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交线与平行线精选测试题
平行线与相交线单元测试题

平行线与相交线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平行线的定义是什么?A. 永远不会相交的直线B. 相交于一点的直线C.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直线D. 相交于一个点但角度不同的直线2.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它们的角度和是多少度?A. 90度B. 180度C. 360度D. 45度3. 以下哪项不是平行线的性质?A. 平行线在任何地方都不相交B.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C. 平行线可以相交D. 通过平行线之一可以画出无数条平行线4.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所形成的内错角的特点是?A. 内错角相等B. 内错角互补C. 内错角和为90度D. 内错角和为180度5. 同位角的定义是什么?A.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侧的角B. 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角C.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异侧的角D. 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同侧角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当两条直线相交时,它们形成的角中,____角相等。
7.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且其中一个角是90度,则这两条直线是____。
8.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在任何地方都是____。
9.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的和是____。
10.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且其中一个角是锐角,则这个角的对顶角是____。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1. 平行线永远不会相交。
()12. 垂直线是相交线的一种特殊形式。
()13. 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夹角总是90度。
()14. 同旁内角互补,即它们的和为180度。
()15.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角是钝角,那么这个角的对顶角是锐角。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6. 解释什么是“对应角”,并给出一个例子。
17. 描述如何使用三角板来测量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五、计算题(每题5分,共10分)18. 如果两条平行线被一条直线所截,形成的内错角分别为40度和140度,请计算同旁内角的度数。
19. 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是30度,求另一个锐角的度数。
初一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28道典型题(含 答案和解析)

初一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28道典型题(含答案和解析及考点)1、若直线AB,CD相交于O,∠AOC与∠BOD的和为200°,则∠AOD的度数为.答案:80°.解析:∵∠AOC=∠BOD,∠AOC与∠BOD的和为200°.∴∠AOC=100°.∵∠AOD与∠AOC互补.∴∠AOD=80°.考点:几何初步——相交线与平行线——对顶角、邻补角.2、已知OA⊥OB,∠AOC∶∠AOB=2∶3,则∠BOC= .答案:30°或150°.解析:当OC在∠AOB内部时,∠BOC=30°;当OC在∠AOB外部时,∠BOC=150°.考点:几何初步——相交线与平行线——对顶角、邻补角——垂线.3、若直线a与直线b相交于点A,则直线b上到直线a距离等于2cm的点的个数是().A.0B.1C.2D.3答案:C.解析: 直线b的交点两侧各有一点到直线a的距离等于2cm.考点:几何初步——相交线与平行线——点到直线的距离.4、如图所示,在平面内,两条直线l1、l2相交于点O,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M,若p、q分别是点M到直线l1、l2的距离,则称(p,q)为点M的“距离坐标”.根据上述规定,“距离坐标”是(2,1)的点共有个.答案:4.解析:因为两条直线相交有四个角,因此每一个角内就有一个到直线l1、l2的距离分别是2、1,的点,即距离坐标是(2,1)的点,因而共有4个.考点:几何初步——相交线与平行线——点到直线的距离.5、若∠1和∠2是同旁内角,若∠1=50°,则∠2的度数为( ). A.45° B.135° C.45°或135° D. 不能确定 答案:D.