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性颅脑伤和减速性颅脑伤
颅脑损伤(外科学课件)

头皮撕脱伤的处理:
处理原则: ①尽快覆盖创面、压迫止血、止痛、
抗休克。 ②争取在12小时内行清创、缝合。 ③抗感染和注射TAT。
手术方法: ①头皮瓣复位显微外科再植。 ②清创后自体中厚皮片植皮。骨膜撕脱
脑脊液含糖而鼻腔分泌物不含糖,用尿 糖试纸测定。
颅底骨折伤及颞骨岩部,且骨膜及脑膜 已破但鼓膜完整,CSF经耳咽管流至 咽部而咽下有腥味的液体。
诊断、治疗
临床表现确诊,X线、CT协助诊断。 治疗:
• 颅底骨折本身无须特殊治疗,着重处理合并的 脑损伤、 CSF 漏。
• CSF漏1-2周自愈,≥4周应手术修补硬脑膜。 • 耳鼻出血及CSF漏禁填塞、冲洗,以免逆行感
颅脑损伤
颅脑损伤
craniocerebral injury
发生率占10~20%,仅次于四 肢损伤,其死亡率、致残率高
颅脑损伤的中心问题是脑损伤
颅脑 损伤
hea d injur y
分类
头皮损伤
头皮血肿 头皮裂伤 头皮撕脱伤
颅骨损伤
颅盖骨折 颅底骨折
脑损伤
原发性:脑震荡、脑挫裂伤
继发性:硬脑膜外、下血肿, 脑内血肿
不能再植,可外板钻孔达板障,待肉芽生长后再植 皮
③晚期创面植皮。
颅骨损伤 skull injury
颅骨骨折(fracture of the skull)是指 受暴力作用所致颅骨结构改变 。
临床意义不在颅骨本身,而主要在于并 发脑膜、血管、脑和颅神经损伤。
分类: 颅盖骨折和颅底骨折,比例4:1 线型骨折、凹陷性骨折、粉碎性骨折等 开放性与闭合性骨折
颅脑损伤

熊猫眼征
鼻漏
Ⅰ~ Ⅱ
+
颅中窝
颞肌下出血、 耳漏、鼻漏 Ⅱ~Ⅷ 压痛
+
颅后窝
Battle征
—
Ⅸ~Ⅻ
—
颅底骨折
治疗: 1、本身无需特殊治疗, 2、脑及颅神经损伤的治疗。
3、CSF漏的治疗:
(1)体位 (2)“四忌” (4)手术 头高位 、卧床。 堵、冲洗、擤鼻涕、腰穿。
(3)抗生素预防感染。 a、大于1个月。 b、 疑为碎骨片或血肿压迫引起视力下降,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等。
第五节 颅内血肿
颅脑损伤中最常见的继发损伤
【发生率】 闭合性颅脑损伤(10%)
重型颅脑损伤(40%-50%)
【分类】 一、按症状出现时间
急性(<3日)、亚急性(3日后-三周)、慢性(>三周)
二、按部位 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脑内血肿
一、硬脑膜外血肿(epidural hematoma)
按创伤性质:①闭合性骨折、②开放性骨折(颅底骨折)
第三节 颅骨骨折 skull fracture 一、颅盖骨折(calvaria fracture)
线形骨折(linear fracture)、凹陷骨折(depressed fracture)
【临床表现和诊断】 (一)线性骨折:(1)外伤史;(2)局部表现;(3)X线片、CT
脑挫裂伤
(4)躁动和癫痫的处理:“冷静”(警惕脑疝) 明确原因,相应处理,镇静剂应用。 冬眠疗法:氯丙嗪、异丙嗪肌注、静脉。 抗癫痫药物 (5)高热:“冷静” ( 6 )脑保护、促苏醒和功能恢复:巴比妥类药物、神经节 苷脂、胞磷胆碱、乙酰谷酰胺、能量合剂等。病情稳定后 应用药物,高压氧。
颅脑损伤

