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实验指导书之工序质量分析实验

机制实验指导书之工序质量分析实验
机制实验指导书之工序质量分析实验

实验三工序质量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了解工序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认识工序质量控制的目的和意义;

2.了解实现零件关键尺寸工序质量控制所需的一种常用硬件设备,认识统计控制软件

的几项基本功能——直方图、控制图、工序能力系数Cp、Cpk值的意义;

3.通过连续加工某工序某轴销零件的实例,在对该零件加工工艺、设备背景有初步了

解的基础上,模拟生产线上抽样零件的过程,运用数字化检测工具,完成该零件一系列的检测作业操作,被检测零件的质量数据将自动输入计算机;

4.初步学习工序质量控制(SPC)软件的运用,对产品加工过程的质量变化情况进行

初步分析,并尝试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二、实验原理与方法

1、工序质量控制的概念

机械制造行业中的“工序质量控制”,又称为“统计过程控制”即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是指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生产工艺过程的各个阶段进行的监测与控制。

加工工艺过程中产品零件尺寸出现误差的原因,一般是由正常的随机因素和某些系统误差因素(如刀具磨损、机床热变形等)引起的。通过对工序零件质量检测数据的统计处理,绘制并分析“控制图”、“直方图”、计算“过程能力系数”(或“工序能力系数”)Cp、Cpk值等……,即通常所称的SPC方法。该方法一方面可以评定工序保证质量的能力,同时,还可以一定程度预报产品质量变化的趋势,鉴别产生误差的原因,以便提出改进的措施,达到最终保证与改进产品质量的目的。

2、用于工序质量控制的主要分析工具

1)直方图

直方图也叫质量分布图,它是将测量所得的一批质量特性值数据(如零件尺寸偏差的测量值等)首先按大小顺序排列,并将它划分为若干区间,然后统计各区间数据出现的频数,再以这些频数为矩形的高来表示质量特性值数据分布状态的图表。

2)控制图

控制图是用来分析和判断工序是否处于稳定状态的一种图形工具,它通过监测工艺过程中的质量波动情况,判断并发现工艺过程中的异常因素,具有稳定生产、保证质量、预防废品产生的作用,它已成为大批量生产中统计过程控制的主要方法。

3)过程能力与过程能力指数

过程能力(或工序能力)是指工艺过程处于正常或受控状态时,加工产品的能力。通常以产品质量特性数据分布的6倍总体分布标准偏差σ表示,正如前面已经提到的在σ

μ3

±范围内包含全部质量数据的99.73%,能够充分反映质量处于受控状态。为了计算和统计的方便,用样本标准偏差S近似估计σ。

过程能力指数是加工质量标准(通常就是公差T )与过程能力的比值,用符号Cp 表示: )/6S T (T T/6S Cp L U -=≈

过程能力指数客观且定量地反映了过程能力满足质量标准的程度,它与过程的加工精度和加工成本直接相关。

三、实验内容与数据处理

1、实验仪器介绍

检查曲柄销零件所使用的检具为D913型轴承检查仪,主要功能用于测量圆柱形零件的外径。该仪器工作台尺寸为160×160mm ,测量外径的范围为30φ~mm 120φ,测量高度范围为8~60mm 。在仪器上方28φ的套筒内装上B531型电子数显千分表,该表的输出端带有RS232输出接口,可以和PC 计算机主机连接,接受数显千分表测得的数据。

2、测量工件

曲柄销材料为20CrMo 钢,其热处理工艺要求为,渗碳深度为0.8~1.2mm ,淬火至硬

度HRC60~65。外圆最终尺寸为009.0003.030+

-φ,成品包装之前,按照规定要求以3微米的间隔

为一个组别,对曲柄销零件通过尺寸检验分组包装,以利于今后的装配。

本实验的内容是取其中的第4道粗磨工序的质

量进行监测。即为了达到图1零件直径尺寸公差

009.0003.030+

-φ最终的技术要求,

该粗磨工序允许的尺寸公差范围也必须加以限制,本例工艺文件规定

允许的公差范围为0

05.035.30-φ,以保证必要的

精磨余量如图所示。

3、实验方法和步骤

(1)阅读相关内容,听取实验指导教师的讲解,明确实验的目的、方法和步骤;

(2)搭建测量平台。将数字千分表装在测微台的正确位置上并固定,被将被测零件置于被测位置。确定系统的硬件系统连接正确,接通计算机,确认系统的软件和硬件能够进行有效通信,即系统能够采集零件的数据信息;

(3)明确被测零件在工序2粗磨过程中如何进行抽样。零件每个样本有n =5件,共K =20组。抽样的零件零件分别装入A 、B 、C 、……零件盒中。现以A 盒为例,内装有n ?K =5?20=100个零件。按照加工顺序已事先对每个零件编号。例如第一个零件的编号为A01-01,第2个零件为A01-02,第5个零件的编号为A01-05,这是第一个样本组的1

)(12--∑==K X X K j j

S

5个零件的编号(n=5,K=1);接下来是第2个样本组(K=2)的5个零件的编号顺次为A02-01、A02-02、……依此类推。实验时,按此顺序依次进行测量。

(4)为了测量出准确的零件尺寸值,必须在测量之前,使用标定件(基准零件)对测量系统进行标定。标定过程的具体操作为,将标定尺寸输入计算机相应的栏目内(图22),然后把标定件放在测测量位置,等读数稳定后按下数字千分表表面上的“清零”按钮,使数字千分表清零。当换上待测的其它零件时,数字千分表上的读数将是该零件相对于标定零件的偏差值,计算机会自动将该偏差值与标定件的精确值相加,这样就得到该被测量零件的实际值。

(5)输入被测量质量特性的基本信息并进行相应分析。其步骤如下:

①设置串口号:在本系统中,默认值为com1

②参数设置:即对本次操作的标准件尺寸以及参考尺寸的设置

③由于输入的数据较多,故采用自动输入的方式,为此在自动输入之前先设置工位信息的设置;设置好工位信息的各项属性;对本次检测工件允许的上偏差与下偏差尺寸可自定义设置,本例中设0

05.035.30-φmm ,即上偏差为0,下偏差为50μm,其它自行定义.

