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罗培南处方点评评价细则用药过程

合集下载

美罗培南处方点评评价细则用药过程

美罗培南处方点评评价细则用药过程
美罗培南处方点评评价细则用药过程
指标名称
评价依据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用量
特殊人群
1.肾功能不全
(1)肌酐清除率为26-50ml/min者,每次给药剂量同普通人群,每12小时给药一次。
(2)肌酐清除率为10-25ml/min者,每次给药剂量同普通人群的1/2,每12小时给药一次。
(3)肌酐清除率小于10ml/min者,每次给药剂量为普通人的1/2,每24小时给药一次。
合并用药
1.美罗培南与丙戊酸钠同时应用时会使丙戊酸的血药浓度降低,导致癫痫再发生。及时增加丙戊酸钠剂量也不能有效升高丙戊酸血药浓度,故两者不宜同时使用。
2.美罗培南可有效覆盖多数厌氧菌,在使用美罗培南的情形下不宜同时使用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等抗厌氧菌药物(有证据证明存在美罗培南无法覆盖的厌氧菌的感染除外)
2.肝功能不全 轻度肝功能不全患者不需要调整剂量。
3.老年人 肾功能正常或肌酐清除率大于50ml/min的老年人不必调整用量。
4.3个月至12岁的儿童 每次10-20mg/kg,每8小时一次;体重大于50kg的儿童,按成人剂量给药。脑膜炎儿童患者的治疗,每次40mg/kg,每8小时一次。
5.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美罗培南使用前应权衡利弊。在对胎儿影响利大于弊的情形下,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可以考虑使用。
用药监测
临床症状
需评价患者使用美罗培南前后改善情况,若数日内病情未见好转,应采取改用其他药物等适当措施。连续给药时,应随时观察症状好转情况,不得随意长期给药。
实验室检查
感染相关的检验指标,如白细胞技术、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PCT)等
病原学检查
微生物培养或药敏结果明确后,确需调整抗菌药物的应及时进行调整

抗菌药物专项点评细则

抗菌药物专项点评细则

抗菌专项药物处方点评细则为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药品说明书,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一.概述本方案结合抗菌药物特性及国家药品相关政策,将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指导原则及抗菌药物各项管理制度细化为可量化的条款,对抗菌药物处方进行评价,以此发现本院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或潜在的问题,便于后续制定并实施干预和改进措施,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抗菌药物点评细则侧重点如下:1.适应症不适宜的;2.遴选药品不适宜的;3.用法用量、疗程不适宜的;4.给药途径不适宜的;5.更换抗菌药物不适宜的;6.特殊人群用药不适宜的;7.预防用药不适宜的;8.抗菌药物联用不适宜的;9.是否越级使用;10.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是否进行会诊并有会诊记录;11.使用前是否皮试;12.抗菌药物与其它药物相互作用;13.是否进行病原学送检;14.其它用药情况不适宜的。

二. 抗菌药物专项处方点评标准附表1 常见抗菌药物的时间依赖型与浓度依赖型分类分类PK/PD 参数抗菌药物时间依赖型(短PAE)T>MIC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曲南、部分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素、恶唑烷酮类、氟胞嘧啶时间依赖型(长PAE)AUC24/MIC四环素类、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氟康唑、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碳青霉烯类浓度依赖型C max/MIC 或AUC24/MIC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甲硝唑、两性霉素B。

美罗培南治疗新生儿重症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美罗培南治疗新生儿重症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美罗培南治疗新生儿重症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席加水;马燕;聂翠
【期刊名称】《山东医药》
【年(卷),期】2011(051)051
【摘要】目的评价美罗培南对新生儿重症细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37例严重细菌感染、常规治疗无效的新生儿,根据血培养药敏试验改用美罗培南静脉注射,每次10 ~ 20 mg,每8h 1次,用药3~10 d,平均6.5d.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临床有效率为85.4%,细菌清除有效率为79.6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4%(8/137).结论在合理剂量和适当疗程的情况下,美罗培南治疗新生儿多重耐药菌所致严重感染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关注和进一步研究.
【总页数】2页(P35-36)
【作者】席加水;马燕;聂翠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济南250021;山东省交通医院;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济南25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2.1
【相关文献】
1.美罗培南对新生儿重症细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J], 赵怡;方红星
2.美罗培南治疗新生儿重症细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J], 张慧芸;韩丽
3.美罗培南治疗新生儿重症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J], 马荣伟;王莉
4.美罗培南对新生儿重症细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J], 李金妞
5.美罗培南对新生儿重症细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J], 李金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美罗培南治疗儿童重症细菌感染的评价

