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教案

孔子教案
孔子教案

你了解xx吗

【活动目标】

1、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孔子,走进这位先贤的思想世界,亲身体验和了解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综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2、综合培养学生查阅、整理、筛选、整合资料的能力,综合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活动实施】

1、制定活动计划。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讨论,拟定小组活动计划,明确各自职责,并确定资料搜集的方式,安排好活动时间。教师对各组的活动计划予以及时指导,如有明显不当之处,即与学生一起商讨更正。

2、搜集资料,采集信息。各组按照活动内容,多方面获取第一手资料。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尤为重要。一是因为教师提供的书籍和网上下载的内容文字浩繁,学生又只能利用课余时间阅读,阅读量难以达到要求;二是由于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不强,很多原文即使有白话解说,也很难读懂。

为此,教师首先应尽可能多地熟悉资料内容,然后引导学生有选择性地查阅和做笔记。有条件的,还可把学生带到孔庙、孔府、孔林等实地进行参观访问,作访问笔录、写观察日记等。

3、处理资料,整合信息。学生将积累的资料分组集中,进行筛选。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研究资料的价值,考查其对学生的适宜度。

4、准备汇报材料,确立汇报形式。各学习小组根据本组所取得的成果,自主设计成果交流的形式。首先,在教师的指导下,推选五位主持人(总主持人一名,其余四人可由组长担任),然后由各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讨论决定成果汇报形式(如情景表演、演讲、解说、朗诵、展出等,不拘一格)。

5、成果展示交流。主持人准备好台词,编排好展示程序,各组进行成果交流。

教师予以点评、小结。【活动实录】

一、教师导入

同学们,孔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被尊为“圣人”。他的思想观念,对中国社会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让他们美丽的光环也闪耀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心中!同学们经过两个星期的努力,搜集了大量资料,收获了不少成果。今天,我们将把这个成果展示出来,愿大家在这次交流展示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教师导入看似多余,实属必要。因为这则导语简要概括了孔子的思想及其影响,重申了学习目的、过程,交代了成果展示的意义,让学生学有方向、学有动力,让读者明确学习过程和展示目的。)

(同学们,五千年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曾经在人类文明史上创造过无数的奇迹,孔子便是这奇迹中一颗耀眼的明星,他们超人的智慧、深邃的思想、积极的人生态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两个星期来,我们通过阅读、上网查找和请教老师,搜集了有关孔子的大量资料,并精心编排,今天在这里展示你们的成果。首先,大家欢迎“生平组”的同学为我们展示。)第一组展示:我们小组搜集的是有关孔子的生平经历,并请大家欣赏有关“孔庙、孔府、孔林”的图片资料。下面由二名同学展示我们的成果:

生1:(持孔子画像上台)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十五岁立志学习,先后做过仓库和牧场管理员、小司空及大司空,曾拜老子为师;五十多岁后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晚年收徒讲学,编修整理了《诗》《书》《礼》《乐》《周易》《春秋》等书,直至七十三岁逝世。

生2:(播放孔子视频)孔庙、孔府和孔林在山东曲阜市,是规模最大的纪念和祭祀孔子及其子孙的建筑群.(第一组同学从不同侧面展示了本组搜集整理

的孔子的生平、主要经历。材料充实,思路清晰,特别是持孔子画像上台讲述做法形象而有创意,可见第一组同学作过不少努力。)

第二组展示:我们小组向大家介绍孔子的教育思想。

生1:xx的学院:

生2:xx的教育主张

生3:xx的教育目的

生4:xx的教育内容

生5:xx的教学方法

生6:xx的学习方法

(本组同学把孔子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条理清晰、通俗易懂地加以阐释,筛选整合资料的难度很大,但他们迎难而上,精神可佳。)

第三组展示:请大家欣赏我们组搜集的孔子的经典名言。

生1:《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研究孔子思想和生平最珍贵的资料。请大家欣赏论语六则,小声齐读。

生2:我们摘录几句孔子的经典语录,与大家分享。每人一句。

生3:检查大家的学习情况,进行一次小测试。

(本组同学搜集筛选整理孔子的名言警句,整理筛选,小测试,很有新意。把《论语》中经典的语名作了深入浅出的阐释汇报,难能可贵。)

(第四组的同学为我们准备了精彩的小故事,请大家掌声欢迎。)第四组展示:

故事1:情景剧:因材施教

故事2:两小儿辨日

故事3:xx小时候的故事

故事4:xx教育学生的一个小故事。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组同学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做人的态度,难得可贵。)

老师总结:孔子是我国至圣先师,今天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出色,孔子不会后继无人了!愿大家多多努力,以这样的学习方式,获取更多的知识,成就更大的业绩!这次展示活动就要结束了,最后一个任务就是请大家选孔子的某一句名言作为自己的学习做人的座右铭。

