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儿童画教学中“创意思维”培养的思考

合集下载

儿童绘画艺术中创新思维探究

儿童绘画艺术中创新思维探究

儿童绘画艺术中创新思维探究创新思维是人类在不断发展的社会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在儿童绘画艺术中,创新思维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儿童绘画艺术的发展也在不断变化。

因此,探究儿童绘画艺术中创新思维,寻找新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在儿童绘画艺术中,首先要关注的是儿童的视角与表达。

儿童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往往比成年人更加单纯和天真,他们所感知到的事物也与成年人的不同。

因此,教师应当注重发掘和引导儿童的独特想象力与表达方式,帮助儿童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创新思维。

在引导儿童时,教师应该多听取儿童的意见和想法,给予他们更多的选择和参与的机会,让儿童的绘画艺术更加自由和开放。

其次,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儿童的创新思维。

可以通过讲故事、唱歌、模仿绘画等方法来开启儿童的想象力。

还可以引导儿童去观察周围的事物,让他们通过观察、感受和思考,发现生活中的美和快乐。

还可以给予儿童一些特殊的绘画材料和工具,让他们去探索和尝试。

这些方法都有助于儿童开拓思维,突破刻板的思维模式,从而在绘画中实现创新。

另外,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儿童对异质材料和普通材料的创新使用。

我们可以引导儿童发掘自然界的资源,如捡拾各种可回收材料、枯枝败叶、稻草等。

并利用异质材料的不同因素,对材料的水、温度、空气、土壤等不同因素进行实验和思考。

教师应该提供一个自由的空间和时间和儿童进行探索和创新。

这些方法有利于儿童开拓想象空间,创造更多的创新思维,同时可以增强儿童绘画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最后,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儿童发展综合能力。

可以通过多元素的方式,注重儿童对绘画中艺术原则、设计、色彩等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还可以通过阅读、音乐、戏剧等方式来开拓儿童的思维。

同时,在绘画活动中还要注重儿童的情感、观念、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让儿童在绘画中不仅仅培养技能,还能够培养他们成为更好的人。

总之,儿童绘画中的创新思维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激发儿童的创新思维。

大班幼儿绘画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探讨

大班幼儿绘画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探讨

大班幼儿绘画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探讨然而,如何在绘画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大班幼儿绘画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

一、创设创新的环境幼儿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周围环境的影响。

因此,为了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教师需要创设一种创新的环境。

首先,教师可以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让他们可以在没有任何限制的情况下尽情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绘画教学中,教师不应该过分牵制幼儿的思维和想象,而是应该尽可能地让幼儿自由表现自己的创造力。

其次,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绘画材料,让他们自由选择、组合和使用。

丰富多彩的绘画材料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表达他们的创意和想象,并且也可以激发他们对创新的热情和兴趣。

最后,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有趣的绘画主题,让他们可以自由发挥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幼儿将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运用到绘画中。

二、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在绘画教学中,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意,是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关键。

首先,教师应该注重幼儿的表达、思考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在绘画时,教师可以通过向幼儿提问的方式引导他们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想法,让他们习惯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其次,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创意和想法。

在绘画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幼儿作品的主导权交给他们,不要过分干预他们的创意和想法,尊重幼儿的选择和决定。

最后,教师应该鼓励幼儿勇于尝试和创新。

在绘画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幼儿创设一些挑战性的任务,鼓励幼儿勇于尝试和创新,并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幼儿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创新和创造中去。

三、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意识的基础,而在绘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来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首先,教师可以让幼儿接触各种不同的艺术作品,比如绘画、雕塑、建筑等等,让他们感受和领悟不同艺术形式的创造力和独特性,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大班幼儿绘画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探讨

大班幼儿绘画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探讨

大班幼儿绘画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探讨绘画是幼儿艺术教育中重要的一环,通过绘画活动,幼儿可以锻炼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而在绘画教学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是十分重要的,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和创新思维,提升他们的绘画水平。

