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竞争力:一篇文献综述
港口竞争力研究综述_王爱虎

[32 ]
二、港口竞争力评价方法
图1
港口竞争力评价方法分类
( 一) 主观评价法
主观评价法是根据评估者主观上对各指标的重 视程度确定指标权重,带有一定的人为性,主观性 强。主要 包 括 专 家 调 查 法、标 杆 分 析 法、TOPSIS 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证据推理法等。 1. 专家调查法 专家调查法,又称德尔菲 ( Delphi ) 法或专家评 估法,是以专家作为对象索取信息,借助专家的知 识和经验,在专家个人判断和专家会议方法的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直观的预测方法 。 专家调查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 选定主持人,组 织专门小组。②拟定调查提纲。调查的问题应明确 恰当,数量适中。③选定调查对象。选定的专家要
[21 ] 展了分析范围。 Haezendonck 和 Notteboom 则认 为生产力水平、腹地的可达性、产品质量、货物产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港口竞争力的研究起源较早,但由于前期研究 比较零散,加之许多经济学家仅把港口当作航运经 济的一部分,重点研究港口与船舶运输之间的关 系,一直到 20 世纪 60 年代才开始系统地研究港口 发展,并逐渐涉及港口竞争力的探究。 英国地理学家伯德 ( Bird ) 提出的“港口通用模 ,即 Anyport 模型 型”
Vol. 15 Feb.
No. 1 2013
·经济与管理前沿探索·
港口竞争力研究综述
王爱虎,刘晓辉
( 华南理工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广州 510640 ) 摘 要: 随着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航运物流的地位日益显著,港口已成为交通运输系统的枢纽结
点。港口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而随着港口的功能不断拓展以及委托人对物流的要求不断变化,港口竞争力的研 究范围日益扩大,指标体系不断变化。如何对港口竞争力作出正确的评估,找出港口发展的劣势及核心竞争力, 直接关系到港口未来的发展空间 。港口物流的发展水平不仅关系着所处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同时也影响着区域 的竞争力。因此,对港口竞争力及评价方法的研究迫在眉睫 。本文以港口竞争力这一问题为研究对象,详细地对 港口竞争力的重要性、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指出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归纳了评价港口竞争力的 方法,总结出各方法的优缺点,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关键词: 港口竞争力; 指标体系; 评价方法 中图分类号: F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055X ( 2013 ) 01 - 0009 - 09
宁波港口物流竞争力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国际经济与贸易宁波港口物流竞争力研究港口物流是指中心港口城市利用其自身的口岸优势,以先进的软硬件环境为依托,强化其对港口周边物流活动的辐射能力,突出港口集货、存货、配货特长,以临港产业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优化港口资源整合为目标,发展具有涵盖物流产业链所有环节特点的港口综合服务体系。
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港口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发生了变化。
目前,世界贸易物流超过三分之二依靠海运。
港口物流和港口经济对腹地经济以及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日益突出,如何利用港口发展腹地经济以及如何发展港口物流业来提升港口竞争力已成为各大港口急需解决的问题。
1国内外对产业竞争力的研究理论最早关于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是Smith(1776)提出的绝对优势理论,他认为从生产成本最小化的角度认为一国应该生产该国具有绝对生产成本优势的产品,在国际贸易中换取本国必需但生产成本较高的产品。
Ricardo(1817)将绝对优势理论发展为比较优势理论,他认为即使某个国家的产业不具有绝对优势,但通过与其他国家产业的相对比较优势,也可以参与国际竞争,具有一定的产业竞争力。
大卫•李嘉图(1817)指出:商品的相对价格差异即比较优势是国际贸易的基础;特定国家应专注于生产率相对较高的领域的生产,以交换低生产率领域的商品。
迈克尔·波特(1990)认为,传统经济理论如比较优势理论、规模经济理论都不能说明产业竞争力的来源。
他指出,必须采用竞争优势理论来解释产业竞争力问题。
Hccksc hcr(1919)与Ohlin(1933)分别阐述的资源禀赋学说(H-O理论),进一步发展了比较优势理论,对竞争力的研究开始注重生产投入要素的资源禀赋衡量和比较。