(教师总结收获,鼓励上进,布置写作任务,意犹未尽。)

《走 近 孔 子》教案

《走近孔子》教案 《走近孔子》教案 一、导入新课 导课:请同学们看一段影像——祭孔大典上诵读《论语•学而》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这穿越时空的吟唱仿佛把我们带回到二千多年前,去亲耳呤听一位圣人的谆谆教诲,同学们一起告诉老师,他是谁?(孔子) 二、提出学习目标 请几位学生说说自己的生日。每个同学都能牢记自己的生日,那么,你们知道孔子的生日是哪一天呢?9月28日是孔子的诞辰。每年的这一天,在孔子家乡山东曲阜都要举行庄严肃穆的祭孔仪式。从1984年以来,曲阜都要举办“国际孔子文化节”,今年是第23届。全世界崇尚中华文明的人

们每年的九月都把目光聚集到这个被称为东方圣城的地方。老师也想用这节课的时间引领同学们走近这位被尊为圣贤的老者,和同学们共同感受他的睿智、儒雅、虔诚与豁达。 三、了解孔子生平 接下来请同学们看一段描述孔子生平的影像。在看的同时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孔子的思想主张,二是他有哪些作为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即言与行)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在那个大国争霸、弱肉强食的战乱年代,孔子怀着强烈的忧患意识,他谈仁、话义、讲礼、论孝,他的诸多语言流传至今经久不衰,他的博大思想对后世影响举世无双,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他为人类社会留下了通贯古今未来的宝贵文化遗产。今天越来越多的学者文人倾毕生的精力来研究他的学说。接下来想老师想和同学们进一步探讨四个问题,即“仁、礼、教、学。” 四、探究孔子思想与教育主张 (一)“仁” “仁”是孔子整个思想的精髓,在《论语》中出现一百多次,“仁”究竟是什么呢?老师想先听同学们说说。“仁者爱人”“仁”就是发自内心的、真诚地爱别人。孔子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体现“仁爱”的呢?《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在孔子观念中,人的生命比马贵重。奴隶社会,奴隶生活不如牛马,“人祭、

《孔子世家》教案完美版

《孔子世家》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实词与常见虚词的用法,疏通课文,成语典故。 2.通过文章所述事迹了解孔子性格特点及其高尚人格。(孔子好学、乐学、善学的精神,孔子坚持原则、信念坚定的高尚人格,孔子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3.了解孔子的影响和司马迁对孔子的评价。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实词与常见虚词的用法,疏通课文。 2.通过文章所述事迹了解孔子性格特点及其高尚人格。 教学难点: 1.如何理解孔子对司马迁的影响 2.如何理解文中孔子与弟子关于“吾道非邪?何至于此?”的不同对话。 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为何能享此殊荣?令天我们就来学习司马迁的《孔子世家》,了解他对我国的历史和文化发展史的影响。 二学生自学阶段 1、学生自读,疏通文意。 2、分组讨论,解决疑难,用红颜色的笔圈画出不懂的字词及句子。 3、共同归纳1~5节的文言知识,以便上黑板展示。 三知识预设 (一)通假字: 1、由是反鲁(“反”通“返”) 2、孔子长九尺有六寸(“有”通“又”) 3、师襄子辟席再拜(“辟”通“避”) 4、几然而长(“几”通“颀”) (二) 重点文言实词释义 1、先宋人也,曰孔防叔(先:祖先) 2、祷于尼丘得孔子(祷:祈祷,向神求福) 3、字仲尼,姓孔氏(仲:排行老二之意。孔子有异母兄名孟皮) 4、及长,尝为季氏史(尝:曾经) 5、尝为季氏史,料量平(料:计算。量:量具。平:公平,精确) 6、请与孔子适周(与:同,跟。适:到,往) 7、仁人者送人以言(仁人:道德高尚的人) 8、窃仁人之号(窃:窃取,这里是自谦语,偷用、冒用。号:名称) 9、为人子者毋以有己(毋以有己:忘掉自己) 10、弟子稍益进焉(稍:渐渐。益进:增多) 11、与齐太师语乐(语:谈论) 12、眼如望羊(望羊:又作“望洋”,仰视的样子。一说远视的样子) 13、师襄子辟席再拜(再拜,拜两拜) (三)词类活用