④添加成功后,返回主界面,点击主界面上的[开始接收]按钮,系统开始收集由千分表传送来的数据;

⑤将工件置于被测位置,等数据传送至计算机后,再取零件;

⑥传输完成后(本例共80个),点击[停止接收]按钮,终止接收数据;

⑦此时,数据显示区内显示所传输的数据,点击控制图,直方图可以显示所绘制的图形;点击能力分析时,可观测到Cp 、Cpk 值以及各项指数参数,点击评定按钮可对本班次零件作出评语;

⑧若需要打印本次数据,则可点击[打印报表]按钮进行打印;

⑨完成本次实验后,不需要保存的话,可点击[清空数据](注意清空数据时请仔细看班次选项,是否是需要删除的选项)进行删除所选项的操作;

⑩完成后,需要退出系统,点击界面上的[退出]即可;

4、实验数据与处理结果

由软件根据采集的数据自动生成直方图、控制图,得出过程能力与过程能力指数。结果如下:

四、思考题

1、为什么在数据采集之前,首先要使用标定件(基准零件)对测量系统进行标定?

2、实验所得的直方图属于何种类型?试对结果进行分析并讨论可能产生的原因。

3、根据实验所得的过程能力与过程能力系数,采用哪些措施可提高质量管理能力?

本科生仪器分析实验指导书

仪器分析实验讲义 魏福祥 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仪器分析实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理论教学与 实验教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完整体系。搞好实验教学,是完整掌握这门课程的重要环节。《仪器分析实验》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巩固和加强学生对该课程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树立准确的 “量”的概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及实际操作的能力。为实现上述目的,特编写了本书。旨在通过《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使学生正确掌握基础分析化学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掌握各类指标的测定方法和测定原理,了解并熟悉引些大型分析仪器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及对实验数据的确分析能力,使其初步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及完成学位论文和走上工作岗位后参加科研、生产奠定必需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实验 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黄酒中的铜和隔的含量—标准加入法 定义书签。 实验2紫外吸收光谱测定蒽醌粗品中蒽醌的含量和摩尔吸收系数£值 定义书签。 苯甲酸红外吸收光谱的测绘一KBr 晶体压片法制样 错误!未定义书签。 间、对二甲苯的红外吸收光谱定量分—液膜法制样 错误 !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 错误!未 实验3 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水中微量F - 离子...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4 乙酸的电位滴定分析及其离解常数的测定 错 误 ! 未定义书签。 实验5 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水样中的铜、镉含量 错 误 ! 未定义书签。 实验6 离子色谱法测定水样中F, Cl - 离子的含量. 错 误 ! 未定义书签。 实验7 邻二甲苯中杂质的气相色谱分析——内标法定量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实验8 实验8 实验9 工业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分离与鉴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有限元分析实验报告

武汉理工大学 学生实验报告书 实验课程名称机械中的有限单元分析 开课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指导老师姓名 学生姓名 学生专业班级机电研 1502班 2015—2016 学年第2学期

实验一方形截面悬臂梁的弯曲的应力与变形分析 钢制方形悬臂梁左端固联在墙壁,另一端悬空。工作时对梁右端施加垂直向下的30KN的载荷与60kN的载荷,分析两种集中力作用下该悬臂梁的应力与应变,其中梁的尺寸为10mmX10mmX100mm的方形梁。 1.1方形截面悬臂梁模型建立 建模环境:DesignModeler 15.0。 定义计算类型:选择为结构分析。 定义材料属性:弹性模量为2.1Gpa,泊松比为0.3。 建立悬臂式连接环模型。 (1)绘制方形截面草图:在DesignModeler中定义XY平面为视图平面,并正视改平面,点击sketching下的矩形图标,在视图中绘制10mmX10mm的矩形。(2)拉伸:沿着Z方向将上一步得到的矩阵拉伸100mm,即可得到梁的三维模型,建模完毕,模型如下图1.1所示。 图1.1 方形截面梁模型 1.2 定义单元类型: 选用6面体20节点186号结构单元。 网格划分:通过选定边界和整体结构,在边界单元划分数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分别改变节点数和载荷大小,对同一结构进行分析,划分网格如下图1.2所示:

图1.2 网格划分 1.21 定义边界条件并求解 本次实验中,讲梁的左端固定,将载荷施加在右端,施以垂直向下的集中力,集中力的大小为30kN观察变形情况,再将力改为50kN,观察变形情况,给出应力应变云图,并分析。 (1)给左端施加固定约束; (2)给悬臂梁右端施加垂直向下的集中力; 1.22定义边界条件如图1.3所示: 图1.3 定义边界条件 1.23 应力分布如下图1.4所示: 定义完边界条件之后进行求解。

质量管理-张

《质量管理统计方法》实验报告一 院系数学与统计学院 专业应用统计学 姓名张逸枫 学号20131387056 指导教师张斌 二O一六年四月二十五日

实验目的: 掌握假设检验,以及过程能力指数的求解,并要求熟练运用minitab软件进行分析。实验内容: 书64页12、13、14及16题 实验过程: 12.有一批枪弹出厂时的初速(单位;米/秒)服从正态分布N(950,),经过一段时间储存后,取9发进行试射,得初速的观察值为: 914 920 910 934 953 945 912 924 940 据经验,枪弹储存后的初速仍服从正态分布,能否认为这批枪弹的初速有显著降低。(取=0.05) 解:设原假设 H储存后初速仍服从正态分布N(950,) 备选假设H1:储存后初速小于950 过程:打开minitab,输入数据,选择协助—假设检验,选择单样本 得出结果

,不服从原假设,接受储存后初速小于950。 13.某公司产品的一个关键参数服从正态分布,为提高该关键参数,一位工程师建议在生产的最后增加一道工序,为检验这道工序是否有用,决定从所生产的产品中随机抽取7件,先测起参数值,然后经过新的这道工序加工后再测其参数,结果如下表,试问再=0.05水平下能否认为这道工序对提高参数值有用? 解:设原假设:新工序对提高参数无显著作用 备选假设:新工序对提高参数有显著作用 打开minitab, 输入数据,协助—假设检验,选择双样本t,选择