解析:若∠1和∠2是同旁内角,若∠1=50°,则∠2的度数为不能确定. 考点:几何初步——相交线与平行线——三线八角.6、平面上n 条直线最少能将平面分为__________部分,最多能将平面分为__________部分. A. 最少能将平面分成n+1部分;最多分为n2+n+22.B. 最少能将平面分成n+2部分;最多分为n2+n−22.C. 最少能将平面分成n+1部分;最多分为n2+n−22. D. 最少能将平面分成n+2部分;最多分为n2−n+22.答案:A.解析:1条直线将平面分成2部分.2条直线最少将平面分成3部分,最多将平面分成4部分,其中4=1+1+2. 3条直线最少将平面分成4部分,最多将平面分成7部分,其中7=1+1+2+3. 4条直线最少将平面分成5部分,最多将平面分成11部分,其中11=1+1+2+3+4. ……n 条直线最少将平面分成n+1部分,最多将平面分成n2+n+22部分,其中n2+n+22=1+1+2+3+…+n .综上,n 条直线最少能将平面分成n+1部分,对多能将平面分成n2+n+22部分.考点:几何初步——相交线与平行线——相交线.7、如图,已知∠1=∠2,要使∠3=∠4,则需( ).A. ∠1=∠2B. ∠2=∠4C. ∠1=∠4D. AB ∥CD答案:D.解析:假设∠3=∠4,即∠BEF=∠CFE.由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AB∥CD.故已知∠1=∠2,要使∠3=∠4,只要AB∥CD.考点:几何初步——相交线与平行线——平行线公理及推论.8、如图①是长方形纸带,将纸带沿EF折叠成图②,再沿BF折叠成图③.(1)若图①中的∠DEF=20°,则图②中的∠CFE度数是.(2)若图①中的∠DEF=α,则图③中的∠CFE度数是.(用含有α的式子表示)答案:(1)160°.(2)180°-3α.解析:(1)在图①中:∵AD∥BC.∴∠BFE=∠DEF=20°.∴∠CFE=160°.在图②中,根据折叠性质,∠CFE大小不变.∴∠CFE=160°.(2)在图①中,∠CFE=180°-∠BFE=180°-α.在图②中,∠CFB=∠CFE-∠BFE=180°-α.根据折叠性质,图③中∠CFB与图②中∠CFB相等.在图③中,∠CFE=∠CFB-∠BFE=180°-3α.∴图③中的∠CFE度数是180°-3α.考点:几何初步——角——角的计算与证明.相交线与平行线——平行线的性质.几何变换——图形的对称——翻折变换(折叠问题)——轴对称基础——轴对称的性质.9、已知:如图,∠D=110°,∠EFD=70°,∠1=∠2.求证:∠3=∠B.证明:∵∠D=110°,∠EFD=70°,(已知).∴∠D+∠EFD=180°.∴_____∥ _____.().又∵∠1=∠2,(已知).∴_____∥ _____.().∴_____∥ _____.().∴∠3=∠B.().答案:答案见解析.解析:∵∠D=110°,∠EFD=70°,(已知).∴∠D+∠EFD=180°.∴AD∥EF.(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又∵∠1=∠2,(已知).∴AD∥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EF∥BC.(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3=∠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考点:几何初步——相交线与平行线——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10、车库的电动门栏杆如图所示,BA垂直于地面AE于A,CD平行于地面AE,则∠ABC+∠BCD的大小是().A.150°B.180°C.270°D.360°答案:C.解析:过B作CD的平行线BF,则CD∥BF∥AE.∴∠DCB+∠CBF=180°,∠ABF=90°.∴∠ABC+∠BCD=∠DCB+∠CBD+∠ABF=180°+90°=270°.考点:几何初步——角——角的计算与证明.相交线与平行线——平行线的性质.11、如图,一条公路修到湖边时,需拐弯绕湖而过;如果第一次拐角∠A是120°,第二次拐角∠B是150°,第三次拐角是∠C,这时的道路恰好和第一次拐弯之前的道路平行,则∠C是.答案:150°.解析:如图,作BE∥AD.∴∠1=∠A=120°.∴∠2=∠ABC=∠1=150°-120°=30°.∵AD∥CF.∴BE∥CF.∴∠C+∠2=180°.∴∠C=180°-30°=150°.考点:几何初步——相交线与平行线——平行线公理及推论——平行线的性质.12、如图所示,若AB∥CD,则角α,β,γ的关系为().A.α+β+γ=360°B.α-β+γ=180°C.α+β+γ=180°D.α+β-γ=180°答案:D.解析:过β角的顶点为E,作EF∥AB,α+β-γ=180°.考点:几何初步——相交线与平行线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平行有关的几何模型.13、如图AB∥CD∥EF,CG平分∠ACE,∠A=140°,∠E=110°,则∠DCG=().A.13°B.14°C.15°D.16°答案:C.解析:∵EF∥CD,∴∠ECD=180°-∠E=70°.同理∠ACD=40°.∴∠ACE=110°.∵CG平分∠ACE.∴∠ECG=55°.∴∠DCG=∠ECD-∠ECG=70°-55°=15°.考点:几何初步——相交线与平行线——平行线——平行线的性质——平行有关的几何模型.14、如图,AB∥EF∥CD,EG平分∠BEF,∠B+∠BED+∠D=192°,∠B-∠D=24°,求∠GEF的度数.A.15°B.20°C.25°D.30°答案:D.