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3 自相关 异方差 多重共线性 心得体会
2024年计量经济学心得样本(2篇)

2024年计量经济学心得样本在我学习计量经济学的过程中,我意识到这门学科不仅仅是理论与方法的学习,更是一门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经济现象、预测经济变化和做出决策的实践性学科。
通过学习计量经济学,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数据分析和统计建模的能力,还了解了经济学在实证研究、政策分析和商业决策中的应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想总结一下我在学习计量经济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计量经济学的核心思想是数据驱动的。
数据是计量经济学研究的基础,因此我们需要学习如何获取、处理和分析数据。
通过学习计量经济学,我对数据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实际研究中,我们需要搜集各种可靠的数据,然后通过合适的统计方法分析这些数据,得出可靠的结论。
这就要求我们掌握一些基本的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如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假设检验、回归分析等。
这些方法在计量经济学中被广泛使用,帮助我们理解经济现象和预测经济变化。
其次,计量经济学的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的简化和抽象。
在计量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经济理论模型,如需求-供给模型、消费函数、投资函数等。
通过这些模型,我们可以理解经济决策者的行为规律和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
然而,我们必须要注意到,这些模型只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简化和抽象,不能完全描述现实。
因此,在实际研究中,我们必须合适地选择模型,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模型进行修正和拓展。
通过调整模型的参数,我们可以增加模型的准确性和解释力,提高我们对经济现象的理解和预测能力。
另外,计量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因果关系。
在计量经济学中,我们经常要回答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某个变量的变动是由于什么原因而引起的?例如,我们经常要研究一个政策的效果,我们需要知道该政策对经济变量的影响。
而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如工具变量法、自然实验等,来解决内生性问题。
内生性问题是计量经济学中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因为经济变量之间往往存在多种因果关系。
通过学习计量经济学,我对于如何解决内生性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学会了如何利用现有的数据和模型来分析因果关系。
自-马永政——异方差多重共线性自相关的总结

《计量经济学》中多重共线性、异方差性、自相关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经济121班马永政学号:1202010155 首先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经典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设:1、为什么会出现异方差性我们可以从一下两方面来分析:第一,因为随即误差项包括了测量误差和模型中被省略的一些因素对因变量的影响;第二,来自不同抽样单元的因变量观察值之间可能差别很大。
因此,异方差性多出现在截面样本之中。
至于时间序列,则由于因变量观察值来自不同时期的同一样本单元,通常因变量的不同观察值之间的差别不是很大,所以异方差性一般不明显。
含义及影响:y=X β+ε,var (εi )≠v ar(εj), i ≠j ,E(ε)=0,或者记为212200['|]0000n E X σεεσσ⎛⎫⎪=Ω= ⎪ ⎪⎝⎭即违背假设3。
用OL S估计,所得b 是无偏的,但不是有效的。
111(')'(')'()(')'b X X X y X X X X X X X βεβε---==+=+由于E(ε)=0,所以有E(b )=β。
即满足无偏性。
但是,b 的方差为1111121var(|)[()()'][(')''(')|] (')'['|](') (')'()(')b X E b b E X X X X X X X X X X E X X X X X X X X X X ββεεεεσ------=--===Ω其中212200['|]0000n E X σεεσσ⎛⎫⎪=Ω= ⎪ ⎪⎝⎭2、自相关产生的原因:(1)、经济数据的固有的惯性带来的相关 (2)、模型设定误差带来的相关 (3)、数据的加工带来的相关 含义及影响:cov(,)0,i j i j εε≠≠影响:和异方差一样,系数的l s估计是无偏的,但不是有效的。
计量经济学异方差实验报告及心得体会

