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落叶果树休眠和设施果树休眠的解除

合集下载

大棚桃树休眠的促进与解除及其管理技术

大棚桃树休眠的促进与解除及其管理技术

大棚桃树休眠的促进与解除及其管理技术一、促进休眠的措施1.低温和变温处理:利用大花盆铁丝兜或编织袋栽培,在10月初就把桃树移植到冷库中去,开始温度可略低(15℃以下),以后逐渐下降(8℃以下),最终以5~6℃为好。

这样处理过的桃树就可提前到11月20日左右扣棚元月上、中旬就可开花,3月下旬果实就可采收上市。

另外,增加昼夜温差也能促进早落叶进入休眠。

有条件的可在棚内通冷气降低夜温,以尽快满足自然休眠期的需冷量。

2.蹲苗及遮阳处理:桃树属喜光树种,年生长量大,在黄河流域栽培,其适宜生长期偏长(3~10月)。

因此,人为地秋季控水控肥及遮阳有利于控制秋季生长量,促进提早休眠。

其方法是:①控水。

7月中下旬控制浇水和防止雨水淋入田块,可扣棚防雨,防止土壤湿度过大(以低于70%为好)。

②控肥。

秋施基肥提前到7月中旬施,并多施农家肥、钾肥、磷肥,控制氮肥,防止秋旺。

③遮阳。

9月上旬即开始盖苹苫、遮阳网或无纺布,逐渐减弱、减短见光量,控制生长,促进落叶。

④摘叶。

在人为降温的前提下,摘叶也是促进休眠的一种方法,但要慎用,防止消耗树体营养。

3.化学处理:生长促进剂和抑制剂之间的平衡关系是导致落叶果树休眠与萌发的重要因素。

脱落酸(ABA)的含量增加会加速叶柄与树枝产生离层,引起落叶,促进休眠。

目前,常用药剂有石灰氮、乙烯利、2-氯乙醇及赤霉素等。

石灰氮是一种最有效的落叶剂、赤霉素只能在低温不足的情况下才会有效,因此多用于草莓等的打破休眠处理。

7月中旬后叶面喷施300~600倍多效唑两次,间隔15天,以控制秋梢萌发生长,也能促进枝芽早熟。

4.选择短低温品种:短低温品种可以尽早结束自然休眠,它们要求的低温较高,而且时间又短。

不同品种其需冷量不同,因此,选择短低温品种,是防止桃休眠不彻底的最有效途径,但仍要结合品质、产量等因素综合考虑。

一般来说,早熟树种的早熟品种都是短低温品种。

二、打破休眠处理1.加温:桃树在经过以上处理后,就很快满足需冷量通过自然休眠,因此,减短被迫休眠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加温,尽快满足桃树需热量。

葡萄的破眠方法有哪些?

葡萄的破眠方法有哪些?

葡萄的破眠方法有哪些?
葡萄的种植过程中,休眠的打破是一个关键的措施,在有一些地区,设施葡萄经常因为其低温的不足而不能顺利地解除休眠。

所以需要人为的帮助进行。

设施葡萄打破休眠有物理和化学处理两种方法,那么葡萄的破眠方法有哪些?
一、设施葡萄物理破眠的方法
1.低温集中预冷法
在露地温度7-8℃时的时候开始给葡萄上棚膜,棚膜外加盖棉被等保暖,但棉被是早上放下、晚上揭开的顺序进行,正好与生长季节相反,夜晚利用户外低温,同时结合打开风口等降温措施。

多数落叶果树经过上述处理20-30天之后,其需冷量都基本达标,这时设施葡萄果树的休眠可顺利通过破眠或升温。

2.间歇式的喷水法
当设施葡萄进入休眠期后,每天要检测晚上的温度,当夜温低于12℃时,每天开始对果树树干进行间歇式喷水,间隔时间为40-50分钟,可促进设施葡萄果树的萌发,打破其休眠。

