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斜疝与直疝鉴别

合集下载

腹股沟疝PPT

腹股沟疝PPT
➢ 急性肠梗阻:嵌顿疝可伴发急性肠梗阻,病人比较肥胖或疝块较小 时,更易误诊而导致治疗上的错误。
➢ 此外,还应注意与以下疾病鉴别:肿大的淋巴结、动(静)脉瘤、 软组织肿瘤等。
05 治疗
治疗
腹股沟疝如不及时处理,疝块可逐渐增大,终将加重腹 壁的损坏而影响劳动能力;斜疝又常可发生嵌顿或绞窄而威 胁病人的生命。因此,除少数特殊情况外,腹股沟疝一般均 应尽早施行手术治疗。 1.非手术治疗:
02 发病机制
二、发病机制
腹股沟斜疝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之分。 先天性解剖异常:胚胎早期,睾丸位于腹膜后第 2~3 腰椎两旁,以后逐渐下降,在未来的腹股沟管深环处带动 腹膜、腹横筋膜等经腹股沟管逐渐下移,并推动皮肤而形 成阴囊。随之下移的腹膜形成一鞘状突,睾丸则紧贴在其 后壁。鞘状突下段在婴儿出生后不久成为睾丸固有鞘膜, 其余部分即自行萎缩闭锁成一纤维索带。如鞘状突不闭锁 或闭锁不完全,就成为先天性斜疝的疝囊。右侧睾丸下降 比左侧略晚,鞘状突闭锁也较迟,故右侧腹股沟疝较多。
(5)腹膜外脂肪和腹膜壁层。
从上述解剖层次可见,在腹股沟内侧 1/2 部分,腹壁强 度较为薄弱,因为该部位在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 缘与腹股沟韧带之间有一空隙,这就是腹外疝好发于腹 股沟区的重要原因。
左腹股沟区解剖层次(前面观) 右腹股沟区解剖层次(后面观)
一、腹股沟区解剖概要
2.腹股沟管解剖:腹股沟管位于腹前壁、腹股沟韧带内上 方,大体相当于腹内斜肌、腹横肌弓状下缘与腹股沟韧 带之间的空隙。成人腹股沟管的长度为 4~5cm。腹股沟 管的内口即深环,外口即浅环。它们的大小一般可容纳 一指尖。以内环为起点,腹股沟管的走向由外向内、由 上向下、由深向浅斜行。腹股沟管的前壁有皮肤、皮下 组织和腹外斜肌腱膜,但外侧 1/3 部分尚有腹内斜肌覆 盖;后壁为腹横筋膜和腹膜,其内侧 1/3 尚有腹股沟镰; 上壁为腹内斜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壁为腹股沟韧 带和腔隙韧带。女性腹股沟管内有子宫圆韧带通过,男 性则有精索通过。

普外腹股沟疝病例讨论

普外腹股沟疝病例讨论

回纳疝块后压住深环
疝块不再突出
疝块仍可突出
精索与疝囊的关系
精索在疝囊后方
精索在疝囊前外方
疝囊颈与腹壁下动脉的关 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外侧 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内侧 系
嵌顿机会
较多
极少
一般术中可区别斜疝与直疝
2021/4/24
21
鉴别诊断
• 睾丸鞘膜积液 • 交通性鞘膜积液 • 精索鞘膜积液 • 隐睾 • 急性肠梗阻 • 肿大淋巴结 • 子宫圆韧带囊肿 • 腹股沟区脂肪瘤
2021/4/24
5
影像学检查(Imaging)
双侧腹股沟彩超检查: 左侧腹股沟区不均回 声包块,提示腹股沟疝
2021/4/24
6
初步诊断 Impression
左侧腹股沟疝 腹主动脉造影+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后 耻骨上前列腺摘除+膀胱切开取石术 高血压病 支气管炎 胃体溃疡
2021/4/24
7
腹外疝
自病以来,神清,精神可,胃纳可,睡眠一般,二便无殊,体重无明 显减轻。
患者支气管炎30余年,未药物控制。患者高血压病史6年,倍他乐可 1/2#QD。
2021/4/24
3
• 内科疾病史: 高血压:有、病情已控制、高血压用药情况倍他乐克1/2 #QD
肾脏疾病:有泌尿道结石 其他:腹主动脉瘤
• 手术外伤史: 腹主动脉造影+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1年余,耻骨上前 列腺摘除+膀胱切开取石术3年余,上消化道出血2年。
2021/4/24
30
总结
腹股沟疝
解剖 病因 诱因 临床表现 斜疝与直疝的区别 治疗
2021/4/24
31
Thank you
2021/4/24

