使得人们更加关注社会发展和公共事务。
六、结论卢梭的公意思想作为其政治理论的核心,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它强调了公众参与、公正、公平和道德原则的重要性,为现代社会的政治、伦理和道德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在当今社会,我们应当进一步发扬公意思想的精神,推动民主制度的完善和社会的公正、公平发展。
2024年浅析卢梭《社会契约论》中的公意学说

2024年浅析卢梭《社会契约论》中的公意学说引言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是法国启蒙时代的重要著作之一,其中的公意学说成为了现代民主政治理论的基石之一。
公意学说旨在阐述社会成员在契约的基础上形成共同意志,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合法、公正的政治权力。
本文将从公意学说的定义出发,探讨其与众意的区别、特点、实践应用以及与现代民主的关系,并对公意学说进行批判与反思,最后阐述其历史影响和当代启示。
一、公意学说的定义在卢梭的理论中,公意是指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意志,是人民作为一个整体的、不可分割的意志表达。
这种意志超越了个体利益,代表了社会的普遍利益。
公意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是政治权力合法性的来源。
在《社会契约论》中,卢梭将公意描述为“公意永远是公正的,而且永远以公共利益为依归。
”二、公意与众意的区别众意则是指社会成员个体利益的集合,它可能包含私利和偏见。
与公意相比,众意是分散的、多样的,并且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公意与众意的区别在于,公意是社会成员在理性、公正和普遍利益的基础上形成的共同意志,而众意则是社会成员个体利益的简单相加。
三、公意学说的特点公意学说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普遍性:公意代表了全体社会成员的普遍利益,而非个别或少数人的利益。
至高无上性:公意具有最高的权威性,是政治权力合法性的唯一来源。
理性与公正性:公意是在理性思考和公正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不受个人私利的干扰。
不可转让性:公意是不可转让的,任何个体或团体都不能代表或转让公意。
四、公意学说的实践应用公意学说在现代民主政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代议制民主中,议员被选为代表人民的意志,他们在议会中通过讨论和投票来表达公意。
此外,公意学说也为现代国家的法律体系提供了基础,法律被认为是公意的体现,旨在维护社会的公正和秩序。
五、公意学说与现代民主公意学说对现代民主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强调政治权力的合法性必须建立在公意的基础上,为现代民主政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试论卢梭的公意思想

法治论坛法制博览2019年01月(中)试论卢梭的公意思想孙国栋新疆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46摘要:卢梭的公意学说在政治哲学史上可以说是影响深远。
细读其经典著作《社会契约论》,我们可以对他的思想有一个深入的理解。
长久以来,公意学说没有深深植入人们的内心,也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
所以本文从公意学说的政治思想角度以及对我国法律制度建设的启示方面做出了阐述。
关键词:公意学说;政治思想;法治建设中图分类号:D091;B565.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9)02-0151-01作者简介:孙国栋(1993-),男,汉族,甘肃平凉人,新疆大学,法学硕士,研究方向:法学理论。
一、公意思想内涵在卢梭的经典著作《社会契约论》中,他将国家的起源归结于社会契约,他构成了人类文明的基础。
在《社会契约论》第二卷明确提到:“众意和公意之间总是有很大的差别;公意只着眼于公共的利益,而众意则着眼于私人的利益,众意只是个别意志的总和。
但是,除掉这些个别意志间正负相抵消的部分,剩下的总和仍然是公意。
”通过这段话,我们必须理解公意并不是简单的公民意志的相加与集合,它更多强调的是“公共的大我”,即就是公共利益大于个人利益。
由于个人利益它天生就具有自私的性质在里面,所以个人意志无法达成一致,就算勉为其难达成一致,那么它也具有极强的不稳定性在里面。
所以,我们能够理解公意更多的关注的是共同体的利益,它能够对一个公共群体产生平等性的影响。
而不是像私意一样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所以,我们能够得出,公意思想的着重点更多的是放在公共利益上,与个别意志具有密切联系性,但是它更多体现的是社会成员中每一个公民更“真正”的利益。
二、公意思想特征通读《社会契约论》这本著作,我们会发现“公意”思想可以说是构成了这本书的基础。
其重要性毋庸置疑。
首先它具有极强的公正性。
公正乃是一个社会的灵魂所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保证公正性的存在。
而“公意”思想正好有这一特征,它从开始就表明了公共利益,而它的归宿也在公共利益上。
浅析卢梭的公意思想

中图 分 类号 : 3 D03
文献 标 志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9 0 8 ( 1) - 0 3 0 10 — 152 0 0 9 - 3 0o 4
fo Ro s e u Ro s e u’ d a f t e g n r l l a s s is d fc s n hot o n s r m u s a . u s a S i e o h e e a wil lo ha t e e t a d s rc mi g .Un r tn ng a d de sa di n a ay i gRo s a n l zn use u’ie fteg e a l i l i d ao mlr l l sal mpo tnt n r n e t d rt n us e u’ o ii a h u h . h wi ra ta c oun e sa d Ro s a Sp ltc lt o g t e Ke ywo d : e e a l;r s r os’o n o ; r l de l r s g n r lwil a so t g pi i nmo a a i
0 引 言
作 为契约论 的重要 代表 , 卢梭 的政治 思 想集 中体 现在 其著作 《 社会 契约 论》 卢 梭 通 过对 原 始 状态 下人 中.
