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初一下历史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科 举 教育: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制 的 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促进唐 文学 : 影 诗的繁荣。 响
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过一定的 世界: 影响。(如新罗、日本)Βιβλιοθήκη 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枯竭,贫 无一寸铁,佘不得,欠不得,虽有近亲远戚,谁敢 雪中送炭。 侥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适,中 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 锦上添花。
应试场面
贡院考场
举子看榜图
捷报
二、科举制的完善
1.朝代:唐朝 2.人物: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3.过程 (1)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增加考试人数 (进士科第一名称状元) (2)武则天:增设殿试、武举 (3)唐玄宗:丰富考试内容,诗赋成为进士 科主要考试内容
三、科举制度的影响
政治: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
武举考试内容:
负重、骑射、步射、马枪等技术
殿试
我还要准备参加皇帝亲自主 持的殿试。这样,既增加了考试 的严格性,又增加了我们的光荣 感,觉得自己是“天子门生”了, 更加忠君爱国。
诗赋
推动文化的繁荣(诗歌) 和教育的发展
秀才 举人(解元) 贡生(会元) 进士(状元)
他们谁的成绩好?
2003年6月25日四川发 现清代科举考试准考 证和补考证。 这是在四川成都发现 的清代科举考试准考 证《院试卷结票》 (左)和补考证 (右)。清代科举考 试准考证名为《院试 卷结票》, 是清代光 绪年间成都府华阳县 的李升荣参加秀才考 试时所用。
第4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
1.背景:
一、科举制的诞生
魏晋以来,设立中正官考察人品, 把人按人品分为九个等级,得到上品评 价的人就可以推荐做高品的官,这叫做 “九品中正制”。 后来,高官大户把持了所有的高官 显职,各级中正官也由他们任命或直接 担任。于是门第出身作为品评的唯一标 准,是世族就得到好评,祖宗没做过高 官就一定得差评,形成了“上品无寒门, 下品无世族”的局面。
【教学课件】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金榜题名 名落孙山 独占熬头 连中三元 蟾宫折桂
2021/8/17
13
1919年,越南举行了最后一科会试,取中23名。此 后,科举制度在越南和世界历史上终于完全退出了 历史舞台
在漫长的1300年的科举考试中,曾产生出700多名 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至于秀才就 更不计其数了)。隋唐以后,几乎每一位知识分子 都与科举考试有着不解之缘和密切关系,从未参加 过科学考试的是极少数。中国历史上,善于治安邦 的名臣、名相,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文 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等大都出 自状元、进士和举人之中。
2021/8/17
黄梅戏《女驸马》
为救李郎离家园 谁料皇榜中状元 中状元着红袍 帽插宫花好啊好新鲜 我也曾赴过琼林宴 我也曾打马御街前 人人夸我潘安貌 原来纱帽罩婵娟 我考状元不为把名显 我考状元不为作高官 为了多情李公子 夫妻恩爱花好月儿圆 喜洋洋 就等告假回故乡 见了李公子 我送他一个状元郎
1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一、隋朝科举制度的诞生
1、隋文帝时期: 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2、隋炀帝时期: 正式设置进士科 科举制正式诞生
二、唐朝科举制的完善
1、唐太宗时期: 扩充国学规模 开创殿试
2、武则天时期 开创武举
3、唐玄宗时期: 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三、科举制的影响
1、改善用人制度
2、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20231/、8/17促进文艺事业的发展
10
2021/8/17
何 物 动 八人 月, 桂二 月 杏 花
11
2021/8/17
2006年10月1 日,韩国首尔, 身着韩国传统 服装的老年韩 国人正在扮演 参加一个国家 考试 “Gwageo” (科举)。 “Gwageo”最 早出现在公元 958年,是为了 选拔政府官员, 在1984年就废 除了。
初中历史《科举制的创立》课件

二、科举制的完善
1、唐太宗扩大国学 (1)、原因:笼络人才
——
十慈 七恩 人塔 中下 白最题 居少名 易年处
,
二、科举制的完善
1、唐太宗扩大国学 (1)、原因:笼络人才
(2)、作用:为读书人提供了成功为官 的途径,更为统治者选拔了重视维护统治 的人才。
二、科举制的完善 2、武则天创殿试、武举
三、科举制的影响 1、改善了用人制度
三、科举制的影响
1、改善了用人制度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科举制的影响
1、改善了用人制度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促进了文学艺术,特别是诗赋的发展
“我们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
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
试。”
——《英国大百科全书》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
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
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
三、科举制的影响
1、改善了用人制度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促进了文学艺术,特别是诗赋的发展 4、科举制对世界其他各国的考试选官制 度产生影响
课后思考
学习了科举制后,请想一想, 你对现在学校的考试制度和考试形 式满意吗?你有什么好的意见或建 议吗?