解析:由AB∥EF∥CD,可知∠BED=∠B+∠D.已知∠B+∠BED+∠D=192°.∴2∠B+2∠D=192°,∠B+∠D=96°.又∠B-∠D=24°,于是可得关于∠B、∠D的方程组:{∠B+∠D=96°∠B−∠D=24°.解得∠B=60°.由AB∥EF知∠BEF=∠B=60°.因为EG平分∠BEF,所以∠GEF=12∠BEF=30°.考点:几何初步——相交线与平行线——平行线——平行有关的几何模型.15、把命题“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互相平行”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答案:“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直线,那么这两直线互相平行”.解析:略.考点:命题与证明——命题与定理.16、下列命题中,假命题是().A.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B.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C.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D. 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答案:B.解析: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不一定互补,只有两直线平行时,同旁内角互补.考点:命题与证明——命题与定理.17、已知:如图,AE⊥BC,FG⊥BC,∠1=∠2,∠D=∠3+60°,∠CBD=70°.(1)求证:AB∥CD.(2)求∠C的度数.答案:(1)证明见解析.(2)∠C=25°.解析:(1)∵AE⊥BC,FG⊥BC.∴AE∥FG.∴∠2=∠A.∵∠1=∠2.∴∠1=∠A.∴AB∥CD.(2)∵AB∥CD.∴∠C=∠3.∵∠D=∠3+60°,∠CBD=70°,∠C+∠D+∠CBD=180°.∴∠C+∠C+60°+70°=180°.∴∠C=25°.考点:几何初步——相交线与平行线——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18、已知:如图,在△ABC中,BD⊥AC于点D,E为BC上一点,过E点作EF⊥AC,垂足为F,过点D作DH∥BC交AB于点H.(1)请你补全图形.(2)求证:∠BDH=∠CEF.答案:(1)画图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解析:(1)补全图形.(2)∵BD⊥AC,EF⊥AC.∴BD∥EF.∴∠CEF=∠CBD.∵DH∥BC.∴∠BDH=∠CBD.∴∠BDH=∠CEF.考点:几何初步——相交线与平行线——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尺规作图——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19、已知,如图,AB∥CD,∠1=∠B,∠2=∠D.求证:BE⊥DE.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过E点作EF∥AB,则∠B=∠3.又∵∠1=∠B.∴∠1=∠3.∵AB∥EF,AD∥CD.∴EF∥CD.∴∠A=∠D.又∵∠2=∠D.∴∠2=∠4.∵∠1+∠2+∠3+∠4=180°.∴∠3+∠4=90°,即∠BED=90°.∴BE⊥ED.考点:几何初步——角——角的计算与证明.相交线与平行线——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20、如图,已知CD∥EF,∠1+∠2=∠ABC.求证:AB∥GF.答案:证明见解析.解析:延长CD、GF交于点H,∠1=∠H.故∠2+∠H=∠ABC.易得AB∥GF.考点:几何初步——相交线与平行线——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21、如图,已知点A,E,B在同一条直线上,设∠CED=x,∠C+∠D=y.(1)若AB∥CD,试用含x的式子表示y,并写出x的取值范围.(2)若x=90°,且∠AEC与∠D互余,求证:AB∥CD.答案:(1)y=180°-x,其中x的取值范围是(0<x<180).(2)证明见解析.解析:(1)∵AB∥CD.∴∠AEC=∠C,∠BED=∠D.∵∠C+∠D=y.∴∠AEC+∠BED=y.∵∠CED=x,∠AEC+∠CED+∠BED=180°.∴x+y=180°.∴y=180°-x,其中x的取值范围是(0<x<180).(2)∵x=90°,即∠CED=90°.∴∠AEC+∠BED=90°.∵∠AEC与∠D互余.∴∠AEC+∠D=90°.∴∠BED=∠D.∴AB∥CD.考点:函数——函数基础知识——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几何初步——角——余角和补角——角的计算与证明.相交线与平行线——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22、阅读材料:材料1:如图(a)所示,科学实验证明:平面镜反射光线的规律是: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线和反射出的光线与平面镜所夹的角相等.即∠1=∠2.材料2:如图(b)所示,已知△ABC,过点A作AD∥BC,则∠DAC=∠C,又∵AD∥BC,∴∠DAC+∠BAC+∠B=180°,∴∠BAC+∠B+∠C=180°.