确定,得出结果 30 252015C1 C2 C1 的均值并不显著小于 C2 的均值 (p > 0.05)。 > 0.5 0.1 0.050 否 是 P = 0.228 2 -2 -4 -6 前查找异常数据。 -- 数据分布: 比较样本的位置和均值。用于在解释检验结果之间。 定性。您可以 90% 确信实际差值介于 -5.7672 和 2.3100-- 置信区间: 通过估计样本数据的差值量化与之相关的不确的均值小于 C2。 -- 检验: 没有足够的证据断定,显著性水平为 0.05 时,C1样本数量77均值 22.529 24.257 90% 置信区间(20.20, 24.85) (20.605, 27.909) 标准差 3.1663 4.9729 统计量 C1 C2 -1.7286 (-5.7672, 2.3100) 均值之间的差值* 90% 置信区间 * 所定义的差值为 C1 - C2。 C1 和 C2 的均值的双样本 t 检验 汇总报告 数据分布 比较样本的数据和均值。 均值检验C1 是否小于 C2? 差值的 90% 置信区间区间是否包含零? 注释 可知,接受原假设:新工序对提高参数无显著作用。 14.某产品的质量特征X(单位:厘米)服从正态分布,规范限为[90,110]. (1)若该过程的标准差的估计σ ?=2.5,求c ?p ; (2)若该过程均值的估计为μ? =107,求 c pk ?;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四年制本科·试行) 一、教学目的 仪器分析实验是实验化学和仪器分析课的重要内容。其要紧目的是:通过仪器分析实验,使学生加深对有关仪器分析方法差不多原理的明白得,把握仪器分析实验的差不多知识和技能;学会正确地使用分析仪器;合理地选择实验条件;正确处理数据和表达实验结果;培养学生严谨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科技创新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二、教学差不多要求 1、课前认真预习,认真阅读仪器分析实验教材,了解分析方法和分析仪器工作的差不多原理、仪器要紧部件的功能、操作程序和应注意的事项。 2、学会正确使用仪器。未经老师承诺不得随意开动或关闭仪器,更不得随意旋转仪器旋钮、改变仪器的工作参数等。详细了解仪器的性能,防止损坏仪器或发生安全事故。实验室应始终保持整洁和安静。 3、在实验过程中,要认真地学习有关分析方法的差不多技术。要细心观看实验现象和认真记录实验条件和分析测试的原始数据;学会选择最佳的实验条件;主动摸索、勤于动手,培养良好的实验适应和科学作风。 4、爱护实验的仪器设备。实验中如发觉仪器工作不正常,应及时报告老师处理,每次实验终止后,应将使用仪器复原,清洗好使用过的器皿,整理好实验室。 5、认真写好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应简明,图表清晰。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题目、日期、原理、仪器名称及型号、要紧仪器的工作参数、简要步骤、实验数据或图谱、实验中的现象、实验数据分析和结果处理、咨询题讨论等。 实验一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差不多条件实验及试样中微量铁的测定)(4学时) 实验二食品中NO2-含量的测定(4学时)

实验三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取光谱及溶剂性质对吸取光谱的阻碍(4学时) 实验四荧光分析法测定铝的含量(4学时) 实验五原子吸取光谱法测定痕量镉(4学时) 实验六玻璃电极响应斜率和溶液PH的测定(4学时) 实验七自来水中含氟量的测定-标准曲线法和标准加入法(4学时)实验八极谱催化波测定自来水中微量钼(4学时) 实验九硫酸铜电解液中氯离子的电位滴定(4学时) 实验十气相色谱的定性和定量分析(4学时) 实验十一果汁(苹果汁)中有机酸的分析(4学时) 三、教材及参考书 1、华中师范大学等校编.分析化学实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 001.7) 2、万益群、倪永年主编.仪器分析实验(第三版).江西高校出版社(2 003.8) 3、谢能泳、陆为林、陈玄杰编.分析化学实验.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四、其它讲明 五、实验项目一览表 课程名称:仪器分析实验使用专业:环境科学

实验室质量手册范本

Q/YF-SSC 企业名称替换 实验室质量手册 依据:ISO/TS16949:2002(7.6.3)及 GB/T15481-2000idtISO/IEC17025:1999 版本号:B/0 分发号:

受控标识: 目 录 企业名称替换 实验室质量手册 01目 录 文 件 编 号 Q/YF-SSC 版 次 B/0 共 页 第 页

02发布实施令文件编号Q/YF-SSC 版次B/0 共页第页 企业名称 替换实验室质量手册

发布实施令 公司为满足ISO/TS16949:2002标准中7.6.3条款“实验室要求”,依据ISO /IEC17025:1999《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并结合实验室实际情况重新编制了《实验室质量手册》(第二版),现予以批准。本手册于二○○二年六月一日起正式实施。 《实验室质量手册》是描述实验室质量体系的纲领性文件,是实验室质量体系运行的行为准则和评审的依据,也是实验室质量保证能力的证实,手册所涉及的单位和员工都必须严格执行,确保实验室质量方针的实现。 总经理: 年月日

授 权 书 根据实验室质量体系要求,授权___ 为实验室负责人,并授予如下职责和权限: --在质量体系运行中代表部门经理行使权利; --按建立、实施和保持全面的质量体系; --对质量体系运行进行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并负责外部质量保证的协调; --定期向部门经理报告有关质量状态; --描述实验室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并且由此推进质量改进计划。 总经理: 年 月 日 授 权 人 签 字 识 别 企业名称替换 实验室质量手册 03授权书 文 件 编 号 Q/YF-SSC 版 次 B/0 共 页 第 页

