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Bachman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模式看口译
从交际语言测试理论的视角反思英语教学的误区

从交际语言测试理论的视角反思英语教学的误区一、引言语言测试理论是一门综合学科,由于“语言测试和语言教学之间恰当的关系是伙伴关系”,语言测试对语言教学具有一定的反拨作用(backwash),因此语言测试的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英语教学,对于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语言测试的发展与语言教学的发展过程基本是相对应的,它们是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
二、对英语教学的反思从这一理论的视角出发,笔者对当前英语教学的误区进行了思考。
误区一,研究好国外的二语习得理论就能教好英语目前,我们的英语教学非常重视理论研究,我们的学术杂志上的文章发表不少,各种理论研究层出不穷,也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
然而,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我们在教学中仍然会发现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存在一些问题。
笔者认为,我们的理论研究虽然成果不少,但是仍有不足,“我们尚未找出中国人学习外语的特殊规律,尚未找到在中国这样一个特殊环境下外语教学的有效方法。
”此外,虽然我们重视并提倡课堂上的师生交流和互动以促进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但在一些地方,我们的英语仍然是大班上课,学生人数众多,要想让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交际中来还是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误区二,英语交际能力就是英语语言知识受结构主义测试理论的影响,我们在有些语言测试中重视语言知识测试,重点考查学生的语法规则、词汇用法、阅读、翻译等。
考查题型单一,综合性题型较少。
这样,我们的语言教学目标是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而我们的测试却是注重单一语言知识的考查。
当两者不一致时,如果测试的结果对于学生非常重要,学生备考时就会不自觉的放弃教学目标中提倡的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而注重单一语言知识的学习,采用“题海战术”以通过考试。
同时,为了提高学生考试的通过率,教师也不得不顺应这一趋势,在课堂教学中轻语言应用而重语言知识的传授。
这样造成的问题可能是教师辛苦教学,学生拼命做题,考试成绩良好,但学生在英语交际中的问题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
交际性语言测试理论下提高商务人才的口语素质

交际性语言测试理论下提高商务人才的口语素质摘要:交际性语言测试代表了未来语言测试的发展方向。
本文介绍了交际性语言测试的形成发展以及主要特征,分析了“剑桥商务英语证书(bec)”考试中交际性语言测试的主要体现。
bec考试具有较明显的交际性测试的特征,对于其进行分析提炼出对商务英语口语教学的反拨作用,进而提出在现有条件下提高商务人才的口语素质的基本模式。
关键词:交际性语言测试 bec考试提高口语素质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资助“通过交际测试手段培养应用型商务人才的研究”项目编号:12524133一、交际性语言测试的发展概述交际性语言测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sting)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20多年的发展于90年代趋于成熟,现已成为英美等国外语测试的主流。
1972年,社会语言学家hymes提出“交际能力”的概念,并将其解释为主要包括语言能力和社会语言能力两个方面。
这使得语言研究不再局限于其形式和结构,而是延伸到其交际的意义上来。
在此基础之上,canale和swain在80年代初提出了交际能力理论模式。
该模式指出交际能力至少包括四个方面: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策略能力。
然而,该模式没有说明各能力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他们如何结合构成综合的交际能力。
90年代初,美国应用语言学家bachman提出了一个新的交际语言能力测试模式。
该模式由语言能力、策略能力和心理-生理机制三个部分组成。
bachman 的这一模式不仅较全面地解释了交际语言能力所包含的基本因素,而且还说明了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从hymes最初提出“交际能力”这一概念到bachman关于交际能力构成的最新模式,反映了语言学家们对语言及语言能力的认识不断加深,交际性语言测试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与语言学理论的发展密切相关。
这为交际语言测试理论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bec口语测试对商务英语口语教学的影响和作用1.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传授交际策略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学习商务英语的目的是获得以英语为工具参与商务交际的能力。
企业内口译认证考试的交际法原则

企业内口译认证考试的交际法原则作者:戚宇光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09年第12期[摘要] 本文旨在讨论国内口译测试体系的现状,重点放在讨论提供市场准入这一层次的口译即企业内口译的认证。
由于口译测试本身也是语言测试,Bachman的语言测试理论理应也可以运用于口译认证考试的测试内容中,为此本文涉及国内三种影响力较大的口译测试体系,即人事部二级交传考试,上海市商务口译考试和上海市英语高级口译考试。