二、科举制的完善
2、武则天创殿试、武举 (1)、殿试:公平、公正、透明
二、科举制的完善
2、武则天创殿试、武举 (1)、殿试:公平、公正、透明 (2)、武举:增强军事实力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二、科举制的完善 3、唐玄宗以诗赋为科考主要内容
三、科举制的影响
陈子昂
王昌龄
韩愈
岑参
王维
欧阳修
苏轼
苏辙
范丽君——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3、唐太宗看到很多中举士子鱼贯而出时,高 兴地说:天下人才都为我所用了。这一记 载(B ) A反映了我国古代帝王的奢侈生活 B能说明唐朝科举制的实施情况 C属于后人杜撰且不符合当时的情况 D说明了唐太宗善于虚心纳谏
人名尽处是孙山 名落孙山 贤郎更在孙山外
梳理知识
阶段
形成 (隋朝)
关键人物
隋文帝 隋炀帝 唐太宗
主要贡献
开始分科考试 设进士科 扩充国学规模 首创殿试和武举 将诗赋作为考试内容
完善 (唐朝)
武则天 唐玄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解决问题
隋以前的人才选拔制度
远古:“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夏商周:“家天下”“世卿世禄”
战国时期:“游说”和“自荐”
二、科举制的完善 1、唐太宗:扩大国学 (1)原因:笼络人才 (2)作用:促进了唐朝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科举制的完善 2、武则天:创殿试、武举 (1)殿试:公平、公正、透明
二、科举制的完善 2、武则天:首创殿试、武举
二、科举制的完善 2、武则天创殿试、武举 (1)殿试:公平、公正、透明 (2)武举:增强军事实力
三、科举制的影响 1、改善了用人制度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促进了文学艺术,特别是诗赋的发展
“我们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
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 试。” ——《英国大百科全书》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 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 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
科 举 制 创 立 的 意 义
选拔权力: 地方——中央
将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有利于加 强中央集权。
二、科举制的完善 1、唐太宗:扩大国学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精品历史课件】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寒门苦读
一朝登天
科举制的诞生 原因:改变不合理的人才选拔制度 朝代:隋朝 人物:隋文帝、隋炀帝 过程:文帝: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 意义:打破门第限制,将选官权集中到中央
科举制诞生的背景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只
——《晋书·刘毅传》
注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
重
——《晋书·王沈传》 门
世界 俄国十月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时代到来
中国 现代史
开始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1917年) 五四运动(1919年)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分界 新中国成立(1949年) 开始社会主义现
代化道路的探索
三、史料实证
(一)概念 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二)目标 (1)能够区分史料的不同类型;在解答某一历史问题时,能够尝试从多种渠道获取与 该问题相关的史料;能够从所获得的材料中提取有关的信息。 (2)能够认识不同类型的史料所具有的不同价值;明了史料在历史叙述中的基础作用 ;在对史事与现实问题进行论述的过程中,能够尝试运用史料作为证据论证自己的观点 。 (3)在探究特定历史问题时,能够对史料进行整理和辨析;能够利用不同类型史料, 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互证,形成对该问题更全面、丰富的解释。 (4)能够比较、分析不同来源、不同观点的史料;能够在辨别史料作者意图的基础上 利用史料;在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独立探究的过程中,能够恰当地运用史料对所探究 问题进行论述。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 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科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 试。”
1864年,在狄更斯主编的英文周刊中刊载了一篇题为 《中国的科举考试》的文章,指出科举的独一无二之处在 于:“科举这个教育机器几乎是从不间断地实施其功能: 它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 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地影响的制度,当其他帝国 统治的代表一次又一次被推翻并被践踏为尘土时,它在全 民族的眼中却是神圣的唯一避难所。”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自主预习,自我提高一、科举制的诞生(1)、科举制度在隋朝产生的背景: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的子弟中选拔。