通过实验验证,利用间歇式喷水的方法,对设施葡萄树进行处理,得到了良好的效果,打破了葡萄休眠,极大促进萌发。

二、设施葡的萄化学破眠方法-单氰胺处理
1.单氰胺喷施方法
树势强的葡萄果树可以每2瓶兑水15kg进行喷施,树势弱的葡萄果树每3瓶兑水15kg进行喷施。

2.单氰胺对葡萄果树进行涂抹
葡萄芽眼涂抹每瓶兑水5-6kg的水,用毛笔在葡萄的芽眼处涂抹药液。

使用时间可以在葡萄萌芽前25天左右为宜。

另外葡萄用化学方法打破其休眠的时候还要注意不要漏喷,禁止重复喷施,在用药前浇透水或用过药马上浇透水,还有就是种植户在用药时要做好防护措施,用药前后的一天内不要进行饮酒,这些事项也是各位种植户朋友值得着重注意的。

关于葡萄破眠方法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欢迎阅读百度文库其他农业内容。

[整理]1:落叶果树休眠和设施果树休眠的解除

[整理]1:落叶果树休眠和设施果树休眠的解除

落叶果树休眠和设施果树休眠的解除一、休眠的概念休眠是指任何植物的分生组织可见生长的暂时停止,只是相对现象,并不是绝对停止一切生命活动,是植物发育中的周期性过程。

休眠也是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对环境条件和季节性气候变化的生物学适应和驯化的结果。

休眠的解除和打破休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前者指从休眠到生长完全恢复的过程(一段时期),后者指开始恢复生长的瞬间状态(时间点)。

二、落叶果树的冷温需求量(需冷量)(一)冷温需求量低温诱导休眠,而休眠的解除也有低温要求。

当果树进入自然休眠期后,为了解除芽的自然休眠,必须经过一定时期的低温才能使芽发生质变——萌芽,这种一定时期的低温称为冷温需求量(chilling requirement,又称需冷量)。

如果需冷量不能满足,果树则不能解除自然休眠,将表现出不萌芽、不开花或萌芽不整齐、叶片小等生长异常现象。

1、0—7.2 ℃低温模型:打破落叶果树自然休眠的低温标准,在20世纪30—50年代,一般以7.2℃以下的低温小时数表示。

解除落叶果树自然休眠所需低温小时数因不同树种、品种而有差异。

如苹果为1200—1700h;梨为1200—1500h;葡萄为200-2000h;桃为400—1200h;杏为200—1200h;李为700—1700h;甜樱桃为500—1400h;无花果为100--300h;核桃为400—1500h;春香、丰香等休眠浅的草莓品种,需冷量只有50h,而休眠深的达娜、全明星等需冷量则为600—1000h。

2、犹他模型:后人证实了冷温小时数忽视了7.2℃以下低温的不同作用效果及高于7.2℃温度对打破落叶果树自然休眠的作用。

Richardson(1974)提出了计算红港桃休眠结束的所谓冷温单位模型——“犹它模型”.2.5℃一9.1℃打破休眠最有效,该温度范围内1h为1个冷温单位(1C.u);1.5℃—2.4℃,及9.2℃—12.4℃,只有半效作用,该温度范围内1h相当于0.5C.U;低于1.4℃或12.5℃—15.9℃之间则无效;16℃—18℃低温效应被部分解除,该温度范围内1h相当于-0.5C.U;18℃以上低温效应被完全解除,该温度范围内1h相当于-1C.U。