计量经济学异方差实验报告及心得体会一、实验简介本实验旨在通过构建模型来研究经济学中的异方差问题,并通过实证分析来探讨其对模型结果的影响。
实验数据采用随机抽样方法自真实经济数据中获取,共包括两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
在实验中,我将对模型进行两次回归分析,一次是假设无异方差问题,一次是考虑异方差问题,并比较两个模型的结果。
二、实验过程1.数据准备:根据实验设计,我根据随机抽样方法,从真实经济数据中抽取了一部分样本数据。
2.模型建立:我将自变量Y和X1、X2进行回归分析。
首先,我假设模型无异方差问题,得到回归结果。
然后,我将检验异方差性,若存在异方差问题,则建立异方差模型继续回归分析。
3.模型估计: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估计,并计算回归结果的标准差和假设检验。
4.模型比较:对比两个模型的回归结果,分析异方差对模型拟合程度和参数估计的影响。
三、实验结果1.无异方差假设模型回归结果:回归方程:Y=0.9X1+0.5X2+2.1标准差:0.3显著性水平:0.05拟合优度:0.852.考虑异方差问题模型回归结果:回归方程:Y=0.7X1+0.4X2+1.9标准差:0.6显著性水平:0.05拟合优度:0.75四、实验心得体会通过本次实验,我对计量经济学中的异方差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进一步认识到其对模型结果的影响。
1.异方差问题的存在会对统计推断结果产生重要影响。
在本次实验中,考虑异方差问题的模型相较于无异方差模型,参数估计值差异较大,并且拟合优度也有所下降。
因此,我们在实证分析中应尽可能考虑异方差问题。
2.在实际应用中,异方差问题可能较为普遍。
经济学中的许多变量存在异方差性,例如,个体收入、消费支出等。
因此,在进行经济学研究时,我们应当警惕并尽量排除异方差问题。
3.针对异方差问题,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调整,例如,利用异方差稳健标准误、加权最小二乘法等。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采用了异方差模型进行调整,并得到了相对较好的结果。
计量经济学实验心得500字5篇

计量经济学实验心得500字5篇计量经济学是以肯定的经济理论和统计资料为基础,运用数学、统计学方法与电脑技术,以建立经济计量模型为主要手段,定量分析探讨具有随机性特性的经济变量关系的一门经济学学科。
计量经济学试验心得500字1《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现代数量分析方法论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必需驾驭的分析工具,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学完该课程后,要求学生应驾驭计量经济学方法论的基本原理,具备对经济问题和现象进行数量分析和探讨的基本实力,能够建立和应用好用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现实经济问题。
随着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的发展,其数学过程也越来越困难,于是须要大量运用计算机应用软件来完成困难的计算和建模过程。
《计量经济学》试验教学是以通用的Eviews软件为载体,为协作课堂教学特地设计的教学环节。
设计思想和目的是完成课堂讲授内容的计算机软件的实现,帮助学生理解、消化、评价课堂所学的内容。
全部的经济类专业培育目标都要求学生能够具备对经济问题和现象进行分析和探讨的基本实力,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应用实力的高级特地人才。
因此设置《计量经济学》试验教学环节是与经济类专业的培育目标要求相符合的,是应用性人才培育的须要。
目前青海高校财经学院《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已经设置了综合性试验教学环节,但是系统地设计试验教学体系,结合试验教学进行应用性人才培育模式的设计与探讨尚在起步阶段,还需进行深化的探讨。
并且还应结合青藏高原区域问题的定量探讨,建立区域模型数据库,进行相关课题探讨,提高教学质量,熬炼学生的科研实力,实现应用性人才培育的目标。
1 加强《计量经济学》试验教学的必要性1.1 课程性质要求推广试验教学《计量经济学》是经济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学完该课程后,学生应驾驭计量经济学关于回来相关分析�统计学�数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方法论的基本原理,具备对经济问题和现象进行数量分析和探讨的基本实力。
本课程是数学�统计学�经济学的结合,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一门方法论及其应用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要求培育学生运用计算机进行经济建模分析的实力和实际动手操作实力。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及心得体会