美罗培南治疗儿童重症细菌感染的评价

3讨论 2000--2001年在全国13家医院指定参加研究的病房 中收集的革兰阴性杆菌,前3位分别为:大肠埃希菌、克雷 伯菌属、铜绿假单孢菌…。本组资料中亦以大肠埃希菌、 克雷伯菌属、铜绿假单孢菌为主,占65.15%(43/66)。而 美罗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由于对革兰阴性杆菌产生的 丝氨酸为基础的染色体和质粒介导的B一内酰胺酶高度稳 定,因此对该类病原菌具有高度抗菌活性。近期报道显示 美罗培南用于重症监护患者的各种细菌性感染,主要为医 院获得性肺炎、腹腔感染等的治疗,获良好疗效,与泰能相 仿,与第三代头孢菌素联合氨基糖苷类的疗效相似或略 优”J。但发现ESBLs菌株在ICU中发生率较高,占 51.52%(34/66),这与ICU中尿道插管、机械通气等操作 较多有关,在住院过程中ESBLs的易感危险性进一步增 加【6J。而对于产ESBLs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等能 否用第三代或第四代头孢菌素,目前多数学者的意见认为 产ESBLs革兰阴性杆菌均应视为对第三代或第四代头孢 菌素耐药,因而不宜采用。故应首先选择碳青霉烯类抗生 素。 本组病例绝大多数有较重的原发疾病,其中先心病合 并肺炎占较大比例,其中以左向右大分流者为主。该组患 儿治疗期间应用呼吸机共59例,其中由于肺炎加重、呼吸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内科PICU,上 海200127
E—mail:luyi61
阿莫西彬克拉维酸钾等4—14d,平均(7.86±4.46)d,均
因疗效不佳或反复,感染无法控制而换用美罗培南。 1.2治疗给药方案 应用日本住友制药株式会社生产的
美平(美罗培南),每瓶0.259,剂量为每次10~20ms/ks,平 均每次16.95mg/kg,每8h 1次加入生理盐水中滴注。抗感 染治疗一般6~20d,平均13.38d。

注射用美罗培南粉针剂静脉滴注使用配置流程及注意事项1

注射用美罗培南粉针剂静脉滴注使用配置流程及注意事项1

注射用美罗培南粉针剂静脉滴注使用配置流程及注意事项1注射用美罗培南粉针剂静脉滴注使用配置流程美罗培南粉针在临床应用中,主要是进行静脉滴注(俗称:吊瓶),在实际的使用和操作过程中,我们的配置使用流程如下:一、以0.25克为例:(2支,4支的使用)1、取少量输液液体稀释美罗培南粉针从病人使用的输液瓶或软袋输液中,(一般常用0.9%生理盐水或5%的葡萄糖100毫升、或250毫升)按每只3毫升的剂量,(如:一次使用2支,即可抽取6毫升,一次使用4支就抽取12毫升)抽取原输液分别加入到美罗培南粉针安瓶中进行稀释;2、震荡摇匀稀释的美罗培南粉针将抽取的输液原液分别注入各美罗培南粉针安瓶后,进行稀释溶解,此时溶液会有轻微浑浊,需轻微震荡摇匀;3、稀释的美罗培南药液返注入原输液液体中分别抽取安瓶内稀释溶解的美罗培南液体,返注入到输液瓶或软袋输液中,放置3分钟,输液液体澄明无色。

注:出现浑浊是正常现象原因理由如下:A、同批次的厂检显示,澄清度与颜色的检测标准是≦1号,而我们的检测结果是≦0.5号,符合国家药典标2005版规定;B、同批次上海市的检验报告书中,澄清度与颜色的检测结果:符合国家药典2005版规定)。

C、美罗培南以游离羧酸形式存在,略溶于水,为增加其溶解度,在美罗培南粉针剂制备过程中,加入了20%有碳酸钠,使美罗培南溶解时成盐便于溶解。

美罗培南粉针在安瓶内稀释溶解时,由于溶剂量小,只有部分成盐溶解,尚有部分美罗培南仍以游离的羧酸形式存在,故安瓶内的美罗培南稀释液有轻微浑浊现象,当把安瓶内稀释的美罗培南药液返注入原输液液体中,以游离的羧酸形式存在的美罗培南全部成盐溶解,输液液体澄明无色。