人工打破休眠 大棚果满枝头

人工打破休眠 大棚果满枝头

人工打破休眠大棚果满枝头
核心提示:落叶果树(桃、葡萄等)均有自然休眠的特性,若低温累积量不足,自然休眠不够,即使给予适宜的条件,果树亦不能萌发、生长。

有时虽然萌芽落叶果树(桃、葡萄等)均有自然休眠的特性,若低温累积量不足,自然休眠不够,即使给予适宜的条件,果树亦不能萌发、生长。

有时虽然萌芽、开花,但坐果率低。

因此,低温需求量的多少限定了扣棚升温的时期。

以黄河流域为例,正常扣棚升温的限定最早时期:李、油桃、中国樱桃12月15日,毛桃12月22日,杏12月30日,葡萄1月上中旬,西洋樱桃1月15日。

通过人工调控可使果树快速通过自然休眠,提前扣棚升温。

其措施有:人工集中预冷:秋末冬初,当夜间气温下降至7度左右,扣棚同时加盖保温层。

夜间打开风口,让冷空气进入;白天关闭风口,同时加盖保温层保持低温。

如此保持约30~40天后,能使果树通过休眠期,并使之提前升温生长。

化学解除休眠:此办法适应范围窄,只在大棚葡萄上使用。

一般用化学试剂石灰氮(氮铵基化钙)。

取1千克石灰氮,加入5千克40~50℃温水,长时间充分搅拌,使之呈糊状。

后用棉棒等涂抹在葡萄的芽眼上,能使其提前萌芽。

一个随时可以让大棚果树开花结果破除休眠的药剂,它就是单氰胺。

一个随时可以让大棚果树开花结果破除休眠的药剂,它就是单氰胺。

一个随时可以让大棚果树开花结果破除休眠的药剂,它就是单
氰胺。

樱桃、葡萄、桃树等果树,利用温室大棚进行反季节栽培,不仅能在淡季增加水果品种,弥补淡季水果的不足,还能创造较高的经济价值,深受农民欢迎。

近几年来,利用温室大棚种植葡萄、油桃、樱桃等果树的面积逐年增加。

但是,这些落叶果树一旦温度较低,就会进入休眠期,及时在温室大棚中,如果不采取药剂处理,不到春节也不会发芽。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推荐一个优秀的破除休眠的药剂,只要用该药剂处理,随时都能发芽。


该药剂就是单氰胺,单氰胺又称氨基氰,商品名:荣芽、芽早、芽宝等,是一种人工合成的一直植物生长调节剂,处于休眠期的果树,用该药剂处理后,能使果树体内的新陈代谢所需的核苷酸合成减少,快速打破休眠、促进萌芽、促使果树快速萌芽,使果树新发出的芽整
齐健壮,使果树早结果。


适用作物
可广泛用于葡萄、樱桃、油桃、杏、猕猴桃、苹果、李、枣树、树莓和无花果等多种落叶果树。


使用时间
最佳使用时间不同的作物使用时间不同。

一般根据准备上市时间进行确定,温室大棚可在扣棚升温后1-2天内使用。


使用方法
(1)喷雾处理:扣棚后2~3天,当棚内温度升起,能够满足果树发芽时,可用50%单氰胺水剂40-60倍液自上而下均匀喷洒果树的所有枝条,一般喷时候10~15天即可发芽。

(2)涂抹处理:扣棚后,可用50%单氰胺水剂25-50倍液,用刷子或脱脂棉蘸取配制好的溶液,均匀涂抹在芽干上,使用的原则是“药液将休眠的枝杆均匀完全的覆盖”。

要求芽芽见药。

设施果树需冷量及破眠技术

设施果树需冷量及破眠技术

设施果树需冷量及破眠技术从环境上讲,设施果树促成栽培,扣棚时间愈早,成熟上市时间愈提前,效益越高。

但设施栽培中扣棚时间是有限制的,并不是无限提前和随意定的。

因为,落叶果树都有自然休眠习性,如果低温累积量不够,达不到果树需冷量,没有通过自然休眠,即使扣棚保温,给予生长发育适宜的环境条件,果树也不会萌芽开花,有时尽管萌芽,但往往开花不整齐,生产周期长,坐果率低。

因此,需冷量是决定扣棚时间的首要依据。

满足果树的需冷量,使其通过自然休眠后扣棚是设施栽培获得成功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使果树在设施条件下正常生长发育。

目前,大多数专家的观点是,果树通过自然休眠的有效温度是0℃~7.2℃的低温累积小时数(称需冷量),而10℃以上或0℃以下的温度对低温累积小时数基本上无效。

一般来讲,桃的需冷量在800~1200小时,杏的需冷量在500~900小时,李的需冷量在700~1000小时,葡萄的需冷量在1000~1500小时。

生产实践中,常采用人工低温集中处理法来打破果树休眠,即当外界平均温度低于10℃时,一般在7℃~8℃,开始扣棚保温,覆盖薄膜并加盖草苫,只是草苫的揭放与正常保护时正好相反,夜晚揭开草苫,打开风口作低温处理,白天盖上草苫并关闭风口,保持夜晚低温。

大多数落叶果树按此种方法集中处理20~30天,便可顺利通过自然休眠,以后进行保护栽培即可。

目前,生产中葡萄设施栽培多使用石灰氮来打破休眠。

石灰氮学名氰氨基化钙,葡萄经石灰氮处理后,可比未处理的提前20~25天发芽且发芽整齐。

每1公斤石灰氮需加40℃~50℃的温水5公斤,使用时,将石灰氮和温水放入桶或盆中,不停地搅拌,充分浸泡2小时以上使其均匀呈糊状,并加入适量展着剂,然后用小毛刷蘸取适量,均匀涂抹在葡萄结果枝上部和两侧芽眼处,涂抹长度为枝蔓的2/3,涂抹后将枝蔓顺行贴到地面并覆盖薄膜保湿3~5天。