仪器分析实验指导

仪器分析实验指导 一.目的 1. 正确、熟练地掌握仪器分析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学习并掌握典型的分析方法。 2. 熟悉并掌握各种常见分析仪器的基本原理,认真学习它们的使用方法和性能。 3. 通过一些验证性实验,使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验;培养手脑并用能力和统筹安排能力。 4. 通过一些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科研能力。 5.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作风;培养科学工作者应有的基本素质。 二.要求 1.课前必须认真预习,掌握实验的方法原理及实验步骤,认真做好预习笔记。未预习者不得进行实验。 2.学生应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开启或使用实验仪器,不得擅自开启或使用实验仪器。 3.严格按照仪器分析教程和仪器操作说明书操作,出现意外,应随时告知实验教师。 4.实验教师应提前15分钟进入实验室,检查实验仪器设备,熟悉仪器操作。实验过程中,不得擅自离开实验室。注意巡视观察,认真辅导,随时纠正个别学生不规范的操作。 5. 随时记录所有实验数据在专用的实验记录本上。不得记录在其他任何地方,不得涂改原始实验数据。实验结束后经指导教师检查合格后方可离开。 6. 认真阅读“实验室安全制度”和“学生实验守则”,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 了解消防设施和安全通道的位置。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尽量降低化学物质(特别是有毒有害试剂以及洗液、洗衣粉等)的消耗。 7. 保持实验室内安静、实验台面清洁整齐。爱护仪器和公共设施,树立良好的公共道德。 8. 每次实验不得迟到。迟到超过15分钟取消此次实验资格。因病、因事缺席,必须 请假。 三.实验安排 实验1 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的条件试验 目的及要求: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实验报告

实验1 工序能力调查实验 一、实验目的 掌握数据的抽样方法以及质量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熟练操作Minitab软件,掌握统计分析图形的绘制,理解工序不合格品率与工序能力指数的关系。 二、实验仪器 装有Minitab软件的计算机。 三、实验步骤 实验内容: 收集待分析质量数据50组,用Minitab软件对质量数据进行分析,绘制相关分析图形,并根据分析结果估算工序不合格品率。 实验步骤: 在4M1E条件基本相同的前提下,收集待分析质量数据50组。 1.用Minitab软件对质量数据进行分析(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进行正态性检验); 2.用软件绘制相关分析图形并根据分析结果估算工序不合格品率。 四、实验结果 1.绘制直方图;

2.分布形状拟合; 如上图所示,成份C的数据分布曲线是近似正态分布。 3.成份C的数据变化趋势分析 4.工序能力

5.估计工序不合格品率 p=2-Ф[3C p(1+k]-Ф[3C p(1-k]=2-0.934389-0.855587=0.210024 实验2 工序质量控制实验 一、实验目的 掌握质量控制图的原理及绘制方法,掌握控制图的判异准则,学会根据控制图对工序状态进行判断。 二、实验仪器 装有Minitab软件的计算机。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实验内容: 利用实验一收集数据,对其进行分组数据分组,应用Minitab的Control Chart模块,绘制工序控制图(xbar-s)并根据控制图对工序状态进行判断。 该钢铁公司内部采取以下判异准则来检验异常原因: 检验1:有1 个点离开中心线的距离超过3 倍标准差 检验2:连续7 个点在中心线的同一侧 检验3:连续7 个点有上升趋势或下降趋势 实验步骤: 1.收集50组车轴钢成份(C、Si、Mn、P、S、Al)化验数据

最新食品现代仪器分析实验指导课件

食品现代仪器分析实验指导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吴佳

2016年5月

实验一苦味饮料中硫酸奎宁的荧光法测定 1. 目的意义 喹啉结构是“苯并吡啶”。即一个苯环与一个吡啶环稠合而成。奎宁是喹啉的衍生物,其结构如下: N 喹啉 CH2 CH N CH 3 O C H OH C H 2 N CH2 CH2 CH2 奎宁 奎宁是金鸡纳树皮中含有的苦味晶状粉末,抗疟疾药。疟疾曾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猖獗流行的疾病,曾夺走成千上万人的生命。17世纪末,奎宁由欧洲传入我国,曾称为“金鸡纳霜”,当时是非常罕见的药。后来,瑞典纳尤斯对这种植物的树皮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提取了其中的有效成分金鸡纳碱,起名为“奎宁”。“奎宁”这个词在秘鲁文字中是树皮的意思。直到1945年,奎宁才实现了人工合成。奎宁是碱性物质,与硫酸反应生成盐,俗名硫酸奎宁。 在饮料中硫酸奎宁是调味料,主要用在滋补品和苦柠檬水中,有调味及预防疟疾之功效,例如汤力水是Tonic Water的音译,又叫奎宁水、通宁汽水。是苏打水与糖、水果提取物和奎宁调配而成的。可作为苦味饮料或用于配制鸡尾酒或其它饮料。奎宁饮料以其微苦的口味成为畅销的解渴饮料,特别是在夏季人们大量饮用,但大量消费含奎宁成分的饮料对一些个体有害,如新陈代谢紊乱或对这种物质有超敏性的人要避免摄取奎宁,特别是孕妇。对怀孕期间每天饮用一升以上奎宁饮料的孕妇进行的调查显示,出生后24小时,新生儿就出现神经战栗症状,在他们的尿液中发现了奎宁成分,但2个月以后这些症状就不存在了。为此,对奎宁含量的测定具有重要意义。 2. 原理: 本实验包括荧光光谱和激发光谱测定,以及苦味饮料中硫酸奎宁含量测定。硫酸奎宁是强荧光性物质,在紫外光照射下,会发射蓝色荧光。在稀溶液中荧光强度与硫酸奎宁浓度成正比,可根据荧光强度求出硫酸奎宁浓度。 荧光(发射)光谱: 固定激发光波长和强度,在不同的波长下测定所发射的荧光强度,以发射波长为横坐标,以荧光强度为纵坐标,所作曲线为荧光发射光谱。 荧光发射光谱是选择最大荧光发射波长的依据。 荧光激发光谱: 固定荧光发射波长(一般在最大发射波长处),改变激发光波长,得出不同激发波长的荧光强度,以激发光波长为横坐标,以荧光强度为纵坐标,所得曲线称为激发光谱。

机械零件有限元分析——实验报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机械零件有限元分析 实验报告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年级: 2013级 班级:机械一班 姓名:杨政 学号:20131461 I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和掌握机械零件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步骤;掌握在ANSYS 系统环境下,有限元模型的几何建模、单元属性的设置、有限元网格的划分、约束与载荷的施加、问题的求解、后处理及各种察看分析结果的方法。体会有限元分析方法的强大功能及其在机械设计领域中的作用。 二、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受内压作用的球体的有限元建模与分析,可从中学习如何处理轴对称问题的有限元求解;第二个是轴承座的实体建模、网格划分、加载、求解及后处理的综合练习,可以较全面地锻炼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机械零件进行分析的能力。