该学说揭示了形成各国产品比较优势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要素或资源的丰富与供给的密集,由此引出的分析模型为SWOT。
基于上述理论,国内外专家与学者建立了多种模型和评价体系。
钻石模型,是对“国家竞争力”的规范解释,一种理解国家或地区全球竞争地位的方法。
【文献综述】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文献综述物流管理我国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一、引言集装箱是指具有一定规格和强度的专为周转使用的大型货箱。
在我国某些地区,如香港和台湾等地其又被称为“货柜”。
集装箱运输是一种先进的现代化运输方式,是运输领域的重要变革,是世界杂货运输的发展方向。
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竞争激烈的今天,各国都把集装箱运输的普及和发展看作本国货物运输现代化进程和经济实力增强的重要标志。
从20世纪70年代发展至今,我国集装箱化水平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
这么多年发展以来,我国集装箱船队发展迅速,航线不断增加;集装箱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内陆技术运系统明显改善;依靠科技进步,管理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目前,我国对于集装箱运输的研究主要呈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集装箱运输量、运输船队及船舶的发展研究;二、集装箱码头、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的研究;三、国内外集装箱运输市场、各集装箱码头竞争力评估研究;四、国内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战略研究等。
二、主题自集装箱运输产生以来,由于其具有运输私密性好、包装不易破损、运输成本低、环境适应性强、装载密度高、码垛规范等特点,在进入七十年代后逐渐成为航运业发展的主流。
Aidas Vasilis Vasiliauskas 和Jurgita Barysiene(2008)讨论了在过去几十年里由于集装箱的发明和应用给交通系统带来的变化、世界集装箱船队的发展以及世界港口集装箱运输量的发展趋势,指出世界集装箱运输的增长是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和政策性因素等长期作用的结果。
对于本国影响方面,Andres Tolli和Juri Laving(2007)指出,中国集装箱运输在今后的十年里将以其占据的市场份额主导世界集装箱的运输,他希望能良好地利用爱沙尼亚的有利地理位置,在中国港口广泛的开展集装箱中转运输,以集装箱码头运作和航线的共同联盟来增加该国的集装箱运输量。
而对于未来发展方面,Jakov Karmelic, B. Sc.(2009)通过数据分析了世界十大港口的吞吐量、全球集装箱船船队以及这些船队能力的排名,指出对于目前以及未来的状况,认为很有必要详细分析前几个周期的态势及其对航运市场的影响,以防止更多危机产生。
港口竞争力——精选推荐

港口竞争力一、港口重要性港口是海上航运和陆地运输的汇合点,是交通运输网络的重要物流节点,在整个运输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港口通过各种运输方式与经济腹地相关联,承载着腹地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联系。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港口的功能从传统意义上的装卸功能向工业生产、商业、服务等多功能全方位的方向发展。
伴随着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汇集,港口已经成为社会贸易来往的集聚地。
综合化、大型化的现代港口已经不仅是整体物流运输网络中的重要节点,还是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环节。
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各国国际化贸易往来频繁,大宗资源货物的不断互补,这就对国际航运提出了不断增长的需求。
因此港口日益成为推动世界经济的助动力,发展港口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全球经济发展的事实说明,一个国家的沿海地区总是率先成为经济发达的地区,“以港兴城、以港兴市”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世界上著名的国际大都市大多拥有大港口,如纽约、新加坡、香港、上海、汉堡、鹿特丹等。
