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案例

感恩案例
感恩案例

感恩案例:爱,撑起一片蓝天

案例描述:

今天上语文课,我们实行小组合作,比赛哪组做得又快又好。在课间,由于罗焕延所在组的一个成员马文彬因为上课开小差,小组被扣掉一面小红旗。罗焕延当时很生气,趁我在黑板上写字时,就拿了马文彬的尺子,并哭着骂马文彬,还出手打马文彬。当我转过头来看到这一幕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责怪罗焕延:“你怎么又欺负同学了?快把尺子还给他!”我当时想把尺子从他手夺回,但他就是不给,还很委屈的样子,很想向我解释,却又被我说回去了!后来,为了正常教学,我安抚了他几下,他竟然置之不理,嘴里还嘟哝着“就是因为你,我们才被擦红旗的!我就不还你尺子,我也不想比赛了……”为了不影响班级的正常教学,我就没有再去安抚他,他就独自一人在发脾气,一节课都没有安静下来。

案例分析:

一、家庭教育的方式。

家庭作为一个整体,其突出的特点,就是成员之间的彼此影响,孩子的行为问题并非单纯就是他一个人的行为问题,家庭成员的行为方式、情感态度,对孩子个性的导向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通过和家长的沟通,我才知道罗焕延是爸爸妈妈在路边捡来的孩子,由于出生的时候患了病,亲生父母没钱治疗就抛弃了他,他的养父母看着他可怜,带去医院进行治疗,治疗好了之后养父母就把他收留下来。由于罗焕延的养父母工作时间繁忙,没有时间照看,就把他寄托在阿姨家。俗话说:“3岁看大”,3岁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3岁前第一重要的是父母对孩子的爱,而他没有及时感受到父母的爱,而且阿姨要照看的孩子较多,没有对罗焕延进行行为习惯的教育和熏陶,加上他在童年时代没有充分地玩,导致现在的行为怪异。因为调皮、性格古怪,母亲对他在家的表现也很不满意,每次都以暴力来纠正孩子不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正因为这样,孩子出现了更偏激的行为。

二、教师同伴的疏远(爱)。

由于他经常与同伴发生冲突或出现攻击性行为,于是逐渐在教师心中成了“问题儿童”,当他拿别人东西时,我会下意识的想到把他手中的东西拿回来,以至孩子做出叛逆行为。同时由罗焕延平时的霸道、蛮横,小朋友们都对其敬而远之。久而久之,罗焕延感到孤立无援,成为同伴心目中的“坏孩子”,没有人愿意与他交朋友,逐渐地被同伴所孤立或抛弃。小朋友不喜欢和他玩,家长也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跟他一起坐。所以他的这种“友好(爱)”的表达方式,并不为同伴所认同或接受,于是同伴们逐渐疏远了她,还有的小朋友还故意躲着她。

教育措施及实施过程:

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就可以“对症下药”。根据罗焕延的性格特点,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制定以下纠正措施:

一、家校配合,和培训机构共同协商,共同教育。

我采用家访、面谈、电访、家联手册等各种交流形式,向家长敞开自己的思想,告诉她们:“老师知道你们都很忙,但教育孩子的重任不能疏忽。二年级也是孩子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养成阶段,父母的关爱对孩子的教育十分重要,希望你们能抽出时间来多陪陪他,多喝孩子谈谈心。如果我们不能解决问题,可

以争取外援:找专门的咨询机构,和我们一起来解决孩子的问题。”罗焕延的父母也十分支持,他们表示一定配合学校的教育。于是,我和罗焕延的父母时刻保持电话联系。由于罗焕延的情况特殊,我们在学校面对的是集体教学,在对孩子行为纠正上难免会有所疏忽,我们想去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咨询,并寻找有效解决的方法。于是,我和罗焕延爸爸去顺德找了“金色雨林培训机构”咨询,并和老师制定了一套适合罗焕延的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一方面,我及时地给她们反馈罗焕延在校的点滴进步,以便及时鼓励、表扬,提高家长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和金色雨林共同配合,教给家长正确的教育方法,以便教育效果的更好达成。

二、协调关系,提高能力。

多年的教育工作告诉我罗焕延是个自尊心较强,但又缺乏自信的孩子。他希望被同伴所接受,只是他不懂如何用什么方法与人交流。所以每当遇到无法与别人交流时,他会用拳头来代替说话。当他想与小朋友一起玩同一物品时,他不会礼貌地征询别人的同意,只会一把上前去抢夺。所以要处理好这类事,首先要努力提高她的各方面交往技巧,如:口语表达能力、交往能力、礼貌用语等。比如在平日里我允许孩子从家中带些零食与同伴一起分享,前提是你如果喜欢某样东西,必须要征得别人的同意;零食要相互交换分享,让孩子体验分享的快乐,学会用礼貌用语,提高孩子的交往技巧。还有在区域活动时,我也十分注重孩子的德育教育。游戏时懂得互相谦让,做个有礼貌的孩子。在区域活动请孩子们自己管理,促进孩子在每个活动中注重自己的礼貌用语、对人礼节、与人谦让等,并请罗焕延也做小裁判,使他也从中体会礼貌。

三、控制情绪,正确诱导。

在面对上述情况时,更重要的是要取决于我们的态度,教作为教师应该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当罗焕延在抢夺别人的东西时,首先要给孩子一个解释、申辩的机会,让他说明产生此行为的原因,只有深入了解冲突产生的真正原因,才能做到公正、公平。

四、共同努力,建立自信。

为了让罗焕延在别人的心目中建立新的印象,逐步提高他的自信心,协调好他与同伴之间的关系。在活动中,我会有意识地提供一些当小领导的机会,同时提出适当的要求,即;自己先表现好才能当值日生,帮老师管纪律、分点心等。对他既有约束力,又让他发挥作用,使他的每一份精力都发挥实效。如:在小组分工合作中中,我就让他担任卫生小组长。让他学会心平气和地对待每一位小朋友,友好地提示组员搞好个人卫生。记得有一次,他发现组员曾嘉俊没有摆好桌椅,就出去玩了。他把曾嘉俊叫回来摆桌椅,但是曾嘉俊当时没有理他,于是,罗焕延自己就帮助他把桌子摆好。这一幕被我发现了,我当即表扬了他,他反应过来,不好意思地脸红了。于是,我把曾嘉俊叫到面前来,教导他以后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再出去玩,对于罗焕延的友好提醒也一定要记住在付出行动。这样帮助罗焕延树立了自信,也让他对自己的工作更加充满热情。

结果与思考:

通过一年半的家校配合,罗焕延各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现在的焕延,已经很少看到他打人了,而且平时她也会把家中的零食带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同学们也愿意和他一起游戏。罗焕延也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同伴也认可了他,成绩各方面得到了同学们和老师的认可,他也自信了许多。

罗焕延的转变让我深深体会到“爱”的无形力量。每个孩子都是一块玉,一块未经雕琢没有成型的玉。在他们幼小的时候,如果我们能正确地引导,加上有效地“爱”教育,那么他们就会闪闪发光。老师以爱、以耐心来关注、了解他们的内心,尊重他们的个性,同时又以一颗宽容的爱心来对待孩子。以老师的“爱”换得孩子的“爱”,这不是教育的最好回报吗?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

感恩教育案例

感恩背景:

感恩是人们感激他人对自己所施的恩惠并设法报答的内在心理需求。感恩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它是不可磨灭的良知,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本性,是深藏于我们内心的优秀品质;是一个人的内心独白,是一片肺腑之言,是一份铭心之谢……而人生命的整体是相互依存的,每一样事物都依赖其他事物而存在:无论是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还是朋友的关爱,大自然的慷慨赐予……我们无时无刻不沉浸在恩惠的海洋中。所以感恩应该年年、月月、时时、刻刻。如果每个人都能够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人与人之间就会少些抱怨、仇恨和对抗,多些宽厚、友善和快乐,达到和谐相处;一个人只有学会感恩,才会对生活寄以希望,对别人施以爱心,对工作报以敬意,对社会予以回报。只有学会感恩,我们才能明确责任,只有学会感恩,我们才能体味真情,只有学会感恩,我们才能感受幸福,享受生活。但这种基本情感的形成需要从小培养,作为教师的我们当然也肩负着这个责任。

感恩内容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有父母之恩、自然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

(一)父母之恩。“哀哀父母,生我够劳”,天大地大不如父母之恩大。教科书中多角度表达父母之恩,有《春蚕》中年年辛劳无怨无悔的母亲,有《秋天的怀念》中给残疾儿子重燃生活信心的病重的母亲,有《钓鱼的启示》中给儿子道德力量的父亲等。有感天动地的地震中的父与子等。

(二)自然之恩。大自然不仅保证了我们生存的物质条件,还以壮丽秀美的山川哺育我们的精神。如,《只有一个地球》告诉我们生我养我人类的是地球母亲;《黄河魂》能让我们心潮澎湃,壮怀激烈,《桂林山水》《西湖的“绿”》能让我们心灵小憩。

(三)祖国之恩。祖国是具体的,祖国不仅是疆土,还有文化和她的万千子女。我们不仅要从描写祖国各地风景的文章中感知祖国的地大物博,更要从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国的博大精深,丰富底蕴,从祖国的优秀儿女特别是在祖国危难时刻为祖国而献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国的凝聚力和无尽的恩情。课文中的几十首古代诗歌,《长城》《赵州桥》《芦沟桥的狮子》《颐和园》等课文能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灿烂文化;《十六年前的回忆》《狼牙山五壮士》等课文能让我们感知英烈的祖国心、民族义,《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詹天佑》等课文让我们体会到什么才是祖国的优秀儿女。

(四)社会之恩。我们不仅要把学生培养为有个性的人,还要把学生培养为社会人,教育学生爱社会,爱人类,培养学生博大的胸怀。我们要引导学生,从《画杨桃》等课文感受师恩,从《她是我的朋友》等课文感受友恩,从《尊严》等课文感受陌生人之恩。

二、感恩教育的价值取向

语文课中的感恩教育,要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感恩的价值观。

感恩——珍惜生命

珍惜自己的生命,对大自然、对父母,对祖国、对社会,都是一种感恩的表现。每个人来到人世间都只有一次,珍惜生命,是对大自然的最好的回报;父母茹苦含辛养育我们,就是希望我们长大成人,一生平安,珍惜生命,是对父母的最好的回报;祖国,社会,为我们提供健康成长的阳光土壤,珍惜生命,是对祖国对社会最好的回报。珍惜生命,就是要爱惜自己的身体,滋养自己的精气神,就是要远离危险,包括交通违章、吸毒、艾滋病,还有形形式式的犯罪。

感恩——承担责任

在感恩教育,要渗透承担责任的教育。感念父母之恩,要孝敬父母,听父母的话,不让父母为自己的

成长过分忧心;感念祖国之恩,就要报效祖国,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作贡献,在祖国和人民的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受威胁时,要挺身而出,甚至不惜献出宝贵的生命。这和珍惜生命的教育不是相互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珍惜生命教育不是苟且偷安的教育,“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舍生而取义”,是古人早已弄明白的道理。

感恩——学会和谐相处

感念自然之恩,要形成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要学会和大自然生灵的和谐相处;感念社会之恩,要学会和不同性格的人相处,和不同阶层的人相处,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做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三、感恩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一)信息筛选——知恩

感恩教育,首先要让学生知恩。要根据文章特点,引导学生筛选信息,明白要感谁的恩,感什么恩。表现大自然之恩的,一般是写景的记叙文或是说明性质的文章,要引导学生抓住要点、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从景物特点、从事物特点中感知大自然之恩。写人记事的文章,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特点或事情的意义,感知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

(二)情感体验——感恩

没有情感体验的感恩教育是肤浅的。我们要通过情感体验,让学生对感恩教育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

1、在朗读中体验

适宜感恩教育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适宜在朗读中体验恩情和深深的感激之情。因此,在知恩之后,要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感情朗读的重点,一是直接抒发感恩情感的语段,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可反复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对父母的感恩之心;二是突出人物特点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的语段,在朗读中体验人物的崇高,如,《小抄写员》一课,要反复朗读有关叙利奥的心理描写的语段,体会叙利奥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和对家庭的责任感;三是景物描写细致的语段,要在反复的朗读中深入意境,体验大自然的美,激发敬畏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如《山雨》,要抓住描写山雨的语段反复朗读,体会大自然的神奇,愉悦自己的情感。此外,要腾出时间让学生朗读全文,鼓励学生课外多读全文,把对课文的体验留下深深的痕迹。

2、在想象中体验

表现大自然美景的课文,通过想象深入意境,能使大自然之美深入人心,如,《黄河魂》对壶口瀑布的想象,能更加体验到大自然的造化之功,祖国的雄伟壮丽;表现祖国优秀儿女包括英烈的课文,通过想象,能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对人物高尚品质的认识更加深刻,如《狼牙山五壮士》,想象五壮士英勇歼敌的情景,能够激起我们抵御侵略的万丈豪情。

3、在思维中体验

对表现事物意义的课文,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思维,在思维中深刻认识事物的意义,体验恩情的深广。如,《只有一个地球》,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深入认识地球对人类的意义,体会地球对人类的恩情是不可代替的。《圆明园的毁灭》,通过体会圆明园毁灭的意义,从而体会到一个强大的祖国对人民的意义,激发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情感。《向往奥运>理解举办奥运会的意义,能更加激发民族自豪感

(三)倾诉衷肠——报恩

从文本入手,学生已经知恩、感恩,还要做适当的拓展,让学生通过表达心声,把情感升华到报恩和施恩的层面。主要方法有:1、保持角色本色诉衷肠,如,教学《西湖的“绿”》,可以“我为西湖的‘绿’做贡献”为话题,引导小练笔或进行说话训练,2、深入角色诉衷肠,如,《秋天的怀念》一课,“每年扫墓时,史铁生会跟母亲说什么?”3、变换角色诉衷肠,如《穷人》的拓展教学,“假如你是西蒙的孩子,醒来后你会说什么?”