【栽培技术】葡萄破眠技术要点

【栽培技术】葡萄破眠技术要点

【栽培技术】葡萄破眠技术要点老刀注:在说葡萄破眠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落叶果树休眠的相关知识。

休眠:指植物分生组织可见生长的停止,是一种生物学特性,是高等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外界环境的生物学特性。

休眠解除与打破休眠:前者指从休眠到生长完全恢复的过程(一段时期),后者指开始恢复生长的瞬间状态(时间点)。

落叶果树进入休眠期后,通过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来提升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有助于果树的芽安全越冬。

值得注意的是,休眠并非植物生命活动的绝对停止,而是植物一种相对的现象,是植物生长过程中周期性出现的现象。

葡萄的自然休眠温度是果树休眠过程中重要的环境因子,直接影响着果树休眠的诱导和解除。

低温累积量不足,即使给予适宜的条件,果树也不能萌发生长,或虽萌芽、开花,但坐果率降低。

休眠过程的终止是渐进的,当满足一定的低温需求后,还需要一段暖温才能萌芽开花。

葡萄需经过7.2℃左右1000~1500小时小时左右的低温积累才能够打破休眠。

由于品种不同,需冷量存在差异,一般早熟的品种需冷量稍少,中熟或者晚熟的品种需冷量更多。

设施葡萄或平均气温高于20℃的部分南方区域,常因低温不足,完成不了正常的春化过程,不能顺利地解除休眠,这样会导致萌芽不整齐,萌芽率降低,萌芽时间长,开花期也拉长,严重影响葡萄的生长和产量。

此时,就需要人工调控来帮助葡萄补充需冷量,帮助葡萄快速通过自然休眠。

葡萄的破眠方法1、物理破眠方法低温集中预冷法:在气温7~8℃,开始上棚膜,棚膜外加盖草苫棉被,但草苫晚上揭开,早上放下,正好与生长季节相反,夜晚利用户外低温,同时结合打开风口等降温措施,处理20~30天,来保证需冷量,后升温破眠。

间歇式喷水:当葡萄进入休眠期后,监测夜间温度,夜温低于12℃时,每天对果树树干进行间歇式喷水,间隔时间为40~50分钟,可促进葡萄萌发,打破休眠。

创造有效低温:在葡萄落叶后,采用物理降温如使用冰块等,可促使温室内的葡萄完成休眠期。

落叶果树破眠技术

落叶果树破眠技术

落叶果树破眠技术落叶果树破眠技术是指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促使落叶果树从休眠状态中唤醒,提前进入生长期,以增加产量和改善果实品质。

这项技术在现代果树栽培中被广泛应用,因为它能够有效调控果树的生长和发育过程,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

落叶果树破眠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控制温度、光照、水分和营养物质等因素来刺激果树生长。

首先,调控温度是破眠的关键。

在低温条件下,果树处于休眠状态,当温度升高时,果树会逐渐恢复生长活力。

因此,可以通过温室或温度控制设备调节温度,提前刺激果树的生长。

其次,光照也是促进果树破眠的重要因素。

适当增加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可以增加果树的光合作用强度,促进生长。

此外,适当控制水分和营养物质的供给,也能够促进果树生长。

水分和营养物质的供给充足,有助于果树迅速恢复生长活力。

具体来说,落叶果树破眠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温度调控。

可以通过建造温室或使用温度控制设备,调节果树的生长温度。

一般而言,果树的生长温度应该在10-20摄氏度之间。

当温度达到一定的水平时,果树的休眠状态会被打破,进入生长期。

此外,在夜间可以使用人工照明灯增加光照时间,进一步促进果树生长。

其次,营养管理。

提前给果树施肥,增加营养物质的供给,有助于果树康复生长。

施肥的时间一般在破眠前2-3周进行,使用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

此外,果树还需要适量的微量元素,如硼、锌、铜等,以保证正常生长和发育。

再次,水分管理。

在果树破眠后,要及时给果树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尤其是在干旱地区,要加强水分管理,以确保果树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同时,要避免过度浇水,以免引发病虫害和根部病害。