颅脑损伤的分类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 GCS)
睁 眼(E) 计 分 言 语(V) 计 分 肢 体 运 动(M) 计 分
自动睁眼
4
呼唤睁眼
3
刺痛睁眼
2
不睁眼
1
正确 不当 错乱 难辨 无语
5
按吩咐动作
6
4
定位反应
5
3
屈曲反应
4
2 过曲反应(去皮层) 3
1
过伸反应(去脑)
颅 骨 骨 折 图 示
内板和外板骨折顺序
颅骨骨折分类
颅盖骨折 颅底骨折
线型骨折 凹陷性骨折
开放性骨折 闭合性骨折
一、颅盖骨折
线形骨折(linear fracture) 凹陷骨折(depressed fracture)
临床表现:
线形骨折:除头皮损伤外可无症状;
凹陷骨折:触诊可及,大面积凹陷可致颅高压, 功能区可有定位体征
诊断:CT、MRI 治疗:钻孔引流术
脑表面 新月形 低密度 影或等 密度影
三、脑内血肿
(Intracerebral Hematoma)
发生机制 常与脑挫裂伤同时存在 浅部血肿:由挫裂的脑皮质血管破裂所
致,常与硬膜下血肿同时存在;
深部血肿:由脑深部血管破裂所致,脑 表面无明显挫裂伤,很少见。
颅脑损伤
(craniocerebral injury)
哈医大二院神经外科 马东营
第一节 概 述
颅脑损伤其发生率居创伤中的第二位, 仅次于四肢骨折。
死亡率和致残率为创伤中首位。
颅脑损伤方式
1 直接损伤: ①加速性损伤(着力伤) ②减速性损伤(对冲伤) ③挤压性损伤
急性颅脑损伤的院前抢救

中型:8-12分,伤后意识障碍在20分钟至6小时;
重型:3-7分,伤后昏迷或再昏迷在6小时以上。
院前抢救—气道管理
气道管理
颅脑损伤由于昏迷,口腔分泌物、呕吐物、外伤出血、脑 脊液等均可造成误吸而导致呼吸道梗阻、窒息。有报道170例 急性颅脑损伤的院前急救中,有50例因呕吐物阻塞呼吸道,10 例舌根后坠,其中20例因此引起窒息,占35.3%。由于呼吸道 不通畅,使得机体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加重了脑水肿和脑疝 的发生。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急救过程中所采取的首要措施, 对促进恢复和预后有着重要的作用,措施包括头侧位,清除呼 吸道内血块、分泌物及污物,去掉活动性假牙,舌后坠者用舌 钳外拉舌体,插入口咽通气管,同时高流量吸氧。
入院四天后出血
注意事项
入 院 四 天 后 出 血
3.醉酒病人不能想当然:患者入院有饮酒史,酒味大以为 是喝醉了,但这种病人往往合并有脑组织损伤,容易漏 诊。
注意事项
4.任何轻伤勿小看:头皮血肿(颞枕部)、小儿从沙发、床 上、宝宝椅上摔下来,骑小车摔倒等。
注意事项
5.甘露醇的应用:重型颅脑损伤在转运过程中,不应常规预防 性使用甘露醇,应在血容量复苏充分的条件下才能使用,以 防血压骤降,加重缺血。
颅骨骨折形成机制
颅盖骨折
线性骨折:
– 无须特别治疗,仅需卧床休息,对症止痛、镇静。 – 应警惕脑损伤或颅内血肿,特别是颅顶骨折易形 成硬脑膜外血肿。
凹陷骨折:
– 压迫脑功能区,可出现偏瘫、失语、癫痫等定位 体征。
常见颅脑损伤CT表现
2015-10-18 09:51
常见颅脑损伤CT表现
颅 骨 骨 折 -1
常见颅脑损伤CT表现
颅 骨 骨 折 -2
颅脑损伤概述

颅脑损伤
(二)间接损伤(传导)
2. 胸部挤压伤(创伤性窒息)
胸部挤压-胸腔压力升 高-上腔静脉逆行传递 -上胸、肩颈、头面皮 肤和粘膜、脑组织弥 漫点状出血
颅脑损伤
(二)间接损伤(传导)
3.传递性损伤
如坠落时双足或臀部着地,暴力沿脊柱 传导作用于头部,引起颅颈交界处损伤, 重者当场毙命。
一、什么是颅脑损伤
颅脑损伤约占全身损伤的15-20%,仅次于四肢损伤。常与 身体其他部位损伤复合存在,其致残率及死亡率均居首位。
二、颅脑损伤的方式
(一)直接损伤 加速性损伤 减速性损伤 挤压性损伤
(二)间接损伤(传导)
挥鞭样损伤 胸部挤压伤 颅脑交界处损伤
颅脑损伤
(一)直接损伤
1.加速性损伤
运动着的物体撞击于静止状态 的头部所发生的脑损伤
如棍棒或石块击伤
颅到静止的 物体而致伤
除着力部位产生冲击伤外 ,常在着力的对侧形成对 冲伤,如坠落和跌伤
颅脑损伤
(一)直接损伤 3.挤压性损伤
两个不同方向的外力同时作用于头部,使颅骨 变形致伤。
颅脑损伤
(二)间接损伤(传导)
1.挥鞭伤
当外力作用于躯干某部 使之急骤加速运动而头 部尚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如甩鞭样动作发生脑损 伤。这种损伤常发生在 颅颈交界处。
颅脑损伤-PPT课件