本文将探讨大班幼儿绘画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方法和策略。

首先,要提供多样性的绘画材料和工具。

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纸张、颜料、画笔、贴纸等绘画材料,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让他们能够尝试不同的绘画方式和表现手法。

例如,可以使用不同材质的纸张、不同颜色的颜料或者多种贴纸进行绘画,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图案和形式,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其次,要提供自由的创作环境和空间。

良好的创作环境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为了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可以设置一个专门的绘画角落或者绘画工作室,让幼儿有一个专属的绘画空间,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教师要给予幼儿足够的自由度,尊重他们的创作选择,鼓励他们尝试新的表现方式和构思,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再次,要鼓励幼儿进行自主创作和思维导图。

在绘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自主创作,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进行绘画,鼓励他们表达个人的独特视角和创意。

此外,还可以引导幼儿进行思维导图,让他们将自己的创意和想法以图形的方式呈现出来,培养他们的思维逻辑和创新思维能力。

最后,要提供个性化的绘画指导和反馈。

在绘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和绘画水平,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反馈。

例如,对于那些已经有一定绘画基础的幼儿,教师可以给予更高水平的挑战和更深层次的指导,帮助他们进一步提升绘画技巧和表现能力;对于那些绘画水平较低的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和示范,帮助他们进行自主思考和创造。

同时,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激发幼儿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综上所述,大班幼儿绘画教学中的创新意识培养需要提供多样性的绘画材料和工具、提供自由的创作环境和空间、鼓励幼儿进行自主创作和思维导图,以及提供个性化的绘画指导和反馈。

大班幼儿绘画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探讨

大班幼儿绘画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探讨

大班幼儿绘画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探讨在大班幼儿绘画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在面对问题时主动思考、寻找解决办法的能力。

本文将从幼儿参与度、提供多样化的材料和活动、引导创意思维和鼓励创新等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首先,要提高幼儿的参与度。

在绘画教学中,老师不应该仅仅是以传统的方式将题材和方法传授给幼儿,而是要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老师可以先给幼儿展示一些创意的绘画作品,引起幼儿对绘画的兴趣,然后引导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可以让幼儿们一起讨论绘画的题材和风格,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其次,要提供多样化的材料和活动。

幼儿对于不同的材料和活动都会有不同的创意和想法。

在绘画教学中,要提供多样化的材料,如颜料、水笔、蜡笔、纸张、海绵等,让幼儿可以尝试不同的绘画技法和表达方式。

同时,可以设计一些创意的绘画活动,如以音乐为背景进行绘画,或者以自然景观作为创作主题等,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再次,要引导创意思维。

在大班幼儿绘画教学中,要引导幼儿运用创意思维进行绘画创作。

例如,老师可以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题材和问题,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力进行绘制。

同时,要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可以让幼儿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喜怒哀乐等。

将绘画与情感表达相结合,可以提高幼儿的绘画表现力和创造力。

最后,要鼓励创新。

在大班幼儿绘画教学中,鼓励幼儿勇于尝试新的方式和表现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老师要给予幼儿充分的鼓励和肯定,让幼儿相信自己的创意和想法是有价值的。

同时,要创造一个宽松的艺术环境,让幼儿可以自由发挥,不受限制。

鼓励幼儿大胆创新,尝试新的绘画方式和表现方式,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艺术思维。

综上所述,大班幼儿绘画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提高幼儿的参与度,提供多样化的材料和活动,引导创意思维和鼓励创新,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并培养他们在面对问题时主动思考、寻找解决办法的能力。

大班幼儿绘画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探讨

大班幼儿绘画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探讨

大班幼儿绘画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探讨引言幼儿园是孩子们进行绘画探索的最佳舞台,而大班幼儿在美术教育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

在绘画教学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成为了教师们需要深入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幼儿绘画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他们在绘画过程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创造潜力。

本文将从大班幼儿绘画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探讨如何在幼儿绘画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

一、了解幼儿的认知特点在进行绘画教学时,教师首先需要了解幼儿的认知特点。

大班幼儿正处于思维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创新意识正在不断发展。

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绘画教学。

1. 幼儿的观察力和表现力逐渐增强大班幼儿的观察力和表现力逐渐增强,他们能够辨别不同的颜色、形状和材料,并能够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教师可以通过针对性的绘画任务,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事物并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促进幼儿的创新意识的培养。