腹股沟直疝与腹股沟斜疝的区别精品课件

腹股沟直疝与腹股沟斜疝的区别精品课件

疝气的治疗
由于技术的进步,使通过更小的切口来实施手术成为可能。
这样,对组织的破坏比传统的外科手术小。广州后勤医院疝气诊
疗中心采用的NSS腔镜纤维疝修术是利用一个比疝气缺口更大的
纤维补片来修补并加强受损的腹壁缺口,运用水坝修补的抗压原
理加强抗压力,可挡住腹壁的压力,不会导致腹壁拉力增加,减
少患者术后疼痛与复发的可能性。经过术后调查显示,使用NSS
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 己。20. 9.320.9. 307:34:2907:3 4:29Sep tember 3, 2020
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2 020年9 月3日 星期四 上午7时 34分29 秒07:3 4:2920. 9.3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 0年9月 上午7 时34分2 0.9.307 :34September 3, 2020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 020年9 月3日 星期四7 时34分 29秒07 :34:293 September 2020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上 午7时34 分29秒 上午7 时34分0 7:34:29 20.9.3
谢谢大家
腹股沟直疝与腹股沟斜疝的区别
腹股沟直疝的介绍
老年人腹股沟直疝的临床症状
1.肿块基底宽,罕见坠入阴囊。
2.直疝三角可触及明显的腹壁缺损。
3.肿块回纳后,指压内环和增加腹压后肿块仍可出现
4.若部分膀胱壁构成滑动性疝的一部分,则可出现膀胱刺激
症状。
5.耻骨结节外上方出现的半球形可复性肿块,直立时出现,
老年腹股沟疝气危害大
老年人由于体力活动量相对较小,而且疝的病程相对较长,

直疝与斜疝的鉴别和诊断课件

直疝与斜疝的鉴别和诊断课件

手术治疗
operative treatment
手术方法(operation methods)
传统疝修补、无张力疝修补和经 腹腔镜疝修补。 传统的疝修补术的手术原则是 疝囊高位结扎、加强或修补腹股 沟管管壁。
手术方法
operation methods
高位结扎疝囊 加强或修补腹股沟管管壁 加强前壁 Ferguson 加强后壁 Bassini、Halsted、 McVay、Shouldice
缝合张力大卧床时间长术后术区有牵扯感疼痛修补的组织愈合差疝易复发手术方法operativemethods无张力疝修补术tensionfreehernioplasty手术方法operativemethods修补修补tensiontensionfreefreeherniophernioplastylasty二二手术方法operativemethods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优点保持了腹股沟管的正常解剖结构修补了内环加强了腹股沟管后壁又加强了腹横筋膜修补无张力符合解剖和疝外科原则术后痛苦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可同时应用于双侧疝马鞍疝巨大疝复发疝无张力疝修补术tensionfreehernioplasty手术方法operativemethods经腹腔镜疝修补术经腹膜前法tapa完全经腹膜外法tea经腹腔内法ipom单纯疝环缝合法思考题1shoudice疝修补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高位结扎疝囊
Ferguson
Bassini
Halsted
McVay
Shouldice
手 术 方 法
operation methods
手术方法 operative
传统疝修补 卧床时间长 术后术区有牵扯感、疼痛 修补的组织愈合差,疝易复发
手术方法 operative methods