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
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的人,却不能到和担任高官。
(2)、科举制度在隋朝创立的过程:①帝开始用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他令各州人才,参加考试,合格的可以做官。
②帝时正式设置,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选拔人才。
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3)、科举制度的作用: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利也从集中到。
二、科举制的完善(1)、唐朝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两科最重要。
、、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2)、①重视人才的和。
②时大力提倡,开创和。
③时成为主要的考试内容,亲自面试。
三、科举制度的影响(1)、科举制改善了,使得有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任职。
(2)、科举制促进了,士人用功读书的。
(3)、科举制也促进了,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大大有利于的繁荣。
科举制影响的弊端:A\使大批知识分子醉心于科举考试,不愿从事学术研究和科技专研;B、科举考试控制了读书人,使知识分子的独立意识削弱,逐渐沦为统治者的附庸。
四、科举制结束的时间:科举制度在我国社会延续了年,直到被废除。
共同学习,合作提高1、阅读教材“科举制的诞生”思考:(1)魏晋以来,官员选拔制度的依据是什么?你作何评价?(2)针对上述弊端,隋文帝是怎样解决的?(3)正式创立科举制的是谁?科举选官有何重要意义?2、细读教材“科举制的完善”,完成以下问题:(1)唐太宗为什么扩充国学规模?他的举措使国家教育事业出现了什么景象?(2)殿试的实行对科举考试的完善有何作用?(3)武则天重视科举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4)唐朝为何会出现诗歌繁荣的景象?在唐朝成就斐然的文学艺术界人士繁若星辰,这说明了什么?3、细读教材“科举制的影响”完成以下问题:(1)见教材“活动与探究”,结合现在的考试制度,谈谈你的看法。
(2)你如何评价科举制度?回顾总结,建构知识网络出现:__________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

唐玄宗
扩充国学规模 殿试、武举 进士科考诗赋
阶段 皇帝
对科举制的贡献
隋文帝
创立
隋炀帝
分科考试 设进士科(正式诞生)
唐太宗
完善
武则天
扩大国学规模 开创殿试、武举
唐玄宗 把诗赋作为进士科考试内容
考什么? 分科考试
进士科:以策论为主,唐玄宗增加诗赋
明经科:以儒家五五十经为少主进士,三十老明经
明法科:以律令为主 明书科:以书终法不为缙为主绅美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 武举科:箭射、马枪、负重、—言—语《、唐材摭貌言等》
隋文帝
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
拔官员
隋炀帝
设置进士科,科举制度 诞生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 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 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说过:现 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 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 是从我们中塔
水国寒消春日长, 燕莺催促花枝忙。 风吹金榜落凡世, 三十三人名字香。
——《及第谣》
慈恩塔下题名处, 十七人中最少年。
——白居易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唐太宗
太宗皇帝真长策, 赚的英雄尽白头 新科进—士—鱼唐贯·赵而嘏出
改善了用人制度, 扩大了统治基础, 房玄龄 加强了中央集权 张九龄
据统计,唐玄宗开元年间,科举出身的 宰相,占有三分之二。
私塾
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陈子昂
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王尤维其有利于唐诗的繁王昌荣龄
岑参
张九龄
韩愈
柳宗元
1919年,越南举行了最后一科会试,取中23 名。此后,科举制度在越南和世界历史上终于完 全退出了历史舞台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课件

积极的:1、政治上:改善用人制度; 2、教育上: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3、文化上: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
消极的:1、考试内容成为束缚知识分子思想的枷锁。 2、科举制度也产生了家庭悲剧 。 3、科举制度导致官场腐败。
四、科举制于清朝末年被废除。
明经、进士两科,最初考试的内容为经义或时务。后来两种 考试的科目虽有变化,但基本精神是进士重诗赋,明经重帖经、 墨义。所谓帖经,就是将经书任揭一页,将左右两边蒙上,中间 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三字,令试者填充。墨义是对经文的字句 作简单的笔试。帖经与墨义,只要熟读经传和注释就可中试,诗 赋则需要具有文学才能。进士科得第很难,所以当时流传有“三 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学的人。
科举制的影响(依材料分析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魏晋的九品中正制
★他们都是进士及第,科举 制给这些读书人带来了什么? 改善了中国的什么制度?