即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根据上述结论,解决下列问题:(1)如图(c)所示,一束光线m射到平面镜a上,被a反射到平面镜b上,又被b镜反射,若b反射出的光线n平行于m,且∠1=50°,则∠2= ,∠3= .(2)在(1)中,若∠1=40°,则∠3= ,若∠1=55°,则∠3= .(3)由(1)(2)请你猜想:当∠3= 时,任何射到平面镜a上的光线m经过平面镜a和b的两次反射后,入射光线m与反射光线n总是平行,请说明理由.答案:(1)1.100°.2.90°.(2)1.90°.2.90°.(3)90°.解析:(1)∵∠1=50°.∴∠4=∠1=50°.∴∠6=180°-50°-50°=80°.∵m∥n.∴∠2+∠6=180°.∴∠2=100°.∴∠5=∠7=40°.∴∠3=180°-50°-40°=90°.故答案为:100°,90°.(2)∵∠1=40°.∴∠4=∠1=40°.∴∠6=180°-40°-40°=100°.∵m∥n.∴∠2+∠6=180°.∴∠2=80°.∴∠5=∠7=50°.∴∠3=180°-50°-40°=90°.∵∠1=55°.∴∠4=∠1=55°.∴∠6=180°-55°-55°=70°.∵m∥n.∴∠2+∠6=180°.∴∠2=110°.∴∠5=∠7=35°.∴∠3=180°-55°-35°=90°.(3)当∠3=90°时,m∥n.理由是:∵∠3=90°.∴∠4+∠5=180°-90°=90°.∵∠4=∠1,∠7=∠5.∴∠1+∠7+∠4+∠5=2×90°=180°.∴∠2+∠6=180°-(∠1+∠4)+180°-(∠5+∠7)=180°.∴m∥n.故答案为:90°.考点:几何初步——相交线与平行线——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23、如图,直线AC∥BD,连接AB,直线AC,BD及线段AB把平面分成①、②、③、④四个部分,规定:线上各点不属于任何部分.当动点P落在某个部分时,连接PA,PB,构成∠PAC,∠APB,∠PBD三个角.(提示:有公共端点的两条重合的射线所组成的角是0°角)(1)如图1,当动点P落在第①部分时,求证:∠APB=∠PAC+∠PBD.,(2)如图2,当动点P落在第②部分时,∠APB=∠PAC+∠PBD是否成立?(请画出图形并直接回答成立或不成立)(3)如图3,当动点P落在第③部分时,探究∠PAC,∠APB,∠PBD之间的关系,请画出图形并直接写出相应的结论.答案:(1)证明见解析.(2)不成立.(3)证明见解析.解析:(1)过点P作直线AC的平行线,易知∠1=∠PAC,∠2=∠PBD.又∵∠APB=∠1+∠2,∴∠APB=∠PAC+∠PBD.(2)不成立.(3)①当动点P在射线BA的右侧时(如图4).结论是∠PBD =∠PAC+∠APB.②当动点P在射线BA上(如图5).结论是∠PBD =∠PAC+∠APB或∠PAC =∠PBD +∠APB或∠APB=0°,∠PAC=∠PBD.③当动点P在射线BA的左侧时(如图6).结论是∠PAC =∠PBD +∠APB.考点:几何初步——相交线与平行线——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平行有关的几何模型.24、如图所示,在下列条件中:①∠1=∠2;②∠BAD=∠BCD;③∠3=∠4且∠ABC=∠ADC;④∠BAD+∠ABC=180°;⑤∠ABD=∠ACD;⑥∠ABC+∠BCD=180°.能判定AB∥CD的共有()个.A.2B.3C.4D.5答案:A.解析:由平行的判定知③⑥可以判定AB∥CD.考点:几何初步——相交线与平行线——平行线的判定.25、有下列四个命题:①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②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③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垂直.④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其中所有正确的命题是().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答案:B.解析:①④正确;②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不一定互补,需要两条直线平行;③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考点:几何初步——相交线与平行线——平行线公理及推论——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26、如图,DB ∥FG ∥EC ,∠ABD=60°,∠ACE=30°,AP 平分∠BAC ,求∠PAG 的度数.A.11°B.12°C.13°D.14°答案:B.解析:由DB ∥FG ∥EC.可得∠BAC=∠BAG+∠CAG=∠DBA+∠ACE=60°+36°=96°.由AP 平分∠BAC 得∠CAP=12∠BAC=12×96°=48°. 由FG ∥EC 得∠GAC=∠ACE=36°.∴∠PAG=48°-36°=12°.考点:几何初步——相交线与平行线——平行线——平行有关的几何模型.27、如图,AB ∥CD ,且∠BAP=60°-α,∠APC=45°+α,∠PCD=30°-α,则α=( ).A.10°B.15°C.20°D.30°答案:B.解析:得∠APC=∠BAP+∠DCP .∴45°+α=60°-α+30°-α.解得:α=15°.考点:几何初步——相交线与平行线——平行线的性质.28、已知,如图,AB∥CD,直线α交AB、CD分别于点E、F,点M在线段EF点上,P是直线CD 上的一个动点,(点P不与F重合).(1)当点P在射线FC上移动时,∠FMP、∠FPM和∠AEF之间的数量关系是:.(2)当点P在射线FD上移动时,∠FMP、∠FPM和∠AEF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答案:(1)∠FMP+∠FPM=∠AEF.(2)∠FMP+∠FPM+∠AEF=180°.解析:(1)当点P在射线FC上移动时.∵AB∥CD.∴∠AEF+∠CFE=180°.又∵∠FMP+∠FPM+∠CFE=180°.∴∠FMP+∠FPM=∠AEF.(2)当点P在射线FD上移动时.∵AB∥CD.∴∠AEF=∠MFD.又∵∠FMP+∠FPM+∠CFE=180°.∴∠FMP+∠FPM+∠AEF=180°.考点:几何初步——相交线与平行线——平行线的性质.。