总之,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丰富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感恩、知恩、报恩和施恩,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只要做有心人,完全可以有所作为。

感恩教育案例(成功案例)

感恩·回报——感恩教育案例 背景: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感恩意识淡薄、玩世不恭、只图享受、不会做人,漠视父母和老师的关爱,不懂得感激和珍惜,不能以善意的眼光看待周围的环境,不愿用自己的付出回馈他人和社会。他们对父母要求多,替父母分忧少;对老师挑剔多,尊重理解少;对同学关心少,考虑自己多;对社会抱怨多,客观分析少……这些现象,导致孩子们“感恩”意识严重缺失。 做法:针对大部分学生类似以上不良的行为习惯,我在班里进行了感恩教育。感恩教育,是通过相应的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知恩、感恩、报恩、施恩的人文关怀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以灵魂唤醒灵魂的人性教育,以德报德的品性教育。由于人们的道德是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部分构成的,因此,在实施感受恩教育过程中,我通过三个层次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一、认知层次(引“感恩教育”于主题班会中) 周一班会,我与班委成员组织设计了一次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以“学会感恩、与爱同行“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思想教育。整个活动过程由甲乙两个主持人引领全体学生完成。班会的第一个内容非常感人,它起到了快速烘托气氛、提升感情的作用。王帅同学家庭贫困,开学之初,母亲为了给他凑够学费,累的晕倒在地,当王帅满怀不舍离家时,母亲把手心里攥皱了的几毛钱也递给了她,嘱咐他在学校不要委屈了自己的身体……未等讲完,全体学生随着王帅的泣不成声泪流满面。接下来的歌曲欣赏《懂你》、配乐诗朗诵《妈

妈,我的亲娘》、说给父母的心里话等环节,每个学生都表现得身心投入。感受着彭丽媛如泣如诉的《白发亲娘》,主持人用颤抖的声音宣布着活动的尾声:生活中,感恩无边,一句话语、一个行动、一点情怀,都能表达和解释感谢的真谛;感恩无痕,一份努力、一点进步都能传达一份真情与心愿。学会感恩吧!让我们的生活永远充满关怀,充满真情,充满爱心,充满温馨! 从学生们的表现可以看出,精心设计的这个班会提高了学生对感恩的认识,达到了提高感恩意识的目的。 二、情感层次(融“感恩教育”于成长反思之中) 学生通过反思成长的历程,写感恩日记,反思回味有恩于己的人和事,激发学生的报恩意识。还通过学唱感恩歌曲,如《感恩的心》、《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爱的奉献》、《父亲》、《懂你》等歌曲,教育学生在得到爱的同时,还要学会去回报爱,给予爱,并感受生命因为有爱而美好,生活因为有爱而幸福。 学生的感恩日记里,记满了对同学、老师、父母的感激与爱。有的学生写到:通过感恩,我懂得了宽容。当我生病时,是我的同学端来了热水,递来了药片,送来了温暖,我不应该时常记恨他们的一时疏忽与过错;还有的学生写到:老师,您对我们严爱有加,让我们知道如何做人,您的爱是细微的。写给父母的感激更是多不胜数,大部分都情真意切、真实感人。 三、实践层次(入“感恩教育”于人心中) 我嘱咐他们在家懂事孝顺,帮父母干些力所能及的活,给长辈洗发洗脚、剪指甲,观察一下父母的手,并写出观后感。我还联系部分

主题班会之班会课案例《感恩父母与爱同行》

班会课案例《感恩父母与爱同行》 一、案例背景与导读: 现代社会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尤其在城市长大的孩子,已经成 为独生子女时代,“四位老人,两个父母,一个孩子”的“421”家庭模 式成为社会的主导。在家里,父母、亲人对他们的关爱到了无微不 至的地步。在学校,老师也是以学生为本,注重鼓励与表扬,注重 个性的培养与张扬。按理说,在这种关爱与呵护的氛围中长大的孩子,应该懂得父母和老师为他们付出的辛苦和劳动。但是恰恰相反,对独生子女的娇惯和溺爱,滋长了孩子们的自我意识,在家中是“小 皇帝”,“小太阳”。在学校则目空一切,眼中只有自己,形成了只知 道“我该怎幺样”,不知“该我怎幺样”;只知“我要什幺”,不知“要我什幺”;不知关爱师长,尊敬他人,很多学生缺乏感恩意识。很多孩子大把大把地浪费时,早已经忘却了“粒粒皆辛苦”,把父母为之的付出 看作是理所当然。他们记得住自己的明星、偶像,却记不住自己父 母的生日;他们知道麦当劳、肯得鸡的价格,却不知父母的疾苦。只 知道索取,不知道奉献,很多家长与我交流时,都提到这个问题。 为次,根据校政教处的安排,我班召开了这次主题班会。从小事做起,从孝敬父母做起,让学生人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二、案例理论依据: 为了我们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孩子,我们必须教育我们的孩子 学会感恩;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观、社会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优良的 心理品质,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的感恩品质。“吃水不忘掘井人”永不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育之恩;别人的 帮助之恩。这些看似简单朴素的感恩教育却蕴涵着深刻的人情味和 人文情怀。从小培养学生学会分享与感恩,不仅仅是一种礼仪,更 是培养他们健康的心态。学会感恩就会尊重他人,发现自我价值。 让学生学会感恩,就少了歧视,就会以平等的眼光看待生命,看待 身边的每个人,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劳动,也会更加尊重自己。 三、教育方法: 在生活中体验,自由结组编节目,开主题班会 四、班会过程: “感恩父母,与爱同行”主题班会 甲:大家好,我是主持人曹茁 乙:大家好,我是主持人陈侃

《感恩教育》教案汇总

《孝敬父母从现在做起》感恩父母教案设计 总第课时授课时间: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即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感恩父母。 2、让学生学会如何去理解父母、尊敬父母、体谅关心父母,与父母和谐相处,从现在做起从点滴以实际的行动孝敬父母,即让学生懂得怎样去感恩父母。 3、让家长认识到感恩父母应从我做起,给孩子做出好榜样,将“孝敬父母”这一传统美德传承下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同学们,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我们的家长来和我们一起上课,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表示对他们的欢迎。 第一环节回顾篇——走近亲情 1、问: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在过生日的时候有没有不满意的时候?当时你是怎么想的? 师:老师听完了大家的倾诉,明白了大家的苦衷。下面我们请家长谈谈自己的看法。 家长发言: 2、同学们,是父母将我们带到了人间,让我们有了第一声啼哭;是父母牵着我们的手,让我们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有人说,“孩子的生日是母亲的受难日”,为什么这么说呢?(观看母亲分娩的纪录片)学生、家长谈感受。 3、小结:听了大家的发言,我只想说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无私的、伟大的,它任我们肆意索取,却不求回报。我们要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去体谅父母,理解父母。(板书:理解) 第二环节拥抱篇——体验亲情 在我们班里就有这样一个孩子,她非常善解人意,懂得体谅父母,知道关爱父母。而她的妈妈也时时处处在为孩子作着榜样,影响着孩子。下面有请朱莞尔母女到台前来。 1、亲情问答(背景音乐)(现场采访朱莞尔母女) 问:莞尔妈妈,莞尔在校是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能谈谈她在家的表现吗? 问:莞尔,是什么力量促使你这么做的? 问:能谈谈妈妈所做的最令你感动的一件事吗? 问:莞尔妈妈,请谈谈莞尔最令你感动的事情。 问:莞尔,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愿望吗? 小结:现在让我们一起祝福他们好人一生平安。莞尔妈妈,祝贺你有一个好女儿,孩子优秀的表现是你的骄傲。莞尔,祝贺你有一个好妈妈,妈妈善良、孝顺的举动是你的自豪。从孩子身上我们能看到父母的影子,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父母的言传身教胜于一切说教,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2、除了朱莞尔,在我们班还有许多懂事的孩子,也有许多为孩子做出表率的家长下面请同学们和家长朋友们谈一谈自己的故事吧。 (畅谈过程中,让孩子体验到父母的艰辛,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通过个别家长的发言让所有家长受到启发:家长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3、心灵表白 同学们现在你们有话对爸爸妈妈说吗?现在你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一句是什么?(小结后板书:理解) 第三环节行动篇——回报亲情 父母为了我们不知吃了多少苦,不知受了多少累。虽然父母爱我们并不想过要什么回报,但是只有父母付出的爱,没有我们回报的爱,这爱是不公平的。下面请同学们请每个学生写几句简短的话概括:谈一谈怎样孝敬父母? 1、让同学读一读自己写下的话。 2、最后,让我们一起做一个心理测试:请各位同学每人准备一支笔,一张纸,纸上写上“我”、“妈妈”、“爸爸”、还有两个你心爱的人。 实验开始。现在要请你忍痛割爱了,五项只能保留四项,请你慎重考虑,从五项中去掉一项,去掉的