二、以0.5克为例:(1支,2支,4支的使用)1、取少量输液液体稀释美罗培南粉针(一般常使用0.9%生理盐水或5%的葡萄糖100毫升,从病人使用的输液瓶或软袋输液中,或250毫升)按每只5毫升的剂量,(如:一次使用2支,即可抽取10毫升,一次使用4支就抽取20毫升)抽取原液分别加入到美罗培南的粉针瓶中;2、震荡摇匀稀释的美罗培南粉针将抽取的输液原液分别注入各美罗培南粉针安瓶后,进行稀释溶解,此时溶液会有轻微浑浊,需轻微震荡摇匀。

亚胺培南处方点评评价细则用药过程

亚胺培南处方点评评价细则用药过程
用药方案评估
定期对用药方案进行评估,避免出现超常规处方。
2.不就经共同管线的药物:氨茶碱、氢化可的松、氟康唑、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间羟胺、胰岛素、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氯化钙、胺碘酮、20%甘露醇、5%碳酸氢钠、复方氯化钠、、乳酸钠林格注射液。
3.亚胺培南于丙戊酸钠联合应用,可能导致后者血药浓度低于治疗浓度,增加癫痫发作风险,一般不推荐同时给药。如必须使用,应考虑补充抗癫痫治疗。
2.超用法使用:对一些敏感度下降的菌株(最低抑菌浓度即MIC4-16mg/L),可通过延长亚胺培南的静脉滴注时间至2-3小时,是血药浓度>MIC的时间延长,增加疗效。
指标名称
评价依据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用量
治疗时间
一般疗程一般3-14天,严重感染可酌情延长。
特殊人群
1.妊娠期:本品使用时应考虑对胎儿益处大于潜在风险。
2.哺乳期:人乳中可测出,使用时需停止哺乳。
3.儿童:体重≥40kg者可按照成人剂量;体重<40kg可安15mg/kg、每6小时一次给药,但每天总剂量≤2g;婴儿使用本品,需超过3月龄。
4.肾功能损伤的患者;按患者肌酐清除率(<70ml/min)调整药物剂量,当肌酐清除率≤5ml/(min*1.73m2)时,患者需在48h内进行血液透析,否则禁止使用。
指标名称
评价依据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用药监测
临床症状
感染部位改善情况,生命体征如体温、心率等。
实验室检查
感染相关的检验指标,如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PCT等。
病原学检查
感染及其他部位的微生物培养结果。
不良反应监测
皮疹、瘙痒、荨麻疹等过敏反应,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幻觉、错乱状态或癫痫发作等神经统症状,以及肝、肾功能异常等。

我院美罗培南合理用药分析

我院美罗培南合理用药分析

我院美罗培南合理用药分析吴霞当前时代背景下,医疗卫生领域较过去得到了长足进步,极大地提高了整体诊疗水平,为保障广大群众身体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医药领域,具有着多样化的特点,这也为提高医疗效率奠定了药物基础。

在多数药物类型中,抗菌药物比较特殊,且抗菌药物也有着多样化的特点,其中碳青霉烯类药物比较具有代表性,较之普通抗菌药物,存在着很大的特殊性,一般多被应用于神经系统类疾病的治疗中,有着较强的抗感染效果[2]。

由于美罗培南药物比较特殊,因此对该药物的控制也非常重要,但据实际情况来看,我院脑外科存在较为严重的美罗培南应用不合理问题。

本研究调查了我院脑外科近5年的美罗培南使用不合理情况,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合理用药对策,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次回顾性试验中,共选取了497例脑外科临床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时间为2015—2020年,均存在美罗培南用药史。

497例患者中男性256例,女性241例,年龄24~67岁,平均(54.2±2.7)岁。

同时,经皮试后证实患者不存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过敏史,未合并有严重肝、肾功能者。

1.2方法:脑外科医生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美罗培南相关用药规范标准用药;同时在用药前应制定相关信息统计表,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以及美罗培南用药情况。

1.3观察指标:分析美罗培南用药不合理情况,并明确导致美罗培南用药不合理情况的具体原因。

2结果497例存在美罗培南用药史的患者中,用药不合理情况共29例,占比5.8%,其中适应证不适宜9例(占31%),联合用药不适宜6例(占21%),未进行美罗培南记录4例(占14%),无疗效评价3例(占10%),未做病原学检查5例(占17%),用法用量不适宜2例(7%)。

3讨论美罗培南是当前脑外科临床常用特殊级抗菌药物,我院在该药物的应用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据本研究实际分析情况来看,美罗培南用药不合理情况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DOI :10.19522/ki.1671⁃5098.2020.07.058作者单位:230000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南区)药剂科疗效果,但也加大了药物使用风险,患者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