七年级下册地理相交线和平行线测试题

七年级下册地理相交线和平行线测试题一、选择题1. 在地理上,经线是指连接 __A__。
A. 两极的虚线B. 东西两极的实线C. 东西之间的实线D. 东北、东南、西北、西南之间的实线2. 下列哪些线是地图上的纵线 __C__。
A. 赤道线B. 天空线C. 经线D. 纬线3. 世界由多少个纬线构成 __B__。
A. 1个B. 180个C. 360个D. 720个4. 经线和纬线在地球上形成了一种 __D__。
A. 直线关系B. 弧线关系C. 分叉关系D. 网格关系5. 在地理上,纬线是指连接 __C__。
A. 北极的实线B. 南极的虚线C. 东西两极的实线D. 东西之间的实线二、判断题1. 世界地图上的纬线和经线是相交的。
__X__2. 纬线是指连接东西两极的线。
__X__3. 地图上的经线比纬线多。
__X__三、填空题1. 地理上经线的最大称号是 __经线的圈__2. 纬线的最大称号是 __纬线的圈__四、简答题1. 解释纬线和经线的作用。
答:纬线和经线在地理上主要用来确定地球的位置和导航。
纬线垂直于经线,横跨地球表面,并表示地球表面的纬度。
纬线以赤道为基准,南北分布,帮助人们确定地球上不同地区的纬度。
而经线则是连接地球两极的线,纵向分布,辅助人们确定地球上不同地点的经度。
2. 世界地图上的纬线和经线为什么被称为相交线和平行线?答:纬线和经线在地球上形成了网格状的关系。
纬线相互平行,以赤道为基准,平行地包围着地球。
而经线则从一个极点穿过另一个极点,在地球上形成相交的关系。
这种相交和平行的关系使纬线和经线分别被称为相交线和平行线。
平行线与相交线练习题

平行线与相交线练习题一、选择题1.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
以下哪组直线不满足平行线的定义?A. 直线a和直线b在平面内,且直线a与直线b不相交B. 直线c和直线d在平面内,但直线c与直线d相交C. 直线e和直线f在不同平面内D. 直线g和直线h在平面内,且直线g与直线h相交2.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B. 平行线可以相交C. 平行线可以重合D. 平行线之间的夹角是锐角3. 如果直线a与直线b平行,直线b与直线c相交,那么直线a与直线c的关系是:A. 平行B. 相交C. 重合D. 无法确定4.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几种?A. 1种B. 2种C. 3种D. 4种5.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以下哪个选项不能说明两条直线平行?A. 同位角相等B. 内错角相等C. 同旁内角互补D. 同旁内角相等二、填空题6. 如果直线m和直线n在同一平面内且不相交,那么直线m和直线n 是_________。
7. 两条直线相交成90度角,这两条直线叫做_________。
8.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如果直线a和直线b平行,那么直线a和直线b之间的距离在任何位置都是_________。
9. 平行线的性质之一是,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一组内错角的度数之和等于_________。
10. 如果直线a和直线b相交,且直线a和直线c平行,那么直线b 和直线c的关系是_________。
三、判断题11. 平行线永远不会相交。
()12. 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13.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它们就不可能平行。
()14. 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其他三个角也是直角。
()15. 平行线的性质可以用于证明其他几何命题。
()四、解答题16. 已知直线AB和直线CD相交于点O,直线EF平行于直线AB,请说明直线EF与直线CD的位置关系。
初一体育 相交线与平行线测试题含答案

初一体育相交线与平行线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 若两条直线相交,那么相交线的特征是什么?
- A. 相交线的交点为直角
- B. 相交线的交点为锐角
- C. 相交线的交点为钝角
- D. 相交线的交点为等角
答案:B. 相交线的交点为锐角
2. 以下哪些情况下两条直线相互平行?
- A. 两条直线夹角为45度
- B. 两条直线夹角为60度
- C. 两条直线夹角为90度
- D. 两条直线夹角为180度
答案:D. 两条直线夹角为180度
3. 使用圆规和直尺将下列几何图形画出来,哪些是平行线?