最后,病虫害防治。

果树在破眠期间较为脆弱,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

因此,在果树破眠后,要及时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可以选用合适的农药进行喷雾,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总之,落叶果树破眠技术是现代果树栽培中一项重要的管理技术,通过合理的温度调控、光照管理、水分和营养管理,可以有效促进果树的生长和发育,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落叶果树休眠和设施果树休眠的解除一、休眠的概念休眠是指任何植物的分生组织可见生长的暂时停止,只是相对现象,并不是绝对停止一切生命活动,是植物发育中的周期性过程。

休眠也是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对环境条件和季节性气候变化的生物学适应和驯化的结果。

休眠的解除和打破休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前者指从休眠到生长完全恢复的过程(一段时期),后者指开始恢复生长的瞬间状态(时间点)。

二、落叶果树的冷温需求量(需冷量)(一)冷温需求量低温诱导休眠,而休眠的解除也有低温要求。

当果树进入自然休眠期后,为了解除芽的自然休眠,必须经过一定时期的低温才能使芽发生质变——萌芽,这种一定时期的低温称为冷温需求量(chilling requirement,又称需冷量)。

如果需冷量不能满足,果树则不能解除自然休眠,将表现出不萌芽、不开花或萌芽不整齐、叶片小等生长异常现象。

1、0—7.2 ℃低温模型:打破落叶果树自然休眠的低温标准,在20世纪30—50年代,一般以7.2℃以下的低温小时数表示。

解除落叶果树自然休眠所需低温小时数因不同树种、品种而有差异。

如苹果为1200—1700h;梨为1200—1500h;葡萄为200-2000h;桃为400—1200h;杏为200—1200h;李为700—1700h;甜樱桃为500—1400h;无花果为100--300h;核桃为400—1500h;春香、丰香等休眠浅的草莓品种,需冷量只有50h,而休眠深的达娜、全明星等需冷量则为600—1000h。

2、犹他模型:后人证实了冷温小时数忽视了7.2℃以下低温的不同作用效果及高于7.2℃温度对打破落叶果树自然休眠的作用。

Richardson(1974)提出了计算红港桃休眠结束的所谓冷温单位模型——“犹它模型”.2.5℃一9.1℃打破休眠最有效,该温度范围内1h为1个冷温单位(1C.u);1.5℃—2.4℃,及9.2℃—12.4℃,只有半效作用,该温度范围内1h相当于0.5C.U;低于1.4℃或12.5℃—15.9℃之间则无效;16℃—18℃低温效应被部分解除,该温度范围内1h相当于-0.5C.U;18℃以上低温效应被完全解除,该温度范围内1h相当于-1C.U。

“犹它模型”在预测落叶果树自然休眠结束时期获得很大成功。

不同的树种、品种需求的冷温单位数不同。

如苹果需冷量一般在800—1200C.U;桃一般在500—900C.U;中国西北部桃大部分品种在800—930C.U。

(二)影响芽休眠的因素1、树种:2、砧木、接穗:树种和不同的砧木接穗组合对冷温的需求不同,根茎都需要低温,根系经过接口影响接穗芽的萌动。

3、芽的异质性:叶芽大于花芽,侧芽大于顶芽(且与所在的部位,新梢生长势及在树冠中的部位而异。

4、鳞片:去除鳞片能诱导发芽,尤其对开花晚的品种有效。

5、叶片:生长季去叶或因病虫落叶可使夏季休眠的芽萌发,因为ABA含量下降,而GA、CTK含量上升。

而秋季落叶只有积累低温才能破眠,秋季落叶晚的枝条需要的低温量更多。

N肥和GA会使ABA积累多,而延迟落叶,导致次年开花延迟。

6、环境条件;光、氧气、温度、逆境(低高温、干旱、冷害、毒害、去叶)(三)休眠的终止和热量单位需求休眠过程的终止是渐进的,当满足低温需求后,还需要一段暖温才能萌芽开花。