这些城市随着港口的发展,逐步发展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港口的重要性表明,港口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港口竞争力的定义、特点、产生原因1、港口竞争力的定义港口市场竞争的主体是港口企业,而与其它企业不同的是,“政企分开”体制改革后,港口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双重特性:一方面它拥有普通企业的一般性,即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而另一方面它具有社会意义,它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明显的存在地域上的划定,所以港口企业还具有社会公益性的特性,即港口企业在自身赢利同时,要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如要为国家各行各业提供港口服务,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要对经济腹地内的资源交换产生辐射,提供资源交换平台,促进区域经济和临港产业的发展,从而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由于港口的双重性质,港口竞争力的体现也具有两层意义,第一是港口的经济性,即港口作为一个企业的经济盈利竞争因素。
港口经济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港口经济影响研究文献综述内容摘要:港口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具有交通运输、发展贸易和商业活动、吸引港口工业的功能。
本文在回顾港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研究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对国际上有关港口经济影响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分析其研究的思路和动态。
以期建立数学模型研究估计我国港口经济影响提供借鉴。
关键词:港口经济影响文献综述水运,尤其是远洋水运,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有着运量大、运程远、运费低的特点。
远洋水运是目前最主要的外贸物资运输方式,世界贸易85%以上的货物都是依靠海运完成。
腹地的物资通过水运、公路、铁路等方式向港口集中,带动了其他运输方式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物流仓储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港口是水运的起点和终点、连接内陆和海外的节点、水运与水运、公路、铁路、管道等运输方式的换装点,具有综合运输枢纽的功能。
现代港口的功能不断扩展,港口的功能已经不局限于货物的运输、连接内陆与海域,港口影响着港口周边的产业和工业布局,港口具有开展贸易和商业活动、货物仓储、发展港口工业的功能,港口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之一,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影响。
港口经济影响研究的现状与发展对港口经济影响的研究可以追溯到经济学界对港口经济影响的认识最早可以追溯到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经济学家很早就已经意识到交通、航海、港口、仓库、公共事业与公共工程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第一部港口经济影响文献是1953年美国特拉华河港口局发表的《每一吨货对地区经济价值》,文章对港口的直接经济影响进行了衡量。
此后,港口经济影响的研究文献不断出现,根据笔者统计,从本世纪中叶到2000年,在美国至少有60篇港口贡献的研究报告公布;2000年后,从欧洲的鹿特丹港到美洲的休斯敦港、温哥华港,全世界共有数十篇港口经济贡献报告发布。
仅2006年就有休斯敦港、奥克兰港、西雅图港、波特兰港等港口发布港口贡献报告。
但相对其他学术问题,港口经济贡献的文献数量偏少,且多以研究报告形式公布,这是由港口经济影响的特点决定的。
文献综述和开题模板

[3]倪明孙潜.快递业运营模式研究[J].物流管理, 2013(09).
[4]周晓利.电子商务飞速发展背景下快递业发展探讨[J].企业经济, 2012(05).
[5]樊柯宏刘雯.民营快递运营现状调查[J].物流技术与应用, 2013(08).
吕娟娟则以顺丰速递为例,对国内快递公司进行研究,文章应用管理学和企业战略管理及物流管理等学科的基本理论,以波特五力模型和SWOT分析方法对顺丰速递目前的竞争状况进行了深入研究讨论,并针对公司目前集中化竞争战略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樊柯宏、刘雯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镇江地区的快递公司进行研究,以调查资料为分析镇江地区快递业目前存在的问题,认为快递企业除了要加强地区合作、完善自身管理制度以外,还要更加关注校园市场。现在的大学生,也就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已经成为了网购的主力军,所以未来他们必将成为快递公司的主要客户。
宁波舟山港所处的宁波市和舟山市同属于长三角地区的城市,作为中国经济热点的地区,其面对的不仅仅是长三角以内的港口的竞争,特别是上海港的竞争,还面临着长三角以外或者说国外的一些港口的竞争,面对其他地区集装箱港口日益加剧的竞争,如何用合理的量化的方法来评估宁波舟山港集装箱运输的综合竞争力,是现在的主要问题。本论文主要做的将是确定宁波舟山港和其他竞争对手的优劣势,从而发现宁波舟山港的薄弱环节,提升港口集装箱运输的竞争力,并且可以了解宁波舟山港在这些比较的港口之间处于什么类别,可以用来明确主要的竞争对手。