美罗培南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

美罗培南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

美罗培南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发表时间:2015-05-04T10:11:35.69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36期供稿作者:胡新[导读] 美罗培南是一种新型人工合成的广谱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产生抗菌作用。

胡新(安徽省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安徽滁州 239000)【摘要】目的:探讨美罗培南治疗多重耐药菌的临床效果,并与亚胺培南进行比较。

方法:采用随机法将我院60例多重耐药菌住院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人,两组分别采用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治疗。

结果:美罗培南组30例患者有效率为88.73%,治愈率为71.75%;亚胺培南组的有效率为83.33%,治愈率为69.45%。

两组药物治疗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美罗培南对多重耐药菌治疗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关键词】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雾化吸入;多重耐药菌;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6-0224-02美罗培南是一种新型人工合成的广谱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产生抗菌作用,其对大多数β-内酰胺酶的水解作用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抗菌活性强,容易穿透大多数革兰阳性和阴性细菌的细胞壁,是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中的一种新型高效药物。

本研究通过应用美罗培南治疗我院住院患者中产生的多重耐药菌感染,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本研究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5月入住我科住院的多重耐药菌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35~66岁,平均年龄48.65岁。

采用随机的方法将60例住院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采用美罗培南治疗)和对照组(采用亚胺培南治疗),每组3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0例,对照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组成、病程和病情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配伍与合并用药
配伍禁忌
1.不应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
2.对于明确与美罗培南存在配伍禁忌的药物,不宜经共同管路输注。有文献报道可与美罗培南发生配伍禁忌的药物包括: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万古霉素、地高辛、苯巴比妥、吗啡、奈替米星、依替米星等。
指标名称
评价依据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药物配伍与合并用药
合并用药
1.美罗培南与丙戊酸钠同时应用时会使丙戊酸的血药浓度降低,导致癫痫再发生。及时增加丙戊酸钠剂量也不能有效升高丙戊酸血药浓度,故两者不宜同时使用。
2.美罗培南可有效覆盖多数厌氧菌,在使用美罗培南的情形下不宜同时使用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等抗厌氧菌药物(有证据证明存在美罗培南无法覆盖的厌氧菌的感染除外)
不良反应监测
1.皮疹、瘙痒、荨麻疹等过敏反应。
2.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3.幻觉、错乱状态或癫痫发作等神经系统症状。
4.肝、肾功能异常等。
指标名称
评价依据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用法
给氯化钠注射液、5%或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给药时间
1.静脉推注时间应大于5分钟。
2.静脉推注时间应大于15分钟。
3.对于碳青霉烯类药物不敏感的革兰氏阴性菌感染,适当延长输注时间有助于提高疗效
用量
普通人群
成人给药剂量和给药频次应根据感染类型、严重程度及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美罗培南处方点评评价细则用药过程
指标名称
评价依据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用量
特殊人群
1.肾功能不全
(1)肌酐清除率为26-50ml/min者,每次给药剂量同普通人群,每12小时给药一次。
(2)肌酐清除率为10-25ml/min者,每次给药剂量同普通人群的1/2,每12小时给药一次。
(3)肌酐清除率小于10ml/min者,每次给药剂量为普通人的1/2,每24小时给药一次。
用药监测
临床症状
需评价患者使用美罗培南前后改善情况,若数日内病情未见好转,应采取改用其他药物等适当措施。连续给药时,应随时观察症状好转情况,不得随意长期给药。
实验室检查
感染相关的检验指标,如白细胞技术、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PCT)等
病原学检查
微生物培养或药敏结果明确后,确需调整抗菌药物的应及时进行调整
2.肝功能不全 轻度肝功能不全患者不需要调整剂量。
3.老年人 肾功能正常或肌酐清除率大于50ml/min的老年人不必调整用量。
4.3个月至12岁的儿童 每次10-20mg/kg,每8小时一次;体重大于50kg的儿童,按成人剂量给药。脑膜炎儿童患者的治疗,每次40mg/kg,每8小时一次。
5.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美罗培南使用前应权衡利弊。在对胎儿影响利大于弊的情形下,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可以考虑使用。
1.给药剂量
(1)通常每次给药剂量为0.5g或1g。
(2)为避免诱导细菌耐药,单药给药剂量不宜少于0.5g。
(3)每次最大给药剂量为2g,且限于一下情形: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
2.给药频次
(1)成人常规给药频次为每8小时给药一次,感染严重者可每6小时给药一次。
(2)美罗培南属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结合抗菌药物PK/PD特点,不推荐每12小时或每天给药一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