17 孔子拜师

17 孔子拜师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组 教学主题:中华传统文化1 课时:2课时 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通过本组教学,能够从多个侧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2.教材分析 作为本册第五组第一篇课文,该篇课文让学生从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对我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课文按孔子决定拜师──洛阳拜师──认真求学──受到敬重的叙述顺序,表现了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 3.学情分析 (1)小学三年级学生年龄在9-10岁之间,部分学生已会电脑和智能手机的基本操作,可在家长帮助下对故事人物、名人名言、中华传统文化等进行的查阅搜集。 (2)学生对各种故事都很感兴趣,但往往只对故事情节感兴趣,而对故事所蕴含的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却感受肤浅。 (3)随着经验和知识积累的不断提高,小学三年级的孩子的认知过程开始由形象性向抽象性过渡,心理活动由随意性向不随意性和自觉性发展,注意力、记忆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学习能力也在不断增强,但这些都需要在老师精心的引导下逐步培养,才能完成好中段向高段听说读写能力的过渡。 (4)本班学生情况 本班大部分学生思维较为活跃,肯动脑筋,识记、理解、运用能力处于中段学生正常水平。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不强,提问、答问的积极性不高,但在表扬和鼓励下能较为有效地调动。 教学目标 1.会认“兼”等7个生字,会写“闻”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培养他们通过网络查找资料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任务二: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新词,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评价任务三: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老子、孔子的品行,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评价任务四: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搜集资料,积累中华古典文化的精髓。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 环节一简介导入活动一 1、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的春秋时期,我国有一位伟大 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正音“子”)。 2、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知道孔子的老师是谁了吧?(老子) (板书)奇怪,老子、孔子,他们的名字怎么都是子?这里的学 问可大着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展示学生网络学 习成果,激发学 生学习的兴趣。 (评价任务一)

《孔子》第二课时教案2

《孔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城关四小田秀萍 一、直接引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1课 二、学习目标 1、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三、先学环节(细读课文,品读感悟) 自学提示一: 快速默读3——8自然段,思考:文中讲述了关于孔子的那几个故事?并试着给每个故事加小标题。(3分钟后比谁会概括。) 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2、集体交流,教师点拨。 板书: 推己及人安守节操识人不易学而不厌 自学指示二: 默读四个故事,画出孔子言行的句子,并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理解。(5分钟后,比谁阅读理解能力强。) 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2、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 第一个故事

1、思考:孔子提出什么主张?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出示句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这是一种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处世原则。概括成:推己及人。) 2、结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3、分角色朗读。 第二个故事 1)为什么孔子口渴的厉害,却不喝一口“盗泉”里的水? [盗,即盗窃,由此可看出孔子对偷盗行为的厌恶,认为“盗”不是君子之举,人要靠自己的劳动去获取,“盗”是可耻的,因此对“盗泉里的水反感,不喝盗泉里的水。] 赞扬了他什么精神?(厌恶偷盗) 第三个故事 1、思考:孔子是怎样谈论“君子”与“小人”的? 出示句子:“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你怎么理解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可结合生活实际谈。 (君子由于有修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小人心中无德,穷困时自然不择手段,获取利益) 引导学生感悟: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穷困不要紧,重要的是有节操,有乐观的生活态度。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之孔子世家教学案

孔子世家 一、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 陬.邑叔梁纥.圩.顶畜.蕃息一乘.车 zōu hé wéi chù shèng 辟.席率.彼旷野孔子语.鲁大.师 bì shuài yù tài 二、阅读《孔子世家》第1、2段,完成下列问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意义或用法) (1)故因名 ..曰“丘”云根据或因为;起名字,命名 (2)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 ..繁殖;增长 (3)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相当于“于”,被;被;在;通“返”,返回(4)孔子长九尺有.六寸通“又” (5)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意动用法,认为……奇特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 孔子家境贫穷并且社会地位低下。等到成年后,曾经担任过季氏家中管仓库的小吏,把财物管理得

准确公平。 三、阅读《孔子世家》第3、4、5段,完成下列问题。 1、解释下列加点(或划线)词语: (1)请.与孔子适.周请允许我;到 (2)鲁君与.之一乘车给 (3)窃.仁人之号自谦之词,虚有 (4)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 通”辨”;危害;揭露 (5)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引出动作对象,不译;逐渐;增加 (6)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 用作动词,弹奏;向前,指学新的内容 (7)已习.其数.,可以益.矣 反复练习;技艺;增加 (8)丘未得其为人作曲者的风范 (9)几.然而长,眼如望羊 .. 通“颀”,长,高;仰视的样子 (10)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 名词作动词,称王;表示反问,难道

(11)师襄子辟.席再拜 同“避”,离开;拜了两拜, 表示恭敬,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孔子到齐国,做高昭子的家臣,想凭借他与齐景公建立联系。 四、阅读《孔子世家》第6、7 段,完成下列问题。 1、解释下列加点(或划线)词语: (1)楚救陈,军.于城父 名词做动词,驻扎,驻军 (2)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当权 (3)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就;一起;调派 (4)从者病.,莫.能兴. 疲劳;没有人;起,起身 (5)尔以 ..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你;认为;懂得 (6)然.,非与.是的;通“欤”,句尾语气词 2、特殊句式 (1)孔子贤者判断句