[关键词] 口译测试,企业内口译认证考试,交际法语言测试,测试内容自从上海市政府1997年推出英语高级口译资格证书考试以来,口译市场上各种测试机构推出了一系列口译测试体系,其中有影响力的有国家人事部的翻译专业资格证书考试,上海会议和商务口译办公室的商务口译证书考试和上海市紧缺人才办公室推出的高级口译资格证书考试。
这些口译考试的涌现对于规范口译服务,为有志从事口译工作者提供市场准入,改善市场上口译服务的质量。
一、企业内口译和三种口译测试体系1、企业内口译的定义企业内/商务口译是区别于会议口译和陪同口译的口译服务形式,是为常规商务会谈服务的专门职业,服务形式为2-3分钟的讲话的交替传译,须辅以笔记,属于大学翻译专业本科层次的专业教育,现实各大学翻译专业培养的即为这种层次的教育。
2、三种口译测试体系(1)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CATTI)。
CATTI考试为中国的口译市场上一系列的口译测试系统中唯一能够提供全国性分级职业认证的考试项目,由国家人事部和中国外文局联合推出。
CATTI考试共分四级,其中二级考试的要求如下表所显示:(2)商务口译认证考试(BIAT)。
上海市会议与商务口译考核办公室2003年推出商务口译考试,目的是通过在较好掌握英语听说读写等技能的人群中培养商务口译技能。
通过考试者应具备相应的语言能力和商务知识以及口译技能承担3分钟以内的商务有关的交替传译。
商务口译考试从定义上来看即为企业内口译考试。
交际语言测试理论模式与评估标准

交际语言测试理论模式与评估标准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语言交流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语言测试作为语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语言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方式。
在众多语言测试理论中,交际语言测试因其注重实际语言运用能力而受到广泛。
本文将详细介绍交际语言测试的理论模式与评估标准,以期为语言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交际语言测试的理论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测试目标:交际语言测试旨在测试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测试内容:测试内容应贴近实际生活,体现语言的交际功能。
例如,可以设计商务情境、旅游情境、学术情境等,以评估学生在不同场合下的语言运用能力。
测试方式:交际语言测试多采用综合测试法,将多项语言技能融合在一起进行测试,以模拟真实语境。
交际语言测试的优势在于其强调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能够全面评估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
然而,由于交际语言测试对语境的依赖,它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对语言使用者的文化背景、社会经验等因素考虑不足,可能导致评价结果的偏差。
交际语言测试的评估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有效性:评估结果应能够准确反映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与传统的分离式语言测试相比,交际语言测试的有效性更高。
客观性:评估标准应清晰明确,不受评估者主观因素的影响。
通过设计详细的评分标准和流程,可以提高评估的客观性。
可行性:评估方法应简单易行,成本效益高。
交际语言测试多采用计算机辅助测试(CAT)和互联网测试,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效率。
制定和实施评估标准时,应充分考虑上述因素,以保证交际语言测试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以一家跨国公司的员工英语测试为例,我们来看看交际语言测试在实际中的应用。
该公司为了评估员工的英语沟通能力,采用交际语言测试进行评估。
测试内容包括商务情境下的听说能力,以及读写能力。
评估标准包括有效性、客观性和可行性三个方面的考量。
通过实际应用,我们发现该交际语言测试能够有效评估员工的英语沟通能力。
伍具有优良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

《英语口译》教师队伍具有优良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专业素质高,科研能力强、知识背景丰富、教学效果好。
从知识结构来看,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名,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4名,教授1名,副教授3名,助理教授1名,助教2名,高职称、高学历、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发挥了传帮带的重要作用,而中青年教师又给这支队伍注入了蓬勃朝气和时代气息;从年龄结构来看,50岁以上的教师2位,40岁以上的1位,30岁以上的1位,20岁以上的3位,形成了良好的老中青梯队。
1. 雷天放副教授英语系副主任研究方向英汉文化对比;英汉口笔译教授课程英语精读交际英语英语新闻听力英美概况英汉交替传译英汉视译英美报刊选读文化与翻译话语与翻译近年主要成果1.(主编之一)《口译教程》(学生用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2.(主编之一)《口译教程》(教师用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本套教材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3.(著作)《VOA标准英语课堂·新闻报道》,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4.(著作)《VOA标准英语·新闻》(第二辑,)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5.(著作)《VOA标准英语·新闻》(第一辑),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6.(编译)《英文个人简历》,文汇出版社,2001年7.(论文)“口译课是改善英语专业教学的有效途径”,厦门大学学报2000年增刊(教学论文专辑)8.(编者之一)《新编英语口译教程》(学生用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9.(编者之一)《新编英语口译教程》(教师用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本套教材获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项目与课题情况时间课题名称经费来源承担任务2006年7月支持东北大学开展口译理论与教学研究东北大学课题组成员2006年6月校精品课程“英语口译”厦门大学课题组成员2005年8月支持东北大学开展口译理论与教学研究东北大学课题组成员2004-2005欧盟亚洲联系计划“亚欧口译”国际口译培训项目欧盟课题组组长2003年8月欧盟支持中国加入WTO口译培训项目欧盟课题组组长1994-1998 英国文化委员会译员培训项目英国文化委员会课题组组长2. 陈菁副教授、博士英语系视听说教研室主任简历1988年本科毕业于厦门大学外文系。