们的生活情境的思考 , 以契约论为纽带 , 构建其脑海 中应然的道德理想国. 卢梭在其思想逻辑 中提 出了公意
的概念 , 领会其 政治思 想 , 握其 公意 学说 具有 重要 意 义.因此 , 以毫无 夸 张地 说 , 果 不 理 解 ‘ 要 把 “ 可 如 公意 ’ 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卢梭的公意思想
摘要:公意是卢梭政治思想的核心观念之一,历来众说纷纭,认为公意与极权专制主义密不可分,或辩称公意思想实际上关注的是公民的自由与权利。
本文对这些争论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认为卢梭的公意思想存在抽象、含混的特点而易引起歧义;过于理想化而难以操作,易于被操纵。
公意思想的可贵之处由其阐发而来的人民主权思想为人民反抗暴政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公意;理想化;反抗依据;
公意(the general will),①是卢梭国家学说中的核心思想之一,对这一思想历来众说纷纭,垂200余年而未绝。
总体来看,对公意的争论大体可以分为两个派别,一派由伯克首开其端,贡斯当、塔尔蒙、罗素等紧随其后。
②中国国内则以学者朱学勤为代表,认为卢梭的公意与极权专制主义不可分割。
另一派学者则主要是为卢梭辩护的,认为卢梭是现代自由主义的先行者,公意思想事实上关注的是公民的权利与自由的实现。
西方有查普曼、狄瓦瑟、里奇等等,中国的有钱弘道、崔之元、袁贺等。
③
一、公意的定义
那么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卢梭自己对“公意”的定义,卢梭首先认为公意(the general will)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意愿。
公意不同于众意(the will of all)或所有个别意志的集合(the ollective will),它只包含人民共同的根本利益(the common interest)。
继而卢梭区别了公意与众意。
公意与众意有着明显的不同,因为众意只是若干个别意志的总和,它着眼于私人利益。
而“公意只着眼于公共的利益”,“但是除掉这些个别意志间正负抵消的部分而外,则剩下的总和仍然是公意。
”[1](P35)卢梭赋予公意极高的地位,他认为“公意”作为人民整体意志的表现,不可分割、不可转让,只有“人民”本身才能代表,公意永远是公正的,任何团体个人都不能违背公意。
拒不服从者,全体就要迫使他服从,即所谓的“强迫自由”。
这样看来,公意在卢梭那里就成为了一种抽象性的一般意志,具有形而上学和神秘色彩。
二、关于公意的争议和辩解
目前学者对公意提出的质疑主要有三点。
1、公意的可操作性。
因为卢梭认为公意是具有一般性公共性的特点,那么如何从个人意志中过滤筛选提取出公意?卢梭自己也没有陈述清楚,他的英文是“But take away from these same wills the plues and minuses that cancel each other out,and the remaining sum of the differences is the generalwill。
”何兆武将其译为“除去这些个别意志间正负相抵消的部分外,则剩下的总和仍然是公意。
”但是学者普拉门内兹等认为卢梭对公意的准数学表述如果按字面上理解的话没有任何意义,如果甲之意=x+a,乙之意=x+b,丙之意=x+c,那么公意就是x,众意是私意之和,但这样的话differences
这个词就无法解释。
[2]戴戈认为differences指共同体公民对公意的不同理解,认为公民在参与政治活动的投票中,众多的个别的私人意志(particular will)聚合成will of all在投票过程中自然会被过滤掉,而众多的公民个人的共同意志(a general will)聚合成为A general will ,然后再到the general will。
[2]而朱学勤的理解是从particular will——will of all——general will。
[3](p8)以上争议至今仍然没有达成什么一致性结果。
有些学者也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全体民众的公意“永远只是一座可望而不可及的空中楼阁”。
[4]因此说卢梭的公意存在着理想主义的特点,且争议较多。
2、关于“强迫自由”的问题。
卢梭认为公意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拒不服从者,全体要强迫他服从。
有学者认为这极易于演化为对个性的压抑,使个人只能为集体而存在,并且将自己的全部转让给集体。
3、公意存在被人操纵和利用的问题,因为公意是至高无上的,没有界定标准。
虽然卢梭保证公意不会犯错,但并不妨碍有人将自己的意志说成公意,公意一旦被操纵,则无事不可假其名而行,这也正是塔尔蒙等人批判卢梭的出发点。
假公意之名,拿个人利益冒充公共利益,就可建立起外表为“人民主权”的独裁专政。