《论语》 导读及经典赏析 教案

《<论语>导读及经典赏析》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论语》的成书过程和内容概要; 2.通过人物故事和专题归类两种方法引导进行学习,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根据《论语》经典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为人,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3.使学生体会到《论语》之美,并不断去践行《论语》精神。 4.联系自身学习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1.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论语》一书的主要思想内涵。 2.重点欣赏书中关于学习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 教学难点: 1.深层理解《论语》内蕴; 2.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欣赏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而该经典主要是谈学习态度、方法和思想修养的,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营造背诵课文的气氛,在读中理解、领会其内涵,力争当堂熟读成诵。 2.讨论评点法。教读本文采用评点式,就内容、写法及现实意义评点。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探究、质疑,调动学习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及“朝圣”,我们自然会联想到那跪拜、跋涉着的虔诚的伊斯兰教徒向圣地麦加前行的浩荡壮观情景,还有电影《红河谷》那一老一少一步一拜朝前走令人震撼的一幕。而在我国人们也把到山东曲阜去看孔庙叫做“朝圣”,同学们知道它的缘故吗? 作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板书文题),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为儒家的重要经典。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的书籍里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所以世有“半部《论语》冶天下”之说。而在国外,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全美第7所孔子学院、新英格兰地区第一所孔子学院,于20日在美国麻州大学正式揭牌成立。 今天,让我们走近孔子,走进《论语》,去聆听先哲的教诲。 二、关于孔子和《论语》的简介: 1.《论语》 孔子在中国是个闻名遐迩、妇孺皆知的人物。老百姓叫他做孔圣人,读书人称他为孔夫子,历人皇帝给他加过许多封号,其中以“大成至圣文宣王”最显赫,以“至圣先师”最为人们所熟悉。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首开私人讲学之风,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出了一大批有才干的学生。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孔子更是伟大的思想家。他提出了一整套仁学理论,创立了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富有人文特色的哲学体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确立了在中国哲学的总体面貌,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并在晚年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

孔子世家学案

《孔子世家》学案 一、加点字解释,斜体字注音,划直线句翻译,划曲线处标明句式。 ⑴孔子生(于)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⑵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复善待,由是反鲁。 ⑶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

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 ⑷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其)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⑸孔子学鼓/琴(于)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⑹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孔子师徒)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

孔子拜师 教学设计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针对文本特点和孩子的学习特点,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准确地认读“兼”等7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方式,理解“远近闻名、渊博、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学无止境””等词的意思。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了解孔子的求学经过。 3、学会用抓重点词句的方法理解、感悟孔子的品行。 教学重点: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品行。 教学难点:懂得学习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学习我国古代的一位大思想家——孔子拜师的故事。(板书:孔子拜师) 2、学生交流、介绍孔子和老子 通过预习和搜查资料,小朋友对孔子一定有所了解,谁先来向大家说说你了解到的情况。 这么有名的孔子,他拜谁为老师(板书:孟子)孟子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课前了解了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要求:边读边做记号;注意读准生字新词。 2、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新词:

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相距止境长进敬重纳闷风餐露宿毫无保留传授佩服曲阜(注意读准生字的音,特别是读准:兼、宿) (指名2个读,开火车读,齐读) 3、再认真、仔细地读读课文,了解孔子为什么拜师?是怎样拜师的? 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出示):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2、说说孔子为什么要拜师呢? 3、查字典理解“渊博”:什么叫渊博?师提示:通过查字典,渊就是深,博就是广,这里“知识不够渊博”是什么意思? 【预设: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懂得还不够多,不够广。】 4、理解:远近闻名 孔子认为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那他的知识是不是真得不够渊博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5、补充资料,体会孔子的好学:是啊,孔子当时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已经是一个大学者,甚至连当时的国君鲁昭公和秦国的国君齐景公都经常向他请教,但是孔子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更大的成就,还要拜师求学,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板书:谦虚好学 6、指导朗读。 你能把他这种如饥似渴的好学的精神读出来吗? 7、过渡:为什么知识这么渊博的孔子,总认为自己还不够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二段,从第二段中找找答案吧!