Bachman交际语言能力模式下的中国特色表达口译策略探析

21世纪是中华文化与世界各族文化广泛交流、共同繁荣的世纪。
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全方位、多层次交流的日益频繁,涉外口译工作者成为中外交往中一支必不可缺的中介力量,并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
改革开放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越来越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词语新表达不断涌现,几乎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和教育等各个领域。
富有中国文化内涵的表达不容易为英语受众所理解,如何在汉英口译中准确得体地表达中国特色词语已成为口译研究的热门话题。
科学合理的口译策略及处理技巧有助于传达信息实现沟通,有效地向世界宣传中国特色文化。
1B a c h m a n 交际语言能力模式B a c h m a n 认为语言的交际不只是简单的信息传递,而是发生在情景、语言使用者和语篇之间的动态交互行为。
B a c h m a n 对交际语言能力进行了详细而严格的界定。
他认为交际语言能力模式是由语言能力(l a n g u a g e c o m p e t e n c e )、策略能力(s t r a t e g i c c o m p e -t e n c e )、和心理生理机制(p s y c h o p h y s i o l o g i c a l m e c h a -n i s m s )三部分组成。
语言能力包括组织篇章能力(o r -g a n i z a t i o n a l c o m p e t e n c e )和语用能力(p r a g m a t i c c o m -p e t e n c e ),如词汇、语法、句法、衔接、组织、言语知识、社会语言知识等;策略能力是指在具体情景下运用语言知识进行交际的心理能力(m e n t a l c a p a c i t y ),是语言使用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一种综合运用已掌握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心理生理机制是语言交际时的一种神经和生理过程,如在接受语言(r e c e p t i v e l a n g u a g eu s e )过程中使用的是视听技能,而在产生语言(p r o -d u c t i v e l a n g u a g e u s e )的过程中使用的是神经肌肉技能。
Bachman的测试方法Facet框架对口译测试设计的思考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语言学研究本栏目责任编辑:谢媛媛Bachman 的测试方法Facet 框架对口译测试设计的思考朱晓萍(贵州大学人民武装学院,贵州贵阳550025)摘要:语言测试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科学,而口译测试则是比一般语言测试还要复杂的语言测试。
Lyle F.Bachman 作为国际著名的语言测试专家,提出了较多测试领域有影响力的理论,比如交际法语言测试模式,很大程度上开启和推动了国内口译测试的研究。
然而,从另外一个角度,即Bachman 提出的测试方法Facet 框架出发,结合目前国内口译测试的现状,基于该框架从五个方面对口译测试的开发与测试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语言测试;Bachman ;口译测试;测试方法facet 框架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39(2016)20-0220-031背景语言测试是关于语言能力测量的科学,其产生发展和心理测量学、教育学、二语习得、社会语言学和认知科学等都有一定的接口和渊源。
而口译测试作为语言测试中较为复杂的一种,牵涉的变量也甚多。
语言测试的结果往往会用于考生的评估或者准入,具有一定的社会效应。
因此,设计一个好的语言测试,宏观上必然需要理论框架的指导,力求考虑到测试的信度、效度、伦理、公平、结果使用及社会影响等问题;微观上也需要考虑许多方方面面的因素和变量。
“国内目前口译测试的研究相对薄弱,实际的测试工作总存在着很多不规范的现象”(冯建忠,2005:54)。
某些院校的MTI 口译方向入门考试也考得很随意,口译测试测什么?怎么测?这些都不明确。
负责口译测试的教师也不一定都有语言测试的理论背景,这就造成了国内口译测试的环节和结果使用的有效性被怀疑。
本文拟从Bach⁃man 提出的测试方法Facet 框架出发,结合目前国内口译测试的现状,基于该框架从五个方面对口译测试的开发与测试提出几点思考。
2文献综述回顾国内外口译测试的发展,笔者以“口译测试”为主题关键词直接输入CNKI 进行查询,能检索到得直接相关性文献数量不多,核心期刊的文章更少。
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指导口译测试设计方案国内分析研究综述

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指导口译测试设计国内研究综述-设计论文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指导口译测试设计国内研究综述计霄雯(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部,上海200083)摘要:口译测试设计是科学公平选拔合格口译人才的前提条件。