感恩教育个案

小学生感恩教育个案 一教育案例 案例:我班有位男生名叫李文轩,从刚接到这个班,我就对他印象深刻,他上学爱迟到,在学校里常常同学关系不好,还喜欢动手打同学,懒惰、常常不完成作业,上课不守纪律、爱随意下座位,是一个行为很差、习惯不好的学生。而且在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时,也常表现出一幅满不在意的样子。 还有一次,上课铃刚响,他和同学兴冲冲地跑向教学,刚要进门的时候,他竟然向前面的学生推去,使同学嘴皮都磕破了,当问起他原因时,他理所当然地说:“我妈妈说的,同学欺负我,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这样同学才会欺负我。” 二、行为原因剖析 通过对李文轩的观察,我也发现他的个性鲜明,自制能力差,做事缺乏耐心,使得他自由、散漫、爱捣蛋,这些心理障碍直接损害了他本应和谐的人际关系,损伤了他和同学间的情谊,使同学们对他产生了厌恶的情绪。 (1)家庭的教育缺失 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我也发现他的家庭环境不是很好,父亲是再婚,母亲是他父亲的第二个妻子,母亲对他管教方法不当,平时不重视对他的管教,每次放学总能看见他和他的姐姐在校门口逗留,父亲忙于生计,母亲对他也很少关心,年迈的爷爷又是一个瞎子,对他的管教

也显得无能为力,所以经常与姐姐在外玩耍,这学期开校没多久,他的父亲又和他的母亲离异了,在这样残缺的家庭中慢慢地成长,造成了他过于偏激的性格。 (2)孩子缺乏感恩的意识 他不懂得去关心他人,缺乏感恩之心。由于他感恩意识淡薄、家庭和社会责任感弱化,对他人挑剔多,尊重理解少……。当然像李文轩这样的孩子也并不是一个特例,很多家庭的孩子存在这样的现象,他们不懂得感恩他人,在生活中显得格外的自私,他代表着现代孩子们的共性,新时代的孩子们多是缺少感恩的心的。 这就折射出他本身最需要的内容就是感恩教育。作为班主任,我会努力把“感恩教育”作为教育他的切入点,对他实施全方位的“感恩教育”。让他从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身边人的开始,对给予自己关怀和帮助过的人抱有感激之心,使“滴水之恩当报涌泉”的情感在该生心目中生根、开花、结果。并以此增强他的感恩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努力提升他的思想道德素质 三、感恩教育的具体措施 我分三个层次来实施感恩教育,首先教育学生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其次是感谢老师的教育之恩,再则是感恩社会。 1在教育学生要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时,我采取下列措施:(1)以通过诵读《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等经典,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且教育学生从爱父母做起,学会做人。(2)要求

感恩父母活动案例

孝敬父母知多少 活动案例 学校:修文县谷堡乡平寨小学 班级:六年级 指导老师:包仕艳 时间:10 周 一、活动课题的产生 孝敬父母,关爱父母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每个儿女应尽的义务,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父母恩重如山,深似海,人生莫忘父母恩。我们孝敬父母了吗?我们都为他们做了些什么呢? 其实父母亲想要的真的不多,他们需要的只是我们的孝心和关爱,希望我们在需要时伸出扶助之手,也许只是帮他们挠挠背、端一杯水、擦擦风油精、添一碗饭………而已的这些小事,我们同学们都这样做了吗?为了让每一个同学知道怎样去孝敬父母,感恩父母给予我们的养育之恩,以及把那些对父母不孝,不好的行为改掉。所以我们确定了这一主题。 在做这一个主题当中,班上的有一小部分学生表达能力较差一点,有可能在总结阶段会遇到一些困难,在实践过程中,都是

让学生回家去体验如何为人父母,感受父母的辛苦,这些都要用文字资料来体现,对于一些写作方面较弱的同学来说,有不少的困难,但我相信只要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些难题都会迎刃而解的。 二、活动目标 1、知识的目标 (1)通过采访,实际调查,上网查资料等实践操作的方式,培养学生体谅父母,了解父母,孝敬父母的意识和品质。 (2)培养学生的收集、整理、调查、交流、归纳的能力。 (3)让学生在查阅资料、积累知识中受到爱的熏陶,学会感恩。 2、情感目标 感受父母生活中的不容易,培养他们体贴、孝敬父母的情感。3、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上网查找资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整理,分析及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3)培养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养成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三、活动准备阶段 活动时间:2周 活动地点:学校 活动目的: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产生课题

在生活中学会感恩

在生活中学会感恩——《我有一颗感恩的心》教学案例 沔城回民小学石金涛 我们都需要一份感恩的心,没有责任感,缺少感恩意识,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以自我为中心,很少去思考自己应该对社会、家庭负什么责任,这也使得很多的孩子在融入社会的过程中变得缓慢而曲折。湖北教育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四课《我有一颗感恩的心》,在课上学生的言行感动了教师,教师也从另一个角度去审视了自己在社会角色中的位置。整堂给人感触很多。 一、情感初显,让学生从爱的故事中得到共鸣。 导入:亲爱的同学们:这是一颗红红的爱心。在这颗心上,记载了一个个怎样的爱的故事!让我们来听一听。 爱的故事 1、《爸爸的爱》 听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什么,你想对他的爸爸说什么?(贴树叶:您的的唠叨让我温暖。您的怀抱让我幸福。爸爸我爱您!)树叶飘出一份爸爸的爱。 2、《妈妈背我上学》、《奶奶的手》 小伙伴的妈妈和奶奶是这样疼爱着自己的孩子,我们的妈妈奶奶也是这样地关爱着我们,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妈妈和奶奶说什么呢?(1-2 )说一说。3、(亲爱的妈妈谢谢您!)(亲爱的奶奶,您的手又漂亮又温暖!奶奶我爱您!)(树叶飘出妈妈和奶奶的爱) 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多次创设情景,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体会他人的内心情感,置身其中受到感染,这其间,有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有分析能力,朗读能力的提高,有高尚情感价值观的渗透。孩子们从平常的骚动,慢慢每个孩子的眼中出现一丝的明悟,一丝的不知所措。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从而让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件件生动的事例浮现眼前,让万般感慨涌于心头。 二、喷发情感,让学生懂得爱是需要相互的。 自己的故事 是啊,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被那浓浓的爱包围着。亲人们为我们付出了许多许多,在成长的路上,一定有也有一分爱深深地感动着你。让我们静静地回忆一下。再和大家一起来分享。 1、同学说说自己的故事。

小学生感恩教育案例分析

小学生感恩教育案例分析 一、案例描述: 时下,越来越多的人把西方国家的节日传到了中国,母亲节”就是其中一个,母亲节”来临之际,学校开展感恩”教育活动,要求每个班级以母亲节”为契机,开展一次以感恩”为主题的班队会活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课下我精心准备了材料。 上课前我饱含深情地为学生们朗读了一首关于赞美母爱的诗歌,导入我今天班队会的主题,接着,我提了一个问题:同学们,我们 每天都在妈妈的关爱中长大,同学们谁来说说你妈妈的生日?”没想到同学们听到我的话刚开始是一脸惊讶,然后交头接耳地窃窃私语着。之后许多学生兴致勃勃的议论着,小小手终于举起了几只,我马上叫起来他们,原来他们回答的妈妈生日都是一些特殊的日子:不是跟自己一天,就是中秋节、腊八节这些中国传统的节日。看着孩子们脸上那种茫然的神情,我心中不免有些激动,微笑着说:难道一些普通的生日你们就记不得吗?回去问问自己的妈妈,有哪位妈妈不记得自己孩子的生日呢?”我要求全班学生在母亲节来临之际,采用不同的方式来为自己妈妈庆祝!祝她们节日快乐! 不想有学生漠然地说:那算什么呀?谁家爸爸妈妈不是那样 呢?他们做的都是应该的,照顾我们是他们的责任,等我以后长大了,做了爸爸妈妈肯定也会像他们这样的。”学生这样的话,令我震惊! 我大惊,接着循循善诱道:你们看,妈妈每天工作那么忙,还 要给你们洗衣服,做营养丰富的食物,你生病了还要风雨无阻地带你