腹股沟斜疝分类标准

腹股沟斜疝分类标准

腹股沟斜疝分类标准腹股沟斜疝,也称为腹股沟疝,分类标准如下:1. 按疝发生的解剖部位分类:斜疝:从内环进入腹股沟管的疝。

直疝:从直疝三角凸起的疝。

股疝:经股环进入股管的疝。

马鞍疝:斜疝和直疝同时存在。

复合疝:同时存在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疝。

股血管周围疝:位于股血管前方或外侧的疝。

2. 按疝内容物进入疝囊的情况分类:易复性疝:疝内容物在站立或活动时突出,但在平躺休息或用手推送后可以返回腹腔。

难复性疝:疝内容物不能完全回纳,但并未发生嵌顿,疝内容物也未发生器质性病理改变。

嵌顿性疝:疝内容物在疝环处受压,通常伴有疼痛、肠梗阻等症状,但并未出现缺血坏死。

绞窄性疝:作为嵌顿性疝的并发症,疝内容物出现缺血坏死,可能导致肠穿孔、肠坏死、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3. 特殊类型疝:Richter疝(肠管壁疝):突出的疝内容物仅为部分肠壁,而非整个肠管,因此患者通常不会出现肠梗阻症状。

Littre疝(小肠憩室疝):突出的疝内容物是小肠憩室,通常指Meckel憩室。

滑疝:疝内容物为膀胱、乙状结肠或者回盲部。

逆行性嵌顿疝:突出的小肠严重扭曲,通常存在多处的肠坏死。

阑尾嵌顿疝:此类型的疝内容物为阑尾,并发生了嵌顿。

4. 根据是否进入阴囊分类:斜疝可以经内环口进入阴囊,表现为腹股沟及阴囊肿块。

直疝也可进入阴囊,但相对斜疝少见,大多表现为腹股沟肿块。

股疝等不会入阴囊。

此外,腹股沟斜疝还可以根据病因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

其中,先天性腹股沟斜疝主要是由于鞘状突未闭所致,而后天性腹股沟斜疝则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如手术、外伤、感染、慢性咳嗽、慢性便秘、排尿困难、腹水、妊娠、举重、长期腹壁劳力等。

以上分类标准有助于医生对腹股沟斜疝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如果您或他人疑似患有腹股沟斜疝,请尽快就医,以便得到专业的医疗建议和治疗。

外科学题库与答案-腹外疝

外科学题库与答案-腹外疝

第三十四章腹外疝一、概述腹外疝是由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而致。

腹外疝是腹部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中以腹股沟疝发生率最高,股疝次之,还包括切口疝、脐疝和白线疝。

1.病因(1)腹壁强度降低①某些组织穿过腹壁的部位,如精索或子宫圆韧带穿过腹股沟管、股动静脉穿过股管、脐血管穿过脐环等处;②腹白线因发育不全也可成为腹壁的薄弱点;③手术切口愈合不良、腹壁外伤及感染,腹壁神经损伤、老年、久病、肥胖所致肌萎缩等也常是腹壁强度降低的原因。

(2)腹内压增加慢性咳嗽、慢性便秘、排尿困难(如包茎、良性前列腺增生、膀胱结石)、搬运重物、举重、腹水、妊娠、婴儿经常啼哭等是引起腹内压力增高的常见原因。

2.病理解剖典型的腹外疝由疝囊、疝内容物和疝被盖组成。

3. 临床类型有易复性、难复性、嵌顿性、绞窄性等类型。

二、腹股沟疝腹内脏器在腹股沟通过腹壁缺损突出者,称为腹股沟疝,分为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

斜疝从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内环突出,经腹股沟管进入阴囊。

直疝从腹壁下动脉内侧的腹股沟三角区直接由后向前突出。

1.解剖(1)皮肤、皮下组织和浅筋膜 (2)腹外斜肌 (3)腹内斜肌和腹横肌 (4)腹横筋膜 (5)腹膜外脂肪和腹膜壁层腹股沟管解剖腹股沟管位于腹前壁、腹股沟韧带内上方,大体相当于腹内斜肌、腹横肌弓状下缘与腹股沟韧带之间的空隙。