答案:AB || CD,EF || GH
二、填空题
1. AB线与CD线相交于点E,则可以得出结论:∠AEC + ∠BED = ____。
答案:180度
2. 若两线段AB和CD平行,且AB = 5cm,CD = 8cm,则可以推断出BC的长度为 ____。
答案:8cm
三、解答题
1. 画出下列几何图形中的所有平行线:
答案:EF || GH,AB || CD,BC || DE,FG || HI
2. 对于下图中的线段AB和CD:
(a) 写出AB与CD是否平行的判定条件。
(b) 若判定条件成立,请写出证明方法。
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并给出正确的判定条件。
答案:
(a) 判定条件:AB与CD的斜率相等。
(b) 证明方法:比较AB和CD的斜率,若斜率相等,则AB与CD平行。
如果斜率不相等,则AB与CD不平行。
以上是初一体育相交线与平行线测试题的答案。
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测试题含答案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有一个交点 B. 同位角相等 C. 两直线平行,对角线一定相等 D. 相等的两个角一定是对顶角2、以下不能说明直线AB与CD平行的是() A. AB//CD,A与B在同一方向,C与D在同一方向 B. $\angle 3 = \angle 4$ C. $\angle A = \angle C$ D. $\angle A + \angle B = 180^{\circ}$,$\angleC + \angleD = 180^{\circ}$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B.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C.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D.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B. 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C.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D. 互补的两个角不一定是邻补角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同位角相等 B. 互补的角是邻补角 C.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 D.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二、填空题1、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________,简述为________.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________;两直线平行,内错角________;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________.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________、________.4、若三条直线两两相交,则共有________个交点.5、在同一平面内,若两直线都垂直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________.6、如图所示,若$\angle A + \angle B = 180^{\circ}$,$\angle A = \angle D$,则$\angle B =$________.7、如图所示,若$\angle A = \angle B$,则$\angle C =$________.8、如图所示,若$\angle A + \angle B = 90^{\circ}$,$\angle B + \angle C = 90^{\circ}$,则$\angle A =$________.9、若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则这两个角的关系是________.10、如图所示,若AB//CD,则$\angle A + \angle B + \angle C=$________.三、解答题1、已知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形成的同位角的数量是多少?这些同位角还具有什么性质?2、利用所给图形探究规律。
相交线与平行线练习题

相交线与平行线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
A. 垂直B. 平行C. 相交D. 重合2. 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
A. 垂直线B. 平行线C. 相交线D. 重合线3. 直线a和直线b相交,如果a与b的交点是A,那么a和b的交点A叫做()。
A. 交点B. 垂足C. 端点D. 焦点4. 如果直线a和直线b平行,那么a与b之间的距离()。
A. 相等B. 不相等C. 无法确定D. 为零5.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侧的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
A. 平行B. 垂直C. 相交D. 重合二、填空题6.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同位角不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_________。
7. 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指这两条平行线中任意一点到另一条平行线的_________。
8. 两条直线相交,如果它们的交角是锐角,那么这两条直线_________。
9. 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_________。
10. 当两条直线相交,如果它们的对顶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_________。
三、判断题11.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一定平行。
()12. 两条直线相交,它们的交点只有一个。
()13. 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一定垂直。
()14. 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15. 如果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不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不平行。
()四、简答题16. 解释什么是平行线,并给出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条件。
17. 描述什么是垂线,并说明垂线的性质。
18. 给出两条直线相交时,同位角、内错角和对顶角的定义。
19. 解释什么是相交线,并描述相交线的性质。
20. 举例说明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五、解答题2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1的方程为y=2x+3,直线l2的方程为y=-x+1。
相交线与平行线测试题

相交线与平行线测试题一、选择题1. 若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且不重合,则它们的位置关系可能是()。
A. 相交B. 平行C. 异面D. 以上皆是2.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种。
A. 1B. 2C. 3D. 43. 若两条直线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点数目是()。
A. 0B. 1C. 2D. 多于24.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指()。
B. 它们之间的最短垂直距离A. 它们之间的最长垂直距离C. 它们之间的任意垂直距离D. 它们之间的水平距离5. 根据平行公理,若两条直线与第三条直线相交,且在交点处的内角和小于180度,则这两条直线()。
A. 相交B. 异面C. 平行D. 重合二、填空题6. 若直线l1与直线l2相交于点A,则我们可以说l1与l2在点A______。
7.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内错角是______角。
8. 请列举两条平行线的性质:一是它们永不相交,二是它们之间的______处处相等。
9. 若直线l1与直线l2平行,则l1与l2的斜率是______。
10. 在直角坐标系中,若两条直线平行,且它们的斜率都存在,则它们的斜率之比是______。
三、解答题11. 请证明: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它们的斜率相等。
12. 给定两条直线的方程l1: y = 2x + 3和l2: y = -x + 5,请判断这两条直线是否相交,并求出它们的交点。
13. 已知两条直线相交于点P(2,3),且直线l1的斜率为4,求直线l2的斜率。
14. 请解释什么是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并给出一个几何图形的例子来说明这三种角。
15. 假设有两条直线l1和l2,它们在同一平面内但不平行。
证明:存在至少一条直线l3,使得l1和l2都与l3相交。
四、应用题16. 某城市的两条地铁线路1号线和2号线在同一平面内,但不相交。
已知1号线的斜率为2,2号线的斜率为-1。
如果1号线通过点A(0,0),请画出这两条线路,并标出它们之间的距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试题(一)
一、选择题
1.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不重合,那么它们( ).