实验一、受内压作用的球体的有限元建模与分析 对一承受均匀内压的空心球体进行线性静力学分析,球体承受的内压为 1.0×108Pa ,空 心球体的内径为 0.3m ,外径为 0.5m ,空心球体材料的属性:弹性模量 2.1×1011,泊松比 0.3。 承受内压:1.0×108 Pa 受均匀内压的球体计算分析模型(截面图) 1、进入 ANSYS →change the working directory into yours →input jobname: Sphere 2、选择单元类型 ANSYS Main Menu : Preprocessor →Element Type →Add/Edit/Delete →Add →select Solid Quad 4node 42 →OK (back to Element Types window)→ Options… →select K3: Axisymmetric →OK →Close (the Element Type window) 3、定义材料参数 ANSYS Main Menu : Preprocessor →Material Props →Material Models →Structural →Linear →Elastic →Isotropic →input EX:2.1e11, PRXY:0.3→ OK 4、生成几何模型生成特征点 ANSYS Main Menu: Preprocessor →Modeling →Create →Keypoints →In Active CS →依次输入四个点的坐标:input :1(0.3,0),2(0.5,0),3(0,0.5),4(0,0.3)→OK 生成球体截面 ANSYS 命令菜单栏: Work Plane>Change Active CS to>Global Spherical ANSYS Main Menu: Preprocessor →Modeling →Create →Lines →In ActiveCoord → 依次连接 1,2,3,4 点生成 4 条线→OK Preprocessor →Modeling →Create →Areas →Arbitrary →By Lines →依次拾取四条线→OK ANSYS 命令菜单栏: Work Plane>Change Active CS to>Global Cartesian 5、网格划分 ANSYS Main Menu : Preprocessor →Meshing →Mesh Tool →(Size Controls) lines: Set

质量管理实验报告

质量管理实验 实验一质量数据测定 一、实验任务 以减速器中的轴(输入轴和输出轴)为对象进行抽样检测,对测得的数据分别进行质量检验。 二、实验目的及训练要点 1)了解抽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了解测试仪器的选择、调整技巧。 3)了解测量数据的质量判定与检验。 三、实验内容 数据测试工作是工业企业生产的重要环节,是质量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并且它可为各类质量问题的统计分析提供科学的依据,本次实验的主要内容包括: 1)外径千分尺的调整和校正。 2)游标卡尺的调整和校正。 3)减速器中各个轴(输入轴和输出轴)的外径宽度的抽样测量。 4)对所测数据进行处理和质量判定。 5)完成实验报告的攥写。 四、实验设备、仪器、工具及资料 外径千分尺1把,游标卡尺1把,减速器50个,标准件一组。

五、实验步骤 1.准备工作 1)熟悉“实验数据记录表”及检测仪器的使用方法。 2)准备所需资料,确定待选取的抽样方法及与之适宜的测量工具。 2.外径千分尺的调整和校正 外径千分尺主要用于工件的外尺寸测量。使用前应将测量面仔细擦净,检查或调整零位到正确位置。调整步骤如下: 1)校正或调整零位方法: 转动测力装置,使两测量面轻轻地接触(>25mm的外径千分尺应用校对量杆校正),当听到棘轮摩擦声时,即为零位。若此时不是零位则将固定套管上的螺钉松开用扳手转动固定套管使零位对准,然后紧固固定套管上的螺钉; 2)压线或离线的调整: 当微分筒压线或离线超过标准规定时,则松开取下测力装置,并取下盖板,取下微分桶及锥套,将锥套向前移或向后退来调整压线或离线,锥套向前移调压线,锥套向后移调离线,调好后将微分筒,及锥套装上,零位对准,盖上盖板。将测力装置装上拧紧则调整完毕。 3)测量时必须使用测力装置,以恒定测量压力进行测量,禁止测量运动的被测物。 3.游标卡尺的调整和校正 游标卡尺用于工件的内、外尺寸,外尺寸、深度、台阶等尺寸的测量。

仪器分析教案

1.1 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两者的区别在于:①检测能力②样品的需求量③分析效率④使用的广泛性⑤精确度 1.2 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 根据测量原理和信号特点,仪器分析方法大致分为四大类 ⒈ 学分析法 以电磁辐射为测量信号的分析方法,包括光谱法和非光谱法 ? ???? ?的变化折射、衍射等基本性质物质之后,引起反射、非光谱法:电磁波作用拉曼散射 磁辐射的吸收、发射或光谱法:依据物质对电 ⒉电化学分析法 依据物质在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而建立的分析方法 ⒊色谱法 以物质在两相间(流动相和固定相)中分配比的差异而进行分离和分析。 ⒋其它仪器分析方法包括质谱法、热分析法、放射分析等 。 第二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历史较久远,应用十分广泛,与其它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相比,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所用的仪器简单、价廉,分析操作也比较简单,而且分析速率较快。 在有机化合物的定性、定量分析方面,例如化合物的鉴定、结构分析和纯度检查以及在药物、天然产物化学中应用较多。 本章内容: 本章主要讨论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产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仪器原理和结构以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在有机定性及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讲解思路: 让学生首先了解: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分子结构,对不同波长的光会产生选择性吸收,因而具有不同的吸收光谱。而各种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吸收光谱的产生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外层电子跃迁的结果,但二者在电子跃迁类型上有一定区别。电子跃迁类型是本章的难点。最后了解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可使物质产生吸收光谱并对其进行检测。鉴定的方法是本章的重点。 2.1.光分析法概论 内容提要:电磁辐射的波动性和粒子性 电磁波谱原 重点难点:电磁波谱区 一、电磁辐射的性质 电磁辐射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 ⒈波动性 电磁辐射是在空间传播着的交变电磁场,可以用频率(υ)、波长(λ)和波数(δ)等波参数表征。掌握频、波长、波数的定义及之间的关系。 ⒉微粒性 普朗克方程 E λ ?=υ=c h h (2-3) 该方程将电磁辐射的波动性和微粒性联系起来, 二、电磁波谱 按照波长的大小顺序排列可得到电磁波谱,不同的波长属不同的波谱区,对应有不同的光子能量和不同的能级跃迁。能用于光学分析的是中能辐射区,包括紫外、可见光区和红外区。 2.2.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内容提要:介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基本概念。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是根据溶液中物质的分子对紫外和可见光谱区辐射能的吸收来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方法。也称作紫外和可见吸收光度法,它包括比色分析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分子结构,对不同波长的光会产生选择性吸收,因而具有不同的吸收光谱。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吸收光谱的产生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外层电子跃迁的结果,但二者在电子跃迁类型上有一定区别。 有机化合物吸收可见光或紫外光,σ、π和n 电子就跃迁到高能态,可能产生的跃迁有σ→σ*、n →σ*、π→π*和n →π*。各种跃迁所需要的能量或吸收波长与有机化合物的基团、结构有密切关系,根据此原理进行有机化合物的定性和结构分析。 无机络合物吸收带主要是由电荷转移跃迁和配位场跃迁而产生的。电荷转移跃迁的摩尔吸收系数很大,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可以建立这些络合物的定量分析方法。 重、难点:分子的电子能级和跃迁 生色团的共轭作用 d-d 配位场跃迁 金属离子影响下的配位体π-π*跃迁。 2.3.朗伯比耳定律