宁波舟山港是长三角地区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是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沿海集装箱运输的干线港;是长三角及长江周边地区大宗散货中转基地和国家战略物资的存放的基地,是长三角以内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宁波舟山港6000多米长的集装箱专用泊位配有70多台,是国内最现代化的集装箱码头,能够满足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船舶的靠泊作业要求。宁波舟山港的集装箱运输为宁波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世界航运中心从大西洋转向了太平洋,长江三角洲地区已成为国际集装箱运输的核心区域。随着长三角地区各集装箱港口的发展,各地区港口之间竞争日益激烈。宁波舟山港作为我国的大陆沿岸重要港口及主要枢纽港,在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日益明显的作用,港口建设及规模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2012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达到7.44亿吨,首次突破7亿吨,超过上海港800余万吨,增速快速领先上海港,达到7.2%,远超上海港的1.1%,从而将上海港从雄踞多年的货物吞吐量全球第一的位置上挑落下马。宁波舟山港的集装箱运输为宁波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是,现在宁波舟山港集装箱运输的竞争力到底怎么样,集装箱运输的竞争力将决定以后的经济发展的趋向。
我国港口产业竞争力的比较研究

我国港口产业竞争力的比较研究我国港口业是全球港口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海运业、对外交往、海洋经济等领域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加速推进,我国港口产业竞争力的水平也日益提高。
本文将从国际竞争环境、港口基础设施、运输效率等方面探讨我国港口产业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影响力。
一、国际竞争环境全球港口业竞争激烈,我国港口业不仅要适应激烈的竞争环境,还要在国际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根据国际货运码头协会(IAPH)发布的2020年全球港口竞争力指数,我国深圳、上海、宁波、广州、天津等港口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质量得分较高。
其中,深圳港位列全球第四,上海港位列第五,宁波港位列第七。
此外,我国还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融入全球港口发展体系,提高竞争力。
例如,我国在南亚、东非、地中海等地先后建设了多个港口,拓展了国际市场和物流网络。
二、港口基础设施港口基础设施是港口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港口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我国的港口产业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例如,我国港口撑起了世界最大的航运商船队,建设了大型集装箱、散货码头,同时还加快了港口物流信息化建设,提高了港口的流程透明度和效率。
此外,我国还在港口高新技术领域做出了一些努力。
例如,扩大海洋航道物流领域应用,加快港口信息化和物流自动化进程,提升物流服务水平等。
这些在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创新领域的努力,不仅是我国港口产业提升比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也能够为国内外客户带来更好的投资环境和商业机会。
三、运输效率港口的运输效率是我国港口竞争力的重要方面之一。
在这个方面,我国港口产业连年加强了港口设备更新和维护,以达到更高的效率。
2019年,我国开始启用大型自动化码头设备,例如在上海洋山港口、宁波舟山港口引入自动化装卸机械系统,提升港口装卸能力和运输效率。
此外,我国港口还在科技创新上做出了一些贡献,例如加强信息化,提高港口的流程透明度和管理效率,提升港口服务质量等。
文献综述

浅析中国港口的发展方向前言:自“十五”以来,中国港口掀起一轮投资热潮。
然而码头的过度建设,政府的过度干预,市场经济的不完善以及码头自身结构单一的特点使得当前港口出现恶性竞争,利用率下降的现象,港口的发展出现瓶颈。
本文针对我国港口的实际情况,对当前港口的理性发展提出一些看法。
主题:一.形成港口运输体系我国目前存在着很多港口地域组合,但是这种港口地域组合只是由于腹地的交叉重组或者港口性质临近而无序被动参与竞争的一种组合,各个港口分工很不明确,导致有些港口发生压船堵港,有些港口则能力闲置。
因此港口运输体系是港口地域组合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
港口运输体系是指为不同的经济腹地提供运输服务,在港口规模、等级、性质、功能上相互制约和相互补充,在地域上邻近并且由于受海陆影响形成封闭或半封闭或趋于封闭状态的一组港口地域组合。