从回归估计的结果来看,D.W= 1.931058模型拟合较好。可决系数R=0.901826,表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变化的90.1826%可由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来解释。从斜率项的t检验值来看,大于5%显著性水平下自由度为n-2=29的临界值t(29)=2.05,且该斜率值满足0<0.674007<1,符合经济理论中边际消费倾向在0与1之间的绝对收入假说
【实验软件】EVIEWS软件
【实验要求】选择方程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做散点图,并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经济,拟合优度,参数显著性,和方程显著性等检验。
【实验过程】
1.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
(1)启用EVIEWS软件→file→new→workfile,选择“workfile frequeney”的类型为“undated or irreqular”,在“start date”中输入“1”,在“end date”中输入“31”,单击“ok”。
.【实验小结】
(1)建立模型:本例中我们假设拟建立如下一元回归模型:Y=
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04/07/12Time:19:37
Sample: 1 31
Included observations: 31
Variable
Coefficient
【实验软件】EVIEWS软件
【实验要求】选择方程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经济,拟合优度,参数显著性,和方程显著性等检验。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三
实验时间:2012-04-07系别:经济管理系专业班级:09国贸本一
学 号:姓名: 成 绩:
【实验名称】实验三p61课后习题一元回归分析及检验、预测
异方差自相关多重共线性上机实验报告

异方差检验与修正题目如下:由表中给出1985年我国北方几个省市农业总产值,农用化肥量、农用水利、农业劳动力、每日生产性固定生产原值以及农机动力数据,要求:(1) 试建立我国北方地区农业产出线性模型; (2) 选用适当的方法检验模型中是否存在异方差; (3) 如果存在异方差,采用适当的方法加以修正。
一、模型设定选择农业总产值为被解释变量Y ;选择农业劳动力、灌溉面积、化肥用量、户均固定、农机动力分别为解释变量1X 2X 3X 4X 5X 。
数据如下:地区 农业总产值 农业劳动力 灌溉面积 化肥用量 户均固定农机动力(亿元)(万人) (万公顷) (万吨) 资产(元) (万马力)北京 天津河北 1639 .0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山东 河南陕西 764新疆二、描述性统计view-discriptive stats-common sample 的结果:individual sample的结果:三、散点图为四、参数估计设定线性回归模型:Y=C+1β1X +2β2X +3β3X +4β4X +5β5X +μ利用EViews 统计软件估计模型的参数,其输出结果如表1: 根据表1中的数据,模型估计的结果为: Y= + + 12X2 - + - () () () () () () R 2= 2R = .= F=表 1五、检验1.拟合优度检验无论是可决系数还是调整后的可决系数均较大,表明该模型拟合地很好。
2.异方差检验对所估计的模型进行怀特检验。
输出结果如下表所示。
检验结论:在显著水平为的条件下,检验结果显示:本模型不具有异方差性.六、结论:该模型怀特检验的t值明显大于,因而是小概率事件,接受原假设,说明该模型不具有异方差性。
从其数据特征来看可能具有多重共线性。
多重共线性的检验题目如下:下表是国内旅游收入Y 及解释变量的时间序列观测值:年 份国内旅游收入Y (亿元) 国内旅游人数X2(万人次)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支出X3 (元)农村居民人均旅游支出X4 (元)公路里 程 X5(万公里) 铁路里 程X6(万公里) 1994 52400 1995 62900 1996 63900 1997 64400 1998 69450 1999 71900 2000 74400 2001 78400 2002 87800 200387000请分析上述数据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并完成修正。
计量经济学多元线性回归多重共线性异方差实验报告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多元线性回归、多重共线性、异方差实验报告一、研究目的和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已经成为中国社会新的经济增长点。
旅游产业是一个关联性很强的综合产业,一次完整的旅游活动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旅游产业的发展可以直接或者间接推动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的发展。
尤其是假日旅游,有力刺激了居民消费而拉动内需。
2012年,我国全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亿人次,同比增长%,国内旅游收入万亿元,同比增长%。
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对增加就业和扩大内需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优化产业结构,而且可以增加国家外汇收入,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加强国家、地区间的文化交流。
为了研究影响旅游景区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分析旅游收入增长规律,需要建立计量经济模型。
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因素很多,但据分析主要因素可能有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因此在进行旅游景区收入分析模型设定时,引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旅游外汇收入为解释变量。
旅游业很大程度上受其产业本身的发展水平和从业人数影响,固定资产和从业人数体现了旅游产业发展规模的内在影响因素,因此引入旅游景区固定资产和旅游业从业人数作为解释变量。
因此选取我国31个省市地区的旅游业相关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二、模型设定根据以上的分析,建立以下模型Y=β0+β1X1+β2X2+β3X3+β4X4+Ut参数说明:Y ——旅游景区营业收入/万元X1——旅游业从业人员/人X2——旅游景区固定资产/万元X3——旅游外汇收入/万美元X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元收集到的数据如下(见表):表 2011年全国旅游景区营业收入及相关数据(按地区分)数据来源:1.中国统计年鉴2012,2.中国旅游年鉴2012。
三、参数估计利用做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步骤如下:1、创建工作文件双击图标,进入其主页。
在主菜单中依次点击“File\New\Workfile”,出现对话框“Workfile Range”。
2024年计量经济学学习心得范本(3篇)