(A)平行 (B)相交 (C)相交、垂直 (D)平行或相交
2.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其中一组同位角的角平分线( ).
(A)垂直 (B)相交 (C)平行 (D)不能确定
3.已知:OA ⊥OC ,∠AOB ∶∠AOC =2∶3,则∠BOC 的度数为( ).
(A)30° (B)60° (C)150° (D)30°或150°
4.如图,已知∠1=∠2=∠3=55°,则∠4的度数是( ).
(A)110° (B)115°
(C)120° (D)125°
5.将一直角三角板与两边平行的纸条如图所示放置,下列结论:
(1)∠1=∠2;
(2)∠3=∠4;
(3)∠2+∠4=90°;
(4)∠4+∠5=180°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1 (B)2
(C)3 (D)4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B)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C)从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D)在同一平面内,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则与另一条也垂直.
7.∠1和∠2是两条直线l 1,l 2被第三条直线l 3所截的同旁内角,如果l 1∥l 2,那么必有
( ).
(A)∠1=∠2 (B)∠1+∠2=90° (C)o 90221121=∠+∠ (D)∠1是钝角,∠2是锐角
8.如下图,AB ∥DE ,那么∠BCD =( ).
(A)∠2-∠1 (B)∠1+∠2
(C)180°+∠1-∠2 (D)180°+∠2-2∠1
9.如图,在下列条件中:①∠1=∠2;②∠BAD=∠BCD;③∠ABC=∠ADC且∠3=∠4;④∠BAD+∠ABC=180°,能判定AB∥CD的有( ).
(A)3个(B)2个
(C)1个(D)0个
10.在5×5的方格纸中,将图1中的图形N平移后的位置如图2中所示,那么正确的平移方法是( )
图1图2
(A)先向下移动1格,再向左移动1格
(B)先向下移动1格,再向左移动2格
(C)先向下移动2格,再向左移动1格
(D)先向下移动2格,再向左移动2格
二、填空题
11.如图,已知直线AB、CD相交于O,OE⊥AB,∠1=25°,则∠2=______°,∠3=______°,∠4=______°.
12.如图,已知直线AB、CD相交于O,如果∠AOC=2x°,∠BOC=(x+y+9)°,∠BOD=(y+4)°,则∠AOD的度数为______.
13.如图直线l1∥l2,AB⊥CD,∠1=34°,那么∠2的度数是______.
14.如图,若AB∥CD,EF与AB、CD分别相交于点E、F,EP与∠EFD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且∠EFD=60°,EP⊥FP,则∠BEP=______度.
15.王强从A处沿北偏东60°的方向到达B处,又从B处沿南偏西25°的方向到达C 处,则王强两次行进路线的夹角为______度.
16.如图,在平面内,两条直线上l1、l2相交于点O,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M,若p、q 分别是点M到直线l1、l2的距离,则称(p,q)为点M的“距离坐标”.根据上述规
定,“距离坐标”是(2,1)的点共有______个,在图中画出这些点的位置的示意图.
17.把“同角的补角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8.已知:如图,CD是直线,E在直线CD上,∠1=130°,∠A=50°,求证:AB ∥CD.
19.已知:如图,AE⊥BC于E,∠1=∠2.求证:DC⊥BC.
20.已知:如图,CD⊥AB于D,DE∥BC,EF⊥AB于F,求证:∠FED=∠BCD.四、作图题:
21.已知:∠AOB.
求作:①画出∠AOB的平分线.
②在OC上截取OP=4cm.
③过点P作PE⊥OA于点E,PF⊥OB于点F.