即由不同的港口地域组成,同时各个港口地域组合之间即相互竞争又相互协作,港口运输体系内部港口等级划分清楚,支线港和枢纽港功能清晰,经济联系密切,对外协作能力高,整体性强,形成一个凝聚力很强的有机体系,即有效率的港口群系统。
而要实现有效率的港口群系统,整个系统必须由独立经营的港口企业组成(每个港口如果可以看做是一个企业的话),使得各个港口具有独立决策的功能。
二.发展海铁连运在中国当前港口建设热潮中, 最热的要数集装箱港口了。
中国三大集装箱港口群与三大经济圈基本对应, 集装箱港口采用拖车运输的经济半径一般在 500 公里以内, 超出此范围的货物采用铁路运输比较经济。
而出于技术等方面的原因, 中国港口目前通过铁路进行疏港的集装箱运输量尚小。
然而中国铁路货运目前整体满足率仅为 40%左右, 为世界上最繁忙的铁路之一, 难以为集装箱港口的集疏运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
同时, 中国目前的铁路运输是一个独立的体系, 与港口集装箱运输在体制上、技术上都有许多不同。
虽然, 现在已开始与国际接轨, 但要真正实现大范围的、大批量的海铁联运尚有很长的路要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港口竞争力:一篇文献综述作者:矫丛丛来源:《商情》2017年第08期【摘要】随着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航运物流的地位日益显著,港口已成为交通运输系统的枢纽结点。
港口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而随着港口的功能不断拓展以及委托人对物流的要求不断变化,港口竞争力的研究范围日益扩大,指标体系不断变化。
港口物流的发展水平不仅关系着所处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同时也影响着区域的竞争力。
如何对港口竞争力作出正确的评估,找出港口发展的劣势及核心竞争力,直接关系到港口未来的发展空间。
因此,对港口竞争力及评价方法的研究迫在眉睫。
本文以港口竞争力这一问题为研究对象,归纳了评价港口竞争力的方法,总结出各方法的优缺点,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港口竞争力评价方法一、港口竞争力评价方法与国内外研究现状港口竞争力的研究起源较早,但由于前期研究比较零散,加之许多经济学家仅把港口当作航运经济的一部分,重点研究港口与船舶运输之间的关系,一直到 20 世纪 60 年代才开始系统地研究港口发展,并逐渐涉及港口竞争力的探究。
然而关于港口竞争力的评价方法,常见可分为主观分析法与客观分析法这两种。
(一)主观分析法主观分析法主要包括专家调查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SWOT分析,满意度分析等,这些方法基于研究者对各个指标的主观重视程度进行评价,主观性太强,但便于操作与实施。
例如:郑平等人采用AHP方法,对珠海港口群的竞争力进行分析。
将珠海港口群竞争力评价指标划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通过竞争力分析,珠海港港口发展存在优势,但优势并不明显,珠海市政府应制定正确的科学发展策略;王森勋等人以煤码头竞争实际情况,引入政策条件、可持续发展等指标因素,采用AHP和TOPSIS相结合的方法对煤码头竞争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港口环境设施、可持续发展能力、政策条件、港口的服务管理水平的差异会港口竞争力排名变化;赖茹燕基于SWOT对宁波-舟山港的地理位置等优势以及所面临的各种挑战进行分析,并指出其提高竞争力的未来相关战略;安娜等人文中在分析现有港口竞争力测评方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满意度指数的港口竞争力测评思想,运用结构方程的方法构建了港口满意度测评体系和模型,通过顾客对港口企业服务质量的满意程度来测评港口竞争力;杨玉婷等利用模糊评价分析法分析福州港、厦门港和湄洲湾港的竞争力状况,指出发挥各个港口的自身优势,加强协同发展,发挥出福建省港口的整体竞争力;唐丽敏提出基于市场划分的集装箱港口竞争力评价模型,并以位于东亚和东南亚的26个主要集装箱港口为评价对象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简便易行,易于对港口进行动态评价;王婧加入直接腹地外向度、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利用额、港航合作程度、港航EDI化程度、码头服务行业发展、港口未来发展规划这六项新指标,使用了 AHP层次分析法,对天津港和其竞争对手青岛港、大连港的竞争力做了横向与纵向比较分析,并用SWOT对天津港竞争力做了全面分析;张浩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包括物流公司、航运企业和口岸服务部门等角度分析对港口竞争力的影响,指出不断加强与供应链企业间的沟通与联系,实现“共赢共生”;邵红伟选取我国沿海上海港、大连港、天津港、深圳港和厦门港五个样本港口作为研究对象,利用MCE软件的AHP 