以大于4.5℃的小时做衡量标准,用生长度小时数表示。

三、1.打破休眠的方法1.石灰氮早在19世纪60年代,日本就应用氨基氰的类似物――石灰氮来解除果树的休眠。

1963年,黑井等报道了石灰氮对葡萄催芽的效果,其后石灰氮广泛地应用于葡萄催芽。

2.氨基氰: 试验证明,氨基氰在葡萄、猕猴桃、苹果、李和杏以及某些需冷量较高的桃和梨品种、树莓和无花果上都表现了良好的效果。

在巴西,1%和1.5%的氨基氰处理嘎拉苹果,侧芽和顶芽的萌发率明显提高,每株的短枝数和花序数也显著增多,树龄越大,效果越明显。

但是不同的树种、品种对喷洒氨基氰的效果不同,这可能与果树芽休眠的早晚有关,因此喷布氨基氰要注意适当的时期,过早或过晚都不利打破休眠。

3.激素类物质:多数植物在其休眠和休眠解除的过程中,除形态上有明显差异外,植株体内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其中各种内源激素的含量变化是最显著的。

落叶果树开始休眠时树体内抑制物质含量增多,而生长促进物质则含量下降。

许多研究表明,休眠开始时,树体内GA含量的下降往往和ABA的积累相平衡。

随着休眠的解除,ABA含量逐渐下降,GA量则逐渐升高。

运用外源GA3有打破果树芽休眠的能力,但其作用并不普遍有效,以100毫克/LGA3处理尚未完成自然休眠的桃树芽,明显促进叶芽的萌发,但对花的影响效果较差, 100毫克/升的玉米素和6-BA也可促进尚未完成休眠的桃树芽的萌发,但效果不如GA3好。

此外,乙烯可打破扁桃芽的休眠。

另外,一些生长延缓剂除了能延缓果树的生长外,还能明显促进果树的萌芽。

例如,秋季高浓度春季低浓度配合施用B9,可促进葡萄萌发;多效唑也可打破果树休眠,促进萌芽。

外源激素(6BA)晚秋根外使用可以延缓叶片衰老,延迟休眠,但次年在温室中萌芽早,萌芽率高。

而ABA加速衰老和脱落。

4.锌:山东农业科学研究院的研究结果显示,在棚栽果树上喷施适宜浓度的锌肥,可促进芽休眠提前解除,提前了果实的上市并提高了产量。

研究者认为,锌促进萌芽的根本原因在于锌是一些代谢酶辅基和激活剂,对一些内源激素的代谢有显著的调控作用。

试验证明用2%和0.4%锌处理,使GA含量上升,有效地起到了打破芽休眠的作用。

5.硝酸类物质:硝酸类物质也可促进果树萌芽。

望月太等用不同浓度的硝酸盐处理葡萄,发现用硝酸铵处理对葡萄催芽的效果最佳,展叶要比对照提早14~16天,另外,硝酸钾也可打破果树休眠,即使用10%的浓度也不会危害花芽。

目前,生产上应用的化学药剂还很多。

Petri等通过3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油剂与氨基氰合用,对打破苹果芽的休眠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最近,荷兰一家公司推出一种叫“阿萌”的药剂,它与硝酸钾或氨基氰的混合使用,对促进桃杏等果树的萌芽和展叶有明显的效应。

此外,硫脲、乙醚、乙醇、二氧化硒等化学药剂也可用于打破果树的休眠。

6.打破休眠的物理方法温度是影响芽休眠的重要的气候参数,所以许多打破果树休眠的人工措施都是围绕温度变化的。

6.1创造有效低温:在自然条件下,果树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低温需求量来解除芽的休眠,不同的树种、品种之间需冷量的差异很大。

经研究发现0~7.2℃低温为有效低温,可尽快打破休眠。

但也存在最高、最低、最适温度的问题,温度高于有效低温有负作用,低于有效低温时则不起作用,在最适低温条件下打破休眠的效率则最高。

采取简单经济的人工措施,也可创造打破休眠所需的低温环境,如山东一农民,在果树落叶后,随即采用冰块降温的办法,来促使其温室内的果树尽快度过休眠期。

以色列园艺学家在约旦河流域,利用短距离大温差的气候优势,将桃树种植在容器中,到了秋天,用大长车把桃树拉到高海拔山区放置40天左右。

在低海拔地区也可在4℃以下的冷库中放置15~20天,从而满足桃的低温需求量。

6.2变温处理:经研究发现变温处理对休眠有两种作用,一是可以延迟打破休眠,二是提早结束休眠,即在一定范围内的低温,比连续低温可促进结束休眠。

Erez(1979)年发现,短周期的变温,高温值又较高时,高温可抵消冷温的作用,但是长期的高冷温交替却与持续冷温的效果无异。

6.3高温处理:高温对打破休眠也有效。

Tohbe(1998)对休眠期的葡萄枝条进行高温处理,即将葡萄枝在45℃的温水中浸泡4小时,结果发现处理插条中的氨基环丙烷羧酸(ACC)含量和还原态谷胱甘肽(GSH)的水平都上升,而两者都有利于打破芽的休眠。