看病,衣不解带地在旁边照顾你,爸爸在外面挣钱养家,顶着各种压力,多不容易啊!他们多爱你们呀……” 我慢慢启发学生,教育孩子们。最后我让学生来说说平日里父母做了哪些让你感动的事,结果不尽人意。学生说的不外乎是自己生病时父母照顾自己啊,过年过节给自己买新衣服啊,但却缺少真实和细腻。想到平日里家长打电话也对我倾诉过孩子不懂家长的辛苦,不知道感恩,甚至还顶撞父母。 看着孩子们不懂得感恩,不由得引起我的担忧。 二、诊断与分析: 感恩”,其实就是让孩子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而如今的孩子面对亲人的爱护,朋友的关心,老师的关怀,陌生人的帮助,仿佛和自己没有丝毫的关联,或者认为这些本来就是应该赋予他的,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在很多学生的情感世界里,感恩”已经成为一个盲区。而造成这种现象,经过调查研究,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缺乏感恩氛围,孩子不会感恩 要使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首先要让孩子处于感恩的人文氛围中。让他们感受周围的人是如何对世界、对他人感恩的。耳濡目染之后,将影响他们自身形成这一品质。而现在我们的家庭,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社会没有为孩子营造感恩这样的氛围。甚至家长、老师经常在 不经意间表达、宣泄了对生活、对社会及对他人太多的不满和埋怨,

感恩父母活动方案

感恩,让爱在心底流淌 感恩父母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徐旭 活动背景:我发现“独生子女症”在现今的孩子身上有着越来越强烈的表现。在家里,孩子是家人关注的中心,权利无限,义务是零。在现实生活中,父母紧紧盯着的只是孩子的学习,一切围着智能转,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事情父母都可以代劳。致使他们: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攀比,不知回报;只知被爱,不知责任。反思他们感恩意识缺失的根源所在,关键是“爱”的泛滥所致。如今,孩子们所获得的“爱”太泛滥、太单向、太单一,使他们处于爱的麻木之中。家长们在“爱”的问题上,只尽“给予”的义务,不讲“索取”的权利,宁可自己千辛万苦,再穷也不穷孩子。久而久之,家庭小环境促成了孩子们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目中无人的心态和习惯。而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更多时候对孩子爱的教育往往流于形式或者空洞说教灌输,而显得内容空泛单调,方法僵硬死板,其效果也就自然而然的苍白乏力。鉴于此,我决定把“感恩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切入点,调整教育的重心,尝试让爱的教育从身边做起,从学会感恩父母做起! 活动主题:感恩,让爱在心底流淌 活动成员:三(3)班全体学生 指导教师:徐旭 活动目的: 据我观察了解,由于感恩教育缺失,目前相当一部分学生感恩父母的意识比较淡薄,不懂得感念亲恩,具体表现在:有的学生不知道或漠视父母对自己的付出和关爱,不珍惜父母的养育之恩,对父母不会心存感激;有的学生只会一味向父母索取,不懂得关心、体贴、回报父母,不会帮助父母做家务;有的学生羞于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不会对父母说感激的话,当得到父母的照料时不会说声“谢谢”;有的学生对自己含辛茹苦的父母不太礼貌,甚至顶撞父母;有的学生不记得父母的生日,甚至嫌弃父母老化、啰嗦、贫困; 更有甚者做出忘恩负恩、伤害父母的事。针对上述现状,我们将“感恩父母”系列活动的目标定为: 1、让学生知道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理解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对父母产生感恩之情、常怀感恩之心。 2、学会大胆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学会对父母说“谢谢”,学会与父母沟通、换位思考,学会感念亲恩,以实 际的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活动的实施: 一、感受关爱,学会感动

小学六年级感恩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感恩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威溪乡中心学校六年级二班活动目的: 让学生知道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有多少人付出了努力和关爱,从而学会感恩,进而用实际行动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使学生明白自己无时无刻都在感受父母、老师、朋友的恩惠。 活动过程: 一、走进经典,理解“感恩” 1、欣赏歌曲:《感恩的心》 主持人:刚才我们共同欣赏了《感恩的心》,有哪位同学可以告诉大家“感恩”是什么意思? (学生发言,主持人明确:感恩就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 2、说一说与感恩有关的古诗文。 主持人: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有感恩的优良传统。“恩”的表现形式是丰富多彩的,有自然的惠赐之恩、父母的抚养之恩、祖国的哺育之恩、社会的关怀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老师的教导之恩等。那么请同学们说一说与感恩有关的古诗文。 二、学会感恩 感恩父母 学习委员朗读:世界上有一种琐碎的爱,她的名字叫母爱。阴雨时节,一把雨伞送来了她的深情,傍晚时分,一杯牛奶送来了她的关

怀,琐碎之中,爱在荡漾,爱在澎湃。世界上有一种宽容的爱,他的名字叫父爱。像高山似大海,他包容着一切。多么宽容的父爱,多么博大的襟怀。 三位同学分别朗诵:《母亲》、《父爱》 班长主持: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父母的期望并不多,我们的一句问候、一次搀扶、一杯茶水、一个微笑、一次感谢,我们的爸爸妈妈就满足了。 班长主持人:父母的点点滴滴都是情,都是爱啊!只要我们有一颗细腻的心,仔细去体会,慢慢地感受,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生活在爱的海洋里,拥有的爱比天上的星星还要多。 请听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学生回想自己父母,然后老师按语:不知不觉,我们长大了。曾几何时,岁月的年轮写在父母的身上。他们的脸上爬上了几条皱纹,头发中映出几根银丝。他们的步履不再矫健了,他们的腰背部不再笔挺了。这一切都是为我们操劳的呀!今天我们要真诚地、大声地说一声:爸爸妈妈,感谢你们,你们辛苦了! 感恩老师 班长主持人:十月的阳光如此灿烂,十月的校园如此深情。似滴滴雨露滋润着我们求知的欲望;似缕缕阳光温暖着我们心中的希望。让我们一起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一起大声高呼:我爱你,敬爱的老师!我们的每一点知识,我们的每一个进步,都渗透着老师的汗水和心血。让我们用最真挚的感情,把最动人的诗篇送给我们敬爱的老师。

学会感恩,学会做人少先队活动课程案例.doc

学会感恩,学会做人少先队活动课程案 例 学会感恩,学会做人"少先队活动课程案例 活动目的: 这次主题活动,通过诗歌朗诵、现场调查、讨论、签名等形式,让少先队员们明白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道理,从小学会感恩,学会爱与被爱,刻苦学习,拼搏进取,来回报父母、老师和社会,让心灵更加美丽,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爱。 二、活动主题:学会感恩学会做人 八、活动前准备:队员们搜集有关感恩方面的诗歌、故事等,了解父母、老师的辛苦,准备感恩卡;《感恩