★他们可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改善了中国用人制度。
材料:贞观年间是进士科发 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贞观 ★此材料反映 末年,唐太宗扩大进士科, 了科举制促进 提高了进士的进身之阶,对 了什么事业的 于唐朝前中期科举制的兴盛, 发展?使社会 无疑起了推动作用。通过考 上什么风气盛 试选拔官员,为读书人提供 行? 了做官的途径,
课堂小结:
一、科举制度诞生两件大事(诞生于隋朝)
1、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2、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标志着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二、完善科举制度的三个关键人物:(唐朝时逐渐完善)
1、唐太宗:(1)大大扩充国学的规模; (2)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称为——状元
2、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 3、唐玄宗:(1)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说明 最受重视的是 A.明经科 B.明书科 C.秀才科 D.进士科
4、如果你是生活在唐玄宗时期的读书人, 在参加进士科考试之前,你主要复习的内 容是 A.算学 B.诗赋 C.书法 D.历史
5、下列关于唐代科举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A.唐代科举考试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 B.唐太宗扩大了国学的规模 C.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 D.考试命题主要在四书五经范围内
10、(1)唐太宗重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虚心纳 谏,调整统治政策,出现“贞观之治”(2)武则 天重视人才,任用贤臣,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3) 唐玄宗开元年间,重视官员选用与考核,任用姚崇 为相,出现“开元盛世”(4)开元以后用人失当, 任用奸臣为相,酿成“安史之乱” 教训:要完善选拔人才的制度,要用德才兼备,敢 于直言的人。任人唯亲,姑息养奸,危害严重。
潮州牌坊街之林大钦状元坊
( 白 居 易 )
“ 慈 恩 塔 下 题 名 处 , 十 七 人 中 最 少 年
赚 得 英 雄 尽 白 头 。
科举考试的最大 天 获益者是谁? 太 下 宗 英 皇 雄 帝 , 真 入 长 吾 封建最高统治者皇帝 策 彀 , 中 矣
我们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 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英国大百科全书 》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 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 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
制晋 有南 哪北 些朝 弊时 端期 呢九 ?品 中
自主梳理:
隋唐时期科举制大事表
阶段 创立
隋朝
皇帝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对科举制的贡献
隋文帝 分科考试 隋炀帝 正式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唐太宗 扩充国学规模,进士第一名称状元 武则天 开殿试、武举 唐玄宗 把诗赋作为进士科考试内容
完善
唐朝
科举制度的影响:
(一)对中国的影响: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9(1)描写了开元年间,人口增多,粮食丰 收,经济繁荣的景象。 (2)唐玄宗的年号。他后期的统治使唐朝由 盛而衰(3)唐玄宗开元年间,唐朝达到前所 未有的极盛时期(4)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先进生产工具的发明与使用;开明的政策; 富有成效的改革;贞观之治奠定基础;武周 政治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人民的辛勤劳动 (5)稻米和粟米
顾名思义:什么是科举制? 科: 分科考试
举: 选拔官吏 科举制: 古代通过分科考试来选拔官 吏的制度
科举制诞生的背景:
魏晋时期的人才选拔制度已经不合时宜
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
拔。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 正魏
和地方担任高官。 做高官必须同时具备: ①本人要出自高门权贵家庭; ②必须有地方官员和高门权贵的推荐。
1、古人说人生有四大喜事是指:久旱逢 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 题名时。与“金榜题名”有关的制度正 式诞生于以下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2、唐朝的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的两科是 A.进士科、明算科 B.明经科、明法科 C.秀才科、进士科 D.进士科、明经科
1、改善了用人制度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4、科举制有进步作用但也隐含弊端
(清朝末年被废除) (二)对世界的影响: 对世界文明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背景: 隋文帝:
本课小结
诞生:
科 举 制 的 创 立
完善:
隋炀帝: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对中国的影响:
影响:
对世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