挥鞭样损伤(Whiplash injury)
头部运动落后于躯 干所致的脑损伤
胸部挤压伤
胸部挤压伤:又称创 伤性窒息,胸内压 ↑→静脉压↑→脑损伤
(二)分类:
国际上通用的是GCS分类法
• ⑴轻型:13~15分,昏迷<20分钟
• ⑵中型:9~12分,昏迷20分~6h
• ⑶重型:3~8分,昏迷>6h
• ⑴头位、体位:头部抬高15、翻身。
• ⑵呼吸道通畅:吸痰、气管切开、呼吸机
• ⑶营养支持:IV给予脂肪乳、氨基酸;鼻饲肠 内营养,水、电解质平衡。
• ⑷躁动和癫痫的处理:躁动应查明原因、警惕 脑疝前兆;治疗癫痫持续状态。
• ⑸高热的处理:冬眠低温
• ⑹脑保护、促醒和功能恢复治疗:巴比妥类药物;神 经节苷脂、胞二磷胆碱、乙酰谷酰胺、能量合剂等; 高压氧治疗。
• 多由锐器或钝器所致,头皮血运丰富,出血多 →休克
• 处理: • 清创缝合、止血。 • 1.清创时 注意检查有无骨折或碎骨片,如发
现有CSF或脑组织外溢应按开放性颅脑损伤处 理,硬脑膜修补。 • 2.清创缝合时限可放宽至24小时。 • 预防感染,应用抗生素。
三、头皮撕脱伤 scalp avulsion
• 3、防止脑水肿或脑肿胀
• 4、手术治疗
• 指征:①继发性脑水肿严重,脱水无效。
•
②颅内血肿清除后,脑压持续增高。
•
③脑挫裂伤灶或血肿清除后,病情加重脑疝者
• 手术方法:挫裂伤灶清除、额极或颞极切除、颞肌下 减压或去出骨瓣减压。
三、弥散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
• 定义:是头部遭受加速性旋转外力作用时,因剪 应力而造成的以脑内神经轴索肿胀断裂为主要 特征的损伤。占中型脑损伤的28%~50%。预后 差。
颅脑损伤

第20章颅脑损伤(Cranio-cerebral injuries)第一节概述外界暴力传递到头颅引起的损伤称为Cranio-cerebral injuries,包括头皮、颅骨和脑损伤,三者经常同时存在,但程度可能有显著差异,其中以脑损伤的后果最为严重,是青壮年死亡的主要原因。
一、暴力作用方式㈠直接暴力打击体接触头部传递暴力致伤,有以下三种方式。
1、加速性损伤头颅受运动的物体冲击时,在瞬间产生加速运动的过程中致伤;如遭受外来物击打或碰撞。
2、减速性损伤运动中的头颅与静止的物体碰撞,瞬间产生的减速运动过程中致伤;如跌倒时头颅接触地面。
3、挤压性损伤同时遭受两个以上方向不同的外力,在头颅瞬间变形的过程中致伤。
㈡间接暴力作用于身体其它部位的暴力传递到颅脑致伤,如1、挥鞭样损伤在加速或减速运动过程中,头颅与躯干向相反方向运动,导致颅颈联合部损伤。
2、坠落伤由高处坠落时足跟或臀部接触地面,暴力经脊柱上传到颅底部致伤。
3、胸廓挤压伤暴力作用的瞬间,上腔静脉压急剧上升,血流逆行灌注到颅内致伤。
二、分类颅脑损伤的分类可从不同方面进行。
㈠病理性质分类1、开放性损伤创伤造成体腔或体内组织与外界沟通,如开放性颅骨骨折与头皮(全层)裂伤发生在同一部位,开放性颅脑损伤在硬脑膜撕裂处合并颅骨骨折和头皮裂伤等;特点是潜在伤后感染问题。
2、闭合性损伤创伤未造成体内组织或体腔与外界沟通,因此不存在伤后感染问题。
㈡致伤物性质分类1火器伤如枪伤、爆炸伤等,特点是多数为开放性损伤,伤道内常有异物。
2、非火器伤多数为闭合性损伤。
㈢伤情分类通常依据颅脑损伤的临床表现分为轻、中、重三型。
⑴轻型:指伤后仅有短时期脑功能障碍,没有器质性脑损害,如脑震荡;⑵中型:包括颅骨骨折、脑挫裂伤等器质性损害;⑶重型:包括脑干损伤、外伤性颅内血肿等。
目前国际通用的伤情量化评估是Glasgow昏迷记分方法(表2-1),总分≤8为重型、≥14为轻型。
表2-1 Glsgow 昏迷记分法第二节头皮和颅骨损伤一、头皮损伤(Scalp injury)通常发生在外力作用头皮的部位,有助于了解受伤机制。
加速性颅脑伤和减速性颅脑伤