2. 幼儿的想象力开始活跃在大班幼儿阶段,幼儿的想象力开始活跃,他们能够用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各种奇妙的作品。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绘画主题活动,如“我的梦想世界”、“幻想动物”等,引导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出丰富多彩的作品。

3. 幼儿的自主性和合作性增强大班幼儿的自主性和合作性也在不断增强,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并愿意与他人分享和合作。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绘画合作活动,如“合作画”、“创意绘画小组”等,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了解了幼儿的认知特点后,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发展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创新意识的策略,以促进幼儿的绘画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

1. 提供多样性的材料和工具在幼儿绘画教学中,教师应当提供多样性的绘画材料和工具,如彩笔、水彩笔、油画棒、调色板、画布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法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进行绘画创作。

通过使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和工具,幼儿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和发挥空间,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大班幼儿绘画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探讨

大班幼儿绘画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探讨

大班幼儿绘画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探讨在大班幼儿绘画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创新意识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和环境创设等方面探讨大班幼儿绘画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一、教学方法1. 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在大班幼儿绘画教学中,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来确定绘画内容。

如果有幼儿喜欢动物,可以让他们画自己喜欢的动物,或者可以组织一次动物绘画比赛。

通过尊重幼儿的兴趣,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绘画活动。

2. 提供多样化的绘画材料和工具在大班幼儿绘画教学中,可以提供多样化的绘画材料和工具,如颜料、彩笔、水彩笔、彩铅、粘土等。

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绘画材料和工具,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可以鼓励幼儿使用不同的材料和工具进行绘画,尝试不同的表现方式,发现新的绘画效果。

3. 倡导自由创作在大班幼儿绘画教学中,可以倡导自由创作,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可以提供一些启发性的绘画题材,如风景、人物、动物等,然后让幼儿自由发挥,创作属于自己的绘画作品。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帮助幼儿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二、教师引导1. 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在大班幼儿绘画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发幼儿的思考。

可以问幼儿:你画的这幅画想表达什么?你有没有想到其他的表达方式?通过提问,可以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使他们能够更加主动地思考和探索。

2. 提供示范和模仿在大班幼儿绘画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示范作品,让幼儿进行模仿。

可以向幼儿展示一些具有创新意识的绘画作品,并解释作品背后的创新点。

然后,可以要求幼儿进行模仿,并鼓励他们加入自己的想法和创新点。

通过示范和模仿,可以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三、环境创设1. 营造艺术氛围在大班幼儿绘画教学中,可以通过布置环境来营造艺术氛围。

可以在教室中设置专门的绘画角落,摆放一些绘画作品,放置一些绘画材料和工具。

大班幼儿绘画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探讨

大班幼儿绘画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探讨

大班幼儿绘画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探讨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幼儿教育也逐渐注重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在幼儿绘画教学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大班幼儿绘画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为了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教师应提供一个创新的学习环境。

一方面,教师可以在教室中设置各种不同的创意画板、画桌等绘画材料,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象力进行绘画创作。

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参观一些艺术展览、美术馆,激发他们对艺术的兴趣,扩展他们的艺术视野。

教师还应该创造多样化的绘画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

传统的绘画教学方法多以模仿为主,幼儿只是按照教师的示范进行绘画,缺乏创造性思维。

而要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教师应该通过提出问题、开展绘画比赛等方式来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

教师可以提出类似于“绘制自己的梦想”、“绘制未来的世界”等主题,引导幼儿进行绘画创作,让他们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

教师还应该鼓励幼儿进行团体合作,培养他们的协作和创新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绘画等活动,幼儿可以交流彼此的意见和创意,从而激发出更多的创新想法。

幼儿在合作中还可以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创意,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师还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启发性的绘画材料和题材,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有趣的绘画材料,如蜡笔、水彩笔等,让幼儿进行自由画创作。