的心》歌曲录音磁带、录音机。 (二)主持人崔浩然: 同学们,有一种行为叫感恩,拥有感恩之心的人是美丽的。 有一种行为叫感恩,做着感恩的事的人是高尚的。在美国,把每年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定为感恩节,在这一天,具有不同信仰和不同背景的人们,会按照习俗前往教堂做感恩祈祷,感谢上苍一年里对自己的恩赐和惠顾。我们中国也有着 感恩的传统,像: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都是很好的写照,由此 我们举行这次以《学会感恩》为主题的班会,希望同学们以此为契机,学会感恩,刻苦学习,拼搏进取, 来回报父母,老师和社会。 主持人陈悦: 同学们,相信你们都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古诗里有这么几句诗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些诗句告诉我的哲理就是感恩,衔环结草,以恩报德;也曾记得我们学过的喝水不忘挖井人告诉我们的是饮水思源的道,凡是帮助过我的人,我们都应该铭记在心,时刻不忘。 我们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是一个文明古国,常常听妈妈讲起施恩不图报和知恩不报非君子的,还有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的故事,让我从小明白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道理,所以我们就要学会感恩,学会爱与被爱,让我们的心灵更加美丽,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爱。 我们每天都要像过感恩节一样,我们要孝敬父母,爸爸妈妈对自己子女的爱人真是恩重如山呀!我们要尊 敬老师,老师给我们知识,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最后,我们要对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要感恩,因为 只有你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你才会更快乐! (三)诗歌朗诵、现场调查、热烈讨论交错进行。 1、季冉:我来朗诵一首诗,送给一切使我们成长的人吧!

中学生感恩教育教学案例

学会感恩快乐成长 一、案例背景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感恩思想一直占有主流地位。“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动人诗句,显示了我国有源远流长的感恩情怀与传统。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情感,一种做人的道德,是一种处世的哲学,是做人起码的支点。因为,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老师对我们有教育之恩,社会对我们有关爱之恩。或许,很多父母与老师并不渴望得到回报与感恩,但感恩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感恩教育”的核心是“感”和“恩”,基础是“爱”。感恩,绝不是对父母恩情简单的回报,它是学生本身的一种责任意识、自立及自尊意识,更是一种精神境界的追求。感恩,不仅仅是一种美德的要求,更是生命的一个基本使命。不懂得感恩,就不会懂得何为人间真情,没有感恩意识,个人的其他道德更是无法建立起来。缺少感恩教育会影响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因为只有知道感恩的人,才能收获更多的人生幸福。每一个人都应常怀感恩之心,感激生育你的人,感激抚养你的人,感激教育你的人,感激关怀你的人,感激帮助你的人……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是人性和人的高贵之所在。拒绝感恩,是道德的失落,是不文明的表现。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被父母细心呵护着,在家里,孩子是家人关注的中心,在他们的心中只有索取,没有回报。父母关注更多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事情父母都可以代劳。一旦有错误时,父母多说几句,他们就埋怨父母的唠叨、麻烦,认为父母不理解自己。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有家庭和学校的双重原因,作为教师我们也应该予以反思,应该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多开展一些相关主题的活动,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亲情,学会感恩。 目前,“感恩教育”已引起了学校、家长和整个社会的高度关注。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学校决定开展一系列感恩教育,让学生从中体会父母的不易,对父母常怀感恩之心。感恩教育培养了学生的爱心,让孩子懂得回报,引导学生把感恩父母的朴素情感升华为爱他人、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崇高境界,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感恩教育的目标 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所以,从感恩教育入手,使学生感悟到:父母养育了我们,我们应该感谢父母;老师给了我们知识,提高了我们的能力,我们应该感谢老师;他人关心帮助了我们,我们应该感谢他人……使“滴水之恩,当报涌泉”之情感在学生心中生根、开花、结果。从而让他们树立起责任意识,以积极的心态完成学习任务。 三、活动过程

[感恩父母,珍爱生命]主题班会活动设计方案

主题班会活动设计方案 一、活动主题:感恩父母,珍爱生命 二、活动设计思想: 由于学习压力过大,或者与父母沟通不畅导致很多学生整天忧心重重,或者脾气暴躁,心神不宁,更严重的,患抑郁症、自闭症,甚而有自杀倾向。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意识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是多么的重要,要让学生学会感恩父母,珍爱生命。 三、活动目标: 1、通过本次主题班会活动,告诉大家生命不是你一人所有,请珍惜生命、珍惜你所拥有的一切,感恩父母。 2、通过本次主题班会活动,让学生不要忽视了解父母,积极与父母沟通,正确处理与父母之间的矛盾,。 四、具体过程设计: (一)活动热身: 播放短片《珍贵的绿》 (二)活动开始: 主持人请大家猜谜: “她像一支离弦的箭,像一只越燃越亮的蜡烛,是一笔留给后代的遗产,是一份来自上帝的礼物,她是最宝贵的。”下面的同学回答“生命”,主持人通过提出“人人都拥有自己的生命。那么我们的生命是谁给予的?”揭示“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引出本次

班会主题“感恩父母,珍爱生命”。宣布主题班会正式开始(三)活动过程: 1、诗歌朗诵:《生命》 2、图片展示 由主持人结合图片和背景音乐阐述那些在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中失去生命的人和故事。突出一个人失去生命以后,他们身边的亲人是多么地痛心和无奈,引发学生对生命的爱惜,并结合班会主题提出观点:生命不是一个人的,而是父母赋予的,我们应该爱自己,爱身边所有关心着我们的人。 3、数据展示 由主持人展示近年来学生自杀的数据以及自杀的原因,结合图片和背景音乐举出一些例子。让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情况,谈谈自己在遇到最令自己痛苦并难以忍受的事情时是如何处理的。 4、游戏:“情景续说” 将同学们平常遇到的与父母之间发生的一些事情做一次再现,以PPT的形式播放几种情景,请同学们讨论并发言,例如:(1)有一天晚上,妈妈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将手中的东西放下,立刻走进厨房准备做饭,此时的你会怎样------(2)星期六的晚上,外面下着大雨,我浑身湿漉漉的刚跑进家,妈妈就对着我发火,“说好6点回家的,现在都8点了,你这个人真是毫无诚信可言。”此时的你会怎样------(3)班上有个同学穿了一双我心仪已久的运动鞋,我心里痒痒的,回家便向父母请求赞助,可是父母不同意------

(完整版)感恩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感恩教育主题班会 会江实验学校四(5)班 一.活动目的: 通过感恩主题班会让学生时时保持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身边的人,发现想感激的人。体会到在点点滴滴的生活中流露着的父母爱,在学习上无私奉献的老师爱,与自己共同成长的朋友爱。促使学生在那些早已习惯的行为中理解、感悟爱。教育学生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做起,努力学习,健康成长,用实际行动来表达感恩之情。 活动准备 1.震撼心灵的母爱故事、故事《奇迹的名字叫父亲》、《苹果树的故事》 2看图片理解感恩,放弃无知和冷漠 3.看图片理解发愤图强、努力成才,放弃抱怨、放弃软弱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什么是感恩? 讲到感恩,人们自然会想到西方的感恩节。其实,感恩并非西方的专利。我们古老的中华民族,早在《西厢记》、《三国演义》里就有“知恩图报”“感恩图报”的记载,可见感恩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美德。现代社会转型,一些成人经济利益膨胀,学业竞争激烈,人们似乎淡漠了感恩。如今我们重提这个字眼,其实是在呼唤人性与良知的回归。学会感恩是在未成年人的成长过