《孔子》教案

《孔子》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信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2、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3、帮助学生认识“仲、儒、蔡、祭祀”;会写“仲、育、儒、仁、核、怨、粮、祭祀;”理解“教育、儒家、核心、抱怨、祭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已及人”等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张以及他在中华文化史上重要地位。 课前准备: 学生可从不同途径,网上、书籍、向家长了解等方式了解孔子。 课时要求: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近来央视百家讲坛,于丹教授在为我们解读《论语》,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于丹教授说,《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其实《论语》在古代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是一部传世的经典,二千多年来它一直影着中国人的思想。 你们知道《论语》的作者是谁吗?(孔子) 2、课前,同学们都从不同途径了解孔子,请大家初步交流一下。 (学生可从孔子的生平、着作、言论、小故事等方面去谈)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全文,教师提醒读准生字音,看清字形。 2、指名学生依次朗读各个自然段,师生共同评点朗读情况,注意正音。 三、交流预习成果 1、学生交流易读错的字音,和易错的笔画 读音:如仲(zhòng)儒(rú)祀(sì) 笔画:如怨(夕)祭(夕)祀(巳) 2、需了解的词意 儒家:崇奉孔子学说的重要学派。学说内容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它的经典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最高教条,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也为后代保存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 仁:古代儒家的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相互亲爱。 隐晦:不明显,不容易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孔子世家》教学设计

《孔子世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大致了解孔子的生平主要活动,理解他在中国历史文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深切感受到他的为人,感念他的孜孜不倦,了解他的博学多才,认识他“一以贯之”的人格和坚持自己理想主张决不放弃的精神。 3、积累文言词汇,各类句式,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文言知识,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2、认识孔子的理想追求、优秀品质和高尚人格。 三、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孔子其人及《孔子世家》: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世家》详细地记述了他的生平活动及各方面的成就,是研究孔子生平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章。 孔子一生都有着极高的政治热情,即使在他遭到打击、排斥、嘲讽、甚至围困的时候也仍然不减。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不辞劳苦,用了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奔走游说。虽然到处碰壁,但仍执着追求。文章用了相当篇幅,真实地记述了孔子一生的政治活动,写得生动具体、形象逼真。 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私人授徒讲学的第一人。在他之前,学在官府,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把教育对象扩大到了平民,把文化知识传播到民间,这在我国教育史上,实在是个创举,为古代的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文中对孔子的办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他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作风,都有全面地描写,突出地表现了这位伟大教育家的风范。 文章也写了孔子渊博的知识和高度的修养,以及他在整理和传播古代文化典籍方面的功绩。他整理和编纂过《诗》、《易》、《礼》、《乐》、《春秋》等古代文化典籍,并且将作为教学内容的重点,从而对这些古文献的传播和保存作出了杰出贡献。 孔子一生的事迹很多,头绪也很纷乱,但司马迁在这篇洋洋近万言的文章中却记述得线索清楚,有条不紊,而且重点突出,在记述故事的同时,注意人物性格特征的描写,从而较

精彩需“入木三分”的预设——《孔子拜师》第二课时教学案例

精彩需“入木三分”的预设——《孔子拜师》第二课时教学案例 丁栅镇中心小学王晗教材分析:《孔子拜师》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是介绍伟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我们现在很多的教育思想乃至生活理念都是来自孔子的。要让学生了解孔子拜师的事情,也要补充关于孔子的生平的,关于孔子的《论语》的。课文比较简短,也比较通俗,有几个词语,如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及止境等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要在课堂教学时有机渗透。教学背景:我作为一名新教师,对这种内涵丰富的文本在如何把握上有很多疑惑,加之我所任教的又是农村小学,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本课也有一定难度,本堂课是作为我晋升小学高级的审查课。教学过程:基于以上教学背景,我深入钻研了本课教材。本堂课是第二课时,在解决了生字问题和课文初步朗读之后,我对本课时的设计进行了如下改动:一、导入部分:预设情景导入,唤起激情。师:同学们,今天和我一起上课的有一位从远处赶来的客人,让我们欢迎我们的客人好吗?生:老师好!师:有客人来和我们一起上课,你们高兴吗?生:高兴!师:老师也非常高兴!有一句话正表达了我们此时的心情!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生:孔子!师:那你们收集到了哪些孔子的名言呢?师:那你们了解孔子吗?二、课文理解部分:预设练习,闪现思维火花,生成精彩课堂。预设1:说说孔子为什么要拜师?师:其实当时他已经是……出示:公子仲孙阅赶到杏坛去听仲尼授课,到晚了,院子里已挤满了人,或坐或蹲,或站或立,有爬墙的,还有上房的。指名读这段话,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回答预设问题。预设2:曲阜和洛阳……终于走到了洛阳。课件演示曲阜与洛阳的的理位置。教师谈话,帮助学生了解上千里的概念。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的家在哪里吗?生:吉林。师:没错!老师的家离这里有两千多里路呢!老师每次放假回家都要做两天的火车!那你们想想孔子从曲阜到洛阳,是用走的,需要多久啊?生:几个月!预设3:你们能想象一下在这几个月的路途中孔子会遇到哪些困难呢?课件出示练习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孔子饿了就_______________。孔子渴了就_______________。累了,孔子就_______________。困了,孔子就_______________。病了,孔子就_______________。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学生想象,填空。相机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有感情朗读这段话。预设4:课件出示“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请你举个例子所说对这句的理解。有的学生说:我爸爸现在在学开车;我妈妈在学给我织毛衣;我奶奶总带着眼睛看书,看到有趣的故事就讲给我听;我阿姨也是老师,不过妈妈说她要考公务员,经常晚上去上学的。教学反思:《孔子拜师》一课内容蕴含丰富,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文本有些困难。教师在针对此类文本就要深入文本与作者对话,能把握文章的特点,深文浅教,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抓住文本,紧扣文本,深入文本。对教材的钻研就要有入木三分的感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预设一些情境、问题,启发学生用浅显的易懂的方法来学习。在本课时教学中我以谈孔子为突破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一、利用有效教学资源,点燃学习热情。在教学伊始,我就抓住了听课教师这个“客人”很自然的引出了孔子的名言,在预设的情境中和教师的引导中学生很容易理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意思,连接流畅,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孔子名言。课堂教学中,我看见学生积极的参与,全身心的投入,教师授课的开始就在强调给每位学生发言的机会,有效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二、紧抓重点词语在研读课文学习时,我通过把握一段话中重点句,重点词语来指导学生学习体会。例如第一段抓住“远近闻名、不够渊博”,第二段抓住“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指导学生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为求学不怕吃苦的精神。在体会之后,再次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第三段的学习,抓住“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进行了情境和问题的预设。这样,既符合三年级重视词句训练的要求,又通过词句的学习,进一步进行朗读的训练,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紧扣文本,深层挖掘,挑战文本。这堂课中,我安排了两个说话拓展,一个是想象孔子在路途中艰辛,这个环节上,学生的想象力较丰富,说话的质与量都很高。另一个拓展是理解孔子的话中“学习是无止境的”这个句子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理解,让学生说了以