仪器分析实验指导书-30页精选文档

仪器分析实验指导书 化学教学部衡林森编 重庆邮电学院生物信息学院 2004年2月26日 前言 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测定时,常常需要使用比较特殊或复杂的仪器。它是分析化学的发展方向。仪器分析作为现代的分析测试手段,日益广泛地为许多领域内的科研和生产提供大量的物质组成和结构等方面的信息,因而仪器分析成为高等学校中许多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 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将来并不从事分析仪器制造或者仪器分析研究,而是将仪器分析作为一种科学实验的手段,利用它来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仪器分析是一门实验技术性很强的课程,没有严格的实验训练,就不可能有效地利用这一手段来获得所需要的信息。 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加深对仪器分析方法原理的理解、巩团课堂教学的效果,这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严格的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独立从事科学实验研究,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良好的科学作风,独立工作的能力将会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理论可以指导实验,通过实验可以验证和发展理论。实验验证和发展理论的作用是以对实验现象的严密细心的考察和实验数据的科学分析为基础的,而高超熟练的实验技能是获得精密实验数据的必要和先决条件。一般说来,仪器分析实验特别是大型仪器分析实验,其特点是操作较

复杂,影响因素较多,信息量大.需要通过对大量的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图谱解析来获取有用的信息。这些特点,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和提高实验技能、分析推理能力是大有好处的。因此必须充分重视仪器分析实验课的教学。 由于实验室不可能购置多套同类仪器设备,一般多采用几人一组做仪器分析实验,对于大型分析仪器,让学生自己动手在仪器上做实验有困难的,也尽可能地安排了一些演示实验,或者对该仪器可能提供的分析信息做了必要的介绍。 学生在实验中应认真地观察实验现象,仔细地记录数据与分析结果,积极思考,注意手脑并用,善于发现和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写好实验报告是仪器分析实验的延续和提高。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名称、实验日期、实验方法和原理、实验仪器类型与型号、主要实验步骤或主要实验条件、实验数据(图谱)及其处理以及结果、讨论等。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是实验报告的重要部分,其内容虽无固定模式,但是可涉及诸如对实验原理的进一步深化理解,做好实验的关键及自己的体会,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解释,结果的误差分析以及对该实验的改进意见等方面。以上内容学生都可就其中体会较深者讨论一项或几项。科学实践的经验告诉人们,实验中的“异常”情况的出现、往往是发现新的科学现象的先导、对实验中异常情况的深入分析和解释、有可能启发人们从中发现新的实验事实和苗头,获得意想不到的有价值的试验结果。因此,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在实验后深入进行分析和总结,是提高实验质量的

有限元实验报告模板

有限元实验报告 T1013-5 20100130508 蔡孟迪

ANSYS有限元上机报告(一) 班级:T1013-5 学号:20100130508 姓名:蔡孟迪 上机题目: 图示折板上端固定,右侧受力F=1000N,该力均匀分布在边缘各节点上;板厚t=2mm 材料选用低碳钢,弹性模量E=210Gpa,μ=0.33. 一、有限元分析的目的: 1.利用ANSYS构造实体模型; 2.根据结构的特点及所受载荷的情况,确定所用单元类型;正确剖分网格并施加外界条件;3.绘制结构的应力和变形图,给出最大应力和变形的位置及大小;并确定折板角点A处的应力和位移; 4.研究网格密度对A处角点应力的影响; 5.若在A处可用过渡圆角,研究A处圆角半径对A处角点应力的影响。 二、有限元模型的特点: 1.结构类型 本结构属于平面应力类型 2.单位制选择 本作业选择N(牛),mm(毫米),MPa(兆帕)。 3.建模方法 采用自左向右的实体建模方法。 4.定义单元属性及类型 1)材料属性:弹性模量:EX=2.10E5MPa, 泊松比:PRXY=0.33 2)单元类型:在Preferences选Structural,Preprocessor>ElemmentType>Add/Edit/Delete中定义单元类型为:Quad4 node 182,K3设置为:平面薄板问题(Plane strs w/thk) 3)实常数:薄板的厚度THK=2mm 5.划分网格 在MeshTool下选set,然后设置SIZE Element edge length的值,再用Mesh进行网格划分。6.加载和约束过程:在薄板的最上端施加X、Y方向的固定铰链,在薄板的最右端施加1000N 的均匀布置的载荷。