程中,必须上好的一课。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时时接受着社会的“恩赐”、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朋友的关爱、或是大自然的慷慨赐予。然而,对于诸多的“恩赐”,许多人熟视无睹,丝毫没有感恩意识。认为家长的付出与关爱是理所当然。感恩是生命中最大的智慧,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便会更加感激和怀念那些有恩于我们却不言回报的每一个人。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才有了幸福、成功和喜悦。每天我们都要提醒自己,我们内在和外在的生活,都是建立在其他或死去的人的劳动基础上。我们必须竭尽全力,像我们曾经得到的,和正在得到的那样做出同样的贡献。让我们行动起来,感恩社会,在付出中感悟责任;感恩父母,在分担中学会独立。只有感恩,才会让我们更接近幸福。 二、孩子,我爱你。 1.看图片,讲述故事。 当救护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以这样的姿势定格了:双膝跪地,双手坚定地撑着。她的上身向前匍匐着,模样就像行跪拜礼,她的身体被压得变形了,让人不忍卒睹。但是在废墟中,拱起了一座母爱的桥。 不知道她从哪里得到的力量,在大厦即将倾倒的瞬间,在水泥板和砖块狂暴地砸向她的那一时刻,她没有趴下,而是用这种独特的姿势支撑着,直到永恒。她背负着的是千万斤的废墟啊,但她没有倒下。因为母爱的力量在支撑着她! 也许她还活着?救援人员冲她喊叫,用撬棍敲击着水泥框梁。她

《学会感恩》案例分析

《学会感恩》案例分析 我们都需要一份感恩的心,没有责任感,缺少感恩意识,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以自我为中心,很少去思考自己应该对社会、家庭负什么责任,这也使得很多的孩子在融入社会的过程中变得缓慢而曲折。所以在这个大前提之下,教师设计了一节品德与社会课《学会感恩》,在课上学生的言行感动了教师,教师也从另一个角度去审视了自己在社会角色中的位置。整堂给人感触很多。 一、情感初显,让学生从爱的故事中得到共鸣。 一、导入:亲爱的同学们:这是一颗红红的爱心。在这颗心上,记载了一个个怎样的爱的故事!让我们来听一听。 二、爱的故事1《爸爸的爱》 听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什么,你想对他的爸爸说什么?(贴树叶:您的的唠叨让我温暖。 您的怀抱让我幸福。爸爸我爱您!)树叶飘出一份爸爸的爱。 2《妈妈背我上学》、《奶奶的手》 小伙伴的妈妈和奶奶是这样疼爱着自己的孩子,我们的妈妈奶奶也是这样地关爱着我们,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妈妈和奶奶说什么呢?(1-2)说一说。 3(亲爱的妈妈谢谢您!)(亲爱的奶奶,您的手又漂亮又温暖!奶奶我爱您!)(树叶飘出妈妈和奶奶的爱) 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多次创设情景,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体会他人的内心情感,置身其中受到感染,这其间,有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有分析能力,朗读能力的提高,有高尚情感价值观的渗透。孩子们从平常的骚动,慢慢每个孩子的眼中出现一丝的明悟,一丝的不知所措。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从而让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件件生动的事例浮现眼前,让万般感慨涌于心头。 二、喷发情感,让学生懂得爱是需要相互的。 三、自己的故事

(图片)是啊,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被那浓浓的爱包围着。亲人们为我们付出了许多许多,在成长的路上,一定有也有一分爱深深地感动着你。让我们静静地回忆一下。 再和大家一起来分享。 1、同学说说自己的故事。(像这样的故事很多很多,那我们同桌互相来说说听听彼此的故事吧?) 2、让自己的故事,让父母对我们的那份爱在这片土地生根发芽,同学们请把父母对你的爱与同学分享(指生逐个叙述自己的故事)。在本环节的设计中,加深了学生对“爱”的含义的理解,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学会关爱他人,实行知与情、情与行的统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尤其是其中学生在讲自己的故事时,是那样的感情真挚:生甲:爷爷把我拉扯大了的,回想起爷爷每天要早起为我做早餐,每天送我上学,是那样的辛苦。看着爷爷越来越驼的背,有时吃力的咳嗽,我好后悔那时不任性有多好呀。 生乙:我的爸爸很爱我,只要是我要求的,他从不拒绝我,可我总是要 那要这,从没有为他们想过一次…… 生丙:我的母亲一直有头痛的病,但还是为了我的学习经常烦恼,她总是苦口婆心的跟我说轶虹你要认真读书呀,我总把那话放在脑后……可是现在我的妈妈永远离开了我。(这时的孩子已是泣不成声,眼泪不住的往下流。) …… 感恩之心是对施予者最起码的回报,是道德良性互动的一种润滑剂。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已经慢慢地认识到了自己所欠缺的那份感恩的心。这些话语说得局外之人都感到了,孩子们已经深深地体会到了平常之中,家人对自己的浓浓的爱和情,让孩子们认识到了自己必须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善良之心。 它激起了埋藏在孩子们内心深处的爱心、感激、善良、亲情,使之冲破了种种的表象,如冷漠、麻木,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未来的美好希望。 三、升华情感,使学生能够主动体会爱的真谛。

感恩教育案例

感恩教育案例 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占大多数,他们都是在父母亲百般呵护,悉心照料下,无忧无虑的成长。他们接受了太多的爱,渐渐的,连他们自己也把这一切视为理所当然。他们习惯了索取,习惯了“说一不二”,即使父母亲再苦再累也必须满足他们自己的要求,而他们却从不懂得去为父母亲做些什么,分担些什么,稍有些不如意,便大发脾气,甚至以死相逼。面对这并不是“个别现象”的现实,我们这些为人师者不得不开始思考:今天的孩子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条件日新月异,我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却越来越不懂事?面对一点点挫折,就那么轻易那么草率的结束自己如花的生命?这究竟是为什么? 我想原因很多,但有两个字却不得不提:感恩。现在的许多孩子没有一颗感恩的心,面对他人的帮助,甚至连一声“谢谢”也不会说,这不能不说是社会文明的一种悲哀。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必要提醒他们,引导他们,继而唤起那已被一层层习惯与世故压在灵魂最深处的善良本性与感恩之心。因此,我针对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对班里的学生进行了感恩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感恩教育,是通过相应的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知恩、感恩、报恩、施恩的人文关怀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以灵魂唤醒灵魂的人性教育,以德报德的品性

教育。由于人们的道德是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部分构成的,因此,在实施感受恩教育过程中,我通过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感受恩教育: 一、认知。通过开展班队会,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思想教育,如讲述感恩故事,搜集感恩名言,收听感恩新闻等到一系列活动,用身边事去感动学生,用身边人去感染学生使用权学生在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中提高对感恩的认识,从而达到了提高感恩意识的目的。 二、情感。通过反思成长的历程,写感恩日记,反思回味有恩于己的人和事,激发学生的报恩意识。还通过学唱感恩歌曲,如《感恩的心》、《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爱的奉献》、《父亲》、《母亲》等歌曲,诗歌朗诵《父母爱》、《爱》等,排练课本剧《爱在我们身边》等活动,教育学生在得到爱的同时,还要学会去回报爱,给予爱,并感受生命因为有爱而美好,生活因为有爱而幸福。 三、实践。通过家长会与家长联合,激发学生将感恩意识和感恩冲动转化为报恩乃至施恩的行为,在生活中尽量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感恩行为发生的环境。如要求学生写完家庭作业给父母检查,父母给予鼓励和表扬,老师多用学习的突出表现来表扬某人的体悟父母哺育、培养之恩。这样的教育迎来了学生心灵的震憾,生命的感动和情感的回报,感恩的种子由此在他们幼小的心灵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感恩父母主题教育活动案例