21孔子教学设计教案分析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信和他的一些思想主张。 2.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张,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近来央视百家讲坛,于丹教授在为我们解读《论语》,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于丹教授说,《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其实《论语》在古代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是一部传世的经典,二千多年来它一直影着中国人的思想。 你们知道《论语》的作者是谁吗?(孔子)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学生自由轻声朗读全文,教师提醒读准生字音,看清字形。 2.指名学生依次朗读各个自然段,师生共同评点朗读情况,注意正音。 (二)交流预习成果

1.学生交流易读错的字音,和易错的笔画 读音:如仲(zhòng)儒(rú)祀(sì) 笔画:如怨(夕)祭(夕)祀(巳) 2.需了解的词意 儒家:崇奉孔子学说的重要学派。学说内容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它的经典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最高教条,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也为后代保存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 仁:古代儒家的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相互亲爱。 隐晦:不明显,不容易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三)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结构) (1)(1.2)孔子的生平。 (2)(3-8)讲述孔子的几个故事。 2.默读1.2自然段,思考:为什么称孔子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指导学生一边默读思考,一边画下关键的词句) 要点:(1)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早期儒家学说,教导人们怎么为人处世。因此,人们称他为圣人。 (2)流传于世的一部《论语》,其中许多思想,可让人终生奉行,而且沿用至今。 点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联系这句话的意思,举举生活中的实例,想想,孔子是在教导我们做什么样的人? 三、练习 1.比较.组词。 核()怨()育 ()蔡()

孔子拜师教案

孔子拜师教案 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介绍伟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以前的教材中基本没有。这说明现在又重视传统文化了,也确实是这样,我们现在有多少的教育思想乃至生活理念都是来自孔子的。所以,上这一课,也便给它增加了许多内涵:要让学生了解孔子拜师的事情,也要补充关于孔子的生平的,关于孔子的《论语》的。 课文比较简短,也比较通俗,有几个词语,如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及止境等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要在课堂教学时有机渗透。 文章的重点内容“孔子诚心拜师”很突出,线索也很分明;而蕴涵着的老子热心收徒的线索也比较清晰。所以,可以两课时分别解决。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孔子基本不了解,最多只限于他的“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样的名句,所以,首先必须在上课前介绍关于孔子的一些资料,尤其是他对人类做出的贡献,激发他们学习孔子精神的热情。课后也抄写一些孔子的语录给学生背背。 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培养,但是还有一些孩子没有形成,所以,像划句子这样简单的学习能力,还需要对学生巡视指导。 三.学习目标 1.读通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故事;体会孔子拜师的诚心与老子的热心。 2.阅读课后的选做题与资料袋,并通过补充其他资料,加深对空子大家的了解。 3.会读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掌握14个词语及一个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四.阅读主线索 第一课时: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朗读、想象及补充资料的学习,体会孔子拜师的诚心。