加速性颅脑伤和减速性颅脑伤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①加速性损伤(injuryofacceleration):头部静止时,突然被运动的物体如木棒、铁器、石块等打击,致使头部由静止状态转变为快速朝着外力作用的方向运动所造成的脑损伤,称为加速性脑损伤。
在这种受力的方式下,暴力可以使着力点处的头皮、颅骨和脑组织产生损伤,这种损伤称为冲击点损伤(coupinjury),而暴力作用的对侧所产生的脑损伤称为对冲性损伤(contrecoupinjury)。
当头部于静止状态受击时,由于头部连接颈部和躯干,使其沿暴力方向运动的范围受到一定限制,暴力不能借助头部运动而得到相应的衰减,这样,受击部位承受的力量较大,造成颅骨变形以致发生骨折者比较常见。
故冲击点发生的脑损伤多较严重,除脑皮质挫裂伤外,脑白质亦常被累及。
而对冲部位则由于头部受颈和躯干的固定和由于颅内变形或骨折暴力受到衰减,故对冲侧的脑部在颅腔内运动范围也受到限制,桥静脉撕裂的机会较少,脑表面与颅内粗糙面或骨嵴摩擦和撞击的范围也较小,故对冲部位脑损伤较轻,这是一般加速性脑损伤的特点。
但拳击致伤时却有一定的不同,当一拳击运动员被另一运动员带软拳具的拳所击中时,受击局部不易造成颅骨变形或骨折,故而未能衰减暴力的能量,使受击者头部移动范围较大,故受击部位下面的脑损伤较轻,而对冲侧脑部可发生桥静脉撕裂而产生急性硬脑膜下血肿,如诊断和手术延迟,亦可致命。
②减速性损伤(injuryofdeceleration):因跌倒或高处坠落头部触撞某物体时,伤员头部是在运动中突然撞击物体而停止,这种方式所造成的脑损伤,称为减速性脑损伤。
脑损伤的分布,既可发生于着力部位,也可发生于对冲部位,即冲击点伤和对冲伤常同时发生。
脑损伤发生的机理,当头部以较高的速度运动中,突然触碰物体而停止,在颅骨停止运动的瞬间,脑因惯性作用仍继续向前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速性颅脑伤和减速性
颅脑伤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①加速性损伤(injuryofacceleration):头部静止时,突然被运动的物体如木棒、铁器、石块等打击,致使头部由静止状态转变为快速朝着外力作用的方向运动所造成的脑损伤,称为加速性脑损伤。
在这种受力的方式下,暴力可以使着力点处的头皮、颅骨和脑组织产生损伤,这种损伤称为冲击点损伤(c o u p i n j u r y),而暴力作用的对侧所产生的脑损伤称为对冲性损伤(contrecoupinjury)。
当头部于静止状态受击时,由于头部连接颈部和躯干,使其沿暴力方向运动的范围受到一定限制,暴力不能借助头部运动而得到相应的衰减,这样,受击部位承受的力量较大,造成颅骨变形以致发生骨折者比较常见。
故冲击点发生的脑损伤多较严重,除脑皮质挫裂伤外,脑白质亦常被累及。
而对冲部位则由于头部受颈和躯干的固定和由于颅内变形或骨折暴力受到衰减,故对冲侧的脑部在颅腔内运动范围也受到限制,桥静脉撕裂的机会较少,脑表面与颅内粗糙面或骨嵴摩擦和撞击的范围也较小,故对冲部位脑损伤较轻,这是一般加速性脑损伤的特点。
但拳击致伤时却有一定的不同,当一拳击运动员被另一运动员带软拳具的拳所击中时,受击局部不易造成颅骨变形或骨折,故而未能衰减暴力的能量,使受击者头部移动范围较大,故受击部位下面的脑损伤较轻,而对冲侧脑部可发生桥静脉撕裂而产生急性硬脑膜下血肿,如诊断和手术延迟,亦可致命。
②减速性损伤(injuryofdeceleration):因跌倒或高处坠落头部触撞某物体时,伤员头部是在运动中突然撞击物体而停止,这种方式所造成的脑损伤,称为减速性脑损伤。
脑损伤的分布,既可发生于着力部位,也可发生于对冲部位,即冲击点伤和对冲伤常同时发生。
脑损伤发生的机理,当头部以较高的速度运动中,突然触碰物体而停止,在颅骨停止运动的瞬间,脑因惯性作用仍继续向前运动。
着力点处脑表面与颅骨内板相冲撞同时由于着力点处颅骨暂时变形或骨折内陷,造成着力点下面脑组织损伤,即冲击点伤;着力的对侧即对冲部位,由于全脑向着力侧大块运动(massmovement),对冲部位的脑底面与颅前窝和颅中窝底凹凸不平的骨嵴相摩擦,脑表面与骨突起部分冲撞,产生对冲性脑损
伤,亦可发生脑表面注入静脉窦的桥静脉撕裂。
此型伤的特点是冲击点伤和对冲伤均较严重,甚至对冲伤更为严重。