少先队中队活动案例 感恩父母 学校: 姓名: 电话:

“红领巾相约中国梦”之 《感恩父母》主题队会 榆林xxxx 三一中队 XXX 活动目的: 1、让学生更加充分理解父母之爱,体会生活中父母所给予的无私、无价的伟大亲情,促动学生在内心自发产生感恩父母的情感和责任感。 2、让学生学会如何理解、尊敬、体谅、关心父母,懂得孝敬父母、关爱父母,及时把感恩父母的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开始,以实际的行动来回报父母,主动帮父母分担家务,做个懂事的好孩子。 活动准备: 1.写方案,做课件,搜集“感恩父母”的相关资料,包括:诗歌、音乐。 2.学生准备感恩卡孩子与父母的照片,。 3.预约参加本次主题队会的家长。 4.排练节目,选拔、培训主持人。 活动方法:学生组织,教师指导 活动具体实施过程: 第一项:出旗,敬礼,完毕。 第二项:唱队歌,请坐。

第三项:中队长讲话。 同学们,我们已经习惯了父母的关爱,接受父母的帮助,并且认为这都是理所当然的.因此,我们渐渐忘记了感动,忘记了说声谢谢,也渐渐淡忘幸福的感觉,所以,今天我们开展《感恩父母》主题中队会,希望通过今天的活动,让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生活中有许多值得我们感谢的人,特别是我们的父母. 第四项:活动开始,主持人上场。 一、主持人出场宣布队会开始。 (在<<母亲>>的背景音乐中主持人上场) 甲: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乙: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甲:敬爱的老师, 乙: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下午好!《感恩父母》主题班会现在开始!请欣赏一段感人的视频。 二、播放视频,感受父母的伟大。 1.播放《感恩父母》视频学生观看。 2.谈观后感,诉说父母的爱。 甲:亲爱的同学们,父母的爱就是这么无微不至,你可曾被生活中的某一刻感动过?谁愿意来和大家谈一谈,说一

《学会感恩,与爱同行》主题班会案例

《学会感恩,与爱同行》主题班会案例 【教学思路】感恩,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熟悉而陌生的字眼,也许我们都不曾理解过感 恩的真正含义,然而,在我们的身边却存在着无限恩情需要我们去感受,去回报。同学们首 先会想到他们的父母,但真正实际行动表现出来的却对父母的理解比较少,而且他们对来自 于同学、老师、学校的关爱,更是体会很少。如何引导他们开阔视野,把对父母的爱引申到 对老师、对学校、对国家的爱,并且把这种爱付诸于行动,是本次主题班会要解决的问题。 【设计目的】1.通过读经活动,体会母亲、亲人、师长、朋友的爱和付出。2.从感恩的 体验中,学会尊重,培养责任感,从身边做起。 (学情分析:现在的学生,就其心灵的一翼——“情”来看,普遍患有“情感冷漠症”。对父母 之恩,熟视无睹者有之,麻木不仁者有之,贪得无厌者有之,以怨报德者亦有之,唯独知恩 图报者鲜有之。那么对父母无情无义之人,对师长、集体就更不会有情有义了。因此,通过 本次班会,努力唤回学生回报爱心的良知,并引导学生通过抒发真情实感的习作来重新构筑 健全的人格,懂得爱的无私、伟大、纯洁,激发学生爱的情感。) 【重点】懂得感恩回报是我们社会的一种道德规范,并在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身 体力行。 【准备工作】1.收集、整理资料。2.制作课件。 【主持人】(学生)许振鑫、于雯婷。 【活动过程】 一、开场白 (合):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许振鑫):肃北中学,七年级乙班《学会感恩,与爱同行》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于雯婷):首先,我代表七乙班全体师生,对各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鼓掌) (许振鑫):草木为了感激春的到来吐露新芽;鲜花为了感激夏的到来竞相开放。 (于雯婷):硕果为了感激秋的到来挂满枝头;雪花为了感激冬的到来把大地母亲银装 素裹。 (许振鑫):自然界都是如此感恩,我们更应该具有感恩之心。 (于雯婷):我们对大自然心存感恩,因为她无私地给予我们一切生命的源泉。 (许振鑫):我们对师长心存感恩,因为他给了我们教诲,让我们抛却愚昧,懂得思考。 (于雯婷):感谢曾帮助过我的人,他们用暖暖的心灯让我发现生命是如此丰厚而富有。 (许振鑫):感谢肯接受我帮助的人,他们用淡淡的柔弱让我可以把这份良善续延。 二、第一部曲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课件出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于雯婷):然而其中,最能激起我们心底感恩的字眼莫过于“父母”。

感恩教育案例

篇一:感恩教育案例 感恩教育案例 ---温水镇中学 背景: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感恩意识淡薄、玩世不恭、只图享受、不会做人,漠视父母和老师的关爱,不懂得感激和珍惜,不能以善意的眼光看待周围的环境,不愿用自己的付出回馈他人和社会。 创意:把感恩教育分成认知、情感、实践三个层次进行,对学生的教育可起到刻骨铭心的效果。 做法:针对大部分学生类似以上不良的行为习惯,我在班里进行了感恩教育。 一、认知层次(引“感恩教育”于主题班会中) 周一班会,我与班委成员组织设计了一次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以“学会感恩、与爱同行“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思想教育。整个活动过程由甲乙两个主持人引领全体学生完成。班会的第一个内容非常感人,它起到了快速烘托气氛、提升感情的作用。王帅同学家庭贫困,开学之初,母亲为了给他凑够学费,累的晕倒在地,当王帅满怀不舍离家时,母亲把手心里攥皱了的几毛钱也递给了她,嘱咐他在学校不要委屈了自己的身体??未等讲完,全体学生随着王帅的泣不成声泪流满面。接下来的歌曲欣赏《懂你》、配乐诗朗诵《妈妈,我的亲娘》、说给父母的心里话等环节,每个学生都表现得身心投入。 二、情感层次(融“感恩教育”于成长反思之中) 班会结束后,每天一篇感恩日记不可缺少,每节一首感恩歌曲唱响课前。 学生的感恩日记里,记满了对同学、老师、父母的感激与爱。有的学生写到:通过感恩,我懂得了宽容。当我生病时,是我的同学端来了热水,递来了药片,送来了温暖,我不应该时常记恨他们的一时疏忽与过错;还有的学生写到:老师,您对我们严爱有加,让我们知道如何做人,您的爱是细微的。我永远忘不了您那充满激励话语的纸条;忘不了暖气片跑水时您与我们抢险的身影。 三、实践层次(入“感恩教育”于人心中) 到了学生离校回家的日子,我就嘱咐他们在家懂事孝顺,帮父母干些力所能及的活,给长辈洗发洗脚、剪指甲,观察一下父母的手,并写出观后感。我还联系部分家长,要他们配合我的工作,多给孩子创造报恩机会,在生活中尽量创设一种有利于孩子发生感恩行为的环境。学生周日返校后把他们的收获写成了日记,交了来与我共享幸福与喜悦。 3、此次活动不仅教育了孩子,也使社会各界意识到,这样的德育活动会使孩子受益一生,应大力推广。这就要求我们的思想教育,包括学校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讲大道理上,更不能只停留在传授知识上,要通过多开展一些有意义有实效的活动来教育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 温水镇中学 2014年5月 篇二:感恩教育成功案例 感恩教育成功案例 如今的孩子,个个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在父母亲百般呵护,悉心照料下,无忧无虑的成长。他们接受了太多的爱,渐渐的,连他们自己也把这一切视为理所当然。 我想原因很多,但有两个字却不得不提:感恩。现在的许多孩子没有一颗感恩的心,面对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