直疝三角外侧边是腹壁下动脉,内侧边为腹直肌外侧缘,底边为腹股沟韧带。

2.发病机制(1)先天性解剖异常(2)后天性腹壁薄弱或缺损。

3.临床表现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可自行回纳,一般无特殊不适,肿块常在站立、行走、咳嗽或劳动时出现,多呈带蒂柄的梨形,并可降至阴囊或大阴唇。

检查:病人仰卧时,肿块可向腹腔内回纳而消失,食指尖伸入扩大的外环,嘱病人咳嗽,指尖有冲击感,或手指紧压内环,嘱病人用力咳嗽、斜疝肿块并不出现。

嵌顿性疝常发生在腹内压骤增时,表现为疝块突然增大,伴明显疼痛,可出现机械性肠梗阻的病象。

腹股沟斜疝一例(如何鉴别斜疝与直疝)

腹股沟斜疝一例(如何鉴别斜疝与直疝)

腹股沟斜疝一例(如何鉴别斜疝与直疝)春节即将到来,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阖家幸福,虎虎生威,虎年大吉!本例为一位50岁左右男性发现左侧腹股沟包块数月,站立位或咳嗽时包块出现,平躺时包块消失遂来院就诊。

患者平躺嘱屏气腹腔加压时显示以网膜为主的内容物疝出,非常直观,诊断腹股沟疝没有问题,那是斜疝还是直疝呢,该如何判断呢?屏气腹腔加压时显示网膜疝出↑横断面显示疝囊颈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要想鉴别腹股沟斜疝还是直疝,首先需要了解斜疝和直疝的区别,腹股沟疝临床上根据疝囊突出部位的不同分为腹沟沟斜疝、腹股沟直疝和股疝。

斜疝是指疝内容物自腹壁下动脉外侧腹股沟管深环突出的疝,向内下,向前斜行经腹股沟管,可穿出腹股沟浅环进入阴囊中;直疝指是指疝内容物从腹壁下动脉内侧的直疝三角突出的疝,不进阴囊;股疝是指疝内容物经股环进入到股管的疝。

直疝三角内界:腹直肌外缘;外界:腹壁下动脉;下界:腹股沟韧带。

疝内容物自腹股沟管深环突出的为斜疝,可进入阴囊↑疝内容物从直疝三角突出为直疝,不进阴囊↑本病例疝囊颈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可以判断为腹股沟斜疝(若在腹壁下动脉内侧则为直疝)。

如何寻找腹壁下动脉:①探头横切置于脐下约4-5cm处,在腹直肌后方偏外侧寻找血管断面,可发现腹壁下动脉,其旁可见伴行一支或两支腹壁下静脉,沿着血管横断向下可追踪至髂外动脉腹壁下动脉起始处;②直接于腹股沟韧带中、内1/3与脐连线交点处扫查可见腹壁下动脉起源髂外动脉。

由腹壁下动脉起始处向上扫查↑由上向下扫查至腹壁下动脉起始处↑斜疝和直疝的鉴别斜疝直疝患者年龄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多见于老年人突出途径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阴囊由直疝三角突出,不进阴囊疝块外形椭圆或梨形,上部呈蒂柄状半球形,基底较宽回纳疝块后压住内环疝块不在突出疝块仍可突出精索与疝囊的关系精索在疝囊后方精索在疝囊前外方疝囊颈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外侧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内侧嵌顿机会较多极少。