2024年计量经济学学习心得范本在计量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我通过课堂学习、实践操作和参与讨论等方式逐渐领悟到了计量经济学在经济研究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本文将围绕我的学习心得进行分享,主要涵盖了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模型构建和实证分析三个方面。
首先,在学习计量经济学的初期,我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
课程中详细介绍了诸如变量、模型、假设、因果关系等概念的含义和应用。
通过对这些概念的学习和掌握,我逐渐了解了计量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和方法。
特别是在面对大量经济数据时,变量的选择和模型的构建显得至关重要。
我学会了如何对变量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分类,并通过建立适当的经济模型来描述真实世界中的经济现象。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在实际研究中,概念的准确性和清晰性对于结果的解释和推导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在具备清晰而准确的理论基础上,才能进行合理的实证分析。
其次,在计量经济学中,模型的构建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模型的建立既要能够准确描述经济现象,又要具有实用性。
在学习过程中,我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逐步熟悉了模型构建的方法和技巧。
在模型构建中,我了解到变量的选择和功能形式的设定对结果的解读和推导具有重要影响。
合理选择变量需要充分考虑经济理论和实证分析的需要,确保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和解释性。
同时,我也了解到模型的功能形式是模型构建中的关键环节,其选择应该基于对经济现象的了解和经验研究的依据。
在实践操作中,我结合具体的经济问题进行了模型构建,增强了自己对模型构建的理解和技能。
最后,在计量经济学的学习中,实证分析是巩固理论知识的重要手段。
实证分析通过对已有数据的统计处理和回归分析来验证经济理论和模型的有效性。
通过实证分析,我不仅学会了如何使用计量经济学软件(如Stata、Eviews等),还能够合理解读统计结果和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在实证分析中,对数据的选择和处理显得至关重要。
数据的可靠性和合理性对结果的准确性和解释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上机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计量经济学多重共线性异方差自相关
院系
工商管理
专业
金融
班级
09-2
姓名
于佳琦
学号
0910220228
日期
6.15
实验
目的
简述本次实验目的:掌握多元线性回归关模型的估计和检验方法以及处理方法。
实验
准备
你为本次实验做了哪些准备:收集数据选择方程进行多元线性回归,熟悉各种检验方法,了解检验方法对应的原理以及面对各种情况所对应的检验方法
实验
进度
本次共有12个练习,完成12个。
实验
总结
日
本次实验的收获、体会、经验、问题和教训:在出现多重共线性,异方差性以及自相关问题时,我们应该正确找到方法与之对应,我们在此之前,应该着重强调和理解最小二乘法建立模型时的三个基本假设,与之其一违背,模型讲存在问题。对于多重共线性,书中首先提到的VIF法较为直观,可是当在EVIEWS当中,不能直接计算VIF的值,只能逐一回归,所以上机不适合这种方法,可以从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来判断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异方差性中,利用White检验,可以利用残差和解释变量来建立辅助模型进行回归,异方差已知时,可以利用WLS加权最小二乘法来解决,缺点在于,确定权数以及后期计算加权的过程比较麻烦。在自相关当中,图示法较为简单,观察到如果存在锯齿形状,则有自相关,在DW检验中,不仅能检验出是否存在自相关,而且可以检验存在正自相关和负自相关,缺点在于,只可以检验一阶自相关。
建立的模型可能出现各种问题,需要检验,但检验时也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以,要建立一个完美的模型,需要在建模初始的时候考虑周全,也需要在建模后期,谨慎进行检验。
教师
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