教师还可以给幼儿提供一些有趣的题材,如动物、植物等,引导幼儿进行创新性的绘画创作。

教师还应该积极引导和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

通过组织绘画展览、画册制作等形式,让幼儿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

教师还应该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激励幼儿继续发挥创造力,不断提高创新意识。

大班幼儿绘画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通过提供创新的学习环境、多样化的绘画教学方法、团体合作以及启发性的绘画材料和题材,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师还应该引导幼儿积极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促使他们不断提高创新意识。

幼儿园绘画活动中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

幼儿园绘画活动中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

幼儿园绘画活动中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引言绘画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绘画活动,幼儿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也发展了语言、思维、表达等多个方面的能力。

创新思维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核心素质之一,因此,在幼儿园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至关重要。

一、创新思维的概念创新思维是指思维方式具有创造性和创新性,能够独立思考并提出新的观点、方法和解决方案。

创新思维强调对问题的重新定义、多元解决方案的探索和不断迭代改进。

二、幼儿园绘画活动中创新思维的培养方法1. 提供多样化的创意资源在幼儿园绘画活动中,教师应提供丰富多样的创意资源。

例如,展示多种艺术作品,介绍不同绘画技巧和材料的使用方法等。

通过接触不同的创意资源,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鼓励幼儿自由试验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幼儿自由试验,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度。

可以提供各种绘画材料和工具,让幼儿尝试不同的组合和表现方式。

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想法,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3. 培养观察力和思考力观察力和思考力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基础。

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绘画对象的特点、形状、颜色等。

通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力,可以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和创意。

4. 引导幼儿进行创意联想创意联想是创新思维的重要技能之一。

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各种图片、故事、音乐等刺激物,引发幼儿的创意联想。

可以给幼儿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他们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5. 鼓励幼儿合作与分享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与分享。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可以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

教师可以组织绘画小组活动,让幼儿共同讨论、创作和展示作品。

三、幼儿园绘画活动中创新思维的评价方法1. 观察评价法通过观察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表现,如创意的独特性、表达能力的丰富性、解决问题的创新性等,来评价幼儿的创新思维。

可以通过记录和拍照的方式收集幼儿作品和活动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对儿童画教学中“创意思维”培养的思考
儿童画是儿童生命的图像,它应是自由欢快、轻松自然的,它无拘无束,没有任何的包袱,它是儿童内心世界的一种独白,是人类艺术的一种原始感觉。

“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儿童画的天地如此宽广。

现代物理学之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没有想象力不可能有创造。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阶段是丰富和发展思维想象能力最佳的年龄段。

”人是根据形象思维活动的生物,儿童的想象力特别丰富,在孩子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这三个字眼。

他们的世界广大而自由:月亮上能荡秋千;动物可以开音乐会;恐龙从侏罗纪来到现代社会;连老爷爷脸上的皱纹都可以用熨斗熨得年轻……孩子们的天真、好奇、热情常常让大人感到难以理解、无所适从,跟成人受社会习俗制约的生存空间及受理智理念控制的思维空间相比,孩子们的世界广得叫人憧憬,美得让人流连。

目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素质教育工作的全面推进,广大美术教育工作者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创造,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是教育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我们要尽快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发挥艺术教育在全面育人方面的重要功效、创造性地
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在绘画教学中提高儿童绘画的能力,并不是儿童绘画教育的根本目的,而是实现目标的手段。

绘画活动是儿童表现个人对周围事物认识和情感的活动,在这一时期不必一味的去计较孩子画出了什么,画得好不好,过多的干涉会使儿童的思维和想象受到限制,使孩子独立思考能力和表现能力的发展受到遏制。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会站在孩子的角度,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孩子的画。

对他们的绘画多给予肯定和赞扬,鼓励儿童大胆地进行绘画,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儿童对绘画产生兴趣。

结合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以游戏的形式引导他们,从启发他们的创作欲望。

在教学中多以添画的形式出现,并以故事的形式引出绘画的主题,在引导儿童进行大胆想象的同时,提高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