腹股沟斜疝

腹股沟斜疝

嵌顿性和绞窄性疝的处理原则
• 嵌顿性疝需要紧急手术,以防止疝内 容物坏死并解除伴发的肠梗阻,绞窄 性疝的内容物已坏死,更需手术。 • 手术的主要关键在于正确判断疝内容 物的生命力,然后根据病情确定处理 方法。
• 不仅要检查疝囊内肠袢的生命力,还应检 查位于腹腔内的中间肠袢是否坏死。切勿 把生命力可疑的肠管送回腹腔,以图侥幸。 • 必须仔细探查肠管,以免遗漏坏死肠袢于 腹腔内。必要时另作腹部切口探查之。 • 凡施行肠切除吻合术的病人,因手术区污 染,在高位结扎疝囊后,一般不宜作疝修 补术,以免因感染而致修补失败。
• 前壁:是腹外斜肌腱膜,在外侧1/3 有部分腹内斜肌。 • 后壁:是腹横筋膜及其深面的腹膜壁层, 后壁内、外侧分别有腹横肌腱(或 联合肌腱)和凹间韧带。 • 上壁:腹横腱膜弓(或联合肌腱)
• 下壁:腹股沟韧带和陷窝韧带
海氏三角
• 外侧边:腹壁下动脉构成。
• 内侧边:腹直肌外缘构成。
• 底边:腹股沟韧带构成的一个三角形区域。
3.疝成形术
• 适用于巨型斜疝、复发性疝、腹股沟管后 壁严重缺损,腹横腱膜弓完全萎缩。不能 用于缝合修补的病例。 • 手术步骤按Bassini法进行,在精索深面用 同侧腹直肌前鞘瓣,向外下方翻转缝于腹 股沟韧带上;或用移植游离的自体阔筋膜 以修补腹股沟管后壁,也可用各种人工制 品材料如尼龙布、不锈钢丝网、钽丝网等。
加强腹股沟前壁的方法
• 佛格逊(Ferguson)法 • 方法:在切断疝囊颈作高位结扎后,不游离精 索,将腹内斜肌下缘和腹横腱膜弓(或联合肌 腱)在精索前面缝至腹股沟韧带上。 • 目的:是消灭上述两者间的空隙薄弱区。
• 适用:于腹横腱膜弓无明显缺损,腹股沟 管后壁尚腱合的儿童和年青人的小型斜 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疝块仍突出
精索与疝囊的关系
精索在疝囊后方
精索在疝囊前方
疝囊颈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
疝囊颈在其外侧
疝囊颈在其内侧
嵌顿机会
较高
较低
斜疝
直疝
发病年龄
多见儿童及青壮年
多见于老年体弱者
突出路径
经腹股沟突出,由外上向内下前斜行进入阴囊
腹股沟三角直接由后向前突出不进入阴囊
疝块外形
椭圆形、梨形,上部呈蒂柄状
半球状,基底部宽
疝囊颈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
疝囊颈在其外侧
疝囊颈在其内侧
嵌顿机会
较高
较低
斜疝
直疝
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年龄
多见儿童及青壮年
多见于老年体弱者
突出路径
经腹股沟突出,由外上向内下前斜行进入阴囊
腹股沟三角直接由后向前突出不进入阴囊
疝块外形
椭圆形、梨形,上部呈蒂柄状
半球状,基底部宽
疝块回纳后压住内环
疝块不再突出
疝块仍突出
精索与疝囊的关系
疝块回纳后压住内环
疝块不再突出
疝块仍突出
精索与疝囊的关系
精索在疝囊后方
精索在疝囊前方
疝囊颈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
疝囊颈在其外侧
疝囊颈在其内侧
嵌顿机会
较高
较低
精索在疝囊后方
精索在疝囊前方
疝囊颈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
疝囊颈在其外侧
疝囊颈在其内侧
嵌顿机会
较高
较低
斜疝
直疝
发病年龄
多见儿童及青壮年
多见于老年体弱者
突出路径
经腹股沟突出,由外上向内下前斜行进入阴囊
腹股沟三角直接由后向前突出不进入阴囊
疝块外形
椭圆形、梨形,上部呈蒂柄状
半球状,基底部宽
疝块回纳后压住内环
疝块不再突出
股沟斜疝与直疝鉴别股沟斜疝与直疝鉴别
斜疝
直疝
发病年龄
多见儿童及青壮年
多见于老年体弱者
突出路径
经腹股沟突出,由外上向内下前斜行进入阴囊
腹股沟三角直接由后向前突出不进入阴囊
疝块外形
椭圆形、梨形,上部呈蒂柄状
半球状,基底部宽
疝块回纳后压住内环
疝块不再突出
疝块仍突出
精索与疝囊的关系
精索在疝囊后方
精索在疝囊前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