模块确定了港口竞争力各指标权重,运用灰色关联分析计算出五个样本港口的竞争力关联度,并给出了各港口的竞争力大小排名;王谷成从区位价值分析港口竞争优势,认为港口竞争优势的取得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异质性资源的形成,可从港口-腹地经济、组合港发展、港口功能、港口物流、港口区域复杂网络等五个方面着手进行港口区位价值的创造与应用,提高港口竞争优势[10];蒋轶静认为港口内部竞争既能够防止垄断现象和寻租行为的产生,提高港口企业的专业化水平,创新意识,也能造成港口资源和设施的重复,环境问题以及港口市场的紊乱,以上海港为例,对其资本构成和体制演变进行了分析,并对港口内部竞争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郝俊利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港口竞争力模型,以新加坡港、上海港、香港港为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合理地确定港口竞争力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对港口的竟争力状况进行有效评价并可以了解企业目前的竞争力状况及存在的问题;针对如何在波斯湾地区选取合适的港口进行分析,Sayarehd等人首先使用TOPSIS对影响选择的港口通过能力、装卸速率、安全性以及运营成本等10个要素重要性进行排名,后使用AHP分析得出结论,阿里山港口竞争力最强;通过竞合理论分析上海港与宁波-舟山港之间的关系,从自然条件、价格、信息化水平、港口服务质量以及腹地方面进行比较,并运用HHI指数和线性回归分析两者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指出两者应合作共同面对其他国家的对等港口的挑战,提高长三角港口群的竞争力;李婷婷利用指标体系设计理论,构建了港口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使用修正后的层次分析方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建立了基于证据推理法的港口竞争力评价模型,将模型应用于大连港、营口港、天津港、上海港、深圳港、厦门港的竞争力评价中,指出影响港口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仍是港口企业的硬件条件,此外,港口的现代化及科技化水平也成为竞争中决定胜负的因素;以沟通港口与腹地的走廊的吸引力为研究对象,旨在提供一种在一个给定的港口中如何分析走廊吸引力的方法论,以南非为实例,采用资源的整合策略与容量评价模型分析走廊的优劣势,进一步完善走廊与腹地港口体系的吸引力与发展;Jian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法研究了中国港口的历史与空间的演化,指出当前中国港口存在低碳意识薄弱、环境保护的政策与机制不完善、港口物流的污染高排放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Tsz提出一个用于研究海港码头奖罚竞争博弈模型。
模拟结果表明,终端操作者总是倾向于控制该区域的多个终端,若所有的码头运营商拓展业务到每一个端口,他们会由于增加港口之间和内部的竞争中而更糟,实证观察结果与模拟结果相一致;杨香凤采用基于区分矩阵和逻辑运算的算法的粗糙集评价模型,选取我国上海、深圳、青岛、宁波等十大沿海港口作为样本,用分类采集的方法收集相关数据,得出样本港口的综合评价值和竞争力排名,并且分析表明航道水深、口岸对外贸易额、装卸效率、集装箱吞吐量和港口年通过能力这五个指标更为重要,是影响港口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以“高斯假说”为引例,从生态位理论视角剖析邮轮港口的生态位构成,指出港口生态位就是邮轮港口在由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等关联素构成的特定生态系统中占据的明确位置,以及在特定时期内对其资源谱系中各种资源获取和利用状况并从生态位重叠的竞争机制上分析港口竞争的原因;以中国港口和韩国港口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相关地区船公司的调查,结果显示港口服务、腹地经济情况、可靠性、便利性、物流成本,区域中心和连通性是其选择港口的决定因素,这些因素也是提高港口竞争的重要因素;G-T等人出于冲突利益的视角,认为层次分析法中不能解决决策者决策的不确定性和冲突性的问题,所以将折中权重法运用到层次分析法中,并对东北亚主要港口港口的竞争力进行了评估;(二)客观分析法客观分析法主要包括:熵权法,因子分析法,结构方程法,数据包络法等方法,相比主观分析法而言,客观分析法基于客观数据的分析,更贴近实际,然而操作机械化,数据难以获得,计算过程繁琐。
例如:李冬新等人以港口企业及其供应链伙伴的关键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借助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港口企业间的信任和承诺对港口竞争力的影响,说明改善港口企业合作伙伴间的信任和承诺对提升港口竞争力是有积极影响的;蔡俐俐提出了利用超效率数据包络模型以及通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深圳,上海,广州,珠海,厦门港口的综合竞争力作了系统的分析和综合研究,从而得出更加直观的竞争力排名情况;屈莉莉等人以环渤海港口群为例,建立多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综合港口运营条件、港口生产能力、港口腹地条件,利用多层因子分析法计算各港口因子得分,全面揭示各港口在特征指标上的性能表现及在港口群内的综合竞争力排序;王璨侯通过混沌模型的分析,得出港口企业的管理能力会影响港口竞争力系统的发展趋势,当系统即将出现不稳定的状态时,可以通过调控港口企业的管理能力,使港口竞争力处于稳定的状态;王丹等人提出基于聚类分析的辽宁港口群层次划分方法,根据层次和重点来布局辽宁港口,可以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促进港口群的资源整合和协调发展;刘家军、蒋朝哲针对港口指标多输入多输出的特点,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分别引入C 