实验一 仪器分析实验基本技能训练

实验一仪器分析实验基本技能训练 一、实验目的:1、熟悉常规玻璃器皿的洗涤 2、常用玻璃器皿洗涤试剂的配制 3、特殊玻璃器皿的洗涤方法 4、分析数据的常规处理方法 二、实验用品: 玻璃器皿:烧杯(各种规格若干);量筒(各种规格若干);试管若干;滴管若干;试剂瓶若干;漏斗;玻棒;移液管若干;滴定管;三角瓶;培养皿等常用辅助仪器:托盘天平、电子天平、恒温干燥箱 清洁工具:各种规格刷子、洗衣粉、去污粉、肥皂、洗涤液、有机溶剂三、方法:玻璃器皿及玻片洗涤法 肥皂,肥皂液,洗衣粉,去污粉,用于可以用刷子直接刷洗的仪器,如烧杯,三角瓶,试剂瓶,量筒,试管等;洗液多用于不便用于刷子洗刷的仪器,如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蒸馏器等特殊形状的仪器,也用于洗涤长久不用的杯皿器具和刷子刷不下的结垢。用洗液洗涤仪器,是利用洗液本身与污物起化学反应的作用,将污物去除。因此需要浸泡一定的机会充分作用;有机溶剂是针对污物属于某种类型的油腻性,而借助有机溶剂能溶解油脂的作用洗除之,或借助某些有机溶剂能与水混合而又发挥快的特殊性,冲洗一下带水的仪器将不洗去。如,甲苯,二甲苯,汽油等可以洗油垢,酒精,乙醚,丙酮可以冲洗刚洗净而带水的仪器。 (一)玻片洗涤法 实验用玻片,必须清洁无油,清洗方法如下: 1.新购置的载片,先用2%盐酸浸泡数小时,冲去盐酸。再放浓洗液中浸泡过夜,用自来水冲净冼液,浸泡在蒸馏水中或擦干装盒备用。 2.用过的载片,先用纸擦去石蜡油,再放入洗衣粉液中煮沸,稍冷后取出。逐个用清水洗净,放浓洗液中浸泡24h,控去洗液,用自来水冲洗。蒸馏水浸泡。 3.用于染色的玻片,经以上步骤清洗后,应选择表面光滑无伤痕者,浸泡在95%的乙醇中暂时存放,用时取出,用干净纱布擦去酒精,并经过火焰微热,

仪器分析课程教案

第十二章电解分析法和库仑分析法 一、基本要点: 1.熟悉法拉第电解定律; 2.掌握控制电位电解的基本原理; 3.理解控制电位库仑分析方法; 4.掌握恒电流库仑滴定的方法原理及应用。 二、学时安排:4学时 电解分析法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利用外加电源电解试液后,直接称量在电极上析出的被测物质的重(质)量来进行分析,称为电重量分析法。 2.将电解的方法用于元素的分离,称为电解分离法。 库伦分析法是利用外加电源电解试液,测量电解完全时所消耗的电量,并根据所消耗的电量来测量被测物质的含量。 第一节电解分析的基本原理 一、电解现象 电解是一个借外部电源的作用来实现化学反应向着非自发方 向进行的过程。电解池的阴极为负极,它与外界电源的负极相连;阳极为正极,它与外界电源的

正极相连。 例如:在C uS O4溶液侵入两个铂电极, 通过导线分别与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相联。如果两极之间有足够的电压,那末在两 电极上就有电极反应发生。 阳极上有氧气放出,阴极上有金属铜析出。通过称量电极上析出金属铜的重量来进行分析,这就是电重量法。 二、.分解电压与超电压 分解电压可以定义为:被电解的物质在两电极上产生迅速的和连续不断的电极反应时所需的最小的外加电压。从理论上讲,对于可逆过程来说,分解电压在数值上等于它本身所构成的原电池的电动势,这个电动势称为反电动势。反电动势与分解电压数值相等,符号相反。反电动势阻止电解作用的进行,只有当外加电压达到能克服此反电动势时,电解才能进行。实际分解电压并不等于(而是大于)反电动势,这首先是由于存在超电压之故。 超电位(以符号η来表示)是指使电解已十分显著的速度进行时,外加电压超过可逆电池电动势的值。超电压包括阳极超电位和阴极超电位。对于电极来说,实际电位与它的可逆电位之间的偏差称为超电位。在电解分析中,超电位是电 化学极化和浓差极化引起的,前者与电极过程的不可逆性有关。后者与离子到达电极表面的速度有关。超电位是电极极化的度

环境仪器分析实验指导书

环境仪器分析 实验指导书 吴娟 主编 资源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教研室

实验一 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系列、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及校正 (一)分光光度计的发展与使用方法 一、实验目的: 使学生能根据仪器说明书安装仪器,达到了解仪器的原理及构造,并熟悉仪器的使用方法和仪器的调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 分光光度法是基于物质分子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当一束平行单色光照射到任何均匀、非散射的溶液时,光的一部分被溶液吸收,一部分光透过溶液。不同物质的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与其浓度、透过的液层厚度及入射光的波长等因素有关。当入射光波长一定时,其定量关系符合朗伯比尔定律: A=lg t o I I =KLC A 为吸光度 C 为溶液的浓度 L 为光程 三、试剂和仪器设备 可见光光度计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均注明仪器型号) 石英比色皿 玻璃比色皿 0.004%高锰酸钾溶液 四、实验步骤 (1)熟悉仪器的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2)按照仪器说明书连接好仪器。 (3)打开仪器上盖讲解仪器各部分组成。 (4)利用基准物质校准仪器的波长。 (5)用0.004%高锰酸钾溶液,以蒸馏水为参比,测定其最大吸收波长是否在523nm 和544nm 。 五、思考题: 简述分光度计使用注意事项。 (二)分光光度法测定溴百里酚蓝的pK a 值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和掌握分光光度法测定指示剂pK a 值的原理和实验技能。 2.学习掌握酸度计的使用方法,掌握用作图法求pK a 值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指示剂、显色剂大多为有机弱酸或弱碱,若其酸式和碱式体具有不同颜色,便可利用光度法来测定其离解常数。 溴百里酚蓝为一元弱酸,在溶液中存在如下离解平衡: -In H HIn +=+ [HIn] ]In ][H [K -a +=? 即 ][In ]HIn [lg pH pK -a +=? 由上式可知,在一确定的pH 值下,只要知道[HIn]与[In -]的比值,就可以计算pK a 值。根据吸光度加和性原理得: ]In []HIn [A -In HIn - εε?+= ] H [K c K ]H [K c ]H [A a a In a HIn -++++++=εε? 其中c 为溴百里酚蓝的分析浓度, c=[HIn]+[In -],做HIn 或者In -的吸收曲线,确定其最大吸收处的波长为测定波长。 在高酸度下,近似认为溴百里酚蓝只以HIn 存在,在选定的波长下测定其吸光度,则有 c ]HIn [A HIn HIn HIn εε?≈= 在低酸度下,可认为该酸主要以In -结构存在,在选定波长下测定吸光度,则有 c ]In [A - --In -In In εε?≈= 综合以上各式,得 A A A -A lg pH pK --HIn In a ?+= 以A A A -A lg -- HIn In ?对pH 作图,直线与pH 轴的交点之pH 即为pK a 值。 三、仪器和试剂 1. 分光光度计;比色皿;酸度计 2. NaH 2PO 4溶液(0.2mol/L ),K 2HPO 4溶液(0.2mol/L )。