口译测试也是语言测试,因而可以借鉴Bachman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
本文梳理Bachman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所强调的测试内容和方法,分析反观近年来国内将语言测试与口译测试结合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可能方向,以期对科学合理设计口译测试有所借鉴。
关键词:综述;国内研究;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口译测试设计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3-0132-03随着中国不断发展的国际化趋势,口译活动日渐频繁,对合格口译人员的需求也更多。
如何选拔出合格的口译人员呢?目前国内对口译人才的选拔科学度仍需更上一层台阶,学术界对口译测试的研究也明显不足。
口译测试也是语言测试,因而Bachman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对于口译测试设计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这一方面的研究对于口译测试理论及口译人才选拔具有重大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一、Bachman交际法语言测试体系1. 测试内容———交际语言能力(CLA,communicativelanguage ability)。
Bachman[1]认为交际语言能力包括语言知识(languageknowledge)、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以及心理生理机制(psyc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三个部分。
语言知识包括组织架构能力及语用能力;策略能力指将语言知识与交流者知识结构及交际场合特征结合的能力;心理生理机制指交际时的神经及生理机制。
2.Bachman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指导下的测试方法。
上述Bachman交际语言能力模型,为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指导下的语言测试方法设计提供了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en Jing
(Collegeo fF oreignL anguagesa ndC ultures,X iamenU niversity,X iamen3 61005,C hina)
A b s t r a c t : Thet heoryo fc ommunicativel anguaget estinga sa dvocatedb yL yleF B achmanh asg reati nfluencei nt hef ieldo fl anguaget esting worldwide.T hep resentw riterh oldst hatt het heorys ervesa sa s oundt heoreticalf rameworkf ort het estingo fi nterpretingd uet ot hef actt hat interpretingi sb yn aturea c omplexc ommunicativea ct.T hep apera ttemptst oc lassifyt hec ommunicativec ompetenceo fi nterpretinga sk nowl- edgec ompetence,s killc ompetencea ndp sychophysiologyc ompetence.I ta lsoh oldst hatf ort hep urposeo fc reatinga c ommunicatives ituation ast hec ontext,a uthenticityi st her ulet of ollowi nc onductingi nterpretingt ests. K e y w o r d s : Bachman;c ommunicativel anguaget esting ;i nterpretingt esting
1 .口译交际能力的含义
制定测试内容规范时,最根本的问题是定义所测量的是 什么语言能力(B a c h m a n ,1 9 9 0 :4 )。从上面的“厦大 口译模式”中可以得知,口译能力包括理解原文和用目的语 表达意义两部分。整个交际过程的完成需要在分析语篇和特 定情景中的文化因素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口译员对口译技能 和口译职业标准的掌握是完成交际任务的核心。
循的原则是测试的“真实性”,即要尽量创造正常的、现实的交际环境,使应试者的能力得到全面衡量。
关键词:B a c h m a n ;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口译测试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3X(2002)01-0051-03
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Interpreting Testing
A(D+CC)
S+ P
I
C(SL +K) R(TL+K)
在这个模式中,C = C o m p r e h e n s i o n (理解); R = 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表达);S = S k i l l (技能); P=Professionalism (职业标准); A=Analysis (分析); D=Discourse(语篇); CC=Cross-Cultural Awareness (跨 文化意识); K=Extra-Linguistic Knowledge (语言外知 识);TL=Target Language (目的语); SL=Source Language (原语); I=Interpreting (口译)。
们对语言能力的认识,掌握一门语言意味着能在一定的语境 c o m p e t e n c e ,如词汇、词法、句法、衔接、组织等)和
中使用所学的语言进行有效的交际,交流思想感情,达到相 语用能力(pragmatic competence ,如言语知识和社会语言知
互沟通的目的。这时语言学习者的交际能力成了被测试的对 识);策略能力是指在具体情景下运用语言知识进行交际的
价。语言测试的发展与语言观以及语言习得和教学研究的发 interaction)。语言测试应测量包括语法、语篇、社会语言