这些学者认为法国大革命的错误正是源于卢梭的公意。
为卢梭辩护的一方则认为:需要对卢梭思想进行前后连贯的分析,这样就可以看到卢梭实际上着眼于民主政治对公民的教育和感化,它唯一关注的是公民权利与自由的实现。
1、对于公意可操作性的质疑,崔之元从“陪审团定理”来证明,公民形成公意的过程中,一方面根据自己的特殊利益,另一方面也根据自己对公共利益的理解来投票,这种结果同陪审团的多数决定结果有些相似。
[5]公意也许是永远无法真正纯粹实现的,但在实际中它是可以无限趋近的,因为总有一些共同利益是大家都需要实现的。
2、关于公意存在“强迫自由”压抑个性这一点上,一方面认为是译文问题,即“which means nothing other than he shall be forced to be free ”,认为法文翻译过来应该是“使之能够自由”或“不得不自由”,而非“强迫自由”。
卢梭无非是在强调民主政治对成员的教育功能而已。
[5]另一方面认为这一点是针对特权阶级而言,也就是说卢梭公意要排除的是特殊主义(particularism )而非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
崔之元认为卢梭的公意强调的是“意志”一般化,和他所处时代的神学争论联系在一起。
因为在卢梭看来上帝不会偏袒一些人,而疏远另一些人,上帝拯救的是所有人的“一般意志”,正是人类社会要求法律具有普遍性而非特殊性的曲折反映。
[5]或者认为这是一种较高层次的约束,被强迫者并未意识到自己真的需要被强制上升到一定的思想境界。
[6]3、在公意有可能被操纵利用这一点上,为卢梭辩护的言论则显得比较苍白。
有学者认为如果立法权始终掌握在人民手中,人民自己为自己立法,心存正义并热爱自己的权利,就将保证公意永远被人民所表达和掌握。
[7]但很显然这是不现实的,所以这个问题并没有解决。
结论
综上所述,首先,卢梭的公意思想是抽象和含混模糊的,其指责者和辩护者都可以从中择出对自己有利的言论进行解释。
对公意的如何获取迄今仍未达成一致意见,对公意的可操作性目前也只是有一些实验性的方法。
其次,公意有理想化的倾向。
卢梭并没有给公意提出一个客观的衡量标准,实践中目前看起来也难以确定一个公认的标准,必须有一个机构去执行和发挥公意,但卢梭并未指出这
样一个机构,而且他也轻视可能执行公意的政府的地位和作用。
再次,虽然卢梭的“强迫自由”也许是在强调对民众的教育功能,但卢梭最后仍然没有放弃使用暴力的权力。
我认为卢梭是试图在个人和集体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但他是偏向于集体,更关注个人与整体的统一性,更提倡个人利益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对集体的服从。
总之,卢梭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是一个理论家而非政治实践家,他长于毁灭而短于建设,其思想对现代国家政治生活的意义在于理念和思想,而非实际的政治规划设计。
他提出的公意思想虽有理想主义和模糊的缺陷,但基于公意思想上的人民主权思想为民众反抗暴政提供了理论依据。
注释:
①又称为普遍意志、一般意志、共同意志,港台文献中也有译为“公意志”的。
本文暂且采用大多数。
②如塔尔蒙的《极权主义民主的起源》。
国内朱学勤的论文《道德理想国的覆灭—从卢梭到罗伯斯庇尔》。
③参见查普曼(John·W·Chapman)的Forerunner of Modern Liberalism,from Jean-Jacques Rousseau:Authoritarian-Libertarian;狄瓦瑟(Robert?Derathe)的Guarantor of Individual Rights,from Jean-Jacques Rousseau:Authoritarian-Libertarian.钱弘道的《为卢梭申辩—卢梭政治法律思想评判》;崔之元的《卢梭新论》;袁贺的《一个人的卢梭一评朱学勤的卢梭研究》等等。
参考文献:
[1]卢梭著.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35.
[2]谈火生.卢梭的“共同意志”概念:缘起与内涵[A].中西政治文化论丛(第六辑)[C].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357—383.
[3]朱学勤.道德理想国的覆灭—从卢梭到罗伯斯庇尔[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8.
[4]赵林.试析卢梭政治学说中的极权主义暗流[J].学术研究,2004,(6):45-49.
[5]崔之元.卢梭新论[J].读书,1996,(7):45-55.
[6]刘鸿鹤.论卢梭公意与自由的辩证关系思想[C].天津:全国西方政治思想史研讨会,2003:1-4.
[7]杨全顺.卢梭人民主权与公仆意识述论[J].山东社会科学,2001,(3):55-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