④用刻度尺量得PE=______cm,PF=______cm.(精确到1cm).
⑤请问你发现了什么?
五、(选做题)问题探究:
22.已知:如图,∠ABC和∠ACB的平分线交于点O,EF经过点O且平行于BC,分别与AB、AC交于点E、F.
(1)若∠ABC=50°,∠ACB=60°,求∠BOC的度数;
(2)若∠ABC=α,∠ACB=β ,用α、β 的代数式表示∠BOC的度数.
(3)在第(2)问的条件下,若∠ABC和∠ACB邻补角的平分线交于点O,其它条件
不变,请画出相应图形,并用α、β 的代数式表示∠BOC的度数.
测试题(二)
一、选择题
1.如图,AB ∥CD ,若∠2是∠1的4倍,则∠2的度数是( ).
(A)144° (B)135°
(C)126° (D)108°
2.如图,AB ∥CD ,EF ⊥CD ,若∠1=50°,则∠2的度数是( ).
(A)50° (B)40°
(C)60° (D)30°
3.如图,直线l 1、l 2被l 3所截得的同旁内角为α、β ,要使l 1∥l 2,只要使( ).
(A)α +β =90° (B)α =β
(C)0°<α ≤90°,90°≤β<180° (D) 6031
31
=+βα
4.下列命题中,结论不成立的是( ).
(A)一个角的补角可能是锐角
(B)两条平行线上的任意一点到另一条平行线的距离是这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C)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D)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5.如图,AB ∥CD ,∠1=∠2,∠3=130°,则∠2等于( ).
(A)25° (B)30° (C)35° (D)40°
6.如图,AB ∥CD ,FG ⊥CD 于N ,∠EMB =α ,则∠EFG 等于( ).
(A)180°-α (B)90°+α
(C)180°+α (D)270°-α
7.以下五个条件中,能得到互相垂直关系的有( ).
①对顶角的平分线
②邻补角的平分线
③平行线截得的一组同位角的平分线
④平行线截得的一组内错角的平分线
⑤平行线截得的一组同旁内角的平分线
(A)1个(B)2个(C)3个(4)4个
8.在下列四个图中,∠1与∠2是同位角的图是( ).
图①图②图③图④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9.如图,AB∥CD,若EM平分∠BEF,FM平分∠EFD,EN平分∠AEF,则与∠BEM 互余的角有( ).
(A)6个(B)5个(C)4个(D)3个
10.把一张对边互相平行的纸条折成如图所示,EF是折痕,若∠EFB=32°,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
(1)∠C′EF=32°(2)∠AEC=148°
(3)∠BGE=64°(4)∠BFD=116°
(A)1个(B)2个(C)3个(D)4个
二、填空题
11.如图,AB与CD相交于O点,若∠AOC=47°,则∠BOD的余角=______.
(第11题)
12.如图,AB ∥CD ,BC ∥ED ,则∠B +∠D =______.
(第12题)
13.如图,DC ∥EF ∥AB ,EH ∥DB ,则图中与∠AHE 相等的角有__________________.
(第13题)
14.如图,BA ⊥FC 于A 点,过A 点作DE ∥BC ,若∠EAF =125°,则∠B =______.
(第14题)
15.若角α 与β 互补,且,203
1o =-βα则较小角的余角为______度.
三、作图
16.如图是某次跳远测验中某同学跳远记录示意图.这个同学的成绩应如何测量,请你
画出示意图.
四、解答题
17.已知:如图,∠B=∠C,AE∥BC,求证:AE平分∠CAD.
证明:
18.已知:如图,AB∥DE,CM平分∠BCE,CN⊥CM.求证:∠B=2∠DCN.
19.已知:如图,∠FED=∠AHD,∠HAQ=15°,∠ACB=70°,∠CAQ=55.求证:BD∥GE∥AH.
20.已知:如图,AD∥BC,∠BAD=∠BCD,AF平分∠BAD,CE平分∠BCD.求证:AF∥EC.
21.已知:如图,CD⊥AB于D,DE∥BC,∠1=∠2.求证:FG⊥AB.
22.已知:如图,AB∥CD,∠1=∠B,∠2=∠D.判断BE与DE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3.已知:如图,△ABC.求证:∠A+∠B+∠C=180°.
五、探究题:夹在平行线间的折线问题
24.已知:如图,AC∥BD,折线AMB夹在两条平行线间.
图1图2
(1)判断∠M,∠A,∠B的关系;
(2)请你尝试改变问题中的某些条件,探索相应的结论。
建议:①折线中折线段数量增加到n条(n=3,4……)
②可如图1,图2,或M点在平行线外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