有限元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上机对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一个更加直观、深入的理解;通过对本实验所用软件平台Ansys 的初步涉及,为将来在设计和研究中利用该类大型通用CAD/CAE 软件进行工程分析奠定初步基础。 二、实验设备 机械工程软件工具包Ansys 三、实验内容及要求 1) 简支梁如图3.1.1所示,截面为矩形,高度h=200mm ,长度L=1000mm ,厚 度t=10mm 。上边承受均布载荷,集度q=1N/mm2,材料的E=206GPa ,μ=0.29。平面应力模型。 X 方向正应力的弹性力学理论解如下: 图3.1.1 ①在Ansys 软件中用有限元法探索整个梁上x σ,y σ的分布规律。 ②计算下边中点正应力x σ的最大值;对单元网格逐步加密,把x σ的计算值与理论解对比,考察有限元解的收敛性。 ③针对上述力学模型,对比三节点三角形平面单元和4节点四边形平面等参元的求解精度。 2) 一个正方形板,边长L = 1000mm ,中心有一小孔,半径R = 100mm ,左右边 受均布拉伸载荷,面力集度q = 25MPa ,如图 3.2.1所示。材料是 206E GPa =,0.3μ=,为平面应力模型。当边长L 为无限大时,x = 0截面上理论解为: ) 534()4 (6222 23-+-=h y h y q y x L h q x σ

)32(2|44 220r R r R q x x ++==σ 其中R 为圆孔半径,r 为截面上一点距圆心的距离。x = 0截面上孔边(R r =)应力q x 3=σ。所以理论应力集中系数为3.0。 图3.2.1 用四边形单元分析x = 0截面上应力的分布规律和最大值,计算孔边应力集中系数,并与理论解对比。利用对称性条件,取板的四分之一进行有限元建模。 3) 如图3.3.1所示,一个外径为0.5m ,内径为0.2m ,高度为0.4m 的圆筒,圆 筒的外壁施加100MPa 的压强,圆筒的内部约束全部的自由度,材料参数是密度。 使用平面单元,依照轴对称的原理建模分析。 q

软件项目管理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软件工程131班姓名:王凯 学号:139074159 指导教师:李伟 2016-05-13

我们生活在一个快速变迁,社会经济大跨步向前迈跃的时代,市场经济突飞猛进,形成了一个多元化市场。在信息系统集成行业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了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进行科学化的实施项目管理,才能使我们在整个项目中满足项目要求,降低项目成本、缩短项目工期、确保项目质量,最终达到用户需求和保障公司的利益。项目管理包括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采购管理和项目整体管理。 项目整体管理包括保证项目各要素相互协调所需要的过程,它需要在相互影响的项目目标和方案中做出平衡,以满足或超出项目干系人的需求和期望。 项目整体管理是在计划实施执行中将项目整体计划目标按步实施展开并转变成项目产出物的管理过程。是一项从项目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局性管理工作。实际执行项目时,为了更好完成项目标、任务和计划,我们还要在项目管理中进行综合变更控制。项目整体管理可使用于项目管理的每个阶段。

目录 1、项目概述 (1) 2、工作任务(Statement Of Work,SOW)书 (1) (一)整体要求 (1) (二)系统逻辑模型 (2) (三)系统功能描述 (4) (四)应达到的技术指标和参数 (4) 3、项目进度计划 (5) (一)分解项目工作 (5) (二)项目工作关系表 (6) (三)项目甘特图 (7) (四)网络进度计划图 (8) (五)里程碑计划 (10) 4、项目规模成本估算 (10) (一)分解项目工作 (10) (二)项目规模估算表 (12) (三)计算开发成本 (13) (四)计算管理、质量成本 (13) (五)直接成本 (13) (六)计算间接成本 (14)

《仪器分析实验》课程简介

《仪器分析实验》课程简介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 仪器分析实验是为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主要基础课之一,它既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又需要与仪器分析课密切配合。实验课程主要依据的是本课程所涉及的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等仪器分析法的原理,通过对仪器的操作使用,巩固理论知识、提高操作能力,实现对多种分析仪器的熟练掌握。 教学目标主要有几个方面: 1. 配合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各种分析仪器的原理和有关概念; 2. 使学生掌握常用仪器分析方法的应用范围和主要分析对象; 3. 掌握常用分析仪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重点掌握仪器主要操作参数及其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4.通过仪器分析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实验素养。 教材:《仪器分析》,刘立行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 《仪器分析实验》,苏克曼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参考书:《仪器分析》,高俊杰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年。 《仪器分析》,武汉大学化学系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仪器分析实验》,高俊杰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年。 《仪器分析》,朱明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三、对教学方式、实践环节、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在学生已学过仪器分析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要求学生学会和掌握仪器分析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 1.明确仪器分析在生产、教学及科学研究中的任务和作用; 2.掌握常用仪器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数据处理; 3.掌握常用仪器分析法的基本操作。 每次实验提交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由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及数据的记录及处理组成。 本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强化仪器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将书本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素质教育,提倡创新精神。 四、考核方式与学习效果评价的结构比例 以考勤、实验课表现及实验报告综合一起,作为实验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实验平时成绩(50%)和最后实验考试成绩(50%)组成。 五、对先修课的要求、课程班规模要求、实践类课程方案等 要求在《仪器分析》、《分析化学》、《环境监测》这三门课的基础上,进行此课程的学习。对课程规模没有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