6.4间歇式喷水:间歇式喷水,是通过蒸发冷却进行田间降温的一种方法。

在桃树休眠开始后,夜温低于12℃的前提下,每天给桃树间歇喷水,每隔40~50分钟喷1次,可打破桃树休眠,促进桃树的萌发。

四、设施栽培打破休眠的措施(一)设施葡萄栽培需冷量与破眠措施近几年来,葡萄设施栽培尤其是促成栽培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部分地区又一致富途径。

从理论上讲,进行葡萄促成栽培,扣棚时间越早,成熟上市时间就越提前,效益就越高;但设施栽培中扣棚时间是有限制的,并不是无限制提前和随意而定的。

因落叶果树都有自然休眠的习性,作为落叶果树中的一种,如果葡萄低温累积量不够,达不到其需冷量,没有通过自然休眠,即使扣棚保温,给予生长发育适宜的环境条件,果树也不萌芽开花;有时尽管萌芽,但往往有不整齐、时期滞长、坐果率低、生理障碍较严重等负面影响。

生产中普遍存在着扣棚时间不当,尤其是过早扣棚而导致设施栽培失败的问题。

葡萄不同品种其通过自然休眠的低温需求量各异,由此决定了不同品种在进行设施栽培中的扣棚时间。

低温需求量是扣棚时间的首要依据,只有当果树满足其需冷量、通过自然休眠后扣棚,才有可能保护栽培成功,使葡萄在设施条件下正常生长发育。

为使保护地葡萄迅速通过自然休眠,要提前扣棚作超早促成生产,生产实践中一般采用“人工低温集中处理法”。

即当深秋平均温度低于10℃时,最好在7℃~8℃,开始扣棚保温,棚室薄膜外加盖草苫或草帘,只是草苫等的揭放与正常保护时正好相反;夜晚揭开草苫,开启棚室风口作低温处理,白天盖上草苫并关闭风口保持夜晚低温。

一般按此种方法集中处理20天至30天左右的时间,便可顺利通过自然休眠,以后进行保护栽培。

但值得注意的是,果树长期处在一个低温黑暗环境中,会对果树的生长发育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因此人们关心较多的是如何用人工方法代替低温并随时打破休眠的技术即果树破眠技术。

目前,生产中比较为人们所接受的是用石灰氮打破休眠的做法。

石灰氮学名氰氨基化钙,其应用浓度以20%为佳,10%也有效果,超过20%时易发生药害。

葡萄经石灰氮处理后,可比未经处理的提前20天~25天发芽。

其配制方法试验有两种,一是每公斤石灰氮,用40℃~50℃的温热水5公斤放入塑料桶或盆中,不停地搅拌,大约经1小时~2小时使其均匀成糊状,防止结块;二是称取石灰氮1份,水5份,将石灰氮溶于水中,立即搅拌,一般每隔20分钟~30分钟搅拌1次,搅拌4次~5次后静置6小时~12小时,取上清液应用即可。

施用时可用旧毛笔或布条涂抹,涂抹时应仔细均匀涂抹枝蔓芽体,涂抹后可将葡萄枝蔓顺行放贴到地面盖塑料薄膜保湿。

涂抹时间一般在葡萄休眠进行到2/3时(约12月中旬)。

在实际操作中还应注意:药剂处理前土壤应灌水,增加湿度;处理前应修剪完毕,而且剪口应呈干燥状态;药剂处理后1周,若枝条干燥还应向枝条喷水一次,促进石灰氮向枝条的吸收;药剂处理后1日~2日内降雨4毫米~5毫米以上时需再处理一次;喷药时切勿将药品液与药雾吸入口。

设施葡萄需冷量(2年生)品种需冷量巨丰1600-1700乍娜1300-1400早生高墨1700-1800(二)设施草莓栽培需冷量与破眠措施草莓品种需冷量打破草莓休眠:(1)在花蕾抽出前喷施10毫克/公斤赤霉素1-3次;(2)于5℃以下低温过后,喷施10毫克/公斤赤霉素2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