2R和2 2C GS模型,对中国主要10个港口进行了有效性评价,结果表明DEA用于港口竞争力评价是有效的;顾磊等人从全球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视角出发,选取沿海三大港口群的中高层管理者为调查对象,运用两阶段的结构方程模型对当前港口供应链管理过程中港口的绿色绩效相关关系进行验证。
结果表明:港口的外部绿色合作和内部绿色实践不仅对于港口绿色绩效存在明显的正反馈,还对提升港口竞争力有正向反馈;绿色政策法规的制定与实施对于港口外部绿色合作与内部绿色实践具有正反馈;任承雨基于港口基础设施指标、腹地经济水平指标和交通配套设施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辽宁沿海经济带港口整体竞争力,发现统计期间内辽宁省港口竞争力提升受限于交通配套能力不足;陈志卷选取了九个主要集装箱港口作为研究对象,借助偏移—分享模型对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集装箱港口群主要港口的偏移增长量进行测算,得出结论:三大港口群体系的集装箱偏移增长量维持在较高水平,三大港群内部各港口的竞争比港群之间的相互竞争更加激烈,从各港口的竞争能力来看,宁波 - 舟山港处于绝对竞争优势地位,大连港,天津港和青岛港竞争优势逐渐显现,而上海港竞争能力呈现下降趋势;Dong-jin使用不同于DEA的PROMETHEE模型,对欧洲19个主要的集装箱港口的基于吊桥数量、码头长度、终端区域、工作时数以及TEU标准对港口生产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础设施的完备以及运作效率对港口竞争力的排名有重大影响;胡涛以可持续思想为出发点,从传统和生态两个方面考察港口竞争力,以重庆港作为港口样本,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重庆港 2006-2010 年的竞争力情况进行评价,在生态因素的指标计算中,选择采用生态足迹方法来计算,港口持续的经济增长开始受到自然资本的约束。
因此各港口应认识到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形成自己的可持续港口竞争力;王春颖等人运用熵权值的方法确定港口的运营条件、服务水平、综合环境、集装箱吞吐量及发展、设备条件以及现代化管理水平指标的评价权重值,建立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通过该模型对集装箱港口的市场竞争力进行评价,发现该模型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Woo-chul等人采用独立样本T检定和IPA分析法对釜山港和仁川港进行比较分析,仁川港在港口通过能力、港口费率以及海运费占有优势,对京仁港而言,一个明确的管理策略、加强与政府之间的积极合作,对K-水工程运营商,以及终端运营公司是必要的;Antonio等人以意大利的热内亚港、的里雅斯特港、那不勒斯等主要港口为实证,分析影响港口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价格、容量、生产力在这些港口之间的差异,提出通过增加容量、降低成本、提高生产力、加强港口之间的合作、系统化等战略计划来整体提高意大利港口的竞争力,减价战略在短期内会带来积极影响,但长期来说会影响其港口市场份额,不利于港口竞争力的持久发展;海港建设性和系统化的管理可以决定港口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Aldona等人以克莱佩达海港的竞争力分析,采用一元与多元回归及时间序列计量方法,表明合理的货流规划、与毗邻国的运输与物流网络联系的加强、港口装卸率的提高、详细的市场调研都有利于提高港口竞争力;Hee-jung文中通过分析港口运营能力、设施的便利性、电子文件处理速度、与腹地之间联系度的定量和定性因素,采用截断模型对亚洲61个大型集装箱码头的数据进行参数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集装箱码头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与码头的绩效密切相关,集装箱码头自身的大规模无法保证码头绩效的提升;戴庆辉与耿超凡以五大港口群的25个集装箱码头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人力资本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因子分析法的分析,得到各码头的人力资本竟争力分值,从而确定了影响我国集装箱码头人力资本竟争力的四大因子:发展潜力因子、人力资本投入因子、员工技能水平因子和管理效率因子;Francisco从需求角度,利用VAR模型,以巴西南部和东南部地区相关港口为对象,经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来验证它们之间需求波动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