第二课时:体会老子收徒的热心。 教学重点:第二自然段,体会孔子拜师的诚心,尤其是他克服重重困难的词句。教学难点:“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的含义。 五.教学理念:将课外阅读有效地渗透在课内阅读中,增加学生课堂阅读量。 六.课前准备 ①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②自制生字词卡片。 ③学生自读课文,记下疑问 ■教学预设 第一课时 一.背景资料介绍孔子 1.导入课文。 问:后面这么多老师,你们高兴吗?这让老师想起了孔子的一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是焉”,哎呀,大家当中肯定有我的老师啊,我可得向几十位小老师共同来完成今天的学习任务! 2.学生自读课文后的《资料袋》,感受孔子的伟大。2.揭示课题,写课题。 课文后面的材料介绍孔子叫孔丘,老子叫老聃,可大家为什么说孔子、老子呢?师介绍“子”的含义。同时引导学生了解还有:孟子、韩非子、孙子等等。生汇报,师相机评价。 3、师;通过大家的介绍老师知道了孔子和老子都是有学问的人,人们对他们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啊?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 二.初读,感受“诚心” 1.自读3分钟,你能读几遍?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回。 2.交流读词语。 风餐露宿风尘仆仆

《孔子拜师》的教学设计

《孔子拜师》的教学设计 关于《孔子拜师》的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1、能用、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2、通过品读和积累语句,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不畏艰辛及彬彬有礼的品质和老子谦逊有礼、诲人不倦的品质。 教学难点: 1、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渊博、风尘仆仆”等词语。 2、孔子和老子品行的感悟。 课前准备: 1、课前搜集有关孔子的生平、名言等资料。 2、预习课文,对不理解的词通过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打开这扇门去认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出示孔子画像)。今天课文会讲他的什么事呢? 2、揭题,读题:孔子拜师。谁?干什么? 3、选择学习:你们是想先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孔子的资料呢?还是想先学课文,从课文了解孔子的为人呢? 二、交流资料,认识孔子: 课前,我们收集了一些有关孔子的资料,现在来开个小小交流会,让我们大家都来认识这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学生自由发言,注意不要重复人家的`发言。)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 (1)听录音读课文,听出哪些字词的读音跟你平时的朗读是不一样的,做上记号。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交流: (1)出示词语,认读(重点正音“曲阜、日夜兼程、孔丘、仲尼、老聃): 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渊博、曲阜、洛阳、老子、

最新孔子的故事教案

阅读推荐课 《孔子的故事》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内容;感受文字的魅力;激发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2. 走近人物,了解文中主要人物的个性.体会童年的快乐与忧伤。 3.指导学生读整本的书。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情阅读。 活动准备: 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思考,努力理解作品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简介作者 李长之(1910-1978),初名李长植。生于山东省。毕业于清华大学。是著名的诗人、翻译家、学者,在文学批评和古典文学研究领域造诣尤深。出版有《夜宴》、《鲁迅批判》、《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批评精神》、《文艺史学和文艺科学》、《梦雨集》、《苦雾集》、等专著。 二.故事简介:让学生了解目录和了解每个故事大概内容 (1)了解书本目录的作用 (2)通过目录,知道书中主要讲了哪几个故事。 (3) 请生概括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梗概。 本书记载了春秋末期儒学学派的”圣人”——孔子的出世、讲学、周游列国、删诗定礼著《春秋》,以及宣扬“仁政”、“德政”的故事,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解读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人生轨迹的一本史料翔实的人物故事书。 全书分为四部分,包括: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青少年时期的孔子(公元前551年~前517年,孔子出生至35岁) 2、“道不同,不相与谋。”——孔子从政的故事(公元前517年~前497年,孔子35岁至55岁) 3、“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公元前496年~前484年,孔子56岁至68岁) 4、“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孔子施教的故事(上)(公元前522年,孔子30岁开始收徒讲学,终其一生) 三.孔子介绍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在家排行第二,故也有人称为孔二,春秋后期鲁国人,汉族。生于鲁国邹邑昌平乡。 孔子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他有一套虽不周密而相当完整的思想体系和政治见解。孔子思想中最光辉的一点,是提倡“仁”,仁就是“爱人”。 四.了解主要人物 你能说出的作品名称和主要人物吗? (3)说一说:

《史记选读》之《孔子世家》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史记选读》之《孔子世家》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大致了解孔子的生平主要活动,理解他在中国历史文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深切感受到他的为人,感念他的孜孜不倦,了解他的博学多才,认识他“一以贯之”的人格和坚持自己理想主张决不放弃的精神。 3、积累文言词汇,各类句式,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文言知识,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2、认识孔子的理想追求、优秀品质和高尚人格。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孔子其人及《孔子世家》: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世家》详细地记述了他的生平活动及各方面的成就,是研究孔子生平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章。 孔子一生都有着极高的政治热情,即使在他遭到打击、排斥、嘲讽、甚至围困的时候也仍然不减。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不辞劳苦,用了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带领弟子