展息息相关。
能力和策略能力在内的交际语言能力,同时它还应该以真实
伴随着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结构主义语语言信
测试进入心理测量—结构主义时期,其特点是围绕语言这个 息(explicit linguistic information )和隐含的言语意义或功能
由语音、词汇、语法构成的符号系统,逐项测验学生掌握 意义(impliciti llocutionaryo rf unctionalm eaning) 。
操作这套系统的各项技能。七十年代中期始是语言测试的心
Bachman(1990:81-110 ) 对交际语言能力进行了十分
理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时期(杨惠中,2 0 0 0 :F 1 2 )。这 详 细 和 严 格 的 定 义 。他 认 为 交 际 语 言 能 力 由 语 言 能 力
一、B a c h m a n 的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
除了对语言系统知识的掌握之外,它还必须包括对句子之外
语言使用语境的掌握。语言的交际不只是简单的信息传递,
语言测试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科学,其目的在于利用 而是发生在情景(situation)、语言使用者(language user )
科学的测试工具,对测试者的语言能力进行准确和公正的评 和语篇(d i s c o u r s e )之间的动态交互(d y n a m i c
影响,互相促进。正因为如此,“在过去十年中交际法语 能力会起到某种补偿作用,以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心理生
言测试所取得的许多发展得归功于由 Widdowson 、Johnson 、 理机制是语言交际时的一种神经和生理过程,如在接收语言
Brumfit、Candlin、Wilkins、Savingnon 等应用语言学家所 (receptive language use )过程中使用的是视听技能;而在
摘 要:Bachman 的交际法语言测试对全球的语言教学和语言测试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作者认为,它对口译测试具有重
要的指导作用。这是因为口译本身就是一种复杂的交际行为。口译测试就是对译员交际能力的测试。本文以Bachman 对语言交际
能力的分类为参照,将译员的口译交际能力分为知识能力、技能能力、心理能力三部分。在对这三种能力进行测试时,需要遵
象。众多的语言学家对此都有论述,其中 L y l e B a c h m a n 心理能力(mental capacity ),它是语言使用中的一个重要
(1 9 9 0 ,1 9 9 6 ,1 9 9 8 )提出的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在该领 部分,是一种综合运用已掌握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使
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一阶段语言被看作是一种动态的,具有创造性的功能体系, (language competence )、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 )
因此语言测试不仅要测量对语言系统知识的掌握,更要测量 和心理生理机制(psyc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三部分
使用语言的能力。八十年代交际教学法的发展更是扩展了人 组成。语言能力包括组织篇章能力 (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a l
用者的策略能力使其能将语言能力与知识结构(k n o w l e d g e
Bachman(1 9 9 0 :3)首先认为语言习得和语言教学的 structures)和交际情境(context of situation )的特征联系
研究和发展与语言测试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两者之间互相 起来,例如当语言使用者的语言能力出现障碍时,他的策略
内容1(Content1 )
2 .口译测试的内容
代码2(Code 2)
设计口译测试内容时,应遵循兼顾知识与技能,语言能 力与非语言能力的原则。
接收者( R E C E I V E R )
信号2(SIGNAL 2)
(1 )知识与技能
内容2 (Content 2) 整个交际流程如下:译员接收到含有信息的信号 1 ——识 别代码 1——解码信号 1——寻找信息——理解信息——选择 代码 2——将理解后的信息译成代码 2——传送含有信息的信 号2 。 口译是以口头的形式将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内容用另一种语 言传达出来。口译的工作环境、工作方法、工作时间与笔 译不同,其现场性和时限性决定了它是一种更为直接的交际 行为。口译员必须在现场完成一个将一种语言所承载的信息 用另一种语言传达给接受者的交际过程,其“交际由三部分 组成:讲话人、其 使 用 的 语 言 和 听 众”(塞莱丝科维奇, 1 9 8 9 :2 4 4 )。厦门大学(1 9 9 9 )是这样描写口译的交际 模式的:
口译经过一个从理解到表达的过程。理解包括对原语的 理解和语言外知识(或称百科知识)的理解,顺利的表达 同样需要掌握目的语和语言外知识。涵盖了话语分析和跨文 化交际的分析过程同时作用于口译的理解和表达。处于核心 位置的口译技能和职业标准两部分贯穿于口译分析,理解和
语言测试经历了一个从测试知识到测试技能再到测试实际 运用语言能力的转变过程。交际法语言测试理论认为语言测 试应是多重组合(m u l t i - c o m p o n e n t i a l )的(B a c h m a n , 1 9 9 8 :4 ),测试者应同时对应试者在交际前提下的语言知 识和语言技能进行测试。口译测试中的知识是指对两种语言 系统要素的掌握,如语法、词汇、语音、书写等和言外知 识,如主题背景知识。口译技能是实际运用所掌握的各种知 识进行口译的能力。
倡 导 的 交 际 法 语 言 教 学 。”
产生语言(productive language use )的过程中使用的是神经
Bachman 还认为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应该有更广泛的涵义。 肌 肉 技 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