为了让儿童有更多一点的想象空间我尽量把握好示范的度,并用生动有趣地语言引导他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绘画技巧,激发他们对绘画的兴趣。

我还注重培养儿童的审美意识,让他们多接触美的事物,用视觉语言感染他们。

儿童作画可不是乱涂鸦,他们的画“画中有话”,如把火红的太阳画成乐呵呵的太阳公公或长满辫子的小姑娘,把房子画在云朵和天空中……可见,在这些物象当中,饱含着他们天真纯洁而灵动的情感。

试想一下,若把他们喜爱或厌恶的各种实物、形象作为“外力”,却可以对其绘画行为起到鼓励或制止的作用。

譬如,孩子们都想生活在玩具的世界里,有着童话一样的房屋,讨厌过
多的作业负担等等,依据孩子情感倾向,有意识地经常使他们与这些物象交流,就可以进一步强化孩子对这些物象的情感和行为反应。

他们就迫切希望通过画画的表现形式来直抒胸臆,即不断的激发儿童的情感和作画欲望。

许多孩子画画实际上喜欢照着临摹,觉得画得像了便是好的。

作为美术教师,要帮学生有针对性的确定绘画主题,引导他们冲破一条强大的绘画意识的封锁线。

教育学家魏书生说过:一名好教师必须永远相信自己的学生,不管成绩多么不好的学生,脑子里其实都埋藏着无穷无尽的潜力。

事实上,不是学生脑子里缺乏资源,而是我们自己缺少勘探这些资源的能力。

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持,从儿童画教学的实践经验中可知,必须老师亲自带头,引导孩子们去观察。

在观察习惯形成后,应帮助学生建立立体的、空间结构的形体意识,在原始的热情上激发新的求知欲,引导儿童逐步走向感受物体的空间形态发展尝试的阶段。

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儿童心中迫切希望自己的画与客观物体的形象相吻合,即钻进了“像”与“不像”的牛角尖。

待儿童的心理、视学感知能力达到一定程度,随着造型训练的深入,儿童的画面已经有了立体空间感。

对透视等也有了朦胧的认识,线条也相应的稳定,理性思维在作画过程中明显体现出来。

但他们仍处于眼高手低的心理矛盾状态中,常常表现在对画面中的某一线条反复的修改。

此时,教师必须引导得法,启迪
和提高应重在顺应笔性,贵在陶冶稚趣。

教师可限制孩子少用,甚至不用橡皮。

使他们想画、敢画而不拘谨。

正如日本研究幼儿美术活动专家坂光彦所说:儿童美术活动不在于教会儿童画成一张画,或制成一件工艺品,也不是为了培养未来的画家,而是把他当作开发智力,培养创新意识、创造才能和高尚情操的一种手段。

随着孩子生活阅历的增多,教师应不断地引导孩子拓宽自己的视野。

通过接触更为广阔的生活空间,去了解生活中业已存在的更多更美好的事物,让孩子去捕捉更为丰富的创作素材。

同时,通过讲评优秀的儿童画作品或通过直接体验优秀作品的创造过程,成为识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过程。

孩子们都喜欢画画,他们天生都有表现才能和极强的表现欲,但随着数学中运算能力的增强,特别是形式运算能力的增强,他们眼中童话的、幻想的世界逐渐变为客观现实的世界,以绘画的形式表现这一客观世界则需要俱备太多的专业技能,他们是难以达到的。

许多孩子由于缺乏这种专业能力的培养而难以表现画面,致使他们不再热情作画。

所以,在这过程中,我们不能对孩子的要求过高,不能一味地追求基本功。

应对孩子在画面中表现出来的天真、稚拙、淳朴的东西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赞美,让他们在鼓励声中获得自信,在赞美声中发展和培养勇于创新的个性。

我们应顺应儿童对艺术的认识规律,不断地激发儿童的情感和创作欲望。

同时把这些与发展创造力相结合起来,促使儿童学会
异想天开,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得到启发。

使儿童从小就成为学习的小主人,从而在今后,在每个领域的创造空间里,得以自由地翱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