周游列国,奔走游说。虽然到处碰壁,但仍执着追求。文章 用了相当篇幅,真实地记述了孔子一生的政治活动,写得生 动具体、形象逼真。 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私人授徒讲学的第一人。在他之前,学在官府,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把教育对象扩大到了 平民,把文化知识传播到民间,这在我国教育史上,实在是 个创举,为古代的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文中对孔子的办学 思想、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他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作风,都有全面地描写,突出地表现了这位伟大教育家的风范。 文章也写了孔子渊博的知识和高度的修养,以及他在整 理和传播古代文化典籍方面的功绩。他整理和编纂过《诗》、《易》、《礼》、《乐》、《春秋》等古代文化典籍,并且 将作为教学内容的重点,从而对这些古文献的传播和保存作 出了杰出贡献。 孔子一生的事迹很多,头绪也很纷乱,但司马迁在这篇 洋洋近万言的文章中却记述得线索清楚,有条不紊,而且重 点突出,在记述故事的同时,注意人物性格特征的描写,从 而较全面地展现出了孔子的形象和精神风貌。 司马迁写历史人物,暗含爱憎褒贬的的感情,有较为鲜 明的倾向性。他对孔子的向往和景仰,也在文中处处流露了 出来,加之引用了大量孔子的原话,用孔子自己的语言来表 现其人,不仅使孔子形象具有真实感,而且也使人觉得亲切

三年级上册级语文导学案设计.孔子拜师(教案)

《孔子拜师》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1.掌握会认、会写的生字。 2.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勤奋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做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 1.录像(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以及其他课件。 2.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翻开课本66页,请大家一起把第五组的单元学习目标读一遍。想想看,它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了吗?(生齐读单元导语)读完后,你们知道了它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吗?(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了解大思想家,了解神话故事……) 2.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在生活中,这些传统文化又是怎样体现的呢?现在让我们来认识这样一位古人。(板书:孔子)我们今天要了解他的一件什么事呢?(生:孔子拜师。)(板书课题:孔子拜师) 3.相信大家都回家预习过了,你们知道孔子是什么样的人吗?(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简单介绍) 4.师概括介绍: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并正音:子读zi)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字音,读好词语,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语掌握情况。出示课件 生字(认读、扩词):

《史记》选读——《孔子世家》教案(选修)

一、教学目标: 1、大致了解孔子的生平主要活动,理解他在中国历史文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深切感受到他的为人,感念他的孜孜不倦,了解他的博学多才,认识他“一以贯之”的人格和坚持自己理想主张决不放弃的精神。 3、积累文言词汇,各类句式,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文言知识,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2、认识孔子的理想追求、优秀品质和高尚人格。 三、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孔子其人及《孔子世家》: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世家》详细地记述了他的生平活动及各方面的成就,是研究孔子生平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章。 孔子一生都有着极高的政治热情,即使在他遭到打击、排斥、嘲讽、甚至围困的时候也仍然不减。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不辞劳苦,用了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奔走游说。虽然到处碰壁,但仍执着追求。文章用了相当篇幅,真实地记述了孔子一生的政治活动,写得生动具体、形象逼真。 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私人授徒讲学的第一人。在他之前,学在官府,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把教育对象扩大到了平民,把文化知识传播到民间,这在我国教育史上,实在是个创举,为古代的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文中对孔子的办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他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作风,都有全面地描写,突出地表现了这位伟大教育家的风范。 文章也写了孔子渊博的知识和高度的修养,以及他在整理和传播古代文化典籍方面的功绩。他整理和编纂过《诗》、《易》、《礼》、《乐》、《春秋》等古代文化典籍,并且将作为教学内容的重点,从而对这些古文献的传播和保存作出了杰出贡献。 孔子一生的事迹很多,头绪也很纷乱,但司马迁在这篇洋洋近万言的文章中却记述得线索清楚,有条不紊,而且重点突出,在记述故事的同时,注意人物性格特征的描写,从而较全面地展现出了孔子的形象和精神风貌。 司马迁写历史人物,暗含爱憎褒贬的的感情,有较为鲜明的倾向性。他对孔子的向往和景仰,也在文中处处流露了出来,加之引用了大量孔子的原话,用孔子自己的语言来表现其人,不仅使孔子形象具有真实感,而且也使人觉得亲切感人。 二、孔子好学善思的品质: ①孔子适周问礼: 从此处可以看出孔子的好学,也是为了通过老子之口说明孔子是“聪明深察”“博辩广大”而正直的人,还用以强调孔子在与老子的交往中得到的提高。 ②孔子适齐闻《韶》: 主观感受——“三月不知肉味”;社会反响——“齐人称之” ③孔子在鲁学琴: “习其曲”“得其数”“得其志”“得其为人”;以师襄子的不断催促和后来的折服来衬托孔子的行为和品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